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844A -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844A
CN109565844A CN201680088378.9A CN201680088378A CN109565844A CN 109565844 A CN109565844 A CN 109565844A CN 201680088378 A CN201680088378 A CN 201680088378A CN 109565844 A CN109565844 A CN 109565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base station
full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83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844B (zh
Inventor
夏小涵
王立磊
铃木秀俊
P.巴苏马利克
堀内绫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9565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5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与全双工操作中的干扰报告相关的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包括:电路,形成关于来自该用户设备自身和该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Description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与全双工操作中的干扰报告相关的用户设备(UE)、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全双工是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的进一步研究,并且意味着DL(下行链路)和UL(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中被发送。全双工被认为是NR(新无线电接入技术)/5G中的期望特征,因为它可以极大地改进频谱效率(理想情况下为2倍)。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NR中全双工的概念,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三种情况用于比较:(A)FDD(频分双工)LTE(长期演进);(B)TDD(时分双工)LTE;以及(C)NR中的全双工。如图1(A)-(C)中所示,由T指示的水平轴表示时域,而由F指示的垂直轴表示频域。从图1(A)-(B)可以看出,在FDD LTE中,DL和UL信道在相同的时间资源上使用不同的频率资源,而在TDD LTE中,DL和UL信道在相同的频率载波上使用不同的时间资源。相反,如图1(C)中所示,在全双工中,DL和UL信道在相同的PRB(物理资源块)中,即,使用相同的物理(即,时间/频率)资源。因此,与传统的FDD和TDD相比,全双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进频谱效率,例如理想情况下改进100%。
发明内容
一个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减少全双工中对参考信号的干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一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电路,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发送单元,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在本公开的第二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从用户设备接收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以及电路,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其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在本公开的第三总体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应当注意的是,一般或具体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其任何选择性的组合。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益处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可以通过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单独地获得益处和/或优点,这些实施例和特征不需要为了获得这些益处和/或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而被全部提供。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本公开的前述和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并且因此,不应当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将通过使用附图以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本公开,其中:
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用于比较的三种情况:(A)FDD(频分双工)LTE(长期演进);(B)TDD(时分双工)LTE;(C)NR中的全双工;
图2示意性地图示了其中存在UE内干扰的示例全双工场景;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其中存在UE间干扰的另一个示例全双工场景;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全双工中UL资源指派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全双工中UL和DL RS指派的帧结构的示例;
图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框图;以及
图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指示,否则相似的符号通常标识相似的部件。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替换、组合以及设计,所有这些配置都是明确预期的并且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
如图1(C)中所示,由于DL和UL信道在全双工操作(通信)中使用相同的物理(即,时间/频率)资源,因此DL和UL信道将彼此干扰。因此,在UE侧,DL信号接收将受到来自UE自身或其相邻UE的UL信号传输的影响。这里,来自UE自身的干扰可以被称为UE内干扰,并且来自其相邻UE的干扰可以被称为UE间干扰,并且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讨论这两者。
图2示意性地图示了其中存在UE内干扰的示例全双工场景。如图2中所示,假设在UE 201和基站202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具体地,指向左侧的实线箭头指示UE 201在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向基站202发送UL信号并且指向右侧的空心箭头指示基站202在同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向UE 201发送DL信号。即,在这种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UL和DL传输用于相同的UE,即,UE 201。在这种情况下,来自UE 201自身的UL信号发送将影响在UE 201侧的DL信号接收。即,来自UE 201自身的干扰,即,UE内干扰,存在于UE 201侧,如图2中的粗虚线箭头所示。
要注意的是,术语“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意味着利用其调度全双工操作的物理资源单元。更具体地,在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其中的UL物理资源仅被调度用于一个UE进行UL发送,同时其中的DL物理资源也仅被调度用于一个UE进行DL接收。取决于MIMO或MU-MIMO操作,在相同的UL或DL物理资源中调度多个UE也是可能的。但至少将存在在同一个资源单元中同时发送的一个DL信道和一个UL信道。在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UL物理资源和DL物理资源可以被指派给同一个UE(如图2中所示)或两个不同的UE(稍后将讨论)。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可以是例如频域中的PRB或时域中的TTI(传输时间间隔);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
如图2中所示,在UE 201侧,除了由粗虚线箭头指示的UE内干扰之外,接收信号还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干扰,诸如噪声、来自相邻小区中的基站203的小区间干扰,如由细虚线箭头所示。基站202不能基于当前CQI(信道质量指示符)机制或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报告来良好地区分干扰类型(例如,小区间干扰或UE内干扰)和干扰级别,因为它们都只反映总干扰信息。此外,不能由基站202直接测量UE内干扰,因为UE内干扰涉及UE 201的电路环境和RF(射频)部件,这些对基站202是未知的。此外,利用当前的CSI(信道状态信息)报告机制不能容易且准确地获得UE内干扰信息。
因此,基站202可能对全双工操作调度作出错误的决定,因为它不知道干扰是来自另一个小区(例如基站203)还是来自UE 201自身。例如,当UE内干扰占优势时,由于基站202没有获知,因此它可以尝试例如通过协调来减少小区间干扰。但是,它的努力是徒劳的,并且应当代替地停止全双工操作。因此,重要的是让基站202在全双工操作中获得关于来自UE201的UE内干扰的知识。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其中存在UE间干扰的另一个示例全双工场景。在图3中,与图2中相同的元件用与图2中相同的标号表示,例如,基站202和UE 201。与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3中的同一个小区中还存在作为UE 201的相邻UE的UE 204。具体地,实线箭头指示UE204在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向基站202发送UL信号,并且空心箭头指示基站202在同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向UE 201发送DL信号。即,在这种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UL和DL传输用于两个不同的UE,即,UE 204和UE 201。在这种情况下,来自UE 204的UL信号发送将影响在UE 201侧的DL信号接收。即,来自UE 204的干扰(即,UE间干扰)存在于UE201侧,如由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如上面针对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所描述的,图2中所示的场景可以被认为与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例如,一个PRB或TTI)对应,其中仅为UE 201调度其中的UL和DL物理资源,并且图3中所示的场景可以被认为与另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例如,另一个PRB或TTI)对应,其中为UE 204调度其中的UL物理资源以用于UL信号发送,同时为UE 201调度其中的DL物理资源以用于DL信号接收。
虽然未在图3中示出,但是类似地,在UE 201侧,除了由虚线箭头指示的UE间干扰之外,接收信号还可以包括其它类型的干扰,诸如噪声、小区间干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基站202不能基于当前CQI机制或RSRQ或RSSI报告来良好地区分干扰类型(例如,小区间干扰或UE间干扰)和干扰级别,并且不能直接测量UE间干扰。此外,利用当前的CSI报告机制也不能容易且准确地获得UE间干扰信息。
因此,类似于图2,在图3中所示的场景中,基站202也可能对全双工操作调度作出错误的决定,因为它不知道干扰是来自另一个小区(例如,基站203)还是来自UE 204。因此,让基站202在全双工操作中获得关于来自UE 204的UE间干扰的知识也是重要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如图4中所示的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40。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40的流程图。
如图4中所示,无线通信方法40在步骤S401开始,其中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然后,在步骤S402,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在步骤S402之后,无线通信方法40结束。
在无线通信方法40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即,无线通信方法40应用于全双工场景。
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是图2和图3中的UE 201。更具体地,对于如图2中所示的场景,利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UE 201可以形成并向基站202发送关于来自UE 201自身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即,关于UE内干扰的干扰信息。因此,基站202可以基于关于UE内干扰的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此外,对于如图3中所示的场景,利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UE 201可以形成并向基站202发送关于来自作为其相邻UE的UE 204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即,关于UE间干扰的干扰信息。因此,基站202可以基于关于UE间干扰的干扰信息来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要注意的是,从用户设备向基站报告干扰信息的间隔可以大于一个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例如,一个PRB或TTI)。在不同的PRB或TTI中,全双工操作可以不同。例如,假设一个报告间隔与多个PRB或TTI对应,多个PRB或TTI中的一些与图2中所示的场景对应,而其它PRB或TTI与图3中所示的场景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一些PRB或TTI中的UE内干扰和存在于其它PRB或TTIS中的UE间干扰都需要报告给基站。
此外,当报告间隔中仅存在UE内干扰时,在这个报告时间仅向基站报告关于UE内干扰的干扰信息。否则,当在报告间隔中仅存在UE间干扰时,在这个报告时间仅向基站报告关于UE间干扰的干扰信息。
虽然在图3中所示的场景中仅存在一个相邻UE 204,但是在此处未示出的其它场景中可以存在UE 201的多个相邻UE。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一个报告间隔中存在来自于不同PRB或TTI中存在的不同相邻UE的不同UE间干扰,那么需要在这个报告时间向基站报告来自不同相邻UE的所有UE间干扰。类似地,如果在这个报告间隔中,在这个间隔中还存在UE内干扰,那么需要在这个报告时间将来自UE自身的UE内干扰和来自不同相邻UE的所有UE间干扰都报告给基站。
此外,如上所述,可以在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在仅UE 201和基站202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即,UL和DL传输针对同一个UE。当存在UE 201的一个或多个相邻UE时,还可以在全双工物理资源调度单元中在基站202、UE 201以及相邻UE之一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即,UL和DL传输针对两个不同的UE。此外,还可以通过侧链路在UE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例如,虽然图3中未示出,但是也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侧链路在UE 201和UE 204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又例如,在同一个物理单元中,UE 201可以经由它们之间的侧链路从UE 204接收信号,并且UE 204可以经由它们之间的侧链路从另一个UE(图3中未示出)接收信号。此外,可以存在DL/UL信道和侧链路信道混合的更复杂的情况。例如,UE 201在向UE 204发送侧链路信号的同时从基站202接收DL信号。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中操作DL和侧链路传输。
利用无线通信方法40,通过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下面,将通过示例详细讨论干扰信息的内容和传输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由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以图2中所示的UE内干扰的场景为例。例如,干扰消除能力可以包括关于用户设备是否支持全双工以及UE内干扰(即,自干扰)消除级别的信息。UE内干扰消除级别可以与RF或基带对应,或者可以是例如RF和基带的总级别,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在例如当用户设备通电时的初始阶段发生。
在这个实施例中,假设UE 201可以支持全双工并与基站202交互,如图2中所示。因此,基于由UE 201报告的干扰信息,基站202可以判断如何或是否为UE 201调度全双工操作。
通过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向基站仅报告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信令开销可以非常小(诸如1比特),而基站可以基于报告的干扰消除能力很好地调度全双工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具体地,除了如上面所提到的干扰消除能力之外,干扰信息还可以包括绝对干扰,绝对干扰可以是例如绝对UE内干扰或UE间干扰值。然后,基于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干扰,基站可以推断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剩余多少干扰,并相应地执行全双工操作的调度。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通过RRC信令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绝对干扰。即,除了干扰消除能力之外,还可以通过RRC信令发送绝对干扰。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例如,初始阶段)期间发送干扰消除能力,而随后通过专用RRC信令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绝对干扰。
为了便于理解,以UE内干扰的场景为例。假设存在两个UE,即,UE A和UE B,它们都可以支持全双工并且分别与同一个基站C交互。另外,预先由基站C配置阈值S=5dB以控制全双工操作(即,执行调度)。
当UE A侧仅存在UE内干扰时,UE A首先在其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向基站C报告UE内干扰消除能力。UE内干扰消除能力例如包括指示UE A可以支持全双工并且UE内干扰级别为110dB的信息。随后,UE A还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通过专用RRC信令向基站C报告113dB的绝对UE内干扰。在基站C侧,基于由UE A报告的UE内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UE内干扰,基站C可以通过从113dB的绝对UE内干扰减去110dB的UE内干扰级别推断出在UE A侧消除干扰后剩余的UE内干扰等于3dB。剩余的3dB的UE内干扰意味着,如果在UE A和基站C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那么SI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将降级大约3dB。接下来,基站C将3dB的剩余UE内干扰与5dB的阈值S进行比较。由于剩余的UE内干扰小于阈值S,因此基站S决定可以对UE A执行全双工操作。
类似地,当UE B侧仅存在UE内干扰时,UE B首先在其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向基站C报告UE内干扰消除能力。UE内干扰消除能力例如包括指示UE B可以支持全双工并且UE内干扰级别为102dB的信息。随后,UE B还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通过专用RRC信令向基站C报告110dB的绝对UE内干扰。在基站C侧,基于由UE B报告的UE内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UE内干扰,基站C可以通过从110dB的绝对UE内干扰减去102dB的UE内干扰级别推断出在UE B侧消除干扰之后剩余的UE内干扰等于8dB。剩余的8dB的UE内干扰意味着,如果在UE B和基站C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那么SINR将降级大约8dB。接下来,基站C将8dB的剩余UE内干扰与5dB的阈值S进行比较。由于剩余的UE内干扰大于阈值S,因此基站S决定不能对UE B执行全双工操作。
通过分别由RRC信令向基站报告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干扰,信令开销可以小,并且对物理层标准的影响很小,同时基站可以基于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干扰的组合良好地调度全双工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绝对干扰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功率余量报告)。
虽然前面的实施例示出了可以通过RRC信令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向基站发送绝对干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而且,以UE A和B为例。考虑到UE内干扰可以随着传输功率的改变而变化,绝对UE内干扰也可以在MAC层中发送,例如,在MAC CE(控制元素)中向基站C发送并伴随有PHR。即,绝对UE内干扰的报告和PHR的报告是同时的并且可以基于PHR报告定时。
因此,在基站C侧,基于由UE A/B报告的绝对UE内干扰和PHR,基站C可以判断UE A/B的UE内干扰与传输功率之间的关系,并相应调整传输功率,以减少UE内干扰并改进全双工操作的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虽然以上实施例示出可以向基站报告干扰消除能力和绝对干扰,并且基站进而基于这两个信息推断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剩余的干扰,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相反,可以仅向基站报告残留干扰以进行调度。残留干扰相当于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后剩余的干扰。
更具体地,为了便于理解,仍然以UE A和B为例。例如,UE A可以直接向基站C发送3dB的残留UE内干扰(其相当于3dB的剩余UE内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基于3dB的残留UE内干扰,基站C不需要再次执行推导,并且只需要将3dB的残留UE内干扰与5dB的阈值S进行比较,并决定可以对UE A执行全双工操作。
类似地,UE B也可以直接向基站C发送8dB的残留UE内干扰(其相当于8dB的剩余UE内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基于8dB的残留UE内干扰,基站C不需要再次执行推导,并且只需要将8dB的残留UE内干扰与5dB的阈值S进行比较,并决定不能对UE B执行全双工操作。
通过向基站报告残留干扰,可以减少信令开销,并且也可以降低基站侧的处理负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基于通过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发送的触发,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虽然以上实施例示出可以通过RRC信令发送干扰信息,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考虑到RRC信令的报告周期相对长,也可以在物理层中报告干扰信息。通过物理层,可以更频繁地报告干扰信息,即,物理层报告可以反映即时干扰信息,因此对于干扰变化快的情况尤其有用。
此外,可以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这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可替代地,也可以在物理层中非周期性地发送残留干扰,例如基于来自基站的触发。更具体地,例如,仅当系统性能降级到一定程度时,基站例如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令(例如,在(E)PDCCH((增强型)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的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因此,仅在接收到触发时,用户设备才向基站报告残留干扰。
利用基于触发的非周期性干扰信息报告,可以减少信令开销,并且可以改进报告干扰信息的灵活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型,并且由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和现有的UCI类型,如CQI或HARQ-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具体地,当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报告残留干扰时,可以通过PUCCH/PUSCH定义和发送新的UCI类型。对于全双工操作,表示停止全双工的请求的新值也可以包括在这个UCI中。作为示例,下面的表1示出了用于干扰信息报告的示例性UCI设计。
表1用于干扰信息报告的示例性UCI设计
如表1中所示,假设2比特用于这种UCI类型。具体地,当UCI的两比特为0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0-2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两比特为01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2-4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两比特是1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大于4dB。当UCI的两比特为11时,表示停止全双工的请求。
如果用户设备在其残留干扰超过阈值时例如利用如表1所示的以上UCI类型报告停止全双工的请求,那么基站将基于从用户设备接收到的UCI停止对这种用户设备的全双工操作。
此外,残留干扰可以是具有小动态范围的变化。因此,3比特可以为残留自干扰值定义8个级别。作为另一个示例,下面的表2示出了用于干扰信息报告的示例性UCI设计。
表2用于干扰信息报告的示例性UCI设计
如表2中所示,假设3比特用于这种UCI类型。具体地,当UCI的三比特为00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是0dB。当UCI的三比特为001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0-1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01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1-2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011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2-3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10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3-4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101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4-5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110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在5-6dB的范围内。当UCI的三比特为111时,指示在用户设备侧消除干扰之后的残留干扰值大于6dB。
表1与指示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两者的UCI类型对应,而表2与仅指示残留干扰值的UCI类型对应。
此外,全新的UCI类型可以专门被设计用于停止全双工。在这种情况下,新的UCI类型可以仅指示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可替代地,这种请求也可以与其它现有的UCI类型联合编码。即,可以设计新的UCI类型用于指示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和现有的UCI类型两者。
要注意的是,用于UCI的以上示例设计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本公开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公开的教导设计任何合适类型的UCI。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在MAC层中发送残留干扰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与绝对干扰类似,残留干扰也可以在MAC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而且,以UE A和B为例。考虑到UE内干扰可以随着传输功率的改变而变化,残留UE内干扰也可以在MAC层中发送,例如,在MAC CE中向基站C发送,并伴随有PHR。即,残留UE内干扰的报告和PHR的报告是同时并且基于PHR报告定时。
因此,在基站C侧,基于由UE A/B报告的残留UE内干扰和PHR,基站C可以判断UE内干扰与UE A/B的传输功率之间的关系,并相应调整传输功率,以减少UE内干扰并改进全双工操作的性能。
虽然以上实施例通过以UE内干扰的情况为例来讨论干扰信息的报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以上报告UE内干扰的示例方式也可以应用于UE间干扰的情况。例如,当在用户设备侧仅存在UE间干扰时,用户设备可以在其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向基站仅报告其UE间干扰消除能力。可替代地,用户设备可以在其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向基站报告其UE间干扰消除能力,并且随后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向基站报告绝对UE间干扰。可替代地,用户设备可以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仅向基站报告残留UE间干扰。类似地,绝对/残留UE间干扰可以通过RRC信令在物理层中或MAC层中发送。
而且,以上报告UE内干扰的示例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报告UE内干扰和UE间干扰的情况,为了避免冗余,这里不再描述其细节。
要注意的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的内容和传输方式不限于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干扰信息中包括任何其它合适的内容,以帮助基站执行针对全双工操作的调度。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除本文介绍的RRC信令、物理层以及MAC层以外的任何其它合适的方式向基站发送干扰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无线通信方法40还可以包括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的步骤,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如上所述,基站既不能简单地从CQI/RSRQ/RSSI报告中获得UE内干扰和/或UE间干扰,也不能直接在基站侧测量UE内干扰和/或UE间干扰。此外,没有基于当前RAN1标准由UE测量的上行链路信号。因此,如何测量UE内干扰和/或UE间干扰是全双工操作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具体地,在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之前,用户设备可以在用户设备侧测量UE内干扰和/或UE间干扰。更具体地,原则上,当从用户设备在UL信道中发送已知信号时,如果没有其它干扰,那么在用户设备处将仅接收其自干扰。因此,对于UE内干扰,由于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上行链路信号对于其自身是已知的,因此可以使用它们来潜在地测量它。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全双工中UL资源指派的帧结构的示例。如图5中所示,由T指示的水平轴表示时域,而由F指示的垂直轴表示频域。方框501表示PRB 501,其被假设为全双工PRB,其中指派了UL和DL信道两者。并且,假设PRB 501具有LTE帧结构,并且这里以LTE资源指派为例。出于简化的目的,方框501仅示出UL资源指派,并且方框501中的每个小方块表示RE(资源元素)。
更具体地,如方框501中所示,填充有左斜线的小方块表示指派有UL DMRS(解调参考信号)的RE,填充有右斜线的小方块表示指派有UL SRS(探测参考信号)的RE,并且空白小方块表示指派有UL数据的RE。如图5中所示,在PRB 501中的任何RE中指派的任何UL信号(例如,UL DMRS、UL SRS或UL数据)或其任意组合可以用于测量UE内干扰,因为所有UL信号对于用户设备自身都是已知的。
以上示例假设在UE和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如上所述,还可以通过侧链路在UE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UE发送的任何类型的侧链路信号对于其自身是已知的,因此它们也可以被用于测量UE内干扰。此外,可以存在DL/UL信道和侧链路信道混合的更复杂的情况。例如,UE在向其它UE发送侧链路的同时从基站接收DL。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中操作DL和侧链路。在这种情况下,侧链路发送对DL接收造成自干扰(UE内干扰)。类似地,在这个时候从UE向其它UE发送的任何类型的侧链路信号也可以被用于测量UE内干扰。另一种情况是UE从其它UE接收侧链路信道,但是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中向基站发送UL信道。在这种情况下,UL传发送将对侧链接收产生一些自干扰,并且在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UL信号来测量自干扰。
要注意的是,用于测量UE内干扰的信号不限于来自UE的上行链路和/或侧链路信号。诸如从UE发送并且UE已知的回程链路信号之类的任何其它类型的信号可以被用于测量UE间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UE内干扰,因此可以实现准确的UE内干扰测量,并且对规范的影响很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由基站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具体地,以UE内干扰为例,基站可以配置或指示DL中的一个或多个PRB或子帧被用于UE内干扰测量。此外,在用于测量的一个或多个PRB或子帧期间,基站可以控制或协调例如来自其它小区或DL/侧链路接收信号的其它干扰,以便减少甚至避免对UE内干扰测量的影响。因此,可以确保UE内干扰测量的准确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图4中未示出,但是无线通信方法40还可以包括将物理资源单元上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形成干扰信息的步骤。
具体地,报告给基站的干扰信息可以是物理资源单元上的平均干扰值。在这里,取决于不同的情况,物理资源单元可以是PBR、一个或多个子帧、一个或多个子带等。
为了便于理解,还以UE内干扰为例。例如,可以针对每个PRB对UE内干扰求平均。可替代地,如果要通过RRC信令报告UE内干扰,那么在几个子帧上平均UE内干扰更合理。可替代地,如果要在物理层中报告UE内干扰,那么可以依据子帧或TTI中的宽带或子带来报告这个信息。在一个子帧或TTI中,UE可以在这种子帧/TTI的一个载波的宽带(其由多个子带组成)上报告求平均的UE内干扰。它反映了给定载波的整个子帧/TTI的求平均的UE内干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花费较少的信令开销。此外,可以针对每个子带报告UE内干扰,这将在干扰报告上更准确并且有益于基站对全双工操作的调度/协调。其成本是用于报告的信令尺寸大。基站可以取决于不同的情况而配置要使用哪种报告方式。
虽然上面仅讨论了UE内干扰测量,但是除了UE内干扰之外,还可以在用户设备侧测量UE间干扰。具体地,这里以图3中所示的场景为例。UE 201可以测量来自其相邻UE 204的UE间干扰。第一测量方案需要基站202的帮助。由于UE 204不知道从UE 204发送的UL信号,因此基站202应当向UE 201通知从UE 204发送的UL信号以用于UE间干扰测量。更具体地,由于UE间干扰是从UE 204的UL发送到UE 201的DL接收,因此基站202可以向UE 201通知UE 204的UE ID或序列,并且UE 201可以相应地测量来自UE 204的UE间干扰。进而,基站202可以基于测得的UE间干扰相应地调度/协调全双工操作。
如上所述,虽然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相邻UE 204,但是在同一个小区中可以存在更多的相邻UE。当存在两个或更多个相邻UE并且这些相邻UE都对UE 204造成UE间干扰时,UE204可以利用基站202的帮助来测量来自每个相邻UE的UE间干扰,并将其报告给基站202。
可替代地,在没有基站202的帮助的情况下,UE 201无法知道哪些UE在其周围。在这种情况下,用于UE间干扰的另一个测量方案是UE 201盲目地检测其它UE的信号/干扰。在这种情况下,UE 201可以测量来自其它UE的总UE间干扰并将其报告给基站202,但是不指示哪个UE生成这种UE间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节省信令设计。
类似地,由于如上所述可以在UE之间执行侧链路传输,因此可以从UL到侧链路或从侧链路到侧链路造成UE间干扰。例如,虽然图3中未示出,但是在同一个物理单元中,UE201从UE 204接收侧链路信号,并且UE 204将侧链路信号发送到另一个UE或者将UL信号发送到基站202。在这种情况下,UE 204将产生对UE 201的UE间干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UE201也可以通过上面的任一测量方案测量来自UE 204的干扰。
与UE内干扰测量的情况类似,在UE间干扰测量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基站指示或配置UL/DL中用于UE间干扰测量的时间/频率资源。并且,基站还可以控制或协调例如来自其它小区或DL接收信号的其它干扰,以便减少甚至避免对UE间干扰测量的影响。因此,可以确保UE间干扰测量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取决于不同情况在任何合适的物理资源单元上对UE间干扰求平均。
要注意的是,以上UE内干扰和UE间干扰测量示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但并不限制本发明。此外,任何现有的用于错误处理的机制都可以在这里使用并且可以由基站控制,这里将不再描述以避免冗余。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4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40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在蜂窝网络中,当移动台(用户设备)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并且执行小区选择/重选和移交时,它必须测量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质量。假设在LTE网络中,UE通常测量关于用于移动性的RS(参考信号)的两个参数: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并且,这些针对移动性测得的RS可以在本文中被称为移动性RS。例如,移动性RS可以包括CSI-RS、CRS(特定于小区的参考信号)或其它RS。
图6示意性地图示了全双工中UL和DL RS指派的帧结构的示例。如图6中所示,假设PRB 601是全双工PRB,其中指派了UL和DL信道两者。并且,假设PRB 601具有LTE帧结构,并且在这里以LTE RS指派为例。例如,上部方框601'示出了DL RS指派,而下部方框601”示出了UL RS指派。要注意的是,方框601'和601'都等同于PRB 601,并且方框601'和601”中的每个小方块表示RE。
而且,如PRB 601中所示,指向右侧的实线箭头意味着在这个PRB上指派的DL信号用于UE1,而指向左侧的实线箭头意味着在这个PRB上指派的UL信号也用于UE1。即,这个示例与其中UL和DL传输针对同一个UE的情况对应。
更具体地,如方框601'中所示,填充有水平线的小方块表示指派有DL CRS的RE,填充有点的小方块表示指派有DL CSI-RS的RE,并且空白小方块表示指派有DL数据的RE。而且,如方框601”中所示,填充有左斜线的小方块表示指派有UL DMRS的RE,并且空白小方块表示指派有UL数据的RE。
如上所述,由于DL CRS和DL CSI-RS将用于移动性测量,因此应当保护指派有这些移动性RS的RE,并且不应当在这些RE上发送UL信号,如表示要保护的RE的暗小方块中所示。
通过进一步考虑移动性DL RS,基站可以在移动性性能和全双工性能之间的成本上进行权衡。
在上文中,参考图2-6详细描述了无线通信方法40。利用无线通信方法40,通过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70,如图7中所示。图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70的流程图。
如图7中所示,无线通信方法70在步骤S701开始,其中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然后,在步骤S702,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在步骤S702之后,无线通信方法70结束。在无线通信方法70中,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即,无线通信方法40应用于全双工场景。例如,无线通信方法70可以应用于基站202,如图2和3中所示。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信令从用户设备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绝对干扰从用户设备在MAC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通过RRC信令从用户设备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绝对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残留干扰在MAC层中从用户设备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从用户设备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图7中未示出,但是无线通信方法70还可以包括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的步骤,其中基于触发从用户设备发送残留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类型并且从设备通过PUCCH或PUSCH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和现有的UCI类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在用户设备处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在图7中未示出,但是无线通信方法70还可以包括在下行链路信道中配置时间/频率资源以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如图7中所示的无线通信方法70中,在物理资源单元上对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在用户设备处形成干扰信息。
利用无线通信方法70,通过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8中所示的用户设备800。图8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用户设备800的框图。
如图8中所示,用户设备800包括:电路801,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发送单元802,向基站发送干扰信息。在用户设备800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用户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处理用户设备800中相应单元的各种数据和控制操作的CPU(中央处理单元)810、用于存储CPU 810执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813、用于存储在CPU 810的处理和控制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815、和/或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的存储单元817。以上电路801、发送单元802、CPU 810、ROM 813、RAM 815和/或存储单元817等可以经由数据和/或命令总线820互连,并在彼此之间传送信号。
如上所述的相应单元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以上电路801和发送单元802的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并且以上CPU 810、ROM 813、RAM 815和/或存储单元817可以不是必需的。可替代地,以上电路801或发送单元802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也可以通过功能软件结合以上CPU 810、ROM 813、RAM 815和/或存储单元817等来实现。
具体地,用户设备800可以是图2和3中所示的UE 201,并且可以执行如上结合图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40。
利用用户设备800,通过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要注意的是,以上无线通信方法40中的其它技术特征也可以结合到用户设备800中,并且为了避免冗余,此处不再描述。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如图9中所示的基站900。图9图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基站900的框图。
如图9中所示,基站900包括:接收单元901,从用户设备接收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以及电路902,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900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900还可以包括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处理基站900中相应单元的各种数据和控制操作的CPU(中央处理单元)910、用于存储CPU 910执行各种处理和控制所需的各种程序的ROM(只读存储器)913、用于存储在CPU 910的处理和控制过程中临时产生的中间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915、和/或用于存储各种程序、数据等的存储单元917。以上接收单元901、电路902、CPU 910、ROM 913、RAM 915和/或存储单元917等可以经由数据和/或命令总线920互连,并在彼此之间传送信号。
如上所述的相应单元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以上接收单元901和电路902的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并且以上CPU 910、ROM 913、RAM 915和/或存储单元917可以不是必需的。可替代地,以上接收单元901和/或电路902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也可以通过功能软件结合以上CPU 910、ROM 913、RAM 915和/或存储单元917等来实现。
具体地,基站900可以是图2和3中所示的基站202,并且可以执行如上结合图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70。
利用基站900,通过向基站报告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基站可以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从而改进调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能。
要注意的是,以上无线通信方法70中的其它技术特征也可以结合在基站900中,并且为了避免冗余,此处不再描述。
本公开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与硬件协作的软件来实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作为集成电路的LSI实现,并且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处理可以由LSI控制。它们可以单独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以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它们可以包括与其耦合的数据输入端和输出端。取决于集成度的不同,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但是,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可以使用可以在制造LSI之后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可以重新配置LSI内部部署的电路单元格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新配置处理器。
要注意的是,本公开旨在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中呈现的描述和已知技术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并且这些改变和应用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内,可以任意组合上述实施例的组成元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至少提供以下主题。
(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电路,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
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2)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3)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4)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绝对干扰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功率余量报告)。
(5)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通过RRC信令发送绝对干扰。
(6)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7)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残留干扰在MAC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8)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基于通过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发送的触发,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9)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型,并且通过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和现有UCI类型的请求。
(10)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电路还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11)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12)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由基站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13)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电路还对物理资源单元上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形成干扰信息。
(14)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从用户设备接收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以及
电路,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其中
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15)如(14)所述的基站,其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从用户设备通过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16)如(15)所述的基站,其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17)如(16)所述的基站,其中绝对干扰从用户设备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功率余量报告)。
(18)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从用户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绝对干扰。
(19)如(14)所述的基站,其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20)如(19)所述的基站,其中残留干扰从用户设备在MAC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21)如(19)所述的基站,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从用户设备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22)如(21)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发送单元,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其中基于该触发从用户设备发送残留干扰。
(23)如(21)所述的基站,其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型,并且从装备通过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和现有UCI类型的请求。
(24)如(1)所述的基站,其中在用户设备处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25)如(24)所述的基站,其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26)如(24)所述的基站,其中电路还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27)如(24)所述的基站,其中对在物理资源单元上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在用户设备处形成干扰信息。
(28)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形成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
将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
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29)如(2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30)如(29)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31)如(3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绝对干扰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功率余量报告)。
(32)如(3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通过RRC信令发送绝对干扰。
(33)如(2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34)如(3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残留干扰在MAC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35)如(3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基于通过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发送的触发,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36)如(3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型,并且通过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和现有UCI类型的请求。
(37)如(2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38)如(3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39)如(3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由基站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40)如(3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对在物理资源单元上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形成干扰信息。
(41)一种用于基站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干扰信息,其中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以及
基于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其中
在用户设备和至少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42)如(4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包括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从用户设备通过RRC(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发送干扰消除能力。
(43)如(4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44)如(4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绝对干扰从用户设备在MAC(介质访问控制)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功率余量报告)。
(45)如(4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从用户设备通过RRC信令发送绝对干扰。
(46)如(4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干扰信息包括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47)如(4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残留干扰从用户设备在MAC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48)如(4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从用户设备在物理层中发送残留干扰。
(49)如(4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其中基于该触发从用户设备发送残留干扰。
(50)如(48)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类型,并且从装备通过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其中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和现有UCI类型的请求。
(51)如(4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在用户设备处测量干扰以形成干扰信息,其中来自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的干扰。
(52)如(5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53)如(5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
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用户设备自身和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54)如(5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对在物理资源单元上测得的干扰求平均,以在用户设备处形成干扰信息。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相应通信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集成电路。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其上存储有包含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程序代码在计算设备上执行时,执行以上相应通信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Claims (20)

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电路,形成关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
发送单元,将所述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至少所述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干扰消除能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绝对干扰在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功率余量报告PHR报告定时的PHR。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通过RRC信令发送所述绝对干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残留干扰在MAC层中发送并且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基于通过来自所述基站的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发送的触发,周期性地或非周期性地在物理层中发送所述残留干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为全双工操作定义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类型,并且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其中所述新的UCI类型指示以下之一:残留干扰值;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残留干扰值和停止全双工操作的请求;以及停止全双工操作和现有UCI类型的请求。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电路还测量所述干扰以形成所述干扰信息,其中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任何类型的信号可用于测量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的所述干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用于移动性测量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不用于全双工操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由所述基站配置下行链路信道中用于测量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干扰的时间/频率资源。
13.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从用户设备接收干扰信息,其中,所述干扰信息是关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以及
电路,基于所述干扰信息执行调度,其中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至少所述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干扰消除能力,并且在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转移过程期间从所述用户设备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所述干扰消除能力。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干扰信息还包括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绝对干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绝对干扰从所述用户设备在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功率余量报告PHR报告定时的PHR。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干扰信息包括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残留干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残留干扰从所述用户设备在MAC层中发送并伴随有基于PHR报告定时的PHR。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发送单元,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触发,其中基于所述触发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残留干扰。
20.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形成关于来自所述用户设备自身和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相邻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的干扰的干扰信息;以及
将所述干扰信息发送到基站,其中
在所述用户设备和至少所述基站之间执行全双工操作。
CN201680088378.9A 2016-09-29 2016-09-29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9565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100877 WO2018058455A1 (en) 2016-09-29 2016-09-29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844A true CN109565844A (zh) 2019-04-02
CN109565844B CN109565844B (zh) 2023-06-20

Family

ID=61763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8378.9A Active CN109565844B (zh) 2016-09-29 2016-09-29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5991B2 (zh)
JP (1) JP6912556B2 (zh)
CN (1) CN109565844B (zh)
WO (1) WO20180584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9303A1 (en) * 2020-03-13 2021-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a full-duplex mode of operation of a device
WO2021233370A1 (en) * 2020-05-20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8207B (zh) * 2018-11-02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余量报告的上报方法、获取方法及装置
US11382093B2 (en) * 2019-04-19 2022-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cal coordination to support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x operation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s
EP3895363A4 (en) * 2019-04-29 2022-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HYS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20237561A1 (en) * 2019-05-30 2020-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full-duplex
WO2020248218A1 (en) * 2019-06-14 2020-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si report related to ul transmission bandwidth by full duplex capable ue
WO2021179284A1 (en) * 2020-03-13 2021-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by full-duplex user equipment
WO2021237385A1 (en) * 2020-05-23 2021-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interference monitoring for full-duplex and half-duplex operation
US20230171625A1 (en) * 2020-07-01 2023-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of sensing signals
US20220104198A1 (en) * 2020-09-28 2022-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b-band full-duplex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idelink
US20220109553A1 (en) * 2020-10-05 2022-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ow control feedback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US20240163058A1 (en) * 2021-03-11 2024-05-16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Full duplex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CN117121609A (zh) * 2021-03-31 2023-11-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双向全双工侧链路通信的定时提前
US20220394732A1 (en) * 2021-06-04 2022-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1374A (zh) * 2010-09-03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多小区mimo的信道状态反馈
WO2014046761A1 (en) * 2012-09-20 2014-03-2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full-duplex wireless systems with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WO2015096027A1 (en) * 2013-12-24 2015-07-0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812B (zh) * 2005-04-07 2014-11-19 诺基亚公司 具有可变双工性能的终端
US8280396B2 (en) * 2008-01-11 2012-10-02 Alcatel Lucent Overload control method for a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
US8958371B2 (en) * 2008-09-12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differ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US9698965B2 (en) 2010-10-04 2017-07-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multiple radios in a user equipment
US8934362B2 (en) * 2011-01-06 2015-01-13 Mediatek Inc. Power control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for in-device coexistence
EP2663113A1 (en) * 2012-05-08 2013-11-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proved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reporting mechanism
WO2014003327A1 (en) * 2012-06-26 2014-01-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buffer status repor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82217B1 (en) * 2012-08-03 2019-05-01 Sun Patent Tr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device,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si
US10567147B2 (en) * 2012-08-28 2020-02-18 Idac Holdings, Inc. Full duplex single channel communications
CN104838610B (zh) * 2012-12-11 2018-11-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EP2966885B1 (en) 2013-03-06 2019-07-3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2982044B1 (en) * 2013-04-04 2019-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5284066B (zh) 2013-06-10 2018-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测量自干扰信道的方法及其用户设备
US10020867B2 (en) * 2013-10-22 2018-07-10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mobile relay in full-duplex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306859B2 (ja) * 2013-11-08 2018-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10091805B2 (en) * 2013-11-29 2018-10-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in a network and network node for co-scheduling in a network
WO2015109503A1 (zh) * 2014-01-23 2015-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调度方法、站点与终端
JP6608833B2 (ja) 2014-02-16 2019-11-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Fdr伝送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及び装置
US9420606B2 (en) * 2014-06-25 2016-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ope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3182783B1 (en) * 2014-08-26 2019-11-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US10396930B2 (en) * 2014-11-04 2019-08-27 Lg Electronics Inc. NOMA scheme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5828377A (zh) 2014-12-01 2016-08-03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包含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与方法
CN105934893B (zh) * 2014-12-30 2019-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10313096B2 (en) * 2015-03-09 2019-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lecting HD mode or FD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DR schem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389509B2 (en) * 2015-07-30 2019-08-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user, full duplex in-ban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838193B2 (en) * 2015-08-18 2017-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ull duplex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CN108702765B (zh) * 2016-02-25 2023-07-2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双工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0420132B2 (en) * 2016-08-09 2019-09-17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Device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scheduling requests via an underlay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1374A (zh) * 2010-09-03 2013-05-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用于多小区mimo的信道状态反馈
WO2014046761A1 (en) * 2012-09-20 2014-03-2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full-duplex wireless systems with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reception
WO2015096027A1 (en) * 2013-12-24 2015-07-02 Ne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mode selec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79303A1 (en) * 2020-03-13 2021-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a full-duplex mode of operation of a device
WO2021233370A1 (en) * 2020-05-20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8455A1 (en) 2018-04-05
US11515991B2 (en) 2022-11-29
JP2019533328A (ja) 2019-11-14
US20210281386A1 (en) 2021-09-09
JP6912556B2 (ja) 2021-08-04
CN109565844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5844A (zh) 用户设备、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US10098032B2 (en) Method of enhanc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CN112166574B (zh) 用于URLLC可靠性的多PCell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22547B (zh) 用于新无线电csi-rs资源中端口组指示和端口子集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021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link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P2923510B1 (en) Methods and radio network node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US1046279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2995113B1 (e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10932820B (zh) 发送和接收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EP3032890A1 (en)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0741598B (zh) 特定于小区的探测和测量配置
CN110024475B (zh) 信道访问方法
EP274554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central processing device
CN113490278B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20220361195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for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 Operation
CN103580841A (zh) 分时双工系统中处理通信运作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US20170222773A1 (en)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60113020A1 (en) Additional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common reference signal interference
CN103475457A (zh) 处理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资源的方法及其通信装置
US20210377768A1 (en) Channel measurements and concurrent messages for user equipment with multiple transmit-receive points
US9813194B2 (en) Feedbac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8005474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fset schedu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230337277A1 (en) Configuring Listen Before Talk and Short Control Signaling in Unlicensed Spectrum
KR20200098732A (ko) 피드백 타이밍의 결정
CN117136579A (zh) 干扰测量方法、终端、网络设备、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