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1475A -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1475A
CN114501475A CN202111641061.2A CN202111641061A CN114501475A CN 114501475 A CN114501475 A CN 114501475A CN 202111641061 A CN202111641061 A CN 202111641061A CN 114501475 A CN114501475 A CN 114501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frequency point
frequency points
points
target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410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魁兴鹏
刘伟
张向斌
汪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410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1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1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1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根据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若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NR网络造成的同频异系统干扰较弱,保证了NR网络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运营商往往在低频段同时运营多个制式的网络,如在2.1GHz频段同时运营2G、3G、4G和5G网络。随着移动宽带网络业务流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运营商将2.1GHz频段,从2G/3G网络重耕到4G网络,从4G网络重耕到5G网络,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2.1GHz频段4G网络的负荷较重,4G网络难以完全重耕为5G网络,因此,会出现2.1GHz 4G网络和2.1GHz 5G网络相邻部署的场景,这就会产生同频异系统的干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以实现在较低同频异系统干扰的情况下部署NR网络,保证NR网络的质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所述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多个第一频点和所述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根据所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均值;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New Radio,新空口)的第三频点,所述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将所述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可选的,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修正所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若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所述目标第一频点和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所述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
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小区具有所述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MR均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所述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所述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所述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将所述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可选的,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所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所述目标第一频点和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所述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小区具有所述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MR均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在测量结果中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和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共存,则说明该目标小区内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该目标小区可以部署NR网络,进而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由于部署NR网络的小区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因此,对NR网络造成的同频异系统干扰较弱,保证了NR网络的质量。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同频保护带的一种部署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频谱作为无线通信的基础战略资源,对5G通信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中,6GHz以下的低频段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连续网络覆盖,能够满足宏覆盖、高移动性场景下的用户体验需求。
目前,运营商往往在低频段同时运营多个制式的网络,如在2.1GHz频段同时运营2G、3G、4G和5G网络。其中4G网络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制式的网络,5G网络为NR(New Radio,新空口)制式的网络。随着移动宽带网络业务流量需求的不断增加,运营商将2.1GHz频段,从2G/3G网络重耕到4G网络,从4G网络重耕到5G网络,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在2.1GHz频段4G网络的负荷较重,4G网络难以完全重耕为5G网络,因此,会出现2.1GHz 4G网络和2.1GHz 5G网络相邻部署的场景,这就会产生同频异系统的干扰问题。
为解决上述同频异系统的干扰问题,相关技术中,在5G与4G同频部署的边界区域,部署保护带,以避免同频异系统干扰的影响。现有保护带的部署方式是根据理论分析和测试数据,预留1~2圈的基站作为保护带(也可以称为缓冲带),如图1所示,图1中,阴影部分为保护带。
但实际操作中,基站站址的不规则性和无线信号传播的不确定性,难以精确判断基站圈数,保护带在实际部署中不好落地,主要是由于实际干扰环境比较复杂,站点高度和环境均不一致,存在各种越区干扰,可能存在与预设干扰隔离目标有差异的情况等。因此,无法快速判定一个现网基站是否可以部署2.1GHz NR网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方法。该网络部署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或与基站连接的服务器、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
该网络部署方法中,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在测量结果中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和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共存,则说明该目标小区内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该目标小区可以部署NR网络,进而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由于部署NR网络的小区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因此,对NR网络造成的同频异系统干扰较弱,保证了NR网络的质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以电子设备为执行主体进行说明,并不起限定作用。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该网络部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小区的频点为低频段的小区,如LTE 1.8GHz和LTE800MHz小区,目标小区的LTE频点为第二频点。预设频段也是低频段,如LTE2.1GHz。预设频段预先分配给多个运营商使用,一个运营商使用的预设频段的频点作为第一频点,因此,多个运营商,则相应的存在多个第一频点。测量结果可以为MR(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该测量结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Tadv(TimeAdvance,时间提前量)、上行丢包率和下行丢包率等。
电子设备在进行网络部署时,可以周期性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以目标小区的LTE频点为1.8GHz,预设频段为2.1GHz,LTE的第一频点的个数为两个为例,电子设备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1.8GHz频点的测量结果,以及2.1GHz频点的两个测量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网络部署的效率,节约计算资源,可以预先划分缓冲区,该缓冲区可以理解为同频异系统(包括4G网络和5G网络)的边界区域,目标小区为该缓冲区中的一个小区。因为同频异系统的边界区域为存在同频异系统干扰的区域,而其他区域则是不存在同频异系统干扰的,因此,仅对该缓冲区内的小区进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提高了网络部署的效率,节约了计算资源。
步骤S22,根据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
测量结果可以包括多种参数的测量值。且电子设备周期性进行异频测量,因此,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应每个频点,电子设备可以获取到多个测量结果。对于每个第一频点,电子设备根据该第一频点的多个测量结果,确定该第一频点的MR均值。MR均值可以为测量结果中一种参数的测量值的均值。可选的,MR均值可以为RSRP均值。
步骤S23,若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可选的,第三频点的带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只要第三频点的带宽小于等于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带宽可以称为BWP(Bandwidth Part,部分带宽)。可选的,为了保证NR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质量,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例如,第一频点为两个,每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为20M,则第三频点的带宽可以为2*20M=40M。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预先设置第一门限值M1,第一门限值M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与第一门限值M1的比较结果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M1;
第二种情况,多个第一频点中,部分第一频点的的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M1,部分第一频点的的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M1;
第三种情况,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M1。
当出现上述第一种情况或第二种情况时,电子设备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
仍以目标小区的LTE频点为1.8GHz,预设频段为2.1GHz,LTE的第一频点的个数为两个为例,若两个2.1GHz的LTE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M1,或者一个2.1GHz的LTE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M1,另一个2.1GHz的LTE第一频点的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M1,则电子设备在目标小区部署2.1GHz的NR第三频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在测量结果中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M1,或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M1的第一频点和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共存,则说明该目标小区内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该目标小区可以部署NR网络,进而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由于部署NR网络的小区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因此,对NR网络造成的同频异系统干扰较弱,保证了NR网络的质量。
为了达到隔离同频异系统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1-S34,其中,步骤S31-步骤S33与步骤S21-步骤S2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34,若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将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如上述步骤S23中描述的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与第一门限值M1的比较结果的三种情况。当出现第三种情况时,电子设备将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此时,目标小区不再部署NR网络,而是用于隔离LTE网络和NR网络。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目标小区中误配置NR第三频点。电子设备在确定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时,为该目标小区添加指示不能部署NR的标识。此后,基于该指示不能部署NR的标识,电子设备不会在目标小区部署NR的第三频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说明目标小区内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较为严重,该目标小区内的同频异系统的干扰严重。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目标小区用于隔离了同频异系统的干扰,这可以有效达到隔离同频异系统的目的,有效改善了4G/5G的用户体验,综合提升了4G/5G网络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41-步骤S47,步骤S41-步骤S43与步骤S21-步骤S2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4,修正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可以得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具体可以参见步骤S21部分的相关描述。电子设备得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后,可以对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即为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设置修正常数,利用如下公式,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u
其中,u为预先设置的修正常数,为常量,u的大小与频率有关。例如,如表1所示,当第三频点为2.1G时,u可以设定为-1.5dB;当第三频点为1.8G时,u可以设定为0dB。
表1
第三频点 u取值
1.8GHz 0
21.GHz -1.5dB
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44可以在步骤S43之后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43之前,步骤S41之后的任一时刻执行,对此不进行限定。
步骤S45,判断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46;若否,则执行步骤S47。
步骤S46,配置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步骤S47,配置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电子设备可以预先设置第二门限值M2,第二门限值M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电子设备可计算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判断计算得到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M2。若是,则说明目标小区内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对NR第三频点信号的干扰较小,执行步骤S46。若否,说明目标小区内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较多,为降低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对NR第三频点信号的干扰,执行步骤S47。
仍以目标小区的LTE频点为1.8GHz,预设频段为2.1GHz,LTE的第一频点的个数为两个为例。两个LTE的第一频点包括第一频点1和第一频点2,第一频点1的带宽为20M,第一频点2的带宽为20M。若第一频点1的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第一频点2的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则在目标小区部署2.1GHz的NR的第三频点,第三频点的带宽为40M。之后,若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与第一频点1(即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则配置第三频点的BWP带宽为40M;若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与第一频点1(即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大于等于第二门限值,则配置第三频点的带宽为第一频点2(即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即20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基于预测的NR网络的覆盖分布,以及未来可能受到的同频异系统的干扰情况,综合评估得到基站是否是否部署NR网络,以及如果部署NR网络,如何配置NR频点的带宽等,实现了合理的部署NR网络,达到有效隔离同频异系统的干扰的目的。
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为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这种情况下,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目标小区具有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上述步骤S45,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检测到目标小区不具有预设特殊标识,则结束网络部署处理,拒绝执行上述步骤S45。
本申请实施例中,只有在目标小区具有预设特殊标识的情况下,执行上述步骤S45,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确定是否调整第三频点的带宽;若目标小区不具有预设特殊标识,也就是,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则说明目标小区内没有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则不在执行上述步骤S45,不再调整第三频点的带宽,降低了电子设备的计算量,节约了电子设备的计算资源。
下面结合图5所示的网络部署流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部署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目标小区的频点为1.8GHz LTE频点,预设频段包括2.1GHz LTE的两个频点,且2.1GHz LTE的每个频点的带宽为20M。
步骤S51,周期性的对目标小区的两个2.1GHz LTE频点和一个1.8GHz LTE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
步骤S52,将1.8GHz LTE频点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改,得到预测2.1GHz NR频点的测量结果。
步骤S53,判断2.1GHz LTE的两个频点的MR均值是否均小于第一门限值。若2.1GHzLTE的两个频点均小于第一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54;若2.1GHz LTE的两个频点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执行步骤55;若2.1GHz LTE的两个频点中一个频点的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一个频点的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则执行步骤S56。
步骤S54,在1.8GHz LTE小区部署2.1GHz NR频点,该NR频点的带宽为40M。
步骤S55,将1.8GHz LTE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步骤S56,判断预测2.1GHz NR频点的测量结果与2.1GHz LTE的目标频点的MR均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57;若否,则执行步骤S58。
步骤S57,在1.8GHz LTE小区部署2.1GHz NR频点,该NR频点的带宽为40M。
步骤S58,在1.8GHz LTE小区部署2.1GHz NR频点,该NR频点的带宽为20M,20M带宽为2.1GHz LTE频点中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LTE频占用的带宽。
上述步骤S51-步骤S58部分的描述相对简单,具体可参见上述图2-图4部分的相关描述。
与上述网络部署方法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部署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测量单元61,用于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长期演进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确定单元62,用于根据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测量报告MR均值;
第一处理单元63,用于若每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新空口NR的第三频点,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可选的,上述网络部署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每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第一门限值,将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可选的,上述网络部署装置还可以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修正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判断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小于第二门限,则配置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大于等于第二门限,则配置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可选的,上述网络部署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若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为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
检测单元,用于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目标小区具有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判断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在测量结果中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M1,或MR均值小于第一门限值M1的第一频点和MR均值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共存,则说明该目标小区内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该目标小区可以部署NR网络,进而在目标小区部署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由于部署NR网络的小区没有或较少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因此,对NR网络造成的同频异系统干扰较弱,保证了NR网络的质量。
另外,在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说明目标小区内邻区泄露进来LTE第一频点信号较为严重,该目标小区内的同频异系统的干扰严重。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将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目标小区用于隔离了同频异系统的干扰,这可以有效达到隔离同频异系统的目的,有效改善了4G/5G的用户体验,综合提升了4G/5G网络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网络部署方法。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网络部署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网络部署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所述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长期演进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所述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根据所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测量报告MR均值;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新空口NR的第三频点,所述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将所述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修正所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若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若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所述目标第一频点和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所述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
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小区具有所述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R均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值。
7.一种网络部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测量单元,用于对目标小区内的多个频点进行异频测量,得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所述多个频点包括预设频段的长期演进LTE的多个第一频点和所述目标小区的LTE的第二频点;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频点的测量结果,确定每个第一频点的测量报告MR均值;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小于第一门限值,或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目标第一频点和其他第一频点,则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新空口NR的第三频点,所述目标第一频点为MR均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MR均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第一频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MR均值均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将所述目标小区配置为同频保护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正单元,用于修正所述第二频点的测量结果,得到NR的第三频点的预测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MR均值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若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所述多个第一频点的带宽之和;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若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门限,则配置所述第三频点的带宽为其他第一频点的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多个第一频点中存在所述目标第一频点和所述其他第一频点,为所述目标小区配置预设特殊标识;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小区部署所述预设频段的NR的第三频点之后,若检测到所述目标小区具有所述预设特殊标识,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预测结果的MR均值与所述目标第一频点的差值是否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R均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均值。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步骤。
CN202111641061.2A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501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061.2A CN11450147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41061.2A CN11450147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1475A true CN114501475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41061.2A Pending CN114501475A (zh) 2021-12-29 2021-12-29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147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30143A1 (en) * 2012-09-27 2015-08-13 Zte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Initiation Method for Inter-Fequency/Inter-System Cell Resele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of
CN109429282A (zh) * 2017-08-29 2019-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800842A (zh) * 2019-08-15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rc空闲或非激活状态下的移动性测量方法及设备
CN111866968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243272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30143A1 (en) * 2012-09-27 2015-08-13 Zte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Initiation Method for Inter-Fequency/Inter-System Cell Reselection and User Equipment Thereof
CN109429282A (zh) * 2017-08-29 2019-03-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频点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1866968A (zh) * 2019-04-30 2020-10-30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243272A (zh) * 2019-07-16 2021-01-1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异频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1800842A (zh) * 2019-08-15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Rrc空闲或非激活状态下的移动性测量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8393B2 (e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parameter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574310B2 (ja)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930566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ffic in a cellular network and system thereof
US20090179755A1 (en) Overload control method for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11071001B2 (en) Radio sensor coverage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assurance
US20180368077A1 (en) Uplink spectrum analysis technique for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detection
US20230090571A1 (e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8804649B1 (en) Self-optim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781729B2 (e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method, corresponding device,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9826446B2 (en) Downlink power management
US964856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external uplink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network
US6859642B2 (en) Calibration of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414277B2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se station
CN114501475A (zh) 一种网络部署方法及装置
US20220014431A1 (en)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20230099323A1 (e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12423329A (zh) 双连接系统中由主节点确定PSCell的方法、装置与系统
US20230099680A1 (e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028383A1 (en) Beam optimization based on signal measurements in neighboring cells
US20230107132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088502A1 (e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pparatus, radio base station, interfere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N103634806A (zh) 一种干扰规避方法及设备
US115102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hared information for joint use of frequencies between radio stations
JP5647662B2 (ja) 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送信出力制御方法、及び送信出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220210797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