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7722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7722A
CN109587722A CN201710901603.2A CN201710901603A CN109587722A CN 109587722 A CN109587722 A CN 109587722A CN 201710901603 A CN201710901603 A CN 201710901603A CN 109587722 A CN109587722 A CN 109587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node
configuration
repor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16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建民
黄河
施小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9016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77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108396 priority patent/WO20190628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7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7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本发明通过在监测节点和配置节点之间发送配置信息或监测结果,实现了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在连接态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保证了对用户设备的服务质量;进一步地,通过转发节点转发配置信息和/或监测结果,实现了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进行连接切换或者双/多连接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进而能够支持跨运营商时的计费结算。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4G移动网络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普及阶段,与此同时,5G标准也开始崭露头角。在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可以与一个基站保持连接,也可以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保持连接,但是,针对用户设备在连接态、进行连接切换或者双/多连接时,如何实现速率控制和流量报告,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用户设备在连接态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的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实现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在连接态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
为了解决用户设备在进行连接切换或者双/多连接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的问题,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能够实现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在连接切换或者双/多连接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
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监测窗口时长、监测窗口间隔、流量报告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将第一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并将每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按照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保存的比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高一级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且与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与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的M/N的信息,其中,/为比值,N、M均为自然数,且N>M。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将最后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和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相差大于预先设置的差距阈值,所述监测节点计算触发报告监测结果的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当监测的比特速率达到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时,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承载、逻辑信道、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服务质量流。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的比特速率、承载的比特速率、逻辑信道的比特速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比特速率、服务质量流的比特速率、用户设备的总流量、承载的总流量、逻辑信道的总流量、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总流量、服务质量流的总流量、用户设备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承载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报告类型、报告事件配置、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收到配置信息后单次报告、周期性报告、事件触发式单次报告、事件触发式周期性报告、当承载或逻辑信道或UE释放时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被释放时,在释放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的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事件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报告事件类型、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报告事件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门限;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一门限,并且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二门限。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和所述持续时间参数通过协议信令配置或在标准中约定。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和监测节点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源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所述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通过转发节点向所述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和监测节点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以及以下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
监测节点对监测对象的流量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或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流量报告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的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以及监测到的总流量,所述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总流量;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核心网间的接口总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监测单元,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输出至第一监测单元;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二监测单元,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并将配置信息输出至第一监测单元;
第二监测单元,用于对监测对象的流量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或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监测节点和配置节点之间发送配置信息或监测结果,实现了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在连接态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保证了对UE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地,通过转发节点转发配置信息和/或监测结果,实现了4G、5G、4G/5G混合网络中用户设备进行连接切换或者双/多连接时的速率控制或流量报告,进而能够支持跨运营商时的计费结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基站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基站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采用主小区组分叉承载(MCG Split bearer)时,上下行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采用辅小区组分叉承载(SCG Split bearer)时,上下行数据流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和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七和第八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九优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第四代(4Generation,4G)或称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移动通讯系统中,将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的数据流聚合成承载,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Core Network,CN)对QoS的处理都是按承载进行的。4G系统中,RAN包括演进基站(Evolved Node B,eNB)与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eNB与核心网间S1接口上的网络侧承载和eNB与UE间无线接口(RadioInterface)上的无线承载是1:1对应的。
5G系统中,核心网、基站和UE都会做重大演进。5G基站称为新一代无线接入网节点(New Generation RAN Node,gNB),类似于4G系统中eNB间的X2接口,gNB之间的接口称为Xn接口。gNB与5G核心网间的接口称为NG接口。5G系统中采用了新的QoS机制,无线接口上的无线承载概念仍然保留即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但NG接口上没有网络侧承载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PDUSession)和服务质量流(Quality of Service Flow,QoS Flow)。一个UE可以建有多个PDUSession,一个PDU Session可以包含多个QoS Flow,同一个PDU Session的多个QoS flow可以映射到同一个DRB,不同PDU Session的QoS flow不可以映射到同一个DRB。
5G基站中,在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之上引入了一个新的协议子层(Protocol Sub-layer),称作业务数据关联协议(Service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用于QoS flow与DRB间的映射(Mapping)等。每个PDUSession有一个SDAP实体(Entity),每个DRB对应一个PDCP实体。
如图1和图2所示,5G基站可分为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与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两部分,一个基站有一个CU,一个基站可有多个DU,称为集中单元分布单元分离(CU DU Split)。5G基站或5G基站的CU可分为控制面(Control Plane,CP)与用户面(User Plane,UP)两部分,称为控制面用户面分离(CP UP Split),CU与DU间的接口称为F1接口,CP与UP间的接口暂称为E1接口。
5G基站还有一种过渡型基站称为新一代eNB(New Generation eNB,NG-eNB),可同时连接到4G核心网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和5G核心网(5G CoreNetwork,5GC),而其无线接口更接近4G无线接口。
4G和5G系统中,均支持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双连接下UE可以同时与两个基站保持连接,其中一个基站称为主基站(Master Node,MN),另一个基站称为辅基站(Secondary Node,SN),双连接下UE主要由MN进行控制。双连接时承载类型可有4种形式:主小区组承载(Master Cell Group bearer,MCG bearer)、辅小区组承载(Secondary CellGroup bearer,SCG bearer)、主小区组分叉承载(MCG Split bearer)与辅小区组分叉承载(SCG Split bearer)。如图3所示,采用MCG Split bearer时,下行数据由CN流向MN,在MN分叉,一股直接流向UE,另一股经SN流向UE;如图4所示,采用SCG Split bearer时,下行数据由CN流向SN,在SN分叉,一股直接流向UE,另一股经MN流向UE。采用MCG bearer或SCGbearer时,下行数据由CN流向MN或SN,然后直接流向UE。
双连接时各承载的承载类型可以被改变,如由MCG bearer改为MCG Splitbearer,由MCG bearer改为SCG bearer,由SCG bearer改为MCG bearer,由SCG bearer改为SCG Split bearer等。5G系统中,还支持多连接(Multiple Connectivity,MC)。多连接下UE可以同时与两个以上基站保持连接,其中一个基站为主基站,其它基站为辅基站。
当4G/5G混合组网进DC时,可有3种实现方式: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新无线(E-UTRA-NR,EN)DC、新一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新无线(NG E-UTRA-NR,NGEN)DC、新无线-新一代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NR-NG E-UTRA,NE)DC。采用EN DC时,MN为4G基站eNB,SN为5G基站gNB;采用NGEN DC时,MN为NG-eNB,SN为5G基站gNB;采用NE DC时,MN为5G基站gNB,SN为NG-eNB。
当4G/5G混合组网时,可有多种形式的切换,包括:系统内无线接入技术(RadioAccess Technology,RAT)内(Intra-system intra-RAT)切换,如eNB之间的切换、gNB之间的切换;系统内RAT间(Intra-system inter-RAT)切换,如连接到5GC时的NG-eNB与gNB之间的切换;系统间RAT间(Inter-system inter-RAT)切换,如连接到EPC时的NG-eNB与gNB之间的切换、eNB与gNB之间的切换;系统间RAT内(Inter-system intra-RAT)切换,如连接到EPC时的NG-eNB与连接到5GC时的NG-eNB之间的切换。
当4G/5G混合组网时,需要引入离线计费功能,主要用于如EN DC等的场景,eNB和gNB可能分属不同的运营商时,支持运营商间的计费结算。
在4G、5G、4G/5G混合网络中(包括CP/UP分离的场景),针对UE在连接态、或进行切换、双/多连接时,如何实现速率控制和流量报告是本发明所要描述的内容。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
步骤502: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监测窗口时长、监测窗口间隔、流量报告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承载、逻辑信道、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服务质量流。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的比特速率、承载的比特速率、逻辑信道的比特速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比特速率、服务质量流的比特速率、用户设备的总流量、承载的总流量、逻辑信道的总流量、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总流量、服务质量流的总流量、用户设备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承载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报告类型、报告事件配置、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收到配置信息后单次报告、周期性报告、事件触发式单次报告、事件触发式周期性报告、当承载或逻辑信道或UE释放时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被释放时,在释放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的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事件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报告事件类型、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报告事件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门限;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一门限,并且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二门限。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和所述持续时间参数通过协议信令配置或在标准中约定。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监测窗口时长、监测窗口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监测节点针对监测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监测对象,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的GBR(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的GBR时),则报告监测结果,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所述监测节点保存每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并将每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按照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并保存。
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转发节点保存的每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保存的比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高一级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且与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与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的M/N的信息,其中,/为比值,N、M均为自然数,且N>M。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果当前配置的GBR和初始配置的GBR的差距太大,例如初始配置的GBR为100,当前配置的GBR为40(配置的GBR可能从80、60、40一路降下来),则监测节点可以自己决定将报告监测结果的触发门槛降低,比如取1/2,则在达到(100-40)/2+40=70时报告,再比如取1/3,则在达到(100-40)/3+40=60时报告。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所述监测节点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将最后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
进一步地,当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时,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转发节点保存的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和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和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相差大于预先设置的差距阈值,所述监测节点计算触发报告监测结果的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当监测的比特速率达到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时,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转发节点向所述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节点可以通过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通过转发节点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均转发),即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转发节点将配置信息转发给监测节点,监测节点按监测配置信息进行监测并向转发节点报告监测结果,转发节点将监测结果转发给配置节点;也可以通过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直接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仅配置信息转发),即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转发节点将配置信息转发给监测节点,监测节点按监测配置信息进行监测并直接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和监测节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如eNB、gNB、NG-eNB),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
应用于双连接或多连接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X2或Xn接口发送;
应用于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E1接口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均转发)和监测节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应用于双/多连接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X2或Xn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X2或Xn接口发送并通过S1或NG接口转发;
应用于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E1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E1接口发送并通过S1或NG接口转发。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仅配置信息转发)和监测节点可以为:
应用于切换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源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目标基站,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X2或Xn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S1或NG接口直接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的发送和转发方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通过在S1/NG接口、X2/Xn接口、E1接口上已有的消息中设计新的信元;
通过在S1/NG接口、X2/Xn接口、E1接口上设计新的消息。
进一步地,当承载或逻辑信道或者UE被释放时,在释放承载或逻辑信道或者UE的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监测结果。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
步骤602:监测节点按配置信息进行监测,并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流量报告指示。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配置信息中流量报告指示为需要流量报告的监测对象,监测在监测节点侧的总流量,如果监测到的总流量达到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则报告监测结果,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等到下次总流量达到流量报告触发门限时再次报告监测结果;或者按流量报告周期,周期性地报告监测结果,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者按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仅在最后一次性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的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以及监测到的总流量,所述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转发节点向所述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监测节点可以通过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通过转发节点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均转发),即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转发节点将配置信息转发给监测节点,监测节点按配置信息进行监测并向转发节点报告监测结果,转发节点将监测结果转发给配置节点;也可以通过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以及直接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仅配置信息转发),即转发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转发节点将配置信息转发给监测节点,监测节点按配置信息进行监测并直接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和监测节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如eNB、gNB、NG-eNB),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
应用于双连接或多连接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X2或Xn接口发送;
应用于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通过E1接口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均转发)和监测节点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应用于双/多连接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X2或Xn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X2或Xn接口发送并通过S1或NG接口转发;
应用于控制面用户面分离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E1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E1接口发送并通过S1或NG接口转发。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仅配置信息转发)和监测节点可以为:
应用于切换场景,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源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目标基站,所述配置信息通过S1或NG接口发送并通过X2或Xn接口转发,所述监测结果通过S1或NG接口直接发送。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和监测结果的发送和转发方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项:
通过在S1/NG接口、X2/Xn接口、E1接口上已有的消息中设计新的信元;
通过在S1/NG接口、X2/Xn接口、E1接口上设计新的消息。
进一步地,当承载或逻辑信道或者UE被释放时,在释放承载或逻辑信道或者UE的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监测结果。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701和第一监测单元702,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输出至第一监测单元702;
第一监测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监测窗口时长、监测窗口间隔、流量报告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701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包括:
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测单元702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转发节点向所述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承载、协议数据单元会话和服务质量流。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对象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的比特速率、承载的比特速率、逻辑信道的比特速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比特速率、服务质量流的比特速率、用户设备的总流量、承载的总流量、逻辑信道的总流量、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总流量、服务质量流的总流量、用户设备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承载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701还用于:
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保存每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并将每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按照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保存的比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高一级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且与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与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的M/N的信息,其中,/为比值,N、M均为自然数,且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收单元701还用于:
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将最后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测单元702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和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相差大于预先设置的差距阈值,所述第一监测单元702计算触发报告监测结果的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当监测的比特速率达到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时,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报告类型、报告事件配置、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类型、报告事件配置的内容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节点、监测节点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二接收单元801和第二监测单元802,其中:
第二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并将所述配置信息输出至所述第二监测单元802;
第二监测单元802,用于对监测对象的流量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或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流量报告指示。
进一步地,所述报告的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以及监测到的总流量,所述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监测对象在第二监测单元侧与用户设备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
监测对象在第二监测单元侧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几个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解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优选实施例只是为了更好的描述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下面的各个实施例可以独立存在,且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点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合使用。本文中的具体的配置信息的称谓、具体的接口的称谓、具体的节点的称谓可以发生变化,称谓不影响本文中的方法实施。
优选实施例一
如图9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基站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1000Kbps),则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8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初始配置GBR)。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恢复初始配置GBR后第三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例二
如图10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基站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1000Kbps),则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达不到当前配置GBR的指示,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8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达不到当前配置GBR的指示(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400Kbps)第三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将第三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4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与初始配置GBR的差距为1/2时(基站事先自行设定),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Session标识、达到与初始配置GBR的差距的1/2的信息(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与初始配置GBR的差距的1/2,即达到(1000-400)/2+400=700Kbps)。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升高GBR后(如700Kbps)第四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例三
如图11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基站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则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达不到当前配置GBR的指示,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8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达不到当前配置GBR的指示(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600Kbps)第三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高一级配置GBR,将第三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6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800Kbps)时,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达到高一级配置GBR的指示(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升高GBR后(如800Kbps)第四次向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主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标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针对分流到辅基站的QoS flow(即映射mapping到SCG bearer和SCG Splitbearer上的QoS flow),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第一次配置信息。
辅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辅基站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1000Kbps),则辅基站向主基站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主基站将辅基站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主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针对分流到辅基站的QoS flow,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第二次配置信息。
辅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辅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8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辅基站向主基站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初始配置GBR)。
主基站将辅基站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恢复初始配置GBR后第三次向主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针对分流到辅基站的QoS flow,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第三次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例五
如图12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基站控制面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标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基站控制面向基站用户面转发第一次配置信息。
基站用户面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基站用户面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1000Kbps),则基站用户面向基站控制面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基站控制面将基站用户面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基站控制面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控制面向基站用户面转发第二次配置信息。
基站用户面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基站用户面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800Kbps),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基站用户面向基站控制面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初始配置GBR)。
基站控制面将基站用户面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恢复初始配置GBR后第三次向基站控制面发送配置信息。
基站控制面向基站用户面转发第三次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例六
如图13所示,针对需要进行速率控制的QoS flow,CN第一次向源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标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如1000Kbps)、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源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GBR为当前配置GBR,针对配置信息中速率控制指示为需要速率控制的QoS flow,源基站按监测窗口时长进行速率监测(例如取在监测窗口时长内的平均速率)。
如果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1000Kbps),则源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并且两次报告之间的间隔至少为最小报告间隔,总的报告次数不超过最大报告次数。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降低GBR后(如800Kbps)第二次向源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源基站将当前配置GBR(即第一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初始配置GBR,将第二次配置信息中的GBR保存为当前配置GBR,源基站继续进行速率监测。
源基站进行切换准备,并将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标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GBR、监测窗口时长、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还包括保存的初始配置GBR(1000Kbps)、当前配置GBR(800Kbps),转发给目标基站。
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
目标基站进行速率监测。
当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GBR,或监测到的速率达到高一级配置GBR(这里即为初始配置GBR)时,目标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速率(这里设为监测到的速率达到初始配置GBR)。
CN根据收到的监测结果,决定后续动作,如对相关QoS flow恢复初始配置GBR后第三次向目标基站发送配置信息。
优选实施七
如图14所示,针对需要进行流量报告的QoS flow,CN向主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
针对与辅基站相关的QoS flow(即映射mapping到MCG Split bearer、SCG bearer和SCG Split bearer上的QoS flow),主基站向辅基站转发配置信息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
辅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流量报告触发条件,针对配置信息中流量报告指示为需要流量报告的QoS flow,辅基站进行流量监测。
当满足流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如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周期进行周期性的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当监测到的总流量达到门限时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当相关QoS flow从辅基站移出到主基站或到其它辅基站或释放时一次性触发),辅基站向主基站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QoS flow在辅基站侧的与UE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至少之一)。
主基站将辅基站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优选实施例八
如图14所示,针对需要进行流量报告的QoS flow,CN向基站控制面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
基站控制面向基站用户面转发配置信息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
基站用户面保存配置信息中的流量报告触发条件,针对配置信息中流量报告指示为需要流量报告的QoS flow,基站用户面进行流量监测。
当满足流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如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周期进行周期性的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当监测到的总流量达到门限时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当相关QoS flow释放时一次性触发),基站用户面向基站控制面报告监测结果包括QoS flow标识、PDU Session标识、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QoS flow在基站用户面的与UE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至少之一)。
基站控制面将基站用户面报告的监测结果转发给CN。
优选实施例九
如图15所示,针对需要进行流量报告的UE,CN向源基站发送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UE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
源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流量报告触发条件,针对配置信息中流量报告指示为需要流量报告的UE,源基站进行流量监测。
当满足流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如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周期进行周期性的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当监测到的总流量达到门限时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当相关UE从源基站向目标基站切换在源基站停止无线接口数据发送时或UE释放时一次性触发),源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UE标识、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QoS flow在源基站的与UE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至少之一)。
源基站进行切换准备,并将配置信息包括UE标识、流量报告指示、以及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三者之一,转发给目标基站。
UE从源基站切换到目标基站。
目标基站保存配置信息中的流量报告触发条件,针对配置信息中流量报告指示为需要流量报告的UE,目标基站进行流量监测。
当满足流量报告触发条件时(如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周期进行周期性的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当监测到的总流量达到门限时触发,每次报告后总流量清0,重新开始监测;或按配置信息中包括的单次流量报告指示,当相关UE从目标基站向其它基站切换在目标基站停止无线接口数据发送时或UE释放时一次性触发),目标基站向CN报告监测结果包括UE标识、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QoS flow在目标基站的与UE间的无线接口总流量(包括切换过程中由源基站转发到目标基站的数据在内)、与核心网间的S1/NG接口总流量至少之一)。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每个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最优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
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速率控制指示、保证比特速率、监测窗口时长、监测窗口间隔、流量报告指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将第一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并将每次接收到的所述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按照高低顺序进行排序并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还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监测到的速率、达不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保存的比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高一级的保证比特速率的指示、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且与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达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与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的差距的M/N的信息,其中,/为比值,N、M均为自然数,且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多次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将第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将最后一次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中的保证比特速率保存为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节点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当前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和所述初始配置的保证比特速率相差大于预先设置的差距阈值,所述监测节点计算触发报告监测结果的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当监测的比特速率达到比特速率报告门限阈值时,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承载、逻辑信道、协议数据单元会话、服务质量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对象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用户设备的比特速率、承载的比特速率、逻辑信道的比特速率、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比特速率、服务质量流的比特速率、用户设备的总流量、承载的总流量、逻辑信道的总流量、协议数据单元会话的总流量、服务质量流的总流量、用户设备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承载使用的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逻辑信道使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传输的总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报告类型、报告事件配置、最小报告间隔、最大报告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告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收到配置信息后单次报告、周期性报告、事件触发式单次报告、事件触发式周期性报告、当承载或逻辑信道或UE释放时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被释放时,在释放承载、逻辑信道或用户设备的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中携带所述监测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告事件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报告事件类型、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报告事件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不满足预设条件到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监测对象的测量结果从满足预设条件到不满足预设条件并保持一段持续时间;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门限;
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一门限,并且大于、大于等于、等于、小于或小于等于预配置的第二门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所述门限、所述第一门限、所述第二门限和所述持续时间参数通过协议信令配置或在标准中约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节点和监测节点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节点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监测节点通过转发节点接收所述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源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目标基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具体包括:
通过转发节点向所述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节点、转发节点和监测节点为以下任意一项:
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主基站,所述监测节点为辅基站;
或者所述配置节点为核心网,所述转发节点为基站控制面,所述监测节点为基站用户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任意组合:流量报告周期、流量报告触发门限、单次流量报告指示。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报告的监测结果包括:监测对象以及监测到的总流量,所述监测到的总流量包括以下任意一项或其任意组合: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总流量;
监测对象在监测节点侧与核心网间的接口总流量。
2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一监测单元,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配置节点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监测对象信息、监测配置信息和报告配置信息,将所述配置信息输出至第一监测单元;
第一监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测配置信息对所述监测对象进行监测,并根据所述报告配置信息向配置节点报告监测结果。
CN201710901603.2A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Pending CN109587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1603.2A CN109587722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PCT/CN2018/108396 WO2019062866A1 (zh) 2017-09-28 2018-09-28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1603.2A CN109587722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7722A true CN109587722A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02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1603.2A Pending CN109587722A (zh) 2017-09-28 2017-09-28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7722A (zh)
WO (1) WO201906286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108A (zh) * 2021-06-30 2021-11-16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诊断方法及装置
WO2022108393A1 (ko) * 2020-11-20 2022-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프론트홀 인터페이스를 사용하는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327939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请求发送、基站确定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6801B (zh) * 2013-09-05 2018-03-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ptn网络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US10256855B2 (en) * 2014-01-31 2019-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CN106255163B (zh) * 2015-06-09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7182069B (zh) * 2017-05-23 2020-06-26 深圳市微网力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传输速率切换方法、控制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08393A1 (ko) * 2020-11-20 2022-05-2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프론트홀 인터페이스를 사용하는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3660108A (zh) * 2021-06-30 2021-11-16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3660108B (zh) * 2021-06-30 2024-03-01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诊断方法及装置
WO2023279392A1 (zh) * 2021-07-09 2023-01-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请求发送、基站确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62866A1 (zh)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90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KR2022011592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단대단 슬라이싱
CN107409080A (zh) 用于经由绑定服务提供最大填充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CN110166273A (zh) 一种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8777883B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络切片的构建方法和装置
JP2020511893A (ja) QoS処理方法および機器
US2020017813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system
CN108259362A (zh) 流控方法、装置、cu及du
CN109587782B (zh) 一种同步方法和装置
EP3761681A1 (en) Multi-connection data amount reporting method
CN109246757A (zh) 一种新型服务质量架构在双连接系统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8632918A (zh) 基于双连接技术的主辅基站角色变换方法
CN109246770A (zh) 一种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958772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05027620B (zh) 切换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接入点
CN110475381A (zh) 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685959B (zh)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CN106162685A (zh) 一种获取接入技术网络间传输时延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64050A (zh) 配置方法及装置
KR202201639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리소스 격리
US20190191019A1 (en) Protocol layer distribut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064058A (zh) 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基站
US11601841B2 (en) Radio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246756A (zh) 数据分流方法和装置
CN103457851B (zh) Ptn组网架构及基于该ptn组网架构的业务承载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