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76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761B
CN109613761B CN201910097734.9A CN201910097734A CN109613761B CN 109613761 B CN109613761 B CN 109613761B CN 201910097734 A CN201910097734 A CN 201910097734A CN 109613761 B CN109613761 B CN 1096137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light
film layer
light
birefringent film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977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3761A (zh
Inventor
翟应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977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37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3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3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1Number of plates being 1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4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G02F1/13363, i.e. to 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position, orientation or value of the compensation plates
    • G02F2413/05Single plate on one side of the LC cel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偏光器和双折射膜层,所述双折射膜层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不平整面;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不平整面,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本发明提高了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同时使得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显示装置的设计方面不断的追求用户流畅的使用体验,同时,也越来越追求用户的感官体验,例如:广视角、高分辨率、窄边框、高屏占比等性能成为各电子显示装置的卖点。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通常使用双折射膜层改变不同时间内出光的偏振性用以提高显示分辨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存在显示效果存在颗粒感的情况,而显示效果存在颗粒感大大影响了用户的感官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偏光器和双折射膜层,所述双折射膜层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不平整面;
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
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不平整面,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
可选的,还包括第三颜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的波长介于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之间,所述第三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d3,所述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三厚度d3和所述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光。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后互相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及偏转角度得到,所述偏转距离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在所述双折射膜层上的正投影的距离,所述偏转角度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入光与所述双折射膜层内光线之间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后的所述偏转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d1=bcot(φ1);
d2=bcot(φ2);
其中,b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所述偏转距离,φ1和φ2分别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所述偏转角度,所述φ1和φ2互不相等。
可选的,所述φ1和φ2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Figure BDA0001964860900000021
Figure BDA0001964860900000022
其中,所述θ1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θ2为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n01和ne1为所述第一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所述n02和ne2为所述第二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
可选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在0°至90°之间。
可选的,所述双折射膜层还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平整面;或者所述第二面为不平整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面为双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偏光器的面,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双折射膜层靠近所述偏光器的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面为所述双折射膜层靠近所述偏光器的面,所述第二面为双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偏光器的面。
可选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材料包括石英、方解石、铌酸锂、钽酸锂或偏硼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偏光器包括偏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偏光器和双折射膜层,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不平整面,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后,调整了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经过双折射膜层后的光路偏转距离,减少了由于入射光波长不同、经过双折射膜层后光路偏转距离相差较大造成的显示颗粒感。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折射方向示意图;
图5是图2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折射方向另一种示意图;
图6是双折射膜层内光线走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通常使用双折射膜层改变不同时间内出光的偏振性用以提高显示分辨率。不同的偏振光在透过双折射膜层后会产生不同的光路偏移,再结合其内的棱镜阵列,显示装置能够实现不同时间同一像素在不同的位置,当不同像素在不同的时间内显示不同的灰阶,就可以实现分辨率提高一倍。但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双折射膜层后像的偏移距离不同,会造成像素偏移不均匀,显示效果出现颗粒感,为了提升显示效果,发明人对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显示装置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01、偏光片02和双折射膜层03,当然显示装置00中还包括背光模组(未示出)为显示面板01提供背光,显示面板01包括红色像素011、绿色像素012、蓝色像素013,当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01提供背光后,光线通过显示面板01后发出红色光R、绿色光G和蓝色光B,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再经过偏光片02后进入双折射膜层03,双折射膜层03具有双折射作用,在双折射膜层03内发生偏转,但是由于红色光R、绿色光G和蓝色光B的波长均不相同,折射率随波长不同而不同,从双折射膜层03射出的光线偏转距离不同,图1中红色光偏转距离为h1,绿色光偏转距离为h2,蓝色光偏转距离为h3,从图1中可以看出h1<h2<h3,最终人眼看到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产生颗粒感,影响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1、偏光器12和双折射膜层13,所述双折射膜层13包括第一面131,所述第一面131为不平整面;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所述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131构成所述不平整面,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X为与所述显示面板11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当然还可以包括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为显示面板11提供背光,当背光模组为提供背光后,光线通过显示面板11后发出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当然显示面板11可选的采用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当然显示面板11也可以采用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这里不对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做限定。显示面板11可选的包括第一像素111和第二像素112,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再经过偏光器12后进入双折射膜层13,双折射膜层13是具有双折射功能的膜层。双折射是光束入射到各向异性的双折射膜层分解为两束光而沿不同方向折射的现象,光在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和折射率值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其折射率值不止一个,光波入射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以外,都要发生双折射,分解成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种偏振光,此现象即为双折射。本发明中的双折射功能是指双折射膜层13能够发生双折射现象。图2中仅以两条光线L1和L2作为示意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1上每个像素单元出光均是一束光。另外为了清楚的示意光线走向以及偏转距离,图2中显示面板11、偏光器12和双折射膜层13之间设有空隙,实际上显示装置10的结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本实施例对此均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当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时,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对应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131构成所述不平整面,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本实施通过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即使相对于第二颜色光L2来说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较大、偏移角度较小,但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波长较大的光在双折射材料中传播的路径更长,沿要偏离的第一方向X传播的距离更长,从而补偿了其与第一颜色光在偏移角度上的差异性,从而调整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的偏转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说的偏转距离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所述双折射膜层13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在所述双折射膜层13上的正投影的距离,所述偏转角度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13时入光与所述双折射膜层13内光线之间的夹角。对于波长大的光,折射率小,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小,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大;对于波长小的光,折射率大,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大,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小,由此调整了由于光波长不同在经过双折射膜层13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偏转距离不同的问题。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后,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的偏转距离可调。对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厚度做了调整后,光线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偏转距离可调,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同时使得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之间的差值,改变显示效果,提供用户体验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11、偏光器12和双折射膜层13,所述双折射膜层13包括第一面131,所述第一面131为不平整面;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所述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131构成所述不平整面,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X为与所述显示面板11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同时还包括第三颜色光L3,所述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介于所述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之间,所述第三颜色光L3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d3,所述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三厚度d3和所述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
图3中显示面板11包括第一像素111、第二像素113和第三像素113,所述显示面板11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L1、第二颜色光L2和第三颜色光L3,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三厚度d3和所述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可选的,第一颜色光L1、第三颜色光L3和第二颜色光L2分别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第三颜色光L3还可以为黄色光,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符合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大于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即可。第一颜色光L1、第三颜色光L3和第二颜色光L2对应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第三厚度d3和第二厚度d2,d1>d3>d2。本实施通过将第一厚度d1、第三厚度d3和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调整了由于光线波长不同在经过双折射膜层13时由于双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偏转距离不同的问题,设置成第一厚度d1、第三厚度d3和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后,第一颜色光L1、第三颜色光L3和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的偏转距离可调。对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厚度做了调整后,光线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偏转距离可调,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同时使得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可选的通过调整第一厚度d1、第三厚度d3和第二厚度d2之间逐渐减小的差值,来改变显示效果,使得画面变化更均匀。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颜色光L1、第三颜色光L3和第二颜色光L2分别为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为例。继续参照图3,所述第一颜色光L1为红光,所述第二颜色光L2为蓝光,所述第三颜色光L3为绿光。红光波长大于绿光波长,绿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在第一方向X上,红光、绿光和蓝光对应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第三厚度d3和第二厚度d2,d1>d3>d2。红光、绿光和蓝光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偏转距离可调,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同时使得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颜色光L1、第二颜色光L2和第三颜色光L3的具体颜色不做具体限定,当然还可以包括第四颜色光L4,第四颜色光L4的波长介于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和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之间,可选的第一颜色光L1、第三颜色光L3、第二颜色光L2和第四颜色光L4分别为红光、绿光、蓝光和黄光,显示面板的出光中增加第四颜色光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光利用率,增加显示亮度,降低显示功率;其中第四颜色光不适合为白光,因为白光由于色散效应会导致多个偏转角度以及偏转距离,从而引起更严重的混色现象。这里对于光的具体颜色不做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2,图2中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13后互相平行。由于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互相平行,由于折射后的光线互相平行,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后不会产生混色,不会影响显示效果,而且在提高了分辨率的前提下,视觉上不会产生颗粒感,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了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4是图2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折射方向示意图;
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13时的偏转距离、及偏转角度得到,所述偏转距离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所述双折射膜层13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在所述双折射膜层13上的正投影的距离,所述偏转角度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13时入光与所述双折射膜层13内光线之间的夹角。
图4中第一颜色光L1在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入射点A与出射点B在所述双折射膜层上的正投影的距离为b1,也就是第一颜色光L1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为b1,第二颜色光L2在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入射点A与出射点B在所述双折射膜层上的正投影的距离为b2,也就是第一颜色光L1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为b2。第一颜色光L1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入光与所述双折射膜层内光线之间的夹角为φ1,即第一颜色光L1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角为φ1,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入光与双折射膜层内光线之间的夹角为φ2,即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角为φ2。通过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及偏转角度即可计算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利于精确制作双折射膜层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5是图2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折射方向另一种示意图;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后的所述偏转距离相等,均为b。
再结合图2,图2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时,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对应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131构成所述不平整面,第一厚度d1大于第二厚度d2,本实施通过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对于双折射率大的波长的光,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大,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小,对于双折射率小的波长的光,光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小,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大,调整了由于光线波长不同在经过双折射膜层13时由于双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偏转距离不同的问题,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后,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的偏转距离均为b。对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厚度做了调整后,光线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偏转距离均为b,偏转距离相等,再加之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13后互相平行,则克服了显示出现颗粒感的问题,由于偏转距离相等,光线在经过双折射膜13后,人眼观察的画面也是均匀的,分辨率不但大大提高,而且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了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
继续参照图5,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d1=bcot(φ1);
d2=bcot(φ2);
其中,b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φ1和φ2分别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偏转角度,所述φ1和φ2互不相等。从图5中可知,
Figure BDA0001964860900000111
所以当像素偏转距离一定时,即第一颜色光L1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b确定时,第一厚度d1=bcot(φ1);第二厚度d2=bcot(φ2),实际操作时即可根据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来计算双折射膜层13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颜色光L3,所述第三颜色光L3的波长介于所述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和所述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之间,所述第三颜色光L3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d3,所述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三厚度d3和所述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第三厚度d3=bcot(φ3),其中φ3为第三颜色光L3的偏转角度。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颜色光L4,第四颜色光L4的波长介于第一颜色光L1的波长和第二颜色光L2的波长之间,所述第四颜色光L4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四厚度d4,第四厚度d4=bcot(φ4),其中φ4为第四颜色光L4的偏转角度。这里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中增加第四颜色光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光利用率,增加显示亮度,降低显示功率;其中第四颜色光不适合为白光,因为白光由于色散效应会导致多个偏转角度以及偏转距离,从而引起更严重的混色现象。这里对于光的具体颜色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6是双折射膜层内光线走向示意图,所述φ1和φ2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Figure BDA0001964860900000112
Figure BDA0001964860900000113
其中,所述θ1为所述第一颜色光L1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θ2为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n01和ne1为所述第一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所述n02和ne2为所述第二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当光线穿过双折射膜层如双折射晶体时,会折射成两束光,其中一束符合一般折射定律称之为寻常光(简称o光),折射率以n0表示;而另一束的折射率随入射角不同而改变,称为非常光(简称e光),折射率以ne表示。而双折射晶体中总有一个或二个方向,当光在双折射晶体中沿此方向传播时,不发生双折射现象,将这个方向叫做双折射晶体的光轴方向。图6中双箭头方向为双折射膜层13的光轴方向。对于本发明中的双折射膜层13由于对应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相应的厚度不同,所以可以通过调节双折射膜层13不同区域的光轴方向来调整θ1和θ2,但是根据上述公式可知θ1和θ2调节的是φ1和φ2,但由于不同区域的光轴方向调整范围有限,所以调整的θ1和θ2的范围也是有限的,最终调整的偏转角度φ1和φ2也是有限的,还需要同时调整双折射膜层13的厚度,以保证不同波长的光的偏转距离相同。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对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厚度做了调整后,并通过局域调节θ1和θ2,可以微量调节φ1和φ2,所以最终可以微量调整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这样使得调节精度更高,保证了不同波长的光的偏转距离相同,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的同时使得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同时,可以减小由于相邻区域厚度相差较大带来的制作工艺困难,而且显示效果也更加均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6,所述双折射膜层13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13所在平面的夹角在0°至90°之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折射膜层还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平整面;或者所述第二面为不平整面。
继续参照图2,图2中双折射膜层13还包括第二面132,第二面132为平整面。
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第二面132为不平整面,图7中仅示出了一种不平整面的示意图,当然可以任意设置不平整面的结构。
继续参照图2,所述第一面131为双折射膜层13远离所述偏光器12的面,所述第二面132为所述双折射膜层13靠近所述偏光器12的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和图7,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中所述第一面131为所述双折射膜层13靠近所述偏光器12的面,所述第二面132为双折射膜层13远离所述偏光器12的面。
无论第二面132是平整面还是不平整面,或者第一面131是否是所述双折射膜层13靠近偏光器12的面,只要能够符合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对应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厚度d1大于和第二厚度d2即可。通过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对于折射率大的波长的光,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大,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小,对于折射率小的波长的光,光在双折射膜层13中偏移角度小,对应区域材料厚度相对大,调整了由于光线波长不同在经过双折射膜层13时由于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偏转距离不同的问题,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后,第一颜色光L1和第二颜色光L2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的偏转距离可调。对双折射膜层13在第一方向X上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对应的厚度做了调整后,光线经过双折射膜层13后偏转距离可调,显示画面更均匀,提升显示效果的均一性,提升显示品质。
继续参照图2,所述双折射膜层13的材料包括石英、方解石、铌酸锂、钽酸锂或偏硼酸钡中的至少一种。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只要能够改变双折射膜层13对应不同波长的光区域的厚度即可,就能够调整入射光在双折射膜层13内的偏转距离。
继续参照图2,可选的,所述偏光器12包括偏光片。偏光器12的作用是吸收与偏光轴垂直方向的光,只让偏光轴方向的光通过,把自然光转变成直线偏振光。这里对于偏光器的种类和材料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而选择。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偏光器和双折射膜层,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不平整面,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将第一厚度d1设置成大于第二厚度d2后,调整了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经过双折射膜层后的光路偏转距离,减少了由于入射光波长不同、经过双折射膜层后光路偏转距离相差较大造成的显示颗粒感。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偏光器和双折射膜层,所述双折射膜层包括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为不平整面;
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包括第一颜色光和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
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分别为第一厚度d1、和第二厚度d2,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互不相等使得所述第一面构成所述不平整面,其中,所述第一厚度d1大于所述第二厚度d2,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
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后互相平行;
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后的偏转距离相等,其中,所述偏转距离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入射点与出射点在所述双折射膜层上的正投影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颜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的波长介于所述第一颜色光的波长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的波长之间,所述第三颜色光对应所述双折射膜层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d3,所述第一厚度d1、所述第三厚度d3和所述第二厚度d2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蓝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绿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及偏转角度得到,所述偏转角度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入光与所述双折射膜层内光线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厚度d1和所述第二厚度d2分别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d1=bcot(φ1);
d2=bcot(φ2);
其中,b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在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的偏转距离,φ1和φ2分别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和所述第二颜色光的偏转角度,所述φ1和φ2互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φ1和φ2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1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2
其中,所述θ1为所述第一颜色光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θ2为所述第二颜色光对应区域中的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所述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3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4
为所述第一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所述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5
Figure FDA0002974499290000026
为所述第二颜色光经过所述双折射膜层时折射出的寻常光折射率和非常光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膜层的双折射材料的光轴与所述双折射膜层所在平面的夹角在0°至9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膜层还包括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平整面;或者所述第二面为不平整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为双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偏光器的面,所述第二面为所述双折射膜层靠近所述偏光器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为所述双折射膜层靠近所述偏光器的面,所述第二面为双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偏光器的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膜层的材料包括石英、方解石、铌酸锂、钽酸锂或偏硼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器包括偏光片。
CN201910097734.9A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6137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734.9A CN1096137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97734.9A CN1096137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761A CN109613761A (zh) 2019-04-12
CN109613761B true CN109613761B (zh) 2021-06-04

Family

ID=66021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97734.9A Active CN109613761B (zh) 2019-01-31 2019-01-3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376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6454A1 (fr) * 2006-08-31 2008-03-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m opt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film optique, plaque de polarisation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US7495731B2 (en) * 2002-12-13 2009-02-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tardation element, display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retardation element
JP2011237512A (ja) * 2010-05-07 2011-11-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549485A (zh) * 2009-10-07 2012-07-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404055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9558A (zh) * 2016-01-11 2016-06-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区的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5731B2 (en) * 2002-12-13 2009-02-2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tardation element, display element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retardation element
WO2008026454A1 (fr) * 2006-08-31 2008-03-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m optique,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film optique, plaque de polarisation et dispositif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CN102549485A (zh) * 2009-10-07 2012-07-04 夏普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1237512A (ja) * 2010-05-07 2011-11-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5404055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9558A (zh) * 2016-01-11 2016-06-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反射区的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761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9791B2 (ja) クロスbefコリメータおよび偏光保存拡散器を備えるデュアル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
US10663639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4517931A5 (zh)
CN103502882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单元
US5721600A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optical compensation plates
EP3401894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06251352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アレイシート
US20150338694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TWI731590B (zh) 液晶顯示器
US2010026543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9613761B (zh) 显示装置
US202000731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781837B (zh) 顯示器
JP4194381B2 (ja) 光偏向装置
CN104884979B (zh) 用于控制光学膜中的色斑的方法
TWI676842B (zh) 廣視角顯示裝置
JP200715596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174299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467125A (zh) 液晶显示器
JP200432579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10371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2019017918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2008822A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37765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202332973A (zh) 具均勻減低偏軸亮度之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