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824A -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7824A
CN109587824A CN201710900044.3A CN201710900044A CN109587824A CN 109587824 A CN109587824 A CN 109587824A CN 201710900044 A CN201710900044 A CN 201710900044A CN 109587824 A CN109587824 A CN 1095878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bearer
address
request message
respon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00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权威
王燕
张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000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782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7833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7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7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8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用于解决在接入网控制面网元和接入网用户面网元分离的架构下,建立承载传输数据。该方法包括: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时,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LTE REL15以及5G NR的演进中,如图1所示,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架构。在该网络架构下,基站的功能被划分为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两个单元。其中,CU处理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等;DU处理基带处理的物理层以及层2的部分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等。其中,CU和DU间的接口为F1接口。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CU的功能又可被划分为控制面(CU-CP,Control plane)和用户面(CU-UP,User Plane)两个节点。其中,CU-CP用于控制DU和CU-UP进行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建立、释放和数据前转等操作,涉及的协议层包括RRC层和PDCP层。而CU-UP用于根据CU-CP的配置,进行数据业务的传输,涉及的协议层包括SDAP层和PDCP层。通过图2可以看出,在CU-CP和CU-UP分离后,核心网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首先到达CU-UP,而CU-CP负责DRB的建立和释放等操作,此时,在下行业务数据所对应的DRB未成功建立时,如何建立下行业务数据所对应的DRB并没有相关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以建立下行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时,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应当指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可获取第一承载所对应的地址,从而可通过第一承载向接入网分布单元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应当指出,在该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触发消息中直接携带第二地址,从而避免利用其它交互信息获得第二地址,节省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释放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触发消息时,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释放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释放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释放所述第一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释放承载的方法,包括: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释放所述第一承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承载的方法,包括: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所述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切换承载的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
所述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三消息。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切换承载的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接收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源用户面设备向目的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
所述源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地址,向目的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所述前转数据中携带有终端设备待转移的下行业务数据以及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处理信息。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控制器/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器/处理器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建立承载的方法、释放承载的方法,或修改承载的方法。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间的通信,譬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和接入网分布设备,所述通信单元可支持接入网控制面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通信。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的接入网设备,比如可具体为包括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以及接入网分布设备等。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为上述接入网设备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面所设计的程序。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所设计的方法。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建立CU-UP与DU间的第一承载,且由于CU-CP向CU-UP发送的第二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CU-UP通过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数据,因此CU-UP可利用该第一地址,通过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业务数据,实现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网络架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数据传输的流程;
图5至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载的流程;
图10至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释放承载的流程;
图13和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承载的流程;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示例的给出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相关概念的说明以供参考,如下所示:
通信系统,可以为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系统,譬如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 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C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通用无线陆地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CDMA2000等无线技术。UTRA可以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技术和其它CDMA变形的技术。CDMA2000可以覆盖过渡标准(interim standard,IS)2000(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等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TRA,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OFDMA等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UMTS以及UMTS演进版本。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此外,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只要采用新通信技术的通信系统包括承载的建立,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UE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述为UE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基站。
UE,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UE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所有实施例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UE。
核心网(core network,CN)节点,连接一个或多个基站,可以控制基站建立业务承载,比如,控制节点可控制CU-CP建立CU-UP与DU间的承载,以及建立DU与UE间的承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所述基站可以为UMTS系统中的Node B,所述核心网节点可以为网络控制器。又例如,所述基站可以为小站,则所述控制节点可以为覆盖所述小站的宏基站。再例如,所述控制节点可以为无线网络跨制式协同控制器等,基站为无线网络中的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定说明。为方便描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实现上述功能控制建立承载的设备,统一称为CN。
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处理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等;CU分别与CN和DU相连。在下行通信链路中,用于从CN接收数据,并发送给DU。在上行通信链路中,用于从DU接收数据,并发送给CN。同时,CU具有对DU的集中控制功能。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集中单元设备。
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处理基带处理的物理层以及层2的部分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等。DU分别与CU和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相连,在下行通信链路中,用于从CU接收数据,发送给UE,在上行通信链路中,用于从UE接收数据,发送给CU。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DU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DU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
控制面(control plane,CU-CP),用于控制CU-UP和DU进行业务建立、释放和数据转转等操作,涉及的协议包括RRC层和PDCP层。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CP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CP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控制面设备。
用户面(user plane,CU-UP)用于根据CU-CP的配置,进行业务数据的传输。同样,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有CU-UP功能的设备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将具有CU-UP功能的设备统称为接入网用户面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通信系统。如图3所示,通信系统300至少可包括基站30和UE31。
在LTE REL15以及5G NR的演进中,基站30的功能可被划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两个单元。如图4所示,当基站30的功能被划分为CU和DU两个单元时,下行业务数据传输的过程,如下:
步骤S41:核心网节点CN向CU发送下行业务数据,其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中携带有服务质量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 Flow)指示信息。
步骤S42:CU在接收到所述下行业务数据后,根据所述下行业务数据中携带的QosFlow指示信息,判断所述下行业务数据所对应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是否已成功建立,如果成功建立,则执行步骤S43;如果没有成功建立,则执行步骤S44。
步骤S43:CU通过所对应的DRB将下行业务数据传输至DU。
步骤S44:CU则向DU发送第一承载建立请求,向UE发送DRB建立请求。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建立请求中携带有CU分配的第一承载的第一传输层的地址,所述DRB建立请求中携带有所述下行业务数据所对应所述DRB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DRB的RLC层配置参数。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的,所述DRB建立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有所述DRB的PDCP层配置参数,RLC层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的,所述DRB建立请求中还可以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进一步的,所述PDCP层配置参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是根据所述Qos Flow指示信息确定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为DRB对应DU至CU间的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也可为隧道。所述DRB为网络侧(包括CU及DU)与UE建立的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承载,通常一个DRB的协议层可以包括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SDAP层等,其中一个DRB对应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物理层实体,MAC实体,SDAP实体可以由多个DRB共享。
步骤S45:DU根据所述第一承载建立请求,建立CU与DU间的第一承载,且向CU发送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所述DU分配的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传输层的地址。其中,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DRB对应的CU与DU间的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DU为所述DRB建立新的RLC层实体,应用所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
步骤S46:UE根据所述DRB建立请求,建立所述DRB,且在所述DRB建立成功后,发送第二响应。
进一步的,所述UE为所述DRB建立新的PDCP层实体,RLC层实体,应用所述PDCP层配置参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
步骤S47:CU通过所述DRB将下行业务数据传输至UE。
具体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CU可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将下行业务数据传输至DU,然后再通过空口将下行业务数据传输至UE。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步骤中涉及的消息名称,仅作为示例性描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其它名称但所实现的功能和/或携带的消息与上述各步骤中涉及的消息相同或相似时,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仍可参见图3,CU的功能又可被划分为CU-CP和CU-UP两个节点。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CU-CP和CU-UP相分离后,核心网发送的下行业务数据将首先到达CU-UP,而CU-CP负责业务承载的建立和释放等操作。此时,如何建立和释放承载,正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CU-CP和CU-UP相分离的架构下,所述第一承载具体是指CU-UP至DU间的承载。且在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下,实线表示信令传输,虚线表示数据传输。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300中所包含的UE的数量和类型仅仅是一种例举,本申请实施例也并不限制于此。譬如,还可以包括更多与基站进行通信的UE,为简明描述,不在附图中一一描述。此外,在如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300中,尽管示出了基站30和UE31,但所述通信系统300可以并不限于包括所述基站30和UE31,譬如还可以包括CN32或者用于管理承载建立的设备等,这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不再详述。
基于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300,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立承载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该流程具体为:
步骤S51:CU-CP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DU建立第一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CU-CP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具体可指,CU-CP接收第一触发消息,然后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及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为无线数据承载(dataradio bearer,DRB)对应DU至CU-UP间的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也可为隧道。所述DRB为网络侧(包括CU及DU)与UE建立的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承载。为了便于描述,可将CU-CP向DU所发送的建立承载的请求,称为第一请求消息,将DU至CU-UP间的承载称为第一承载,将DU针对第一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称为第一响应消息,CU-CP向CU-UP所发送的请求,称为第二请求消息,将CU-UP针对第二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称为第二响应消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DRB的RLC层配置参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S52:DU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所述DU建立第一承载的过程可具体为为第一承载分配DU侧的传输层地址,为了方便描述,可将第一承载所对应的DU侧的传输层地址,称为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CU-UP通过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U处理物理层以及层2的部分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等。所述DU建立第一承载的过程还包括,配置第一承载对应的所述DRB对应的DU侧协议栈的参数,如为所述DRB建立新的RLC层实体,应用所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以及物理层配置参数等。
步骤S53:DU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步骤S54:CU-CP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CU-UP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所述DRB的PDCP层配置参数。
步骤S55:CU-UP根据所述第二请求,建立第一承载。
CU-UP建立第一承载的过程可具体为:为第一承载分配CU-UP侧的传输层地址。为了方便描述,可将第一承载所对应的CU-UP侧的传输层地址,称为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DU通过第一承载向CU-UP发送上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UP处理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比如IP层、SDAP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等。CU-UP建立第一承载的过程还可包括:配置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所述第DRB对应的CU-UP侧协议栈的参数,如为所述DRB建立新的PDCP层实体,应用所述PDCP层配置参数等。
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UP也可预先先为第一承载分配第二地址,而在接收到第二请求中时,配置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所述第DRB对应的CU-UP侧协议栈的参数。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步骤S51至步骤S55,可建立CU-UP与DU间的第一承载,且由于CU-CP向CU-UP发送的第二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CU-UP通过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数据,因此CU-UP可利用该第一地址,通过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业务数据,实现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1至步骤S55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56:CU-UP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流程,该流程主要用于CU-UP向CU-CP发送第一触发消息,且在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CU-UP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分配的第二地址。如图6所示,该流程具体为:
步骤S61:CU-UP向CU-CP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为无线数据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对应DU至CU-UP间的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也可为隧道。所述DRB为网络侧(包括CU及DU)与UE建立的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承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UP可预先为第一承载分配第二地址。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具体为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比如DRB建立请求消息等,具体名称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62:CU-CP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63:DU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步骤S64:DU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65:CU-CP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
步骤S66:CU-UP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61至步骤S66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67,具体为:
步骤S67:CU-UP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可建立CU-UP和DU间的第一承载,且DU侧获得通过第一承载传输上行数据的第二地址,CU-UP侧获得通过第一传输下行数据的第一地址,那么DU和CU-UP可通过第一承载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且CU-UP在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地址,从而可节省信令开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流程,如图7所示,该流程可具体为:
步骤S71:CU-CP接收第一触发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以为核心网节点CN发送的,比如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为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以为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控制资源建立请求消息,再比如,所述第一触消息可为CU-UP发送的,比如,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以无线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等,再比如,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以是其它CU-CP发送的,比如,所述第一触发消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控制恢复请求消息。
步骤S72:CU-CP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73:DU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步骤S74:DU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响应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步骤S75:CU-CP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
步骤S76:CU-UP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步骤S77:CU-UP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
步骤S78:CU-CP向DU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方法,可建立CU-UP和DU间的第一承载,且DU侧获得通过第一承载传输上行数据的第二地址,CU-UP侧获得通过第一传输下行数据的第一地址,那么DU和CU-UP侧可进行数据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比如,上述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的流程中),均为CU-CP先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且在获得针对第一请求消息的第一响应消息时,再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当然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和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均携带有DU为所述第一承载分配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层地址,也称为第一地址。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于CU-CP先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再获得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后,再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CU-CP可先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再获得针对第二请求消息的第二响应消息中的第二地址后,所述第二地址用于DU利用第一承载向CU-UP发送上行数据,CU-CP再向CU-UP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当然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比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的流程中),除了可适用于承载建立,也可适用于承载的修改。当适用于承载的修改时,上述第一请求消息的功能可具体为请求DU将当前第一承载修改为第二承载,所述第一地址可具体为DU为第二承载所分配的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传输层地址,相应的,第二请求消息的功能可具体为请求CU-UP将当前第一承载修改为第二承载,所述第二地址可具体为CU-UP为第二承载所分配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层地址。本申请并不限定对本方案具体应用场景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在不同场景下,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相类似的方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比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的流程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DU建立第一承载,第一响应消息用于响应于第一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CU-UP建立第二承载,第二响应消息用于响应于第二请求消息,第一地址用于CU-UP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DU发送下行数据,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DU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CU-UP发送上行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对第一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第一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第一地址以及第二地址的名称进行限定。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应用场景中,第一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第一响应消息、第二响应消息、第一地址和第二地址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请求消息可称为F1承载建立消息,第二请求消息可称为E1承载建立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可称为F1承载建立完成消息,第二响应消息可称为E1承载建立完成消息等。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在不同场景和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消息的名称可能不同,本申请并不限定消息的名称。
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载的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流程,该流程中的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控制资源建立请求(PDU SESSION RESOURCE SETCU-UP REQUEST)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一触发消息;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二请求消息,第一承载对应于CU-UP至DU间的DRB。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
步骤S81:核心网节点CN向CU-CP发送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控制资源建立请求(PDUSESSION RESOURCE SETCU-UP REQUEST)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设备可具体为实现会话控制功能的设备,比如,可具体为第五代通信系统中的AMF。
可选的,所述PDU SESSION RESOURCE SETCU-UP REQUEST消息中可携带有协议数据单元会话资源建立列表信元(PDU Session Resource Setup List IE)。所述PDUSession Resource Setup List IE中还进一步包括携带有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标识信元(PDU Session ID IE),所述PDU Session ID IE中还进一步包括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建立请求转换信元(PDU Session Setup Request Transfer IE),而PDU Session Setup RequestTransfer IE进一步包括PDU Session对应的最大比特率,传输层信息,PDU Session类型,要建立的一个或多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信息,其中QoS Flow信息中包括QoS Flow指示信息,QoS Flow级的QoS参数,Reflective QoS Activation参数等。
步骤S82:CU-CP向DU发送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UP可基于PDU SESSION RESOURCE SETCU-UP REQUEST消息中携带的PDU Session的各个QoS Flow相关信息,设置的满足各个QOS Flow的Qos需求的参数,比如,逻辑信道配置参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PHY层配置参数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中携带有包括需要建立的第一承载的列表,以及所述第一承载对应的DRB的RLC层配置参数,逻辑信道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还可以包括L1、MAC层配置参数和UE标识信息等。所述UE标识信息可具体为UE的标识,也可以为用于标识UE的应用层标识(AP ID)等。
步骤S83:DU根据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建立第一承载。
步骤S84:DU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DU分配的与CU-UP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网络层地址,该传输网络层地址用于CU-UP向DU发送下行数据,该传输网络层地址可以是以UE为单位的,也可以是以承载为单位的。为了方便描述,可将该DU分配的传输层地址称为第一地址。
步骤S85:CU-CP向CU-UP发送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中包括需要建立的承载的列表,以及SDAP层配置参数,PDCP层配置参数,第一地址,CU-UP与核心网之间的传输层地址,比如与UPF之间的传输层地址,UE标识信息等中的至少一项。可选的,所述UE的标识信息可为UE的标识,也可以为用于标识UE的应用层标识(AP ID)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SDAP层配置参数可包括所述数据协议会话(PDUSession)的QoS Flow与DRB的映射关系。比如,PDU Session中包括6个QoS Flow,分别为QoSFlow1、QoS Flow2、QoS Flow3、QoS Flow4、QoS Flow5以及QoS Flow6,那么各QoS Flow与DRB的映射关系,可如下所示:
QoS Flow1映射到DRB1;
QoS Flow2映射到DRB2;
QoS Flow3映射到DRB3;
QoS Flow4映射到DRB1;
QoS Flow5暂不映射任何DRB;
QoS Flow6映射到缺省DRB;
其中,QoS Flow5暂不映射任何DRB的含义为:如果QoS Flow5所对应的的数据到了,CU-UP的SDAP层会直接触发向CU-CP发送E1承载建立请求的过程,建立QoS Flow5所对应的的数据的DRB。
QoS Flow6映射到缺省DRB的含义是:如果QoS Flow6所对应的的数据到了,CU-UP的SDAP层会直接触发向CU-CP发送E1承载建立请求的过程,建立QoS Flow6所对应的的数据的DRB;或者如果QoS Flow6所对应的数据到了,CU-UP的SDAP层一方面会将新数据递交给缺省DRB的PDCP层,另一方面触发向CU-CP发送E1承载建立请求的过程;或者如果QoS Flow6所对应的数据到了,CU-UP的SDAP层会将新数据递交给缺省DRB的PDCP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在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下,核心网络节点CN将下行业务数据首先发送至CU-UP,因此SDAP层配置参数的作用为当数据从核心网如UPF传输CU-UP后,CU-UP的SDAP层根据数据中携带的QoS Flow信息,将数据递交给对应的DRB的PDCP实体进行处理。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一个PDU Session包括的各个QoS Flow,并不是总是有数据,有些QoS Flow可能一开始没有数据,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为PDU Session所包括的所有的QoS Flow均建立DRB,比如,PDU Session中包括6个QoS Flow,分别为QoS Flow1、QoS Flow2、QoS Flow3、QoS Flow4、QoS Flow5以及QoS Flow6,如果QoS Flow5与QoS Flow6开始时并没能数据,那么,可将QoS Flow5配置为“QoS Flow5暂不映射任何DRB”,将QoSFlow6配置为“QoS Flow6映射到缺省DRB”。当然,如果CU-CP中所包括的QoS Flow不需要建立对应的DRB,那么相应的,也不会建立该DRB的PDCP实体,也不会向DU配置对应DRB的L1、L2参数。
步骤S86:CU-UP根据配置参数,建立DU与CU-UP间的承载。
步骤S87:CU-UP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中至少携带CU-UP分配的与DU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网络层地址,该传输网络层地址可以是以UE为单位的也可以是以DRB为单位的。该传输网络层地址用于DU向CU CU-UP发送数据。为了方便描述,将CU-UP分配的传输层地址,称为第二地址。
步骤S88:CU-CP向DU发送第三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上述第二地址。
可选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S81至步骤S88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89:CU-CP向UE发送DRB建立消息,为UE配置无线参数。
具体的,所述DRB建立消息包括所述DRB对应的PDCP层配置参数,RLC层配置参数,Mac层配置参数,物理层配置参数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S810:UE根据所述DRB建立消息,建立DU与UE间的DRB,且在建立所述DRB后,向CU-UP发送第四响应消息,所述第四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DRB建立消息。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建立PDU Session中QoS Flow所对应数据的DRB,且CU-UP可获得DU为该DRB对应的承载分配的传输层地址,DU可获得CU-UP为该承载分配的传输层地址,从而使得CU-UP和DU可通过该承载传输QoS Flow所对应的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立承载的流程,该流程中的E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一触发消息;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可具体为上述图5、图6以及图7中的第二请求消息,第一承载对应于CU-UP至DU间的承载。如图9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S91:CN向CU-UP发送下行数据,所述下行数据中携带有QoS Flow指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CN可具体为UPF。
步骤S92:CU-UP根据所述下行数据中携带的QoS Flow指示信息,判断所述下行数据是否可映射到已建立好的DRB中,如果可以映射到已建立好的DRB中,则执行步骤S93;如果无法映射到已建立好的DRB中,或者只能映射到缺省DRB中,则执行步骤S94。
步骤S93:CU-UP通过已建立的DRB,将下行数据传输至DU,DU通过已建立的DRB,将下行数据传输至UE。
步骤S94:CU-UP向CU-CP发送E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请求CU-CP建立新的DRB用于传输所述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同一个UE有多个PDU Session分别有相同的QoS Flow信息,则CU-UP需要在所述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PDU Session ID信息,以便CU-CP根据PDUSession ID信息确定需要为哪个PDU Session的Qos Flow建立对应的DRB。
步骤S95:CU-CP在接收到所述E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向DU发送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中携带有需建立DRB对应的L1、L2参数,具体的参数可上述流程8中的第一F1承载中携带的参数相同,只是各个参数的取值可能有所不同,所述第一F1DRB中携带的参数与需建立DRB对应的Qos Flow参数相对应。
步骤S96:DU根据所述第一F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的QoS Flow信息,确定要建立的承载,以及所需要的配置参数。
步骤S97:DU根据所述配置参数,建立对应的承载,并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至少携带DU分配的与CU-UP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网络层地址,该传输网络层地址用于CU-UP向DU发送下行数据,该传输网络层地址可以是以UE为单位的,也可以是以承载为单位的,为了方便描述,可将该传输层地址称为第一地址。
步骤S98:CU-CP接收到DU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向CU-UP发送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中至少携带有DU分配的与CU-UP之间传输数据的传输层地址,即第一地址。
步骤S99:CU-UP建立CU-UP与DU间的承载,且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沿用图6所示的流程方法,可在E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CU-UP为DU与CU-UP间分配的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传输层地址,即第二地址,且在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地址。或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沿用图7所示的流程的方法,在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二地址,那么整个图9所示的流程,还可包括步骤S910:CU-CP向DU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步骤S911:CU-CP向UE发送DRB建立消息,为UE配置无线承载相关参数;
步骤S912:UE向CU CU-CP发送第四响应消息,所述第四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DRB建立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步骤S91至步骤S912的先后顺序,如前所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CP可向先CU-UP发送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再向DU发送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也可先向DU发送第一F1承载建立消息,再向CU-UP发送第一E1承载建立消息。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DU和CU-CP可位于同一节点,那么在本申请图9所示的流程中,DU和CU CU-CP之间的流程可以省略。同理,当CU-UP与CU-CN位于同一节点时,CU-UP与CN之间的流程可以省略。当CU-UP与DU位于同一节点时,CU-CP与CU-UP和DU之间的流程可以合并。
再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UP也可能基于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触发该过程,具体的,UE可能会使用缺省承载将某QoS Flow的数据发送到CU-UP,CU UE的SDAP层会执行类似于接收到下行数据时的操作。在此不作赘述。
基于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300,本申请提供一种释放承载方法的流程,如图10所示,该流程具体为:
步骤S101:CU-CP在接收到第二触发消息时,向DU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DU释放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DU与CU-UP间的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DU与CU-UP之间数据交换,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
步骤S102:DU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释放第一承载。
步骤S104:CU-CP向CU-UP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CU-UP释放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
步骤S105:CU-UP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释放第一承载。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CU-CP需求释放一承载时,可具体向DU和CU-UP发送请求消息,以请求DU和CU-UP释放相应的承载即可。
可选的,在本申请图10所示的流程中,在步骤S102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103:DU向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在步骤S105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106:CU-UP向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图10所示的流程中,并不限定步骤S101至步骤S105执行的先后顺序,比如,在图10所示的流程中,可先执行步骤S102,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再执行步骤S104,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04,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再执行步骤S102,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释放承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1所示,所述E1承载释放请求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二触发消息,所述第一F1承载释放消息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一请求消息,第一F1承载释放响应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E1承载释放消息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二请求消息,第一E1承载释放响应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二响应消息。如图11所示,该流程具体可为:
步骤S110:CU-UP在确定需要释放某个DRB时,向CU-CP发送E1承载释放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业务进行过程中,CU-UP可监测各DRB的数据到达情况,如根据是否有数据接收过发送,来启动或者重新启动反映DRB数据活跃程度的定时器,比如Inactivity Timer。而当定时器超时后,CU–UP可确定该业务对应的DRB需要释放。所述E1承载释放请求消息中,携带需要释放DRB的标识信息。
步骤S111:CU-CP接收到E1承载释放请求,向DU发送第一F1承载释放消息。
具体的,该第一F1承载释放消息中,可携带需要释放或挂起的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
步骤S112:DU根据所述第一F1承载释放消息,将对应的第一承载释放。
步骤S113:DU向CU-CP发送第一F1承载释放响应。
步骤S114:CU-CP向CU-UP发送第一E1承载释放消息。
步骤S115:CU-UP根据所述第一E1承载释放消息,释放对应的第一承载。
步骤S116:CU-UP向CU-CP发送第一E1承载释放响应。
步骤S117:CU-CP向UE发送DRB释放或RRC释放命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当前释放的DRB时最后一个DRB时,可以发送RRC释放命令,否则,发送DRB释放命令。
步骤S118:UE向CU-CP发送DRB释放完成或RRC释放完成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步骤S111至步骤S117执行的前后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0所示的释放承载的方法,可应用于挂起承载的过程中。下面结合具体的场景,对挂起承载的方法进行介绍。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起承载的方法流程,该流程中的DRB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一承载,挂起Suspend请求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二触发消息,第一请求消息或第二请求消息,Suspend响应消息可对应于图10中的第一响应消息或第二响应消息,SN Transfer消息可对应于图10中的前转数据。如图12所示,该流程可具体为:
步骤S120:CU-UP在确定需要释放某个DRB时,向CU-CP发送E1承载Suspend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业务进行过程中,CU-UP可监测各DRB的数据到达情况,如根据是否有数据接收过发送,来启动或者重新启动反映DRB数据活跃程度的定时器,比如Inactivity Timer。而当定时器超时后,CU–UP可确定该业务对应的DRB需要释放。所述E1承载释放请求消息或Suspend请求消息中,携带需要释放或挂起的DRB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1:CU-CP接收到Suspend请求,向DU发送Suspend请求。
具体的,该Suspend请求消息中,携带需要挂起的DRB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2:DU根据所述Suspend请求,将对应的DBR挂起。
步骤S123:DU向CU-CP发送Suspend响应。
步骤S124:CU-CP向CU-UP发送Suspend请求。
具体的,该Suspend请求消息中,携带有需要挂起的DRB的标识信息。
步骤S125:CU-UP根据所述Suspend请求,将对应的DRB挂起。
步骤S126::CU-UP向CU-CP发送Suspend响应消息。
步骤S127:CU-CP向UE发送Suspend命令或RRC释放命令或DRB释放命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当前释放的DRB时最后一个DRB时,可以发送Suspend命令或RRC释放命令,否则,发送DRB释放命令。
步骤S128:UE向CU CP发送DRB释放响应消息或Suspend响应消息或RRC响应消息。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步骤S120至步骤S128的先后执行顺序。
基于图3所示的通信系统300,当UE31处于挂起(Suspend)或无效(Inactive)状态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切换承载的流程。如图13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S131:目的CU-CP向目的CU-UP发送第一消息。
步骤S132:目的CU-UP向目的CU-CP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源CU-UP向目的CU-UP发送前转数据。
步骤S133:目的CU-CP向源CU-CP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
步骤S134:源CU-CP向源CU-UP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可选的,在步骤S134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135:源CU-UP向源CU-CP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消息,
步骤S136:源CU-UP根据所述第一地址向目的CU-UP发送前转数据。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UE处于Suspend或无效Inactive状态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成功实现数据的前转。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假设UE进入Suspend或Inactive状态,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承载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切换承载的流程,CU-UP1对应于图13中源CU-UP,CU-CP1对应于图13中源CU-CP,CU-UP2对应于图13中的目的CU-UP,CU-CP2对应于图13中的目的CU-CP,第一消息可对应于HandoverIn请求消息,第一响应消息可对应于HandoverIn响应消息,第二消息可对应于Context Retrieval Complete消息,第三消息可对应于HandoverOut请求消息,第二响应消息可对应于HandoverOut响应消息。如图14所示,该流程具体包括:
步骤S141:CU-UP1从核心网节点CN接收下行数据,生成E1承载建立请求消息,请求CU CP1恢复DRB用于传输所述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核心网节点CN可具体为UPF。关于上述步骤S141可具体参见上述图9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42:CU-CP1确定UE处于Suspend或Inactive状态,则在该UE的RAN寻呼区域内发起RAN寻呼。
具体的,该UE的RAN寻呼区域可以在UE进入该Suspend或Inactive状态时,为UE配置,可以是一个TA区,或者一个小区列表,或者一个RAN区域标识,UE在该状态下,在该RAN寻呼区域内移动时,不需要作切换,不需要通知网络侧,只需要作小区重选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UE的RAN寻呼区域可以包括一个CU-CP,也可以包括多个CU-CP。当包括多个CU-CP时,最后为UE服务的CU-CP称为Anchor CU-CP。且当包括多个CU-CP时,Anchor CU-CP向RAN寻呼区域内其它CP发送RAN寻呼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可将Anchor CU-CP称为CU-CP2
RAN寻呼区内各CU-CP接收到RAN寻呼消息后,在各自控制的区域内发起寻呼,具体的,通过各自的DU发送RRC寻呼消息,或者当CU-CP与DU位于相同的节点时,直接发送RRC寻呼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UE接收到寻呼消息后,向网络侧发送RRC恢复请求(RRCResume Request)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UE在CU-CP2接入为例,详细说明下述过程:
步骤S143:UE将RRC Resume Request消息通过DU2发送给Cu-CP2。
步骤S144:CU-CP2根据UE发送的RRC Resume Request消息向CU-CP1发送上下文检索请求(Context Retrieval Request)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RRC Resume Request消息中包括UE的Resume ID,CU-CP2根据UE发送的RRC Resume Request消息中的Resume ID确定UE的Anchor CU-CP,即CU-CP2,CU并发送Context Retrieval Request消息。
步骤S145:CU-CP1向CU CP2发送Context Retrieval Response消息,主要携带UE的上下文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UE的上下文中可包括PDU Session信息,DRB信息,CU UP的传输层地址信息等信息。
步骤S146:CU-CP2建立CU-UP2与DU2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U-CP2建立CU-CP2与DU2间承载的过程,可参见上述图4至图9所记载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147:CU-CP2与CU-UP2间建立承载。
在本申请的一示例中,CU CP2可向CU UP2发送HandoverIn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UE的相关配置参数,如RB的配置参数;在步骤9中,CU UP2向CU CP2发送HandoverIn响应消息,消息携带Cu UP2为各RB配置的传输层地址等信息。
步骤S148:CU-CP2向CU-CP1发送Context Retrieval Complete消息,里面携带CuUP2为各RB配置的传输层地址等信息。
步骤S149:CU-CP1向CU-UP1发送HandoverOut请求消息,里面携带Cu UP2为各RB配置的传输层地址等信息。
可选的,在步骤S149之后,还可包括:步骤S1410:CU-UP1可以向CU-CP1回复HandoverOut响应消息。
步骤S1411:CU-UP1向CU-UP2发送SN Transfer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SN Transfer消息里面可携带CU-UP1中各RB的PDCP状态信息,比如上行Counter值,下行Counter值,接收的上行SDU的状态等信息。
具体的,如果CU-UP1与CU-UP2间有接口,则可以直接发送所述SN StatusTransfer消息。如果CU-UP1与CU-UP2间没有接口,则通过CU–CP1和CU-CP2发送所述SNStatus Transfer消息。通过上述步骤S140,可将CU-UP1的下行数据可以前转给CU-UP2.
步骤S1412:CU-CP2通过DU2向UE发送RRC Resume消息。
步骤S1413:UE向CU CP2发送RRC Resume Complete消息。
步骤S1414:CU-UP1释放与CU-CP1之间的针对此UE的连接;CU-CP1释放与DU1之间针对此UE的连接
由上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UE处于在Suspend及Inactive状态时,且有下行数据时,由CU-UP1触发的信令流程,实现数据前转。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各个网元本身、以及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建立承载的方法,释放承载的方法以及切换承载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UE、CU-UP,CU-CP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1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CU-UP、CU-CP或DU等。
所示接入网设备1500可包括收发器1501,控制器/处理器1502。所述收发器1501可以用于支持网络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UE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网络设备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比如支持CU-UP以及CU-CP间的无线电通信等。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502可以用于执行各种用于与UE或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所述UE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收发器1501进行调解,并进一步由控制器/处理器1502进行处理来恢复UE所发送到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接收来自核心网节点的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且由控制器/处理器1502进行处理,并由收发器1501进行调解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UE。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502还用于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描述的建立承载方法、释放承载的方法,或修改承载的方法,比如,在执行建立承载的方法时,可具体执行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等。所述控制器/处理器1502还可以用于执行图4至图14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所述接入网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03,可以用于存储接入网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150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504,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图15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通信单元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接入网设备都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接入网设备的控制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图16示出了一种接入网控制面设备1600,该接入网控制面设备1600可以上述实施例中的CU-CP,包括:
收发单元1601,用于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以及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单元1602,用于生成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以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601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601还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或者,
处理单元1602,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触发消息时,生成第一请求消息以及第二请求消息;
收发单元1601,用于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释放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释放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601还用于:接收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或者,
处理单元1602,用于生成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
收发单元1601,用于向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接收所述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向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目的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或者,
收发单元1601,用于接收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目的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
处理单元1602,用于生成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602,还用于向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收发单元1601还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三消息。
图17示出了一种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1700,该接入网分布单元1700可具体为上述辨例中的DU,包括:
收发单元1701,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处理单元1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或者,
收发单元1701,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
处理单元1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释放所述第一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
图18示出了一种接入网用户面设备1800,该接入网用户面设备1800可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CU-UP,包括:
收发单元1801,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单元1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801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801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或者,
收发单元1801,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承载的标识,所述第一承载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之间数据交换;
处理单元1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释放所述第一承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801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或者,
收发单元1801,用于接收源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源用户面设备向目的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
处理单元1802,用于获取前转数据,所述前转数据中携带有终端设备待转移的下行业务数据以及所述下行业务数据的处理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单元1801,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地址,向目的用户面设备发送前转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上述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比如CU-UP、CU-CP以及DU等)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释放承载的方法或修改承载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建立承载的方法、释放承载的方法或修改承载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装置可为芯片。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
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
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
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5.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8.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11.一种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以及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器,用于生成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以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
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15.一种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18.一种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21.一种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触发消息,向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以及向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建立所述第一承载,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以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
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25.一种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三响应消息,所述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28.一种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有第一地址,所述第一地址为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一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一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一承载,所述第一承载为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与接入网用户面设备间的承载。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一触发消息,所述第一触发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接入网控制面设备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响应于所述第二请求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中携带有第二地址,所述第二地址为所述第一承载所对应的第二传输层地址,所述第二地址用于所述接入网分布单元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向所述接入网用户面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通信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900044.3A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95878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0044.3A CN109587824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PCT/CN2018/107833 WO2019062794A1 (zh) 2017-09-28 2018-09-27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0044.3A CN109587824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824A true CN109587824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0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0044.3A Pending CN109587824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7824A (zh)
WO (1) WO20190627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151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026A (zh) * 2020-03-12 2022-10-2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非活跃状态中至分解式基站的小数据传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4379A1 (en) * 2011-01-04 201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ervice data stream
CN105338655A (zh) * 2014-06-19 2016-02-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平面承载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41109A (zh) * 2008-03-19 2009-09-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服务网关的s1接口用户面地址信息获取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1835131B (zh) * 2009-03-10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本地交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4379A1 (en) * 2011-01-04 201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service data stream
CN105338655A (zh) * 2014-06-19 2016-02-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平面承载建立的方法及装置
CN106162730A (zh) * 2016-07-12 2016-11-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Xn handover in disaggregated gNB with E1 interface", 《R3-173254》 *
HUAWEI: "SgNB addition procedure for CP-UP separation", 《R3-173123》 *
NOKIA等: "E1 procedures and cardinality", 《R3-172986》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58151A (zh) * 2020-09-21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2794A1 (zh)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9412B2 (ja) 伝送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JP7232292B2 (ja) セッション管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端末
TWI754140B (zh) 處理qos 流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TWI665929B (zh) 處理在長期演進網路端及第五代網路端間的移動性的裝置及方法
US11240699B2 (en) Insufficient resources in the UE during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procedure
EP3471493B1 (en) Radio link failur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7645779B (zh)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376788B1 (en)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access network, core network entity, base station, and first ue
CN110381554B (zh)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84538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01928A1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36572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014154A1 (zh) 一种rrc连接重建方法和装置
KR20200134293A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20230276313A1 (en) Manag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N115699816A (zh) 用于在双连接下进行侧行链路中继通信的方法
CN112840739B (zh) 资源控制状态更改和多节点连接性的高效处理
US20230403623A1 (en) Managing sidelink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N109587824A (zh) 一种建立承载的方法及设备
CN112771988A (zh) 终端策略的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2913322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JP7574404B2 (ja)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の管理
WO2022198597A1 (zh) 小区重选场景下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5137A1 (zh) 配置信息获取方法, 配置信息转发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US20230133792A1 (en) Handling of collision between pdu session establishment and modification proced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