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198B -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198B
CN109644198B CN201880003244.1A CN201880003244A CN109644198B CN 109644198 B CN109644198 B CN 109644198B CN 201880003244 A CN201880003244 A CN 201880003244A CN 109644198 B CN109644198 B CN 109644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udio
terminal
forma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32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198A (zh
Inventor
托马斯·豪施泰因
丹尼斯·维耶乌奇
托马斯·维尔特
乌多·克吕格尔
塞巴斯蒂安·格奥尔基
扬·瓦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9644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80Responding to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0Media network packet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4Protocols for data compression, e.g. ROH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不仅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第一数据帧或子帧(PRB1)的数据,而且替选也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根据另外的第二格式编码的更短的第二数据帧的数据。音频传输系统包括终端(100)、基站(200)和音频接收器(300)。终端(100)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和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其他数据。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接收器直接接收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的音频数据。在此,编码/解码第二数据帧(LLF0)之一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影响。由此,在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数据接收器中,音频数据的解码更早地开始并且延时时间被缩短。终端至音频接收器的音频传输在分配的时隙和频率中以符合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波形进行。

Description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经由移动无线电网络例如LTE网络以非常小的延迟时间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借助于无线麦克风系统的音频传输,声学信号的尽可能小的延迟时间是绝对必要的。无线麦克风系统不仅在舞台技术中,用于ENG(Electonic-News-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并且使用于PMSE传输中。PMSE在此表示“节目制作与特别活动(Programme Makingand Special Events)”,即典型为直接在发生现场的新闻电视团队的报道工作。
为了声学传输,电视观众需要口型同步,因此要求短延迟时间以传输声学信号。一旦时间错位超过特定的阈值,电视观众将声音信号的时间上错开的发送感受为极大干扰。在舞台技术中,同样要求口型同步的传输;然而这里还增加了另一困难:当信号经由IEM(入耳式监听)被回传到活动人物(例如歌手)以控制自己的歌声时,声学信号必须经过两次无线电传输,即一次从麦克风到声音混音器,于是作为在此混音的信号经由IEM发送器回传到艺人的IEM接收器,艺人将所述IEM接收器典型佩戴在腰带上。随后将信号从所述接收器发送到入耳式耳机。这样,形成经过无线电路段的双倍的运行时间;对此增加延时时间,其由于在录音师的混音器中的处理而必然产生。
试验已表明,在此4ms的总延时已经被感受为干扰。所述总延时越长,其变得干扰性越强。因同时听到直接的声响和由IEM系统播放的被延迟的声响,此外因相消
Figure GDA0003015770490000011
形成干扰性的梳形滤波器效应,所述梳形滤波器效应通常被艺人感受为对于其演唱极其妨碍。在极端情况下通过所述效应(传播时间加梳形滤波器效应)会造成,歌手或演讲人无法完成其演出。
由于对小的传输延迟有高要求(也就是说短的延时),至今为止基于专有的无线电系统实现这种系统,所述无线电系统在特殊的为此所设的频带中运行。因为这是专有的系统,所以所述系统必须(呈硬件和软件形式,以及可能在此使用的集成电路)相应地开发。可不可能动用例如为移动无线电市场低廉地提供的集成电路。
此外,用于无线传输声学信号的频带是有限的。只要计划有舞台活动,那么必须事先竭力争取对于传输足够自由的频率。然而这在突发的使用中并不总是可行的:因此在突然无计划地在现场使用时绝对会造成复杂化,因为(例如在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多个电视团队立即赶往发生地点,以便那在进行最新的报道。在其之间的事先的频率协调在一些情况下近似不可能,因为每个团队立即开始新闻报道。在此情况下,求助于外部主管单位是有利的,所述主管单位进行无线电频率的分配。对于在附近进行的舞台活动还期望的是,当“其”频率不造成由于突然发生的新闻采集活动而变成干扰的风险。
此外,可看到如下趋势,在特定的时段(数年)中将频率卖给最高出价方。最近出现针对宽的频域作为拍卖给移动无线电公司。相对于其窄的对于无线麦克风的使用的频域在此在最后的拍卖中仍被留出并且还作为仅用于该目的的受保护的资源存在。然而可预见的是,对政治的主管单位产生也释放该范围用于普通使用的一定压力。
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其也能够实现以标准方法传输这种声学(也就是说音频)信号,如这现今对于移动无线电使用所规定的那样。所述方法不仅只用于移动电话,而且也允许大量的其他服务(例如数据传输、文件传输等)。然而,通常对于这些服务而言特征性在于,在这些服务中并不看重如上文概略描述的声学麦克风数据的传输中那样的小延迟时间。
在用移动电话进行标准电话通话时,例如并不看重明显更长的信号延时,因为其不会被用户感知为干扰。所述用户并不确切知道,通话对方何时开始讲话。因此,在达到100ms的范围中的延迟时间实际上是不被发觉,并进而也不会干扰地出现。在数据传输时(例如在电子论坛中)涉及同样的边界条件。在此,用户要求甚至允许更大的延迟时间。对于文件传输(例如下载文件或互联网网址)而言,要求甚至还是更松:在此500ms的延迟时间完全被接受。对此(在文件较大时)更重要的是平均的传输速率。
因为对于其他服务不重要的是,保持延迟时间尽可能小,所以这些网络的优化首要根据其他开发目标设计。因此,对于经济的设计而言因此已创建这时标准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耗费(频率消耗、能效等)理性地满足期望的要求。小延迟时间不属于移动无线电网络的高优先级的改进目的。因此,针对移动无线电网络建立如下标准,所述标准并不保证对于音频数据的无线麦克风传输足够短的延迟时间:例如在LTE的情况下受系统限制地达到明显大于4ms的传输时间。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基站与参与的移动无线电设备(终端)建立单独的连接。在此,在每个连接中每个传输方向也能够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进而单独地实现,也就是说每个连接包含从基站到终端的下行链路和从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因此,由第一终端发送给第二终端的数据首先行经第一终端的上行链路并且随后(在其可能从与第一终端或发送器连接的基站经由数据/电话网络转发给与第二终端或接收器连接的另外的基站之后)从接收器基站经由第二终端的下行链路继续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在此,将数据在发送器基站中解码,以便校验其正确的接收。仅正确接收的数据由(发送器)基站转发,而错误接收的数据能够由所述基站丢弃并且能够重新请求。为此,例如在LTE中,在ISO/OSI层2上利用可配置的H-ARQ(Hybrid-Automated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化重复请求))。
上文所述的机制也涉及如下原理:两个终端注册在同样的基站处,经由上行链路由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被基站校验,必要时重新请求,并且随后转换为其他频率,以便随后行经第二终端的下行链路。在此存在上文所述的明显大于4ms的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种用于麦克风系统(或通用用于音频数据)的无线传输方法,所述无线传输方法能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例如LTE网络之内使用。这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所述方法尽可能准确地遵守那里适用的标准,使得所述方法能够由基站一起管理,在此然而具有超出所述标准的特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此能够利用移动无线电网络的众多优点,然而在此在这里使用的频域内无论如何无冲突地工作。这样的无冲突性一方面涉及发出的数据的逻辑格式,也就是说满足例如在LTE网络中当前的许可规定并且据此可用在该网络的频带中。然而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移动无线电基站完成特定的协调工作。尤其,基站容忍无线麦克风发送的格式,使得当所述基站认为处于其中的数据有错误时,所述基站不终止所述连接。在此,根据本发明利用如下事实:发送器(即无线麦克风)以及音频传输系统的接收器与同一基站连接,使得接收器能够直接访问经由发送器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数据。这替选地即使在如下要求中也能实现,其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与不同的但紧挨着设置的基站连接。尽管发送器(其在下文中也称作为终端)以及接收器惯常地根据分别使用的移动无线电标准的有效规则作为用户注册在基站中,使得经由所述连接例如能够传输校核数据。接收器直接从终端的上行链路获取实际的音频数据。接收器能够由基站相应地配置,例如通过所述基站使所述接收器能够访问终端的上行链路。
因此,于是也能够针对这种无线麦克风系统的硬件,将电子集成电路(IC)用于传输音频数据,所述电子集成电路实际针对移动无线电开发。这有助于网络基础设施的统一以及有助于系统的更有利的价格。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实现以及音频传输系统实现,所述音频传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麦克风和接收器。在此,如下传输方法视作为低延迟,该传输方法可靠地并且针对连续的音频数据流实现低于4ms的延迟。
因此,提出一种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音频传输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终端、基站和音频接收器。音频数据由至少一个终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经由所述上行链路将终端与基站无线连接。音频接收器,其与同样的基站无线连接,直接接收由终端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的音频数据。虽然基站也接收所述音频数据,但是所述基站由于与标准不相符的但对终端和音频接收器已知的编码而不能解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基站持续地进行对于终端的频率资源分配,也就是说进行所述频率资源分配,使得终端能够发送连续的数据流。在被分配的资源中从终端至音频接收器的音频传输以符合相应的移动无线电标准的波形进行。然而根据通常的移动无线电标准将所传输的数据仅能够编码和解码成所谓的子帧的块,例如在LTE的情况下所述数据持续1ms,而根据本发明将音频数据编码成更短的块,使得在接收完整的子帧之前,音频接收器已经能够将音频数据解码和进行处理。在此,基站能够与此有关表现得符合标准,使得所述基站能够经由上行链路解码从终端接收的数据,并所述基站因此不能经由音频接收器的下行链路转发给所述音频接收器。然而因为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接收器直接从终端的上行链路接收数据,所以所述音频接收器仍获得数据。在此,取消在基站中到至接收器的下行链路的常见的转换,由此进一步减少系统的延迟。
因此,接收器是特殊类型的设备,因为所述接收器虽然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注册为移动终端,然而仍能够接收上行链路;这通常仅保留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与在相应的移动无线电标准中所规定的相比,在更短的时间之后音频数据的所传输的代码结尾或结束。在此,结尾或结束表示:数据帧的数据的编码或解码受同样的数据帧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数据帧的数据影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最多每两个OFDM符号,音频数据的所传输的代码结尾或结束。这表示:编码器或解码器,其通常连续地处理多个数据比特的序列并且通常在子帧结束时才又被置于初始状态中,已经在较少数量的比特之后,所述比特被调制到最多两个OFDM符号,再次被置于其中性的初始状态中。由此,减少传输的延迟时间,因为解码器例如能够在两个完整接收到的OFDM符号之后已经更早可以开始解码,而不必等待子帧的结束,如其常规上常见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数据传输中,由此也能够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实现明显低于4ms的减少的延迟时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移动无线电网络对应于LTE标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移动无线电网络对应于WiMAX标准。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移动无线电网络对应于其他基于多载波方法如例如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或符号在子帧平面上的编码的标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OFDM符号的共同编码的或解码的数据组能够包含校验和(例如CRC)。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OFDM符号中能够传输一个CRC。所述校验和能够是对于(必要时由移动无线电标准规定的)关于子帧的校验和附加的并且与其无关。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麦克风的无线袖珍发送器,其配置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作为移动终端来运行并且其包含:
第一编码单元,其将要由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用于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调制方法来调制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数据的高频调制单元,其中经由上行链路发送经调制的数据;和第二编码单元,其获得麦克风单元的音频数据并且根据第二格式编码。根据第二格式,第一数据帧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其中第二数据帧短于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第二数据帧结束,也就是说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的编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影响。无线袖珍发送器也能够构成为无线麦克风并且包含麦克风单元,所述麦克风单元包含麦克风碳精盒并且输出由麦克风碳精盒记录的音频数据。麦克风单元能够集成到无线袖珍发送器或无线麦克风中(例如作为无线手持麦克风)或作为单独的元件连接于其上。麦克风单元的连接能够是有线的或经由单独的连接是无线的。
此外,本发明具有无线音频接收器,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配置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运行,所述无线音频接收器具有用于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解调方法解调接收到的数据的高频解调单元;第一解码单元和第二解码单元。高频解调单元输出经解调的数据,所述数据要么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或者根据另外的第二格式编码,其中与格式无关地使用同样的解调和同样的高频范围。第一解码单元解码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的经解调的数据,并且第二解码单元解码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经解调的数据。第一格式使用第一数据帧并且第一解码单元将数据逐帧地根据第一数据帧解码,而根据第二格式将第一数据帧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其中第二数据帧短于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第二格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每个第一数据帧的数据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的数据影响。同样,每个第二数据帧的数据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的数据影响。
本发明同样涉及一种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音频传输系统,所述音频传输系统包括作为终端工作的无线麦克风、基站和音频接收器。在此,终端设计为,经由上行链路以如下波形发送数据,所述波形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波形一致。对发送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第一帧以及发送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第二帧替选地,终端将由基站分配给该终端的频率和时隙用于上行链路。
下面,参照附图更为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优点和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入耳反馈信道的无线麦克风的方框图;
图2示出在LTE网络中使用的数据格式的示意图;
图3示出在LTE网络中使用的数据格式的根据本发明的使用;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音频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5示出在发送侧上的LTE单元的结构;以及
图6示出在接收侧上的LTE单元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无线反馈信道的用于音频传输的无线麦克风。麦克风信号5被输送给发送器10,所述发送器进行信号的调制和发出。经由无线电路径15,所述麦克风信号到达接收器30,所述接收器解调该信号并且将其转发至混合器40。在此,典型地不同接收器的信号到达,在那里混合并且经由路径48提供,用于进一步处理(音响系统、记录装置、电视转播等)。专门针对麦克风的用户(例如艺人)混音的信号经由路径47传播至IEM发送器50(IEM=in-Ear(入耳监控))。所述发送器50将由其调制的信号55在另外的无线电频率上发回至用户处的入耳式接收器20。接收器20将信号解调并且经由路径25输出该信号。典型地,从那里经由入耳式耳机由用户监听所述信号。
麦克风信号5也能够是电截取的乐器信号(例如吉他的乐器信号)。当艺人例如(经由麦克风)唱歌并且演奏乐器时,发送器10和接收器30双倍地存在。通常,从混合器将根据要求混合的信号(歌唱和吉他)发送到发送器50。因此,(对于每个艺人而言)仅单倍地存在用于反馈信道的发送器50和接收器20。
因此,为每个艺人或乐器提供相应的设备:发送器10、接收器30、反馈信道(例如入耳式)发送器50和反馈信道(例如入耳式)接收器20。仅单倍地存在混合器40,其从接收器30接收不同的输入信号并且在混音之后提供给用于每个艺人或每个乐器的输出端47和输出端48。
根据图1可见的是,在行经两个无线电路段15和55之后艺人才取回和进而听到其自己的信号25。因此,两个无线电路段的传播时间相加。这在大于4ms的时长的情况下造成所描述的干扰性的效应。
用于行经无线电路段的时间在此不能理解为电磁波从发送器至接收器的纯传播时间:因为所述电磁波以光速传播,所以所述电磁波无疑足够短并且不表现为干扰性的。更确切地说,在此行经时间表示整个发送过程所需的时长。也就是说,表示如下时间:处理到达的声学信号、在不能发送的时间段内暂存数字化的声学信号、调制、在发送器中的放大、至接收器的波传播时间、在接收器中的预放大、解调、暂存可能并行接收的但要串行输出的信号、放大解调的信号和输出所述信号所需时间。只要根据现有技术使用例如模拟的调频,那么所有这些时间足够短,使得至今为止仅须在例外情况下对此进行考虑。在使用数字的音响技术时,然而在此产生处理时间,所述处理时间会阻碍所描述的应用或在最坏情况下甚至会阻止所述应用。
在图2中示出在目前最新的LTE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相互关系。所述相互关系示出现有技术并且阐述明显超过4ms的传输时间的受系统所限的实现。在移动无线电领域例如LTE或WiMAX中的无线电传输系统使用多载波方法来有效地均衡无线电信道。此外,确定时间过程,所谓的帧(无线帧或帧)。所述帧分为子帧,所述子帧在LTE中各持续1ms并且包括整个的使用的频谱。为了能够以灵活的方式为或多或少的用户同时供应数据,无线电资源分为“物理的资源块”(PRB)。例如在LTE中,PRB由沿频率方向的12个OFDM副载波(总共180kHz)和沿时间方向的14个OFDM符号(总共1ms)构成。为用户分配不同数量的PRB,以便能够灵活地满足其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在此,系统固有的是关于子帧的错误保护的结尾(Abschluss),所述子帧在LTE中对应于1ms的时间间隔。
在图2中在关于时间t的频域f中示出所谓的“无线帧”的局部,所述局部在LTE的情况下持续10ms。在LTE网络中的基站在1ms时长的时隙中给不同的用户分别分配180kHz宽的频域,以供使用,即“物理的资源块”(PRB)。每个用户可以在分配给其的时间中使用这些由基站分配给其的频域。例如,能够给用户为其上行链路分配在频域f1和子帧或时隙t1中的第一物理的资源块PRB1以及在另一频域f2和另一时隙t4中的第二物理的资源块PRB2。所谓的持久的分配在如下情况下存在:在每个子帧或时隙中为用户分配至少一个所需量的物理的资源块,使得用户能够连续地传输(音频)数据,而不必暂存所述数据。在此,数据格式为在LTE中1ms长的子帧之内确定的规则所决定。基站,其尤其与自身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连接或者包含所述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负责各个参与方的总协调:所述基站将PRB分配给各个参与方,补偿因参与方的不同的距离而产生的传播时间差,通过其接收单元接收数据块并且解码包含在这些块中的数据。当数据指定于同样处于基站的有效范围中的接收器时,于是所述基站根据接收器的要求重新编码这些数据并且将所述数据转发给其发送单元。
设置用于1ms时长的时隙的数据的编码和处理在此典型地要求1.5ms的T1,如在图2的下部所示的那样。数据的解码和校验同样需要1.5ms的T2。实际的发出或传输在TS(1ms)的时间期间进行。因此,对于在已知的LTE系统中的这些步骤而言已经总共加起来为4ms(=1.5ms+1ms+1.5ms)的总处理时间。这是在常规的LTE协议中每个方向的最小行经时间。
此外所述最小行经时间还会通过如下方式延长:数据证实为有错误或数据包丢失。在此情况下,不转发有错误的数据块,而是基站在发送器处再次请求这些数据。由此,自然产生额外的时间延迟。可看到的是,这种在标准条件下运行的常规系统不能满足用于去程和回程的少于4ms的行经时间的要求。基站的4ms的所述总处理时间可能不是技术上最小可实现的下限;更确切地说所述总处理时间在设计整个LTE系统时已被确定,因为随后能够以最小开销达到所有对该系统提出的要求。因此,这是所有LTE基站因此也遵守的时间,因为所述基站自然必须遵守该标准,以便能够与外部设备(移动电话)通信。所述时间参数选择为,所述时间参数关于在移动无线电中所追求的使用情况方面是足够短的。在打电话使用方面,这不是限制。任何类型的不涉及语音数据并且针对LTE网络符合标准地设置的数据传输在此对延迟时间提出了相当低的要求。然而,所描述的经由无线麦克风传输音频数据的使用情况通常在移动无线电网络的规范中并未一同予以考虑;替代于此通常为该目的空出受保护的频域。
图3阐述在LTE网络中使用的数据格式的根据本发明的使用。在图3a)中再次示出常规配置。在基站中的调度器为特定的用户例如在子帧t1中分配三个PRB P11-P13。在后续的子帧t2-t4中,为同一用户先分配两个PRB,然后不分配PRB,和随后分配单个PRB。因此,关于四个子帧在平均上,用户获得1.5个PRB。然而,用户不能连续地发送,因为所述用户例如在t3中没有PRB可用。根据本发明,用户在每个子帧中获得至少特定量的PRB,例如各一个PRB,如在图3b)中所示的那样。此外,尽管根据标准与LTE相对应地或与相应的移动无线电网络相对应地传输PRB,但在PRB中传输的数据根据本发明并不被常规地编码。由此,传输的信号的波形尽管对应于LTE标准,但不对应于内容。在所有在PRB中传输的数据常规地被共同编码并且结束,而PRB根据本发明划分为部段LLF0、LLF1、……、LLFN(所谓的“low latencyframes(低延迟帧)”),如在图3c)中所示的那样。通常,PRB是1ms时长的第一数据帧,而部段LLF0、LLF1、……、LLFN是例如1/7ms时长的更短的第二数据帧。每个部段对应于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或载波频率。在LTE的情况下,其中PRB包含14个OFEM符号,例如能够使用两个部段,其分别具有七个符号,或能够使用七个部段,其分别具有两个符号。原则上,也能够使用十四个部段,其分别具有一个符号;然而在PRB中必须偶尔传输校核数据,使得并不在每个PRB中都为用户提供所有的OFDM符号。其中子帧持久相关和进一步划分的配置的一个优点在于,在每个子帧中能够传输用户数据(尤其音频数据)和进而实现延迟减小,尽管信号外表上好像“标准的”LTE信号并且能够在LTE网络之内传输。延迟减少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所述部段(即第二数据帧)中传输的数据结束,即第二数据帧(例如LLF0)的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尽管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数据影响,但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例如LLF1)的数据影响。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音频传输系统的示意图。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系统和方法,尤其用于“节目制作与特别活动”系统(PMSE)如例如无线麦克风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音频传输系统是符合LTE的音频传输系统。该音频传输系统具有终端100,所述终端例如能够构成为无线麦克风。此外,提出一种LTE基站200,所述基站能够实现数据的符合LTE的传输。终端100经由上行链路UL1和下行链路DL1与基站200连接。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的数据在此在编码器中编码,所述编码器包含在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中,并且经由下行链路DL1接收的数据在解码器中解码,所述解码器包含在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120中。根据本发明,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包含第二编码器或如下编码器,所述编码器除了可以执行其符合标准的功能之外在第二运行方式中还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修改的编码。此外,提出至少一个音频接收器300,所述音频接收器是根据本发明修改的符合LTE的参与方。所述音频接收器经由上行链路UL3和下行链路DL3与基站200连接。音频接收器300同样包含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310和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320,所述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具有编码器,所述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具有根据本发明修改的解码器。终端100能够无线地传输音频数据和其他数据,其中所述传输在两种情况下与LTE系统的波形一致地进行。音频传输系统就如下情况而言是符合LTE的:由终端100产生的信号对于所有网络部件而言如好像终端100、基站200和音频接收器300是完全标准的LTE网络参与方,因为调制到符号平面上的所有参数与通常使用的参数相同。实际上,终端100、基站200和音频接收器300能够在运行方式上表现得完全符合LTE,例如用于传输控制和校核数据。此外,在终端100中使用第一编码单元而在音频接收器300中使用第一解码单元。然而,为了传输音频数据,终端100和音频接收器300使用如下运行方式,其中在子帧中发送的比特本身不同于平常地被编码。因此,所述比特对于其他符合LTE的网络参与方(包含基站200在内)而言是不可解码的,因为根据LTE的错误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不成功。于是,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310和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120、320能够一方面为了与基站200通信而完全符合LTE地工作。然而,另一方面,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和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320能够为了相互间直接通信而使用修改的代码,所述代码不能被基站200解码。在这两种情况下,将被解码的比特作为LTE波一致的信号传输。
两个网络参与方100和300能够被基站200配置和同步。基站200为进行发送的终端100分配足够的1ms子帧,使得所述终端能够无中断地发送音频数据。这意味着:每1ms即随时为终端100提供至少一个1ms子帧连带相应的频率资源,如上文所描述。
在这些所分配的时隙中,经编码的音频数据通过终端100进行发送。这些数据对于其他网络参与方而言看上去如完全标准的数据包,因为波形是兼容的。然而,实际有效数据(也称作为“有效载荷(Pay-load)”)借助于识别错误的和修正错误的代码所编码成的内部数据结构不对应于LTE标准。因此,基站200也不能够解码这些数据包。因此能够并且应该确保的是,所述基站不要求由终端100再次发送数据包(“重发”)并且仍为终端100还无中断地提供子帧,在所述子帧中能够发送数据包。
根据本发明的音频接收器300监听经由上行链路UL1从终端100发送的数据。将为此使用的频率和时间点从基站200发送给参与方,其中通常向每个参与方仅发送适用于其本身的频率和时隙。然而,根据本发明也为音频接收器300通知适用于终端100的上行链路UL1的频率和时隙,使得所述音频接收器能够接收在那发送的数据。因为所述音频接收器识别出终端上行链路UL1的数据的未按标准的编码,所以所述音频接收器也能够解码所述数据。此外,所述音频接收器已经能够及早(也就是说在子帧结束之前)开始解码,因为编码进行为使得已经在子帧期间,即在1ms时长完全结束之前,提供可解码的数据。因此,所述音频接收器能够及早作为标准LTE设备开始解码并且将音频数据提供给随后的外部设备(例如混合器)。基站200关于此一点也没有发觉;传输的数据因此由音频接收器300以及由基站200接收。基站200在此能够完全地忽略接收到的音频信号,即对于所述基站不可解码的实际有效数据。由此,音频接收器300未从基站200而是直接从终端100获得其要处理的音频数据。
在终端100和音频接收器300之间使用的数据格式在比特平面上不必对应于移动无线电标准,例如LTE,因为所述数据格式不必由基站200评估。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此。因为借助于同一调制将数据包装入与相应的移动无线电标准兼容的波形,所以声学数据的传输方式能够在标准的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然而,在该条件之内的数据格式可自由地定义,使得能够减少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相对长的延迟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在终端和接收器之间的连接能够在如图1中的构造中替换麦克风-无线电路段15或反馈信道-无线电路段55或这两种无线电路段15、55。
由于较少的数据量,所以在LTE的情况下既不需要利用1.5ms(T1)来处理数据也不需要利用1.5ms(T2)来解码同一长度的数据,而是能够对此使用较短的时间段。此外,在所有数据在子帧时隙中被完全计算之前,已经能够开始发送有效数据。如上文所述,所述子帧还分为多个较短的帧或OFDM符号,例如在LTE网络中1ms(TS)子帧包含14个OFDM符号。因为其一部分(传统上为50%)包含LTE同步信息和进而并不能容易地使用,所以例如能够将各两个OFDM符号组合和进而例如已经在1/7ms之后发送。替选地,也能够实现,使用各个OFDM符号并且至少暂时地弃用LTE同步信息,因为基于终端和音频接收器与同一基站连通的事实,需要较少的同步信息。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传输在三个部位处变得更快:分别用于数据处理的1.5ms(T1)和用于解码数据的1.5ms(T2)能够明显缩短,并且附加地能够明显更早地(例如已经在1/7ms之后而不是在1ms之后)开始在1ms时隙(TS)之内发送数据。这总计得到用于传输音频数据的明显更短的延迟时间。
因此可能的是,在现有的移动无线电网络之内进行(例如声学的)数据的传输,所述数据的传输以比常规数据传输明显更短的延迟时间进行,使得所述传输方式也允许延迟关键的应用。因此,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在LTE的情况下,代替4ms延迟时间,需要以因数7的改进,即每个无线电路段仅需要4/7ms(<0.572ms)。
因此,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在终端100和基站200之间或在音频接收器300和基站200之间通信,除了编码有效数据的至少一部分之外,与网络的所有协议一致地进行。因此,终端100和音频接收器300也能够经由基站200交换校核数据。
延迟关键的音频信号的传输与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波形一致地进行。因此,发出的符号不产生对于在网络中的其他参与方的干扰。然而,对在根据本发明修改的子帧中接收到的比特逐块的解码通过基站200而不可行。
图5示例性地示出在发送侧上的LTE单元500的结构,例如与在终端100中的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相对应。LTE单元500包含编码和结束单元CT以及符合标准的LTE调制器单元SMOD。编码和结束单元CT包含第一编码单元501和第二编码单元510。第一编码单元501根据LTE标准执行编码和结束,例如用于传输校核数据。第二编码单元510得到要传输的音频数据58(例如从麦克风单元580)并且产生根据本发明编码的比特51。对此,所述第二编码单元包含编码器,如例如卷积编码器或Turbo编码器。此外,所述第二编码单元能够包含其他模块,如例如交织器、指示器(Punktierer)、扰码器、CRC校验和生成器等。在编码和结束单元CT中,将音频数据比特51编码并且结束。接着,将被编码和结束的音频数据比特51转送给LTE调制器单元SMOD,所述LTE调制器单元由此产生对于LTE标准波形兼容的信号。替选地,LTE调制器单元SMOD也可以从由编码器501获得的数据中产生对于LTE标准波形兼容的信号。LTE调制器单元SMOD基本上是常规的并且在本实例中包含:调制器520,例如用于QPSK(正交相移键控)或QAM(正交振幅调制),所述调制器产生复杂的符号52;映射单元530,所述映射单元将复杂的符号52与LTE一致地分配给PRB并且所述映射单元产生在频域中的信号53;和IFFT单元540,其用于执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所述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还产生在时域中的信号54。所述信号在加前缀单元550中补加前缀(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并且最后在所述信号经由上行链路发送之前,在高频(HF)发送单元560中转换为HF发送信号。
回到图4,在基站200和终端100之间也能够附加地存在符合LTE的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利用与由音频信号所占用的PRB不同的PRB并且能够例如经由所述控制信道传输:终端100应当将哪些无线资源用于从终端100到基站200的上行链路通信UL1。在此,由音频信号占用的PRB和由其他信号占用的PRB能够同时产生并且同时在不同的频带中传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00将无线资源分配为,使得终端100能够连续地经由上行链路UL1传输(音频)数据流。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无线资源分为,使得所述无线资源被持久地分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能够至少在连接的时长中始终使用同一频率(例如同一OFDM副载波)。因此,接收器300能够在此情况下弃用在LTE无线网络中常见的连续的信道评估和进而获得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间。无线资源的带宽匹配于终端100的所需的数据速率,使得能够设计可靠的传输,而不需要重复的传输(重发)。
应用在接收器侧300的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320,例如在图6中示出的LTE单元600,具有与图5中示出的LTE单元500类似的结构。所述LTE单元包括与标准LTE波形兼容的LTE解调器单元SDEM和解码和结束单元DT。在LTE解调器单元中,HF接收单元660接收信号并且同步所述信号,FFT单元640由经同步的时域信号66产生频域信号64,并且提取单元630从频域信号64中选择特定的PRB并且从中提取复杂的符号63,所述符号随后在解调器620中被解调,例如借助于QPSK或QAM。解码和结束单元DT除了常规的第一解码单元601之外还包含第二解码单元610,例如卷积解码器或Turbo解码器,其由经解调的信号62向回获得音频数据比特61。附加地,第二解码单元610能够包含其他模块,如例如解交织器(De-Interleaver)、解扰码器(De-Scrambler)、CRC检验模块等。在此,第二解码单元610不必等到直至子帧结束,如常规的第一解码单元601那样,而是能够已经在几个所接收到的OFDM符号之后开始解码并且输出解码的音频数据61,即一旦包含在符号中的数据结束就如此。也就是说,如下的所接收到的和经解调的音频数据62的解码仅受同一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影响,如上文所描述那样,所述所接收到的和经解调的音频数据根据第二格式编码在较短的第二数据帧中。因此,能够直接在接收或解调第二数据帧之后进行到音频数据的解码。此外,例如能够校核在比特序列或音频数据中包含的CRC校验和。随后将比特序列转送给下一个处理级。
如从上述说明中所获知,音频传输系统的部件与常见的常规网络部件在如下方面不同。终端100能够表现得如标准网络参与方,除了所述终端附加地使用第二编码单元510或在其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的第二运行方式中使用编码(Codierung),在所述编码中,要传输的数据已经在比通常更短的时间之后结束。基站200能够表现得如标准基站,除了在有效载荷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基站应该不要求重新传输,所述基站经由终端100的上行链路UL1接收所述有效载荷数据并且所述有效载荷数据对于所述基站而言不可解码。此外,基站2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为音频接收器300提供终端上行链路UL1的配置数据,以便音频接收器能够直接从终端接收数据。音频接收器300同样能够表现得如标准网络参与方,除了所述音频接收器附加地可以获得用于终端上行链路UL1的访问数据,可以适应于所述终端上行链路UL1并且可以直接由所述终端上行链路接收数据。此外,第二解码单元能够在音频接收器300的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320中解码由在终端的移动无线电发送单元110中的第二编码器使用的编码,其中尤其比常见情况更少的数据被结束。为了该目的,音频接收器300例如在移动无线电接收单元320中包含校验单元和/或配置数据单元。校验单元针对每组共同解码的OFDM符号检查包含在解码的数据中的校验和(CRC)。配置数据单元能够存储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其中第一配置数据详细说明音频接收器300的上行链路UL3和/或下行链路DL3而第二配置数据详细说明终端100的上行链路UL1。
在第二编码单元510中的编码器包含多个寄存器,作为延迟或存储元件。在其输入端处,编码器接收要编码的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行经寄存器。因此,当前输出的比特的值和进而还有由此产生的OFDM符号与多个先前的输入比特相关。数据的结束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终止之前接收到的比特对输出信号的影响。这例如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编码器引回到定义的初始状态,在所述初始状态中所述编码器的寄存器是“空的”,即例如包含数值零(“0”)。例如,能够结束数据,其方式是:在输入序列处附加足够的比特“0”。当将所述输入序列读入编码器510中时,在一定时间之后其所有寄存器重置为零值并且编码器重置到其初始状态中。
分配给OFDM符号的比特的结束在LTE中按照标准对于每个子帧仅进行一次,即在1ms或十四个OFDM符号之后,而根据本发明在少于十四个的OFDM符号之后,例如在七个OFDM符号之后已经结束数据。在此情况下,包含在OFDM符号中的比特序列已经在一小部分子帧之后和进而以明显更少的延迟能够被转发。在两个OFDM符号之后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减少延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单个OFDM符号之后已经结束,使得包含在OFDM符号中的比特序列能够以最小延迟被转发。
传输系统的无线资源优选处于IMT频带(IMT=Internation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国际移动电信))中或处于针对IMT技术的获得许可的使用而设计的频带中。
优选地,终端100能够在不同的IMT频带中运行。终端100还设计为,用于支持用于建立链接和用于资源控制的相应的移动无线电标准的标准协议。在上行链路UL1中,终端根据在上行链路路段中的波形的规则使用由基站分配的无线资源,即在LTE的实例中:
编码→指示(Punktierung)→调制→DFT→映射到PRB上→IFFT→保护间隔。
对此附加地进行一些变型。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代码针对每个OFDM符号结尾。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代码针对每个由两个OFDM符号构成的对结尾。因此,每个符号或每个符号对能够直接在接收之后被解码,而不必等待子帧的结束。在OFDM符号的代码中能够包含用于错误检查的关于符号的CRC校验和。关于子帧的附加的CRC随后能够被传输,如在LTE中常见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尤其在较高的协议层之一中提出,在此情况下不造成在基站侧的连接终止。同样在较高的协议层之一中能够提出,经由终端的上行链路UL1向接收器通知数据,以便访问上行链路的数据。替选地,接收器也能够以其他方式获得这些信息,例如直接从终端获得。
概括的说,本发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涉及一种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数据的方法,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具有至少一个终端100、基站200和音频接收器300。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由至少一个终端100将数据发送至基站200,其中数据根据第一格式编码并且将经编码的数据根据第一高频调制方法调制并且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由至少一个终端100发送音频数据,其中音频数据根据第二格式编码并且经编码的音频数据根据第一高频调制方法调制并且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其中以符合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波形由终端100将音频数据发送至音频接收器300;和通过音频接收器300直接接收经由上行链路UL1在第二数据帧LLF0中发送的音频数据。
在此,第一格式使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终端100和基站200根据第一数据帧逐帧地编码和解码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帧的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PRB1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
此外,根据第二格式,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其中第二数据帧短于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在此,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影响。因此,在音频接收器300中能够将来自每个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单独地并且在接收到相应的第二数据帧LLF0之后立即解码和处理。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麦克风,所述无线麦克风为了运行配置为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的移动终端100,并且所述无线麦克风包含至少一个第一编码单元501、高频调制单元SMOD、麦克风单元580和第二编码单元510。第一编码单元501将要由终端待发送的数据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高频调制单元SMOD设计用于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调制方法调制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数据,其中经调制的数据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麦克风单元580包含麦克风碳精盒并且输出由麦克风碳精盒记录的音频数据58。
第二编码单元510获得麦克风单元580的音频数据58并且将所述音频数据根据第二格式编码,其中根据第二格式将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并且其中第二数据帧短于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51。
高频调制单元SMOD还设计用于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调制方法调制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51,其中也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经调制的音频数据。
在此,第一格式使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终端100根据第一数据帧逐帧地编码和结束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帧的数据的编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PRB1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同样,第二数据帧LLF0结束,也就是说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编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影响。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接收器300,所述无线接收器配置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运行,所述无线接收器具有高频解调单元SDEM,所述高频解调单元用于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解调方法解调接收到的数据,其中获得经解调的数据,所述数据要么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要么根据另一第二格式编码;所述无线接收器还具有第一解码单元601,所述第一解码单元解码由高频解码单元解码的如下数据,所述数据根据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其中第一格式使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第一解码单元将数据根据第一数据帧逐帧地解码;并且具有第二解码单元610,所述第二解码单元解码由高频解码单元解码的如下数据,所述数据根据第二格式编码,其中根据第二格式将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并且其中第二数据帧短于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
在此,与格式无关地使用同样的调制/解调和同样的高频范围。第一数据帧的数据被结束,也就是说第一数据帧PRB1的数据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也被结束,也就是说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影响。因此,第二解码单元能够将每个第二数据帧直接在获得其之后解码并且输出在此获得的音频数据。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传输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作为终端工作的如上文所述的无线麦克风、如上文所述的基站和音频接收器。在此,终端能够将数据经由上行链路以与移动无线电网络兼容的波形发送并且将由基站分配的频率和时隙用于发送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第一帧以及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第二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行链路UL1的功率控制,例如终端的发送强度,优选根据基站200的预设或根据音频接收器300的预设进行。
定时提前(TA)或传播时间校正是用于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同步的值,即时间偏移,以便终端100必须及早地发送所述值,从而在考虑信号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信号在正确的时隙中到达基站200。在上行链路路段UL1中的传播时间校正的控制通常通过基站200进行。因此,在系统中存在的并且应当由音频接收器300同时接收的终端必须以类似的传播时间校正值TA发送,以便数据在正确的时间点到达音频接收器300处;音频接收器300在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能够干预传播时间校正。只要相应的终端处于大约300m的范围之内,那么这应当不引起在OFDM频域失真校正方面的问题。然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音频接收器300也能够对在上行链路路段UL1中的传播时间校正的控制有影响,以便在考虑信号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信号在正确的时隙中到达音频接收器300。为了该目的,音频接收器300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相应地修改由基站针对终端预设的传播时间校正。在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中,终端100基于特殊的使用形式通常与靠近基站200相比紧密得多地靠近接收器300。通常,用作为终端的麦克风和音频接收器例如位于同一空间中。因为传播时间校正涉及基站200并且所述基站反正不必能够接收根据本发明编码的音频信号,所以至少对于编码的音频信号而言能够弃用传播时间校正。同样,在此情况下,在终端的上行链路UL1中的发送信号的信号强度能够降低,使得只要信号到达音频接收器300,那么所述信号并不一定到达基站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选地可以经由接收器至基站200的上行链路UL3和从基站200到终端100的下行链路DL1实现从接收器300到至少一个终端100的反馈信道。在此要传输的控制信息能够在较高的协议层中传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之后已经结束经编码的和根据LTE调制的音频数据。由此,在一个或两个OFDM符号之后也已经能够解码音频数据,这相对于标准LTE减少了传输延迟。
能够防止通过基站200的重发,例如其方式是:在ISO/OSI层4上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在ISO/OSI层2上关断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传输方法,能够使用硬件和信号处理部件,所述硬件和信号处理部件符合移动无线电标准如LTE。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基站200能够设立在音频接收器300附近,尤其当在此涉及具有小的有效范围的Femto基站时如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介绍如下情况,即要进行无线传输的地点位于基站的无线电小区的边缘处。为了应对所述问题,基站例如能够构成为附加的Femto基站,所述Femto基站位于规划的事件的空间附近。
本发明能够用于无线的麦克风系统,所述麦克风系统例如使用在舞台技术中,用于ENG(电子新闻采集)和在PMSE传输(“节目制作与特别活动”)中,即典型地使用在电视新闻团队的新闻报道中。
此外,本发明也使用在其他(移动无线电)标准的无线电网络中。因为能够将音频数据借助于对于相应的标准替选的编码方法,然而与相应地使用的波形一致地传输,所以音频数据能够无干扰地以减小的延迟传输,而替选的编码方法在相应的标准中不必明确被允许。此外,本发明原则上也可应用于其他延迟关键的数据,所述数据不必一定是音频数据。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数据的方法,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具有至少一个终端(100)、基站(200)和音频接收器(300),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由所述至少一个终端(100)将数据发送至所述基站(200),其中根据第一格式编码所述数据并且根据第一高频调制方法调制经编码的数据并且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所述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格式利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所述终端(100)和所述基站(20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逐帧地编码和解码所述数据,
其中对每个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PRB1)的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
由所述至少一个终端(100)发送音频数据,其中根据第二格式编码所述音频数据并且根据第一高频调制方法调制经编码的音频数据并且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所述音频数据,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格式将所述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LLFN),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短于所述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
并且其中对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编码和解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的影响,
通过所述音频接收器(300)直接接收经由所述上行链路(UL1)在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中发送的音频数据,
其中以符合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波形进行所述音频数据从所述终端(100)至所述音频接收器(300)的发送,并且
其中在所述音频接收器(300)中能够将来自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中的所述音频数据单独地并且在接收到相应的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之后立即解码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高频调制方法将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转换成最多两个OFDM符号并且所述解码器(320)从最多两个属于第二数据帧的OFDM符号中直接在其接收之后解码音频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中传输校验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具有附加的初始的步骤:
利用对所述终端(100)的所述上行链路(UL1)进行详细说明的数据来配置所述音频接收器(300),使得所述音频接收器能够访问所述上行链路(UL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基站(200)利用对所述终端的所述上行链路(UL1)进行详细说明的数据来配置所述音频接收器(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音频接收器(300)也能够经由下行链路(DL3)从所述基站(200)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将数据经由上行链路(UL3)发送至所述基站(200),其中接收到的和/或发送的数据至少包括校核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基站(200)给所述终端(100)分配第一数据帧(PRB1)的连续的序列,作为无线资源,并且所述终端(100)能够在每个所述分配的第一数据帧(PRB1)中发送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帧(LLF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为了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帧(PRB1)将多个不同的频域(f1,f2)用于不同的第一数据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终端(100)在每个第一数据帧(PRB1)中传输多个第二数据帧,并且其中所述终端(100)随时将至少两个第一数据帧同时在不同的与其相关联的频域(f1,f2)中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基站(200)丢弃从所述终端(100)经由所述上行链路(UL1)发送的数据帧,所述数据帧具有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
11.一种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所述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配置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作为移动终端(100)运行,所述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具有:
第一编码单元(501),所述第一编码单元将要由所述终端发送的数据根据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
其中所述第一格式利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所述终端(100)将所述数据逐帧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编码,并且其中对第一数据帧的数据的编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PRB1)的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
高频调制单元(SMOD),其用于将根据所述第一格式编码的数据根据在所述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调制方法调制,其中经调制的所述数据经由上行链路(UL1)发送;
第二编码单元(510),其从麦克风单元(580)获得音频数据(58)并且将所述音频数据根据第二格式编码,其中根据所述第二格式将所述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LLFN),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短于所述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并且其中对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编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影响;
其中所述高频调制单元(SMOD)设计用于根据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调制方法调制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51),其中还将经调制的所述音频数据经由所述上行链路(UL1)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所述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还具有麦克风单元(580),所述麦克风单元包含麦克风碳精盒并且输出由所述麦克风碳精盒记录的音频数据(58)。
13.一种无线接收器(300),其配置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运行,所述无线接收器具有:
高频解调单元(SDEM),其用于根据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解调方法解调接收到的数据,其中获得经解调的数据,所述数据要么根据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要么根据另外的第二格式编码,其中与格式无关地利用同样的解调和同样的高频范围;
第一解码单元(601),其解码由所述高频调制单元解调的如下数据,所述数据根据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第一格式编码,
其中所述第一格式利用第一数据帧(PRB1)并且所述第一解码单元将所述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帧逐帧地解码,并且其中对第一数据帧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一数据帧(PRB1)的其他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一数据帧(PRB2)的数据影响;
第二解码单元(610),其解码由所述高频解调单元解调的如下数据,所述数据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格式,将所述第一数据帧(PRB1)划分为整数数量的第二数据帧(LLF0),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帧短于所述第一数据帧并且包含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的音频数据,并且其中对第二数据帧(LLF0)的音频数据的解码受同样的第二数据帧的其他音频数据影响,然而不受其他第二数据帧(LLF1)的音频数据影响,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解码单元将每个所述第二数据帧在获得其之后直接解码并且输出在此获得的所述音频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接收器,
其中所述高频解调单元(SDEM)从下行链路(DL3)中获得根据所述第一格式编码的数据并且从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的另一设备的上行链路(UL1)中获得根据所述第二格式编码的数据。
15.一种音频传输系统,其具有:
至少一个作为终端(100)工作的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麦克风或无线袖珍发送器、基站(200)、和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音频接收器(300),
其中所述终端(100)设计用于将数据经由上行链路(UL1)以如下波形发送,所述波形与在所述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使用的波形一致,
其中所述基站(200)给所述终端(100)分配用于发送第一数据帧的频率和时隙,并且
其中所述终端(100)将分配的频率和时隙用于发送根据第一格式编码的第一数据帧以及根据第二格式编码的第二数据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音频传输系统,
其中所述音频接收器(300)也能够将数据经由上行链路(UL3)发送至所述基站(200),其中接收到的和/或发送的数据至少包括校核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音频传输系统,其中所述音频接收器(300)包含一个或多个配置数据单元,所述配置数据单元能够储存由所述基站(200)接收的第一配置数据和第二配置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配置数据详细说明所述音频接收器(300)的上行链路(UL3)和/或下行链路(DL3)并且所述第二配置数据说明所述终端(100)的所述上行链路(UL1)。
18.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音频传输系统,
其中所述终端(100)在所述上行链路(UL1)中使用发送信号的相对于所述基站(200)的预设减少的信号强度。
CN201880003244.1A 2017-01-04 2018-01-02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9644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0076.3A DE102017100076A1 (de) 2017-01-04 2017-01-04 Verfahren zur latenzarmen Audioübertragung in einem LTE-Netzwerk
DE102017100076.3 2017-01-04
PCT/EP2018/050005 WO2018127466A1 (de) 2017-01-04 2018-01-02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latenzarmen audioübertragung in einem mobilfunk-netzwe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198A CN109644198A (zh) 2019-04-16
CN109644198B true CN109644198B (zh) 2021-07-06

Family

ID=6093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3244.1A Active CN109644198B (zh) 2017-01-04 2018-01-02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9474B2 (zh)
EP (1) EP3566410B1 (zh)
CN (1) CN109644198B (zh)
DE (1) DE102017100076A1 (zh)
WO (1) WO20181274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9013630A (es) 2017-05-15 2020-08-20 Mixhalo Corp Sistemas y metodos para proporcionar audio y datos en tiempo real con referencia reciproca a aplicaciones relacionadas.
DE102018110903A1 (de) * 2018-05-07 2019-11-07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koordinierten Nutzung von Mobilfunkfrequenzen
US11564024B2 (en) 2019-11-27 2023-01-24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Controller with network mode and direct mode
KR20220126520A (ko) * 2021-03-09 2022-09-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오디오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072A (zh) * 2001-01-22 2004-04-28 卡纳斯数据株式会社 用于数字音频数据的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N1947407A (zh) * 2004-04-09 2007-04-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音频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90485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cfich映射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47278A (zh) * 2011-09-30 2014-07-23 英特尔公司 针对设备内共存在无线设备中的非连续接收
CN104244424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基站
WO2014208430A1 (ja) * 2013-06-27 2014-12-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4535965A (zh) * 2014-12-29 2015-04-22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嵌入式gpu系统的并行化声源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6205580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16202804A1 (de) * 2015-06-15 2016-12-22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Drahtlos-mikrofon und/oder in-ear-monitoring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drahtlos-mikrofons und/oder in-ear-monitoring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34B2 (ja) * 1974-08-20 1983-0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ラスタスキヤンシキ ドツトキヤラクタデイスプレイソウチ
US7586949B1 (en) * 2000-04-03 2009-09-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Interleaving data over frames communicated in a wireless channel
DE10031803C2 (de) * 2000-07-04 2002-09-19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igitalen Daten mittels Rundfunksignalen im orthogonalen Frequenzmultiplex(OFDM)
US8225186B2 (en) * 2006-07-14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25163B2 (en) * 2007-11-16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sistent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B2499699A (en) * 2011-12-14 2013-08-28 Wolfson Ltd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the position of and duration of data pulses within transfer periods
CN106134098B8 (zh) * 2014-02-16 2019-08-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DE102015117057B4 (de) * 2014-10-07 2017-07-27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Drahtlos-Audioübertragungssystem, insbesondere Drahtlos-Mikrofon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Drahtlos-Audio-Übertragung
US20160174102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header compress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3072A (zh) * 2001-01-22 2004-04-28 卡纳斯数据株式会社 用于数字音频数据的编码方法和解码方法
CN1947407A (zh) * 2004-04-09 2007-04-1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音频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290485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pcfich映射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47278A (zh) * 2011-09-30 2014-07-23 英特尔公司 针对设备内共存在无线设备中的非连续接收
WO2014208430A1 (ja) * 2013-06-27 2014-12-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ユーザ端末
CN104244424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持续调度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基站
CN104535965A (zh) * 2014-12-29 2015-04-22 江苏科技大学 基于嵌入式gpu系统的并行化声源定位系统及方法
WO2016202804A1 (de) * 2015-06-15 2016-12-22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Drahtlos-mikrofon und/oder in-ear-monitoring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drahtlos-mikrofons und/oder in-ear-monitoringsystems
CN106205580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6410B1 (de) 2020-05-13
CN109644198A (zh) 2019-04-16
DE102017100076A1 (de) 2018-07-05
US10979474B2 (en) 2021-04-13
US20190356718A1 (en) 2019-11-21
EP3566410A1 (de) 2019-11-13
WO2018127466A1 (de) 2018-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95514B2 (en) Data and control multiplexing in PUSCH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9644198B (zh) 用于在移动无线电网络中低延迟传输音频的方法和系统
JP2023164980A (ja) コードブロックの分割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20200260451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US1133723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I356607B (en) Channel mapping for ofdm
US11006396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10391870B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JP6426844B2 (ja) 情報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CN105812106A (zh)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1211996B2 (en) Techniques for expanding communication range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EP1993251A2 (en) Allocation of signal-to-noise ratio margin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JP2021153312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受信側装置及び送信側装置
KR20210109254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소프트버퍼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US728947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increase QoS and range in a multicarrier system
JP705542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柔軟な交差した送信時間間隔データ部分送信
JP6783441B2 (ja) スロット付きalohaの電信分割
JP3214498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マルチアクセス通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とその送受信装置
CN114944886B (zh) 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以及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JP2005245035A (ja)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2008357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WO2019048027A1 (en) NETWORK NODE, FIRST CLIENT DEVICE, SECOND CLIENT DEVIC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Navalekar Design of a High Data Rate Audio Band OFDM Mod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