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034A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034A
CN109644034A CN201780050472.XA CN201780050472A CN109644034A CN 109644034 A CN109644034 A CN 109644034A CN 201780050472 A CN201780050472 A CN 201780050472A CN 109644034 A CN109644034 A CN 109644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hannel state
resource
transmission
stat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04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034B (zh
Inventor
郭莹宇
卢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75Space-tim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ing
    • H04L1/0693Partial feedback, e.g. partia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持高于诸如LTE的4G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5G或准5G通信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用于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步骤: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是否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重叠;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向基站发送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当在调度CSI-RS传输的位置处传输URLLC数据时使得基站和终端能够执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模式配置、处理和报告以防止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4G通信系统的商业化部署以来,为满足对无线数据业务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努力开发了改进的5G或准5G(pre-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准5G通信系统也被称为“超4G网络”或“后LTE系统”。
为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5G通信系统考虑利用mmWave频带(例如60GHz频带)。为减少mmWave频带的路径损耗和增加传输距离,对于5G通信系统,考虑包括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大规模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和大规模天线的各种技术。
为改善5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网络,正在进行有关演进小小区、高级小小区、云无线接入网络(云RAN)、超密集网络、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作多点(CoMP)、接收干扰消除等的技术开发。
此外,对于5G通信系统,也在开发先进编码和调制(ACM)方案(诸如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和先进接入技术(诸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和稀疏码多址(SCMA))。
在这样的5G系统中的终端的服务可以被分类为诸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以及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的类别。
这里,eMBB可以是旨在高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的服务,mMTC可以是旨在最小化终端功率并连接许多终端的服务,URLLC可以是旨在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服务。这三种服务可以对应于在LTE或后LTE系统之后的5G或NR(新无线电、下一无线电)系统中的主要场景。为支持上述三种业务,基站和终端可能需要测量无线信道并生成和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特别地,URLLC应该支持在高数据速率(例如300Mbps)下在1ms内的高可靠性(例如1-10^-5的可靠性)传输。为此,为了高可靠性和高传输速率,URLLC需要立即的数据传输并且需要大量时间和频率资源。因而,需要传输URLLC数据而不传输预先配置的CSI-RS。这里,在代替CSI-RS而传输URLLC数据时,对于其中预先配置了CSI-RS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终端,可能发生由于URLLC传输而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其使得终端和基站能够以防止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的方式配置和检测信道状态信息。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向相应的基站发送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而生成由终端使用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向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信息;根据控制信息从所述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所述终端可以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生成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向相应基站发送所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而生成由终端用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向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信息;并根据控制信息从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有益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特征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可以防止在代替预先配置的CSI-RS而传输URLLC数据时由于URLLC传输而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因此,基站和终端可以基于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来实现高系统性能和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在LTE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的配置。
图2示出在NR系统中的用于eMBB数据、URLLC数据和mMTC数据的无线电资源的配置。
图3描绘在NR系统中的URLLC数据传输和CSI-RS传输。
图4示出在使用LTE系统的无线电资源配置时的URLLC传输和CSI-RS传输之间的冲突。
图5示出在NR系统中由于URLLC数据而引起的CSI-RS污染。
图6示出其中在某些频率范围预先配置的CSI-RS资源被URLLC传输污染的情况。
图7示出使用由基站配置的测量限制以防止URLLC传输污染终端的信道状态报告。
图8示出在占用CSI-RS资源的URLLC传输之间的差异。
图9是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描绘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移动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在采用基于诸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之类的多载波的多址方案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参考信号、测量参考信号和报告测量结果的方法。
与仅提供面向语音的服务的早期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为提供数据服务和多媒体服务,当前移动通信系统正在向高速高质量的无线分组数据通信系统演进。为此,包括3GPP、3GPP2和IEEE的几个标准化机构正致力于对采用多载波多址方案的演进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近来,已开发了各种移动通信标准(诸如3GPP的长期演进(LTE)、3GPP2的超移动宽带(UMB)和IEEE802.16m)以支持基于多载波多址方案的高速高质量无线分组数据服务。
诸如LTE、UMB和802.16m之类的现有演进3G移动通信系统基于多载波多址方案并且利用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多天线)、波束成形、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和信道敏感调度的各种技术以提高传输效率。这些各种技术可以通过集中多个天线的发送功率或者根据信道质量调整要由多个天线发送的数据量以及通过选择性地向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用户发送数据来提高传输效率和系统吞吐量性能。由于这些技术中的大多数基于基站(BS或演进型节点B(eNB))与终端(用户设备(UE)或移动站(MS))之间的信道状态信息来操作,因此需要eNB和UE测量它们之间的信道状态。此时,使用信道状态指示参考信号或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eNB是位于特定位置以用于执行下行链路发送和上行链路接收的的设备,并且一个eNB执行针对多个小区的发送和接收操作。在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eNB在地理上分散开,并且每个eNB对多个小区执行发送和接收操作。
为增加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诸如LTE和LTE-A(LTE-Advanced)之类的现有3G和4G移动通信系统利用MIMO技术来使用多个发送/接收天线来传输数据。在MIMO中,多个发送/接收天线被用于以空间上分开的方式传输多个信息流。以空间上分开的方式传输多个信息流被称为空间复用。通常,可以使用多少空间复用信息流取决于发送机和接收机的天线数量。可以空间复用的信息流的数量被称为传输秩。由LTE/LTE-A标准(直到版本11)提供的MIMO技术可以支持16个发送天线和8个接收天线的秩8空间复用。
用于当前正在讨论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新无线电(NR)技术旨在支持诸如之前描述的eMBB、mMTC和URLLC之类的各种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NR系统试图最小化总是要传输的参考信号的数量并且非周期性地传输参考信号以便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被灵活地用于传输。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可以省略对本领域公知并且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这也是为了描述的清晰和简洁。
在附图中,一些元件被夸大、省略或仅简要概述,因此可能不按比例绘制。贯穿附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某些实施例的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对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被解释为示例性的,并且未描述本发明的每个可能的实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的是,提供对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仅是出于说明目的,而不是出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贯穿说明书,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
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流程图(或序列图)的块和流程图的组合可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表示和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加载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上。当处理器执行加载的程序指令时,它们创建用于执行流程图中描述的功能的装置。由于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存储在可在专用计算机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中使用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因此还可以创建执行流程图中描述的功能的制品。由于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加载到计算机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所以当作为进程被执行时,它们可以执行流程图中描述的功能的步骤。
流程图的框可以对应于包含实现一个或多个逻辑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执行指令的模块、段或代码,或者其一部分。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与列出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通过块描述的功能。例如,顺序列出的两个块可以被同时执行或以相反的顺序执行。
在描述中,词语“单元”、“模块”等可以指能够执行功能或操作的软件组件或硬件组件,诸如FPGA或ASIC。然而,“单元”等不限于硬件或软件。可以配置单元等以便驻留在可寻址存储介质中或驱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单元等可以指软件组件、面向对象的软件组件、类组件、任务组件、进程、功能、属性、过程、子例程、程序代码段、驱动程序、固件、微代码、电路、数据、数据库、数据结构、表、数组或变量。由组件和单元提供的功能可以是较小组件和单元的组合,并且可以与其它组合以组成大型组件和单元。组件和单元可以被配置为驱动安全多媒体卡中的设备或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可以省略对在此包含的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主题。可以定义特定术语以便以最佳方式描述本发明。因此,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特定术语或词语的含义应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来解释。
在以下描述中,采用NR(新无线电接口)、LTE(长期演进)和LTE-A(高级LTE)系统作为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在没有大的修改的情况下应用于使用许可和免许可频带的其它通信系统。
在下文中,给出了对为了高可靠性和低等待时间而支持URLLC的终端和基站的防止由于URLLC传输而污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描述。URLLC应该支持在高数据速率(例如300Mbps)下在1ms内的高可靠性(例如1-10^-5的可靠性)传输。为此,为了高可靠性和高传输速率,URLLC需要立即的数据传送并且需要大量时间和频率资源。因此,需要传输URLLC数据而不传输预先配置的CSI-RS。这里,在代替CSI-RS而传输URLLC数据时,对于其中预先配置了CSI-RS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终端,可能发生由于URLLC传输而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使得终端和基站能够配置和检测信道状态信息以防止这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
图1示出一个子帧和一个RB的无线电资源,其是LTE或LTE-A系统中的下行链路调度的最小单元。
在图1中示出的无线电资源在时域中包括一个子帧,在频域中包括一个RB。这样的无线电资源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中包括14个OFDM符号,因此总共包括168个特定的频率和时间位置。在LTE或LTE-A系统中,图1中的每个频率和时间位置称为资源元素(RE)。
可以通过在图1中示出的无线电资源传输以下几种类型的信号。
1.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RS是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所有终端周期性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且可以由多个终端共同使用。
2.解调参考信号(DMRS):DMRS是针对特定终端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且仅在数据被传输到特定终端时传输。可以使用多达8个DMRS端口配置DMRS。在LTE或LTE-A系统中,端口7至14对应于DMRS端口,并且这些端口使用CDM或FDM在它们之间保持正交性以防止它们之间的干扰。
3.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DSCH是在下行链路中传输的数据信道,并且由基站使用来向终端发送业务。通过使用在图1的数据区域中的不通过其传输参考信号的RE来传输PDSCH。
4.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SI-RS是针对属于一个小区的终端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且用于信道状态测量。可以在一个小区中传输多个CSI-RS。
5.其它控制信道(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这些控制信道用于提供终端接收PDSCH所需的控制信息或用于传输用于操作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HARQ的ACK/NACK信息。
除了上述信号之外,LTE-A系统可以配置静音,使得来自另一个基站的CSI-RS可以被相应小区的终端接收而没有干扰。可以将静音应用于其中可以传输CSI-RS的位置,并且终端通常通过跳过相应的无线电资源来接收业务信号。在LTE-A系统中,静音也称为零功率CSI-RS。这是因为静音应用于CSI-RS位置,并且由于静音的特性而不发送传输功率。
在图1中,可以根据用于CSI-RS传输的天线的数量使用标记为A、B、C、D、E、F、G、H、I和J的位置中的一部分来传输CSI-RS。静音也可以应用于标记为A、B、C、D、E、F、G、H、I和J的位置中的一部分。具体地,取决于用于CSI-RS传输的天线端口的数量,CSI-RS可以通过两个、四个或八个RE来传输。在图1中,当天线端口的数量是2时,CSI-RS通过特定模式的一半来传输;当天线端口的数量为4时,CSI-R通过整个特定模式来传输;当天线端口的数量是8时,使用两种模式传输CSI-RS。相反,总是基于模式来应用静音。也就是说,静音可以应用于多个模式,但是不能仅应用于一个模式的一部分,除非静音位置与CSI-RS位置重叠。仅当静音位置与CSI-RS位置重叠时,可以将静音应用于一个模式的一部分。当针对2个天线端口传输CSI-RS时,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通过在时域中连接的两个RE来传输,并且通过使用正交码来分离各个天线端口的信号。当针对4个天线端口传输CSI-RS时,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通过两个RE传输用于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并且以相同的方式通过另外的两个RE传输用于剩余的两个天线端口的CSI-RS。相同的过程可以应用于其中针对8个天线端口传输CSI-RS的情况。当针对12或16个天线端口传输CSI-RS时,可以将用于4个天线端口的3组CSI-RS传输位置组合在一起,或者可以将用于8个天线端口的2组CSI-RS传输位置组合在一起。
尽管在LTE或LTE-A系统中的参考信号被描述为图1中的示例,所示的参考信号可以不必仅在LTE或LTE-A系统中使用。例如,具有相同目的的各种参考信号也可以应用于NR系统。
图2示出其中作为NR系统中考虑的服务的eMBB、URLLC和mMTC的数据与FCR(前向兼容资源)一起分配给时频资源的示例。
如图2所示,当在eMBB数据和mMTC数据被分配到特定频带中以用于传输的同时生成URLLC数据以用于传输时,可以清除其中预先分配了eMBB数据和mMTC数据的频带的一部分以传输URLLC数据。
由于低延迟对于上述服务中的URLLC特别重要,因此可以将URLLC数据分配到已被分配给eMBB的资源中的一部分上并且可以预先向终端通知这样的eMBB资源。为此,可以不通过其中eMBB数据和URLLC数据重叠的时频资源来传输eMBB数据,因此可能降低eMBB数据的传输性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URLLC分配,可能发生eMBB数据传输失败。
这里,用于URLL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的长度可以短于用于eMBB传输或mMTC传输的传输时间间隔的长度。
图3示出在假设非周期性CSI-RS传输的情况下在NR系统中的URLLC数据和CSI-RS传输冲突的情况。
为了新生成或更新信道状态信息,基站触发非周期性CSI-RS和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300)。这里,在相应的触发和非周期CSI-RS传输之间设置时间间隔X(310)以允许终端准备信道状态测量。
在非周期性CSI-RS触发之后,由需要URLLC传输的应用(例如车辆到车辆安全传输、医疗或虚拟现实)触发URLLC传输必要性(320)。为了满足低延迟时间要求,URLLC数据以相对短的时间间隔Y传输(33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非周期性CSI-RS触发指示的CSI-RS传输时间与由于URLLC触发的URLLC传输时间相同,则将发生冲突。在以上示例中,描述了非周期性CSI-RS和URLLC传输冲突的情况,但是在周期性CSI-RS和URLLC传输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类似的冲突。
<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其中在假设使用LTE系统和具有12个天线端口的CSI-RS的无线电资源配置的情况下URLLC传输和CSI-RS传输冲突的情况。
当如图3中所示URLLC传输和CSI-RS传输重叠时,则在无线电资源配置中可能发生如图4所示的情形。
如图4所示,可以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在时频资源上预先配置CSI-RS传输。然而,如果需要经由其中如图3所示配置了CSI-RS传输的时频资源传输URLLC数据,则必须解决冲突。
可以考虑各种解决方案来解决这种冲突。例如,可以考虑不经由其中CSI-RS被配置用于CSI-RS传输的时频资源传输URLLC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必须经由稍后的时间资源传输URLLC数据以满足URLLC的高可靠性要求,于是可能不满足URLLC的低延迟要求。此外,如果相应的URLLC服务需要高数据速率,则这种现象会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在预先配置的CSI-RS传输的情况下,如果与预设配置不同不实际传输CSI-RS,则检查信道状态信息所需的时间可能增加,从而降低系统性能。
然而,与需要紧急性的URLLC传输相比,系统性能的这样的降级可能不那么重要。
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如果需要经由其中配置了CSI-RS的时频资源传输URLLC数据,则有可能代替配置的CSI-RS而传输URLLC数据。
然而,在其中预先配置了CSI-RS测量的终端的情况下,由于代替CSI-RS而传输并测量信道测量所需的CSI-RS之外的URLLC数据,所以可能会发生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图5示出信道状态信息污染的现象。
在现有LTE Rel-12的情况下,在所有频带中周期性地传输CSI-RS,并且假设所有CSI-RS具有相同的统计特性。因此,终端通过累积地考虑所有信道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
然而,当在上述状态下代替CSI-RS传输而传输URLLC数据时,终端基于错误的测量生成信道状态信息,这导致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污染。
这里,由于终端累积信道状态信息,所以即使在正常传输CSI-RS之后,这种污染也可能影响信道状态报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这样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污染的方法。所述方法可以解决基站或终端侧的污染问题。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给出了对用于防止CSI-RS传输资源被终端侧的URLLC传输污染的方法的描述。
为防止特定CSI-RS传输资源被URLLC传输污染,终端应该能够检测到在相应的CSI-RS资源处发生了URLLC传输。可以以下面的方式执行该检测。
-用于检测由于基站的URLLC传输引起的CSI-RS污染的方法1:基于终端的盲检测的信道状态报告
-用于检测由于URLLC传输引起的CSI-RS污染的方法2:基站直接或间接地向没有接收到URLLC数据的终端通知URLLC传输
在用于CSI-RS污染检测的方法1中,终端执行对来自基站的URLLC传输的盲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使用未受URLLC传输污染的信息来重新生成信道状态报告信息。为了应用该方法,终端应该执行对URLLC传输的盲检测,并且可以基于以下信息执行这种盲检测。
-用于盲检测URLLC传输的方法1:基于终端接收的CSI-RS的接收功率的确定
-用于盲检测URLLC传输的方法2:基于终端接收的CSI-RS的序列的确定
在盲检测方法1中,基于终端接收的CSI-RS的接收功率进行该确定。如果URLLC传输是用于接收CSI-RS的目标终端之外的终端,则数据的传输波束的方向不针对目标终端进行优化。因此,相应时频资源的接收功率可以明显低于通过正常CSI-RS测量获得的接收功率。基于此,如果接收功率是可接受的,则终端可以确定正常传输了CSI-RS,并且如果接收功率低,则终端可以确定已经由于URLLC传输而发生了污染。为此,终端可以预先设置阈值并将特定时频资源的接收功率与阈值进行比较。该阈值可以由终端自身设置,但也可以由基站通过单独的信令通知终端。
在盲检测方法2中,基于终端接收的CSI-RS的序列进行所述确定。下面的等式1示出了终端和基站之间的CSI-RS传输所需的序列。
使用上面的等式,终端可以计算所需的基于的序列rl,ns(m)、CSI-RS接收位置(第k频率RE和第l时间符号)和ns。这里,c(2m)是伪随机序列,并且可以使用下面的等式2来计算。
<等式2>
c(n)=(x1(n+NC)+x2(n+NC))mod 2
x1(n+31)=(x1(n+3)+x1(n))mod 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 2
其中NC=1600并且第一个m序列应该用x1(0)=1,x1(n)=0,n=1,2,...,30初始化。
这里,在等式1中表示最大可配置下行链路带宽设置,并且ns是无线电帧中的时隙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盲检测方法1和2可以与URLLC时频候选资源配置信息一起使用。例如,在盲检测方法1中,CSI-RS接收功率可以根据频率相关的信道状态而变化,因此终端可能由于信道状态引起的接收功率的降低而错误地确定已经发生了URLLC传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结合URLLC时频候选资源信息进行该确定时,可能确定功率下降是仅在URLLC频带中还是在不同频带中发生。如果仅在URLLC频带中发生功率下降,则可以确定功率下降是由URLLC传输引起的。如果在URLLC频带和另一频带中发生功率下降,则可以确定信号衰减是由信道特性而不是URLLC传输引起的。与盲检测方法1一样,盲检测方法2也可以通过使用URLLC时频资源配置信息来提高准确度。另外,盲检测方法1和2可以与该资源配置信息一起同时被应用,以提高URLLC传输的盲检测的准确性。
为此,基站可以预先向终端通知URLLC时频候选资源配置信息。例如,基站可以通过系统信息、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或物理控制信道向终端发送URLLC时频候选资源配置信息。
在CSI-RS污染检测方法1中,基站不必消耗时频资源来向未接收到URLLC数据的终端通知URLLC传输,并且终端可自己确定URLLC传输的存在性。
另一方面,在CSI-RS污染检测方法2中,基站直接或间接地向未接收到URLLC数据的终端通知URLLC传输的存在性。
在该方法中,由于基站向终端通知URLLC传输,因此终端可以肯定地知道相应的CSI-RS是否由于URLLC数据而被污染并且可以相应地生成未受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在CSI-RS污染检测方法2中,附加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可以用于这种检测。在CSI-RS污染检测方法2中,为了直接通知URLLC传输,基站可以发送比eMBB TTI短的TTI的PDCCH,其中PDCCH中的DCI可以另外包括用于通知URLLC传输的字段。另外,基站可以通过基于预先约定的序列或RS来发送URLLC数据而间接地向终端通知URLLC传输。
这里,用于通知URLLC传输的DCI、序列或RS可以特定地传输到终端,或者可以以小区特定方式、组特定方式或TRP(传输接收点)特定方式传输到在小区中接收eMBB数据的多个终端。
在使用上述方法检测由于URLLC传输引起的CSI-RS污染之后,终端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同时防止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
·用于生成未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中排除污染的CSI-RS,并且通过关于相关联的资源的信道估计(内插(interpolation)或外插(extrapolation))来估计相应的CSI-RS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
·用于生成未污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2:这是向基站报告(除了与污染频带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之外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用于生成未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中,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中排除污染的CSI-RS,并且通过经内插或外插估计相应的CSI-RS资源处的信道状态信息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
图6示出在某些频率范围URLLC传输污染预先配置的CSI-RS资源的情况。
在图6中,URLLC传输在子带0/1/2中执行,并且子带1/2/3/4/5被预先配置以用于CSI-RS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在子带1/2中不传输CSI-RS而是执行URLLC传输,因此相应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被污染。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生成未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终端不使用子带1/2的CSI-RS资源处的信道测量值并且可以基于子带3/4/5中测量的值来估计子带1/2的信道值。根据情况,可以通过使用在相同频率的不同时间资源处测量的值、在相同时间的不同频率资源处测量的值或在两者处测量的值来估计期望的信道值。内插和外插可以用于这种估计。在该方法中,即使当由于URLLC传输而未正常传输CSI-RS,终端也可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该方法可适用于方法1和2二者,以用于检测由于上述URLLC传输引起的CSI-RS污染。
用于生成未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2不报告与污染的CSI-RS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需要上行链路资源。如果该信息无效,则可以不传输该信息,从而提高上行链路传输的可靠性并节省资源。
在图6的示例中,终端仅报告子带3/4/5的信道状态信息而不报告子带1/2的信道状态信息。这可以通过仅报告其中进行了精确测量的频带来提高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度。该方法可能要求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标准化约定,即不报告用于URLLC传输的频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另外,如果用于URLLC传输的子带上的信息不正确,则可能导致对信道状态信息的误解。因此,该方法可能需要准确的URLLC传输信息,因此可能更适合于上述用于检测由于URLLC传输引起的CSI-RS污染的方法2。但是,如果确保盲检测的准确性,也可以使用污染检测方法1。
尽管已经分别描述了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的方法1和2,但是它们不一定是独立使用的。可以组合使用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的方法1和2。例如,在宽带CQI或单个PMI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的方法1,可以在忽略关于污染的CSI-RS部分的信息之后生成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然而,如果要报告的子带的所有CSI-RS都被URLLC数据污染,则相应的子带信息是不准确的并且变得不需要了。这里,根据用于信道状态信息生成的方法2,可以不向基站报告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给出了对用于防止由于基站侧的URLLC传输而导致的CSI-RS传输资源的污染的方法的描述。
基站可以基于其预先保存的URLLC传输信息来防止CSI-RS传输资源被URLLC传输污染。由于URLLC传输基本上由基站执行,因此基站可以知道是否在特定子帧处传输了URLLC数据。因此,基站可以识别相应的CSI-RS是否被污染。以这种方式,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关于URLLC传输的预先信息来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具体地,这种方法描述如下。
-基于基站的预先信息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通过在时间和频率方面配置终端中的测量限制来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
-基于基站的预先信息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2:通过在终端中配置信道状态信息重置操作来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基于基站的预先信息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中,通过在时间和频率方面配置终端中的测量限制来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
如果如图5所示在终端中没有配置时间和频率方面的测量限制,则在终端生成信道状态报告时可以参考除最新CSI-RS之外的所有的现有CSI-RS。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的CSI-RS传输可能反复污染后续的信道状态报告。由于基站不能监视终端的信道状态报告生成操作,因此可能不知道哪个信道状态报告被污染了。
因此,为了防止由于URLLC传输而导致的信道状态报告的污染,基站可以在时间窗口中对终端放置测量限制。参考图7详细描述这一点。
图7示出由基站配置的测量限制的使用以防止由URLLC传输引起的终端的信道状态报告的污染。
在图7中,测量一个CSI-RS传输以生成信道状态报告。因此,被URLLC传输污染的CSI-RS传输(710)可能仅影响一个信道状态信息报告(720)。
由于基站自己确定URLLC数据的传输,因此它可以知道相应的细节并且预先识别受URLLC传输影响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因此,基站可以不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就是说,即使被URLLC传输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被从终端报告给基站,基站也可以丢弃。此后,基站可以通过触发新的非周期性CSI-RS和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或者通过等待下一个周期性CSI-RS传输和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来获得未受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在频率和时间方面考虑该方法。
图8示出占用CSI-RS资源的URLLC传输之间的差异。
在图8中,由附图标记820指示的大多数CSI-RS传输资源被URLLC传输占用。因此,终端报告的相应CSI-RS传输在整个频带中被污染,因此基站不能将其用于调度等。
另一方面,由附图标记810指示的一些CSI-RS传输资源被URLLC传输占用。因此,关于其中正确地传输CSI-RS的频带的一部分的信息是有用的。
然而,如果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采用全频带(例如RI(秩指示符)、宽带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宽带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则相应的信息可能被污染。
因此,可能优选的是,基站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指示终端生成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下面的表1和2示出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系统)中的非周期性和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
表1示出LTE系统中的非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表2示出了LTE系统中的周期性信道状态报告模式。
[表1]
[表2]
在表1和表2中,子带CQI和多PMI分别指示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生成的CQI和PMI。因此,当设置使用相应信息的信道状态报告模式时(例如用于非周期性报告的模式1-2/模式2-0/模式2-2/模式3-0/模式3-1/模式3-2或用于周期性报告的模式2-0/模式2-1)时,基站可以仅使用与未污染的频带相关的信息而不使用与污染的频带相关的信息。
在LTE系统中,由于RI和第一PMI(宽带PMI,i1)总是在假定全频带的情况下产生,所以不能避免这种污染。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减少由于NR系统中的URLLC传输引起的信道状态报告的污染,还可以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生成和报告RI和i1。下面将描述对此的具体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生成并报告RI和i1。该方法可以完全隔离由于URLLC传输的RI和i1的信道状态报告污染。
第二种方法是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仅生成和报告i1。由于该方法仅在假定子带的情况下报告i1,因此它可以比第一种方法使用更少的报告资源。
在第一和第二方法中,用于i1和RI报告的子带的数量可以是用于i2和CQI报告的子带的数量的倍数(整数倍),并且用于RI报告的子带的大小可以对应于用于i1报告的多个子带的大小的整数倍。用于i1和RI报告的子带配置的整数倍值可以在标准中预定义或者由基站预先经由RRC来设置。
用于防止使用受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将由于URLLC传输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污染限制到特定时间和频率资源,并且它可以有效地用于阻止受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与事先知道的URLLC传输信息一起报告到基站。
图9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地,在图9中,当系统支持URLLC传输时,根据防止使用污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1,为限制由于URLLC传输引起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基站用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模式和对应于URLLC传输特性的测量限制来配置终端。
参考图9,在步骤S910,基站可以确定系统中是否需要URLLC传输。
如果需要URLLC传输,则在步骤S920,基站可以确定URLLC传输是部分地还是大部分地与CSI-RS传输重叠。如果URLLC传输部分地与CSI-RS传送重叠,则在步骤S930,基站可以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做出测量限制并配置子带报告。如果URLLC传输大部分地与CSI-RS传输重叠,则在步骤S950,基站可以在时间上做出测量限制并配置宽带报告。
如果不需要URLLC传输,则在步骤S940,基站可以确定不配置单独的测量报告。
图9中的测量限制可以由下述基站间接地做出,其中该基站用URLLC传输频带或URLLC传输候选频带来配置终端。
例如,当基站通知终端可以在特定子带中进行URLLC传输时,这也对应于做出测量限制。
另外,测量限制配置可以根据配置的URLLC传输频带的大小而变化。例如,如果配置的URLLC传输频带是整个系统频带,则相应的测量限制可以是在时间方面的CSI-RS测量限制。如果配置的URLLC传输频带是特定子带,则可以基于配置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做出测量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在频率方面的测量限制,可以间接地配置测量,以便分开测量URLLC传输频带和非URLLC传输频带。
图10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在图10中,当系统代替CSI-RS而发送URLLC数据而并且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污染时,基站基于图9中描述的信道状态报告模式和测量限制来选择终端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步骤S1010,基站可以确定是否已经经由预先配置的CSI-RS资源传输了URLLC数据。如果已经经由预先配置的CSI-RS资源传输了URLLC数据,则在步骤S1020,基站可以确定URLLC传输是部分地还是大部分地与CSI-RS传输重叠。
如果在整个CSI-RS频带中传输URLLC数据,则在步骤S1050,基站可以在相应的报告时刻丢弃所有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如果在CSI-RS频带的一部分中传输URLLC数据,则在步骤S1030,基站可以仅获得关于正常传输CSI-RS的子带的信息,而排除关于其中传输URLLC数据的子带的信息。
如果期望URLLC数据总是在全部或部分CSI-RS资源上传输,则可以跳过该传输频带确定过程。
同时,在用于基于基站的预先信息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2中,基站通过用信道状态信息重置操作配置终端来防止使用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图5中,终端可以在其中未进行测量限制的状态下测量CSI-RS并且基于到目前为止测量的所有CSI-RS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这里,终端可以基于CSI-RS测量样本的数量来提高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准确度。
然而,如图5所示,当传输URLLC数据时,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被污染,并且这种污染在稍后的报告时间会进一步污染信息。
因此,为解决由于URLLC传输而被污染的信道状态信息,基站可以重置保存在终端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在该方法中,终端可以生成更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向终端通知这种重置信息,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相应的DCI。
表3和4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信道状态信息重置操作的DCI字段的示例。
表3示出了经由1位测量限制字段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重置,表4示出了经由2位测量限制字段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重置。
[表3]
测量重置字段 测量重置选项-1 测量重置选项-2
0 测量重置关(OFF) 测量重置开(ON)
1 测量重置开(ON) 保留
[表4]
在表3中,选项-1使用1比特DCI字段指示测量限制开和关。该字段可以与信道状态报告触发一起被包括在内以向终端通知重置必要性。在DCI字段的情况下,由于它与每个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触发一起传送,所以所需的DCI传输的数量对应于共享CSI-RS传输的终端的数量。当传输一组DCI以允许多个终端(它们的CSI-RS如上所述被URLLC传输污染)执行重置操作时,选项-2是有用的。但是,这可能需要额外的DCI来触发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
在表4中,选项-1使用2比特DCI字段指示相应CSI过程的测量限制开和关。在LTE中,对于CoMP等所需的多个CSI-RS传输和信道状态报告配置,支持多达四个CSI过程。2比特DCI字段可以用于指示针对多个CSI过程之一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重置,并且可以通过使用CIF(载波指示符字段)或TIF(TRP指示符字段)将其传送到小区。在选项-2中,在给定的RRC字段中注册通过DCI字段重置的一组CSI过程,并且重置所指示的组的CSI过程。在该方法中,可以自由地登记多个CSI过程以进行重置。
图11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1,在步骤1110,终端接收CSI-RS配置信息。另外,基于所接收的配置信息,终端可以识别以下至少之一:每个NP(非预编码)CSI-RS的端口数量、每个维度中的天线数量N1和N2、每个维度中的过采样因子O1和O2、用于传输多个CSI-RS和设置位置的一个子帧配置和多个资源配置、码本子集限制相关信息、CSI报告相关信息、CSI过程索引信息和传输功率信息。
在步骤1120,终端基于2个、4个和8个端口CSI-RS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一条反馈配置信息。该信息可以包括关于PMI/CQI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指示和子模式指示的信息。
在步骤1130,终端一旦基于相应信息在一个子帧中接收到多个CSI-RS,则其基于接收到的CSI-RS估计在基站发送天线与终端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
在步骤1140,终端基于估计的信道和在CSI-RS之间添加的虚拟信道,使用接收的反馈配置来生成关于秩、PMI和CQI的反馈信息。
在步骤1150,终端在根据基站的反馈配置信息确定的反馈定时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并且考虑二维布置而完成信道反馈生成和报告过程。
图12是描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考图12,在步骤1210,基站向终端传送用于测量信道的CSI-RS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每个NP CSI-RS的端口数量、每个维度中的天线数量N1和N2、每个维度中的过采样因子O1和O2、用于传输多个CSI-RS和设置位置的一个子帧配置和多个资源配置、码本子集限制相关信息、CSI报告相关信息、CSI过程索引信息和传输功率信息。
在步骤1220,基站基于至少一个CSI-RS向终端发送反馈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关于PMI/CQ周期和偏移、RI周期和偏移、宽带/子带指示和子模式指示的信息。之后,基站向终端传送所配置的CSI-RS。终端估计每个天线端口的信道并且基于估计的信道来估计虚拟资源的额外信道。终端确定反馈信息,相应地生成PMI、RI和CQI并且向基站发送该PMI、RI和CQI。然后,在步骤1230,基站在预设定时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并且可以使用该反馈信息来评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状态。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终端的框图。
参考图13,终端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310(或收发器)和控制器1320。
通信单元1310向外部实体(例如基站)发送数据或从外部实体(例如基站)接收数据。通信单元1310可在控制器1320的控制下向基站发送反馈信息。
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构成终端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和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320根据从基站接收的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控制器1320控制通信单元1310根据从基站接收的定时信息向基站反馈生成的信道信息。为此,控制器1320可以包括信道估计器1330。
信道估计器1330基于从基站接收的CSI-RS和反馈分配信息确定所需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该反馈信息基于接收的CSI-RS来估计信道。另外,基于对应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的PDSCH传输的PRG尺寸和使用应用于DMRS端口的预编码器的参考信号映射,信道估计器1330可以使用由基站发送的DCI来解码PDSCH。
在图13中,已经将终端描述为包括通信单元1310和控制器1320,但是根据其功能,它还可以包括各种组件。例如,终端还可包括:显示器,用于显示其当前状态;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执行的功能的输入信号;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在终端中生成的数据。
尽管在以上描述中信道估计器1330包括在控制器132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通信单元1310从基站接收关于每个参考信号资源的配置信息。控制器1320还可以控制通信单元1310从基站接收反馈配置信息,以用于测量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根据测量结果生成反馈信息。
控制器1320可以测量通过通信单元1310接收的至少一个参考信号,并根据反馈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息。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通信单元1310在基于反馈配置信息确定的反馈定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控制器1320可以从基站接收CSI-RS、基于接收的CSI-RS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这里,控制器1320可以为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组选择预编码矩阵,并且基于基站的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关系选择额外的预编码矩阵。
控制器1320可以从基站接收CSI-RS,基于接收的CSI-RS生成反馈信息并且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这里,控制器1320可以为基站的所有天线端口组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控制器1320还可以从基站接收反馈配置信息,从基站接收CSI-RS,基于接收的反馈配置信息和接收的CSI-RS生成反馈信息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反馈信息。这里,控制器1320可以接收与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反馈配置信息,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关系接收额外的反馈配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320可以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是否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重叠。然后,控制器1320可以基于确定结果生成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控制向基站发送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1320可以基于由终端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序列来确定上述重叠。
控制器1320可以从基站接收关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的信息确定重叠。
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基于经由重叠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基于第一信道估计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基于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生成最终信道状态信息,其中该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是与重叠资源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
另外,控制器1320可以控制基于经由重叠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向基站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参考图14,基站包括控制器1410和通信单元1420。
控制器1410控制基站的所有组成元件的状态和操作。具体地,控制器1410向终端分配CSI-RS资源以用于信道估计,以及向终端分配反馈资源和反馈定时。为此,控制器1410可以包括资源分配器1430。控制器1410分配反馈配置和反馈定时使得来自多个终端的反馈不冲突并且在相应的定时接收和分析反馈信息。
通信单元1420向终端发送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以及从终端接收数据、参考信号和反馈信息。这里,在控制器1410的控制下,通信单元1420通过分配的资源向终端发送CSI-RS以及从终端接收关于信道信息的反馈。通信单元1420基于关于从终端接收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得的秩、部分PMI信息和CQI的信息,在应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预编码器的同时将参考信号映射到相应的DMRS端口以用于传输。
在以上描述中,资源分配器1430包含在控制器1410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控制器1410可以控制通信单元1420向终端发送用于每个参考信号的配置信息并且可以生成至少一个参考信号。
控制器1410可以控制通信单元1420向终端发送反馈配置信息以使得能够根据测量结果生成反馈信息。控制器1410可控制通信单元1420向终端发送参考信号以及在根据反馈配置信息设置的反馈定时从终端接收反馈信息。
另外,控制器1410可以向终端发送反馈配置信息,向终端发送CSI-RS以及接收由终端基于反馈配置信息和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这里,控制器1410可发送与基站的每个天线端口组对应的反馈配置信息,以及基于天线端口组之间的关系发送额外的反馈配置信息。控制器1410可以基于反馈信息向终端发送波束形成的CSI-RS以及从终端接收基于CSI-RS生成的反馈信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大数量的二维阵列结构的发送天线的基站可以防止对于CSI-RS传输的过度反馈资源分配以及防止终端的信道估计复杂度的增加;终端可以有效地测量大数量的发送天线的所有信道、根据测量结果构成反馈信息并向基站通知该反馈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1410可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是否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重叠。控制器1410可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用于终端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向终端发送生成的控制信息。控制器1410可控制根据控制信息从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报告。具体地,控制器1410可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的重叠水平。如果重叠水平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器1410可控制生成在时间和频率方面设置测量限制的第一控制信息并指示报告子带信道状态信息。如果重叠水平高于预设阈值,则控制器1410可控制生成在时间方面设置测量限制的第二控制信息并指示报告宽带信道状态信息。
另外,控制器1410可以控制生成指示由终端保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重置的第三控制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法,其可防止在代替预先配置的CSI-RS而传输URLLC数据时由于URLLC传输而导致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污染。因此,基站和终端可基于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得高的系统性能和高效率。
在上文中,已经出于说明的目的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各种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发明的主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此描述的方法和装置的许多变化和修改仍将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向相应基站发送所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由所述终端接收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或序列来执行确定是否存在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是否存在重叠还包括:
从所述基站接收有关所述特定类型的传输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信息来确定在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
基于经由重叠的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来估计作为与所述重叠的资源相关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来生成最终信道状态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信道状态信息还包括:
基于经由所述重叠的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由终端使用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控制信息还包括:
如果资源之间的重叠水平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生成第一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信息在时间和频率方面设置测量限制并指示报告子带信道状态信息;以及
如果资源之间的重叠水平高于预设阈值,则生成第二控制信息,所述第二控制信息在时间方面设置测量限制并指示报告宽带信道状态信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控制信息还包括:生成指示由所述终端保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重置的第三控制信息。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向相应基站发送所生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接收的参考信号的功率或序列来确定所述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从所述基站接收关于所述特定类型的传输的信息并基于所接收的信息确定所述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基于经由所述重叠的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来估计与所述重叠的资源相关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信道状态信息来生成最终信道状态信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基于经由所述重叠的资源之外的资源传输的参考信号来生成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并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14.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站,包括:
收发器,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信号;和
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确定用于传输用于信道测量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与用于特定类型的传输的资源之间是否存在重叠;基于确定结果来生成由终端使用来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控制信息并向所述终端发送所生成的控制信息;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从所述终端接收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进行控制:
如果资源之间的重叠水平低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生成在时间和频率方面设置测量限制并指示报告子带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一控制信息;
如果资源之间的重叠水平高于预设阈值,则生成在时间方面设置测量限制并指示报告宽带信道状态信息的第二控制信息;以及
基于重叠确定结果来生成第三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息指示由所述终端保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重置。
CN201780050472.XA 2016-08-19 2017-06-22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9644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05504 2016-08-19
KR1020160105504A KR102521728B1 (ko) 2016-08-19 2016-08-19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CT/KR2017/006610 WO2018034421A1 (ko) 2016-08-19 2017-06-22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034A true CN109644034A (zh) 2019-04-16
CN109644034B CN109644034B (zh) 2022-10-04

Family

ID=6119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0472.XA Active CN109644034B (zh) 2016-08-19 2017-06-22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753B2 (zh)
EP (1) EP3490163B1 (zh)
KR (1) KR102521728B1 (zh)
CN (1) CN109644034B (zh)
WO (1) WO201803442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259A (zh) * 2019-07-26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4097196A (zh) * 2019-07-09 2022-0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未许可频谱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CN114424654A (zh) * 2019-10-22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188081A1 (zh) * 2021-03-10 2022-09-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5340B1 (ko) * 2017-04-28 2021-10-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서비스들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8209596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rs configuration for partial band retuning
US20190045546A1 (en) * 2017-08-04 2019-02-07 Mediatek Inc. Collision Handling of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and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MBB) Uplink (UL) Transmission
US11283573B2 (en) * 2017-08-22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supporting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 interruption
US10680745B2 (en) 2018-04-11 2020-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lind detection of preempted resources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s
US10715275B2 (en) 2018-05-11 2020-07-14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communication service categor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492212B1 (en) 2018-06-22 2019-1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cheduling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1432479B (zh) 2019-01-10 2024-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068245A1 (en) * 2021-08-31 2023-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CN115941145A (zh) * 2021-12-14 2023-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信号传输、接收方法、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2778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ing and reporting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
WO2014069941A1 (ko) * 2012-11-02 2014-05-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6031683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70034731A1 (en) * 2014-05-02 2017-02-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150480A1 (en) * 2014-07-18 2017-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4299B2 (en) * 2011-05-13 2016-05-17 Lg Electronics Inc. CSI-RS based channel estimating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ame
WO2013085150A1 (en) * 2011-12-09 2013-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ference signal dropping
CN104205685B (zh) 2012-03-22 2017-08-08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9294172B2 (en) 2013-01-25 2016-03-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downlink channel state
CN104038312B (zh) * 2013-03-08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导频的指示信令的确定、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US9585104B2 (en) 2013-04-08 2017-0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erform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on carriers with overlapping bandwidths
US10419174B2 (en) * 2014-03-30 2019-09-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reof
CN105471552B (zh) * 2014-06-13 2020-01-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RU2666267C2 (ru) 2014-06-24 2018-09-06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Беспрово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евой узел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csi) в сети радио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US10694496B2 (en) 2014-11-07 2020-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group message to user equipment (UE)
US10644903B2 (en) 2015-07-06 2020-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nne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0168B2 (en) * 2015-08-27 2019-02-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42778A1 (en) * 2012-03-19 201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ing and reporting for a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cheme
WO2014069941A1 (ko) * 2012-11-02 2014-05-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170034731A1 (en) * 2014-05-02 2017-02-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150480A1 (en) * 2014-07-18 2017-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031683A1 (ja) * 2014-08-29 2016-03-0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 "r1-166780 channel an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for nr_r2"", 《3GPP TSG_RAN\WG1_RL1》 *
JAEHO LE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ownlink OFDMA Relay Networks with Imperfect CSI", 《2012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FALL)》 *
刘文红: "基于CSI及QSI的D2D传输策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7196A (zh) * 2019-07-09 2022-02-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未许可频谱的信道状态信息(csi)
CN113068259A (zh) * 2019-07-26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11570786B2 (en) 2019-07-26 2023-01-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424654A (zh) * 2019-10-22 2022-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2188081A1 (zh) * 2021-03-10 2022-09-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90163A1 (en) 2019-05-29
WO2018034421A1 (ko) 2018-02-22
CN109644034B (zh) 2022-10-04
EP3490163B1 (en) 2021-08-04
KR102521728B1 (ko) 2023-04-14
US11121753B2 (en) 2021-09-14
KR20180020719A (ko) 2018-02-28
US20190173554A1 (en) 2019-06-06
EP3490163A4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4034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73620B (zh) 用于复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75031B (zh) 启用基于非均匀空频压缩的csi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10454555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2-dimensional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050888A1 (en) Sidelink-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1134961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repetitive CSI-RS resource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9522396A (ja) 低減密度csi−rsのための機構
EP3832933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641573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5827295A (zh) 决定信道状态信息报告优先级别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KR20150070925A (ko) 전차원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271814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resources and ports occupation for finer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ion (pmi) granularity
CN106209300B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
US11445396B2 (en) Channel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EP3659285B1 (en) Control signaling for 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21034691A1 (en) Sidelink-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08141265A (zh) 确定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状态测量的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中的方法
CN113228768A (zh) 配置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子带预编码资源块组
CN116325877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CN111279651B (zh) 一种用户设备和接入设备
CN109842474B (zh) 传输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EP4014628A1 (en) Sidelink-bas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