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8214A -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8214A
CN109638214A CN201910103200.2A CN201910103200A CN109638214A CN 109638214 A CN109638214 A CN 109638214A CN 201910103200 A CN201910103200 A CN 201910103200A CN 109638214 A CN109638214 A CN 109638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bar connector
battery electrode
electrode column
battery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3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城
杨星星
奉有福
王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aopeng Moto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32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8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8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8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属于电池技术领域。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池极柱、汇流排和导电件。汇流排与电池极柱焊接并形成焊接接头,汇流排与电池极柱通过焊接接头电连接。导电件位于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以使汇流排与电池极柱通过导电件电连接。汇流排与电池极柱既通过焊接接头电连接,又通过导电件电连接,使得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电流过流面积除了焊接接头处以外,还包括有导电件处,大幅度提高了电流过流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通常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连接,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焊接将形成焊接接头,电池极柱与汇流排通过焊接接头实现电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差,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以改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差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包括电池极柱、汇流排和导电件;
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焊接并形成焊接接头,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通过所述焊接接头电连接;
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电池极柱与所述汇流排之间,以使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通过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汇流排与电池极柱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具有很好的牢固性。汇流排与电池极柱既通过焊接接头电连接,又通过导电件电连接,使得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电流过流面积除了焊接接头处以外,还包括有导电件处,大幅度提高了电流过流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此外,由于导电件的设置增大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面积,可适当的减小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焊接轨迹,避免极柱在焊接过程中高温停留过长,保证电池安全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粘接层;
所述电池极柱具有第一粘接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第一粘接面相对的第二粘接面;
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一粘接面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面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电件为粘接层,粘接层与电池极柱的第一粘接面固定连接,粘接层与汇流排的第二粘接面固定连接,即电池极柱与汇流排通过粘接层粘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连接后的牢固性以及剪切强度。此外,由于导电件为粘接层,当然,粘接层具有导电能力,粘接层与电池极柱的第一粘接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层与汇流排的第二粘接面也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池极柱与粘接层之间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粘接层与汇流排之间也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进而保证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而成,所述第一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粘接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而成,在实际连接过程中,可先将液态的粘接剂涂抹在电池极柱的第一粘接面上,然后再将汇流排按压在粘接剂上,待粘接剂固化成固体后,汇流排与电池极柱粘接在一起。在按压汇流排时,汇流排和电池极柱将共同挤压粘接剂,粘接剂将在汇流排与电池极柱间流动并进入第一容纳槽内,从而阻止多余的粘接剂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封闭槽,所述第一封闭槽将所述第一粘接面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槽的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槽的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粘接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封闭槽,粘接层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一封闭槽内侧的第一面,即粘接层固化前的粘接剂位于第一面所在的范围内,汇流排与电池极柱挤压粘接剂时,粘接剂向任意方向流动都将流入至第一封闭槽内,更有效地阻止粘接剂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槽为圆形或多边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闭槽为圆形或多边形,这种结构的第一封闭槽的形状规则,便于加工制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接头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焊接接头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增大了电池极柱和汇流排与焊接接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过流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闭槽位于所述焊接接头构成的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的内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闭槽位于焊接接头的封闭结构的内侧,第一封闭槽对粘接剂具有阻止作用,粘接剂不易流至焊接区域,避免粘接剂对焊接造成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极柱、所述汇流排和焊接接头共同界定一密闭空间,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极柱、汇流排和焊接接头三者共同界定密闭空间,粘接层位于密闭空间内,即将粘接层限制在密闭空间内。由粘接剂固化形成的粘接层附带的散落颗粒不会外泄造成污染,也不会对电池的耐压性能造成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接面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而成,所述第二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粘接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容纳槽也具有容纳多余的粘接剂的能力,从而阻止多余的粘接剂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二封闭槽,所述第二封闭槽将所述第二粘接面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槽的内侧的第三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槽的外侧的第四面,所述粘接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二封闭槽,粘接层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二封闭槽内侧的第三面,即粘接层固化前的粘接剂位于第三面所在的范围内,汇流排与电池极柱挤压粘接剂时,粘接剂向任意方向流动都将流入至第二封闭槽内,更有效的阻止粘接剂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为弹性变形件;
所述电池极柱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弹性变形件被挤压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所述弹性变形件具有恢复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弹性变形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所述弹性变形件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变形件被挤压于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弹性变形件发生弹性变形并被压缩,弹性变形件具有恢复变形的趋势,从而使得弹性变形件与电池极柱的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弹性变形件与汇流排的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使得电池极柱与弹性变形件之间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弹性变形件与汇流排之间也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进而保证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此外,由于弹性变形件发生变形并对电池极柱和汇流排均施加弹力,使得弹性变形件不易从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间隙中脱落。电池极柱与汇流排在连接时,首先将弹性变形件放置在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并向汇流排施加压力以挤压弹性变形件,以使弹性变形件被挤压变形,再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焊接在一起,则完成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件包括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弹性导体单元;
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导体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所述弹性导体单元具有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导电单元为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物件,在弹性导电单元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导体与电池极柱的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使得第二导体与汇流排的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这种结构的弹性变形件具有很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变形件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三导电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导电部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
所述第三导电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导电部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导电部和第三导电部均具有恢复弯折变形能力,以使第一导电部与电池极柱的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第三导电部与汇流排的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这种结构的弹性变形件结构简单,具有很好弹性变形能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汇流排和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具有电池极柱;
每个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电池极柱通过所述汇流排连接,以使所述多个电池串联;或
使所述多个电池并联;或
使所述多个电池中的部分电池并联,再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其余电池串联;
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设有导电件,所述电池极柱、所述汇流排和所述导电件构成上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汇流排与电池极柱既通过焊接接头电连接,又通过导电件电连接,使得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电流过流面积除了焊接接头处以外,还包括有导电件处,大幅度提高了电流过流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焊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焊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上的第一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上的第一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情况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情况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情况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情况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情况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电池极柱;11-第一粘接面;111-第一面;112-第二面;12-第一封闭槽;13-第一接触面;20-汇流排;21-第二粘接面;211-第三面;212-第四面;22-第二封闭槽;23-第二接触面;30-导电件;31-粘接层;32-弹性变形件;321-第一导体;322-第二导体;323-弹性导体单元;324-第一导电部;325-第二导电部;326-第三导电部;40-焊接接头;50-密闭空间;200-电池模组;210-电池;211-第一电池;212-第二电池;213-第三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0,包括电池极柱10、汇流排20和导电件30。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焊接并形成焊接接头40,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通过焊接接头40电连接。导电件30位于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以使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通过导电件30电连接。
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焊接并形成焊接接头40,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通过焊接接头40电连接,即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在焊接过程中形成具有导电能力的焊接接头40,电池极柱10上的电流可通过焊接接头40传输至汇流排20。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通过导电件30电连接,即导电件30具有导电能力,电池极柱10上的电流可通过导电件30传输至汇流排20。
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具有很好的牢固性。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既通过焊接接头40电连接,又通过导电件30电连接,使得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电流过流面积除了焊接接头40处以外,还包括有导电件30处,大幅度提高了电流过流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能力。此外,由于导电件30的设置增大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面积,可适当的减小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焊接轨迹,避免极柱在焊接过程中高温停留过长,保证电池安全性。
可理解的,电池极柱10和汇流排20均为导电材质制成,比如、铜、铁、铝等。
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焊接方式可以为多种,只要能够将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连接固定,并能够实现两者的电流的传输即可。本实施例中,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采用激光穿透焊的方式焊接,以激光为热源,激光穿透汇流排20并达到电池极柱10,并使电池极柱10部分熔化,熔液最终冷却形成永久性连接。继续参照图1,熔液冷却后形成焊接接头40,焊接接头40贯穿汇流排20并局部陷入至电池极柱10内。由于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采用激光穿透焊接,焊接速度快,焊接过程能保证电池极柱10在高温停留时间极短,可避免对电池内部造成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激光穿透焊接的方式对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进行焊接时,焊接轨迹可以是连续性轨迹,也可以是非连续性轨迹。其中,可以是按照直线轨迹进行焊接形成连续性轨迹,可以按照曲线轨迹进行焊接形成连续性轨迹,可以按照封闭轨迹进行焊接形成连续性轨迹。
本实施例中,焊接轨迹为连续性轨迹,并按照封闭轨迹进行焊接,以形成连接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焊接接头40。如图2所示,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按照封闭轨迹进行焊接后,连接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焊接接头40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可选的,焊接接头40为环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结构也可为其他封闭结构,比如、多边形。
焊接接头40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增大了电池极柱10和汇流排20与焊接接头40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面积,进一步提高了过流能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轨迹也可以是非连续性轨迹,使得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形成多个焊接接头40。可选的,如图3所示,多个焊接接头40圆周间隔分布。
导电件30在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起到导电作用,导电件30为导电材质,导电件30可以为多种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导电件30为粘接层31。电池极柱10具有第一粘接面11,汇流排20具有与第一粘接面11相对的第二粘接面21。粘接层31与第一粘接面11固定连接,粘接层31与第二粘接面21固定连接。
导电件30为粘接层31,粘接层31与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固定连接,粘接层31与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固定连接,即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通过粘接层31粘接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连接后的牢固性以及剪切强度。此外,由于导电件30为粘接层31,当然,粘接层31具有导电能力,粘接层31与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粘接层31与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也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电池极柱10与粘接层31之间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粘接层31与汇流排20之间也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进而保证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和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粘接层31与第一粘接面11、第二粘接面21的粘接能力,第一粘接面11和第二粘接面21为平面。
其中,粘接层31由粘接剂固化而成,粘接剂具有导电能力,使得固化后的粘接层31具有导电能力。本实施例中,粘接剂为导电胶水。
在实际连接过程中,可先将液态的粘接剂涂抹在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上,然后再将汇流排20按压在粘接剂上,待粘接剂固化成固体后,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粘接在一起。当然,也可以将粘接剂涂抹在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上,然后再将汇流排20和粘接剂一同按压在电池极柱10上。粘接层31将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粘接在一起后,再对汇流排20和电池极柱10进行焊接,以形成焊接接头40。
在粘接过程中,按压汇流排20时,汇流排20和电池极柱10将共同挤压粘接剂,粘接剂将在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间流动,粘接剂容易从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之间的间隙中溢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面11上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粘接剂。
在按压汇流排20时,粘接剂在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间流动并进入第一容纳槽内,从而阻止多余的粘接剂溢出,减少溢出的粘接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第一容纳槽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粘接面11上的多种形状的槽,第一容纳槽可以是封闭槽,也可以是非封闭槽(条形槽、圆弧槽等),只要第一容纳槽能够容纳多余的粘接剂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封闭槽12,第一封闭槽12将第一粘接面11分隔为位于第一封闭槽12的内侧的第一面111和位于第一封闭槽12的外侧的第二面112,粘接层31固定连接于第一面111。
第一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封闭槽12,粘接层31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一封闭槽12内侧的第一面111,即粘接层31固化前的粘接剂位于第一面111所在的范围内,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挤压粘接剂时,粘接剂向任意方向流动都将流入至第一封闭槽12内,更有效地阻止粘接剂溢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封闭槽12为圆形槽。这种结构的第一封闭槽12的形状规则,便于加工制造。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封闭槽12也可是其他形状,比如,第一封闭槽12为多边形槽。如图5所示,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第一封闭槽12为矩形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第一封闭槽12位于焊接接头40构成的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的内侧。也即使说,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焊接轨迹位于第一封闭槽12的外侧,由于第一封闭槽12对粘接剂具有阻止作用,使得粘接剂不易流至焊接区域,从而避免粘接剂对焊接造成影响。
在焊接接头40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且焊接接头40贯穿汇流排20并局部陷入电池极柱10的情况下,电池极柱10、汇流排20和焊接接头40三者共同界定一密闭空间50。本实施例中,粘接层31位于密闭空间50内,即将导电件30限制在密闭空间50内。
粘接剂在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固化形成粘接层31时,将附带形成散落颗粒造成污染,散落颗粒也可能会导致电池耐高压能力不能满足要求。而粘接层31位于密闭空间50内,粘接剂固化形成的粘接层31附带的散落颗粒不会外泄造成污染,也不会对电池的耐压性能造成影响。
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上的第一容纳槽受到其深度的限制,使得第一容纳槽的容纳能力有限。若涂抹的粘接剂过多,多余的粘接剂将第一容纳槽填满后仍然有可能会溢出。
因此,为提高对粘接剂的容纳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粘接面21上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粘接剂。在粘接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过程中,挤压汇流排20时,由于第二容纳槽也具有容纳多余的粘接剂的能力,多余的粘接剂也可以流入至第二容纳槽内,从而阻止多余的粘接剂溢出。
当然,第二容纳槽可以是设置在第二粘接面21上的多种形状的槽,第二容纳槽可以是封闭槽,也可是使非封闭槽(条形槽、圆弧槽等),只要第二容纳槽能够容纳多余的粘接剂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二封闭槽22,第二封闭槽22将第二粘接面21分隔为位于第二封闭槽22的内侧的第三面211和位于第二封闭槽22的外侧的第四面212,粘接层31固定连接于第三面211。
第二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二封闭槽22,粘接层31固定连接于位于第二封闭槽22内侧的第三面211,即粘接层31固化前的粘接剂位于第三面211所在的范围内,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挤压粘接剂时,粘接剂向任意方向流动都将流入至第二封闭槽22内,更有效的阻止粘接剂溢出。
当然,第二封闭槽22也可以是多种形状的封闭结构,比如,第二封闭槽22为圆形槽、多边形槽等。为保证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挤压粘接剂的过程中粘接剂能够更好的进入到第一封闭槽12和第二封闭槽22内,将第一封闭槽12和第二封闭槽22的形状、大小设置为一致,并使两者对齐。以第一封闭槽12和第二封闭槽22均为圆形槽为例,两者大小相等且对齐,即两者的轴向投影重合。
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只有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上设有第一容纳槽;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池极柱10的第一粘接面11上设有第一容纳槽,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上设有第二容纳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只有汇流排20的第二粘接面21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导电件30为粘接层31,也就是说,导电件30与电池极柱10为固定连接方式,导电件30与汇流排20也为固定连接方式。当然,导电件30也可是其他结构,导电件30与电池极柱10、汇流排2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导电件30为弹性变形件32。电池极柱10具有第一接触面13,汇流排20具有与第一接触面13相对的第二接触面23。弹性变形件32被挤压于第一接触面13与第二接触面23之间,弹性变形件32具有恢复变形的趋势,以使弹性变形件32与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并使弹性变形件32与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
弹性变形件32被挤压于第一接触面13与第二接触面23之间,弹性变形件32发生弹性变形并被压缩,弹性变形件32具有恢复变形的趋势,从而使得弹性变形件32与电池极柱10的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并使弹性变形件32与汇流排20的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使得电池极柱10与弹性变形件32之间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弹性变形件32与汇流排20之间也具有很好的过流能力,进而保证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能力。此外,由于弹性变形件32发生变形并对电池极柱10和汇流排20均施加弹力,使得弹性变形件32不易从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间隙中脱落。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在连接时,首先将弹性变形件32放置在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并向汇流排20施加压力以挤压弹性变形件32,以使弹性变形件32被挤压变形,再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焊接在一起,则完成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
在焊接接头40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且焊接接头40贯穿汇流排20并局部陷入电池极柱10的情况下,电池极柱10、汇流排20和焊接接头40三者共同界定一密闭空间50。本实施例中,弹性变形件32位于密闭空间50内,即将导电件30限制在密闭空间50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弹性变形件32包括第一导体321、第二导体322和弹性导体单元323。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相对设置,弹性导体单元323连接于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之间。弹性导体单元323具有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可理解为弹性导体单元323处于压缩状态,以使第一导体321与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并使第二导体322与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
弹性导电单元为可发生弹性变形的物件,在弹性导电单元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导体321与电池极柱10的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使得第二导体322与汇流排20的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这种结构的弹性变形件32具有很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第一导体321、第二导体322和弹性导体单元323均具有导电能力,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通过弹性导体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321和第二导体322均为薄板结构,弹性导体单元323为弹簧,第一导体321、第二导体322和弹性导体单元323均为金属材质,弹性导体单元32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导体321、第二导体322连接。在弹性导体单元323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导体321的一个表面与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第二导体322的一个表面与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之间的弹性导体单元323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弹性导体单元323为多个,多个弹性导体矩形阵列分布于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之间,使得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之间形成多点支撑,以提高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提高第一导体321与第二导体322之间过流面积。
当然,弹性变形件32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弹性变形件32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导电部324、第二导电部325和第三导电部326。第一导电部324具有相对第二导电部325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第一导电部324与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第三导电部326具有相对第二导电部325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第三导电部326与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
第一导电部324和第三导电部326均具有恢复弯折变形能力,以使第一导电部324与电池极柱10的第一接触面13紧密接触,并使第三导电部326与汇流排20的第二接触面23紧密接触,这种结构的弹性变形件32结构简单,具有很好弹性变形能力。
其中,第一导电部324、第二导电部325和第三导电部326由具有导电能力的片状件弯折而成,使得第一导电部324与第二导电部325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二导电部325与第三导电部326之间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324与第二导电部325所呈夹角为锐角,第二导电部325与第三导电部326所呈夹角为顿角。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在挤压弹性变形件32的过程中,第一导电部324与第二导电部325之间的距离将相互靠近,第一导电部324与第二导电部325的之间夹角将减小,从而使第一导电部324具有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第二导电部325与第三导电部326之间的夹角将增大,从而使第三导电部326具有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变形件32除了上述两种实施例中结构以外,弹性变形件3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弹性变形件32为既具有弹性能力,又具有导电能力的平板结构。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200,包括汇流排20和多个电池210,每个电池210具有电池极柱10。
每个相邻的两个电池210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以使多个电池210串联;或
使多个电池210并联;或
使多个电池210中的部分电池210并联,再与多个电池210中的其余电池210串联。
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设有导电件30,电池极柱10、汇流排20和导电件30构成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0。
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既通过焊接接头40电连接,又通过导电件30电连接,使得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电流过流面积除了焊接接头40处以外,还包括有导电件30处,大幅度提高了电流过流面积,大幅度提高了电池极柱10与汇流排20之间的过流能力。
以下结合图10-12对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的三种连接形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0所示,电池模组200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210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以使所有电池210串联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个数。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为三个,为方便叙述,将三个电池210定义为第一电池211、第二电池212和第三电池213。第一电池211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与第二电池212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电池211与第二电池212的串联;第三电池213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与第二电池212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二电池212与第三电池213的串联,最终实现三个电池210的串联。第一电池211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作为电池模组200的负极,第三电池213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作为电池模组200的正极。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具体连接形式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0,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所示,电池模组200中每相邻两个电池210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以使所有电池210并联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其他个数。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为三个,所有电池210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整体作为电池模组200的正极,所有电池210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整体作为电池模组200的负极,从而实现三个电池210的并联。当然,三个电池210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可以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每两个相邻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三个电池210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也可以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是每两个相邻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具体连接形式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0,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电池模组200中每相邻的两个电池210的电池极柱10通过汇流排20连接,以使电池模组200中的部分电池210并联,再与其余电池210串联。在这种情况下,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至少为三个。在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中,电池模组200中的电池210为三个,为方便叙述,将三个电池210定义为第一电池211、第二电池212和第三电池213。第一电池211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与第二电池212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整体作为电池模组200的正极,第一电池211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与第二电池212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电池211与第二电池212的并联;第三电池213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与第二电池212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通过一个汇流排20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电池211与第二电池212并联后再与第三电池213的串联,第三电池213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作为电池模组200的负极。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第一电池211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和第二电池212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的汇流排20与连接第三电池213呈正极性的电池极柱10和第二电池212呈负极性的电池极柱10的汇流排20可以是同一个汇流排20。汇流排20与电池极柱10的具体连接形式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100,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极柱;
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焊接并形成焊接接头,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通过所述焊接接头电连接;以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位于所述电池极柱与所述汇流排之间,以使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池极柱通过所述导电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粘接层;
所述电池极柱具有第一粘接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第一粘接面相对的第二粘接面;
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一粘接面固定连接,所述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面上设有第一容纳槽;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而成,所述第一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一封闭槽,所述第一封闭槽将所述第一粘接面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槽的内侧的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封闭槽的外侧的第二面,所述粘接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槽为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接头为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闭槽位于所述焊接接头构成的首尾连接的封闭结构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柱、所述汇流排和焊接接头共同界定一密闭空间,所述粘接层位于所述密闭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面上设有第二容纳槽;
所述粘接层由粘接剂固化而成,所述第二容纳槽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粘接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为首尾连接的第二封闭槽,所述第二封闭槽将所述第二粘接面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槽的内侧的第三面和位于所述第二封闭槽的外侧的第四面,所述粘接层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为弹性变形件;
所述电池极柱具有第一接触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
所述弹性变形件被挤压于所述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所述弹性变形件具有恢复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弹性变形件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所述弹性变形件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件包括: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以及
弹性导体单元,所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相对设置,所述弹性导体单元连接于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二导体之间;
所述弹性导体单元具有恢复弹性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一导体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并使所述第二导体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件包括依次连接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三导电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导电部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紧密接触;
所述第三导电部具有相对所述第二导电部恢复弯折变形的趋势,以使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紧密接触。
14.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具有电池极柱;以及
汇流排,每个相邻的两个电池的电池极柱通过所述汇流排连接,以使所述多个电池串联;或
使所述多个电池并联;或
使所述多个电池中的部分电池并联,再与所述多个电池中的其余电池串联;
电池极柱与汇流排之间设有导电件,所述电池极柱、所述汇流排和所述导电件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
CN201910103200.2A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Pending CN109638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200.2A CN109638214A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3200.2A CN109638214A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8214A true CN109638214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64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3200.2A Pending CN109638214A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821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519A (zh) * 2021-03-19 2021-10-19 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结构及焊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43153A (ja) * 2013-01-25 2014-08-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03812584U (zh) * 2013-12-30 2014-09-0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大电流汇流排
CN105428583A (zh) * 2014-09-12 2016-03-23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成组焊接结构及焊接方法
CN206076302U (zh) * 2016-08-10 2017-04-0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装置
CN106891070A (zh) * 2017-02-23 2017-06-27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铝复合板、极柱连接板结构及电池
CN10693574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206471408U (zh) * 2017-01-08 2017-09-05 杭州波谱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汇流板及基于无焊接技术的圆柱电池组
CN107154478A (zh) * 2017-05-26 2017-09-12 江苏银基烯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169278U (zh) * 2019-01-31 2019-07-2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43153A (ja) * 2013-01-25 2014-08-0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蓄電モジュール
CN203812584U (zh) * 2013-12-30 2014-09-03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大电流汇流排
CN105428583A (zh) * 2014-09-12 2016-03-23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成组焊接结构及焊接方法
CN10693574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
CN206076302U (zh) * 2016-08-10 2017-04-05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底盘装置
CN206471408U (zh) * 2017-01-08 2017-09-05 杭州波谱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汇流板及基于无焊接技术的圆柱电池组
CN106891070A (zh) * 2017-02-23 2017-06-27 深圳市科达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铜铝复合板、极柱连接板结构及电池
CN107154478A (zh) * 2017-05-26 2017-09-12 江苏银基烯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169278U (zh) * 2019-01-31 2019-07-26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17519A (zh) * 2021-03-19 2021-10-19 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汇流排结构及焊接方法
CN113517519B (zh) * 2021-03-19 2023-02-17 天津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33709B1 (ko) 플레이트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극 연결부재 및 그것을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172519B1 (ko) 전극 리드 접합용 버스바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US8822061B2 (en) Battery module with plurality of batteries having bent terminal portions connected with fixing plate
CN105224926B (zh) 指纹识别模组安装方法及指纹识别模组安装结构
US20140205889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140255768A1 (en) Ultrasonic horn and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ed using the same
CN209169278U (zh)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KR20080045305A (ko) 디바이스에 도전성 부재를 결합시키는 방법
EP2273588A1 (en)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5244527A (zh) 二次电池、制造二次电池的装置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US20210408642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9638214A (zh) 一种电池极柱与汇流排的连接结构及电池模组
JP2006228580A (ja) 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CN105702904A (zh) 电池组
CN107634170A (zh) 两头带有硬铜排的电动汽车柔性电源连接件的加工工艺
CN110710017A (zh) 电池组
CN201601287U (zh) 电连接器
WO2021135191A1 (zh) 一种无焊接式汇流排
KR102046001B1 (ko) 무용접 연결부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팩
JP2016081589A (ja) 車両用の窓ガラス構造体
CN104678604A (zh) 一种压接装置
CN207818709U (zh) 电池模组
CN207441834U (zh) 电池模组
JP2009218498A (ja) 半導体チップの実装方法及び液晶パネル
CN209544506U (zh) 一种整体式焊接汇流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