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9335B -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9335B
CN109639335B CN201811564414.1A CN201811564414A CN109639335B CN 109639335 B CN109639335 B CN 109639335B CN 201811564414 A CN201811564414 A CN 201811564414A CN 109639335 B CN109639335 B CN 109639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wireless repeater
excitation
gai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44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9335A (zh
Inventor
肖静娴
方彬浩
陈炳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44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9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9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9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9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9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针对无线直放站通过自激对消方法,消除自激能力有限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若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选择是否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不会受到无线直放站自激对消能力的限制,且能预先检测到会造成自激的隔离度较小的问题,及时消除自激。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直放站,能够解决基站覆盖问题,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无线直放站的增益较大或者隔离度较小时,会出现自激问题,自激会造成大面积掉话和无法接入,功放烧毁。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自激问题,无线直放站,通过干扰消除系统(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功能构造与泄露通道输入的干扰一样的镜像信号,在输入信号减去镜像信号,达到自激对消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对消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为30dB,如果超过对消处理范围,无线直放站将处于自激状态,无法实现正常的业务。
因此,无线直放站通过自激对消,消除自激能力有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直放站通过自激对消,消除自激能力有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
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可选的,在所述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提高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确定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可选的,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
可选的,所述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
以及用于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提高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确定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无线直放站已经处于自激状态,确定第一差值,若第一差值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一增益阈值,说明已经降低的增益在允许范围内,可再降低增益;另外,由于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较小也会造成自激,因此在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第一隔离度阈值,也需要确定出第一差值,并且通过降低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方式消除自激;在对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和当前隔离度判断之后,再次确定第一差值与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说明无线直放站的增益因为消除自激降低了,需要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但无线直放站仍处于自激状态,说明不能通过降低增益的方法消除自激,则将射频开关关闭以消除自激,该方法不会受到无线直放站自激对消能力的限制,且能预先检测到会造成自激的隔离度较小的问题,及时消除自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无线直放站是否处理自激的确定方法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检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装置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无线直放站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能够解决基站覆盖问题。然而,同频直放站发送端输出的信号因为收发隔离不完全而容易泄露到接收端,导致二次放大。由放大器输入信号通道和泄露通道构成闭环,如果环路放大倍数大于1,则处于自激状态,造成大面积掉话和无法接入,功放烧毁。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自激问题,无线直放站,通过干扰消除系统(ICS,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功能构造与泄露通道输入的干扰一样的镜像信号,在输入信号减去镜像信号,达到自激对消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下,无线直放站的自激对消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为30dB,如果超过对消处理范围,无线直放站将处于自激状态,无法实现正常的业务。
另外,隔离度不足,也是自激产生的原因。因此,对于无线直放站仍然需要进行自激检测和隔离度检测,在自激或者隔离度不够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直放站的自激处理方法,通过实时检测无线直放站的输入功率、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判断是否发生自激,并根据自激状态和隔离度对增益进行调整,及时地消除自激。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解决无线直放站由于自激对消能力不够或者隔离度较小导致的自激问题,减少对天线隔离度的要求,避免器件被烧毁,提高直放站的适应能力,降低维护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可应用的无线直放站包括所有能实时检测输入功率、反馈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无线直放站,举例来说,数字ICS无线直放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
步骤101: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步骤102: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
步骤103: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步骤101之前,需要对无线直放站是否处于自激状态进行确定。
一种可行的方式为,对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和反馈功率的变化量进行M次测试,根据M次测试对无线直放站是否处于自激状态进行判断。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其中第一自激门限和第二自激门限根据实验确定的门限阈值。另外,M次测试之前,下行输入功率与反馈功率的已经有了初始值。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无线直放站是否处理自激的确定方法具体步骤流程图。
步骤201:计算下行输入功率P1、反馈功率P2。
步骤202:根据P1、P2确定是否满足第一判断条件。
若满足,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4,即只增加测试次数。
步骤203:自激计数增加1。
步骤204:测试次数增加1。
步骤205:测试次数是否达到M次。
若是,则结束测试,即执行步骤206;否则,执行步骤201。
步骤206:结束测试。
步骤101中,需要说明的是,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的时机,不限于步骤101中的条件。其中,第一隔离阈值为,标称增益减去第一自激门限。
在步骤101中的第一差值确定后,根据第一差值的情况执行步骤102和步骤103。
步骤102中,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一种可选方式为,将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降低P个dBm;P为正实数;将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降低后的增益作为第一增益。
另外,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将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提高Q个dBm,将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提高后的增益作为第二增益;Q为正实数。第二隔离度阈值为,因此标称增益减去第二自激门限,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步骤103中,对于第一增益,若所述标称增益减去所述第一增益的第二差值小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其中,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用于指示由于无线直放站发生了自激现象,降低了无线直放站的增益;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表示用于指示发生了自激现象,对无线直放站降低的增益达到了第一增益阈值。需要说明的是,当无线直放站的增益过低,无线直放站也不能正常工作,第一增益阈值为,经过多次实验测试后无线直放站能进行正常工作的阈值,相对于标称增益的差值。因此当第一差值大于第一增益阈值时,将射频开关关闭。
一种可选的方式为,若所述第一差值为0dBm,则不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
步骤103之后,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对应的检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步骤301:检测是否有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若是,则执行步骤302;否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自激关机告警计数增加1,并关闭射频开关。
步骤303:判断自激关机告警计数是否达到K次。
若是,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4:启动定时器。
当定时时间到达时,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打开视频开关。
步骤306:判断自激关机告警检测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间段。
若是,执行步骤301,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7:结束检测。
步骤103中,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下面结合图4,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步骤401:确定无线直放站是否处于自激状态。
若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2。
步骤402:确定无线直放站的隔离度。
步骤402之后,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确定第一差值。
步骤403之后,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确定无线直放站的隔离度是否小于第一隔离度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5:确定第一差值是否小于第一增益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9。
步骤406:确定无线直放站的隔离度是否大于第二隔离度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09。
步骤407:降低增益。
步骤408:提高增益。
步骤409:确定第一差值。
步骤410:确定最终差值是否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
若是,执行步骤411;否则,执行步骤412。
步骤411: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
步骤412: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和自激关机告警。
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检测到无线直放站由于自激对消能力不够产生的自激,避免由于自激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烧功放;且在自激或者隔离度与当前增益较小时采取降增益措施,使直放站正常工作,降低对隔离度的要求。另外,在无线直放站从自激或者隔离度较小的状态解除后,可以采取恢复原有增益的措施,保证无线直放站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无线直放站通过降增益也无法消除自激的情况下,关闭射频开关,同时上报降增益告警状态通知工程维护人员,避免器件被损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无线直放站已经处于自激状态,确定第一差值,若第一差值小于预先设置的第一增益阈值,说明已经降低的增益在允许范围内,可再降低增益;另外,由于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较小也会造成自激,因此在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第一隔离度阈值,也需要确定出第一差值;并且通过降低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方式消除自激;在对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和当前隔离度判断之后,再次确定第一差值与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说明无线直放站的增益因为消除自激降低了,需要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当前增益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但无线直放站仍处于自激状态,说明不能通过降低增益的方法消除自激,则将射频开关关闭以消除自激,该方法不会受到无线直放站自激对消能力的限制,且能预先检测到会造成自激的隔离度较小的问题,及时消除自激。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501,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处理模块502,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
以及用于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提高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确定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501,还用于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502,还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增益阈值为,经过实验测试得到的所述无线直放站能进行正常工作的阈值,相对于标称增益的差值;
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之前,还包括:
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提高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确定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或者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隔离度阈值,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的标称增益减去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的第一差值;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降低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更新所述第一差值;所述第一增益阈值为,经过实验测试得到的所述无线直放站能进行正常工作的阈值,相对于标称增益的差值;
以及用于确定当前的所述第一差值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大小关系;若所述第一差值小于第一增益阈值且不为0,则上报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则关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并上报所述自激降增益告警状态和自激关机告警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无线直放站未处于自激状态且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隔离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隔离度阈值,则提高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当前增益,并确定第一差值;所述第二隔离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隔离度阈值。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若M次测试中,所述无线直放站的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反馈功率的变化量有N次测试满足第一判断条件,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处于自激状态;否则,确定所述无线直放站不处于自激状态;M、N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且N小于或等于M;所述第一判断条件为,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与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的第一和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自激门限,或者所述第一和值小于所述第一自激门限且所述反馈功率的变化量减去所述下行输入功率的变化量的差值大于第二自激门限。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检测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若检测到所述自激关机告警状态的次数小于K次,则打开所述无线直放站的射频开关;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CN201811564414.1A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639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4414.1A CN109639335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4414.1A CN109639335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9335A CN109639335A (zh) 2019-04-16
CN109639335B true CN109639335B (zh) 2021-03-19

Family

ID=6607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4414.1A Active CN109639335B (zh) 2018-12-20 2018-12-20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9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461B (zh) * 2020-07-23 2022-08-16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中继放大装置的自激检测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2293A (en) * 1976-03-18 1978-09-05 Patelhold Patentverwertungs & Elektro-Holding Ag Optical fib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547816A (zh) * 2011-12-26 2012-07-04 黄山好视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Cdma直放站自激检测及处理的方法
CN102711151A (zh) * 2012-05-02 2012-10-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的控制方法及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WO2014072835A2 (en) * 2012-11-10 2014-05-15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improved channel assessment scheme
CN103812581A (zh) * 2012-11-13 2014-05-21 佳律通信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增益高功率直放站的隔离度检测方法
CN10787228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2293A (en) * 1976-03-18 1978-09-05 Patelhold Patentverwertungs & Elektro-Holding Ag Optical fib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2547816A (zh) * 2011-12-26 2012-07-04 黄山好视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Cdma直放站自激检测及处理的方法
CN102711151A (zh) * 2012-05-02 2012-10-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的控制方法及智能数字无线直放站
WO2014072835A2 (en) * 2012-11-10 2014-05-15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improved channel assessment scheme
CN103812581A (zh) * 2012-11-13 2014-05-21 佳律通信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适用于高增益高功率直放站的隔离度检测方法
CN10787228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直放站的自激检测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9335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0660B2 (en) Uplink spectrum analysis technique for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detection
US9729178B2 (en)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etection
US9801193B2 (en)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controller and network node
US1110938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inter-modulation
US10149253B2 (en) Blocking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device
EP2809022B1 (en) Detection of Intentional Radio Jamming
CN106804044B (zh) 通信故障检测方法、装置以及射频拉远电路
CN109639335B (zh) 一种无线直放站自激处理方法及装置
CA2858985C (en)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noise reduction system
US2019007491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signal strength
US10172144B2 (en) User equipment, band balancing controller and RS-SINR reporting method
CN102131216A (zh) 检测无线连接失败事件的发生原因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KR101825417B1 (ko) 간섭제거 중계기
EP3855809B1 (en)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network device comprising a bbu and a ru
US201503196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i-blocking hetnet deployment
CN114501475A (zh)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KR101386158B1 (ko) 무선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네이버 리스트 누락 분석 장치 및 방법
JP2018074260A (ja) 基地局および故障検出方法
KR20150071380A (ko) 역방향 신호 과입력 방지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중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8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