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7608A -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7608A
CN109637608A CN201811590044.9A CN201811590044A CN109637608A CN 109637608 A CN109637608 A CN 109637608A CN 201811590044 A CN201811590044 A CN 201811590044A CN 109637608 A CN109637608 A CN 109637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pital
user
terminal
electronic health
health rec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0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5900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760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7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7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e.g. managing hospital staff or surgery room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包括云端服务器及与云端服务器网络相连的多个用户终端和医院终端;用户终端上可以建立基于实名制的电子病历本,该电子病历本存储至云端服务器内,用户终端具有检测端口,所述检测端口可与外部的检测仪器相连,并可获取检测仪器的检测值,可将检测数据存储在该用户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用户可在平台上查看医学养生知识和医院特色,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与医院终端进行网络沟通。可以给患者初步的诊断,避免患者盲目寻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医院的资源共享,带动小医院的发展。解决患者看病难,偏远地方离好医院比较远,择医困难的问题。对社会上的黑诊所进行打击。

Description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医疗领域,属于区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涉及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好的大型医院资源雄厚,医生的经验丰富,因此去的人多,因此存在着挂号排队长、就诊等待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问题。而村级医院的人少,没人去。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是在广东省二院上线的网络医院,基于网络医院这一载体,该院已在当地建成全省首个省、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共同体。患者只需在家门口即可通过网络接受网络专家诊疗。
上述互联网+云医院的结构,患者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视频诊疗,极大的方便了患者的治疗活动。一般情况下患者只有在自己感觉生病时才会想到去医院看或者直接去药店自行购买药品治疗,无法让患者养成通过网络视频与医生沟通的习惯,尤其是网络医院的网络就诊人员数量多造成延迟、卡顿。当患者需要诊断时还是会直接去大医院,因此大医院的挂号排队长等问题无法有效的解决,同时部分患者不了解相关医院的具体情况,容易进入一些黑诊所进行诊断,出现一些不合理治疗。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其通过互联网+云服务器的结构,患者日常可将检测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的个人账户中,云服务器监控患者的检测数据,并可推荐其去医院诊疗。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及与云端服务器网络相连的多个用户终端和医院终端;用户终端上可以建立基于实名制的电子病历本,该电子病历本存储至云端服务器内,在获得用户同意的基础上医院终端可查询电子病历本上的信息,并可将诊断信息存储至电子病历本上;
用户终端具有检测端口,所述检测端口可与外部的检测仪器相连,并可获取检测仪器的检测值,判断检测值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可将检测数据存储在该用户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
所述分类诊疗平台上存储有中药西药的药理信息、日常食物的营养成分信息、各个医院的门诊信息、各个医院的成功案例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查看相应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与医院终端进行网络沟通。
本分类诊疗平台在日常可作为医学辅助工具使用,用户可在本平台上查询相应的日常食物搭配信息、日常的养生信息,如普通的感冒需要怎么预防和处理等,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养成用户使用本平台的习惯。可作为疾病预防使用,通过本平台内的知识进行相应的食疗。也可以作为看病诊疗的平台,获知相应的医院特色,有针对性的进行医院看病,提高其治疗效果。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上设置有外接检测端口和显示屏,所述终端壳体内设置有处理数据的控制主板、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网络连接的网络模块。上述网络模块包括无线网络模块(WiFi模块)和GPS定位模块,方便用户终端的联网、定位。
进一步来说,所述检测端口包括体温测量接口、高清摄像头、血压接口、心率接口、数据接口、彩超接口和脑电波接口;所述控制主板包括与体温测量接口相连的温度采集模块、与高清摄像头相连的实景采集模块、与血压接口相连的血压采集模块、与心率接口相连的心率采集模块、与彩超接口相连的彩超采集模块、与脑电波接口相连的脑电波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主板上还设置有三个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模块,分别为一号处理模块、二号处理模块、三号处理模块;所述一号处理模块与血压采集模块、心率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二号处理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实景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三号处理模块与脑电波采集模块、彩超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上述检测端口外接医院认可的仪器设备,其检测结果会被保存在数据库内。
4.一种分类诊疗方法,基于分类诊疗平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注册步骤;获取用户端填写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姓名信息,进行身份证验证、短信验证;其中短信验证采用固有的电信短信接口,系统将必要的信息发送至电信接口,电信接口将验证数字返回,系统核实后注册成功,并在云端服务器中建立该用户的电子病历本,并建立用户登陆的账号密码;
步骤S2、登陆步骤;打开用户终端,登陆账号密码,如没有账号密码则需要进行步骤1;其中手机号也可以作为账号使用,密码找不到时通过手机的短信验证找回;
步骤S3、登陆账号后,可在用户终端进行医学知识的查询,并可通过用户终端来进行人体的日常检测,并可自主选择是否将检测数据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
步骤S4、登陆账号后,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查看相关的医院的成功病历及相应的医院介绍,可自主选择需要到哪家医院去就诊;然后在用户终端上连接相应医院的医院终端,与值班医生进行网络沟通,查询相关的科室情况,并进行医院预约;
步骤S5、预约成功后,在指定日期进行就诊后,就诊结束后相关数据会存储在其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所述电子病历本上的信息可被多个医院终端查看,用户去其它医院进行诊疗时,其它医院的医生可通过电子病历本了解到用户的治理情况。
进一步来说,针对步骤3,用户可查看现场检测的数据情况,并选择是否需要将其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选择不保存,则采集到的数据会临时保存一周后删除;选择保存,则相关的数据会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而一旦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则不能进行更改。
本分类诊疗平台针对医生的诊疗数据采用直接存储至电子病历本上,而用户个人检测的数据采用自愿原则,由用户自主选择是否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电子病历本作为用户医疗信息的载体文件,为了保持其有效性,原则上不能够进行修改。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上日常检测检测所使用的设备为医院认可的仪器设备。分类诊疗平台会预先将医院认可的仪器设备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用户打开用户终端搜索相应的仪器设备时,可直接查看到相应产品的型号,这些仪器设备包括体温仪、血压仪、心率仪、彩超仪、脑电波仪、血糖仪等。用户采用医院认可的设备检测获得的数据可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实现采集的数据可共用,减少重复检测。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用户终端(诊疗平台终端),检测体温、采操、心律的数据。通过技术共享、医生共享,客户终端实现家庭医生,百科全书。将病人的病例情况可整合在该分类平台上,具体包括病情是怎样、在那家医院看的,从而利于判断医院的优势点。将相应的养生知识整合在平台上,辅助人员日常养生,并针对某个病情进行食疗方便的建议。有电子病历,记录了病人的情况和日常检查情况,方便医生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
本发明具有如下好处:可以给患者初步的诊断,避免患者盲目寻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医院的资源共享,带动小医院的发展。解决患者看病难,偏远地方离好医院比较远,择医困难的问题。对社会上的黑诊所进行打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架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类诊疗方法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1及与云端服务器1网络相连的多个用户终端3和医院终端2,在云端服务器1中存储中药西药的药理信息、日常食物的营养成分信息、各个医院的门诊信息、各个医院的成功案例信息等,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3查看云端服务器1中的存储内容,获得其想要获得的医学知识。用户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3与医院终端2进行直接沟通。
在云端服务器中建立用户档案信息,即对每个用户建立独立的电子病历本,上述电子病历本上除了记载用户的基本信息(上述基本信息需要实名认证),还可以将日常检查的情况记录在该电子病历本上。当用户终端3主动连通某个医院终端2时,医院终端2的值班医生可以查看该电子病历本,方便值班医生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方便后续两者之间进行网络沟通,便于值班医生的对用户的病情进行初步诊疗。医院终端2未经授权不能够查看用户的电子病历本,保护用户的隐私。
用户终端3可作为家庭医生的角色,其结构参考图2,包括终端壳体300,所述终端壳体300上设有体温测量接口、高清摄像头、显示屏304、血压接口、心率接口、数据接口(USB接口,可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彩超接口、脑电波接口,并在终端壳体300内设置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包括与体温测量接口相连的温度采集模块303、与高清摄像头相连的实景采集模块310、与血压接口相连的血压采集模块306、与心率接口相连的心率采集模块307、电源模块、与彩超接口相连的彩超采集模块312、与脑电波接口相连的脑电波采集模块311,所述终端壳体300内设有放置电池的电池槽,所述电池槽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控制主板上设置有三个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模块,分别为一号处理模块305、二号处理模块302、三号处理模块309,一号处理模块305与血压采集模块306、心率采集模块307相连,用于处理血压和心率的数据分析,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用户终端3自带的数据库301中。二号处理模块302与温度采集模块303、实景采集模块310相连,对温度数据、实景识别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用户终端3自带的数据库301中。三号处理模块309与脑电波采集模块311、彩超采集模块312相连,对脑电波信号、彩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用户终端3自带的数据库301中。所述控制主板与网络模块相连,用于与云端服务器1相连,将数据库301中的数据与云端服务器1上的数据进行交互,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归类在采集人的电子病历本上。
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精确性,用户终端3使用人需要对准高清摄像头进行面部识别、并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或者指纹识别的方式来登陆个人账户,其后续采集到的数据会保存在用户终端3的数据库301中。这时用户可通过显示屏304查看现场采集的情况,并确认是否需要将其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如果选择不保存,则采集到的数据会临时保存一周后就会删除;如果选择保存则相关数据会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而一旦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原则上就不能进行更改。
用户终端3上使用的体温仪、血压仪、心率仪、彩超仪、脑电波仪、血糖仪采用医院认可的仪器设备,以保障采集的数据可共用,减少重复检测。
一个医院可以有一台或多台医院终端2,上述医院终端2则为一台安装有相应软件的电脑,云端服务器1将用户的请求发送给医院终端2,值班医生可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必要时可实现用户在本医院的挂号。
一种分类诊疗方法,其基于分类诊疗平台,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注册步骤;获取用户端填写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姓名信息,进行身份证验证、短信验证;其中短信验证采用固有的电信短信接口,系统将必要的信息发送至电信接口,电信接口将验证数字返回,系统核实后注册成功,并在云端服务器中建立该用户的电子病历本,并建立用户登陆的账号密码;
步骤S2、登陆步骤;打开用户终端,登陆账号密码,如没有账号密码则需要进行步骤1;其中手机号也可以作为账号使用,密码找不到时通过手机的短信验证找回;
步骤S3、登陆账号后,可在用户终端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和日常检测,日常检测需要用到医院认可的检测设备,如血压仪、血糖仪、温度仪等,这些检测设备在诊疗平台上有显示,包括具体的产品名称、型号等,方便用户了解;
步骤S4、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查看相关的医院的成功病历及相应的医院介绍,可自主选择需要到哪家医院去就诊;然后在用户终端上连接相应医院的医院终端,与值班医生进行网络沟通,查询相关的科室情况,并进行医院预约;
步骤S5、预约日进行就诊后,就诊的相关数据会存储在其名下的电子病历本,若需要后续挂水等辅助性治疗,直接可以去当地卫生院即可,卫生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医院终端直接查看电子病历本,即可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还需跑到大医院去;当地卫生院处理的信息,同样存储在其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
用户终端可以作为家庭医生来使用,在其上用户可以查询相应的日常食物搭配信息、日常的养生信息,如普通的感冒需要怎么预防和处理等。这样,用户使用该用户终端的频率会增加,并形成一种习惯。
在目前的诊疗过程中,有些情况时病人自己感觉良好后就不使用药,并不是医生诊断后不使用药。这样会存在治疗不彻底的问题,易出现反复复发。采用本平台后,当血压、心率检测时出现异常会访问数据库,并将查询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病人可根据显示结果进行预防或者去医疗诊疗。
当用户选择医院时,可以先了解相关医院的情况,如医院的擅长领域有哪些,有哪些成功的案例,通过用户的感性认识来选择医院,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的选择,避免其被忽悠进入黑诊所。同时选择的医院有相关的成功案例,其被治疗的成功率会更高,减少了医院诊疗后出现无法处理而需要被转院的情况,增加病人所耗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本发明通分类诊疗平台对医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将看病、咨询整合,医院有值班医生进行分类,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科室分类。将医院的成功案例集成在系统内,方便人员查看医院的情况。并对病人进行初步诊疗,使病人对病情有初步了解。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用户终端(诊疗平台终端),检测体温、采操、心律。技术共享、医生共享,客户终端有家庭医生,百科全书。将病人的病例情况可整合在该分类平台上,具体包括病情是怎样、在那家医院看的,从而利于判断医院的优势点。将相应的养生知识整合在平台上,辅助人员日常养生,并针对某个病情进行食疗方便的建议。有电子病历,记录了病人的情况和日常检查情况,方便医生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
本发明具有如下好处:可以给患者初步的诊断,避免患者盲目寻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大医院的资源共享,带动小医院的发展。解决患者看病难,偏远地方离好医院比较远,择医困难的问题。对社会上的黑诊所进行打击。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包括云端服务器(1)及与云端服务器(1)网络相连的多个用户终端(3)和医院终端(2);用户终端(3)上可以建立基于实名制的电子病历本,该电子病历本存储至云端服务器(1)内,在获得用户同意的基础上医院终端(2)可查询电子病历本上的信息,并可将诊断信息存储至电子病历本上;
用户终端(3)具有检测端口,所述检测端口可与外部的检测仪器相连,并可获取检测仪器的检测值,判断检测值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在征得用户同意后可将检测数据存储在该用户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
所述分类诊疗平台上存储有中药西药的药理信息、日常食物的营养成分信息、各个医院的门诊信息、各个医院的成功案例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3)查看相应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用户终端(3)与医院终端(2)进行网络沟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3)包括终端壳体,所述终端壳体上设置有外接检测端口和显示屏,所述终端壳体内设置有处理数据的控制主板、存储数据的数据库和用于网络连接的网络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端口包括体温测量接口、高清摄像头、血压接口、心率接口、数据接口、彩超接口和脑电波接口;所述控制主板包括与体温测量接口相连的温度采集模块、与高清摄像头相连的实景采集模块、与血压接口相连的血压采集模块、与心率接口相连的心率采集模块、与彩超接口相连的彩超采集模块、与脑电波接口相连的脑电波采集模块,所述控制主板上还设置有三个用于数据处理的处理模块,分别为一号处理模块、二号处理模块、三号处理模块;所述一号处理模块与血压采集模块、心率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二号处理模块与温度采集模块、实景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所述三号处理模块与脑电波采集模块、彩超采集模块相连,并将处理结果和采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4.一种分类诊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分类诊疗平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注册步骤;获取用户端填写的身份证信息、手机号码、姓名信息,进行身份证验证、短信验证;其中短信验证采用固有的电信短信接口,系统将必要的信息发送至电信接口,电信接口将验证数字返回,系统核实后注册成功,并在云端服务器中建立该用户的电子病历本,并建立用户登陆的账号密码;
步骤S2、登陆步骤;打开用户终端,登陆账号密码,如没有账号密码则需要进行步骤1;其中手机号也可以作为账号使用,密码找不到时通过手机的短信验证找回;
步骤S3、登陆账号后,可在用户终端进行医学知识的查询,并可通过用户终端来进行人体的日常检测,并可自主选择是否将检测数据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
步骤S4、登陆账号后,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查看相关的医院的成功病历及相应的医院介绍,可自主选择需要到哪家医院去就诊;然后在用户终端上连接相应医院的医院终端,与值班医生进行网络沟通,查询相关的科室情况,并进行医院预约;
步骤S5、预约成功后,在指定日期进行就诊后,就诊结束后相关数据会存储在其名下的电子病历本上;所述电子病历本上的信息可被多个医院终端查看,用户去其它医院进行诊疗时,其它医院的医生可通过电子病历本了解到用户的治理情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类诊疗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步骤3,用户可查看现场检测的数据情况,并选择是否需要将其保存在电子病历本上;选择不保存,则采集到的数据会临时保存一周后删除;选择保存,则相关的数据会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而一旦存储在电子病历本上,则不能进行更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类诊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上日常检测检测所使用的设备为医院认可的仪器设备。
CN201811590044.9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Pending CN10963760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0044.9A CN10963760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0044.9A CN10963760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7608A true CN109637608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77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0044.9A Pending CN109637608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760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038A (zh) * 2012-10-10 2013-02-06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物联网远程服务系统
US8527295B2 (en) * 2005-09-08 2013-09-03 Em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and providing subscriber medical information to medical units
CN105373686A (zh) * 2014-08-13 2016-03-02 南宁市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CN105528531A (zh) * 2016-03-14 2016-04-27 上海瑞一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
CN106254383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医院远程诊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7295B2 (en) * 2005-09-08 2013-09-03 Em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ng and providing subscriber medical information to medical units
CN102917038A (zh) * 2012-10-10 2013-02-06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医疗物联网远程服务系统
CN105373686A (zh) * 2014-08-13 2016-03-02 南宁市锋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医疗健康的数字化诊疗集成系统
CN105528531A (zh) * 2016-03-14 2016-04-27 上海瑞一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
CN106254383A (zh) * 2016-09-13 2016-12-21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医院远程诊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翔: "农村偏远地区远程医疗援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方银斌: "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40731U (zh) 一种多功能医疗服务系统
CN104718550B (zh) 用于管理具有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设备特征的个人健康记录的方法和系统
CN109585029A (zh) 一种医院患者信息网络平台
CN107292597A (zh) 基于社保卡实现就诊支付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设备
US200200355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medical facility
CN103338224A (zh) 一种医疗机构中央诊断系统
CN103324831A (zh) 一种远程问诊系统
CN103246825A (zh) 一种医疗机构中央诊断方法
EP1704515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edical assistance to a traveler
CN109256218A (zh) 一种智能诊所
US20180113995A1 (en) Pharmaceutical Dispensing Method in an Unattended Medical Kiosk
US20060074722A1 (en) Computeriz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 and related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110444262A (zh) 一种中医诊疗数据收集系统
CN104915576A (zh) 数字化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
Shams 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n telemedicine: a discussion regarding to several implementation
JP2003323496A (ja) 連携診断システム
CN112735607A (zh) 一种全数据化的罕见病病例库及mdt讨论平台
CN112397166A (zh) 一种慢性疾病医疗管理系统
CN208796675U (zh)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
CN206348794U (zh) 一种医疗信息查询设备和系统
CN10605591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智能医疗系统
CN109637608A (zh) 一种分类诊疗平台及方法
US20220189639A1 (en) Healthcare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CN110310741A (zh) 一种医学人工智能应用的电子市场系统
CN113284605B (zh) 一种基于云端的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