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4007A -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 Google Patents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4007A
CN109644007A CN201780049140.XA CN201780049140A CN109644007A CN 109644007 A CN109644007 A CN 109644007A CN 201780049140 A CN201780049140 A CN 201780049140A CN 109644007 A CN109644007 A CN 109644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polarization
inform ation
soft inform
de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91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4007B (zh
Inventor
D·胡伊
M·安德森
Y·布兰肯希普
I·马里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4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40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48Iterative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9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combining two or more codes or code structures, e.g. product codes, generalised product codes, concatenated codes, inner and outer codes
    • H03M13/2957Turbo codes and decoding
    • H03M13/296Particular turbo code structure
    • H03M13/2963Turbo-block codes, i.e. turbo codes based on block codes, e.g. turbo decoding of produc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84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for soft-output decoding of 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03M13/6362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 H03M13/6368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by puncturing using rate compatible puncturing or complementary pun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节点(110、115)接收(804)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传输,其中,传输中的每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节点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505、605)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808)针对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节点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812)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816)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Description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速率兼容的极化码的软解码。
背景技术
由E.Arikan在IEEE信息论汇刊2009年7月第55卷第3051-3073页的“信道极化:用于构造用于对称二进制输入无记忆信道的容量-实现代码的方法”(“ChannelPolarization:A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apacity-Achieving Codes for SymmetricBinary-Input Memoryless Channel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vol.55,pp.3051-3073,Jul.2009)(以下称“Arikan”)中提出的极化码是第一类构造编码方案,其可证明在低复杂度的连续消除(SC)解码器下实现二进制输入离散无记忆信道的对称容量。然而,与诸如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和Turbo码的其它现代信道编码方案相比,SC下极化码的有限长度性能没有竞争力。随后,由I.Tal和A.Vardy在IEEE信息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第1-5页的“极化码的列表解码”(“List Decoding of polar codes,”Proceedings of IEEE Symp.Inf.Theory,pp.1-5,2011)(以下称“Tal”)中提出了SC列表(SCL)解码器,它可以接近最优最大似然(ML)解码器的性能。通过级联简单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示出级联极化码的性能与优化良好的LDPC和Turbo码的性能相当。因此,极化码被认为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诸如5G)的候选者。
极化编码的主要思想是将一对相同的二进制输入信道转换为不同质量的两个不同信道,一个比原始二进制输入信道更好,而一个更差。通过在二进制输入信道的一组2M个独立使用上重复这种成对极化操作,可以获得不同质量的一组2M个“比特信道”。这些比特信道中的一些比特信道几乎是完美的(即,没有错误),而它们的其余部分几乎是无用的(即,完全是噪声)。关键是使用近乎完美的信道向接收机发送数据,同时将无用信道的输入设置为具有接收机已知的固定或冻结值(例如,0)。由于该原因,几乎无用和几乎完美的信道的那些输入比特通常分别称为冻结比特和非冻结(或信息)比特。只有非冻结比特用于承载极化码中的数据。
无线宽带系统需要灵活且自适应的传输技术,因为它们在存在时变信道的情况下操作。对于这种系统,经常使用基于增量冗余(HARQ-IR)方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其中奇偶校验比特根据时变信道的质量而以递增方式发送。IR系统需要使用速率兼容的打孔代码。根据速率要求,在第一传输或后续重传期间,发射机发送适当数量的编码比特。在此,较高速率代码的一组编码比特应当是较低速率代码的一组编码比特的子集。因此,在HARQ-IR系统中,如果接收机未能以特定速率解码,则仅需要请求在发射机的后续重传中发送附加编码比特。已经对速率兼容的Turbo码和LDPC码的构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关于速率兼容极化码的研究相对较少。
图1示出了HARQ增量冗余中的第一传输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更具体地,图1示出了长度为8的极化码的结构。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输中,长度为8的极化码的8个比特信道中的6个被加载数据(非冻结或信息比特u0至u5),而其余被冻结(分配值为零,其对接收机是已知的),给出总体码率为3/4。
在S.Hong、D.Hui、I.Maric的“容量实现速率兼容极化码”(ISIT会议,巴塞罗那,2016年7月)(S.Hong,D.Hui,I.Maric,“Capacity Achieving Rate-Compatible PolarCodes,”Proc.ISIT,Bacelona,July 2016)(以下称“Hong”)和B.Li、D.Tse、K.Chen、H.Shen的“容量实现无速率极化码”(ISIT会议,巴塞罗那,2016年7月)(B.Li,D.Tse,K.Chen,H.Shen,“Capacity-Achieving Rateless Polar Codes,“Proc.ISIT,Bacelona,July2016)两者中,引入了一类新的速率兼容极化码以允许HARQ-IR重传。对于采用该类代码的HARQ方案,每个传输(或重传)使用单独的极化码(具有其自己的相关联极化编码器)来生成单独的代码块。在先前的每个传输中使用的非冻结比特的一部分(例如,图1的示例中的非冻结比特u0至u5的一部分)在随后的重传中被聚合、重新编码和发送。从每个先前传输中获取以形成新重传的非冻结比特量以如下方式确定:如果所有后续传输被成功解码,则先前(重新)传输中的每一个(重新)传输将导致相同的有效(降低)编码率,并且解码的比特用作冻结比特。
可以通过使用图1-3中所示的三个传输的示例来说明上述类别的速率兼容极化码。如上所述,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输中,长度为8的极化码的8个比特信道中的6个加载有数据,而其余的被冻结,给出总体码率为3/4。如果接收机未能解码六个信息比特(u0至u5),则可以使用另一个长度为8的极化码来重新发送最不可靠的比特,其在图1的示例中是u3、u4和u5。下面描述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重传。
图2示出了HARQ增量冗余中的第二传输(即,第一重传)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如果接收机未能在第一传输中解码六个信息比特,则可以使用另一个长度为8的极化码(诸如图2中所示的极化码)来重新发送三个最不可靠的比特(u3、u4、u5)。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代码块中的码率是3/8。因此,如果比特(u3、u4、u5)由接收机从第二代码块连续解码并用作冻结比特来解码第一代码块,则图1的第一传输中的第一代码块的有效码率也从3/4减小到3/8。如果接收机再次无法解码图2的第二传输(即,第一重传),则第二传输的最不可靠比特(在图2的示例中为u3)和图1的示例中第一传输的下一最不可靠比特u2(假设第二传输中的所有数据比特都未连续解码)使用另一长度为8的极化码重新发送。
图3示出了HARQ增量冗余中的第三传输(即,第二重传)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如果接收机再次无法解码图2的第二传输(即,第一重传),则第二传输的最不可靠比特(在图2的示例中为u3)和图1的示例中第一传输的下一最不可靠比特u2(假设并非第二传输中的所有数据比特都已被连续解码)使用另一长度为8的极化码(诸如图3的示例中所示的极化码)来重新发送。在该情况下,假设后续重传中的所有数据比特被连续解码并用作对应的先前传输中的冻结比特,则三个传输的所有三个代码块的有效码率都从3/8减少到1/4。
在Hong中还提出了一种在多个传输上连续解码的方法。在该方法中,解码器首先解码最后重传中的最新代码块,然后使用解码的(硬)比特作为冻结比特来解码先前(重新)传输,直到第一传输被解码。可以示出,该简单的解码方法实现了所有重传的聚合容量。
虽然上述多次传输的连续解码方法实现了容量,但就块错误性能而言,解码方法是次优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双重的。首先,后续重传的代码块的解码没有考虑先前传输中包含的信息。因此,块错误性能受到每个单独传输的块长度限制,并且不会受益于所有传输的总块长度。其次,在一个代码块与另一个代码块之间交换硬比特没有考虑解码信息(非冻结)比特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的上述问题,公开了一种在节点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该方法包括: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该方法包括: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包括概率或对数似然比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因子缩放软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以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和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来确定。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可包括来自先前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可包括来自后续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包括: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包括:从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包括: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包括:从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包括:由第一极化解码器基于由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针对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存储所确定的软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所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在某些实施例中,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可以包括初始传输和多个重传。多个极化解码器可以包括连续消除解码器。
还公开了一种节点。该节点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技术优点。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有利地使得一类速率兼容的极化码的解码器能够在多次传输之后有效地利用聚合的块长度,以改进块错误率和针对目标块错误率传递CRC所需的重传次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它优点可以是显而易见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具有所述优点,或者具有部分或全部所述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其特征和优点,现在结合附图参考以下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HARQ增量冗余中第一传输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
图2示出HARQ增量冗余中第二传输(即,第一重传)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
图3示出HARQ增量冗余中第三传输(即,第二重传)中的极化码结构的示例;
图4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网络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5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HARQ增量冗余中使用两个不同传输的迭代解码的示例;
图6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HARQ增量冗余中使用N个不同传输的迭代解码的示例;
图7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极化码的连续解码中如何生成软和硬信息的示例;
图8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节点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UE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eNodeB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节点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的示意性框图;
图14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节点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多个传输上连续解码极化码的现有方法使用如下解码器:该解码器首先解码最后一次重传中的最新码块,然后使用解码的(硬)比特作为冻结比特来解码先前(重新)传输,直到第一传输被解码。虽然它实现了容量,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某些缺陷。例如,该解码方法在块错误性能方面是次优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双重的。首先,后续重传的代码块的解码没有考虑先前传输中包含的信息。因此,块错误性能受到每个单独传输的块长度限制,并且不会受益于所有传输的总块长度。其次,在一个代码块与另一个代码块之间交换硬比特没有考虑解码信息(非冻结)比特的可靠性。
本公开考虑了可以解决与现有方法相关联的这些和其它缺陷的各种实施例。例如,在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涉及允许在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不同传输的代码块之间交换软信息的解码过程,以使得在包含信息比特的所有代码块之间交换单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这允许每个信息比特从包含比特的每个(重新)传输而不是仅从最新的(重新)传输中获益。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以以概率或对数似然比(LLR)的形式表示。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在节点(例如,无线设备或网络节点)中的方法。该节点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节点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该节点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技术优点。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有利地使得一类速率兼容的极化码的解码器能够在多次传输之后有效地利用聚合的块长度,以改进块错误率和针对目标块错误率传递CRC所需的重传次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它优点可以是显而易见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具有所述优点,或者具有部分或全部所述优点。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没有详细示出公知的电路、结构和技术,以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通过所包括的描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实现适当的功能而无需过多的实验。
在说明书中提及“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某些实施例”表示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包括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但每个实施例可以不必包括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此外,此类短语并非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认可结合其它实施例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范围内,无论是否明确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可以使用术语“耦合”和“连接”以及它们的派生词。应当理解,这些术语并不旨在作为彼此的同义词。“耦合”用于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元件,它们可以或可以不彼此直接物理或电接触、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连接”用于指示在彼此耦合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之间建立通信。
图4是示出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网络100的实施例的框图。网络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10和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115。无线设备110可以通过无线接口与网络节点115通信。例如,无线设备110可以向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115发送无线信号,和/或从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115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可以包含语音业务、数据业务、控制信号和/或或任何其它适合的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网络节点115相关联的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可以被称为小区125。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10可以具有设备到设备(D2D)能力。因此,无线设备110可以能够从另一个无线设备接收信号和/或向另一个无线设备直接发送信号。
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5可以与无线网络控制器相连。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控制网络节点115,并且可以提供某些无线资源管理功能、移动性管理功能和/或其它适合的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功能可以被包括在网络节点115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与核心网络节点相连。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网络控制器可以经由互连网络120与核心网络节点相连。互连网络120可以指能够发送音频、视频、信号、数据、消息或前述的任何组合的任何互连系统。互连网络1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因特网协议(IP)网络、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分组数据网络、光网络、公共或私有数据网络、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本地、区域或全球通信或计算机网络(诸如因特网、企业内部网或任何其它适合的通信链路,包括其组合,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的全部或一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核心网络节点可以管理无线设备110的通信会话和各种其它功能的建立。无线设备110可以使用非接入层与核心网络节点交换某些信号。在非接入层信令中,无线设备110与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信号可以透明地通过无线接入网络(RAN)。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5可以通过节点间接口(例如,X2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节点相连。
如上所述,网络100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10,以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无线设备110通信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115。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非限制性术语无线设备。在本文中描述的无线设备110可以是能够、配置、布置和/或可操作以例如通过无线信号与网络节点115和/或另一个无线设备无线通信的任何类型的无线设备。无线通信可以涉及使用适合于通过空中接口传送信息的电磁信号、无线电波、红外信号和/或其它类型的信号来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在特定实施例中,无线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在没有直接人工交互的情况下发送和/或接收信息。例如,无线设备可以被设计为在由内部或外部事件触发时或者响应于来自网络的请求,以预定的时间表向网络发送信息。通常,无线设备可以表示能够、配置、布置用于和/或可操作用于无线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无线通信设备。无线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智能电话的用户设备(UE)。进一步的示例包括无线摄像头、支持无线的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嵌入式设备(LEE)、膝上型计算机安装式设备(LME)、USB加密狗和/或无线客户端设备(CPE)。无线设备110还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目标设备、D2D UE、机器类型通信(MTC)UE或者能够进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UE、低成本和/或低复杂度UE、配备有UE的传感器、平板计算机、移动终端、物联网(IoT)设备或窄带物联网(NB-IOT)设备或任何其它适合的设备。
作为一个特定示例,无线设备110可以表示被配置用于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发布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标准进行通信的UE,诸如3GPP的新无线全球系统(NR)、移动通信(GSM)、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和/或其它适合的2G、3G、4G或5G标准或其它适合的标准。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在拥有和/或操作相关设备的人类用户的意义上,“UE”可能不一定具有“用户”。相反,UE可以表示旨在向人类用户销售或由其操作但最初可能不与特定人类用户相关联的设备。
无线设备110可以例如通过实施用于侧链路通信的3GPP标准来支持D2D通信,并且在该情况下可以称为D2D通信设备。
作为另一个具体示例,在IoT场景中,无线设备可以表示执行监控和/或测量的机器或其它设备,并且向另一个无线设备和/或网络节点发送这种监控和/或测量的结果。在该情况下,无线设备可以是M2M设备,该M2M设备可以在3GPP上下文中被称为MTC设备。作为一个特定示例,无线设备可以是实施3GPP NB-IoT标准的UE。这种机器或设备的具体示例是传感器、计量设备(诸如功率计)、工业机械、或者家用电器或个人设备(例如,冰箱、电视、诸如手表的个人可穿戴设备等)。在其它场景中,无线设备可以表示能够监控和/或报告其操作状态或与其操作相关联的其它功能的车辆或其它设备。
如上所述的无线设备110可以表示无线连接的端点,在这种情况下,该设备可以被称为无线终端。此外,如上所述的无线设备可以是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可以称为移动设备或移动终端。
如在图1中所示,无线设备11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无线端点、移动站、移动电话、无线本地环路电话、智能电话、用户设备、台式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蜂窝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IP语音(VoIP)电话或手机,其能够向诸如网络节点115的网络节点和/或其它无线设备无线地发送数据和/或信号和从该网络节点和/或其它无线设备接收数据和/或信号。
无线设备110(例如,终端站、网络设备)可以使用机器可读介质来存储和发送(通过网络在内部和/或与其它电子设备一起)代码(由软件指令组成)和数据,该机器可读介质诸如: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例如,诸如磁盘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光盘、只读存储器(ROM)、闪存设备、相变存储器)和暂时性机器可读传输介质(例如,电气、光学、声学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此外,无线设备110可以包括硬件,诸如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诸如一个或多个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以存储代码和/或数据))的一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户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触摸屏和/或显示器)和网络连接(使用传播信号发送代码和/或数据)。该组处理器和其它组件的耦合通常通过一个或多个总线和桥(也称为总线控制器)。因此,给定电子设备的非暂时性机器可读介质通常存储用于在该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指令。可以使用软件、固件和/或硬件的不同组合来实施在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通用术语“网络节点”。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网络节点”是指能够、配置、布置和/或可操作以直接或间接与无线设备和/或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实现和/或提供对无线设备的无线接入的其它设备(例如,另一个网络节点)通信的设备。网络节点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P),尤其是无线接入点。网络节点可以表示基站(BS),诸如无线基站。无线基站的特定示例包括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主eNB(MeNB)、辅eNB(SeNB)和gNB。基站可以基于它们提供的覆盖量(或者,换句话说,它们的发射功率水平)来分类,因此还可以称为毫微微基站、微微基站、微基站或宏基站。“网络节点”还包括分布式无线基站的一个或多个(或所有)部分,诸如集中式数字单元和/或远程射频单元(RRU),有时称为远程射频头(RRH)。这种远程射频单元可以或可以不与天线集成为天线集成无线。分布式无线基站的部分也可以称为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的节点。
作为特定的非限制性示例,基站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控制中继器的中继器施主节点。
网络节点的进一步的示例包括属于主小区组(MCG)的网络节点、属于辅小区组(SCG)的网络节点、诸如MSR BS的多标准无线(MSR)无线设备、诸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或基站控制器(BSC)的网络节点、基站收发信台(BTS)、传输点、传输节点、多小区/组播协调实体(MCE)、核心网络节点(例如,移动交换中心(MS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操作和维护(O&M)节点、操作支持系统(OSS)节点、自组织网络(SON)节点、定位节点(例如,演进服务移动位置中心(E-SMLC))、最小化路测(MDT)或任何其它适合的网络节点。然而,更一般地,网络节点可以表示能够、配置、布置和/或可操作以支持和/或提供无线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或者向已经接入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无线设备提供一些服务的任何适合的设备(或设备组)。
网络节点115可以是一件联网设备,包括通信地互连网络上的其它设备(例如,无线设备110、其它网络设备、终端站)的硬件和软件。一些网络设备是“多服务网络设备”,其提供对多个联网功能(例如,路由、桥接、交换、层2聚合、会话边界控制、服务质量和/或用户管理)的支持,和/或提供对多种应用服务(例如,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支持。用户终端站(例如,服务器、工作站、膝上型计算机、小型膝上型计算机、掌上计算机、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多媒体电话、VOIP电话、用户设备、终端、便携式媒体播放器、GPS单元、游戏系统、机顶盒)接入通过因特网提供的内容/服务和/或覆盖在(例如,通过隧道传送)因特网上的虚拟专用网络(VPN)上提供的内容/服务。内容和/或服务通常由属于服务或内容提供商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站(例如,服务器终端站)或参与对等服务的终端站提供,并且可以包括例如公共网页(例如,免费内容、商店前端、搜索服务)、私人网页(例如,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用户/密码访问的网页),和/或通过VPN的公司网络。通常,用户终端站(例如,通过耦合到接入网络(有线或无线)的CPE)耦合到边缘网络设备,该边缘网络设备耦合(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核心网络设备)到其它边缘网络设备,该其它边缘网络设备耦合到其它终端站(例如,服务器终端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任何网络设备、终端站或其它网络装置都可以执行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功能。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节点”来统一地指代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因为每个都分别如上所述。
诸如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的术语应当被认为是非限制性的,并且尤其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的某种等级关系;通常,“网络节点”可以被视为第一设备而“无线设备”可以被视为第二设备,并且这两个设备通过一些无线信道彼此通信。
以下参考图9-15更详细地描述无线设备110、网络节点115和其它网络节点(诸如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的示例性实施例。
尽管图1示出了网络100的特定布置,但本公开预计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具有任何适合配置的各种网络。例如,网络100可以包括任何适合数量的无线设备110和网络节点115,以及适合于支持无线设备之间或无线设备与另一个通信设备(诸如陆线电话)之间的通信的任何附加元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无线网络10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有线或无线网络、网络节点、基站、控制器、无线设备、中继站和/或可以促进或参与经由有线或经由无线连接的数据和/或信号的通信的任何其它组件。
此外,在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组件在任何适当类型的电信系统中实施,并且适用于无线设备接收和/或发送信号(例如,数据)的任何无线接入技术(RAT)或多RAT系统。例如,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可以适用于NR、LTE、LTE演进、5G、UMTS、HSPA、GSM、cdma2000、WCDMA、WiMax、UMB、WiFi、另一种适合的RAT,或者一个或多个RAT的任何适合的组合。因此,网络100可以表示任何类型的通信、电信、数据、蜂窝和/或无线网络或其它类型的系统。在特定实施例中,网络10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特定标准或其它类型的预定义规则或过程来操作。因此,无线通信网络的特定实施例可以实施通信标准,诸如NR、GSM、UMTS、LTE和/或其它适合的2G、3G、4G或5G标准;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诸如IEEE802.11标准;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无线通信标准,诸如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蓝牙和/或ZigBee标准。
虽然可以在下行链路(DL)中的无线传输的上下文中描述某些实施例,但本公开预计各种实施例同样适用于上行链路(UL)。
如上所述,本公开考虑了针对解码过程(例如,在网络100的节点中,诸如无线设备110或网络节点115)的各种实施例,该解码过程允许在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不同传输的代码块之间交换软信息(通常以外部LLR的格式),以使得在包含信息比特的所有代码块之间交换单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这允许每个信息比特从包含比特的每个(重新)传输而不是仅从最新的(重新)传输中获益。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以以概率或对数似然比(LLR)的形式表示。可以以多种方式导出软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每个比特的最大后验概率(MAP)导出软信息。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码字的最大似然(ML)概率导出软信息。虽然可以使用其中软信息采用外部LLR的格式的示例来描述某些实施例,但本公开不限于此类示例。相反,本公开预计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软信息。作为附加的非限制性示例,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以采用欧几里德距离计算的格式。
图5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HARQ增量冗余中使用两个不同传输的迭代解码的示例。在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上面关于图1和图2描述的第一和第二传输来描述迭代解码过程。每个传输与节点的极化解码器505相关联。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传输与第一极化解码器505a相关联,第二传输与第二极化解码器505b相关联。下面结合图6进一步描述该示例性实施例对任何数量的传输的通用化。
一个重要的观察是上面分别在图1和图2中描述的第一和第二传输基本上使用两个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信息比特子集。因此,如图5的示例中所示,这两个不同的代码可以在迭代解码过程中组合在一起。
令外部LLR(ui,第n个tx)表示由极化解码器针对第n次传输生成的比特ui的外部对数似然比(LLR)。它取决于比特ui的LLR与针对第u个传输的极化解码器的比特ui的输入外部LLR之间的差。在初始化期间,节点针对所有i=3,4,5设置外部LLR(ui,第二个tx)=0,并将迭代次数t设置为t=1。
对于迭代t,节点执行以下步骤:
1.将{u0,u1,u2}的先验信息设置为零,将先验信息ui设置为外部LLR(ui,第二个tx),对于i=3,4,5。
2.运行第一传输的极化解码器(例如,图5的示例中的极化解码器505a)。
a.输入:
i.来自第二传输的极化解码器(例如,图5的示例中的极化解码器505b)的重复信息比特{ui:i=3,4,5}的外部LLR。
ii.信道比特{y10,y11,…,y17}的LLR(从解调器接收)
b.输出:外部LLR(ui,第一个tx),对于i=0,1,2,3,4,5。
3.设置信息比特的先验信息ui为外部LLR(ui,第一个tx),对于i=3,4,5。
4.运行第二传输505b的极化解码器。
a.输入:
i.来自第一传输505a的极化解码器的重复信息比特{ui:i=3,4,5}的外部LLR。
ii.信道比特{y20,y21,…,y27}的LLR。
b.输出:外部LLR(ui,第二个tx),对于i=3,4,5。
5.如果t<tmax,则递增t,并且返回到步骤1。
否则,运行步骤1,使用第一传输505a的极化解码器生成信息比特{ui:i=0,1,2,3,4,5}的总体LLR。该节点基于总体LLR做出信息比特{ui:i=0,1,2,3,4,5}的硬决策。
图6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HARQ增量冗余中使用任意N个不同传输的迭代解码的示例。在图6的示例性实施例中,N次传输是与HARQ过程中相同信息比特块相关联的第一传输和(N-1)次重传。每个传输与极化解码器605相关联。在图6的示例中,第一传输与极化解码器605a相关联,第二传输与极化解码器605b相关联,第三传输与极化解码器605c相关联,以及第N传输与极化解码器605n相关联。
令Ii表示针对任何i≥1在第i个传输中发送的关于第1传输的所有非冻结比特的一组索引。此外,令表示关于第一传输的索引在Ii中的比特的集合。
令Ii,j表示关于第一传输的非冻结比特的一组索引,该非冻结比特在任何i<j的第i个第j次传输中被重新发送。此外,令表示关于第一传输的索引在Ii,j中的比特的集合。为了简化符号,令是在第i个传输和所有后续传输中发送的非冻结比特的一组索引。类似地,令表示在第i个传输和所有先前传输中发送的非冻结比特的一组索引。
在初始化期间,节点针对所有i∈In,+和所有n=1,2,...N设置外部LLR(ui,第n个tx)=0,并将迭代次数t设置为t=1。
对于迭代t,节点执行以下步骤,下面分别描述前向传播和后向传播。
对于前向传播,对于第n次传输的每个解码器,从n=1至n=N,执行以下步骤:
1.从先前传输外部LLR(ui,第m个tx)中提取和组合外部LLR,对于i∈Im,n并且m=1,2,...,n-1,以获得外部LLR(ui,第1至第n-1个tx),对于i∈I-,n
2.将先验信息u-,n设置为外部LLR(ui,第1至第n-1个tx)(对于i∈I-,n),并针对中的所有其它比特设置先验信息为零。
3.运行第n次传输的极化解码器。
i.输入:
1.来自先前传输的极化解码器的重复信息比特u-,n的外部LLR。
2.信道比特(从解调器接收)的LLR,其中,针对图1-3中所示的示例,M=3。
ii.输出:外部LLR(ui,第n个tx),对于i∈In
对于反向传播,对于第n次传输的每个解码器,从n=N回到n=1,执行以下步骤:
1.从后续传输外部LLR(ui,第m个tx)中提取并组合外部LLR,对于i∈Im,n并且m=n+1,n+2,...,N+1,以获得外部LLR(ui,第n+1至第N个tx),对于i∈In,+
2.将信息比特un,+的先验信息设置为外部LLR(ui,第n+1至第N个tx)(对于i∈In,+),并将中所有其它比特的先验信息设置为外部LLR(ui,第1至第n-1个tx)。
3.运行第n次传输的极化解码器。
a.输入:
iii.来自所有后续传输的极化解码器的重复信息比特un,+的外部LLR。
iv.信道比特yn的LLR。
b.输出:外部LLR(ui,第n个tx),对于i∈In
如果t<tmax,则递增t,并返回到步骤1。否则,使用第一传输的极化解码器生成所有信息比特的总体LLR。基于总体LLR做出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虽然在上面描述了解码过程以说明在多个极化解码器之间利用软信息的基本原理,但应当理解,可以进行许多变形。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极化解码器中修改先验LLR,而不是按原样使用。修改先验LLR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方式是通过因子来缩放它。因子的值通常是介于0.0与1.0之间的实数。对于所有组成极化解码器,该因子可以相同或不同。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第n次传输(即,第(n-1)次重传)中的每一次传输之后(2≤n<N),存储外部LLR。当接收到第N次传输时,与第n次传输(2≤n<N)对应的极化解码器不重新运行,但是从存储器中获取第n次传输的外部LLR并用于第N次传输和第一传输的极化编码器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对一个信息比特块进行了多于2次HARQ(重新)传输,也不必运行超过2个极化解码器。
图7示出了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极化码的连续解码中如何生成软和硬信息的示例。更具体地,图7示出了如何针对在上面关于图1-3描述的长度为8的极化码生成软信息和硬信息。令yn=(yn,0,yn,1,…,yn,7)是从解调器接收的信道比特的LLR,并且表示针对所有i=0,1,...,7对比特ui做出的硬决策。
根据信息比特ui的不同比特位置,功能g和f被应用于每个节点。这两个函数分别表示为f(a,b)=2 tanh-1(tanh(a/2)tanh(b/2))。当网格(trellis)被跟踪到信息比特ui时,函数h用于决定来自LLR的估计比特。
对于在做出硬决策之前使用f(a,b)函数的信息比特,使用以下修改的表达式做出硬决策:
LLRt,i=LLRa,i+f(a,b)
其中,LLRa,i表示在比特ui上接收的先验信息。而对于ui的外部信息是LLRe,i=LLRt,i-LLRa,i=f(a,b)。
对于在做出硬决策之前使用g(a,b)函数的信息比特,使用以下修改的表达式做出硬决策:
LLRt,i=LLRa,i+g(a,b)
而对于ui的外部信息是LLRe,i=LLRt,i-LLRa,i=g(a,b)。
在本文中,LLRa,i是ui的先验LLR信息,其是组成极坐标解码器的软输入。并且,LLRe,i是ui的外部LLR,其是组成极化解码器的软输出。软值LLRt,i是比特ui的总体LLR。
函数h(x)是做出硬决策的函数,它是对比特ui的估计:
注意,虽然存在f(.)和g(.)函数的许多简化,但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使用基本表达式。
虽然上述示例使用SC解码器的典型描述来说明迭代解码原理,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极化解码器。示例包括但不限于SC解码器、BP(置信传播)解码器的列表解码等。各种类型的极化解码器可以与迭代解码原理一起使用,其中,软信息在两个或更多个组成极化解码器之间传递。
特别地,对于列表解码,每个组成极化解码器可以针对解码路径列表中的每个候选者生成不同组的软信息(外部LLR)。然后可以与其它组成极化解码器交换所有这些不同组的软信息,以使得可以在其它传输的解码中继续执行列表解码。作为替代,为了降低复杂性,可以添加列表中的每个候选的LLR输出以生成用于下一个极化解码器的单组软信息(外部LLR)。此外,当计算输出LLR时,解码器还可以考虑观察接收信号的概率,假定列表中的不同候选者是真实码字。在CRC辅助列表解码的情况下,例如如在Tal中所描述的,每个组成极化解码器可以仅针对通过CRC的解码路径列表中的候选来产生和交换软信息。
作为前述实施例的结果,一类速率兼容极化码的解码器能够在多次传输之后有效地利用聚合块长度,以改进块错误率和针对目标块错误率传递CRC所需的重传次数。
虽然在图5-7中的过程和随附的描述可以示出由某些实施例执行的特定操作顺序,但应当理解,此类顺序是示例性的(例如,替代实施例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操作、组合某些操作、重叠某些操作等)。
虽然本公开已经描述了若干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公开不限于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通过修改和变形来实践。因此,该描述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图8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在节点中的方法800的流程图。方法800开始于步骤804,其中,节点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在某些实施例中,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可以包括初始传输和多个重传。
在步骤808处,节点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多个极化解码器可以包括连续消除解码器。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包括概率或LLR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因子来缩放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软信息可以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LLR比和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来确定。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存储所确定的软信息。
在步骤812处,节点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
在步骤816处,节点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可包括来自先前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可包括来自后续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获取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从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该方法可以包括:从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包括:由第一极化解码器基于由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针对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图9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UE 912的框图。根据可以在上面描述的一个或多个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UE 912是无线设备(诸如在上面关于图4描述的无线设备110)(例如,无线连接的设备,诸如在车辆中)的示例。UE 912包括控制UE 912的操作的处理模块930。处理模块930连接到具有相关联的天线934的接收机或收发机模块932,其中,相关联的天线934用于从例如网络中的基站(例如,在上面结合图4描述的网络100中的网络节点115)接收信号,或者向其发送信号和从其接收信号两者。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利用非连续接收(DRX),处理模块930可以被配置为在特定时间长度停用接收机或收发机模块932。UE 912还包括存储器模块936,其连接到处理模块930并存储UE 912的操作所需的程序和其它信息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UE 912可选地包括卫星定位系统(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模块938可用于确定UE 912的移动的位置和速度。
图10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eNB 1010的框图。eNB 1010是网络节点的示例,诸如在上面关于图4描述的网络节点115,其可以在上述一个或多个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应当理解,虽然宏eNB实际上在大小和结构上与微eNB不相同,但是出于说明的目的,假设基站1010包括类似的组件。因此,基站1010包括控制基站1010的操作的处理模块1040。处理模块1040连接到具有相关联的天线1044的收发机模块1042,其中,相关联的天线1044用于向无线设备(例如,在上面关于图4描述的网络100中的无线设备110,诸如移动设备(例如,在车辆中))发送信号以及从该无线设备接收信号。基站1010还包括存储器模块1046,其连接到处理模块1040并且存储基站1010的操作所需的程序和其它信息和数据。基站1010还包括用于允许基站1010与其它基站1010(例如,经由X2接口)交换信息的组件和/或电路1048,以及允许基站1010与核心网络中的节点(例如,经由S1接口)交换信息的组件和/或电路1049。应当理解,用于其它类型网络(例如,UTRAN或WCDMA RAN)的基站将包括与图10中所示的组件类似的组件,以及用于实现与那些类型网络中的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其它基站、移动性管理节点和/或核心网络中的节点)的通信的适当的接口电路1048、1049。根据某些实施例,诸如UE的另一个无线设备可以用作节点。
图11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设备110的框图。无线设备110可以指与蜂窝或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节点和/或与另一个无线设备通信的任何类型的无线设备。无线设备110的示例包括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便携式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传感器、致动器、调制解调器、MTC设备/M2M设备、LEE、LME、USB加密狗、支持D2D的设备或可以提供无线通信的另一个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10还可以被称为UE、台站(STA)、设备或终端。无线设备110包括收发机1110、处理电路1120和存储器1130。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1110有助于(例如,经由天线1140)向网络节点115发送无线信号,并从网络节点115接收无线信号,处理电路1120执行指令以提供由无线设备110提供的上述一些或者所有功能,并且存储器1130存储由处理电路1120执行的指令。
处理电路1120可以包括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实施的硬件和软件的任何适合组合,以执行指令和操作数据来执行无线设备110的一些或所有所描述的功能,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8描述的无线设备110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120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或其它逻辑。
存储器1130通常可操作以存储指令,诸如计算机程序、软件、包括逻辑、规则、算法、代码、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应用,和/或能够由处理电路1120执行的其它指令。存储器1130的示例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ROM)、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光盘(CD)或数字视频磁盘(DVD))和/或存储可由处理电路1120使用的信息、数据和/或指令的任何其它易失性或非易失性、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存储器设备。
无线设备110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除了图11中所示的那些组件以外的附加组件,其可以负责提供无线设备的功能的某些方面,包括上述任何功能和/或任何附加功能(包括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所需的任何功能)。仅作为一个示例,无线设备110可以包括输入设备和电路、输出设备,以及可以是处理电路1120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同步单元或电路。输入设备包括用于将数据输入无线设备110的机构。例如,输入设备可以包括诸如麦克风、输入元件、显示器等的输入机构。输出设备可以包括用于以音频、视频和/或硬拷贝格式输出数据的机构。例如,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扬声器、显示器等。
图12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节点115的框图。网络节点115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无线网络节点或与UE和/或与另一个网络节点通信的任何网络节点。网络节点115的示例包括eNB、gNB、节点B、BS、无线AP(例如,Wi-Fi AP)、低功率节点、BTS、中继器、施主节点控制中继器、传输点、传输节点、RRU、RRH、MSR无线节点(诸如MSR BS)、DAS中的节点、O&M、OSS、SON、定位节点(例如E-SMLC)、MDT或任何其它合适的网络节点。网络节点115可以作为同构部署、异构部署或混合部署在整个网络100中部署。同构部署通常可以描述由相同(或类似)类型的网络节点115和/或类似的覆盖范围和小区大小以及站点间距离组成的部署。异构部署通常可以使用具有不同小区大小、发射功率、容量和站点间距离的各种类型的网络节点115来描述部署。例如,异构部署可以包括遍及宏小区布局放置的多个低功率节点。混合部署可以包括同构部分和异构部分的混合。
网络节点115可以包括收发机1210、处理电路1220,存储器1230和网络接口1240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机1210有助于(例如,经由天线1250)向无线设备110发送无线信号并且从无线设备110接收无线信号,处理电路1220执行指令以提供由网络节点115提供的上述一些或全部功能,存储器1230存储由处理电路1220执行的指令,并且网络接口1240将信号传送到后端网络组件,诸如网关、交换机、路由器、因特网、PSTN、核心网络节点或无线网络控制器130等。
处理电路1220可以包括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实施的硬件和软件的任何适合组合,以执行指令和操作数据来执行网络节点115的一些或所有描述的功能,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8描述的那些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220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一个或多个CPU、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一个或多个ASIC、一个或多个FPGA和/或其它逻辑。
存储器1230通常可操作以存储指令,诸如计算机程序、软件、包括逻辑、规则、算法、代码、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应用,和/或能够由处理电路1220执行的其它指令。存储器1230的示例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例如,RAM或ROM)、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和/或存储信息的任何其它易失性或非易失性、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存储器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240通信地耦合到处理电路1220,并且可以指可操作以接收用于网络节点115的输入,从网络节点115发送输出,执行输入或输出或两者的适当处理,传送到其它设备或前述的任何组合的任何适合的设备。网络接口1240可以包括适当的硬件(例如,端口、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卡等)和软件(包括协议转换和数据处理能力),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网络节点115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除了图12中所示的那些组件以外的附加组件,其可以负责提供无线网络节点的功能的某些方面,包括上述任何功能和/或任何附加功能(包括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所需的任何功能)。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节点可以包括具有相同物理硬件但配置(例如,经由编程)以支持不同无线接入技术的组件,或者可以表示部分或完全不同的物理组件。
图13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130的框图。网络节点的示例可以包括MSC、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MME、RNC、BSC等。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130包括处理电路1320、存储器1330和网络接口1340。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320执行指令以提供由网络节点提供的上述一些或全部功能,存储器1330存储由处理电路1320执行的指令,并且网络接口1340将信号传送到任何适合的节点,诸如网关、交换机、路由器、因特网、PSTN、网络节点115、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130等。
处理电路1320可以包括在一个或多个模块中实施的硬件和软件的任何适合组合,以执行指令和操作数据来执行无线网络控制器或核心网络节点130的一些或所有描述的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320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一个或多个CPU、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应用、一个或多个ASIC、一个或多个FPGA和/或其它逻辑。
存储器1330通常可操作以存储指令,诸如计算机程序、软件、包括逻辑、规则、算法、代码、表等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应用,和/或能够由处理电路1320执行的其它指令。存储器1330的示例包括计算机存储器(例如,RAM或ROM)、大容量存储介质(例如,硬盘)、可移动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和/或存储信息的任何其它易失性或非易失性、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和/或计算机可执行存储器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接口1340通信地耦合到处理电路1320,并且可以指可操作以接收用于网络节点的输入,从网络节点发送输出,执行输入或输出或两者的适当处理,传送到其它设备或前述的任何组合的任何适合的设备。网络接口1340可以包括适当的硬件(例如,端口、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卡等)和软件(包括协议转换和数据处理能力),以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网络节点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包括除了图13中所示的那些组件以外的附加组件,其可以负责提供网络节点的功能的某些方面,包括上述任何功能和/或任何附加功能(包括支持上述解决方案所需的任何功能)。
图14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示意性框图。无线设备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例如,无线设备11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410、通信模块1420、接收模块1430、输入模块1440、显示模块1450和任何其它适合的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10、通信模块1420、接收模块1430、输入模块1440、显示模块1450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1描述的处理电路1120)来实施。在某些实施例中,各种模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模块的功能可以组合成单个模块。无线设备110可以执行在上面关于图1-8描述的速率兼容极化码的软解码的方法。
确定模块1410可以执行无线设备110的处理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10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样的场景中,确定模块1410可以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10可以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LLR和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确定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10可以通过因子来缩放软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410可以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410可以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10可以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410可以从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410可以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410可以从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410可基于由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针对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410可以将所确定的软信息存储在例如存储器中,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1描述的存储器1130。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410可以获取所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确定模块1410可以包括或者被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1描述的处理电路1120。确定模块1410可以包括模拟和/或数字电路,其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确定模块1410和/或处理电路1120的任何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模块141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通信模块1420可以执行无线设备110的传输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10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样的场景中,通信模块1420可以发送(例如,向网络节点)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通信模块142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或收发机,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1描述的收发机1110。通信模块142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无线发送消息和/或信号的电路。在特定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420可以从确定模块1410接收用于传输的消息和/或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模块中执行上述通信模块1420的功能。
接收模块1430可以执行无线设备110的接收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无线设备110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模块1430可以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接收模块1430可以包括接收机和/或收发机。接收模块1430可以包括接收机和/或收发机,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1描述的收发机1110。接收模块14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无线接收消息和/或信号的电路。在特定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430可以将所接收的消息和/或信号传送到确定模块1410。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接收模块143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输入模块1440可以接收旨在用于无线设备110的用户输入。例如,输入模块可以接收按键按压、按钮按压、触摸、滑动、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和/或任何其它适当的信号。输入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按键、按钮、杆、开关、触摸屏、麦克风和/或相机。输入模块可以将所接收的信号传送到确定模块1410。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输入模块144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显示模块1450可以在无线设备110的显示器上呈现信号。显示模块1450可以包括显示器和/或被配置为在显示器上呈现信号的任何适当的电路和硬件。显示模块1450可以从确定模块1410接收将要在显示器上呈现的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模块145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确定模块1410、通信模块1420、接收模块1430、输入模块1440和显示模块1450可以包括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适合配置。无线设备110可以包括除了图14中所示的那些模块以外的附加模块,其可以负责提供任何适合的功能,包括上述任何功能和/或任何附加功能(包括支持在本文中所述的各种解决方案所需的任何功能)。
图15是根据某些实施例的示例性网络节点115的示意性框图。网络节点115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例如,网络节点115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510、通信模块1520、接收模块1530和任何其它适合的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通信模块1520、接收模块1530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施,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2描述的处理电路1220。在某些实施例中,各种模块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可以组合成单个模块。网络节点115可以执行在上面关于图1-8描述的速率兼容极化码的软解码的方法。
确定模块1510可以执行网络节点115的处理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5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样的场景中,确定模块1510可以在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可以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LLR和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确定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可以通过因子来缩放软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510可以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510可以从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可以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510可以从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510可以在与多个传输的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510可以从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模块1510可以基于由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第一传输和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确定针对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作为另一个示例,确定模块1510可以将所确定的软信息存储在例如存储器中,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2描述的存储器1230。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可以获取所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确定模块1510可以包括或者被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2描述的处理电路1220。确定模块1510可以包括模拟和/或数字电路,其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确定模块1510和/或处理电路1220的任何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51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通信模块1520可以执行网络节点115的传输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5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样的场景中,通信模块1520可以发送(例如,向无线设备)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的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通信模块1520可以向一个或多个无线设备110发送消息。通信模块152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或收发机,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2描述的收发机1210。通信模块152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无线发送消息和/或信号的电路。在特定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520可以从确定模块1510或任何其它模块接收用于传输的消息和/或信号。在某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152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接收模块1530可以执行网络节点115的接收功能。在某些实施例中,网络节点115可以执行上述节点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接收模块1530可以接收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接收模块1430可以包括接收机和/或收发机。接收模块1530可以从无线设备接收任何适合的信息。接收模块1530可以包括接收机和/或收发机,诸如在上面关于图12描述的收发机1210。接收模块153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无线接收消息和/或信号的电路。在特定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530可以将所接收的消息和/或信号传送到确定模块1510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模块。在某些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530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模块中执行。
确定模块1510、通信模块1520和接收模块1530可以包括硬件和/或软件的任何适合配置。网络节点115可以包括除了图15中所示的那些模块以外的附加模块,其可以负责提供任何适合的功能,包括上述任何功能和/或任何附加功能(包括支持在本文中所述的各种解决方案所需的任何功能)。
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在本文中描述的系统和装置进行修改、添加或省略。系统和装置的组件可以是集成的或分离的。此外,系统和装置的操作可以由更多、更少或其它组件执行。此外,可以使用包括软件、硬件和/或其它逻辑的任何适合的逻辑来执行系统和装置的操作。如在本文档中所使用的,“每个”是指集合中的每个成员或集合的子集中的每个成员。
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在本文中描述的方法进行修改、添加或省略。该方法可以包括更多、更少或其它步骤。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合的顺序执行步骤。
虽然已经根据某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实施例的更改和置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以上对实施例的描述不限制本公开。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其它变化、替换和更改是可能的。
在前面的描述中使用的缩写词包括:
3GPP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AP 接入点
ASIC 专用集成电路
BER 块错误率
BP 置信传播
BS 基站
BSC 基站控制器
BTS 基站收发站
CD 光盘
CPE 客户端设备
CPU 中央处理单元
CRC 循环冗余校验
D2D 设备到设备
DAS 分布式天线系统
DL 下行链路
DRX 非连续接收
DVD 数字视频磁盘
eNB 演进型节点B
E-SMLC 演进服务移动定位中心
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GPS 全球定位系统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IoT 物联网
IP 因特网协议
IR 增量冗余
LAN 局域网
LDPC 低密度奇偶校验
LEE 膝上型计算机嵌入式设备
LLR 对数似然比
LME 膝上型计算机安装式设备
LTE 长期演进
M2M 机器对机器
MAC 消息验证码
MAN 城域网
MAP 最大后验
MCE 多小区/组播协调实体
MCG 主小区组
MCS 调制级别和编码方案
MDT 最小化路测
MeNB 主eNodeB
ML 最大似然
MME 移动性管理实体
MSC 移动交换中心
MSR 多标准无线
MTC 机器类型通信
NAS 非接入层
NB-IoT 窄带物联网
NR 新无线
O&M 操作和管理
OSS 操作支持系统
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 无线接入网络
RAT 无线接入技术
RNC 无线网络控制器
ROM 只读存储器
RRC 无线资源控制
RRH 远程射频头
RRU 远程射频
SC 连续消除
SCG 辅小区组
SCL 连续消除列表
SeNB 辅eNodeB
SON 自组织网络
UE 用户设备
UL 上行链路
UMTS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
VOIP 语音因特网协议
WAN 广域网
WiMax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
WLAN 无线局域网

Claims (24)

1.一种在节点(110、115、912、1010)中的方法,包括:
接收(804)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所述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所述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
在所述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505、605)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808)针对所述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所述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
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812)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
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816)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软信息包括概率或对数似然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软信息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和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来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包括:来自先前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包括:来自后续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通过因子缩放所述软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与所述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所述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
从与所述第一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所述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
在与所述多个传输的所述第二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
从与所述第二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所述第一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包括:
由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基于由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存储所确定的软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获取所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所述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所述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给定信息一组比特相关联的所述多个传输包括初始传输和多个重传。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包括连续消除解码器。
13.一种节点(110、115、912、1010),包括:
处理电路(930、1040、1120、1220),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接收(804)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多个传输,其中,所述多个传输中的每一个传输使用不同的极化码并共享所述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的一个或多个信息比特;
在所述节点的多个极化解码器(505、605)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处,确定(808)针对所述多个传输中相关联的一个传输中包括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其中,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一个极化解码器与所述多个传输中的不同传输相关联;
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每个极化解码器向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812)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所确定的软信息;以及
在迭代解码过程中使用(816)所提供的软信息以解码所接收的多个传输中的一个或多个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软信息包括概率或对数似然比中的一个或多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从解调器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信道比特的对数似然比和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针对由它们相应的相关联传输共享的任何信息比特确定所述软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中,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包括:来自先前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节点,其中,从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其它极化解码器提供的所述软信息包括:来自后续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极化解码器的针对由它们相应的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的软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包括:通过因子缩放所述软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在与所述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相关联的第一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所述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
从与所述第一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向与第二传输相关联的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信息比特子集中包括的在所述第一传输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
在与所述多个传输的所述第二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处,确定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软信息;
从与所述第二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向与所述第一传输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提供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由所述第一极化解码器基于由所述第二极化解码器提供的针对由所述第一传输和所述第二传输共享的所述信息比特子集中的每个信息比特的所述软信息,确定针对所述第一传输的每个信息比特的硬决策。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存储所确定的软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获取所存储的软信息并使用它以解码所述多个传输的第一传输和所述多个传输的另一个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与给定一组信息比特相关联的所述多个传输包括初始传输和多个重传。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节点,其中,所述多个极化解码器包括连续消除解码器。
CN201780049140.XA 2016-08-12 2017-08-10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Active CN109644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4246P 2016-08-12 2016-08-12
US62/374,246 2016-08-12
PCT/IB2017/054882 WO2018029628A1 (en) 2016-08-12 2017-08-10 Iterative decoding of harq-ir transmissions based on soft output polar code decoder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4007A true CN109644007A (zh) 2019-04-16
CN109644007B CN109644007B (zh) 2023-11-21

Family

ID=5982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9140.XA Active CN109644007B (zh) 2016-08-12 2017-08-10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3) US10333560B2 (zh)
EP (1) EP3497795A1 (zh)
JP (1) JP6817412B2 (zh)
KR (1) KR102155145B1 (zh)
CN (1) CN109644007B (zh)
PH (1) PH12019500167A1 (zh)
RU (1) RU2718161C1 (zh)
WO (1) WO20180296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33560B2 (en) * 2016-08-12 2019-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oft decoding of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CN107800510B (zh) * 2016-09-05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Polar码编码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19545B (zh) * 2016-09-12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9412608B (zh) * 2017-03-24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8809486B (zh) * 2017-05-03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WO2019153301A1 (en) * 2018-02-11 2019-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transmission of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for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US10608669B2 (en) 2018-02-16 2020-03-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erformance of data channel using polar cod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769427A1 (en) * 2018-03-22 2021-01-27 IDAC Holdings, Inc. Reduced complexity polar encoding and decoding
US10312948B1 (en) * 2018-04-30 2019-06-04 Polaran Yazilim Bilisim Danismanlik Ithalat Ihracat Sanayi Ticaret Limited Sirketi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ystematic polar coding
CN113691300A (zh) 2018-12-25 2021-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2217598B (zh) * 2019-07-10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107746A1 (ko) 2019-11-29 2021-06-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및 방송 시스템에서 극부호의 복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65290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receiver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decoding transmissions
US20150091742A1 (en) * 2013-10-01 2015-04-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coding (mlc) with binary alphabet polar codes
CN105515590A (zh) * 2015-12-09 2016-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二进制数据流的有效低复杂度串行抵消列表极化码译码算法及其译码构架
US20160218830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ipelined decoder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al stor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1076U1 (de) 2008-09-09 2010-04-15 Alutech Gmbh Verbindungssystem für fahrzeugbehälter
US8675693B2 (en) * 2009-04-2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decoding with configurable number of iterations
US8514984B2 (en) * 2009-09-02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terative decoding architecture with HARQ combining and soft decision directed channel estimation
KR101631714B1 (ko) * 2009-11-17 2016-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보 복호기를 위한 반복 복호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CN103516476B (zh) * 2012-06-29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和设备
US9503126B2 (en) * 2012-07-11 2016-11-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CC polar coding and list decoding methods and codecs
US9362956B2 (en) * 2013-01-23 2016-06-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using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CN104038234B (zh) * 2013-03-07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器
US9317365B2 (en) * 2014-03-06 2016-04-19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oft decoding of polar codes
RU2014110491A (ru) * 2014-03-17 2015-09-27 ЭлЭсАй Корпорейшн Полярный декодер на основе логарифмического отношения правдоподобия
US10231121B2 (en) * 2015-06-24 2019-03-12 Lg Electronics Inc. Security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 code scheme
US10469104B2 (en) * 2016-06-14 2019-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pactly describing lifted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US10333560B2 (en) * 2016-08-12 2019-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oft decoding of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US10756853B2 (en) * 2016-10-21 2020-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R-HARQ) re-transmission
US10028210B1 (en) * 2017-03-23 2018-07-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for group common control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65290A1 (en) * 2012-05-04 2013-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receiver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decoding transmissions
US20150091742A1 (en) * 2013-10-01 2015-04-0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level coding (mlc) with binary alphabet polar codes
US20160218830A1 (en) * 2015-01-27 2016-07-28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Pipelined decoder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al storage
CN105515590A (zh) * 2015-12-09 2016-04-20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随机二进制数据流的有效低复杂度串行抵消列表极化码译码算法及其译码构架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 SONG-NAM 等: "《Capacity-Achieving Rate-Compatible Polar Cod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ISIT),IEEE》 *
WU DONGSENG 等: "《Parallel concatenated systematic polar codes》", 《ELECTRONICS LETTERS,IEE,STEVENAGE(GB)》 *
王炜等: "极化码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综述", 《无线电通信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PH12019500167A1 (en) 2019-10-14
US20210119648A1 (en) 2021-04-22
US11349502B2 (en) 2022-05-31
CN109644007B (zh) 2023-11-21
JP2019531001A (ja) 2019-10-24
US10826540B2 (en) 2020-11-03
RU2718161C1 (ru) 2020-03-30
JP6817412B2 (ja) 2021-01-20
US20180262214A1 (en) 2018-09-13
KR102155145B1 (ko) 2020-09-11
US20190319647A1 (en) 2019-10-17
KR20190038620A (ko) 2019-04-08
WO2018029628A1 (en) 2018-02-15
EP3497795A1 (en) 2019-06-19
US10333560B2 (en)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4007A (zh) 基于软输出极化码解码器的harq-ir传输的迭代解码
US11349598B2 (en) Spatially coupled polar codes
EP3284288B1 (en) Energy-efficient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913543B2 (en) Cooperative relaying and network cod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00295873A1 (en) Error detection and channel coding of transport blocks
JP7449979B2 (ja) Polar符号性能を向上させるためのNR PBCHペイロードのビット順序
CN110249559A (zh) 用于一般信道的速率兼容极性码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208290A1 (en) Information coding
US11184117B2 (en) Encoding system fo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for hybrid ARQ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9756299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KR2018009799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들 간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6375070B (zh)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重传方法和装置
CN109756294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24296A (zh) 极化码的软输出解码
JP7036118B2 (ja) 再送制御方法、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
US10778252B2 (en) Retransmission scheme for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ing
Niu et al. Buffer-aided and weight-based non-orthogonal network coding for wireless broadcasting
US20240154724A1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for network coding func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701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