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612B -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612B
CN109613612B CN201811557015.2A CN201811557015A CN109613612B CN 109613612 B CN109613612 B CN 109613612B CN 201811557015 A CN201811557015 A CN 201811557015A CN 109613612 B CN109613612 B CN 1096136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ch
particle
particle beach
sequence
establ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70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13612A (zh
Inventor
高志前
樊太亮
向曼
商雅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8115570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13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13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3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6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analysis, for interpretation, for corr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1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seismic cross-sections or geostructur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明确不同类型颗粒滩发育的控制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能对颗粒滩的地下分布情况进行客观的、逼真的恢复研究,能利用现代的沉积现象研究古代颗粒滩的分布规律。

Description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的储层预测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主要集中在生物礁储层、白云岩储层及裂缝储层。随着油气勘探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油气资源需求日益增大,碳酸盐岩颗粒滩储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对碳酸盐岩颗粒滩成因方面,多局限于颗粒形成于高能水流作用下的碳酸盐岩台地背景。然而,不同类型的颗粒构成、相对水流动力大小及形成机制均存在差异。因此,明确碳酸盐岩颗粒滩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并确定每种类型颗粒的成因机制以及分布规律是当前研究的重要任务。
研究颗粒滩,可以拓宽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领域,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带,对于塔里木盆地、南方海相层系等,均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研究颗粒滩,可以拓宽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领域,对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带,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但是,碳酸盐岩颗粒滩的发育受多因素综合控制,如何准确把握滩体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建立滩体分布预测模型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滩体的发育和分布是滩相储层研究的基础,如何在总体低GR值背景下利用地质、测井、镜下、地震资料准确识别滩体,并建立识别模型、总结发育规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预测有利储集体是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
对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岩心观察、采样并制作薄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岩心与薄片鉴定,利用测井资识别颗粒滩,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颗粒滩,明确颗粒滩发育类型。
步骤S2: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
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了层序识别和对比,并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钻井层序进行了协调与统一,确定研究区的研究层位的地震层序划分方案,利用井的VSP资料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并与钻井、露头层序进行协调与统一,识别划分层序,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
步骤S3: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对研究区颗粒滩建立沉积组合样式,对颗粒分布机理进行模拟实验,对颗粒滩横向发育规律以及颗粒滩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颗粒滩的迁移变化研究,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步骤S4: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
通过研究古气候、古水深、恢复古地貌、分析台地结构、相带变化,明确不同类型颗粒滩发育的控制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步骤S5: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在研究区层系颗粒滩类型、组合样式、叠置迁移特征以及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颗粒滩的理想分布模式,对颗粒滩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最终建立了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步骤S6: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
在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地质模式基础上,以此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三维区块进行了精细地震解释,对地震属性分析,研究颗粒滩发育规律,采取模糊评价法,进而对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中,所述的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是指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岩心-测井-地震-镜下”综合识别方法。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中,对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包括:在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测量并描述颗粒滩的岩石类型和/或岩石颜色和/或岩石组成成分和/或岩石结构构造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和/或横向变化和/或岩石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记录颗粒滩的岩性特征以及滩体展布特征;所述工具包括皮尺、锤子、放大镜、元素枪等。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中,岩心与薄片鉴定包括:对野外露头取样磨片,对钻井薄片资料收集统计并取样制片,通过露头样本和/或钻井取得的岩心,在镜下观察记录该露头和/或井点颗粒滩的内部岩性特征,所述颗粒滩的内部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类型、颜色、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组成以及结构、沉积构造。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中,利用测井资识别颗粒滩包括:把测井数据与岩性资料导入resform中,制作岩性-测井综合柱状图,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结合岩性建立相应测井-岩性识别模式来辨别颗粒碳酸盐岩与非颗粒灰岩。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1中,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颗粒滩包括: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利用通过与围岩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能识别出颗粒滩。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2中,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包括:①识别出不整合面,把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的控制边界;②依据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其对应的不整合面的识别,识别出顶超面、上超面、冲刷面及其延续的界面,在巨层序内部划分出二级层序和三级层序;③在充分了解沉积盆地的基本格架,确定台地、台地边缘、陆棚、盆地相区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沉积单元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④利用台地边缘丰富的地震反射结构信息,确定地层的几何形态、辨识出层序、体系域的边界及性质,建立层序格架;⑤将钻井层序与地震层序进行类比分析,通过钻井层序的沉积相构成、层序的叠加型式,来研究地震层序沉积背景、展布规律和沉积充填机制。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3中,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的方法包括:①综合颗粒滩的微相、钻/测井-地震响应、宏观组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类颗粒滩的微观及宏观组合,建立了沉积组合样式,制作组合样式图;②颗粒滩的分布机理模拟实验:先在颗粒滩的背后安放数字装置接收器,此装置用于检测波浪冲击颗粒滩之后波浪的能量及形成的潮流动力方向和动力大小,利用人工冲击波作用于颗粒滩,推断和确定波浪作用于颗粒滩后水流动力的再聚集或再分散能量的方向和大小;③以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时间厚度图为代表,制作沉积残余厚度图,分析研究区地貌特征以及上下地层的地貌差异;④在研究区范围内,优选足够数量的钻遇颗粒滩的过井剖面,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及体系域格架内对颗粒滩横向上发育规律进行分析;⑤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的基础上,依据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区台地结构类型,对其内部颗粒滩沉积体呈现出的迁移变化特征和不同时期的颗粒滩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4中,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的方法包括:①利用碳同位素研究古水深,利用碳同位素δ13C的含量变化曲线,判断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②恢复构造古地貌,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进行标定,并建立合理的地震剖面网络体系,以控制整个地区的地层分布,对不整合面及基准面进行精细解释。在地震剖面上,将基准面拉平,此时,基准面处深度为0m,而不整合面所处的深度则相当于古水深。统计古水深值,绘制古水深平面图,即可准确的恢复构造古地貌的起伏形态,并可对其进行地貌单元划分,分析各地貌单元与沉积相、储层、油气成藏等的作用关系;③通过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台地结构演变、相带变化对颗粒滩发育的影响。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5中,三维地质模式的建立方法包括:①平面采取10m×10m的网格,纵向上网格为0.125m,可识别0.125m的数据,计算最终划分的网格数,设置趋势面引导网格化方向;②设置I、J方向趋势线,分别与物源方向平行和垂直根。根据每个小层的平均厚度确定每个小层垂向上细分的网格对网格进行属性计算,确保每个网格单元的体积无异常值;③同时求取网格单元属性,确保网格角度大于零,以符合网格粗化及后期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④采取确定性模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利用沉积微相平面约束建立沉积微相三维体,最后建立沉积相模型平面图。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6中,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方法包括: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6中,精细地震解释是指利用多种类型振幅属性图,均方根(RMS)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峰态、总能量、瞬时频率等的综合分析,制作均方根振幅图和最大峰值振幅图,来研究颗粒滩的发育规律。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S6中,模糊评价法是指根据四种组合样式沉积体的原生储集性能、发育的连片性、单层系发育的厚度、单层系发育同类储集体的总面积四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每一类储集体的四个影响参数进行赋值,定义勘探价值为所述四个参数的乘积,乘积值越大,勘探价值越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发明点及其主要优点至少包括:(1)针对不同类型颗粒滩沉积相带、地貌背景和水体动力的差异,现有技术没有确定某一类颗粒的地质条件,只是简单地将台地内部不同相带发育的颗粒滩及水流深度进行描述。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根据露头、钻测井、岩心、地震和薄片等多种资料分析综合定性描述每一类颗粒滩形成的地质条件。(2)本发明提供的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一方面能够利用露头资料和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真实地形地貌的刻画和还原,建立露头上礁滩体及颗粒滩的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另一方面,能够利用钻井资料和地震数据体,采用地质建模等先进技术,建立精细的地质模型,对颗粒滩的地下分布情况进行客观的、逼真的恢复研究。同时,利用现代的沉积现象研究古代颗粒滩的分布规律。(3)在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时采用了实际碳酸盐岩颗粒滩资料分析与颗粒滩的分布机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资料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辅相成,互相验证,提高了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研究的精确度。(4)采用模糊评价法根据四种组合样式沉积体的原生储集性能、发育的连片性、单层系发育的厚度、单层系发育同类储集体的总面积四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每一类储集体的四个影响参数进行赋值,定义勘探价值为四个参数乘积值,为后续开发决策提供科学,直观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苏盖特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微生物礁发育结构模式图(1为原始剖面照片;2为原始剖面解释;3为以实测结果精细刻画礁滩发育规律);
图3为顺南501井滩相储集体综合柱状图;
图4为顺南1井鹰山组颗粒滩地震反射特征;
图5为颗粒滩四种组合样式;
图6为SN6-SN5-SN501-GL1-GC8-GC4颗粒滩连井对比图;
图7为顺南-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台地颗粒滩沉积相发育模式;
图8为碳酸盐岩台地不同地貌单元内碳酸盐岩滩的分布特征图;
图9为顺西三维区鹰山组沉积前古地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该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
中国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广泛发育,时代跨度大,厚度大,分布广,其碳酸盐岩颗粒滩难以精细刻画与预测,成为了勘探开发实践面临的重要难题。以此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研究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步骤S1: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
步骤S2: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的建立;
步骤S3: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步骤S4: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
步骤S5: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步骤S6: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
在步骤S1中,在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包括皮尺、锤子、放大镜、元素枪等)测量并描述颗粒滩的岩石类型和/或岩石颜色和/或岩石组成成分和/或岩石结构构造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和/或横向变化和/或岩石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记录颗粒滩的岩性特征以及滩体展布特征。
图2为苏盖特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微生物礁发育结构模式图(1为原始剖面照片;2为原始剖面解释;3为以实测结果精细刻画礁滩发育规律),在研究区野外实测,苏盖特布拉克剖面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微生物礁滩体发育,剖面呈北北东-南南西向展布,厚约30-70m,经分析,认为生物礁具有两期,第一期发育3个礁体,第二期发育3个礁体,并依据两期礁发育期次将肖尔布拉克组上段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期礁体位于肖上段下部,微生物礁规模较大,呈明显前积特征,三个微生物礁体均向盆地方向尖灭,厚度逐渐减小,向台地方向变厚,最下面礁体规模最大,最厚处可达30余米,延伸最远,约800余米,呈丘型;上面两个礁体规模较小,呈楔形前积覆盖于上一个礁体之上。从玉尔吐斯组到肖尔布拉克租下段,再到肖尔布拉克租上段,海平面是逐渐下降的,最终导致微生物礁体呈进积型向盆地方向发育。
对野外露头取样磨片,对钻井薄片资料收集统计并取样制片,通过露头样本和/或钻井取得的岩心,在镜下观察记录该露头和/或井点颗粒滩的内部岩性特征,比如岩石类型、颜色、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组成以及结构、沉积构造。把测井数据与岩性资料导入resform中,制作岩性-测井综合柱状图,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结合岩性建立相应测井-岩性识别模式来辨别颗粒碳酸盐岩与非颗粒灰岩。
图3为顺南501井滩相储集体综合柱状图,根据研究区顺南501井岩屑薄片资料,选取了鹰山组其中一段进行滩相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深度为6653-6741m,沉积环境为开阔台地,纵向上发育台内滩及滩间海亚相。其中,台内滩亚相及滩间海亚相互层发育,即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互层发育,中部被白云石化。此段钻遇了4期颗粒滩主体区,厚度较大,还有多期钻至颗粒滩的侧翼区,对应的滩相厚度较小,对应的GR曲线值普遍偏低,形态呈箱形、漏斗形、钟形及齿形,并且深浅侧向电阻率曲线呈现明显的幅度差异。
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利用通过与围岩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能识别出颗粒滩。
图4为顺南1井鹰山组颗粒滩地震反射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地震资料,可以看出顺南1井鹰山组的滩体地震响应为席状外形,弱反射波状结构,代表中等沉积环境,发育四期中薄层滩体,滩体先呈进积后呈退积,发生了横向迁移,代表了海平面的升降变化。
在步骤S2中,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了层序识别和对比,并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钻井层序进行了协调与统一,确定研究区研究层位的地震层序划分方案,利用井的VSP资料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并与钻井、露头层序进行协调与统一,识别划分层序。
在步骤S3中,对研究区颗粒滩建立沉积组合样式,对颗粒分布机理进行模拟实验,对颗粒滩横向发育规律以及颗粒滩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颗粒滩的迁移变化研究,总结出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综合颗粒滩的微相、钻/测井-地震响应、宏观组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类颗粒滩的微观及宏观组合,建立了沉积组合样式,制作组合样式图。
图5为颗粒滩四种组合样式,研究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有四种组合样式,由其相应的微相构成,可分为藻礁滩互层式,厚层滩相加积式,薄层滩退积式以及生物礁滩复合式。
进行滩的分布机理模拟实验:先在颗粒滩的背后安放数字装置接收器,此装置用于检测波浪冲击颗粒滩之后波浪的能量及形成的潮流动力方向和动力大小,利用人工冲击波作用于颗粒滩,推断和确定波浪作用于颗粒滩后水流动力的再聚集或再分散能量的方向和大小。
不同时期的时间厚度图为代表,制作沉积残余厚度图,分析研究区地貌特征以及上下地层的地貌差异。
研究区范围内,优选足够数量的钻遇颗粒滩的过井剖面,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及体系域格架内对颗粒滩横向上发育规律进行分析。
图6为SN6-SN5-SN501-GL1-GC8-GC4颗粒滩连井对比图,在研究区内,绘制由北西向南东过顺南6、顺南5、顺南501、古隆1、古城8和古城4井的连井剖面,进行高精度层序-沉积相对比。鹰山组在古城地区以颗粒滩和生物礁叠合共生为特点,在顺南地区则以滩间海和颗粒滩互层为特征。古城4井以发育台缘生物礁和颗粒滩的组合为主,古隆1、顺南501、顺南5和顺南6井发育滩间海和颗粒滩组合。高精度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对比表明,碳酸盐岩台地内部与台缘带相比,均以发育多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为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台内沉积旋回,表现出下部为滩间海沉积,上部为台内滩的组合特点,局部发育以生屑泥粒灰岩为主的低能生屑滩,而台地边缘则发育高能生物礁。
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的基础上,依据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区台地结构类型,对其内部颗粒滩沉积体呈现出的迁移变化特征和不同时期的颗粒滩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图7为顺南-古城地区碳酸盐岩台地颗粒滩沉积相发育模式,研究区顺南地区早-中奥陶世主要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研究区古城地区发育台地边缘相。总体上,由西向东依次为台缘、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相,滩间海或泻湖在各自相带大面积发育,台内滩多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展布,个体较小,平面上呈椭圆长条状,纵向上呈加积样式叠置,台内洼地多发育在滩后地势低洼水体能量最弱的环境中。
在步骤S4中,利用碳同位素研究古水深,利用碳同位素δ13C的含量变化曲线,判断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
恢复构造古地貌,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进行标定,并建立合理的地震剖面网络体系,以控制整个地区的地层分布,对不整合面及基准面进行精细解释。
在地震剖面上,将基准面拉平,此时,基准面处深度为0m,而不整合面所处的深度则相当于古水深。统计古水深值,绘制古水深平面图,即可准确的恢复构造古地貌的起伏形态,并可对其进行地貌单元划分,分析各地貌单元与沉积相、储层、油气成藏等的作用关系。
图8为碳酸盐岩台地不同地貌单元内碳酸盐岩滩的分布特征图,综合露头、岩心及相应薄片分析:台缘带及台缘前斜坡颗粒滩的发育水深小于40m,颗粒滩发育受古地貌控制,集中分布于古地貌高处。台缘带主要分布礁滩复合型,台内以层状内碎屑滩为主,台内潮坪环境会发育藻礁滩互层式沉积体。可分析得出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着古水深,进而制约着颗粒滩沉积微相构成:生物礁的沉积时的古水深比颗粒滩发育的古水深大,水体较深的良里塔格组,以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为主,颗粒滩发育在古水深40m以内。
通过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台地结构演变、相带变化对颗粒滩发育的影响。图9为顺西三维区鹰山组沉积前古地貌图,利用古地貌图分析台地结构,在研究区顺西地区开阔台地内的低突起是台内滩发育的理想场所。
在步骤S5中,综合研究区层系颗粒滩类型、组合样式、叠置迁移特征以及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颗粒滩的理想分布模式,对颗粒滩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最终建立了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在平面采取10m×10m的网格,纵向上网格为0.125m,可识别0.125米的数据,最终划分1438万个网格设,置趋势面引导网格化方向。设置I、J方向趋势线,分别与物源方向平行和垂直根。根据每个小层的平均厚度确定每个小层垂向上细分的网格对网格进行属性计算,确保每个网格单元的体积无异常值,同时求取网格单元属性,确保网格角度大于零,以符合网格粗化及后期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采取确定性模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利用沉积微相平面约束建立沉积微相三维体,最后建立沉积相模型平面图。
在步骤S6中,在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地质模式基础上,以此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三维区块进行了精细地震解释,对地震属性分析,研究颗粒滩发育规律,采取模糊评价法,进而对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精细地震解释,利用多种类型振幅属性图,均方根(RMS)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峰态、总能量、瞬时频率等的综合分析,制作均方根振幅图和最大峰值振幅图,来研究颗粒滩的发育规律,进而开展有利区预测。模糊评价法,根据四种组合样式沉积体的原生储集性能、发育的连片性、单层系发育的厚度、单层系发育同类储集体的总面积四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每一类储集体的四个影响参数进行赋值,定义勘探价值为所述四个参数的乘积,乘积值越大,勘探价值越大。
如表1结果所示,该研究区生物礁滩复合式储集体勘探价值最高。
表1不同组合样式颗粒滩勘探价值评价表
Figure BDA0001912214030000081
Figure BDA0001912214030000091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步骤对应的实现方法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4)

1.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
对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岩心观察、采样并制作薄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岩心与薄片鉴定,利用测井资识别颗粒滩,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颗粒滩,明确颗粒滩发育类型,采用“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所述的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是指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岩心-测井-地震-镜下”综合识别方法,所述的对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包括:在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测量并描述颗粒滩的岩石类型和/或岩石颜色和/或岩石组成成分和/或岩石结构构造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和/或横向变化和/或岩石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记录颗粒滩的岩性特征以及滩体展布特征;所述工具包括皮尺、锤子、放大镜、元素枪;
所述的岩心与薄片鉴定包括:对野外露头取样磨片,对钻井薄片资料收集统计并取样制片,通过露头样本和/或钻井取得的岩心,在镜下观察记录该露头和/或井点颗粒滩的内部岩性特征,所述颗粒滩的内部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类型、颜色、矿物成分、岩石结构组成以及结构、沉积构造;
所述的利用测井资识别颗粒滩包括:把测井数据与岩性资料导入resform中,制作岩性-测井综合柱状图,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结合岩性建立相应测井-岩性识别模式来辨别颗粒碳酸盐岩与非颗粒灰岩;
所述的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颗粒滩包括: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利用通过与围岩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能识别出颗粒滩;
步骤S2: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的建立
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了层序识别和对比,并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钻井层序进行了协调与统一,确定研究区的研究层位的地震层序划分方案,利用井的VSP资料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并与钻井、露头层序进行协调与统一,识别划分层序,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
步骤S3: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对研究区颗粒滩建立沉积组合样式,对颗粒分布机理进行模拟实验,对颗粒滩横向发育规律以及颗粒滩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颗粒滩的迁移变化研究,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所述的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的方法包括:
①综合颗粒滩的微相、钻/测井-地震响应、宏观组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类颗粒滩的微观及宏观组合,建立了沉积组合样式,制作组合样式图;
②颗粒滩的分布机理模拟实验:先在颗粒滩的背后安放数字装置接收器,此装置用于检测波浪冲击颗粒滩之后波浪的能量及形成的潮流动力方向和动力大小,利用人工冲击波作用于颗粒滩,推断和确定波浪作用于颗粒滩后水流动力的再聚集或再分散能量的方向和大小;
③以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时间厚度图为代表,制作沉积残余厚度图,分析研究区地貌特征以及上下地层的地貌差异;
④在研究区范围内,选择钻遇颗粒滩的过井剖面,建立了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及体系域格架内对颗粒滩横向上发育规律进行分析;
⑤在单井分析、连井对比的基础上,依据地震资料,分析研究区台地结构类型,对其内部颗粒滩沉积体呈现出的迁移变化特征和不同时期的颗粒滩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步骤S4: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
通过研究古气候、古水深、恢复古地貌、分析台地结构、相带变化,明确不同类型颗粒滩发育的控制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步骤S5: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在研究区层系颗粒滩类型、组合样式、叠置迁移特征以及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颗粒滩的理想分布模式,对颗粒滩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最终建立了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所述的三维地质模式的建立方法包括:在平面采取10m×10m的网格,纵向上网格为0.125m,可识别0.125米的数据,最终划分1438万个网格,设置趋势面引导网格化方向;设置I、J方向趋势线,分别与物源方向平行和垂直;根据每个小层的平均厚度确定每个小层垂向上细分的网格对网格进行属性计算,确保每个网格单元的体积无异常值;同时求取网格单元属性,确保网格角度大于零,以符合网格粗化及后期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采取确定性模拟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利用沉积微相平面约束建立沉积微相三维体,最后建立沉积相模型平面图;
步骤S6: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
在建立了研究区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地质模式基础上,以此模式为指导,对研究区三维区块进行了精细地震解释,对地震属性分析,研究颗粒滩发育规律,采取模糊评价法,进而对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所述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方法包括: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所述精细地震解释是指利用多种类型振幅属性图,均方根(RMS)振幅、平均振幅、最大峰值振幅、最大谷值振幅、平均能量、峰态、总能量、瞬时频率的综合分析,制作均方根振幅图和最大峰值振幅图,来研究颗粒滩的发育规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包括:
①识别出不整合面,把不同级别的不整合面作为层序的控制边界;
②依据海平面变化旋回及其对应的不整合面的识别,识别出顶超面、上超面、冲刷面及其延续的界面,在巨层序内部划分出二级层序和三级层序;
③在充分了解沉积盆地的基本格架,确定台地、台地边缘、陆棚、盆地相区的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沉积单元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④利用台地边缘丰富的地震反射结构信息,确定地层的几何形态、辨识出层序、体系域的边界及性质,建立层序格架;
⑤将钻井层序与地震层序进行类比分析,通过钻井层序的沉积相构成、层序的叠加型式,来研究地震层序沉积背景、展布规律和沉积充填机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的方法包括:
①利用碳同位素研究古水深,利用碳同位素δ13C的含量变化曲线,判断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
②恢复构造古地貌,利用地震和钻井资料进行标定,并建立合理的地震剖面网络体系,以控制整个地区的地层分布,对不整合面及基准面进行精细解释,在地震剖面上,将基准面拉平,此时,基准面处深度为0m,而不整合面所处的深度则相当于古水深,统计古水深值,绘制古水深平面图,即可准确的恢复构造古地貌的起伏形态,并可对其进行地貌单元划分,分析各地貌单元与沉积相、储层、油气成藏的作用关系;
③通过地震、钻井层序地层,分析台地结构演变、相带变化对颗粒滩发育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评价法是指根据四种组合样式沉积体的原生储集性能、发育的连片性、单层系发育的厚度、单层系发育同类储集体的总面积四个参数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每一类储集体的四个影响参数进行赋值,定义勘探价值为所述四个参数的乘积,乘积值越大,勘探价值越大。
CN201811557015.2A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Active CN109613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7015.2A CN109613612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7015.2A CN109613612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612A CN109613612A (zh) 2019-04-12
CN109613612B true CN109613612B (zh) 2020-05-19

Family

ID=6601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7015.2A Active CN109613612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136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0640A (zh) * 2019-11-14 2021-05-14 北京中科联华石油科学研究院 一种确定地质模型垂向网格精度的方法
CN111781330B (zh) * 2020-06-17 2021-05-0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基于多露头点的碳酸盐岩沉积旋回特征的研究方法
CN111596365B (zh) * 2020-06-18 2023-11-21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针对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段的火山喷发岩地震解释方法
CN113970796B (zh) * 2020-07-23 2023-06-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精确恢复沉积盆地古水深的方法
CN112084660B (zh) * 2020-09-10 2022-05-31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岩电解释模型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精细划分的方法
CN114183130B (zh) * 2020-09-14 2024-02-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测井的碳同位素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2505294A (zh) * 2020-11-18 2021-03-1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以滩地比为技术手段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描述方法
CN112697787A (zh) * 2020-12-08 2021-04-23 新疆大学 一种通过碳酸盐岩台地鲕粒滩分布规律确定古风向的方法
US11542816B2 (en) 2021-01-28 2023-01-03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based on imaging tunnel valleys
CN114428358B (zh) * 2021-09-13 2022-08-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分析的等时地层划分方法
CN114114396B (zh) * 2021-11-09 2023-06-06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台地相厚层灰岩沉积相刻画和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CN115629417B (zh) * 2022-10-21 2023-08-15 西南石油大学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多尺度融合及相控颗粒滩刻画方法
CN115903047B (zh) * 2022-12-27 2023-07-04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识别海相碳酸盐岩滩相储层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274A (zh) * 2015-07-03 2015-10-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CN105510993A (zh) * 2015-12-23 2016-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5629325A (zh) * 2015-12-23 2016-06-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8072748A (zh) * 2016-11-07 2018-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优势岩性的碳酸盐岩岩相表征的方法
CN108680951A (zh) * 2018-03-22 2018-10-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地震信息判断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257A (zh) * 2007-02-02 2008-08-06 天津方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油井位置确定技术方法
CN1046575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综合地质建模方法
CN104975850A (zh) * 2014-04-01 2015-10-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微相类型识别方法及其沉积相描述方法
CN105242312B (zh) * 2015-10-22 2019-10-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刻画中小型伸展断陷盆地生长逆断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274A (zh) * 2015-07-03 2015-10-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多种地质因素定量约束下的单一圈闭级的有利区优选方法
CN105510993A (zh) * 2015-12-23 2016-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5629325A (zh) * 2015-12-23 2016-06-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8072748A (zh) * 2016-11-07 2018-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优势岩性的碳酸盐岩岩相表征的方法
CN108680951A (zh) * 2018-03-22 2018-10-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基于地震信息判断煤层气富集沉积控制作用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颗粒滩沉积特征;胡晓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20160515;正文第11-12、26-30、66-11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13612A (zh) 2019-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3612B (zh)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8680956B (zh) 一种富油凹陷成熟探区整体勘探方法
CA2579138C (en) Geologic models of subsurface sedimentary volumes
Boonstra et al. Numerical modelling of groundwater basins: a user-oriented manual
CN106875471B (zh) 煤系含或隔水层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
Eschard et al. Combining sequence stratigraphy,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s, and production data for modeling a fluvial reservoir in the Chaunoy field (Triassic, France)
CN110056346B (zh) 一种基于趋势变化函数的油藏三维原始含水饱和度模拟方法
AU2005287335A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facies probability cubes based upon geologic interpretation
Zhang et al. Karst monadnock fin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ervoir control analysis: A case from Ordovician weathering paleokarst reservoirs in Lungu area, Tarim Basin, NW China
CN109979011A (zh)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平原地区三维地质模型建设方法
Liu et al. The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or Well Pattern Optimization of Heterogeneous Sandstone Reservoirs
Lewis Outcrop-derived quantitative models of permeability heterogeneity for genetically different sand bodies
CN114114396B (zh) 一种台地相厚层灰岩沉积相刻画和预测系统及预测方法
Eltom et al. Three-dimensional outcrop reservoir analog model: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Khuff Formation oolitic carbonates, central Saudi Arabia
CN113960288B (zh) 一种源-汇系统定量评价方法
Liu et al. Facies architectural analysis and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Wen79 fault block, Wenliu oilfield, Dongpu depression, China
Erzeybek Balan Characterization and modeling of paleokarst reservoirs using multiple-point statistics on a non-gridded basis
Antrett Characterization of an Upper Permian Tight Gas Reservoir: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scale Analysis from the Rotliegend, Northern Germany
Gadallah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studies of bahariya formation in the meleiha-NE oil field, north western desert, egypt
Tellez Integrated characterization of tight siliciclastic reservoirs: examples from the Cretaceous Burro Canyon Formation, Colorado, and Mississippian Meramec Strata, Oklahoma
Jiang et al. Paleogene sedimentary system and sedimentary dynamics of windfield-source-basin system in the Dongying Sag
Podnebesnykh et al. New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nitial reserves in Ozhginskoe gas-oil field
CN116184525A (zh) 一种地层格架下海陆过渡相页岩三维岩相建模方法
Paiva Offshore Angola oil field: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 (MPS) modelling approach
Garden et al. Modelling fine-scale heterogeneity for optimal history matching from aeolian gas reservoirs, Neptune Field, UK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