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362B -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362B
CN109644362B CN201880003243.7A CN201880003243A CN109644362B CN 109644362 B CN109644362 B CN 109644362B CN 201880003243 A CN201880003243 A CN 201880003243A CN 109644362 B CN109644362 B CN 109644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timer
terminal device
protocol layer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24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362A (zh
Inventor
史志华
陈文洪
张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4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该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该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终端设备,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中,波束赋形技术是一项用于提高覆盖和频谱效率的重要技术。波束赋形就是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信号预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各天线阵元上发送信号的权值,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
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不同波束发送多个信号,而终端设备可以对接收到的这些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判断传输这些信号的链路是否差到不可用,也就是判断这些信号所采用的发送波束是否可用,即beam failure,如何判断beam failure目前没有可参考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该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该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和/或该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就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并且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计数器加1;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继续接收该第一事件;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重启该第一定时器,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二条件,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大于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第一定时器终止,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该第一事件,就将计数器加1;若在该计数器的值未达到第一值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第一定时器重启,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第一定时器终止,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启动K个定时器,K为正整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在该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1,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在该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1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值,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K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个定时器的时长小于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1)个定时器的时长,该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该第j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小于该第(j+1)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K个定时器中相继启动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间重叠,j为正整数,且j小于K。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在该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该每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K个定时器的起始时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终端设备使计数器继续对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进行计数;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小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并将该K个定时器重启,i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值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时器的时长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包括:该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高于或等于第二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SS/广播信道PBCH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协议层为物理层,该第二协议层为高层。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体地,该终端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其中,存储器、处理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的示意性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K个定时器的开始与结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Access,WiMAX)通信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或未来的5G系统等。
特别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系统、低密度签名(Low Density Signature,LDS)系统等,当然SCMA系统和LDS系统在通信领域也可以被称为其他名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多载波传输系统,例如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 Bank Multi-Carrier,FBMC)、通用频分复用(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GFDM)、滤波正交频分复用(Filtered-OFDM,F-OFDM)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1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和网络设备20。网络设备20用于为终端设备10提供通信服务并接入核心网,终端设备10通过搜索网络设备20发送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等而接入网络,从而进行与网络的通信。图1中所示出的箭头可以表示通过终端设备10与网络设备20之间的蜂窝链路进行的上/下行传输。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100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S110,终端设备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该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
S120,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该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协议层可以是物理层,第二协议层可以是高层,例如第二协议层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应理解,本申请中的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采用的可以是同一个发送波束,或者也可以是不同的发送波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构成限定。
具体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某一个信号集中的信号之后,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可以对该信号集中的信号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判断传输这些信号的链路质量。也就是说,判断该信号集中的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否可用,例如,可以判断该信号集中的信号质量是不是差于某个门限,当在一次测量中该信号集中的所有信号的质量都差于该门限时,可以认为该信号集所使用的波束是不可用的。那么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就可以向终端设备的高层上报该事件,也就是说告诉高层此次测量的该信号集所采用的波束是不可行的。终端设备可以在高层基于接收到的该事件,进一步地判断该波束是否真的不可用。例如,如果终端设备的物理层连续对该信号集中信号进行多次测量,并且该多次测量的结果都是该信号集使用的发送波束不可用,那么终端设备的物理层连续向高层上报,高层就可以确定该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实不可用。在终端设备的高层判断该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确实不可用时,终端设备可以从其他信号集中选择质量较好的信号向网络设备上报,使得网络设备可以使用终端设备上报的信号所使用的发送波束进行后续信号的传输。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事件可以是该第一信号集中的所有信号的质量都差到满足第一条件,也可以是该第一信号集中的部分信号的质量都差到满足第一条件,例如可以是该信号集中大于50%的信号的质量都差到满足第一条件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和/或该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终端设备可以基于在高层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例如,若在高层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个值,则可以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在某个预设时长内可以在某个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个值时,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连续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某个值,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
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在预设时长内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提前根据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次数设定一个定时器,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定时器终止(expire),或者也可以说是该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直接确定该第二事件发生了。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就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并且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该第一事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连续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和/或该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连续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向高层上报第一事件可以是周期性的,如果有一次没有上报,那么高层就可以知道本次测量的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质量是满足第一条件的。终端设备的高层可以是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之后,就可以启动一个定时器。终端设备的高层如果在该定时器内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那么可以认为该高层连续接收到该第一事件;终端设备的高层如果没有在该定时器内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那么可以认为该高层不是连续接收到该第一事件,高层可以重新对第二事件的发生进行判断。
作为一个可选地实施例,如果终端设备的物理层在某次测量的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质量是优到满足第二条件的,物理层可以向高层上报一个第三事件,以此来告诉高层本次测量的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质量是好的,高层一旦接收到该第三事件,就可以重新对第二事件的发生进行判断。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续接收到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判断该第二事件是否发生,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判断连续接收到该第一事件的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值,该第一值可以是根据经验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者是由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如果终端设备判断连续接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值,那么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第一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不可用的。如果终端设备判断连续接收的次数小于第一值,那么终端设备的高层可以继续重启定时器,并在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
进一步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连续接收该第一事件的持续时长是不是超过预设值,来判断该第二事件是否发生。例如,终端设备可以设置一个长的定时器,在该长的定时器内连续接收该第一事件。如果该长的定时器超时,则可以直接认为该第二事件发生了,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该第一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是不可用的。如果该长的定时器还没有超时,那么终端设备的高层可以继续在该长的定时器时长内连续接收该第一事件,直到该长的定时器超时为止。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计数器加1;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也可以重启该第二定时器,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连续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设置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高层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该计数器就加1并且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下一个第一事件,该计数器继续计数并且重启该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的时长内未接收到下一个第一事件或者接收到一个第三事件,那么可以将计数器清0,重新开始一轮计数。当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某个值时,高层则可以认为发生了第二事件。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例,终端设备还可以设置一个计数器,该计数器的初始值为一个门限值,高层没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该计数器就减1并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下一个第一事件,该计数器继续计数并且重启该定时器,如果在该定时器的时长内未接收到下一个第一事件或者接收到一个第三事件,那么可以将计数器重置为初始值,重新开始一轮计数。当计数器的值等于某个特定值或者等于0时,高层则可以认为发生了第二事件。举例来说,在t1时刻计数器的初始值为0,在t1时刻之后的t2时刻接收到第一个第一事件,终端设备可以将计数器加1,并启动定时器,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接收到第二个第一事件,终端设备可以将计数器继续加1,并重启定时器,等待第三个第一事件,假设终端设备的高层连续接收到第五个第一事件,可以认为发生了第二事件。如果高层在第一个第一事件之后的定时器时长内未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接收到第三事件,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计数器清0,重新开始进行第二事件的判断。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继续接收该第一事件;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重启第一定时器,也可以重启该第二定时器,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大于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设置两个定时器,定时器T1和定时器T2,定时器T1的时长大于定时器T2的时长,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启动定时器T1或者也可以在高层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之后启动定时器1,在该定时器T1的时长内每接收一个第一事件,可以启动或重启定时器T2。如果高层在该定时器T2的时长内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则该定时器T1继续计时并重启定时器T2,也就是说,在该定时器T2的时长内继续接收该第一事件;如果高层在该定时器T2的时长内未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者接收到第三事件,则重启该定时器T1,一旦该定时器T1超时,则可以认为该第二事件发生了。应理解,该定时器T1的时长可以是根据上述判断第二事件是否发生所依据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的。例如,物理层上报第一事件的周期为10ms,如果判断该第二事件是否发生所依据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为5,那么可以将该定时器T1的时长设置为50ms,或者可以是45ms等。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该第一事件,就将计数器加1;若在该计数器的值未达到第一值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终端设备基于在高层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来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可以是在该计数器的值达到预设的值,例如可以是初始值为0,一直加到某个门限值,或者是初始值是N,一直减到M,N大于M。如果高层在计数器的值未达到M时就接收到第三事件,那么终端设备可以直接将计数器清0,重新开始对第二事件的判断。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一旦接收到第三事件,就将计数器重置为初始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该终端设备将该第一定时器重启,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终端设备也可以设置一个长的定时器,只要在该长的定时器中接收到第三事件,终端设备就可以直接将该长的定时器重启,重新开始对第二事件的判断。在该长的定时器超时并且在定时器的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三事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条件、第二条件以及第三条件可以是同一个判断条件,例如,可以是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与同一个门限进行比较,也可以是不同门限进行比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构成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该终端设备启动K个定时器,K为正整数;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在该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如果该K为1,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启动一个定时器,高层可以基于在该定时器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来确定该第二事件是否发生。
如果该K为大于1的整数,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启动多个定时器,并且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个定时器的时长小于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1)个定时器的时长,该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该第j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小于该第(j+1)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K个定时器中相继启动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间重叠,j为正整数,且j小于K。如图3所示,K=5,该5个定时器包括定时器T1、定时器T2、定时器T3、定时器T4和定时器T5,t1表示每个定时器的开始时刻,t2表示每个定时器的结束时刻。由图3可以看出该定时器T1的时长<定时器T2的时长<定时器T3的时长<定时器T4的时长<定时器T5的时长。并且开始时刻相连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长是重叠的。终端设备的高层可以根据相继启动的该5个定时器的时长内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例如,可以为该每个定时器设定一个门限值,高层可以判断某个定时器内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数量是否超过了该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若超过了,高层可以继续在下一个定时器超时时判断在该定时器时长内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数量是否超过了该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如果高层连续判断该5个定时器时长内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数量都大于或等于对应的门限值,高层则可以认为第二事件发生了。终端设备可以为每个定时器分别设置一个计数器用来计算相应定时器时长内接收的第一事件的数量。如果高层判断某个定时器时长内接收到的第一事件的数量小于对应的门限值,高层则可以重新从第一个定时器开始计数。可选地,该K个定时器的开始时刻是相同的,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终端设备使计数器继续对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进行计数;若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小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终端设备将该计数器清0并将该K个定时器重启,i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同时启动该K个定时器,此时可以为该K个定时器设置一个计数器。那么高层可以在每个定时器超时时,判断该定时器内的第一事件的数量是否大于相应的门限值,如果大于,则计数器继续计数,如果小于,则计数器可以直接清0,并且将该K个定时器重启,重新进行第二事件的判断。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包括:该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高于或等于第二值。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包括:该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小于第三值。其中该第二值与该第三值可以是同一个值,也可以是不同值。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阈值,判断条件以及门限值等均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也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定时器的时长也都可以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者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和/或,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Synchronization 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SS/PBCH)块(block)。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该第一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不可用时,可以测量别的信号集所使用的发送波束,在测量出好的波束时,可以将使用该波束的CSI-RS或SS/PBCH block的标识向网络设备上报,网络设备根据该信号的标识,即可知道使用哪个波束进行后续信号的传输。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大于或等于是指某个比较对象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或者等于,或者还可以是大于或等于。例如,计数器的值可以是只要达到某个值,就确定发生了第二事件,或者是信号的质量与门限的比较,只要信号的质量大于或者等于某个值,就确定发生了第一事件。
应理解,网络设备描述的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及相关特性、功能等与终端设备的相关特性、功能相应。并且相关内容在上述方法100中已经作了详尽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下面将结合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链路质量的装置,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特征适用于以下装置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设备200包括:
接收单元210,用于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该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
确定单元220,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该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和/或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第一事件,就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并且该终端设备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一计数单元,用于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将计数器加1;或若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将该计数器清0,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该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定时单元,用于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继续接收该第一事件;或若在该第二协议层未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该第一事件或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重启该第一定时器,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二条件,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大于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该第一定时器终止,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该第一事件,就将计数器加1;若在该计数器的值未达到第一值时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第三事件,将该计数器清0,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该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该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接收单元具体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该第一事件;第三定时单元,用于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将该第一定时器重启,该第三事件用于指示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该第一定时器终止,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四定时单元,用于启动K个定时器,K为正整数;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该第二协议层基于在该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该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K=1,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在该1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K为大于1的正整数,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个定时器的时长小于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j+1)个定时器的时长,该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该第j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小于该第(j+1)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该K个定时器中相继启动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间重叠,j为正整数,且j小于K。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该每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确定发生该第二事件。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K个定时器的起始时间相同。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计数单元,用于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使计数器继续对在该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进行计数;或若在该第二协议层在该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该第一事件的次数小于该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将该计数器清0并将该K个定时器重启,i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值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时器的时长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包括:该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高于或等于第二值。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SS/广播信道PBCH块。
可选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协议层为物理层,该第二协议层为高层。
应理解,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可对应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200中的各个单元的上述和其它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2方法中终端设备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300,该终端设备300可以是图4中的终端设备200,其能够用于执行与图2中方法100对应的终端设备的内容。该终端设备300包括:输入接口310、输出接口320、处理器330以及存储器340,该输入接口310、输出接口320、处理器330和存储器340可以通过总线系统相连。该存储器340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或代码。该处理器33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340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控制输入接口310接收信号、控制输出接口320发送信号以及完成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操作。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有利于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33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33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该存储器3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33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3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340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内容可以通过处理器33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内容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340,处理器330读取存储器3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内容。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300中的确定单元、定时单元和计数单元可以由图5中的处理器330实现,终端设备300的接收单元可以由图5中的输入接口310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该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1)

1.一种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所述第一事件,就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并且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所述第一事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终端设备将计数器加1;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未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或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计数器清0,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第二事件,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继续接收所述第一事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未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或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所述终端设备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终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所述第一事件,就将计数器加1;
若在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第一值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第三事件,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计数器清0,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所述第一事件;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定时器重启,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终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启动K个定时器,K为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所述第一事件,确定发生第二事件,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在所述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1,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在所述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1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j个定时器的时长小于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j+1)个定时器的时长,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第j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小于所述第(j+1)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所述K个定时器中相继启动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间重叠,j为正整数,且j小于K。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在所述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每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定时器的起始时间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所述终端设备使计数器继续对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进行计数;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小于所述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计数器清0并将所述K个定时器重启,i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3、7和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值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以及8和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时器的时长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高于或等于第二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SS/广播信道PBCH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层为物理层,所述第二协议层为高层。
2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二协议层接收第一协议层上报的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指示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
第一定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所述第一事件,就启动或重启第二定时器,并且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所述第一事件;
第一计数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将计数器加1;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未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或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将所述计数器清0,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第二事件,所述第二事件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对应的链路质量差到满足第二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基于在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发生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定时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继续接收所述第一事件;或
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未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事件或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重启所述第一定时器,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二条件,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大于所述第二定时器的时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终止,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计数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每接收到一个所述第一事件,就将计数器加1;
若在所述计数器的值未达到第一值时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第三事件,将所述计数器清0,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计数器的计数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所述第一事件;
第三定时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第一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第三事件,将所述第一定时器重启,所述第三事件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优到满足第三条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定时器终止,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四定时单元,用于启动K个定时器,K为正整数;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基于在所述K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所述第一事件的接收情况,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K=1,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所述1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一值,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K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j个定时器的时长小于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j+1)个定时器的时长,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对应一个门限值,所述第j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小于所述第(j+1)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所述K个定时器中相继启动的两个定时器的工作时间重叠,j为正整数,且j小于K。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每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每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确定发生所述第二事件。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定时器的起始时间相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三计数单元,用于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大于或等于所述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使计数器继续对在所述第二协议层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进行计数;或
若在所述第二协议层在所述K个定时器中的第i个定时器的时长内接收到的所述第一事件的次数小于所述第i个定时器对应的门限值,将所述计数器清0并将所述K个定时器重启,i为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
36.根据权利要求23、27和31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值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3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5以及28和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定时器的时长是由终端设备内部配置或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参数确定的。
38.根据权利要求2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的质量差到满足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每个信号的误块率高于或等于第二值。
39.根据权利要求2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集中的信号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和/或,同步信号SS/广播信道PBCH块。
40.根据权利要求2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议层为物理层,所述第二协议层为高层。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20任一项所述的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
CN201880003243.7A 2018-02-05 2018-02-05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644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75299 WO2019148496A1 (zh) 2018-02-05 2018-02-05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362A CN109644362A (zh) 2019-04-16
CN109644362B true CN109644362B (zh) 2021-02-23

Family

ID=6606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243.7A Active CN109644362B (zh) 2018-02-05 2018-02-05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0693B2 (zh)
EP (1) EP3627879B1 (zh)
KR (1) KR20200116015A (zh)
CN (1) CN109644362B (zh)
AU (1) AU2018405966A1 (zh)
BR (1) BR112019027295A2 (zh)
CA (1) CA3065838A1 (zh)
IL (1) IL271061A (zh)
PH (1) PH12019502705A1 (zh)
RU (1) RU2020100213A (zh)
WO (1) WO2019148496A1 (zh)
ZA (1) ZA2019082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16015A (ko) * 2018-02-05 2020-10-0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링크 품질 검출 방법 및 단말 기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01826C (zh) * 2005-03-31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的故障检测方法
KR101234035B1 (ko) * 2005-05-18 2013-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종 망 핸드오버 모듈을 이용한 링크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
CN101257419B (zh) 2007-02-27 2010-12-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无线voip语音帧组合方法及无线装置
PL2342861T3 (pl) 2008-09-22 2021-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określania awarii łącza radiowego lte w trybie drx
CN101998474B (zh) 2009-08-13 2012-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载波聚合技术中的无线链路失败判决方法及装置
US8891394B2 (en) * 2010-01-21 2014-11-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specific reference-cell-based quality measur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for the method
CN102572901B (zh) * 2010-12-13 2014-09-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载频隐性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US9319909B2 (en) 2011-09-29 2016-04-1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adio link monitoring
US8971881B2 (en) 2012-03-23 2015-03-03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JPWO2015008475A1 (ja) * 2013-07-17 2017-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制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無線リソース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005858B (zh) * 2015-02-13 2020-09-29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波束追踪以及恢复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KR102015207B1 (ko) 2015-04-21 2019-08-27 텔레호낙티에볼라게트 엘엠 에릭슨(피유비엘) 무선 링크 품질을 모니터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785828B2 (en) 2016-04-08 2020-09-22 Intel IP Corporation 60GHZ-LWA support: discovery and keep alive
CN107438263B (zh) 2016-05-27 2019-11-29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质量的测量方法及终端
PT3606168T (pt) * 2017-03-23 2022-01-14 Sharp Kk Dispositivo terminal,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e circuito integrado
CN110999110B (zh) * 2017-08-01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收设备及其方法
EP3683976A1 (en) * 2017-09-11 2020-07-22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711341A1 (en) * 2017-11-16 2020-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link monitoring/radio link failure re-configuration upon bandwidth parts switching
KR20200116015A (ko) * 2018-02-05 2020-10-08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링크 품질 검출 방법 및 단말 기기
EP3751889B1 (en) * 2018-02-07 2022-11-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102543422B1 (ko) * 2018-02-14 2023-06-13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기기
CN110392438A (zh) * 2018-04-23 2019-10-2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06394A (zh) * 2018-05-11 2020-12-1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被配置为在第一小区中在重叠时间内使用第一操作模式和第二操作模式进行操作的无线设备的无线电链路监视(rlm)过程
US11064567B2 (en) * 2018-05-24 2021-07-13 Apple Inc. Methods to adapt a frequency density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resources for beam failure detection (BFD) in new radio (NR) systems
CN110611933B (zh) * 2018-06-15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质量监测方法及终端
US10686508B2 (en) * 2018-08-10 2020-06-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performance using advanced receiver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O2020041366A1 (en) * 2018-08-20 2020-02-27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 resource set selec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based radio link monitoring
CN112567839A (zh) * 2018-09-14 2021-03-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评估无线链路质量的方法、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1019659B2 (en) * 2018-11-01 2021-05-25 Ofinno, Llc Radio link monitoring for unlicensed carriers in a radio system
CN111262648B (zh) * 2018-11-30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873953B2 (en) * 2019-02-08 2020-12-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mpu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4G spectrum frequencies
US11246097B2 (en) * 2019-04-03 2022-0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ink quality based reception sleep mode for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US11979904B2 (en) * 2019-10-04 2024-05-07 Intel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listen before talk failure dur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1908247B (en) 2020-10-28
CA3065838A1 (en) 2019-08-08
RU2020100213A (ru) 2021-07-16
IL271061A (en) 2020-01-30
KR20200116015A (ko) 2020-10-08
EP3627879B1 (en) 2022-10-05
WO2019148496A1 (zh) 2019-08-08
PH12019502705A1 (en) 2020-12-07
US11240693B2 (en) 2022-02-01
BR112019027295A2 (pt) 2020-07-21
US20200205021A1 (en) 2020-06-25
EP3627879A4 (en) 2020-11-11
EP3627879A1 (en) 2020-03-25
CN109644362A (zh) 2019-04-16
AU2018405966A1 (en)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903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09644361B (zh) 无线链路监测rlm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78399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644371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314960B (zh) 传输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0945916B (zh) 寻呼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731095A (zh) 用于异频/异系统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644482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8370564A (zh) 用于在非授权载波上传输上行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2784B (zh) 信道状态信息csi测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140302B (zh) 一种用于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425759B2 (en) Method for link reconfigur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641964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9644362B (zh) 检测链路质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107585A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669809B (zh) 用于功率控制的方法、终端设备
CN109845316B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系统芯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547023A (zh) 信道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710260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0063082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454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