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4969A -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4969A
CN109634969A CN201811651039.4A CN201811651039A CN109634969A CN 109634969 A CN109634969 A CN 109634969A CN 201811651039 A CN201811651039 A CN 201811651039A CN 109634969 A CN109634969 A CN 109634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districts
user
leve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510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加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n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n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nyua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510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34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3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4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20Software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设计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实现一个应用中集成5个级别以上(含5级)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实现多功能、跨区域、多维度应用的集成。减少各类应用信息孤岛,促进互联网应用的集约化,促进互联网应用在民生、行政管理领域全国一网通建设的发展。本发明之方法包含数据架构设计阶段主要数据表设计步骤,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通过用户操作确定用户各级别定位信息的操作步骤,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各类型用户的发布功能集成步骤,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多级别功能模块集成展现的实现步骤。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 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互联网应用中用户对象的定位属性类型主要包括:地理坐标类、单参数城市属性类(城市名检索)、多参数行政区划类(国家+省+城市+街道)、社区参数类(城市+社区+楼栋+单元+房号)、线性地理类(地铁 [沿线] 编号/道路编号/河流编号等)、部门归属类(行政管理类部门组织结构/公司类部门组织结构)、坐标+行政区划组合类、坐标+社区ID组合类、坐标+线性地理组合等。
基于上述单一或组合定位属性为基础搭建的互联网应用,一个应用通常只能实现4个以内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应用场景需求(如某房产类应用可依据城市、区县、街道三级筛查房源信息、某行政服务类应用可依据省区级、地市级筛查显示相应行政级别的功能模块,某社区类应用可依据社区、楼栋、单元、房号等参数筛查显示社区内相应级别的功能模块)。
基于4个以内行政或社区级别筛查显示功能模块的应用,实践中只能满足用户单一类型的功能需求(或资讯、或房产、或社区管理、或行政管理、等等)。据此开发的应用往往表现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实现一个应用中集成5级以上(含5级)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实现多功能、跨区域、多维度应用的集成,减少信息孤岛,促进互联网应用的集约化,促进互联网应用在民生、行政管理领域全国一网通建设的发展。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数据架构设计阶段,行政区划数据分表的设计步骤(S1~S4,S14~S17),包括:省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地市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表、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数据表。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数据架构设计阶段,社区数据相关表设计步骤(S5~S8,S18~S21),包括:社区数据表、楼栋数据表、单元数据表、房号数据表。
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数据架构设计阶段,各类型用户信息表设计步骤(S9~S12,S22~S25),包括:个人类用户信息表、社区管理类单位用户信息表、公共行政类单位用户信息表、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用户信息表。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数据架构设计阶段,资讯类、服务类数据应包含定位信息(S26~S27)。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基础数据建设阶段:行政区划数据采集步骤(S28)。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基础数据建设阶段:社区数据创建步骤(S28)。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获取各类型用户定位属性参数、并关联定位属性参数的设计步骤(S30~S33),包括:通过用户的社区选择、用户社区登记、用户账户验证3种操作流程中的全部或部分操作流程,获取用户定位所需的省份、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楼栋、单元、房号8个级别中5个以上级别定位属性信息的步骤。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各类用户的发布功能集成步骤(S34~S37)。
本发明之方法及系统包含用户端应用设计中,5级以上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集成于同一应用的实现步骤(S38~S48):即基于用户的省份、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楼栋、单元、房号等定位属性参数,筛选、显示相应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街道级、社区级、楼栋级、单元级、房号级8个级别中5级以上(含5级)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流程S1~S13示意,涉及数据库设计应包含数据表。
图2 为流程S14~S17示意,涉及省、地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区划数据表应包含信息。
图3 为流程S18~S21示意,涉及社区、楼栋、单元、房号数据表应包含信息。
图4 为流程S22~S25示意,涉及个人及各类型单位用户信息表应包含信息。
图5 为流程S16~S27示意,涉及各类型应用场景对应数据对象表应包含信息。
图6 为流程S28示意,涉及行政区划数据采集方案示意。
图7 为流程S29示意,涉及社区数据创建流程示意。
图8 为流程S30示意,涉及个人用户社区登记或验证流程示意。
图9 为流程S31示意,涉及社区管理类单位用户登记或验证流程示意。
图10为流程S32示意,涉及公共行政类单位用户登记或验证流程示意。
图11为流程S33示意,涉及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用户登记或验证流程示意。
图12为流程S34示意,涉及针对个人用户可开发发布场景集成示意。
图13为流程S35示意,涉及针对社区管理类单位用户可开发发布场景集成示意。
图14为流程S36示意,涉及针对公共行政类单位用户可开发发布场景集成示意。
图15为流程S37示意,涉及针对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用户可开发发布场景集成示意。
图16--图17为流程S38~S42,多级别功能模块同步展现的实现逻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主要通过互联网应用设计中的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省级行政区划数据表。
步骤S2: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地市级行政区划数据表。
步骤S3: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表。
步骤S4: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数据表。
骤S5: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社区数据表。
步骤S6: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楼栋数据表。
步骤S7: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单元数据表。
步骤S8: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房号数据表。
步骤S9: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个人类用户信息表。
步骤S10: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社区管理类单位用户信息表。
骤S11: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公共行政类单位用户信息表。
步骤S12: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用户信息表。
步骤S13:云端数据库设计包含资讯类、服务类等2类以上数据对象表。
步骤S14:省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应包含:省区ID、省级名称、其他省级特征等信息。
步骤S15:地市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应包含:地市ID、地市名称、省区ID、省级名称、其他地市特征等信息。
步骤S16:县区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应包含:县区ID、县区名称、地市ID、地市名称、省区ID、省级名称、县区其他特征等信息。
步骤S17:乡镇街道级行政区划数据表应包含:乡镇街道ID、乡镇街道名、县区ID、县区名称、地市ID、地市名称、省区ID、省级名称。
步骤S18:社区数据表应包含:社区ID、社区名称、省区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其他特征参数等信息。
步骤S19:楼栋数据表应包含:楼栋ID、楼栋名称、社区ID、其他特征参数等信息。
步骤S20:单元数据表应包含:单元ID、单元名、楼栋ID、社区ID、其他特征参数等信息。
步骤S21:房号数据表应包含:房号ID、房号、单元ID、楼栋ID、社区ID、其他特征参数等信息。
步骤S22:个人类用户信息表应包含:用户ID、社区、楼栋、单元、房号、其他特征或权限参数等信息。
步骤S23:社区管理类单位用户信息表应包含:账户ID、单位类别、单位名、社区ID、省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其他特征或权限参数等信息。
步骤S24:公共行政类单位用户信息表应包含:账户ID、单位类别、单位名、行政级别、本级行政区ID、上级行政区ID、其他特征或权限参数等信息。
步骤S25: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用户信息表应包含:账户ID、单位类别、单位名、社区ID、楼栋ID、单元ID、房号ID、省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其他特征或权限参数等信息。
步骤S26:资讯类数据对象表应包含:信息ID、信息类别、发起人类别、发起人ID、省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社区ID、信息内容等。必要时可包含:楼栋ID、单元ID、房号ID。
步骤S27:服务类数据对象表应包含:信息ID、信息类别、发起人类别、发起人ID、省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社区ID、信息内容等。必要时可包含:楼栋ID、单元ID、房号ID。其他类型以此类推。
步骤S28:行政区划数据采集、上传云端数据库。
步骤S29:社区数据创建。通过【选择省份】->【选择地市】->【选择县区】->【选择街道乡镇】->【创建社区信息】。完成数据信息创建,使社区关联所在省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信息。
步骤S30:个人社区登记。通过【选择省份】->【选择地市】->【选择县区】->【选择街道乡镇】->【选择社区】->【选择楼栋】->【选择单元】->【选择房号】->【完成社区登记或验证】。完成个人社区登记,使个人关联所在省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等信息。
步骤S31:社区管理单位登记。通过【选择省份】->【选择地市】->【选择县区】->【选择街道乡镇】->【选择社区】->【完成社区登记或验证】。完成社区管理单位登记,使社区管理单位关联所在省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等信息。
步骤S32:公共行政类单位登记。通过【选择行政级别】->【选择省份】->【选择地市】->【选择县区】->【选择街道乡镇】->【完成公共行政类单位登记或验证】。完成公共行政类单位登记,使公共行政类单位关联所对应行政级别、及所对应省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等。
步骤S33:其他公司组织类社区登记。通过【选择省份】->【选择地市】->【选择县区】->【选择街道乡镇】->【选择社区】->【选择楼栋】->【选择单元】->【选择房号】->【完成社区登记或验证】。完成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社区登记,使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关联所在省区、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等信息。
步骤S34:个人类用户适用发布场景功能模块集成。可包括:社区资讯发布(信息附个人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个人商务推广(信息附个人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共享资源(信息附个人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需求信息(信息附个人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社区服务(服务信息附个人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等等。
步骤S35:社区管理单位适用发布场景功能模块集成。可包括:社区资讯发布(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管理单位公告(附社区编码)、社区管理链接(附编码)、社区投票表决(附社区编码)、社区管理人员(附归属社区编码),等等。
步骤S36:公共行政类单位适用发布场景功能模块集成。可包括:地方资讯发布(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政务接口(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公益资源(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辖区投票表决(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商务推广(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等等。
步骤S37:其他公司组织类单位适用发布场景功能模块集成。可包括:商务推广(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共享资源(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需求信息(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社区服务(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商品销售(信息附单位归属区划编码及社区编码),等等。
客户端设备多级别功能模块同步展现的实现逻辑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38:用户登录。
步骤S39:判断用户是否已完成社区登记。
步骤S40:如果用户已完成社区登记,则从服务器获取用户所登记社区对应的省份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社区ID,以及用户的楼栋、单元、房号等信息。
步骤S41:如果用户尚未完成社区登记,则提示用户【选择社区】,通过用户选择社区,获取用户所选社区对应的省份ID、地市ID、县区ID、乡镇街道ID、社区ID等信息。
步骤S42:基于省份、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等定位信息筛选、显示相应级别功能模块。
步骤S43:基于省份ID筛查,可展现省级功能模块。包括:省级资讯、省级政务、部门链接等。
步骤S44:基于地市ID筛查,可展现地市级功能模块。包括:地市资讯、地市政务、部门链接、本地招聘、征询投票、城市广告等。
步骤S45:基于县区ID筛查,可展现县区级功能模块。包括:县区资讯、县区政务、部门链接、公益资源、便民信息、本地招聘、征询投票、县区广告等。
步骤S46:基于乡镇街道ID筛查可展现乡镇街道级功能模块。包括:乡镇街道论坛、乡镇街道政务、部门链接、公益资源、便民信息、乡镇街道广告等。
步骤S47:基于社区ID筛查,可展现社区级功能模块。包括:社区论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房产、共享资源、征询投票、信息推送、社区广告等。
步骤S48:其他基于楼栋ID、单元ID,可实现其他社区内管理功能模块。如:住户及成员管理、信息推送等。

Claims (2)

1.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用户端应用设计中包含通过用户操作确定用户5个级别以上定位属性参数的步骤,即通过用户的社区选择、用户社区登记、用户账户验证3种流程中的全部或部分操作流程,确定用户定位所需的省份、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楼栋、单元、房号8个定位级别中5个以上级别的定位属性信息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个用户端应用设计中包含5级以上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即基于用户的省份、地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楼栋、单元、房号等定位属性参数,筛选、显示相应省级、地市级、县区级、街道级、社区级、楼栋级、单元级、房号级8个级别中5个级别以上(含5级)行政或社区级别的功能模块。
CN201811651039.4A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9634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1039.4A CN109634969A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51039.4A CN109634969A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34969A true CN109634969A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55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51039.4A Pending CN109634969A (zh) 2018-12-31 2018-12-31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34969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4212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location-specific transaction services
CN101795333A (zh) * 2010-04-02 2010-08-04 贾华 一种构建全覆盖全方位资源共享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方法
CN102289739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上海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CN102663502A (zh) * 2012-03-29 2012-09-12 深圳市高正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社会管理信息实时显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70925A (zh) * 2014-03-06 2014-06-18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信息化公共平台体系架构
CN105391778A (zh) * 2015-11-06 2016-03-09 深圳市沃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互联网智慧社区的控制方法
CN105897441A (zh) * 2016-05-12 2016-08-24 河南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行政区属的实名社交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6709839A (zh) * 2016-12-01 2017-05-24 武汉大思想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系统
CN107563911A (zh) * 2017-08-31 2018-01-09 武汉智丽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4212A1 (en) * 2006-01-24 2007-07-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location-specific transaction services
CN101795333A (zh) * 2010-04-02 2010-08-04 贾华 一种构建全覆盖全方位资源共享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方法
CN102289739A (zh) * 2011-07-29 2011-12-21 上海互联网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服务管理系统
CN102663502A (zh) * 2012-03-29 2012-09-12 深圳市高正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社会管理信息实时显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70925A (zh) * 2014-03-06 2014-06-18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信息化公共平台体系架构
CN105391778A (zh) * 2015-11-06 2016-03-09 深圳市沃慧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互联网智慧社区的控制方法
CN105897441A (zh) * 2016-05-12 2016-08-24 河南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行政区属的实名社交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06709839A (zh) * 2016-12-01 2017-05-24 武汉大思想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管理服务系统
CN107563911A (zh) * 2017-08-31 2018-01-09 武汉智丽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化社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 Silva et al. Multiple views of sustainable urban mobility: The case of Brazil
Zhang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s and business model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uccess configurations of smart communities
Rodriguez et al. Urban development around bus rapid transit stops in seven cities in Latin-America
Kassens-Noor et al. Olympic technologies: Tokyo 2020 and beyond: the urban technology metropolis
KR100688446B1 (ko) 네트워크 기반의 사업지 분석 시스템 및 제공방법
Rasinger et al. Building a mobile tourist guide based on tourists' on-site information needs
CN113570198B (zh) 基于WebGIS的城市文化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Loo et al. Changing urban form in Hong Kong: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on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Pantazis et al. Smart sustainable islands vs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
O'Toole et al. Governance at community level: Small towns in rural Victoria
Haug Local democracy online: driven by crisis, legitimacy,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gaps?
Ncamphalala et al.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for Smart governance in the City of Ekurhuleni
CN109634969A (zh) 一种基于行政区划+社区的多功能互联网应用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Dashkevych et al. Human-centric, sustainability-driven approach to ranking smart cities worldwide
Profiroiu et al. The Challenges of Smart C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Health Crisis
US20040068520A1 (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N107480222B (zh) 基于微博数据的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测度系统
Silfianti et al. Do Indonesian Province Website Rich and Popular
CN110019237A (zh) 一种基于地图分析罪犯行踪的系统及方法
Ibrahim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in Doha downtown neighborhoods
Zhan et al. Minority touris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city
Alamanda et al. The roles of M2M technology on the realisation of Bandung Smart City
Krygsman et al. Capturing daily urban rhythms: The use of location aware technologies
CN109118322A (zh) 一种互联网站共享屋方法
Beiler et al. National assessment of bicycle friendliness using a spatial approach: Focus on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