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9325A -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9325A
CN105629325A CN201510977425.2A CN201510977425A CN105629325A CN 105629325 A CN105629325 A CN 105629325A CN 201510977425 A CN201510977425 A CN 201510977425A CN 105629325 A CN105629325 A CN 105629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luvial fan
fan
alluvial
data
seis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74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9325B (zh
Inventor
钟大康
孙海涛
吕惠贤
李鑫
叶茂林
杨宪彰
杨书江
周立建
吴连波
曾乙洋
张小莹
蔡超
马石玉
徐燕军
钟艳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5109774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9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9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9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9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93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地质模型、建立冲积扇的地层框架、地震相与属性反演圈定冲积扇的平面分布范围、三维电法反演划分各个时期的冲积扇的相带边界并进行内部岩性岩相的精细识别和确定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应用OpenDtect软件分析冲积扇纵向演化并建立研究区冲积扇的沉积模式。本发明所提供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主要基于沉积学理论与冲积扇露头考察建立的地质模型基础,全面利用测井、地震、电法等资料,综合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层序分析、地震相解释、属性分析和电法解释等手段,有效识别冲积扇各个相带及其内部岩性岩相空间展布特征。

Description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属于石油开采与地质勘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冲积扇富含砂砾等粗粒沉积物,常可形成储层,冲积扇储层约占我国碎屑岩储层的6.0%,例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红山嘴油田克拉玛依组砂砾岩油藏、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砂砾岩油藏、济阳坳陷北部陡坡带冲积扇油藏、黄骅坳陷枣园冲积扇油藏、吐哈盆地鄯勒古近系气藏等。同时,前陆盆地中易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其中的粗粒岩石厚度变化大,横向分布广,成岩作用强,大大影响了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预测,降低石油勘探精准度和机械钻进速度。因此,准确有效刻画和预测冲积扇及其岩性岩相空间分布对提高前陆盆地油气勘探成功率非常重要,对于其它以冲积扇为储层的油气田勘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产意义。
现有冲积扇分布预测技术主要针对冲积扇的砂砾岩储层,以三维地震为主的冲积扇识别及刻画,通过层位标定、冲积扇边界确定、旋回划分、储层预测、(岩性、物性、速度)厚度求取等方面,一般包括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技术、相干分析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时频分析技术等,预测效果取决于地震资料本身及钻井约束程度。
其它方法包括钻测井方法识别冲积扇。一方面是通过钻井过程中收集的岩屑录井、岩心录井资料的直接观察实现的。另一方面运用的是测井沉积相技术,分析取心井段的相标志,确定出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类型,接着标定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从而建立不同微相对应的测井相,运用建立的测井相可以研究该区域的其他没有取心井的沉积微相特征。
目前比较有效的冲积扇预测技术主要是运用地震资料,开展三维反演。
通过地震相标志判断冲积扇的大概边界,例如同相轴的振幅、周期、波形、连续性以及地震相单元形态和叠置关系,冲积扇的剖面地震相表现出强振幅、低连续性和帚状前积外形(高角度发散并下超于底界之上)的特征,这样大致确定范围。再进一步,利用三维地震波阻抗反演进行岩性预测。例如从叠加速度谱得到每个谱点的叠加速度,计算与已知地震剖面上的浅层地质或岩性层对应谱点位置各层的层速度,结合已知岩性的层速度及由浅到深的变化范围,从浅到深确定各目的层深度;在平面上进行各地震道处的岩性确定,进而确定深部的砂砾岩的空间展布。
现有技术对冲积扇的识别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也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可以说,现有技术主要适用于断陷盆地发育的小规模的冲积扇,其中砾石成分并不复杂,泥岩夹层少,成层性和相带分布较简单。而且,该技术中涉及的地震属性分析、相干分析和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都依靠于地震资料的品质,只有地震资料品质好,才能有效预测。
然而,前陆盆地背景往往是山体隆升快,山前空间大,冲积扇呈扇群大规模发育,分布面积广,因此预测难度大;其次,前陆盆地前方往往具有较高的山地,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难度大,品质较差,无法满足常规的地震反演技术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这两点大大降低了地震方法进行冲积扇预测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和预测前陆盆地冲积扇的相带分布、各个相带的岩性及空间展布等特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地质模型
对研究区前陆盆地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资料及现代冲积扇沉积物进行考察,并对多个钻井岩心和/或岩屑进行鉴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冲积扇的沉积相标志,确定冲积扇的成分、粒度、结构、构造和垂向层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特征和/或其分布,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的地质模型;
(2)建立冲积扇的地层框架
利用钻井的合成记录及垂直地震记录(VSP)标定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层位解释、划定等时界面,建立冲积扇所在的等时地层框架,保证冲积扇分布研究的等时性;
(3)地震相与属性反演
分析叠前深度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并结合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对叠前深度地震剖面逐一识别冲积扇,同时在平面图逐一标注冲积扇的边界位置,最终实现横向追踪冲积扇的外边界,圈定冲积扇的平面分布范围;
(4)三维电法反演
研究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和三维电法资料的响应特征,利用冲积扇形成的各类岩石(砾岩、砂岩、泥岩等)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点,在Landmark工作站上将三维电法剖面,综合波形剖面(利用Landmark工作站Seiswork模块将(3)中的叠前深度地震剖面显示成波形图形)叠合在同一视图,根据各类岩石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联合解释,划分各个时期的冲积扇的相带边界,并进行内部岩性岩相的精细识别,确定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
(5)应用OpenDtect软件分析冲积扇纵向演化
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的精细解释,通过OpenDtect软件计算各层序内部的wheel域,恢复不同时期冲积扇的充填演化过程,明确研究区冲积扇的垂向演化,建立研究区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在本发明中,主要涉及的技术术语的定义如下所述。前陆盆地:位于造山带前缘与相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由岩石圈挤压挠曲沉降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盆地,发育于聚合、碰撞或挤压环境;一般为位于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的山前拗陷;具有与挤压有关的、从造山带-前渊-前隆的不对称的构造-地层格架。冲积扇:暂时性水流(如洪水、山区河流)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在流出山口,由于沟谷变宽、地形坡度变缓,流速骤减,形成的锥状或扇状的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或洪积锥,也叫冲积扇或冲积锥;冲积扇是一种很特殊的大陆环境的沉积物。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6)钻井与野外标定验证:利用新完钻井剖面与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对步骤(4)所刻画的研究区冲积扇岩性岩相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验证,计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其中,新完钻井剖面可以通过钻井过程中获得的岩屑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可以通过在野外露头踏勘识别的岩石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1)中,对前陆盆地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包括如下方面:在研究区内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包括皮尺、放大镜、锤头等)测量及描述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1)中,对现代冲积扇沉积物进行考察包括:利用交通工具前往现代冲积扇发育的地区,通过肉眼观察并记录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如颜色,砾石成分,砾石大小及其排列规律。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1)中,对钻井岩心和/或岩屑进行鉴定包括:根据钻井取得的岩心和/或钻井过程中返回的岩屑确定该井点处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2)中,钻井的合成记录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Landmark工作站加载钻井的测井数据(主要包括声波数据),通过该软件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记录)。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2)中,垂直地震记录(VSP)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井筒内放置震源,在井口处放置接收器,接收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信号,获得垂直地震记录。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2)中,常规地震剖面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所述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中,叠前深度地震剖面是对常规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利用Landmark工作站的SeisWork模块)中,在叠加和偏移之前提取的地震剖面,包含了更多的岩石物理特征。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3)中,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到Landmark工作站,利用SeisWork模块提取该地震资料的波阻抗数据,形成新的波阻抗数据。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4)中,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放置测井仪在井筒内开展自上而下的测试,收集反映岩性及其垂向变化的测井数据。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4)中,冲积扇不同相带的三维电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电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电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步骤(5)中,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本发明所提供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主要基于沉积学理论与冲积扇露头考察建立的地质模型基础,全面利用测井、地震、电法等资料,综合测井地质解释、地震层序分析、地震相解释、属性分析和电法解释等手段,有效识别冲积扇各个相带及其内部岩性岩相空间展布特征。该方法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和非地震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前陆盆地冲积扇研究的技术流程,具体主要表现在充分利用冲积扇形成的砾岩的高电阻特征,通过电法勘探,识别出高电阻区域,结合野外露头观察到的冲积扇砾岩成份、钻井揭示的准确砾岩厚度、三维地震刻画的准确边界,融合了现有的地质研究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既避免了各自现有技术的缺点,又能有效发挥各自现有技术的优势,互为补充,能够有效识别和预测冲积扇的相带分布、各个相带的岩性及空间展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主要优点包括:
(1)基于冲积扇露头考察及沉积学理论的建立准确的冲积扇地质模型
一切预测都是基于地质模型,而已有的冲积扇理论模型是一个简单的、静态的模型,不能满足对前陆盆地冲积扇岩性岩相的分布预测。本发明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前陆盆地现代及古代冲积扇露头的岩性岩相分布特征为基础,综合建立前陆构造背景下的冲积扇的地质模型,改善了已有的理想化模型,丰富了各相带的岩性与岩相特征。
(2)全方位资料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反演与解释
如前所述,已有的各种技术在进行冲积扇研究时各有利弊,本发明综合全方位资料,利用多种技术互补完成联合反演与解释。应用地震地层学分析技术建立冲积扇的等时地层框架,解决了冲积扇的等时性问题;应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三维电法分析技术基于砾岩砂岩等的波阻抗及电阻率差异进行地下冲积扇的岩性岩相解释,解决了传统地震相对冲积扇各相带分辨不清的不足;应用OpenDtect层序地层分析技术研究冲积扇的演化规律,解决了冲积扇纵横向迁移和演化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弥补了地震资料、电法在各自解决问题时的不足,融合形成三维电震联合反演技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主要成果包括确定冲积扇的相带划分、演化规律,明确各时期各岩性的平面分布规律,降低钻井施工过程中受异常岩性体的影响,减少钻井工程事故,提高圈闭预测的准确度,最大程度的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在异常岩性体发育位置的地震速度谱分析,从而提高钻井的钻探成功率,减小目的层的预测误差,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上亿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a、图2b、图2c和图2d为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的地质模型;
图3为实施例的波形剖面+电法剖面联合解释图;
图4为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岩性岩相的精细刻画图;
图5为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图;
图6a和图6b为实施例的冲积扇预测研究前后的目的层钻探误差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中国西部某盆地北部某工区内,新生代时期受到强烈构造挤压,在此前陆盆地背景下,冲积扇广泛发育,时代跨度大,厚度大,分布广,其岩性序列分布和岩石厚度分布难以预测,成为了地层层速度模拟和钻井工程安全的重要难题。以此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研究为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1)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地质模型
对研究区前陆盆地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资料及现代冲积扇沉积物进行考察,具体为研究区内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包括皮尺、放大镜、锤头等)测量及描述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利用交通工具前往现代冲积扇发育的地区,通过肉眼观察并记录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如颜色,砾石成分,砾石大小及其排列规律,并对多个钻井岩心和/或岩屑进行鉴定,具体为根据钻井取得的岩心和/或钻井过程中返回的岩屑确定该井点处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冲积扇的沉积相标志,确定冲积扇的成分、粒度、结构、构造和垂向层序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特征和/或其分布,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的地质模型,得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的地质模型如图2a、图2b、图2c和图2d所示,平面上的冲积扇分布特征如图2a,单物源冲积扇垂向上继承发展后的三维空间特征如图2b,前方受到遮挡限制后形成的多物源冲积扇三维空间特征如图2c,不断向前方迁移的单物源冲积扇三维空间特征如图2d;
(2)建立冲积扇的地层框架
利用钻井分层的合成记录及垂直地震记录(VSP)标定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层位解释、划定等时界面,建立冲积扇所在的等时地层框架,通过常规地震剖面上的地震反射轴限制所研究的冲积扇都在相同的地层内,为同时期沉积形成的,保证冲积扇分布研究的等时性;
其中,钻井的合成记录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Landmark工作站加载钻井的测井数据(主要包括声波数据),通过该软件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合成记录);
垂直地震记录(VSP)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井筒内放置震源,在井口处放置接收器,接收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信号,获得垂直地震记录;
常规地震剖面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所述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3)地震相与属性反演
分析叠前深度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并结合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对叠前深度地震剖面逐一识别冲积扇,同时在平面图逐一标注冲积扇的边界位置,最终实现横向追踪冲积扇的外边界,圈定冲积扇的平面分布范围,得到冲积扇的平面图;
其中,叠前深度地震剖面是对常规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利用Landmark工作站的SeisWork模块)中,在叠加和偏移之前提取的地震剖面,包含了更多的岩石物理特征;
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到Landmark工作站,利用SeisWork模块提取该地震资料的波阻抗数据,形成新的波阻抗数据;
(4)三维电法反演
研究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和三维电法资料的响应特征,利用冲积扇形成的砾岩、砂岩、泥岩等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点,在Landmark工作站上将三维电法剖面,综合波形剖面(利用Landmark工作站Seiswork模块将(3)中的叠前深度地震剖面显示成波形图形)叠合在同一视图,根据各类岩石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联合解释,划分各个时期的冲积扇的相带边界,并进行内部岩性岩相的精细识别,确定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图3为本实施例的波形剖面+三维电法剖面联合解释图,由图3可以看出,根据波形剖面的反射轴划定的每一根地层界线所包含的范围内,电阻率大小在横向上是有差异的,蓝色的代表低值,反映的岩石粒度小,红色代表高值,反映的岩石粒度大;图4为本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岩性岩相的精细刻画图,由图4可以看出通过反复对类似于图3的多条剖面进行解释,可以得到各个层系的冲积扇平面分布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前陆盆地冲积扇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图,由图5可以看出三维空间内,不同钻井所在的位置,电阻率大小及其反映的岩石类型是有差异的(颜色差异);
其中,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放置测井仪在井筒内开展自上而下的测试,收集反映岩性及其垂向变化的测井数据;
冲积扇不同相带的三维电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电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电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5)应用OpenDtect软件分析冲积扇纵向演化
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的精细解释,通过OpenDtect软件计算各层序内部的wheel域,恢复不同时期冲积扇的充填演化过程,明确研究区冲积扇的垂向演化,建立研究区冲积扇的沉积模式,如图2a-图2d所示,用以预测不同类型冲积扇的分布特征;
其中,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6)钻井与野外标定验证
利用新完钻井剖面与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对步骤(4)所刻画的研究区冲积扇岩性岩相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验证,计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其中,新完钻井剖面可以通过钻井过程中获得的岩屑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可以通过在野外露头踏勘识别的岩石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
图6a和图6b为本实施例的冲积扇预测研究前后的目的层钻探误差图(钻探误差=预测深度-实际深度),由图6a和图6b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方法提高了钻井的钻探成功率,减小了目的层的预测误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的主要成果包括确定冲积扇的相带划分、演化规律,明确各时期各岩性的平面分布规律,降低钻井施工过程中受异常岩性体的影响,减少钻井工程事故,提高圈闭预测的准确度,最大程度的降低勘探风险;提高在异常岩性体发育位置的地震速度谱分析,从而提高钻井的钻探成功率,减小目的层的预测误差,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上亿元。

Claims (8)

1.一种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地质模型
对研究区前陆盆地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资料及现代冲积扇沉积物进行考察,并对多个钻井岩心和/或岩屑进行鉴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冲积扇的沉积相标志,确定冲积扇的成分、粒度、结构、构造和垂向层序中的一种或几种特征和/或其分布,建立前陆盆地冲积扇的地质模型;
(2)建立冲积扇的地层框架
利用钻井的合成记录及垂直地震记录标定常规地震剖面;进行层位解释、划定等时界面,建立冲积扇所在的等时地层框架,保证冲积扇分布研究的等时性;
(3)地震相与属性反演
分析叠前深度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并结合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对叠前深度地震剖面逐一识别冲积扇,同时在平面图逐一标注冲积扇的边界位置,最终实现横向追踪冲积扇的外边界,圈定冲积扇的平面分布范围;
(4)三维电法反演
研究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和三维电法资料的响应特征,利用冲积扇形成的各类岩石具有不同的电阻率特点,在Landmark工作站上将三维电法剖面,综合波形剖面叠合在同一视图,根据各类岩石的电阻率差异进行联合解释,划分各个时期的冲积扇的相带边界,并进行内部岩性岩相的精细识别,确定岩性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
(5)应用OpenDtect软件分析冲积扇纵向演化
利用常规地震资料开展层序地层的精细解释,通过OpenDtect软件计算各层序内部的wheel域,恢复不同时期冲积扇的充填演化过程,明确研究区冲积扇的垂向演化,建立研究区冲积扇的沉积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还包括步骤(6)钻井与野外标定验证:利用新完钻井剖面与野外露头地质剖面,对步骤(4)所刻画的研究区冲积扇岩性岩相空间展布特征进行验证,计算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对前陆盆地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包括:在研究区内山前发育的冲积扇露头出露地区,利用工具测量及描述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
对现代冲积扇沉积物进行考察包括:在现代冲积扇发育的地区,通过肉眼观察并记录沉积物的岩性特征;
对钻井岩心和/或岩屑进行鉴定包括:根据钻井取得的岩心和/或钻井过程中返回的岩屑确定该井点处冲积扇的岩石类型和/或颜色和/或厚度和/或这些数据的垂向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钻井分层的合成记录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Landmark工作站加载钻井的测井数据,通过该软件制作合成地震记录;
垂直地震记录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在井筒内放置震源,在井口处放置接收器,接收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信号,获得垂直地震记录;
常规地震剖面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至Landmark工作站,通过SeisWork模块提取常规地震剖面;所述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3)中,叠前深度地震剖面是对常规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在叠加和偏移之前提取的地震剖面,包含了更多的岩石物理特征;
平面的波阻抗属性反演结果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将常规地震资料加载到Landmark工作站,利用SeisWork模块提取该地震资料的波阻抗数据,形成新的波阻抗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冲积扇不同相带的测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放置测井仪在井筒内开展自上而下的测试,收集反映岩性及其垂向变化的测井数据;
冲积扇不同相带的三维电法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电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电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5)中,常规地震资料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的:设计网格以足够覆盖研究区,然后在网格节点处放置震源激发器和接收器,通过激发器释放震源,在接收器同时接收地下返回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中,在步骤(6)中,新完钻井剖面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通过钻井过程中获得的岩屑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
野外露头地质剖面是通过以下步骤获得:通过在野外露头踏勘识别的岩石类型数据加载到Resform软件生成。
CN201510977425.2A 2015-12-23 2015-12-23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9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7425.2A CN105629325B (zh) 2015-12-23 2015-12-23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7425.2A CN105629325B (zh) 2015-12-23 2015-12-23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9325A true CN105629325A (zh) 2016-06-01
CN105629325B CN105629325B (zh) 2018-03-16

Family

ID=5604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742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29325B (zh) 2015-12-23 2015-12-23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9325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171A (zh) * 2017-11-08 2018-03-30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陆相湖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编制方法
CN109597126A (zh) * 2018-12-19 2019-04-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结构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613612A (zh) * 2018-12-19 2019-04-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765621A (zh) * 2019-01-08 2019-05-1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精细刻画的成图方法
CN111856579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识别南海含油气盆地深水区盆缘沉积扇体的方法
CN111931367A (zh) * 2020-07-31 2020-11-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反演约束的点负载条件下前陆盆地沉降过程的正演模拟方法
CN112180463A (zh) * 2020-11-03 2021-0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渡层段砂岩展布的预测方法
CN11391755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
CN113960694A (zh) * 2020-07-21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2838A (ja) * 2009-08-06 2011-02-17 Haruko Amiya 砂防池
CN102231190A (zh) * 2011-07-08 2011-11-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冲洪积扇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
CN104049283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前陆盆地巨厚砾岩体识别与预测的方法
CN1046575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综合地质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2838A (ja) * 2009-08-06 2011-02-17 Haruko Amiya 砂防池
CN102231190A (zh) * 2011-07-08 2011-11-0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冲洪积扇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
CN104049283A (zh) * 2013-03-13 2014-09-1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前陆盆地巨厚砾岩体识别与预测的方法
CN104657523A (zh) * 2013-11-20 2015-05-2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综合地质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林 等: "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在冲积扇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石油物探》 *
李鑫 等: "库车坳陷新近系库车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现代地质》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1171A (zh) * 2017-11-08 2018-03-30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陆相湖盆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编制方法
CN109597126A (zh) * 2018-12-19 2019-04-0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结构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613612A (zh) * 2018-12-19 2019-04-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613612B (zh) * 2018-12-19 2020-05-1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765621A (zh) * 2019-01-08 2019-05-17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精细刻画的成图方法
CN109765621B (zh) * 2019-01-08 2020-06-3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精细刻画的成图方法
CN113917557A (zh) * 2020-07-10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砂砾岩体扇间扇的识别方法
CN113960694A (zh) * 2020-07-21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960694B (zh) * 2020-07-21 2024-02-2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沉积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856579A (zh) * 2020-07-31 2020-10-30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综合识别南海含油气盆地深水区盆缘沉积扇体的方法
CN111931367A (zh) * 2020-07-31 2020-11-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反演约束的点负载条件下前陆盆地沉降过程的正演模拟方法
CN112180463A (zh) * 2020-11-03 2021-0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渡层段砂岩展布的预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9325B (zh) 2018-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9325B (zh) 前陆盆地冲积扇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4698497B (zh) 一种砂泥岩薄互层层位的精细标定方法
CN105510993B (zh)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CN109597126A (zh) 一种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结构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CN109613612A (zh) 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Baumann-Wilke et al. P-wave traveltime tomography for a 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black shales at shallow depth on Bornholm, Denmark
Noorlandt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ground motion recording stations in the Groningen gas field
Dong et al. Seismic geomorphology study of the Paleogene Hetaoyuan Formation, central-south Biyang Sag, Nanxiang Basin, China
Xia et al. Sequence architecture and depositional evolution in lufeng depress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Part A: the braided delta deposits of cenozoic enping formation
Scheib The application of passive seismic to estimate cover thickness in greenfields areas of Western Australia—method, data interpret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Bryn et al. Exploring the reservoir potential of lower cretaceous clinoforms in the fingerdjupet subbasin, Norwegian barents sea
Sangster Dunedin rock and roll: 3D seismic wave velocity modelling for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Gosar Review of seismological investigations related to 1998 M w 5.6 and 2004 M w 5.2 earthquakes in Krn Mountains.
Cui et al. Distribution of Mid‐deeply Buried Sand‐bodies and their Hydrocarbon Significance at Basin Margins: Case Study of the Paleogene in the Eastern Liuzan Area of the Nanpu Sag, Bohai Bay Basin, China
Hamdulla et al. Building geological model for tertiary reservoir of exploration Ismail oil field, North Iraq
Norris Bedrock Topography Mapping of the East Leroy and Climax 7.5’Quadrangles, MI using HVSR and Other Geophysical Methods
Catchings et al. Sub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East Bay Plain ground-water basin: San Francisco Bay to the Hayward fault, Alameda County, California
Odumodu et al. Weathered Layer Delineation in an ‘X’Field in the Niger Delta Basin of Nigeria: The Uphole Data Acquisition
Bazlee et al.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al modelling of bend conglomerate of Atoka group, Boonsville field Texas USA
Khorshid et al. Seismic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Study of Mishrif Formation in Nasiriyah Oil Field Southwestern Iraq
KEKU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KB FIELD, OFFSHORE, NIGER DELTA BASIN, SOUTHERN NIGERIA.
ADEBOYE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3D MODELLING OF OY FIELD, OFFSHORE NIGER DELTA
Sun Near Surface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Imaging of Glacial Deposits in Sweden at the Heby and Marsta Sites
Koehl Investigating an Apparent Structural High in Seismic Data in North Terre Haute, Indiana, Through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Tomography and Gravity Analysis
Trevino Fluvial Architecture and Reservoir Modeling Along the Strike Direction of the Trail Member of the Ericson Sandstone, Mesaverde Group in Southwest Wyom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Haitao

Inventor after: Zeng Yiy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ying

Inventor after: Cai Chao

Inventor after: Ma Shiyu

Inventor after: Xu Yanjun

Inventor after: Zhong Yanchun

Inventor after: Zhong Dakang

Inventor after: Lv Huixian

Inventor after: Li Xin

Inventor after: Ye Maolin

Inventor after: Yang Xianzhang

Inventor after: Yang Shujiang

Inventor after: Zhou Lijian

Inventor after: Wu Lianbo

Inventor before: Zhong Dakang

Inventor before: Zeng Yiy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oying

Inventor before: Cai Chao

Inventor before: Ma Shiyu

Inventor before: Xu Yanjun

Inventor before: Zhong Yanchun

Inventor before: Sun Haitao

Inventor before: Lv Huixian

Inventor before: Li Xin

Inventor before: Ye Maolin

Inventor before: Yang Xianzh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Shujiang

Inventor before: Zhou Lijian

Inventor before: Wu Lianb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