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8535A -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8535A
CN109638535A CN201811449312.5A CN201811449312A CN109638535A CN 109638535 A CN109638535 A CN 109638535A CN 201811449312 A CN201811449312 A CN 201811449312A CN 109638535 A CN109638535 A CN 109638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contact pin
hole location
circui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493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38535B (zh
Inventor
陈继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493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8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8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5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8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通过卡钉固定在插座内,插座内设置有短路绝缘体部件A、浮动绝缘体部件、短路绝缘体部件B,浮动绝缘体部件设置于短路绝缘体部件A和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浮动绝缘体部件上设置有m个单头插孔和n个双头插孔,短路绝缘体部件B上设置有m个短插针和n个长插针,短路绝缘体部件A上设置有n个第一插针,m个短插针与m个单头插孔对应,n个长插针与n个双头插孔一端对应,n个第一插针与n个双头插孔另一端对应。本发明只用一个连接器便可以实现触发状态和测试状态的转换,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方便性。

Description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插合时短路关系为触发状态;插头从插座上分开后,短路关系为测试状态。在一些电气设备中,为了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防护,工作状态(触发状态)和待机状态(测试状态)需要进行电路转换,例如:待机状态下要求具备防静电功能,这就要求某些电路需要进行短路处理;而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则需要把电路转换为工作模式。目前一般的处理方法是设计两个不同的插头,一个为待机状态插头,其内部为短路保护电路,另一个为工作插头,其内部为正常工作状态。当需要待机时就把待机状态插头插上,当需要工作时就把工作插头插上。这样的操作模式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在野外作业时需要随身携带很多不同状态的插头,极易混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通过同一个连接器便可以实现两种不同电路状态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的方便性。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中,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A和插座壳体B,插座壳体A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卡钉通过翻铆固定在插座壳体A上,插座壳体A内安装有短路绝缘体部件A;插座壳体B内安装有浮动绝缘体部件、弹簧、垫片、卡簧、短路绝缘体部件B;插座壳体A与插座壳体B通过螺钉固定,同时将短路绝缘体部件A定位;垫片设置于弹簧和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弹簧的一端连接有顶杆,另一端与垫片接触,防止弹簧端面直接与短路绝缘体部件B接触;卡簧将短路绝缘体部件B固定在插座壳体B上;
所述的插头包括挡圈、连接螺帽、插头壳体,挡圈将插头壳体和连接螺帽固定在一起,连接螺帽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孔,该卡钉孔用于与卡钉连接,卡钉与卡钉孔配合后将插头固定在插座内;插头壳体的密封面与设置于插座壳体A内的胶圈挤压后实现防水;插座壳体B中的浮动绝缘体部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顶杆与插头壳体的接触面实现接触,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头壳体的作用下实现定位;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A包括绝缘体Ⅰ、绝缘体Ⅱ、第一插针和第一短路板;
所述的浮动绝缘体部件包括顶杆、O形圈、固定螺母、绝缘体Ⅲ、绝缘体Ⅳ、单头插孔、双头插孔、第二短路板,其中,单头插孔有m个,分别安装于1、2、3、4、5、……、m孔位处,双头插孔有n个,分别安装于A、B、C、D、……、n孔位处;单头插孔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二短路板上;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B包括短插针、第三短路板、长插针、绝缘体Ⅴ、绝缘体Ⅵ,其中,短插针有m个,分别与1、2、3、4、5、……、m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长插针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每两个相邻的短插针和长插针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三短路板上;
所述的第一插针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第一插针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一短路板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卡钉孔的个数与卡钉的个数相等,且多个卡钉绕插座壳体A的圆周均布,多个卡钉孔绕连接螺帽的圆周均布。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卡钉孔和卡钉的个数均为3个。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顶杆与固定螺母之间为螺纹连接,将绝缘体Ⅲ与绝缘体Ⅳ轴向压紧,同时实现插针、第二短路板的固定;O形圈安装在顶杆的环槽内,在测试状态时该O形圈与插座壳体A挤压实现防水。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m=8,n=4,8个单头插孔分别安装于1、2、3、4、5、6、7、8孔位处,4个双头插孔分别安装于A、B、C、D孔位处;8个短插针分别与1、2、3、4、5、6、7、8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4个长插针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4个第一插针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第一短路板有两个,分别记为第一短路板Ⅰ和第一短路板Ⅱ,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Ⅰ上,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Ⅱ上,使得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绝缘体Ⅰ与绝缘体Ⅱ粘接后实现第一插针、第一短路板的固定。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第二短路板有四个,分别记为:第二短路板Ⅰ,第二短路板Ⅱ,第二短路板Ⅲ,第二短路板Ⅳ,其中,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Ⅰ上,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Ⅱ上,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Ⅲ上,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Ⅳ上,使得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
A、B、C、D孔位的双头插孔依靠定位台在绝缘体中实现定位。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第三短路板有四个,分别记为:第三短路板Ⅰ,第三短路板Ⅱ,第三短路板Ⅲ,第三短路板Ⅳ,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Ⅰ上,同样,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Ⅱ上,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Ⅲ上,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Ⅳ上,使得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
绝缘体Ⅴ与绝缘体Ⅵ粘接后实现以上短插针、长插针和对应的第三短路板的固定。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在触发状态下,插头中的插头壳体通过插头壳体的接触面作用在顶杆上,使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B移动并定位,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实现5与7孔位短路、6与8孔位短路、1与3孔位短路、2与4孔位短路,而A与B孔位断开,C与D孔位断开。
前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在测试状态下,插头从插座上分开,插头中的插头壳体不再对顶杆有定位作用,浮动绝缘体部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A移动并定位,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实现7与8孔位短路、3与4孔位短路,而5与7孔位断开、6与8孔位断开、1与3孔位断开、2与4孔位断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短路转换连接器,设计思路为:系统在测试状态时连接器的7与8短路、3与4短路;系统在触发状态时连接器的5与7短路、6与8短路、1与3短路、2与4短路,见图1所示。
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在测试状态时,浮动绝缘体部件在弹簧力作用下移向短路绝缘体部件A而远离短路绝缘体部件B,使得5与7孔位断开、6与8孔位断开、1与3孔位断开、2与4孔位断开,A与B孔位短路,C与D孔位短路,由于7与C在同一个短路板上,8与D在同一个短路板上,3与A在同一个短路板上,4与B在同一个短路板上,从而实现7与8孔位短路、3与4孔位短路。而在触发状态时,插头插入插座内,插头挤压顶杆使浮动绝缘体部件移向短路绝缘体部件B而远离短路绝缘体部件A,使得A与B孔位断开,C与D孔位断开,而由于短插针插入对应的单头插孔内,使得5与7孔位短路、6与8孔位短路、1与3孔位短路、2与4孔位短路。从而仅用一个连接器便可实现触发状态和测试状态下的对应孔位的短路要求,极大的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方便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接点示意图;
图2是短路连接器触发状态的效果图;
图3是短路连接器触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短路连接器测试状态(去掉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短路绝缘体部件A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是短路绝缘体部件A的结构图,同时,图6(a)是图6(b)的I-I剖面展开图;
图7是浮动绝缘体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图7(a)浮动绝缘体部件的结构图,图7(b)是图7(a)的左视图,图7(c)是图7(b)的H-H剖面展开图;
图8是短路绝缘体部件B的示意图,其中图8(a)是短路绝缘体部件B的主视图,图8(b)是图8(a)的E-E剖面展开图;
图9(a)是触发状态下插针和插孔的关系图,同时,图9(a)是图9(b)的F-F剖面展开图;
图10(a)是测试状态下插针和插孔的关系图,同时,图10(a)是图10(b)的K-K剖面展开图。
【附图标记】:1:插头 2:卡钉 3:胶圈 4:插座壳体A 5:短路绝缘体部件A6:插座壳体B 7:浮动绝缘体部件 8:弹簧 9:垫片 10:卡簧11:短路绝缘体部件B 12:挡圈 13:连接螺帽 14:插头壳体15:绝缘体Ⅰ 16:绝缘体Ⅱ 17:第一插针 18:第一短路板 19:顶杆20:O形圈 21:固定螺母 22:绝缘体Ⅲ 23:绝缘体Ⅳ 24:单头插孔25:双头插孔 26:第二短路板27:短插针 28:第三短路板 29:长插针30:绝缘体Ⅴ 31:绝缘体Ⅵ 32:定位台 33:插头壳体的接触面34:卡钉孔 35:插头壳体的密封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中,插座包括插座壳体A和插座壳体B,插座壳体A上设置有三个卡钉2,三个卡钉绕插座壳体A的圆周均布,卡钉通过翻铆固定在插座壳体A上,插座壳体A内安装有短路绝缘体部件A;插座壳体B内安装有浮动绝缘体部件7、弹簧8、垫片9、卡簧10、短路绝缘体部件B,插座壳体A与插座壳体B通过螺钉固定,同时将短路绝缘体部件A定位,垫片9设置于弹簧和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9,另一端与垫片9接触,防止弹簧端面直接与短路绝缘体部件B接触,以减少多余物的产生;卡簧10将短路绝缘体部件B固定在插座壳体B上。
所述的插头包括挡圈12、连接螺帽13、插头壳体14,如图5所示。挡圈12将插头壳体14和连接螺帽13固定在一起,连接螺帽上设置有三个卡钉孔,该三个卡钉孔绕连接螺帽的圆周均布,用于与插座壳体A上的卡钉2连接,卡钉2与插头中的卡钉孔配合后将插头固定在插座内,具体位置如图3所示;插头壳体的密封面35与设置于插座壳体A内的胶圈3挤压后实现防水。插座壳体B中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使得顶杆19与插头壳体的接触面33实现接触,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头壳体的作用下固定在如图3所示的位置。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A包括绝缘体Ⅰ15、绝缘体Ⅱ16、第一插针17和第一短路板18,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插针17有四个,分别与A、B、C、D孔位的一端对应(图9和图10所示为右端)。第一短路板18有两个,分别记为第一短路板Ⅰ和第一短路板Ⅱ,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短路板Ⅰ上,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短路板Ⅱ上,使得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通过第一短路板Ⅰ短路,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通过第一短路板Ⅱ短路;绝缘体Ⅰ与绝缘体Ⅱ粘接后实现第一插针17、第一短路板18的固定。
所述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结构见图7,包括顶杆19、O形圈20、固定螺母21、绝缘体Ⅲ22、绝缘体Ⅳ23、单头插孔24、双头插孔25、第二短路板26,其中,单头插孔有八个,分别安装于1、2、3、4、5、6、7、8孔位处,双头插孔有四个,分别安装于A、B、C、D孔位处;图7(b)中八个单头插孔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在四个相同的第二短路板26上,四个相同的第二短路板记为:第二短路板Ⅰ,第二短路板Ⅱ,第二短路板Ⅲ,第二短路板Ⅳ,其中,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Ⅰ上,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Ⅱ上,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Ⅲ上,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Ⅳ上,使得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A、B、C、D的双头插孔依靠定位台32在绝缘体中实现定位。顶杆19与固定螺母2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将绝缘体Ⅲ22与绝缘体Ⅳ23轴向压紧,同时实现所有单头插孔和双头插孔及第二短路板的固定。O形圈20安装在顶杆19的环槽内,在测试状态时该O形圈与插座壳体A挤压实现防水(见图4)。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B结构见图8,包括短插针27、第三短路板28、长插针29、绝缘体Ⅴ30、绝缘体Ⅵ31,其中,短插针27有八个,分别与1、2、3、4、5、6、7、8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长插针29有四个,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四个第一插针17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
所述的第三短路板有四个,分别记为:第三短路板Ⅰ,第三短路板Ⅱ,第三短路板Ⅲ,第三短路板Ⅳ,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三短路板Ⅰ上,同样,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三短路板Ⅱ上,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三短路板Ⅲ上,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三短路板Ⅳ上,使得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绝缘体Ⅴ与绝缘体Ⅵ粘接后实现以上短插针、长插针和对应的第三短路板的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短路连接器触发状态如图3所示,插头中的插头壳体通过接触面33作用在顶杆上,使得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B移动并定位,处于如图3所示状态,图9表明了触发状态下短路绝缘体部件A、浮动绝缘体部件以及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可以实现5与7孔位短路、6与8孔位短路、1与3孔位短路、2与4孔位短路,而A与B孔位断开,C与D孔位断开。
短路连接器测试状态如图4所示,在测试状态下,将插头从插座上分开后,插头中的插头壳体不再对顶杆有定位作用,因此浮动绝缘体部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即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A移动并定位),直到如图4所示状态,图10表明了测试状态下短路绝缘体部件A、浮动绝缘体部件以及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此时,5与7孔位断开、6与8孔位断开、1与3孔位断开、2与4孔位断开,如图10所示,C与D孔位的长插针29、第一插针17通过第一短路板18短路,同样,A与B孔位也短路,可以实现7与8孔位短路、3与4孔位短路。
以上是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描述,所述的单头插孔不限于8个,双头插孔不限于4个,短插针不限于8个,长插针不限于4个,第一插针不限于4个,只要是和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原理一样,仅改变单头插孔、双头插孔、短插针、长插针、第一插针、短路板等相关元器件的个数,来实现相对应目的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描述中所用的“左”、“右”等方位词,仅是为了结合附图便于描述,不代表限定的方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A(4)和插座壳体B(6),插座壳体A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2),卡钉(2)通过翻铆固定在插座壳体A上,插座壳体A内安装有短路绝缘体部件A(5);插座壳体B内安装有浮动绝缘体部件(7)、弹簧(8)、垫片(9)、卡簧(10)、短路绝缘体部件B(11);插座壳体A与插座壳体B通过螺钉固定,同时将短路绝缘体部件A定位;垫片(9)设置于弹簧和短路绝缘体部件B之间,弹簧(8)的一端连接有顶杆(19),另一端与垫片(9)接触,防止弹簧端面直接与短路绝缘体部件B接触;卡簧(10)将短路绝缘体部件B固定在插座壳体B上;
所述的插头包括挡圈(12)、连接螺帽(13)、插头壳体(14),挡圈(12)将插头壳体(14)和连接螺帽(13)固定在一起,连接螺帽上设置有1个或多个卡钉孔(34),该卡钉孔(34)用于与卡钉(2)连接,卡钉(2)与卡钉孔(34)配合后将插头固定在插座内;插头壳体的密封面(35)与设置于插座壳体A内的胶圈(3)挤压后实现防水;插座壳体B中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在弹簧(8)的作用力下使得顶杆(19)与插头壳体的接触面(33)实现接触,浮动绝缘体部件在插头壳体的作用下实现定位;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A包括绝缘体Ⅰ(15)、绝缘体Ⅱ(16)、第一插针(17)和第一短路板(18);
所述的浮动绝缘体部件(7)包括顶杆(19)、O形圈(20)、固定螺母(21)、绝缘体Ⅲ(22)、绝缘体Ⅳ(23)、单头插孔(24)、双头插孔(25)、第二短路板(26),其中,单头插孔有m个,分别安装于1、2、3、4、5、……、m孔位处,双头插孔有n个,分别安装于A、B、C、D、……、n孔位处;单头插孔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二短路板上;
所述的短路绝缘体部件B包括短插针(27)、第三短路板(28)、长插针(29)、绝缘体Ⅴ(30)、绝缘体Ⅵ(31),其中,短插针(27)有m个,分别与1、2、3、4、5、……、m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长插针(29)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每两个相邻的短插针和长插针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三短路板上;
所述的第一插针(17)有n个,分别与A、B、C、D、……、n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第一插针每两个为一组固定于同一个第一短路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钉孔(34)的个数与卡钉(2)的个数相等,且多个卡钉(2)绕插座壳体A的圆周均布,多个卡钉孔(34)绕连接螺帽的圆周均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卡钉孔(34)和卡钉(2)的个数均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顶杆(19)与固定螺母(21)之间为螺纹连接,将绝缘体Ⅲ(22)与绝缘体Ⅳ(23)轴向压紧,同时实现插针、第二短路板的固定;O形圈(20)安装在顶杆(19)的环槽内,在测试状态时该O形圈与插座壳体A挤压实现防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m=8,n=4,8个单头插孔分别安装于1、2、3、4、5、6、7、8孔位处,4个双头插孔分别安装于A、B、C、D孔位处;8个短插针(27)分别与1、2、3、4、5、6、7、8孔位的单头插孔对应;4个长插针(29)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一端对应;4个第一插针(17)分别与A、B、C、D孔位处双头插孔的另一端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短路板(18)有两个,分别记为第一短路板Ⅰ和第一短路板Ⅱ,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Ⅰ上,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焊接于第一短路板Ⅱ上,使得与A、B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与C、D孔位对应的两个第一插针短路;绝缘体Ⅰ(15)与绝缘体Ⅱ(16)粘接后实现第一插针(17)、第一短路板(18)的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短路板有四个,分别记为:第二短路板Ⅰ,第二短路板Ⅱ,第二短路板Ⅲ,第二短路板Ⅳ,其中,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Ⅰ上,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Ⅱ上,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Ⅲ上,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焊接于第二短路板Ⅳ上,使得1与3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2与4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6与8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5与7孔位的单头插孔短路;
A、B、C、D孔位的双头插孔依靠定位台(32)在绝缘体中实现定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三短路板有四个,分别记为:第三短路板Ⅰ,第三短路板Ⅱ,第三短路板Ⅲ,第三短路板Ⅳ,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Ⅰ上,同样,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Ⅱ上,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Ⅲ上,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焊接于第三短路板Ⅳ上,使得与7和C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8和D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3和A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与4和B孔位对应的短插针和长插针短路;
绝缘体Ⅴ与绝缘体Ⅵ粘接后实现以上短插针、长插针和对应的第三短路板的固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在触发状态下,插头中的插头壳体(14)通过插头壳体的接触面(33)作用在顶杆(19)上,使浮动绝缘体部件(7)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B移动并定位,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实现5与7孔位短路、6与8孔位短路、1与3孔位短路、2与4孔位短路,而A与B孔位断开,C与D孔位断开。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路转换连接器在测试状态下,插头从插座上分开,插头中的插头壳体(14)不再对顶杆(19)有定位作用,浮动绝缘体部件(7)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在插座内向短路绝缘体部件A移动并定位,根据各插针与插孔的插合情况实现7与8孔位短路、3与4孔位短路,而5与7孔位断开、6与8孔位断开、1与3孔位断开、2与4孔位断开。
CN201811449312.5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Active CN109638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9312.5A CN109638535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49312.5A CN109638535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535A true CN109638535A (zh) 2019-04-16
CN109638535B CN109638535B (zh) 2020-03-31

Family

ID=66070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49312.5A Active CN109638535B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85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116A (zh) * 2010-03-23 2010-10-2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防火焰插座
US20120282792A1 (en) * 2009-09-23 2012-11-08 Hilde Schlögl Plug-in coupling
CN203721991U (zh) * 2013-12-24 2014-07-16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先分离圆形电连接器
CN104466517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保护连接器
CN107785712A (zh) * 2017-12-05 2018-03-09 乐清市临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开路航空插座
CN108879159A (zh) * 2018-07-27 2018-11-23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82792A1 (en) * 2009-09-23 2012-11-08 Hilde Schlögl Plug-in coupling
CN101867116A (zh) * 2010-03-23 2010-10-2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雨防火焰插座
CN203721991U (zh) * 2013-12-24 2014-07-16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先分离圆形电连接器
CN104466517A (zh) * 2014-12-10 2015-03-25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短路保护连接器
CN107785712A (zh) * 2017-12-05 2018-03-09 乐清市临坤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开路航空插座
CN108879159A (zh) * 2018-07-27 2018-11-23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开路功能的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535B (zh)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1633B (zh) 一种浮动结构的射频转接器
CN100409501C (zh) 静电释放电路自动保护连接器
CN110718820B (zh) 集束式同轴连接器组件
CN2893986Y (zh) 静电释放电路自动保护连接器
CN205429219U (zh) 一种毛纽扣板间射频连接器
CN103762451A (zh) 一种具有快锁结构的连接器
CN208656083U (zh) 电连接器
CN213905690U (zh) 一种带防水圈装置的汽车连接器
CN112186448A (zh) 连接器总成
CN105932481A (zh) 一种电气线路快接端子
CN109638535A (zh) 一种短路转换连接器
CN209766684U (zh) 一种矩形印制板电连接器
CN101986472A (zh) 插拔连接器及插头
CN110311257A (zh) 一种对接式航空连接器
CN207199960U (zh) 大电流连接器及其母座连接器
CN105811177A (zh) 一种嵌装模块式高低频混装插头和插座的结构
CN209561772U (zh) 一种高频集成式防误插电连接器
CN115021019A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连接器
CN107181140A (zh) 具有短路功能的多芯数分离式电连接器
CN113871974A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KR20180130557A (ko) 고전압 커넥터 및 고전압 연결 형성 방법
CN201663317U (zh) 矩形电源连接器
CN202855926U (zh) 智能天线集束接头
CN207765716U (zh)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组合连接器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49204B (zh)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连接器、连接器的连接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