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81484B -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81484B
CN109581484B CN201811294559.4A CN201811294559A CN109581484B CN 109581484 B CN109581484 B CN 109581484B CN 201811294559 A CN201811294559 A CN 201811294559A CN 109581484 B CN109581484 B CN 1095814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longitudinal wave
elastic
shot
stress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455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81484A (zh
Inventor
蓝益军
倪宇东
邹雪峰
许银坡
潘英杰
卞爱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9455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81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8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1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81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81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离散化模型和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根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将遍历所有炮得到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本申请可以提高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分析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次波照明分析是地震波照明分析的一个分支,它是面向多次波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与多次波成像照明补偿的基础,它的分析对象通常为多次波发育的靶区目的层段。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照明分析主要基于射线法、单程波或双程波正演模拟来计算一次反射波或全波的照明度,尚无直接针对多次波进行照明分析的方法。同时,常规纵波勘探基于标量声波波动方程假设,而实际介质通常发育弹性波,使得在此基础上提取纵波照明度分析难以贴合实际情况,分析得到的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的可靠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用以提高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分析的可靠性,该方法包括:
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所述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其中,每一炮按如下方式得到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根据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根据所述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装置,用以提高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分析的可靠性,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所述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确定模块,用于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其中,每一炮按如下方式得到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多次波照明优化设计与照明补偿需要,利用弹性介质中激发产生的纵波分量作为虚震源来模拟弹性介质中多次波,提取弹性介质纵波分量多次波及其照明度指标,经实践检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勘探生产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纵波速度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观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炮纵波分量合成记录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震源同时激发产生的纵波分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在研究中,发明人发现:从波传播现象及本质分析,多次波与一次波均遵守相同的地震波动力学方程,在界面遵守相同的反、透射规律,理论上二者均可用于地震成像与反演。但是在现有的传统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简化的地震波传播模型与多次波压制流程,而不考虑多次波的成像与反演问题,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利用率,同时对地震资料去噪预处理提出了较高要求。近十几年来双程波逆时偏移、全波形反演、干涉成像等高、精、尖地震处理技术的发展,表明利用多次波改善成像与反演效果已经成为可能。
多次波照明分析是地震波照明分析中的一支,它是面向多次波的观测系统优化与多次波成像照明补偿的基础,分析对象通常为多次波发育的靶区目标层段。目前国内外主流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照明分析商业软件主要基于射线法、单成波或双程波正演模拟来计算一次反射波或全波的照明度,尚无直接针对多次波进行照明分析的商业模块。同时,常规纵波勘探基于标量声波波动方程假设,而实际介质通常发育弹性波,使用双程弹性波动方程进行波场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取纵波照明度分析更贴近实际情况。基于上述考虑,从已有的弹性参数模型和地震采集方案触发,通过双程弹性波动方程正演获得单炮弹性波正应力场,提取单炮各接收点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同时激发的虚震源,重新进行弹性波动方程正演,获得目的层段由虚震源确定的纵波分量快照,提取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与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
基于上述发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至步骤107:
步骤101、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
其中,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
正演预处理包括对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离散化采样。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具有任意垂向与横向变化,经过规则离散化采样后以SEGY格式存储。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包括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可选的,在对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时,可以先从弹性地震地质模型中获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之后利用公式λ(r)=ρ(r)(vp 2(r)-2vs2(r))以及μ(r)=ρ(r)vs 2(r)计算拉梅参数λ(r)和μ(r)。其中,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ρ(r)为r点对应的密度,vp(r)为r点对应的纵波速度,vs(r)为r点对应的横波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离散化模型包括在计算机中采用规则网络采样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拉梅参数。
地震采集方案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地震观测系统以SPS格式存储,地震观测系统信息包括炮点、检波点位置坐标、接收道数等必要信息。地震子波信息用列块格式的文本文件存储,第一列为采样时刻,第二列为对应采样时刻子波振幅,利用线性插值得到采样率为dt的震源信号s(t)。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为一个深地纵波速度模型,模型横向宽度56000米,垂向深度10080米,横向与垂向网格间距6.5米。进行正演预处理时,根据地震观测系统存储的SPS文件提取深地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如图3所示,黑色圆为炮点,黑色正方形为检波点,炮点距100米,道距25米。
步骤102、根据离散化模型和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可选的,可以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正演时窗范围,再根据离散化模型和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得到正演时窗范围内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其中,边界条件用于限制离散化模型的边界。在初始条件时,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数值为0,即假定初始状态弹性介质无波动。单炮为从地震观测系统中选取的任意一炮。
边界条件包括吸收边界和自由边界两种,离散化模型左右两端及底部使用吸收边界条件,离散化模型顶部地表使用自由边界,用于产生自由表面多次波。其中,自由表面上受到的应力为零。
正演时窗范围为0到T时刻,正演时间步长为dt,与步骤101中震源信号s(t)的采样率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正演时窗范围及指定时刻可以根据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时的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得到的每个时刻t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可以分别记为τxx(rs,r,t)与τzz(rs,r,t)。
在确定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时使用的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每个时刻均满足f(rs,r,t)=δ(r-rs)s(t),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δ(r-rs)为仅在rs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rs为目标炮的炮点坐标矢量,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t用于表示采样时刻,s(t)为震源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炮点和检波点都落在离散化模型内部网格点r上。
将满足要求的震源场按照采样时刻t同时加载到正应力场τxx(rs,r,t)和τzz(rs,r,t)上,以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
步骤103、根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可选的,可以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51
计算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其中,rg为目标炮对应的任意一个接收点,P(rs,rg,t)为rg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λ(rg)和μ(rg)为rg点的拉梅参数,τxx(rs,rg,t)、τzz(rs,rg,t)为t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步骤中,确定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采样率与步骤101中震源信号s(t)、步骤102中正演时间步长dt的采样率一致。
示例性的,图4为根据图2所示的深地纵波速度模型、图3所示的深地观测系统以及15赫兹(Hz)雷克子波得到的单炮纵波分量合成记录,该纵波分量合成记录的长度为5秒(s),采样间隔为2毫秒(ms)。
步骤104、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
可选的,在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之前,还可以重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和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的数值为0。
可选的,虚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满足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52
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δ(r-rg)为仅在rg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和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的数值重置为0时边界条件与步骤102中使用的边界条件相同,虚震源位置与步骤103中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中的记录位置保持一致。
可选的,每个时刻t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可以分别记为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1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2
将满足上述虚震源要求的震源场按照采样时刻t同时加载到正应力场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3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4
上,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
示例性的,参阅图5,为单炮虚震源激发纵波分量在t=2000ms时刻的快照。
步骤与105、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可选的,可以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5
计算纵波分量快照,之后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6
计算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指标。其中,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7
为t时刻虚震源激发的纵波分量快照,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8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9
为t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I(rs,r)为目标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示例性的,参阅图6,图6为根据图5所示的单炮虚震源激发纵波分量各个采样时刻快照计算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快照间隔0.5ms,计算最大时间5s,照明深度范围设置0~5000米。
步骤106、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其中,在从地震观测系统中选择一炮后,利用步骤102至步骤105中的方法确定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照明度指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遍历所有炮的过程中不重复选择炮点,即每次选择的单炮与之前已选择过的炮点均不重叠。
步骤107、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
可选的,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610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为根据40个如图6所示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求和得到的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照明深度范围为0~5000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多次波照明优化设计与照明补偿需要,利用弹性介质中激发产生的纵波分量作为虚震源来模拟弹性介质中多次波,提取弹性介质纵波分量多次波及其照明度指标,经实践检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勘探生产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800包括获取模块、确定模块和叠加模块。
其中,获取模块801,用于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
确定模块802,用于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叠加模块803,用于将确定模块802确定的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
其中,每一炮按如下方式得到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确定模块802,还用于根据获取模块801获取的离散化模型和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确定模块802,还用于根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确定模块802,还用于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
确定模块802,还用于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可选的,确定模块802,用于:
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正演时窗范围,其中,边界条件用于限制离散化模型的边界,在初始条件时,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数值为0;
根据离散化模型和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得到正演时窗范围内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可选的,装置800还包括:
重置模块804,用于重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和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的数值为0。
可选的,确定模块802,还用于:
从弹性地震地质模型中获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利用公式λ(r)=ρ(r)(vp 2(r)-2vs 2(r))以及μ(r)=ρ(r)vs 2(r)计算拉梅参数λ(r)和μ(r);
其中,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ρ(r)为r点对应的密度,vp(r)为r点对应的纵波速度,vs(r)为r点对应的横波速度;其中,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拉梅参数构成离散化模型。
可选的,确定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时使用的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满足f(rs,r,t)=δ(r-rs)s(t),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δ(r-rs)为仅在rs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rs为目标炮的炮点坐标矢量,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t用于表示采样时刻,s(t)为震源信号。
可选的,确定模块802,用于:
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1
计算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其中,rg为目标炮对应的任意一个接收点,P(rs,rg,t)为rg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λ(rg)和μ(rg)为rg点的拉梅参数,rgτxx(rs,rg,t)、τzz(rs,rg,t)分别为t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
可选的,确定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时使用的虚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满足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2
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δ(r-rg)为仅在rg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
可选的,确定模块802,用于:
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3
计算纵波分量快照;
利用公式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4
计算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其中,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5
为t时刻虚震源激发的纵波分量快照,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6
Figure GDA0002387043740000087
为t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I(rs,r)为目标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多次波照明优化设计与照明补偿需要,利用弹性介质中激发产生的纵波分量作为虚震源来模拟弹性介质中多次波,提取弹性介质纵波分量多次波及其照明度指标,经实践检验,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满足了勘探生产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一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所述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
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
其中,每一炮按如下方式得到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根据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根据所述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
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包括:
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正演时窗范围,其中,所述边界条件用于限制所述离散化模型的边界,在所述初始条件时,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数值为0;
根据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得到所述正演时窗范围内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置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和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的数值为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包括:
从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中获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利用公式λ(r)=ρ(r)(vp 2(r)-2vs 2(r))以及μ(r)=ρ(r)vs 2(r)计算拉梅参数λ(r)和μ(r);
其中,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ρ(r)为r点对应的密度,vp(r)为r点对应的纵波速度,vs(r)为r点对应的横波速度;
其中,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拉梅参数构成离散化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时使用的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满足f(rs,r,t)=δ(r-rs)s(t),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δ(r-rs)为仅在rs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rs为目标炮的炮点坐标矢量,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t用于表示采样时刻,s(t)为震源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包括: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1
计算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其中,rg为目标炮对应的任意一个接收点,P(rs,rg,t)为rg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λ(rg)和μ(rg)为rg点的拉梅参数,τxx(rs,rg,t)、τzz(rs,rg,t)分别为t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时使用的虚震源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满足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2
其中,f'(rs,r,t)为各向同性压力源组合,δ(r-rg)为仅在rg点不为0的空间脉冲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包括: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3
计算纵波分量快照;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4
计算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其中,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5
为t时刻虚震源激发的纵波分量快照,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6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27
为t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I(rs,r)为目标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9.一种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工区中已确定的地震采集信息和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对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进行正演预处理,得到离散化模型,所述地震采集信息包括震源子波信息和地震观测系统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遍历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得到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地震观测系统中所有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进行叠加,得到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
其中,每一炮按如下方式得到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单炮在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单炮的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作为虚震源同时激发,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确定指定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确定指定时刻中每个时刻虚震源激发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和正演时窗范围,其中,所述边界条件用于限制所述离散化模型的边界,在所述初始条件时,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数值为0;
根据所述离散化模型和所述震源子波信息,对单炮进行双程弹性波动方程地震激发数值模拟,得到所述正演时窗范围内指定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从所述弹性地震地质模型中获取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和密度;
利用公式λ(r)=ρ(r)(vp 2(r)-2vs 2(r))以及μ(r)=ρ(r)vs 2(r)计算拉梅参数λ(r)和μ(r);
其中,r为弹性地震地质模型内网格上任一点的坐标向量,ρ(r)为r点对应的密度,vp(r)为r点对应的纵波速度,vs(r)为r点对应的横波速度;
其中,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和拉梅参数构成离散化模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1
计算每个接收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
其中,rs为目标炮的炮点坐标矢量,t用于表示采样时刻,rg为目标炮对应的任意一个接收点,P(rs,rg,t)为rg点的纵波分量合成记录,λ(rg)和μ(rg)为rg点的拉梅参数,τxx(rs,rg,t)、τzz(rs,rg,t)分别为t时刻的第一弹性波正应力场在x方向和z方向的分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2
计算纵波分量快照;
利用公式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3
计算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其中,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4
为t时刻虚震源激发的纵波分量快照,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5
Figure FDA0002387043730000046
为t时刻的第二弹性波正应力场,I(rs,r)为目标炮的单炮纵波分量多次波照明度指标。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1811294559.4A 2018-11-01 2018-11-01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581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4559.4A CN109581484B (zh) 2018-11-01 2018-11-01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4559.4A CN109581484B (zh) 2018-11-01 2018-11-01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1484A CN109581484A (zh) 2019-04-05
CN109581484B true CN109581484B (zh) 2020-06-09

Family

ID=65921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4559.4A Active CN109581484B (zh) 2018-11-01 2018-11-01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81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4098A (zh) * 2019-11-04 2021-05-07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波场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2051613B (zh) * 2020-08-03 2023-09-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混叠采集颤动时间生成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5417B (zh) * 2008-07-08 2011-09-07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优化垂直地震剖面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
JP5574396B2 (ja) * 2008-09-22 2014-08-20 Necエンベデッド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震災防止システム、地震検知器、コンセントアダプタ及び震災防止制御装置並びに震災防止方法
CN102914795B (zh) * 2011-08-05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炮检对照明度确定方法
CN103543465B (zh) * 2012-07-12 2016-06-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目的层照明能量确定有效激发点的方法
CN104614765B (zh) * 2015-02-05 2017-05-1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增强地震波激发照明的设计方法
CN105807315B (zh) * 2016-03-14 2018-03-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弹性矢量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CN108345032A (zh) * 2018-01-12 2018-07-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弱照明区域高信噪比偏移成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81484A (zh) 2019-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663880T3 (en) Shot scheduling limits for seismic capture with simultaneous source firing.
US9874646B2 (e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US8737165B2 (en) Interferometric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for a towed marine survey
AU2015218416B2 (en) Impact assessment of marine seismic surveys
SG19234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blending simultaneous shooting data
AU2018368796B2 (en) Offshore application of non-uniform optimal sampling survey design
US103865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blending simultaneous shooting data using an iterative approach
AU201320107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noise removal from seismic data
CN109581484B (zh) 地震纵波分量多次波总照明度指标分析方法及装置
EP3090278B1 (en)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of seismic survey data using synthetic modelling
CA2850298C (en) Seismic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mploying correlation-based stacking
CN113740906A (zh) 一种水下垂直缆地震波干涉成像方法及装置
US10598807B2 (en) Correction of sea surface state
US2016032767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striping seismic data
CN109738944B (zh) 基于广角反射的地震采集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EP2743737A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eismic illumination maps
CN111965706B (zh) 地震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16736383A (zh) 地震波速度模型的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3284A (zh) 表层q模型建立方法及装置
EP3714294A1 (en) Offshore application of non-uniform optimal sampling survey desig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