CN109644486A -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Google Patents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4486A CN109644486A CN201780052436.7A CN201780052436A CN109644486A CN 109644486 A CN109644486 A CN 109644486A CN 201780052436 A CN201780052436 A CN 201780052436A CN 109644486 A CN109644486 A CN 1096444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t
- resource
- sci format
- resource allocation
- allocation fie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04L1/000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by supplementing frame payload, e.g. with padding b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3—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each allocating device acting autonomously, i.e. without negotiation with other allocat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使得能够生成SCI格式并且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终端,其中,在确定SCI格式中所包括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之后以及在用零填充除了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之外的比特之后发送SCI格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UE。
背景技术
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中,正在进行针对国际移动电信(IMT)-Advanced(即,自第三代起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任务。IMT-Advanced将其目标设定为在停止和慢速移动状态下以1Gbps的数据传送速率,在快速移动状态下以100Mbps的数据传送速率支持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多媒体服务。
第三代合伙伙伴计划(3GPP)将基于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传输模式的改善了LTE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作为满足IMT-Advanced要求的系统标准提交给ITU-R并且将其批准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
3GPP已经将V2X作为LTE版本14的一个研究项目(SI)进行了研究。V2X是指车辆对一切通信,并且包括V2V,即,车辆对车辆通信。
在执行V2V通信时,UE可能需要将侧链路控制信息发送给另一UE。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必要考虑如何配置侧链路控制信息,例如,包括哪些字段来配置侧链路控制信息以及当为V2V通信所分配的资源的数目改变时是改变还是固定资源分配字段的长度。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用于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UE。
技术方案
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生成SCI格式并且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UE。通过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并且用零填充除了在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来发送所述SCI格式。
所述SCI格式中所包括的总比特数可以是固定值。
所述总比特数可以为48比特。
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可以是固定值。
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可以为8比特。
可以根据分配给所述UE的子信道的数目来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
所述子信道可以包括多个邻接的资源块。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到所述RF单元以进行操作。所述处理器生成SCI格式并且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UE,并且通过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并且用零填充除了在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来发送所述SCI格式。
有益效果
与基站(BS)向用户设备(UE)发送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不同,UE在侧链路通信中向另一UE发送的侧链路控制信息可以具有固定的比特大小,并且可以被配置有固定大小的资源分配字段,而不管分配的资源的大小如何。因此,能够降低复杂度并且容易地检测侧链路控制信息。另外,当侧链路控制信息格式中的资源分配字段被配置有固定数目的比特(其中,在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小于比特的所述固定数目)时,剩余的比特可以被填充零并且可以被用作虚拟CRC。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示出用于用户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示图。
图3是示出用于控制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示图。
图4示出用于ProSe的基本结构。
图5示出执行ProSe直接通信的多种类型的UE的部署示例和小区覆盖范围。
图6例示执行V2V通信的场景。
图7例示用于UE与BS之间的V2V通信的信令处理。
图8例示用于UE之间的V2V通信的信令处理。
图9例示用于根据所提出的方法#1确定DCI格式5A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方法。
图10例示应用所提出的方法#2的情况。
图11例示应用所提出的方法#2的方法。
图12是例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例如,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作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或长期演进(LTE)/LTE-A系统。
E-UTRAN包括向用户设备(UE)10提供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的至少一个基站(BS)20。UE 1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作诸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移动终端(MT)、无线装置等的另一术语。BS 20通常是与UE 10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被称作诸如演进节点B(eNB)、基站收发机系统(BTS)、接入点等的另一术语。
BS 20通过X2接口互连。BS 20还通过S1接口连接到演进分组核心(EPC)30,更具体地讲,通过S1-MME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并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
EPC 30包括MME、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MME具有UE的接入信息或者UE的能力信息,这种信息通常用于UE的移动性管理。S-GW是以E-UTRAN作为终点的网关。P-GW是以PDN作为终点的网关。
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基于通信系统中熟知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下面三层被分为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在它们当中,属于第一层的物理(PHY)层利用物理信道提供信息传送服务,属于第三层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用于控制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资源。为此,RRC层在UE与BS之间交换RRC消息。
图2是示出用于用户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示图。图3是示出用于控制平面的无线协议架构的示图。用户平面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协议栈。控制平面是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协议栈。
参照图2和图3,PHY层通过物理信道向上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PHY层通过传输信道连接到作为PHY层的上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层。通过传输信道在MAC层与PHY层之间传送数据。传输信道根据如何通过无线电接口传送数据及其特性来分类。
数据在不同的PHY层(即,发送机的PHY层和接收机的PHY层)之间通过物理信道来移动。物理信道可以根据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来调制,并且使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
MAC层的功能包括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以及通过物理信道提供的传输块在属于逻辑信道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传输信道上的复用和解复用。MAC层通过逻辑信道向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
RLC层的功能包括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为了确保无线电承载(RB)所需的各种类型的服务质量(QoS),RLC层提供三种类型的操作模式:透明模式(TM)、未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AM RLC通过自动重传请求(ARQ)来提供纠错。
RRC层仅被定义于控制平面上。RRC层与无线电承载的配置、重新配置和释放关联,并且负责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PHY信道的控制。RB表示由第一层(PHY层)和第二层(MAC层、RLC层和PDCP层)提供以便在UE与网络之间传送数据的逻辑路线。
用户平面上的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层的功能包括用户数据的传送以及头压缩和加密。用户平面上的PDCP层的功能还包括控制平面数据的传送和加密/完整性保护。
RB被配置为什么意指定义无线协议层和信道的特性以便提供特定服务并且配置各个详细参数和操作方法的处理。RB可以被分为信令RB(SRB)和数据RB(DRB)两种类型。SRB用作在控制平面上发送RRC消息的通道,DRB用作在用户平面上发送用户数据的通道。
如果在UE的RRC层与E-UTRAN的RRC层之间建立RRC连接,则UE处于RRC连接状态。否则,UE处于RRC空闲状态。
用于从网络向UE发送数据的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用于发送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以及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广播服务的业务或控制消息可通过下行链路SCH来发送,或者可通过另外的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来发送。此外,用于从UE向网络发送数据的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包括用于发送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及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SCH)。
位于传输信道上方并被映射至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包括广播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和多播业务信道(MTCH)。
物理信道包括时域中的多个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多个子载波。一个子帧包括时域中的多个OFDM符号。RB是资源分配单位,包括多个OFDM符号和多个子载波。另外,各个子帧可将对应子帧的特定OFDM符号(例如,第一OFDM符号)的特定子载波用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即,L1/L2控制信道。传输时间间隔(TTI)是子帧传输的单位时间。
RRC状态意指UE的RRC层是否与E-UTRAN的RRC层逻辑连接。UE的RRC层与E-UTRAN的RRC层逻辑连接的情况被称为RRC连接状态。UE的RRC层没有与E-UTRAN的RRC层逻辑连接的情况被称为RRC空闲状态。由于处于RRC连接状态的UE具有RRC连接,所以E-UTRAN可检查各个小区中对应UE的存在,因此可有效地控制UE。相比之下,E-UTRAN无法检查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核心网络(CN)在各个跟踪区域(即,比小区更大的区域单元)中管理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即,仅针对各个大的区域来检查是否存在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因此,UE需要转变为RRC连接状态以便提供诸如语音或数据的常用移动通信服务。
当用户首先接通UE的电源时,UE首先搜索合适的小区并且在对应小区中保持在RRC空闲状态下。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在需要建立RRC连接时通过RRC连接过程来与E-UTRAN建立RRC连接,并且转变为RRC连接状态。处于RRC空闲状态的UE需要建立RRC连接的情况包括多种情况。例如,所述情况可以包括出于诸如用户尝试呼叫的原因而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以及作为对从E-UTRAN接收的寻呼消息的响应发送响应消息。
位于RRC层上面的非接入层面(NAS)层执行诸如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功能。
在NAS层中,为了管理UE的移动性,定义了两种类型的状态:EPS移动性管理-REGISTERED(EMM-REGISTERED)和EMM-DEREGISTERED。这两种状态被应用于UE和MME。UE初始处于EMM-DEREGISTERED状态。为了接入网络,UE通过初始附接过程来执行向对应网络注册UE的处理。如果附接过程成功执行,则UE和MME变为EMM-REGISTERED状态。
为了管理UE与EPC之间的信令连接,定义了两种类型的状态:EPS连接管理(ECM)-IDLE状态和ECM-CONNECTED状态。这两种状态被应用于UE和MME。当处于ECM-IDLE状态的UE与E-UTRAN建立RRC连接时,该UE变为ECM-CONNECTED状态。处于ECM-IDLE状态的MME在它与E-UTRAN建立S1连接时变为ECM-CONNECTED状态。当UE处于ECM-IDLE状态时,E-UTRAN没有关于UE的上下文的信息。因此,处于ECM-IDLE状态的UE执行与基于UE的移动性有关的过程(例如,小区选择或小区重选),而无需从网络接收命令。相比之下,当UE处于ECM-CONNECTED状态时,响应于来自网络的命令来管理UE的移动性。如果处于ECM-IDLE状态的UE的位置不同于网络所知的位置时,UE通过跟踪区域更新过程将其对应位置告知给网络。
下文中,将描述D2D操作。在3GPP LTE-A中,与D2D操作相关的服务被称为基于接近的服务(ProSe)。下文中,ProSe在概念上等同于D2D操作,并且可以与D2D操作可互换。侧链路通信可以被称为诸如D2D通信、ProSe直接通信和ProSe通信这样的不同术语。侧链路发现可以被称为诸如D2D发现、ProSe直接发现和ProSe发现这样的不同术语。下文中,描述了ProSe。在UE之间执行D2D操作,其中,UE之间的接口可以被称为侧链路。侧链路是用于侧链路通信和侧链路发现的UE对UE接口,并且对应于PC5接口。
ProSe包括ProSe直接通信和ProSe直接发现。ProSe直接通信是在两个或更多个邻近UE之间执行的通信。UE可以利用用户平面的协议来执行通信。ProSe启用UE意指支持与ProSe的要求有关的过程的UE。除非另外指明,否则ProSe启用UE包括公共安全UE和非公共安全UE二者。公共安全UE是支持指定用于公共安全的功能和ProSe过程二者的UE,非公共安全UE是支持ProSe过程并且不支持指定用于公共安全的功能的UE。
ProSe直接发现是用于发现与ProSe启用UE相邻的另一ProSe启用UE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仅使用两种类型的ProSe启用UE的能力。EPC级别ProSe发现表示由EPC确定两种类型的ProSe启用UE是否邻近并且将邻近通知给这两种类型的ProSe启用UE的处理。
以下,为了方便,ProSe直接通信可以被称作D2D通信,ProSe直接发现可以被称作D2D发现。
图4示出了用于ProSe的基本结构。
参照图4,用于ProSe的基本结构包括E-UTRAN、EPC、包括ProSe应用程序的多种类型的UE、ProSe应用服务器(ProSe APP服务器)和ProSe功能。
EPC表示E-UTRAN核心网络配置。EPC可以包括MME、S-GW、P-GW、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归属订户服务器(HSS)等。
ProSe APP服务器是用于生成应用功能的ProSe能力的用户。ProSe APP服务器可与UE内的应用程序通信。UE内的应用程序可使用ProSe能力来生成应用功能。
ProSe功能可以包括下列功能中的至少一个,但未必限于此。
-经由参考点面向第三方应用的互通
-用于发现和直接通信的UE的授权和配置
-允许EPC级别ProSe发现的功能
-ProSe相关新订户数据和数据存储的处理,还有ProSe标识的处理
-安全相关功能
-向EPC提供用于策略相关功能的控制
-提供用于计费的功能(经由EPC或者在EPC之外,例如,离线计费)
下面描述用于ProSe的基本结构中的参考点和参考接口。
-PC1:UE内的ProSe应用程序与ProSe APP服务器内的ProSe应用程序之间的参考点。这用于定义应用维度的信令要求。这用于定义应用维度的信令要求。
-PC2:ProSe APP服务器与ProSe功能之间的参考点。这用于定义ProSe APP服务器与ProSe功能之间的交互。ProSe功能的ProSe数据库中的应用数据的更新可以是交互的示例。
-PC3:UE与ProSe功能之间的参考点。这用于定义UE与ProSe功能之间的交互。用于ProSe发现和通信的配置可以是交互的示例。
-PC4:EPC与ProSe功能之间的参考点。这用于定义EPC与ProSe功能之间的交互。该交互可示出用于多种类型的UE之间的1:1通信的路径建立的时间或者用于实时会话管理或移动性管理的ProSe服务被认证的时间。
-PC5:用于使用控制/用户平面来进行发现和通信、中继以及多种类型的UE之间的1:1通信的参考点。
-PC6:使用诸如属于不同PLMN的用户之间的ProSe发现的功能的参考点。
-SGi:这可用于交换应用数据以及多种类型的应用维度控制信息。
当UE在网络(小区)的覆盖范围内被服务时或者当其在网络的覆盖范围之外时,均可以支持D2D操作。
图5示出了执行ProSe直接通信的多种类型的UE的部署示例和小区覆盖范围。
参照图5的(a),多种类型的UE A和B可以被设置在小区覆盖范围之外。参照图5的(b),UE A可以被设置在小区覆盖范围内,UE B可以被设置在小区覆盖范围之外。参照图5的(c),多种类型的UE A和B可以被设置在单个小区覆盖范围内。参照图5的(d),UE A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小区的覆盖范围内,UE B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小区的覆盖范围内。
可如图5所示在设置在各种位置处的多种类型的UE之间执行ProSe直接通信。
<用于D2D通信(ProSe直接通信)的无线电资源分配>
针对用于D2D通信的资源分配可使用以下两种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1.模式1
模式1是由eNB来调度用于ProSe直接通信的资源的模式。UE需要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以便根据模式1来发送数据。UE向eNB请求传输资源。eNB执行调度指派并且调度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UE可向eNB发送调度请求并且发送ProSe缓冲状态报告(BSR)。eNB基于ProSe BSR具有要经受UE的ProSe直接通信的数据,并且确定需要用于传输的资源。
2.模式2
模式2是UE直接选择资源的模式。UE直接在资源池中选择用于ProSe直接通信的资源。资源池可由网络来配置或者可预先确定。
此外,如果UE具有服务小区,即,如果UE处于与eNB的RRC_CONNECTED状态或者被设置在处于RRC_IDLE状态的特定小区中,则UE被认为被设置在eNB的覆盖范围内。
如果UE被设置在覆盖范围之外,则仅可应用模式2。如果UE被设置在覆盖范围内,则UE可以根据eNB的配置使用模式1或模式2。
如果不存在另一例外条件,则仅当eNB执行配置时,UE才可将模式从模式1改变为模式2或者从模式2改变为模式1。
<D2D发现(ProSe直接发现)>
D2D发现是指ProSe启用终端用来发现紧邻其的其它ProSe启用终端的过程,并且可以被称为ProSe直接发现。用于ProSe直接发现的信息以下称为发现信息。
PC 5接口可用于D2D发现。PC 5接口包括MAC层、PHY层和ProSe协议层(即,高层)。高层(ProSe协议)处理通告的许可以及发现信息的监测。发现信息的内容对于接入层面(AS)而言是透明的。ProSe协议仅向AS传送有效发现信息以用于通告。MAC层从高层(ProSe协议)接收发现信息。IP层不用于发送发现信息。MAC层确定用于通告从高层接收的发现信息的资源。MAC层生成用于承载发现信息的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并且将MAC PDU发送至物理层。未添加MAC头。
为了通告发现信息,存在两种类型的资源指派。
1.类型1
类型1是以UE非特定的方式指派用于通告发现信息的资源的方法。eNB向多种类型的UE提供用于发现信息通告的资源池配置。可通过SIB来广播该配置。该配置可通过UE特定RRC消息来提供。或者,该配置可以通过除RRC消息以外的在其它层中的广播信令或者UE特定信令来提供。
UE自主地从所指示的资源池选择资源并且利用所选择的资源来通告发现信息。UE可以在各个发现周期期间通过随机选择的资源来通告发现信息。
2.类型2
类型2是以UE特定的方式指派用于通告发现信息的资源的方法。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可通过RRC信号来向eNB请求用于发现信号通告的资源。eNB可通过RRC信号来通告用于发现信号通告的资源。可以在为多种类型的UE配置的资源池内指派用于发现信号监测的资源。
eNB 1)可通过SIB向处于RRC_IDLE状态的UE通告用于发现信号通告的类型1资源池。被允许ProSe直接发现的多种类型的UE在RRC_IDLE状态下使用类型1资源池进行发现信息通告。另选地,eNB 2)通过SIB来通告eNB支持ProSe直接发现,但是可能不提供用于发现信息通告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UE需要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以进行发现信息通告。
eNB可关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通过RRC信号来配置UE必须使用类型1资源池进行发现信息通告或者必须使用类型2资源。
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方法和装置。
下文中,UE是指用户的终端。然而,当诸如BS这样的网络设备根据UE之间的通信模式来发送或接收信号时,该网络设备也可以被视为UE。
为了便于描述,描述了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缩写。
PSBCH表示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CCH表示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DCH表示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SCH表示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SLSS表示侧链路同步信号。SLSS包括主侧链路同步信号(PSSS)和辅助侧链路同步信号(SSSS)。
如上所述,侧链路是指用于D2D通信和D2D发现的UE对UE接口。侧链路对应于PC5接口。D2D通信可以被称为侧链路通信或者被简称为通信,并且D2D发现可以被称为侧链路发现或者被简称为发现。D2D UE是指执行D2D操作的UE,并且D2D操作包括D2D通信和D2D发现中的至少一个。
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基于3GPP LTE/LTE-A系统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还可适用于除了3GPP LTE/LTE-A系统之外的系统。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车辆对一切(V2X)通信。V2X通信是指在行驶的同时通过与道路基础设施和其它车辆通信来交换或共享诸如交通状况这样的信息的通信模式。V2X可以包括涉及车辆之间的通信的车辆对车辆(V2V)、涉及车辆承载的UE与个人之间的通信的车辆对行人(V2P)以及涉及车辆与路边单元(RSU)和网络之间的通信的车辆对基础设施/网络(V2I/N)。下文中,V2V被例示为V2X通信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将描述与V2V通信相关的UE操作。V2V通信是指安装在第一车辆中的UE与安装在第二车辆中的UE之间的通信。
图6例示了执行V2V通信的场景。
参照图6,可以在以下场景中执行V2V通信:1)仅支持基于作为UE之间的接口的PC5进行V2V操作的场景1;2)仅支持基于BS(eNodeB)与UE之间的接口的Uu进行V2V操作的场景2;以及3)使用PC5和Uu二者来支持V2V操作的场景3。
图7例示了UE与BS之间的V2V通信的信令处理。
参照图7,BS将DCI格式发送给UE#1(S70)。DCI格式可以是针对模式1的DCI格式,即,BS调度用于V2V通信的资源的模式。UE#1可使用根据DCI格式调度的资源来执行与UE#2的侧链路通信,例如,V2V通信(S71)。
图8例示了用于UE之间的V2V通信的信令处理。
参照图8,UE#1发送用于V2V通信的侧链路控制信息(SCI)格式(S80)。随后,UE#1可基于SCI格式执行与UE#2的V2V通信(S81)。
关于V2V通信,当在同一子帧中发送调度指派(SA)和与该SA关联的数据时,可排除通过对SA进行解码而指示的或预留的资源或者用于关联数据的资源当中的具有等于或大于阈值的PSSCH RSRP的资源。
这里,用于关联数据的资源中的PSSCH RSRP可以被定义为承载PSCCH所指示的PRB中的与关联PSSCH所关联的DM RS的资源元素的功率分布的线性平均值。
对于PSSCH RSRP的参考点可以是UE的天线连接器。
为了进行SA解码,UE可执行以下操作。
可以在子帧(下文中,也被称为TTI)#n中针对UE触发资源选择/重新选择。然后,UE可感测子帧#n-a至子帧#n-b(a>b>0,其中,a和b是整数),并且可基于感测结果来选择/重新选择用于发送V2V消息的资源。
可针对UE共同地设置值a和b,或者可针对UE独立地设置值a和b。
当a和b是对于UE的公共值时,例如,“a=1000+b”,也就是说,当UE被触发以自主选择用于发送V2V消息的资源时,UE可执行感测操作达1秒(1000ms=1000个子帧=1000个TTI)。
UE可以考虑从子帧#n-a至子帧#n-b的间隔中的其它UE的SA。SA可以与从子帧#n-a至子帧#n-b的间隔中的数据传输关联,并且可以在子帧#n-a之前发送。
当UE没有在子帧#m中执行感测操作(例如,由于在子帧#m中发送信号)时,UE可以在进行资源选择/重新选择时将子帧#(m+100*k)排除在外。UE可以在被用于UE发送信号的子帧中不执行感测操作,而是跳过感测操作。
在执行感测之后,UE选择用于PSSCH(即,侧链路数据信道)的时间/频率资源。
另选地,当在感测时段中在子帧(TTI)#m+c中对SA进行解码时,第一UE可假定发送该SA的第二UE在子帧#m+d+P*i中也预留相同的频率资源。这里,P可以是固定值100,并且i可以从[0,1,...,10]当中选择并可能受载波特定限制。另选地,i可以被设置为0,这意指不旨在预留频率资源。可以经由SA中的4比特字段用信号通知i的值。
当具有P*I时段的候选半持久资源X与另一UE的SA所预留的资源Y冲突并且满足阈值条件时,UE可以排除资源X。I可以是经由SA用信号通知的i的值。
当经由SA解码和感测而排除资源之后剩余的资源少于所选择的窗口中的总资源的20%时,UE可增大阈值(例如,3dB),然后可以再次排除资源,其中,可以执行资源的排除,直到剩余的资源多于所选择的窗口中的总资源的20%。
PSSCH资源的测量时段可以是P。可经由前述处理来仅对剩余的资源执行测量。
在排除特定资源之后选择V2V传输资源的处理中,当计数器达到0时,UE可以按p的概率保持当前资源并且可以重置计数器。也就是说,可以按1-p的概率重新选择资源。载波特定参数p可以被预设,并且可以被设置在[0,0.2,0.4,0.6,0.8]的范围内。
UE测量除特定资源之外的剩余PSSCH资源,基于总接收能量对资源进行排序,然后选择其子集。该子集可以是具有最低接收能量的候选资源的集合。子集的大小可以是所选择的窗口中的总资源的20%。
UE可从子集中随机地选择一个资源。
当在一个子帧中仅发送一个传输块时,UE可选择M个连续的子信道,并且在每个子信道中测得的能量的平均值可以是每个资源的能量测量值。
当在两个子帧中发送传输块时,可支持以下的资源选择方法。可使用针对在一个子帧中发送传输块的情况定义的机制来选择一个资源。另选地,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能够随机地选择另一资源。
UE可以在没有SA的情况下不发送传输块。也就是说,在TB发送或重新发送中还需要发送SA。
当设置资源以使得SA和数据能够在同一子帧中被发送时,UE不期望将该资源与在另一子帧中发送的PSCCH组合。
当设置资源以使得SA和数据总是经由同一子帧中的邻接的资源块被发送时,使用为了发送数据而选择的子信道当中的具有最低索引的子信道来进行SA发送。资源池可以包括频域中的一个子信道或多个子信道。子信道可以包括同一子帧中的连续的资源块。子信道的大小(即,该子信道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可以是{5,6,10,15,20,25,50,75,100}中的一个,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由BS设置。每个子信道都可以包括一个SA候选资源。还可使用SA候选资源来进行数据发送。
当设置资源以使得SA和数据经由同一子帧中的非邻接的资源块被发送时,关联数据资源池中的子信道的数目与SA资源池中的SA候选资源的数目可相同。SA资源池中的SA候选资源和数据资源池中的子信道可以1:1关联。PSSCH资源池可以包括频域中的一个子信道或多个子信道。子信道可以包括同一子帧中的连续的资源块,并且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由BS设置。一个子帧中的子信道的最大数目可以是20。子信道的最小大小(资源块的数目)可以是4。PSCCH资源池可以包括连续的PRB。
PSSCH的能量感测粒度可以是子信道的大小。
UE可以总是选择整数个邻接的子信道来进行发送。
UE不尝试在一个子帧中对不止100个资源块进行解码,并且不尝试对不止10个PSCCH进行解码。
SA资源池和数据资源池可交叠。
V2V的资源池可由映射至除了用于发送SLSS的子帧之外的子帧的位图来定义。位图的长度可以是15、20和100中的任一个。位图可指示/定义允许用于V2V的SA/数据发送/接收的子帧。
当触发资源重新选择时,UE重新选择与传输块对应的用于所有传输的资源。SA仅调度与一个传输块对应的传输。
下文中,将描述(A)在模式2V2V调度(MODE2_SCH)操作中使用的SCI格式配置字段和/或(B)在模式1动态V2V调度(MODE1_DYN)中使用的DCI格式配置字段。这里,模式1是BS调度用于V2V通信的资源的模式,而模式2是UE从由网络设置的或预定的资源池中选择用于V2V通信的资源的模式。
SCI可以是由UE在侧链路中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是总共48比特,并且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优先级:3比特,资源预留:4比特,MCS:5比特,CRC:16比特,重新发送索引:1比特,初始发送与重新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隙:4比特(这里,该字段具有0到15中的一个值,其中,0表示没有重新发送相关传输块),用于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的频率资源位置(FRA_INRETX):8比特,预留比特:7比特。随后使用RV 0和2来进行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
由BS发送的用于动态调度侧链路的DCI可以包括以下字段。
CIF:3比特(可预设CIF的解释并且该解释可以与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CIF的解释不同),被指派用于初始发送的子信道的最低(最小)索引(PSCCH_RA):5比特,SA内容:i)初始发送与重新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隙(TGAP_INRETX:4比特),ii)用于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的频率资源位置(FRA_INRETX:8比特)。DCI的长度可与DCI格式0相同,并且可以使用除了C-RNTI/SPS-RNTI之外的RNTI。用于初始发送的时间位置可以是包括在V2V载波的资源池中的第一子帧,并且可以是在发送DCI的子帧之后4ms的子帧。
假定在一个子帧中的能够被包括在V2V资源池中的子信道的最大数目(被称为SF_MAXNUMSCH)是(总是)20,MODE1_DYN 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可以是总共20比特(例如,“3(=CIF)+5(=PSCCH_RA)+4(=TGAP_INRETX)+8(=FRA_INRETX)=20”)。
当MODI1_DYN 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与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匹配时,在特定系统带宽(例如,1.4MHz)处,MODI1_DYN 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例如,20比特)可以变得大于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例如,19比特(1.4MHz))。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下提出了(一些)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用(信息)信号通知(A)一个子帧中的V2V资源池中所包括的子帧的总数、和/或(B)(单个)子信道(子信道大小)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和/或(C)频域中的子信道(RB)的起始位置、和/或(D)子帧中的设置V2V资源池的位置(例如,预定长度(例如,16、20或100的位图格式))(和/或(E)(E)PSCCH资源池的子信道(RB)(频域中)的起始位置(只有当PSCCH和(链接的)PSSCH不位于同一子帧中的邻接的资源块上时,该信息才可有效(存在)))来配置V2V(PSSCH(/PSCCH))资源池。
以下(一些)所提出的方法可以被扩展到与MODE2_SCH操作关联的SCI格式(确定SCI格式中的FRA_INRETX大小)。
下表例示了每个系统带宽中的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
[表1]
[所提出的方法#1]例如,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用信号通知)的(一个子帧中的)V2V资源池中所包括的子信道的总数(TSUBNUM_SF)来改变DCI格式5A中所包括的FRA_INRETX(和/或PSCCH_RA)的大小。这里,DCI格式5A是用于PSCCH调度的DCI格式,并且还可以包括用于PSSCH调度的字段。
图9例示了用于根据所提出的方法#1来确定DCI格式5A的有效载荷大小的方法。
参照图9,BS可确定子帧中的V2V资源池的子信道的数目(=TSUBNUM_SF)(S100),并且可以根据子信道的数目(TSUBNUM_SF)来改变DCI格式5A的有效载荷大小(用于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的频率资源位置字段)(S110)。这里,子信道可以包括同一子帧中的多个邻接的资源块。例如,BS可以调整子信道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由此调整DCI格式5A的资源分配(RA)字段的大小。因此,能够防止DCI格式5A的总有效载荷大小大于DCI格式0的总有效载荷大小。
例如,当一个子帧内的V2V资源池中所包括的子信道的总数(TSUBNUM_SF)为K时,DCI格式5A中所包括的FRA_INRETX(用于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的频率资源位置字段)(和/或PSCCH_RA(为了初始发送而指派的子信道的最低(最小)索引字段)的大小可以是CEILING(LOG2(K·(K+1)/2)(和/或“CEILING(LOG2(K))”)。这里,CEILING(X)是用于导出等于或大于X的最小整数值的函数。
例如,当一个子帧内的V2V资源池中所包括的子信道的总数(TSUBNUM_SF)为10时,FRA_INRETX(和/或PSCCH_RA)的大小可以是6比特(和/或4比特)。
当应用该规则时,(通过网络)适当地设置(用信号通知)TSUBNUM_SF(子信道的数目),由此解决以上问题,使得MODE1_DYN 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例如,20比特)大于1.4MHz系统带宽中的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例如,19比特)。
例如,可以根据FLOOR值(系统带宽/(一个)子信道(子信道大小)中所包括的资源块的数目)(其被称为MAX_SUBVAL)来改变FRA_INRETX(和/或PSCCH_RA)的大小。这里,FLOOR(X)是用于导出小于或等于X的最大整数值的函数。
例如,当MAX_SUBVAL=K时,FRA_INRETX(和/或PSCCH_RA)的大小可以变成CEILING(LOG2(K·(K+1)/2))(和/或CEILING(LOG2(K)))。
[所提出的方法#2]例如,(当应用所提出的方法#1时)“((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3(=CIF)-5(=PSCCH_RA)-4(=TGAP_INRETX))”的剩余比特(和/或“(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3(=CIF)-CEILING(LOG2(K))(=PSCCH_RA大小)-4(=TGAP_INRETX)”的剩余比特)可以被设置为由(服务)BS(或网络)通过预定义(较高/物理)层(例如,SIB或RRC)信令而指定的值(例如,0或1),或者可以(总是)(被UE)填充零。剩余的比特可以被用作虚拟CRC。
该规则的(一部分)的应用可以被解释成使得当根据所提出的方法#1来改变FRA_INRETX大小时(在MODE1_DYN DCI格式和/或MODE2_SCH SCI格式中)出现的附加的额外比特(例如,“(8-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和/或“(8-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CEILING(LOG2(K))(=PSCCH_RA大小))”))(和/或预定义的(用信号通知的)(目标)有效载荷大小(例如,当根据所提出的方法#1来改变FRA_INRETX大小时出现的(附加的)额外比特,MODE1_DYN DCI格式中的(目标)有效载荷大小和MODE2_SCH SCI格式中的(目标)有效载荷大小可以是(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其为48比特)可以被设置为由(服务)BS(或网络)通过预定义(较高/物理)层信令而指定的值,或者可以(总是)(被UE)填充零。
图10例示了应用所提出的方法#2的情况。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的SCI格式(例如,SCI格式1)可以包括优先级字段(=3比特)、资源预留字段(=4比特)、RA字段(其指示用于初始发送和重新发送的频率资源位置,可以是资源分配字段,并且可以为8比特)、用于初始发送与重新发送之间的时间间隙的字段(=4比特)、MSC字段(=5比特)、重新发送索引字段(=1比特)、预留信息字段(=7比特)和CRC(=16比特)。也就是说,SCI格式1具有总共48比特,并且除了CRC比特之外的信息比特是32比特。对于SCI格式1,总比特数(即,总大小)是固定的,并且RA字段的大小也可以被固定为8比特。然而,即使RA字段的大小是固定的,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也不总是为8。也就是说,取决于子信道的数目,可以仅使用少于8比特。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RA字段中的除了所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被填充零。RA字段中的除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可以被填充零,然后可以被用作虚拟CRC。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发明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首先,在DCI格式0中,RA字段的大小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即,对于RA字段的比特的数目根据(分配给)整个系统的资源块的数目而改变。因此,DCI格式0的总长度(大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可变的。尽管DCI格式1A被填充与DCI格式0的总长度对应的零,但是这种零填充并没有像在本发明中一样用零填充具有固定长度的特定字段,而是用具有与DCI格式0的可变的总长度对应的零来填充DCI格式1A。因此,这种零填充在机制上与本发明是完全不同的。
图11例示了应用所提出的方法#2的方法。
参照图11,UE确定在SCI格式1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S500),并且用零填充除了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之外的比特(S510)。
即,在生成SCI格式并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UE时,UE可以确定在SCI格式中所包括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并且可以用零填充除了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由此发送SCI格式。可以根据分配给UE的子信道的数目来确定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
当应用所提出的方法#1时,如果需要在MODE1_DYN操作相关的DCI格式中进一步定义(模式1)SPS操作相关的字段(例如,SPS配置(/激活(/释放)指示符)(SPS_PALD),则当满足“((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3(=CIF)-5(=PSCCH_RA)-4(=TGAP_INRETX)-SPS_PALD大小)”的剩余比特(和/或“((现有)DCI格式0的有效载荷大小-CEILING(LOG2(K·(K+1)/2))(=FRA_INRETX大小)-3(=CIF)-CEILING(LOG2(K))(=PSCCH_RA大小)-4(=TGAP_INRETX)-SPS_PALD大小)”的剩余比特)大于0的条件时,可以(有限制地)设置(/用信号通知)TSUBNUM_SF值。
上述所提出的例示性方法也可以被作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在内,并因此可以被视为所提出的方案中的一种。另外,可以独立地实现上述所提出的方法,但是可以将所提出的方法中的一些进行组合(或合并)来实现。
虽然为了便于描述已经参照所提出的基于3GPP LTE/LTE-A系统的方法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用所提出的方法的系统的范围可以被扩展到除了3GPP LTE/LTE-A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还可以被扩展用于D2D通信。这里,D2D通信是指一个UE与另一UE之间经由直接无线信道的通信。UE可以是用户的终端。另外,当诸如BS这样的网络设备根据UE之间的通信模式发送或接收信号时,网络设备也可以被视为UE。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仅被应用于模式2V2X操作(和/或模式1(侧链路动态调度和/或侧链路SPS和/或上行链路SPS)V2X操作)。
只有当PSCCH和(链接的)PSSCH未位于(或位于)同一子帧中的邻接的资源块中时,才可以有限制地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被应用于V2V模式1(/模式2)动态调度操作,而且可以被应用于V2V模式1(/模式2)半静态调度(SPS)操作(和/或V2X模式1(/模式2)动态调度操作和/或V2X模式1(/模式2)SPS操作)。
在本发明中,术语“模式1”(或“模式2”)可以被解释为(/替换为)与V2X通信相关的“模式3”(或“模式4”)。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可以被应用于与V2X通信关联的DCI和/或SCI。
图12是例示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装置的框图。
参照图12,装置1100包括处理器1110、存储器1120和射频(RF)单元1130。装置1100可以是基站、中继站或UE。处理器1110执行所提出的功能、处理和/或方法。
RF单元1130连接到处理器1110,并且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1110和/或RF单元1130所需的信息。
处理器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装置。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它存储装置。RF单元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无线电信号的基带电路。当实施方式在软件中实现时,上述技术可利用执行上述功能的模块(进程、函数等)来实现。该模块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通过各种熟知的手段联接到处理器。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UE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SCI格式;以及
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UE,
其中,通过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并且用零填充除了在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来发送所述SCI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CI格式中所包括的总比特数是固定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总比特数为48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是固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为8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分配给所述UE的子信道的数目来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信道包括多个邻接的资源块。
8.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SCI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到所述RF单元以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处理器生成SCI格式并且将所生成的SCI格式发送给另一UE,并且
通过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并且用零填充除了在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之外的比特来发送所述SCI格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CI格式中所包括的总比特数是固定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总比特数为48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是固定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所包括的比特的数目为8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根据分配给所述UE的子信道的数目来确定在所述SCI格式的所述资源分配字段中将实际使用的比特的数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信道包括多个邻接的资源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662381055P | 2016-08-30 | 2016-08-30 | |
US62/381,055 | 2016-08-30 | ||
US201662381634P | 2016-08-31 | 2016-08-31 | |
US62/381,634 | 2016-08-31 | ||
US201662382311P | 2016-09-01 | 2016-09-01 | |
US62/382,311 | 2016-09-01 | ||
US201662383385P | 2016-09-02 | 2016-09-02 | |
US62/383,385 | 2016-09-02 | ||
US201662384163P | 2016-09-06 | 2016-09-06 | |
US62/384,163 | 2016-09-06 | ||
US201662416714P | 2016-11-03 | 2016-11-03 | |
US62/416,714 | 2016-11-03 | ||
US201662420732P | 2016-11-11 | 2016-11-11 | |
US62/420,732 | 2016-11-11 | ||
US201762450580P | 2017-01-26 | 2017-01-26 | |
US62/450,580 | 2017-01-26 | ||
PCT/KR2017/009509 WO2018044079A1 (ko) | 2016-08-30 | 2017-08-30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사이드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4486A true CN109644486A (zh) | 2019-04-16 |
CN109644486B CN109644486B (zh) | 2022-09-27 |
Family
ID=6130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2773.6A Active CN109644487B (zh) | 2016-08-30 | 2017-08-30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N201780052436.7A Active CN109644486B (zh) | 2016-08-30 | 2017-08-30 |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2773.6A Active CN109644487B (zh) | 2016-08-30 | 2017-08-30 |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20190190643A1 (zh) |
EP (2) | EP3509379B1 (zh) |
JP (2) | JP6756038B2 (zh) |
KR (2) | KR102247049B1 (zh) |
CN (2) | CN109644487B (zh) |
WO (2) | WO201804407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1933A (zh) * | 2019-08-05 | 2019-11-01 | 皖西学院 | 一种增强媒体接入控制层可靠性的车载通信模式 |
CN112153705A (zh) * | 2019-06-29 | 202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WO2021013213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CN113039737A (zh) * | 2019-05-02 | 2021-06-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终端直接通信系统中确定分组通信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543325A (zh) * | 2020-04-17 | 2021-10-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27310B (zh) * | 2015-09-14 | 2023-10-24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从v2x终端收发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081976A1 (en) | 2016-11-03 | 2018-05-11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9219131B (zh) * | 2017-07-03 | 2022-06-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 |
WO2019012669A1 (ja) * | 2017-07-13 | 2019-01-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WO2019031900A1 (ko) * | 2017-08-10 | 2019-02-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V2x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
WO2020001623A1 (zh) * | 2018-06-29 | 2020-01-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侧行链路类别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0808818B (zh) * | 2018-08-06 | 2021-06-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用户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WO2020033622A1 (en) * | 2018-08-08 | 2020-02-13 | Idac Holdings, Inc. | Reliable sidelink data transmission |
US11197282B2 (en) * | 2018-08-13 | 2021-12-07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3661765A (zh) * | 2019-04-03 | 2021-11-16 | 鸿颖创新有限公司 | 用于侧链路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取的方法和装置 |
JP7365399B2 (ja) * | 2019-04-05 | 2023-10-19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1867059A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CN111867116B (zh) * | 2019-04-30 | 2022-07-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963164B2 (en) | 2019-05-03 | 2024-04-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22105227A (ja) * | 2019-05-13 | 2022-07-1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 |
JP7389119B2 (ja) * | 2019-07-08 | 2023-11-2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KR20210010320A (ko) * | 2019-07-19 | 2021-01-2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할당 및 예약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3924791A (zh) * | 2019-08-15 | 2022-01-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装置和控制其侧链通信的方法 |
WO2021034763A1 (en) * | 2019-08-16 | 2021-02-25 | Hyukjin Chae | Sidelink sens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21040435A1 (ko) * | 2019-08-28 | 2021-03-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Nr v2x에서 단말이 자원 예약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21062400A1 (en) * | 2019-09-27 | 2021-04-01 | Ofinno, Llc | Base station assisted sidelink operation |
JP7492527B2 (ja) * | 2019-10-04 | 2024-05-29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 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KR20220104762A (ko) * | 2019-11-20 | 2022-07-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Nr v2x에서 dci를 기반으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EP4072224A4 (en) * | 2019-12-31 | 2022-12-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EP4094508A4 (en) * | 2020-01-20 | 2023-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EARCH SPACE ASSEMBLY FOR MONITORING A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OF ONE CELL IN MULTIPLE CELLS |
WO2021160044A1 (en) * | 2020-02-10 | 2021-08-19 | Jrd Communication (Shenzhen) Ltd | Resource allocation in sidelink transmission systems |
US20210315024A1 (en) * | 2020-04-06 | 2021-10-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dication of resource collisions in sidelink |
CN115362728A (zh) | 2020-04-10 | 2022-11-18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Nr v2x中预留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WO2023282663A2 (ko) * | 2021-07-09 | 2023-01-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사이드링크 채널의 스케줄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
WO2023151022A1 (en) * | 2022-02-11 | 2023-08-17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nter-ue coordination |
KR20230154650A (ko) | 2022-05-02 | 2023-11-09 | 이홍기 | 온라인 기반 제품 선택 및 구매 가격 결정 플랫폼 |
CN117812730A (zh) * | 2022-09-30 | 202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7956583A (zh) * | 2022-10-21 | 2024-04-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46025A (zh) * | 2015-09-08 | 2016-01-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20160066337A1 (en) * | 2014-09-03 | 2016-03-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
CN105515721A (zh) * | 2014-09-25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比特位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655388T3 (es) | 2008-08-08 | 2018-02-19 | Sun Patent Trust | Dispositivo de estación base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dispositivo de terminal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y procedimiento de asignación de canal |
WO2010049754A1 (en) | 2008-10-28 | 2010-05-06 | Nokia Corporation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extended bandwidth systems |
KR101835329B1 (ko) * | 2009-12-17 | 2018-03-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채널 블록킹을 회피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783064B (zh) * | 2010-03-11 | 2016-07-0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控制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
WO2013017154A1 (en) * | 2011-07-29 | 2013-02-07 | Fujitsu Limited |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154267B2 (en) | 2012-07-02 | 2015-10-06 | Intel Corporatio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PT2946521T (pt) | 2013-01-16 | 2020-10-3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envio e receção de informação de controlo de ligação descendente |
EP2950463B1 (en) * | 2013-01-28 | 2020-12-02 | LG Electronics Inc.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379214B2 (ja) * | 2014-03-31 | 2018-08-22 |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干渉の効果的な除去および抑制のための干渉パラメータのシグナリング |
KR102319700B1 (ko) * | 2014-05-02 | 2021-11-0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선택적 채널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
US10334648B2 (en) | 2014-08-18 | 2019-06-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5763307B (zh) * | 2014-12-19 | 2020-02-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下行数据的获取装置 |
US10448412B2 (en) * | 2015-01-12 | 2019-10-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whereby user equipment receives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EP3986072B1 (en) * | 2015-04-17 | 2023-08-2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Multiple prose group communication during a sidelink control period |
EP3391701B1 (en) * | 2016-01-29 | 2021-05-26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Enodeb,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506402B2 (en) * | 2016-03-31 | 2019-12-1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and data in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
CN107277738B (zh) * | 2016-04-08 | 2021-0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v2v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1284413B2 (en) * | 2016-08-12 | 2022-03-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Traffic type based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and device |
CN108307535B (zh) | 2016-08-25 | 2021-05-0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
-
2017
- 2017-08-30 WO PCT/KR2017/009509 patent/WO2018044079A1/ko unknown
- 2017-08-30 EP EP17847005.0A patent/EP3509379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JP JP2019511958A patent/JP675603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KR KR1020197004656A patent/KR10224704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8-30 US US16/328,674 patent/US2019019064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7-08-30 US US16/328,658 patent/US113363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EP EP17847004.3A patent/EP3509378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JP JP2019511983A patent/JP68319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WO PCT/KR2017/009510 patent/WO2018044080A1/ko unknown
- 2017-08-30 KR KR1020197004655A patent/KR10210459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7-08-30 CN CN201780052773.6A patent/CN10964448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30 CN CN201780052436.7A patent/CN109644486B/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4-13 US US17/720,107 patent/US202202394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066337A1 (en) * | 2014-09-03 | 2016-03-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2D Resource Allocation |
CN105515721A (zh) * | 2014-09-25 | 2016-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比特位数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5246025A (zh) * | 2015-09-08 | 2016-01-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v2x业务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ERICSSON: "R1-162827,Contents of PSCCH for V2V over PC5",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 * |
ERICSSON: "R1-167011 Contents of PSCCH for V2V over PC5",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 |
HUAWEI ET AL.: "R1-166202 ,Scheduling assignment design for V2V",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 * |
HUAWEI,ET AL.: "R1-164103 ,Discussion on SCI contents for V2V",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5》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9737A (zh) * | 2019-05-02 | 2021-06-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终端直接通信系统中确定分组通信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039737B (zh) * | 2019-05-02 | 2024-05-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终端直接通信系统中确定分组通信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153705A (zh) * | 2019-06-29 | 2020-12-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WO2021000679A1 (zh) * | 2019-06-29 | 2021-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CN112153705B (zh) * | 2019-06-29 | 202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WO2021013213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夏普株式会社 | 由用户设备执行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
CN110401933A (zh) * | 2019-08-05 | 2019-11-01 | 皖西学院 | 一种增强媒体接入控制层可靠性的车载通信模式 |
CN113543325A (zh) * | 2020-04-17 | 2021-10-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dci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09379B1 (en) | 2021-07-21 |
KR102104593B1 (ko) | 2020-04-24 |
US20190190643A1 (en) | 2019-06-20 |
KR102247049B1 (ko) | 2021-04-30 |
CN109644486B (zh) | 2022-09-27 |
JP6831906B2 (ja) | 2021-02-17 |
US11336390B2 (en) | 2022-05-17 |
US20210282165A1 (en) | 2021-09-09 |
JP2019535162A (ja) | 2019-12-05 |
EP3509378A4 (en) | 2020-04-01 |
JP2019534596A (ja) | 2019-11-28 |
WO2018044079A1 (ko) | 2018-03-08 |
EP3509379A1 (en) | 2019-07-10 |
JP6756038B2 (ja) | 2020-09-16 |
EP3509379A4 (en) | 2020-04-22 |
US20220239402A1 (en) | 2022-07-28 |
EP3509378B1 (en) | 2021-03-31 |
CN109644487B (zh) | 2022-05-24 |
EP3509378A1 (en) | 2019-07-10 |
KR20190026922A (ko) | 2019-03-13 |
WO2018044080A1 (ko) | 2018-03-08 |
KR20190026921A (ko) | 2019-03-13 |
CN109644487A (zh) | 2019-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44486A (zh) |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US11564072B2 (en) | Method for selecting, in selection period, subframe excluding subframe relating to subframe in which transmission has been performed during sensing peri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US10973041B2 (en) | Resource selection method for V2X operation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 |
US10536826B2 (en) | Method for selecting resource to be used for performing V2X communication within range satisfying latency requir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EP3497840B1 (en) | Improved initial and retransmissions of data for v2x transmissions | |
US10939469B2 (en) | V2X communication method executed by V2X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JP6542469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V2X(vehicle−to−everything)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前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 |
US10616927B2 (en) |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transmits V2X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method | |
US10506649B2 (en) | Method, carried out by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PSBC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tilizing the method | |
US11937157B2 (en) | V2X operation method implement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US11470646B2 (en) |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 allocation collision reporting | |
US20220167351A1 (en) | Coordinated and distributed collision reporting in 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cv2x) networks | |
EP4449812A1 (en) | Management of sidelink communication using the unlicensed spectrum | |
CN117999836A (zh) | 用于用户装备间协调的技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