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613A - 发光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3613A
CN109643613A CN201780051641.1A CN201780051641A CN109643613A CN 109643613 A CN109643613 A CN 109643613A CN 201780051641 A CN201780051641 A CN 201780051641A CN 109643613 A CN109643613 A CN 109643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utton
instruction lens
base portion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16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3613B (zh
Inventor
宫冈武志
佐佐木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3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3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25/00Other details or appurtenances of control mechanisms, e.g. supporting intermediate members elast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02Controlling members for hand actuation by linear movement, e.g. push butt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6Indicators for switching condition, e.g. "on" or "of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W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W2111/00Use or applica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for signalling, marking or indic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codes F21W2102/00 – F21W210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4Optical isolation of switch si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6L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发光开关装置具有按钮、保持部、检测部、基部、多个指示透镜以及多个发光部。按钮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多个指示透镜分别具有柱状的形状。多个指示透镜并列设置于按钮的内部空间。保持部将按钮保持为能够沿着多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移动。检测部检测按钮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移。多个发光部分别与多个指示透镜中的对应的1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地配置。非透光树脂的基部紧贴于多个指示透镜的侧面并利用基部覆盖侧面。基部与多个指示透镜一体地构成。

Description

发光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开关装置,该发光开关装置具有多个指示透镜、与指示透镜的一端相对地设置的发光部以及收纳上述的指示透镜和发光部的按钮和保持部。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发光开关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的带指示器的发光式按钮开关。在该按钮开关中,操作钮收纳于外壳的开口。在操作钮结合有滑动件和分隔板。在操作钮内设有用于向发光指示器部导光的指示透镜。指示透镜的顶端侧插入操作钮的孔。指示透镜的后端侧插入滑动件与分隔板之间。在该滑动件与分隔板之间设有与指示透镜的后端面相对的发光二极管。另外,设有遮光壁。滑动件和分隔板介于遮光壁与用于保持发光二极管的保持件的周面之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622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光的意外的泄漏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发光开关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发光开关装置具有按钮、保持部、检测部、基部、多个指示透镜以及多个发光部。按钮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多个指示透镜分别具有柱状的形状。多个指示透镜并列设置于按钮的内部空间。保持部将按钮保持为能够沿着多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移动。检测部检测按钮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移。多个发光部分别与多个指示透镜中的对应的1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地配置。非透光树脂的基部紧贴于多个指示透镜的侧面并利用基部覆盖侧面。基部与多个指示透镜一体地构成。
采用本技术方案,在指示透镜与基部之间连微小的间隙都没有形成。由此,防止来自发光部的光经过该间隙而意外地漏出,而且实现小型化。
在发光开关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指示透镜分别在一端具有窄幅部。窄幅部的与多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宽度比窄幅部以外的部分的与多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宽度窄。也可以是,基部覆盖窄幅部的侧面。也可以是,发光开关装置还具有遮光壁,该遮光壁设于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遮光壁的一端位于窄幅部的侧方。
采用本技术方案,遮光壁收纳于相邻的窄幅部之间,因此能够缩窄相邻的指示透镜的间隔,实现发光开关装置的小型化。
在发光开关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指示透镜中的相邻的两个指示透镜的间隙被基部填满。
采用本技术方案,多个指示器利用基部连结在一起,因此不需要将多个指示器分别组装于基部,作业效率优异。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防止光的意外的泄漏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发光开关装置。
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根据以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能够明确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发光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发光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3A是概略地表示基部的剖视图。
图3B是概略地表示利用双色成型将指示透镜形成于图3A的基部而得到的指示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简单地说明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按钮开关中,指示透镜与滑动件仅是部分地卡合,至于指示透镜与分隔板之间是没有任何连接的。因此,无论如何都会在指示透镜与滑动件及分隔板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由此,发光二极管的光有可能经过该间隙并经由操作钮的孔而向外漏出。
另外,作为按钮开关,也存在并列设置有多个指示透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指示透镜与滑动件及分隔板之间的间隙设有多个,因此按钮开关相应地变大。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对所有的附图中的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相对于壳体而言按钮所在的那一侧称为上侧,将相对于按钮而言壳体所在的那一侧称为下侧。另外,将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称为垂直方向。不过,发光开关装置的安装方向是任意的,根据该安装方向,不限于一定是按钮位于相对于壳体而言靠上侧的位置。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1说明实施方式1的发光开关装置10。发光开关装置10是通过点亮显示部21和标示部22来显示座椅加热器和空调设备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等的构造的按压式按钮开关。发光开关装置10具有按钮20、指示单元30、壳体40以及印刷基板50。
按钮20是供使用者操作的部件,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例如,按钮20呈箱形,具有筒状的侧壁20a和覆盖侧壁20a的一个开口的上壁20b。在上壁20b设有显示部21及1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标示部22。显示部21显示PUSH等操作内容或表示设备的功能的图案。标示部22显示设备的接通/断开或多个阶段中的正在进行工作的阶段等工作状态。另外,在侧壁20a设有用于将按钮20和指示单元30固定在一起的1个或多个卡定孔20c。
指示单元30设于按钮20的内部空间。指示单元30具有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指示透镜31。另外,指示单元30具有基部32。3个指示透镜31分别具有柱状的形状。另外,3个指示透镜31分别是用于将来自搭载于印刷基板50的多个发光部51中的对应的发光部51的光向按钮20的标示部22引导的导光部。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指示透镜31并列设置于按钮20内。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指示透镜31配置为它们的长轴(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彼此平行并且它们的长轴存在于同一平面内。3个指示透镜31包括第1指示透镜311、第2指示透镜312以及第3指示透镜313。第2指示透镜312在3个指示透镜31的并列设置方向上配置于第1指示透镜311与第3指示透镜31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设置方向是指,在彼此平行的3个指示透镜31的长轴所存在的平面内,与3个指示透镜31的长轴垂直的方向。此外,在不需要分别区分第1指示透镜311、第2指示透镜312以及第3指示透镜313的情况等情况下,有时也简称为指示透镜31。
基部32保持多个指示透镜31,并且为指示透镜31遮光。基部32紧贴于各指示透镜31的侧面并覆盖侧面。另外,基部32将多个指示透镜31的间隙填满,并与指示透镜31一体地设置。具体而言,基部32和指示透镜31是通过双色成型而形成的。由此,上述的基部32与指示透镜31之间的密合性较高。
壳体40是按钮20的基座,具有主体41和保持部42。主体41例如呈平板形状,在其上表面设有保持部42。保持部42将按钮20保持为能够沿着指示透镜31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上下方向)移动。保持部42例如具有上端和下端这两者开口的筒形的形状。
在印刷基板50形成有电子电路(未图示)。印刷基板50是板状体,在其表面固定有发光部51和开关部52等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之间利用布线图案进行连接。发光部51是用于点亮标示部22的光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发光部51与多个指示透镜31中的对应的1个指示透镜3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地配置。开关部52是检测按钮20在长度方向上的位移的检测部。开关部52是电子电路的与发光部51连接的开闭部。例如,开关部52与设于按钮20的下端的突部(未图示)相对地配置。在操作按钮20时,突部按压开关部52而使开关部52开闭电子电路。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各部分的细节。在按钮20的上壁20b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孔部23。孔部23在上壁20b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贯通。在按钮20的侧壁20a的局部或整体设有槽部24。槽部24自侧壁20a的下表面朝向上侧凹陷,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按钮20例如为双层构造,具有第1层部25和第2层部26。第1层部25配置于第2层部26的外侧。第1层部25构成按钮20的外表面,第2层部26构成按钮20的内表面。不过,第2层部26也可以构成按钮20的外表面的局部。
第1层部25具有第1侧壁25a和第1上壁25b。第2层部26具有第2侧壁26a和第2上壁26b。第1上壁25b层叠于第2上壁26b上,利用第1上壁25b和第2上壁26b构成按钮20的上壁20b。第1侧壁25a在第2侧壁26a的外侧覆盖第2侧壁26a,利用第1侧壁25a和第2侧壁26a构成按钮20的侧壁20a。不过,第1侧壁25a也可以不完全地覆盖第2侧壁26a的外周。
第1层部25由透光材料形成。作为透光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白色的树脂,对于该树脂而言,可例示出聚碳酸酯。例如,在第1层部25的上壁20b的表面的除了显示部21(图1)以外的部分涂有黑色的表面涂层27。由此,显示PUSH等的显示部21显露于按钮20的外表面。
第2层部26由非透光材料形成。作为非透光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黑色的树脂,对于该树脂而言,可例示出聚碳酸酯。
指示透镜31由透光材料形成。作为透光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透明或基本透明的树脂。对于该树脂而言,可例示出丙烯酸酯和聚碳酸酯。多个指示透镜31彼此空开间隔且长轴彼此平行地并列设置。指示透镜31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即,指示透镜31的长轴朝向上下方向。指示透镜31具有上部分31a、下部分31c以及位于上述的上部分31a与下部分31c之间的中部分31b。
上部分31a呈棱柱、圆柱等柱状的形状,并插入按钮20的孔部23。上部分31a的上表面经由孔部23显露于外部,并作为标示部22发挥功能。上部分31a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比中部分31b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窄。不过,也可以是,上部分31a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与中部分31b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相同。另外,上部分31a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与中部分31b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或者比中部分31b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此外,上部分31a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宽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此外,上部分31a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宽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
下部分31c是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较窄的窄幅部。下部分31c呈棱柱、圆柱等柱状的形状。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下部分31c自中部分31b凹陷,下部分31c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比中部分31b(其他部分)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窄。设置该凹陷以扩大相邻的下部分31c的间隔。
也就是说,下部分31c具有一个凹陷和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位于下部分31c的与一个凹陷相反的那一侧的另一个凹陷。在该两个凹陷中的一个凹陷与相邻的指示透镜31相对而另一个凹陷不与相邻的指示透镜31相对的情况下,一个凹陷的凹陷程度比另一个凹陷的凹陷程度大。在该情况下,下部分31c位于与在并列设置方向上远离相邻的指示透镜31的位置,相邻的下部分31c的间隔扩大。下部分31c的长轴位于在并列设置方向上比中部分31b的长轴远离相邻的指示透镜31的位置,例如与上部分31a的长轴一致。此外,凹陷与指示透镜31相对也包含上述的凹陷与指示透镜31以这两者之间隔着基部32和遮光壁43等其他构件的方式相对的情况。
例如,对于第1指示透镜311和第3指示透镜313而言,一个凹陷与第2指示透镜312相对而另一个凹陷不与其他指示透镜31相对。在该情况下,与第2指示透镜312相对的那一侧的一个凹陷的深度比另一个凹陷的深度深。由此,第1指示透镜311与第2指示透镜312之间的间隔及第3指示透镜313与第2指示透镜312之间的间隔扩大。
另外,在两个凹陷中的两个凹陷均与相邻的指示透镜31相对的情况下,两个凹陷的深度相同。在该情况下,下部分31c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位于中部分31b的中央。下部分31c的轴线例如在并列设置方向上与中部分31b的轴线及上部分31a的轴线一致。
例如,对于第2指示透镜312而言,一个凹陷与第1指示透镜311相对,另一个凹陷与第3指示透镜313相对。在该情况下,与第1指示透镜311相对的那一侧的一个凹陷的深度同与第3指示透镜313相对的那一侧的另一个凹陷的深度相同。
下部分31c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与中部分31b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或者比中部分31b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窄。另外,下部分31c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窄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另外,下部分31c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窄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
中部分31b呈棱柱、圆柱等柱状的形状,中部分31b在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比上部分31a和下部分31c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度长。另外,中部分31b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窄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另外,中部分31b的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也可以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窄以便于制造时的脱模。
基部32由非透光材料形成。作为非透光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黑色的树脂,对于该树脂而言,可例示出ABS树脂。基部32呈长方体形状,在其侧面设有1个或多个卡合突起32a,基部32嵌于按钮20的内部空间。此时,卡合突起32a卡合于按钮20的与该卡合突起32a相对应的卡定孔20c,从而使基部32和按钮20固定在一起。此外,基部32也可以呈长方体以外的任意的形状。另外,基部32与按钮20之间的固定不限定于利用卡合突起32a和卡定孔20c实现的固定,能够采用基于卡扣配合的卡合、压入或利用粘接剂等的公知的接合方法。
在基部32的侧面与按钮20的侧壁20a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与按钮20的侧壁20a的槽部24相连,间隙的局部作为槽部24发挥功能。由此,槽部24包围指示单元30。
在基部32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指示透镜31,指示透镜31的侧面被基部32覆盖。指示透镜31与基部32一体地构成,从而使基部32与指示透镜31之间没有间隙。
指示透镜31的上部分31a自基部3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下部分31c的局部自基部3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不过,也可以是,下端部的下表面与基部32的下表面齐平地设置而不是下端部的局部自基部3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在基部32设有1个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凹部33。凹部33自基部32的下表面向上方凹陷,并配置于相邻的指示透镜31之间。凹部33的底部位于比指示透镜31的下部分31c的上端和中部分31b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凹部33位于比中部分31b靠下方且介于相邻的下部分31c之间的位置。
壳体40配置于印刷基板50上。壳体40的保持部42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的壁,并插入按钮20的侧壁20a的槽部24及基部32与按钮20的侧壁20a之间的槽部24。由此,按钮20被保持部42保持。另外,通过使槽部24沿着保持部42滑动,能够使按钮20相对于保持部4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在这样的由按钮20和保持部42包围的空间收纳有指示单元30。
遮光壁43设于壳体40,并配置于相邻的发光部51之间。遮光壁43防止与指示透镜31的下表面相对地配置的发光部51的光射入其他指示透镜31。遮光壁43自印刷基板50上向上方延伸,并插入基部32的凹部33。
遮光壁43的高度设定为,无论按钮20如何上下移动,在沿着并列设置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包围凹部33的基部32与遮光壁43始终都存在重叠。由此,遮光壁43的上端(顶端)位于下部分31c(窄幅部)的侧方,并位于下部分31c(窄幅部)的上端与下端之间。
发光部51例如是LED(发光二极管),并配置为与指示透镜31的下表面相对。在相邻的指示透镜31之间设有遮光壁43。遮光壁43的下端接触于印刷基板50上。由此,相邻的发光部51之间被遮光壁43和基部32阻断。
接下来,参照图3A和图3B说明指示单元30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3A所示,例如,通过使用非透光性的树脂的注塑成型等树脂成型,形成设有3个贯通孔62a的基部32。接下来,通过使用透光性的树脂的双色成型,形成指示透镜31,该指示透镜31设于基部32的贯通孔62a并且上部分31a和下部分31c自贯通孔62a突出。由此,基部32覆盖指示透镜31,并将指示透镜31之间填满。
这样,利用双色成型来成型出基部32和指示透镜31,从而形成由上述的成型基部32和指示透镜31一体地成型而成的指示单元30。由此,在指示透镜31的侧面与覆盖该指示透镜31的基部32之间未形成间隙。
接下来,说明发光开关装置10的使用。在使用者按压按钮20时,按钮20在被保持部42保持的同时向下方移动。随之,按钮20的突部按压开关部52而使开关部52开闭电子电路。由此,与闭合的电子电路相连的发光部51发光。该光照射于指示透镜31的下表面,利用指示透镜31将该光自下部分31c经由中部分31b而引导至上部分31a,并使该光自指示透镜31的上表面发出。由此,点亮标示部22。
这样,根据上述发光开关装置10,在垂直方向上,在发光部51与指示透镜3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遮光壁43。在沿着并列设置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遮光壁43与基部32存在重叠。因此,防止来自发光部51的光向相邻的指示透镜31泄漏。
另外,在指示透镜31与基部32之间未设置间隙,因此被引导至指示透镜31的光不会泄漏至间隙。因此,不需要为了遮挡从间隙漏出的光而采取以下措施:使上部分31a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设置方向以及与并列设置方向及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比中部分31b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小,将上部分31a配置于中部分31b的中央,利用按钮20的上壁20b封闭间隙。由此,只要处于中部分31b的范围内就能够自由地设定按钮20的上部分31a的尺寸和位置。
另外,基部32紧贴于指示透镜31的侧面并覆盖该侧面。另外,基部32与指示透镜31一体地构成。由此,在指示透镜31与基部32之间未设置间隙,实现指示单元30乃至发光开关装置10的小型化。
此外,通过使指示透镜31与基部32之间未设置间隙,能够降低遮光壁43的高度。由此,能够减薄遮光壁43的并列设置方向上的厚度,实现指示单元30乃至发光开关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基部32覆盖指示透镜31,并将指示透镜31之间填满。因此,不需要设置覆盖多个指示透镜31中的各指示透镜31的覆盖构件,并且不需要在相邻的覆盖构件之间设置间隔,实现指示单元30乃至发光开关装置10的小型化。
此外,指示透镜31的下部分31c是窄幅部,在下部分31c之间设有供遮光壁43插入的凹部33。因此,能够缩窄相邻的指示透镜31之间的间隔,实现指示单元30乃至发光开关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利用双色成型,同时形成多个指示透镜31并且将上述的指示透镜31设于基部32,从而形成指示单元30。由此,不需要将多个指示透镜31分别组装于基部32的作业,作业效率优异。
根据上述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本发明的较多改良、其他实施方式。因而,上述说明应被解释为仅作为示例,提供上述说明的目的在于,向本领域技术人员指出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实质性地改变其构造和功能中的至少一者的细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光开关装置作为防止光的意外的泄漏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发光开关装置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发光开关装置;20、按钮;20a、侧壁;20b、上壁;20c、卡定孔;21、显示部;22、标示部;23、孔部;24、槽部;25、第1层部;25a、第1侧壁;25b、第1上壁;26、第2层部;26a、第2侧壁;26b、第2上壁;27、表面涂层;30、指示单元;31、指示透镜(多个指示透镜);31a、上部分;31b、中部分;31c、下部分(窄幅部);311、第1指示透镜;312、第2指示透镜;313、第3指示透镜;32、基部;32a、卡合突起;33、凹部;40、壳体;41、主体;42、保持部;43、遮光壁;50、印刷基板;51、发光部(多个发光部);52、开关部(检测部);62a、贯通孔。

Claims (4)

1.一种发光开关装置,其中,
该发光开关装置包括:
按钮,其具有内部空间和开口;
多个指示透镜,其分别具有柱状的形状,并列设置于所述按钮的所述内部空间;
保持部,其将所述按钮保持为能够沿着所述多个指示透镜的长度方向移动;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按钮在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位移;
多个发光部,其分别与所述多个指示透镜中的对应的1个指示透镜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相对地配置;以及
基部,其由非透光树脂形成,紧贴于所述多个指示透镜的侧面并覆盖所述侧面,并且与所述多个指示透镜一体地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指示透镜分别在所述一端具有窄幅部,该窄幅部的与所述多个指示透镜的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宽度比其他部分的与所述多个指示透镜的所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宽度窄,
所述基部覆盖所述窄幅部的所述侧面,
该发光开关装置还包括遮光壁,该遮光壁设于所述多个发光部中的相邻的两个发光部之间,并且该遮光壁的一端位于所述窄幅部的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指示透镜中的相邻的两个指示透镜的间隙被所述基部填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开关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指示透镜中的所述相邻的两个指示透镜的间隙被所述基部填满。
CN201780051641.1A 2016-08-25 2017-04-06 发光开关装置 Active CN109643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4758 2016-08-25
JP2016164758 2016-08-25
PCT/JP2017/014333 WO2018037614A1 (ja) 2016-08-25 2017-04-06 照光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3613A true CN109643613A (zh) 2019-04-16
CN109643613B CN109643613B (zh) 2020-05-15

Family

ID=6124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641.1A Active CN109643613B (zh) 2016-08-25 2017-04-06 发光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83550B2 (zh)
JP (1) JP6887079B2 (zh)
CN (1) CN109643613B (zh)
WO (1) WO20180376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9120B3 (de) * 2019-10-29 2021-01-21 Audi Ag Bedienele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Anzeigevorricht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137A (ja) * 2007-03-02 2008-09-18 Xanavi Informatics Corp ボタン装置
KR20110059156A (ko) * 2009-11-27 2011-06-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소 버튼
CN204905095U (zh) * 2015-07-17 2015-12-23 浙江浙南机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bva电子档位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2280A (ja) 1997-11-28 1999-06-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インジケータ付照光式押し釦スイッチ
US7670039B2 (en) * 2006-03-17 2010-03-02 Lutron Electronics Co., Inc. Status indicator lens and light pipe structure for a dimmer switch
TW200829123A (en) * 2006-12-26 2008-07-01 Coretronic Corp Indication light apparatus
JP2008192407A (ja) * 2007-02-02 2008-08-21 Calsonic Kansei Corp 操作スイッチ
JP4985444B2 (ja) * 2008-02-12 2012-07-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照明機能を有する操作装置
JP5182524B2 (ja) * 2009-03-19 2013-04-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操作装置
FR3000441B1 (fr) * 2012-12-27 2017-04-2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commande
FR3055258B1 (fr) * 2016-08-29 2018-08-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anneau de command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18137A (ja) * 2007-03-02 2008-09-18 Xanavi Informatics Corp ボタン装置
KR20110059156A (ko) * 2009-11-27 2011-06-0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소 버튼
CN204905095U (zh) * 2015-07-17 2015-12-23 浙江浙南机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bva电子档位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037614A1 (ja) 2019-06-20
WO2018037614A1 (ja) 2018-03-01
CN109643613B (zh) 2020-05-15
US20190179358A1 (en) 2019-06-13
US10983550B2 (en) 2021-04-20
JP6887079B2 (ja)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19506B2 (ja) キーの均一照明のための照明構造
JP4367850B2 (ja) 照光式スイッチ
US8847089B2 (en) Switch device
US5401927A (en) Selectively illuminated indica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6747226B2 (en) Illuminated switch construction and pushbutton unit for illuminated switches
KR20150008433A (ko) 조명 디스플레이 스위칭 장치
TWM448728U (zh) 背光模組及鍵盤
CN109643613A (zh) 发光开关装置
US20090114515A1 (en) Illuminated switch device
US20140168937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726366B2 (en) Touch pad device having illumination function
US20110226595A1 (en) Illumination type key sheet and push button switch
KR100678197B1 (ko) 키패드의 백라이팅 장치
CN100387037C (zh) 具键盘发光功能之导光板
JP4398711B2 (ja) 照光式キーパッドおよび照光構造
KR20110038707A (ko) 입력 장치 및 입력 장치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돔 부착 시트
JP2006302555A (ja) 押しボタン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話装置
CN205621629U (zh) 电子设备
CN109545601B (zh) 按键模块
JP2007220349A (ja) 照光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08034121A (ja) スイッチ装置
JP3172648U (ja) 発光キーボードデバイス
US20050263601A1 (en) Input apparatus having anti-slip mechanism for light pen
KR20140026733A (ko) 키패드용 도파로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10086700A (ja) 照光式操作つま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1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