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7657A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7657A
CN109617657A CN201910058204.3A CN201910058204A CN109617657A CN 109617657 A CN109617657 A CN 109617657A CN 201910058204 A CN201910058204 A CN 201910058204A CN 109617657 A CN109617657 A CN 109617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user terminal
message
marker bit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582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7657B (zh
Inventor
杨宁
高星超
林丛岭
贾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582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7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7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7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7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AP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当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当根据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AP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AP再次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如果某一用户终端由于处于休眠状态未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在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该用户终端可能已不再处于休眠状态,则该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该用户终端网络业务中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普及以及网络建设的完善,终端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在一种场景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和学生使用不同的终端接入无线网络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利用AP实现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老师使用的终端称为发送端,学生使用的终端称为接收端,发送端与接收端接入同一个AP,利用接入的AP进行数据传输。
现有技术中,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发送端作为无线网络中的组播源,各接收端作为该组播源对应的组播组的成员,由于组播组的成员共享组播组的组播IP(InternetProtocol,网际协议)地址,发送端利用组播IP地址,通过AP向该组播组发送一份数据报文,以使组播组内的各接收端均可接收该数据报文。
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发送端也可以采用广播的方式向各接收端发送数据报文。
然而,为了提高接收端的续航时长,接收端通常会周期性地处于休眠状态。当某一接收端处于休眠状态时,该接收端则无法接收到AP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而使得未接收到数据报文的接收端网络业务中断,降低教学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可以降低接收端的网络业务中断的概率,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AP,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可选的,所述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第二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具体包括: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第三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接入点AP,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第四方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另一方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AP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当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当根据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AP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AP再次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如果某一用户终端由于处于休眠状态未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在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该用户终端可能已不再处于休眠状态,则该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该用户终端网络业务中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架构的框架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示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架构的框架图,该组网可以包括:数据源、AP、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
其中,数据源和各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数据源可以通过AP向各用户终端发送数据报文。
现有技术中,数据源通常可以采用组播或者广播的方式,向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发送数据报文,以提高数据报文的传输效率。然而,在转发组播数据报文和广播数据报文时,AP仅负责向各用户终端转发数据报文,并不会确认用户终端是否成功接收到数据报文,一些用户终端可能由于处于休眠状态并不会接收到数据报文,导致该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中断。例如,当AP向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组播发送数据报文时,如果用户终端1处于休眠状态,则用户终端1无法获取到AP发送的数据报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AP和用户终端。
针对图1所示的组网,当AP接收到数据源向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发送的非单播数据报文(即第一数据报文)时,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复制后的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在AP向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已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AP可以再次向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相应的,用户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接收到的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可见,如果AP发送第一数据报文时,用户终端1处于休眠状态,用户终端1无法获取到第一数据报文,当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用户终端1可能不再处于休眠状态,用户终端1则可以获取到第二数据报文,用户终端1可以对第二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终端1网络业务中断。同理,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与用户终端1的处理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网络业务中断,如果上述各用户终端为教学场景中学生使用的终端,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AP,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
其中,第一数据报文可以为单播数据报文,也可以为非单播数据报文。非单播数据报文可以为广播数据报文,也可以为组播数据报文。
第一数据报文中包括目的IP地址,与单播数据报文不同之处在于,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则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不是一个具体的IP地址,可以是一个网段的IP地址。
第一数据报文中还可以包括重传标记位,重传标记位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报文是否为重传报文。重传标记位可以用第一数据报文中的Retransmission(重传标记位)字段表示,通常,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重传标记位为0,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报文为非重传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当数据源需要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报文(即第一数据报文时),数据源可以将第一数据报文发送至AP,由AP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转发处理。相应的,AP则可以获取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
S202:当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复制得到的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得到另一个数据报文(即第二数据报文)。
本步骤中,当AP接收到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时,AP提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目的IP地址,并根据提取到的目的IP地址,判断第一数据报文是否为单播数据报文。当AP判定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复制得到的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进而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S203:当根据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AP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其中,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重传标记位,以使得用户终端确定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一种实现方式中,AP将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得到的数据报文中的Retransmission字段设置为非0的其他数值,例如,可以设置为1,进而得到第二数据报文,第二数据报文表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即重传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在提取到目的IP地址后,如果AP判定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AP确定具有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可以称为目标用户终端)。然后,AP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在正常的报文发送时间间隔(例如,N个短帧间间隔)后,AP再次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如果某一用户终端由于处于休眠状态未接收到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在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该用户终端可能已不再处于休眠状态,则该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该用户终端网络业务中断,如果该用户终端为教学场景中学生使用的终端,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可选的,AP可以控制发送第二数据报文的时间,以避免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出错,即,S2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具有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目的IP地址确定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且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后,AP可以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步骤二,在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其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为一个SIFS(Short Interframe Space,短帧间间隔),也可以为2个SIFS,但并不限于此。
在申请实施例中,在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AP可以再次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通常,在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如果当前时刻与AP发送第一数据报文之间的时间间隔过大,AP可能会重新为第二数据报文分配序列号标识,导致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的序列号标识不一致。序列号标识可以为数据报文中携带的Sequence Number(序列号码)字段。
相应的,目标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后,由于第一数据报文和第二数据报文的序列号标识不一致,目标用户终端则会判定第二数据报文不是第一数据报文的重传报文,进而会导致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出错。因此,在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AP可以向目标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目标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出错。
可选的,AP还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单播数据报文,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当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AP可以向具有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而不需要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复制。
本步骤中,在提取到目的IP地址后,当AP判定目的IP地址为某一个用户终端的IP地址时,AP可以确认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AP可以仅向该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方法可以应用于用户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01:接收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
其中,第一数据报文可以为单播数据报文,也可以为非单播数据报文,非单播数据报文可以为广播数据报文,也可以为组播数据报文。
第一数据报文中可以包括重传标记位,重传标记位用于表示第一数据报文是否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重传标记位可以用第一数据报文中的Retransmission字段表示。
在申请实施例中,当数据源需要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报文(即第一数据报文时),数据源可以将第一数据报文发送至AP,AP则可以根据第一数据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向用户终端转发第一数据报文。相应的,具有上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则可以获取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
S302:当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在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可以根据预设数值,判断第一数据报文是否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而,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本步骤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用户终端则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对单播数据报文进行处理的方法,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第一数据报文中还可以包括序列号标识,则S30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其中,预设第一数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当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可以表示第一数据报文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第一数值可以为1,即,当第一数据报文中的Retransmission字段为1时,表示第一数据报文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序列号标识可以为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Sequence Number字段。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用户终端可以确认第一数据报文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而,用户终端可以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序列号标识,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已接收到具有该序列号标识的数据报文(即第二数据报文)。
此时,第一数据报文为AP对第二数据报文进行复制,并重置重传标记位得到的数据报文。
步骤二,如果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第一数据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且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时,已经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即,用户终端接收到AP第一次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又接收到AP重复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此时,用户终端可以丢弃第一数据报文。
另外,用户终端还可以解析第二数据报文,获取第二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得到的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进而避免该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中断。
步骤三,如果未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为AP重复发送的数据报文,且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时,未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即用户终端未接收到AP第一次发送的第二数据报文,而接收到AP重复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此时,用户终端可以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得到的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进而避免该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中断。
可选的,用户终端还可以直接对AP第一次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则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当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其中,预设第二数值可以由技术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设置,当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可以表示第一数据报文为AP第一次发送的数据报文。一种实现方式中,预设第二数值可以为0,即,当第一数据报文中的Retransmission字段为0时,表示第一数据报文为AP第一次发送的数据报文。
在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用户终端可以确认第一数据报文为AP第一次发送的数据报文,进而,用户终端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得到的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进而避免该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中断。
可见,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报文处理方法,当用户终端接收到的第一数据报文中的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用户终端可以对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以避免该用户终端的网络业务中断。如果该用户终端为教学场景中学生使用的终端,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示例的流程图,该示例以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AP和用户终端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AP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将重传标记位设置为1,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其中,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且重传标记位的数值为0。
S402:AP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
其中,用户终端为具有第一数据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的终端。
S403:AP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
S404:当判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重传标记位为0时,用户终端获取该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S405:当判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重传标记位为1,且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序列号标识的数据报文,用户终端丢弃重传标记位为1的数据报文。
S406:当判定接收到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重传标记位为1,且未接收到具有相同的序列号标识的数据报文,用户终端获取重传标记位为1的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见,针对某一非单播数据报文,AP可以重复发送该非单播数据报文,如果用户终端由于处于休眠状态未接收到AP第一次发送的非单播数据报文,在AP第二次发送非单播数据报文时,用户终端可能已不再处于休眠状态,则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到AP第二次发送的非单播数据报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用户终端网络业务中断。
与图2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接入点AP,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处理模块502,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503,用于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503,具体用于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与图3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装置的结构图,该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第一处理模块602,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602,具体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见,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AP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当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AP复制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当根据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AP的用户终端发送第一数据报文后,AP再次向用户终端发送第二数据报文。如果某一用户终端由于处于休眠状态未接收到第一数据报文,在AP发送第二数据报文时,该用户终端可能已不再处于休眠状态,则该用户终端可以接收到第二数据报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该用户终端网络业务中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应用于AP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1执行计算机程序还包括执行下述指令: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701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的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指令具体为:
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和通信总线804,其中,处理器801,通信接口802,存储器803通过通信总线8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8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以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该步骤包括:
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包括的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指令具体为: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801执行计算机程序还包括执行下述指令: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应用于AP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应用于AP的报文处理方法。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应用于用户终端的报文处理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入点AP,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具体包括:
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4.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具体包括:
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7.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接入点AP,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源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目的网际协议IP地址以及重传标记位;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非单播数据报文时,复制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并重置所述重传标记位,得到第二数据报文;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已向接入所述AP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包括重置后的所述重传标记位,以使得所述用户终端确定所述第二数据报文为重传报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为单播数据报文时,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向具有所述目的IP地址的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在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后的第一预设时长内,再次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报文。
10.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点AP发送的第一数据报文,所述第一数据报文包括重传标记位;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数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进行业务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报文还包括序列号标识;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一数值时,判断是否已接收到具有相同的所述序列号标识的第二数据报文;
如果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丢弃所述第一数据报文;
如果未接收到所述第二数据报文,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重传标记位为预设第二数值时,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待处理信息,并对所述待处理信息进行业务处理。
CN201910058204.3A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617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204.3A CN109617657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58204.3A CN109617657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657A true CN109617657A (zh) 2019-04-12
CN109617657B CN109617657B (zh) 2021-07-30

Family

ID=6602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58204.3A Active CN109617657B (zh) 2019-01-22 2019-01-22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76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146A (zh) * 2019-10-22 2021-04-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1121286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7491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Jeyhan Karaoguz Third-party access and control of media peripherals on a media exchange network
CN1659541A (zh) * 2002-05-28 2005-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服务区内广播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CN1756380A (zh) * 2004-09-28 2006-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的密码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4148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修正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09949A (zh) * 2007-09-19 2010-08-18 香港中文大学 基于拉的并行视频服务器中的负载均衡和接纳调度
CN102547386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系统、组播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CN104604174A (zh) * 2012-09-07 2015-05-06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基于中继终端提供自动重发请求差错控制的方法、相关终端和arq控制中心
US20160127141A1 (en) * 1999-03-17 2016-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Network-Based Service for the Repair of IP Multicast Sessions
CN107809302A (zh) * 2017-08-23 2018-03-16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可靠链路下的文件元数据冗余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CN108075867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口帧重传的方法及接入点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27141A1 (en) * 1999-03-17 2016-05-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Network-Based Service for the Repair of IP Multicast Sessions
CN1659541A (zh) * 2002-05-28 2005-08-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服务区内广播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US20040117491A1 (en) * 2002-12-11 2004-06-17 Jeyhan Karaoguz Third-party access and control of media peripherals on a media exchange network
CN1756380A (zh) * 2004-09-28 2006-04-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的密码指示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01809949A (zh) * 2007-09-19 2010-08-18 香港中文大学 基于拉的并行视频服务器中的负载均衡和接纳调度
CN101414893A (zh) * 2007-10-16 2009-04-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修正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系统
CN102547386A (zh) * 2012-01-12 2012-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系统、组播服务器及用户终端
CN104604174A (zh) * 2012-09-07 2015-05-06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基于中继终端提供自动重发请求差错控制的方法、相关终端和arq控制中心
CN108075867A (zh) * 2016-11-18 2018-05-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口帧重传的方法及接入点
CN107809302A (zh) * 2017-08-23 2018-03-16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可靠链路下的文件元数据冗余传输、接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EJANDRA SONI GARCÍA等: ""Virtual RTCP: A case study of monitoring and repair for UDP-based IPTV systems"", 《 2012 19TH INTERNATIONAL PACKET VIDEO WORKSHOP (PV)》 *
王立众: ""移动VoIP中语音质量增强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赵尔敦等: ""高速网中一种改进的选择报文丢弃策略"", 《计算机科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2146A (zh) * 2019-10-22 2021-04-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1121286A1 (zh) * 2019-12-16 2021-06-24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7657B (zh) 2021-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8224C (zh) 探索路径最大传输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KR101086545B1 (ko) 수동적 tcp 성능 계측을 이용하여 글로벌 트래픽 로드 밸런싱을 위한 네트워크 근접도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CN100579034C (zh) 上报设备信息的方法、获取设备信息的系统和设备
KR102063231B1 (ko)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네트워크에서의 데이터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10145405A1 (en) Methods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Network Performance Data
US202201744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izing network capability opening,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30135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041119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93215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iving device, and data sending device
US10505677B2 (en) Fast dete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dropped last packet in a flow
CN109617657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BR112014010384B1 (pt) Método para a transmissão e recebimento de uma mensagem a partir de um emissor, transmissor para a transmissão de uma mensagem a partir de um emissor, receptor para o recebimento de uma mensagem a partir de um emissor e interface de rede para conversão de uma comunicação de multidifusão
CN108322836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683379B2 (en) Efficient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loop avoidance in an RPL network
US20090290500A1 (en) Measurement manag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809549B (zh)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JP5512641B2 (ja) 無線端末、緊急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063281A1 (en) Data transfer based on transfer cost
CN109586931B (zh) 组播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966319B (zh) 数据包传输控制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装置
CN109428814B (zh) 一种组播流量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37942B (zh) 一种报文重传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733903B (zh)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确认方法和基站
CN113852445B (zh) 一种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667563A (zh) 一种前向纠错包个数获取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