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9047B -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9047B
CN109619047B CN201910080461.7A CN201910080461A CN109619047B CN 109619047 B CN109619047 B CN 109619047B CN 201910080461 A CN201910080461 A CN 201910080461A CN 109619047 B CN109619047 B CN 109619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pions
scorpion
mountain
breeding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0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9047A (zh
Inventor
白占涛
姜鸣
刘霞
杨清湖
薛继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804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9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9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9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9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9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养殖场地选取;选取向阳、背风、有植被的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处作为养殖场地;步骤2:养殖地建设;在步骤1选取好的养殖场地中建设蝎子生态山养复合窝穴;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逃围栏;用尼龙网将整个养殖场地罩住,尼龙网距地面的高度为1.5~2m,防止蝎子被鸟类天敌所捕食;步骤3:蝎种投放;选取大小均一、生长健壮、处于生殖期或孕期的成蝎投放至养殖场地;其中,雌蝎占比为60~80%;步骤4:饲料补给;以黄粉虫幼虫作为蝎子的主要人工补充食物。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蝎种投放的成活率与繁殖率,降低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率。

Description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是一种重要动物的药用资源,2015年新版药典进一步明示“全蝎”具“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功效。全蝎配伍的中药复方多达上百种,需求量仍不断增加。如步长脑心通、以岭通心络等干蝎的年用量已达200多吨,且仍呈快速上涨趋势。目前,药用钳蝎仍然主要来源于野生的东亚钳蝎,但由于野生蝎子资源有限,过度捕捉开采势必造成资源的匮乏甚至物种的灭绝。
蝎子人工养殖,必须进行科学育种,选育优良蝎种,也只有优良蝎种才能提高养蝎成功率及产量和质量。我国人工养蝎目前还处在初期养殖和育种阶段,尚未育成稳定遗传的品种。
蝎子是变温动物,卵胎生,其生长活动需要依赖环境温度提供能量,因此蝎子在野外的活动季节一般从春季惊蛰开始至秋季霜降,适宜的活动温度为40℃至零下10℃,自然环境中蝎子的繁殖季节与活动旺季为每年的7、8、9月,即蝎子发育与生殖最适合的温度为25℃至38℃之间,在此范围内蝎子的生长与繁殖速度与温度成正比。
自然界中,蝎子常栖息在岩壁、石块的缝隙中或是土壤的洞穴里,且喜欢生活在干湿交错环境中,要求环境湿度高而栖息的洞穴湿度要低,既能保证蝎子对水分的需求又不会造成霉变等损害。此外,虽然蝎子是一种昼伏夜出的动物,但蝎子还需要一定程度的阳光照射,尤其是仔蝎和刚完成蜕皮的蝎子,一定程度的光照能帮助其体壁组织的快速稳固,因此自然环境中的蝎子常在清晨和傍晚时外出活动。
目前,常见的蝎子人工养殖技术,主要以室内搭建窝穴的养殖方法为主,在可以提供恒温恒湿,固定光周期的房间内以砖块、碎石或者鸡蛋托盘等堆砌成供蝎子居住的窝穴,但由于室内的养殖环境空间有限,通风不利,且几无阳光照射,加之养殖户为增加产量,过度增加蝎子的饲养密度与环境的温湿度,常容易造成病菌滋生导致蝎子大量死亡,或由于蝎子活动空间限制导致蝎子自相残杀或繁殖率降低等不利现象的出现。
由于现有的药源全蝎主要为野生蝎子,且多种数据反映人工室内养殖蝎子的成药性及功效不及野生蝎子,因此,本发明所提出的生态蝎子养殖方法是一种最接近野生蝎子生长的养殖方式,对所养殖蝎子的质量与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
现有的蝎子室外养殖及生态养殖技术,通常是在蝎子室外的养殖场地周围搭建了光滑的水泥墙、瓷砖、玻璃墙等完善的蝎子防逃装置,在内部给予一定的补水和排水装置,用碎石砖瓦等搭建供蝎子生存的窝穴,并在养殖场地内设置一定的诱虫装置。此种方式是在人为可控的条件下,搭建了模拟自然环境的半人工养殖环境,但其无法模拟蝎子生长的大环境生态因素中,包括气候特征、蝎子生存的天然窝穴、蝎子生活的小环境群落特征、蝎子食物链的组构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可提高蝎子的质量和产量。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养殖场地选取
选取向阳、背风、有植被的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处作为养殖场地;
步骤2:养殖地建设
在步骤1选取好的养殖场地中建设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逃围栏;用尼龙网将整个养殖场地罩住,尼龙网距地面的高度为1.5~2m,防止蝎子被鸟类天敌所捕食;
步骤3:蝎种投放
选取大小均一、生长健壮、处于生殖期或孕期的成蝎投放至养殖场地;其中,雌蝎占比为60~80%;投放密度为30~50只/m2;投放时间为立夏之后的6:00-9:00或者17:00-20:00;
步骤4:饲料补给
以黄粉虫幼虫作为蝎子的主要人工补充食物;每隔3天投喂一次,于太阳落山后至太阳升起前进行饲料的补喂;投喂时观察蝎子出洞活动的情况,在蝎子聚集区进行集中投喂;投喂比例为1~2只黄粉虫/蝎;投喂时4~5cm的成蝎应投喂3cm以上的黄粉虫;小于4cm的蝎子应投喂1~2cm的黄粉虫;同时为避免大蝎子抢夺小蝎子的食物,投喂时应先向大蝎子进行投喂,再向小蝎子进行投喂。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所述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或沙土山;养殖场地选取面积应在5亩以内。
步骤2中,尼龙网的设置方式为,在养殖场地周围树立支杆支起尼龙网;所述尼龙网的网眼直径为1~3cm;,所述防逃围栏具体做法为:选取宽80~160cm的彩钢板,用胶带平滑密封彩钢板之间的缝隙,并将彩钢板向内倾斜插陷固定于土层中,保证彩钢板顶部距地面的高度40~100cm,围绕整个养殖场地,围成防逃墙;并硬化防逃墙内外侧。
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养殖场地的诱虫灯;诱虫灯之间间隔2~5m,且诱虫灯距地面的高度为10~20cm。
步骤2中,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结构具体如下:包括山体,山体正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3cm、深度为0.5~1.5m的孔洞;山体的宽度不小于3m;山体前侧设置有春夏窝穴;且春夏窝穴低于孔洞;春夏窝穴包括底座,围绕底座依次固接有砖砌而成的前侧墙、左侧墙、后侧墙及右侧墙;后侧墙与山体正面接触;每面墙的边角处均设有若干个缝隙a;还包括盖板,盖板与每面墙上表面之间留有0.8~1.2cm的缝隙b;春夏窝穴内填充有若干个大小为5~10cm3固体块;每个固体块上均铺设有沙土层;春夏窝穴内空隙总体积占春夏窝穴总体积的20~30%。
山体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沙土山、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
孔洞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且最高的孔洞距山体顶面的距离不小于60cm;孔洞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前侧墙、左侧墙、后侧墙及右侧墙的高度均为55~65cm。
前侧墙、左侧墙、后侧墙及右侧墙厚度均为10~20cm;前侧墙、左侧墙、后侧墙及右侧墙在厚度方向上均由2层多孔砖组成。
还包括固接于山体正面的遮雨板a,遮雨板a距地面高度为1.5~3m;固接于前侧墙正面顶部的遮雨板b。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养殖场地,生产投入成本低;养殖劳动强度小;以向阳、背风、植被种类多样的黄土山峁、杂石山、沙土山等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为依托,人工完善窝穴建造、防逃、防天敌、投喂管理等,解决蝎子对室内养殖环境的不适应性,有效的提高了蝎种投放的成活率与繁殖率,降低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中窝穴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1中种蝎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4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1中仔蝎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5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2中蝎子平均存活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6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3中蝎子平均存活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7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4中蝎子平均存活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8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5中蝎子平均存活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9是本发明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实施例6中蝎子平均存活量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
图中,1.平台,2.孔洞,3.春夏窝穴,4.底座,5.前侧墙,6.左侧墙,7.后侧墙,8.右侧墙,9.缝隙a,10.盖板,11.固体块,12.沙土层,13.缝隙b,14.遮雨板a,15.遮雨板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养殖场地选取
选取向阳、背风、有植被的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处作为养殖场地;
步骤2:养殖地建设
在步骤1选取好的养殖场地中建设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逃围栏;用尼龙网将整个养殖场地罩住,尼龙网距地面的高度为1.5~2m,防止蝎子被鸟类天敌所捕食;
步骤3:蝎种投放
选取大小均一、生长健壮、处于生殖期或孕期的成蝎投放至养殖场地;其中,雌蝎占比为60~80%;投放密度为30~50只/m2;投放时间为立夏之后的6:00-9:00或者17:00-20:00;
步骤4:饲料补给
以黄粉虫幼虫作为蝎子的主要人工补充食物;每隔3天投喂一次,于太阳落山后至太阳升起前进行饲料的补喂;投喂时观察蝎子出洞活动的情况,在蝎子聚集区进行集中投喂;投喂比例为1~2只黄粉虫/蝎;投喂时4~5cm的成蝎应投喂3cm以上的黄粉虫;小于4cm的蝎子应投喂1~2cm的黄粉虫;同时为避免大蝎子抢夺小蝎子的食物,投喂时应先向大蝎子进行投喂,再向小蝎子进行投喂。
步骤1中,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或沙土山;养殖场地选取面积应在5亩以内。
步骤2中,尼龙网的设置方式为,在养殖场地周围树立支杆支起尼龙网;尼龙网的网眼直径为1~3cm;防逃围栏具体做法为:选取宽80~160cm的彩钢板,用胶带平滑密封彩钢板之间的缝隙,并将彩钢板向内倾斜插陷固定于土层中,保证彩钢板顶部距地面的高度40~100cm,围绕整个养殖场地,围成防逃墙;并硬化防逃墙内外侧。
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养殖场地的诱虫灯;诱虫灯之间间隔2~5m,且诱虫灯距地面的高度为10~20cm。
步骤2中,蝎子的窝穴结构具体如下:如图1、图2所示,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包括山体1,山体1正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3cm、深度为0.5~1.5m的孔洞2;山体1的宽度不小于3m;山体1前侧设置有春夏窝穴3;且春夏窝穴3低于孔洞2;春夏窝穴3包括底座4,围绕底座4依次固接有砖砌而成的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后侧墙7与山体1正面接触;每面墙的边角处均设有若干个缝隙a9;还包括盖板10,盖板10与每面墙上表面之间留有0.8~1.2cm的缝隙b13;春夏窝穴3内填充有若干个大小为5~10cm3固体块11;每个固体块11上均铺设有沙土层12;春夏窝穴3内空隙总体积占春夏窝穴3总体积的20~30%。
优选的,山体1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沙土山、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
优选的,孔洞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且最高的孔洞2距山体1顶面的距离不小于60cm;孔洞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优选的,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的高度均为55~65cm;
优选的,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厚度均为10~20cm;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在厚度方向上均由2层多孔砖组成;
优选的,还包括固接于山体1正面的遮雨板a14,遮雨板a14距地面高度为1.5~3m;还包括固接于前侧墙5正面顶部的遮雨板b15;遮雨板a14、遮雨板b15的宽度为8~12cm,且与水平面夹角为20°;
优选的,底座4为厚度为5~8cm的砖块或石板;沙土层12厚度为0.4~0.6cm。
实施例1
养殖场选取
步骤1:选取同地点的3块面积大小约为2m2,向阳、背风具有崖畔的黄土山峁为处理组养殖场地;选取位于同地点3块面积大小为2m2的开阔平地为对照组1养殖场地;选取3块面积大小为2m2具有恒温恒湿和固定光照时长的室内养殖池为对照组2。
步骤2:在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养殖场地中央,利用多孔砖堆砌成50cm×50cm×50cm大小的方垛以作为蝎子的生存居住场所;在对照组1的方垛上方搭建防雨板;在对照组2的场地中每天用海绵向蝎子提供干净的水源。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每隔3天分别向处理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养殖场地中投放相同量的黄粉虫;具体按发明内容步骤4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投喂。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蝎子的死亡率随时间变化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生态山养方法养殖的蝎子处理组随着养殖时间的变化,种蝎的死亡率持续降低,低于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死亡率,在蝎种投放后的第4个月,处理组的死亡率趋于0,表明本发明的蝎子生态山养方法能有效降低投放种蝎的死亡率,提高其成活率。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蝎子的繁殖率随时间变化图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生态山养方法养殖的蝎子处理组中所生产的仔蝎数量较对照组1与对照组2多,且在种蝎投放后的3个月起所生产的仔蝎数量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蝎子生态山养方法能显著增加仔蝎的数量,提高生产仔蝎的存活率,从而提高蝎子的繁殖率。
实施例2
窝穴设计
步骤1:选取6块面积大小为2m2,朝南背风具有黄土崖壁的场地,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块平行重复样地,利用彩钢板分别将每块窝穴围绕隔离。
步骤2:处理组的窝穴按发明内容中的窝穴结构进行设计;在对照组场地中紧靠平台处堆砌50cm×50cm×50cm大小的方垛;在方垛上方搭建防雨板;选取网眼直径1~3cm的尼龙网将每处崖壁的养殖场地覆盖。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每隔三天分别向处理组、对照组的养殖场地中投放相同量的黄粉虫;具体按发明内容步骤4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投喂。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的蝎子存活情况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处理组窝穴养殖的蝎子其在次年的平均存活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说明以本发明所提出的蝎子窝穴养殖的蝎子较人工蝎垛窝穴方式所养殖的蝎子在自然环境中的越冬能力较强,能有效避免冬季低温对蝎子造成的冻害,有力保证蝎子的养殖效率和产量。
实施例3
养殖场地植被设置
步骤1:选取6块面积大小为2m2、朝南背风具有黄土崖壁的场地,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处理组场地中均匀种植低矮草本植物,将对照组场地中的所有植被移除,每组中设置3块平行重复样地,利用彩钢板分别将每块崖壁围绕隔离。
步骤2:每块场地的窝穴按发明内容中的窝穴结构进行设计;选取网眼直径1~3cm的尼龙网将处理组养殖场地覆盖。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每隔三天分别向处理组、对照组的养殖场地中投放相同量的黄粉虫;具体按发明内容步骤4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投喂。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的蝎子存活情况如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具有植被覆盖的处理组养殖场地中从8月份开始,蝎子的存活数量较高于对照组的;同时,通过养殖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具有植被覆盖的处理组场地中,傍晚时已有部分蝎子出洞活动,而对照组中鲜见,说明养殖场地中植被的覆盖对蝎子的生存和活动是必须的,在生态山养场地中种植适度的低矮植被,有利于提高蝎子的养殖效率和产量。
实施例4
防鸟网设置
步骤1:选取6块面积大小为2m2,朝南背风具有黄土崖壁的场地,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块平行重复样地,利用彩钢板分别将每块崖壁围绕隔离。
步骤2:每块场地的窝穴按发明内容中的窝穴结构进行设计;选取网眼直径1~3cm的尼龙网分别将处理组内不同的养殖场地覆盖,而对照组的养殖场地不做覆盖。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每隔三天分别向处理组、对照组,的养殖场地中投放相同量的黄粉虫;具体按发明内容步骤4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投喂。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的蝎子存活情况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覆盖了防鸟网的处理组养殖场地中蝎子在不同月份中的存活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其最大差值约可达到4.7倍,且养殖过程中观察发现,不覆盖防鸟网的场地中,鸟类活动频繁,说明在蝎子生态山养场地上覆盖防鸟网可有效防止鸟类对蝎子的捕食,减少蝎子养殖的损耗,增加其养殖效益。
实施例5
诱虫灯布设
步骤1:选取6块面积大小为2m2,朝南背风的黄土崖壁,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块平行重复样地,处理组与对照组样地需设置成相互垂直的角度,保证不受彼此之间光照影响,利用彩钢板分别将每块崖壁围绕隔离。
步骤2:每块场地的窝穴按发明内容中的窝穴结构进行设计;选取网眼直径1~3cm的尼龙网将每块养殖场地覆盖。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在处理组的养殖场地中,距地面10~20cm处,设置1个诱虫灯,诱虫灯开灯时间为每天20点至次日凌晨5点,而对照组中不设置任何灯具。
步骤5:本实施例的养殖场地中均不补喂黄粉虫。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的蝎子存活情况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增设了诱虫灯的处理组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数量略高于对照组,且处理组次年的存活蝎数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此外,设置诱虫灯的处理组,夜间围绕在诱虫灯附近的蝎子显著多余其他地方,说明在蝎子生态山养场地中增设诱虫灯可显著促进蝎子的捕食,并减少蝎子的自然损耗,提升其养殖产量。
实施例6
黄粉虫投喂方法
步骤1:选取6块面积大小为2m2,朝南背风的黄土崖壁,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块平行重复样地,利用彩钢板分别将每块崖壁围绕隔离。
步骤2:每块场地的窝穴按发明内容中的窝穴结构进行设计;选取网眼直径1~3cm的尼龙网将每块养殖场地覆盖。
步骤3:在每块场地中投放雌雄比为7:3的种蝎,投放密度为30只/m2,当年4月份投放蝎种,至次年4月份检查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情况。
步骤4:向处理组的养殖场地中定期投喂黄粉虫作为补充食料,投喂方法同发明内容步骤4中所述;对照组场地中不进行黄粉虫补喂。
本实施例方法养殖的蝎子存活情况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进行了黄粉虫投喂的处理组养殖场地中蝎子的存活数量略高于对照组,且在次年的存活蝎数差异显著,说明在蝎子生态山养过程中补喂黄粉虫对其生长繁殖及存活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蝎子生态山养的产量。
本发明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的优点为:利用荒山荒坡建设养殖场地,生产投入成本低;养殖劳动强度小;以向阳、背风、植被种类多样的黄土山峁、杂石山、沙土山等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为依托,人工完善窝穴建造、防逃、防天敌、投喂管理等,解决蝎子对室内养殖环境的不适应性,有效的提高了蝎种投放的成活率与繁殖率,降低了自然状态下的死亡率。

Claims (10)

1.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养殖场地选取
选取向阳、背风、有植被的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处作为养殖场地;
步骤2:养殖地建设
在步骤1选取好的养殖场地中建设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防逃围栏;用尼龙网将整个养殖场地罩住,尼龙网距地面的高度为1.5~2m,防止蝎子被鸟类天敌所捕食;
蝎子生态山养的复合窝穴具体结构如下:包括山体(1),山体(1)正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直径为1~3cm、深度为0.5~1.5m的孔洞(2);山体(1)的宽度不小于3m;山体(1)前侧设置有春夏窝穴(3);且春夏窝穴(3)低于孔洞(2);春夏窝穴(3)包括底座(4),围绕底座(4)依次固接有砖砌而成的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后侧墙(7)与山体(1)正面接触;每面墙的边角处均设有若干个缝隙a(9);还包括盖板(10),盖板(10)与每面墙上表面之间留有0.8~1.2cm的缝隙b(13);春夏窝穴(3)内填充有若干个大小为5~10cm3固体块(11);每个固体块(11)上均铺设有沙土层(12);春夏窝穴(3)内空隙总体积占春夏窝穴(3)总体积的20~30%;
步骤3:蝎种投放
选取大小均一、生长健壮、处于生殖期或孕期的成蝎投放至养殖场地;其中,雌蝎占比为60~80%;投放密度为30~50只/m2;投放时间为立夏之后的6:00-9:00或者17:00-20:00;
步骤4:饲料补给
以黄粉虫幼虫作为蝎子的主要人工补充食物;每隔3天投喂一次,于太阳落山后至太阳升起前进行饲料的补喂;投喂时观察蝎子出洞活动的情况,在蝎子聚集区进行集中投喂;投喂比例为1~2只黄粉虫/蝎;投喂时4~5cm的成蝎应投喂3cm以上的黄粉虫;小于4cm的蝎子应投喂1~2cm的黄粉虫;同时为避免大蝎子抢夺小蝎子的食物,投喂时应先向大蝎子进行投喂,再向小蝎子进行投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或沙土山;所述养殖场地选取面积应在5亩以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尼龙网的设置方式为,在养殖场地周围树立支杆支起尼龙网;所述尼龙网的网眼直径为1~3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设置于养殖场地的诱虫灯;诱虫灯之间间隔2~5m,且诱虫灯距地面的高度为10~2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防逃围栏具体做法为:选取宽80~160cm的彩钢板,用胶带平滑密封彩钢板之间的缝隙,并将彩钢板向内倾斜插陷固定于土层中,保证彩钢板顶部距地面的高度40~100cm,围绕整个养殖场地,围成防逃墙;并硬化防逃墙内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为黄土山峁、杂石山、沙土山、荒山山坡或者低矮崖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2)之间的间距不小于30cm;且最高的孔洞(2)距山体(1)顶面的距离不小于60cm;孔洞(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的高度均为55~65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厚度均为10~20cm;前侧墙(5)、左侧墙(6)、后侧墙(7)及右侧墙(8)在厚度方向上均由2层多孔砖组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接于山体(1)正面的遮雨板a(14),遮雨板a(14)距地面高度为1.5~3m;固接于前侧墙(5)正面顶部的遮雨板b(15)。
CN201910080461.7A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Active CN109619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0461.7A CN109619047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0461.7A CN109619047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9047A CN109619047A (zh) 2019-04-16
CN109619047B true CN109619047B (zh) 2021-05-14

Family

ID=66062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0461.7A Active CN109619047B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90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3929A (zh) * 2000-11-17 2002-06-19 叶军 无污染无冬眠生态环保立体快速养蝎及繁育方法
CN101897321A (zh) * 2010-08-02 2010-12-01 曹丰好 无冬眠快速养蝎方法
CN102599107A (zh) * 2011-01-21 2012-07-25 武汉绿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养蝎方法
CN107466969A (zh) * 2017-09-04 2017-12-15 李乐乐 蝎子无冬眠饲养法
CN108541667A (zh) * 2018-04-11 2018-09-18 魏秀立 一种高产蝎子室外养殖方法
CN108575916A (zh) * 2018-04-26 2018-09-28 陆川县海兰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东亚全蝎的室外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3929A (zh) * 2000-11-17 2002-06-19 叶军 无污染无冬眠生态环保立体快速养蝎及繁育方法
CN101897321A (zh) * 2010-08-02 2010-12-01 曹丰好 无冬眠快速养蝎方法
CN102599107A (zh) * 2011-01-21 2012-07-25 武汉绿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养蝎方法
CN107466969A (zh) * 2017-09-04 2017-12-15 李乐乐 蝎子无冬眠饲养法
CN108541667A (zh) * 2018-04-11 2018-09-18 魏秀立 一种高产蝎子室外养殖方法
CN108575916A (zh) * 2018-04-26 2018-09-28 陆川县海兰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东亚全蝎的室外养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药用蝎的养殖;汪莉等;《四川畜牧兽医》;20020528(第05期);第49-5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9047A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4469B (zh) 仿野外生态养殖场及方法
CN104982383B (zh) 竹鼠生态养殖方法
CN107484720B (zh) 仿野生生态蜈蚣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12970541B (zh) 一种稻田虾鳖鱼鸭的综合生态种植养殖方法
CN101095402A (zh) 一种黄鳝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10235867A (zh) 一种蚯蚓立体生态种养方法
CN104137810A (zh) 眼镜蛇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148117C (zh) 工厂化自动半自动化养殖林蛙
CN1213496A (zh) 多功能房屋种养设置方法
CN206024919U (zh) 一种平胸龟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驯养池
CN109619047B (zh) 一种蝎子的生态山地养殖方法
CN106172184A (zh) 一种平胸龟的规模化仿生态繁殖与健康高效驯养方法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CN111357712A (zh) 榕树堆肥养蛙装置
CN100466901C (zh) 用无土小池养殖黄鳝的方法
CN115380859A (zh) 一种使用罗氏沼虾的虾稻共作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08432620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及种植棚
CN108935329B (zh) 东北林蛙开放式栖息生境及其构建方法
CN112655604A (zh) 一种棘胸蛙与光唇鱼的仿生态混合养殖方法及其系统
CN111149732A (zh) 一种稻田养鱼方法
CN112189520A (zh) 一种稻鱼生态种养方法
CN105660474A (zh) 一种鳖、茭白综合生态种养方法
CN110663644A (zh) 一种集约型稻蛙生态养殖系统
CN112715296A (zh) 一种循环混合型稻田养殖方法
CN111248033A (zh) 一种新型的鹅鱼蚌立体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Assignee: Yan'an Key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YAN'AN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0336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cological mountain breeding method of scorp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3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