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46504A -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46504A
CN109546504A CN201811565122.XA CN201811565122A CN109546504A CN 109546504 A CN109546504 A CN 109546504A CN 201811565122 A CN201811565122 A CN 201811565122A CN 109546504 A CN109546504 A CN 109546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ontrollable switch
signal wire
line
ti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651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逄淑万
李卫国
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651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465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46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465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9/00Coupling parts for selective co-operation with a counterpart in different ways to establish different circuits, e.g. for voltage selection, for series-parallel selection, programmable conn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其中,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连接线中信号线不仅可传输信号,还可用来供电,可提高连接线中信号线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个电子设备之间常使用连接线耦合连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一个设备对另一个设备的供电。多个电子设备能够通过使用连接线耦合连接成具有特定用途的电子系统,例如:电脑与头戴显示设备通过连接线耦合连接,以实现电脑对头戴显示设备的供电以及头戴显示设备根据电脑传输来的视频数据进行虚拟现实画面的显示。
现有的连接线中的信号线通常仅用于信号传输,功能比较单一,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线中信号线功能单一、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线。该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线,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集线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上的扩展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的第一电源线。
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待供电设备。该待供电设备包括:电源、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进一步的,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二集线器;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集线器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电源连接点和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的第二电源线。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包括:第四可控开关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三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连接线和设备主体;
所述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源设备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电源、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特定事件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并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第一集线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上的扩展接口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第二集线器;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集线器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线时,所述连接线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由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的第四可控开关;
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本申请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该供电方法,包括:
检测特定事件;
检测到所述特定事件时,将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接受外部源设备提供的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指定信号线路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与第二电源供电线路并联设置;
所述第二电源供电线路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进一步的,所述指定信号线路为热插拔检测线路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时,所述特定事件为多媒体传输通道的建立事件,所述多媒体传输通道为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当通过所述多媒体数据无法播放时,将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切换回所述指定信号线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连接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上。与该连接线适配的待供电设备中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可控开关上。该连接线与适配的待供电设备配合使用时,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以使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这样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相连(串联):第一可控开关为第一状态且第三可控开关为第三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即是常规的信号传输;当将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且将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就会被切换成供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线中信号线不仅可传输信号,还可用来供电,可提高连接线中信号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待供电设备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头戴显示设备的内部配置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监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监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连接线1和设备主体2。其中,
连接线1,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源设备的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一信号线13、第一可控开关14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的第一控制单元15;第一信号线13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12的第一连接点120上,其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14上;第一可控开关14处于第一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1的“1”)时,第一信号线1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连接;第一可控开关14处于第二状态(即对应于图SW1中的“2”)时,第一信号线1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连接。
设备主体2,包括:电源21、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12连接的第三接口22、信号处理单元23、第三信号线24、第三可控开关25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25的第二控制单元26;所述第三信号线24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22的第一连接点220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25上;第三可控开关25处于第三状态(即图2中SW10的“1”)时,第三信号线24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单元23的第一连接点230连接;第三可控开关25处于第四状态(即图2中SW10的“2”)时,第三信号线24的第二端与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连接。其中,第三可控开关25的第三状态可为默认状态。
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22连接时,第二接口12的第一连接点120与第三接口22的第一连接点220连接,即第一信号线13与第三信号线24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连接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上。与该连接线适配的设备主体中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可控开关上。该连接线与适配的设备主体配合使用时,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以使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这样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相连(串联):第一可控开关为第一状态且第三可控开关为第三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即是常规的信号传输;当将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且将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就会被切换成供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线中信号线不仅可传输信号,还可用来供电,可提高连接线中信号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设备主体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3可与第二控制单元26连接。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22连接时,第二控制单元26还可与第一控制单元15通过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22连接。
信号处理单元23用于在检测到特定事件时,通知第二控制单元26,以使第二控制单元26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的状态切换并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一控制单元15以由第一控制单元15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的状态切换。
例如:信号处理单元23在检测到特定事件时,发一个OK信号给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26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从第三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并发送控制指令至第一控制单元15以由第一控制单元15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特定事件可以为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信号传输完成事件。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信号传输完成事件,可表明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已完成本次连接过程中传输任务,接下来该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将会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可将该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切换成电源供电线路。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当第一信号线13和第三信号线24均为热插拔检测线路,或者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时,特定事件可为多媒体传输通道的建立事件,多媒体传输通道为设备主体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在一具体电路结构中,连接线1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第二连接点112和第二接口12的第二连接点122之间的第二信号线17以及串联在第二信号线17中的第一集线器18;第一控制单元15与集线器18上的扩展接口连接;设备主体2还包括:第二集线器27;第二控制单元26通过第二集线器27与第三接口22的第二连接点222连接;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22连接时,第二接口12的第二连接点122与第三接口22的第二连接点222连接,以实现第二控制单元26与第一控制单元15的连接。
当源设备通过连接线1与设备主体2连接后,因第一集线器18和第二集线器27的设置,不仅不影响连接线中第二信号线原有的信号传输功能外,还能实现连接线1中的第一控制单元15与设备主体2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6的连接。这样,设备主体2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6即可与连接线中的第一控制单元15进行通信。
其中,第二信号线17可以为连接线中的USB数据传输线:D+和D-线,即第二信号线17包括两根芯线:D+和D-线,相应的,第一接口11的第二连接点112包括两个引脚D+和D-(如图1所示);第二接口12的第二连接点122也包括两个引脚D+和D-(如图1所示);且第三接口22的第二连接点222也包括两个引脚D+和D-(如图2所示)。设备主体2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6可通过第二集线器27、第三接口22、第二接口12以及USB数据传输线传输USB2.0信号来通知第一控制单元15,以使第一控制单元15做出相应响应。
发明人通过分析发现:一些连接线中通常会包括热插拔检测线(即HPD信号线),例如: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界面)、DP(DisplayPort,显示端口)连接线中都包括HPD信号线。源设备通过热插拔检测线用来检测HPD信号(即一高电平信号),这个HPD信号将作为源设备是否开始传输多媒体数据给设备主体的依据(也即源设备是否与设备主体建立多媒体传输通道的依据)。HPD信号是从待供电设备生成并输出送往源设备的一个检测信号。热插拔检测的作用是当设备主体通过连接线与源设备相连或断开连接时,源设备能够通过接口的HPD引脚检测出这一事件,并做出响应。可见,源设备通过热插拔检测线检测到HPD信号,则可说明待供电设备已连接上,可与供电设备建立起多媒体信号传输通道进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此外,有些连接线中还有与热插拔检测线配合使用的热插拔检测辅助线,例如:HDMI连接线中的HDMI_5V信号线。设备主体通过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来检测一辅助信号(即一高电平信号),该辅助信号从源设备生成并输出送往设备主体的一个检测信号,设备主体通过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检测到辅助信号,即可判断出源设备已接入,并生成HPD信号通过热插拔检测线输出送至源设备,以由源设备进行HPD信号的检测。
在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线以及热插拔检测辅助线并不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故可在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完成后,将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线和/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用来供电。
因此,具体实施时,为了不影响现有的连接线中那些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信号线的工作,上述第一信号线13可具体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在现有的基于连接线的传输协议中,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起来后,源设备还要继续检测HPD信号,以确保设备主体一直处于连接中;一旦源设备没有检测到HPD信号,则会停止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当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线时,一旦将第一信号线切换成电源线,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就处于悬置状态,即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就无法检测到HPD信号,那么,源设备会按照现有的传输协议,停止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这必然影响了多媒体数据的正常传输。
为了适应现有的传输协议,连接线1还包括:第一电阻20和由第一控制单元15控制的第二可控开关16;第一电阻20和第二可控开关16串联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和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之间。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旦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之后,第一控制单元15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从第一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1的“1”)切换至第二状态(即对应于图SW1中的“2”)的同时,控制第二可控开关16从断开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3的“2”)切换至闭合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3的“1”)。这样,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就与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连接。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是需要给设备主体提供供电电流的,故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会一直处于高电平状态。那么,源设备通过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能够检测到高电平信号(即HPD信号),源设备就会继续传输多媒体数据。
此外,在现有的基于连接线的传输协议中,设备主体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也需要继续检测辅助信号,以确保源设备一直处于连接状态,一旦信号处理单元检测不到辅助信号,则信号处理单元将会停止输出HPD信号至源设备,这样,源设备也会停止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这必然影响了多媒体数据的正常传输。
当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一旦将第三信号线切换成电源线,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就处于悬置状态,即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其第一连接点就无法检测到辅助信号。信号处理单元无法检测到辅助信号,就会停止向源设备输出HPD信号。那么,源设备会按照现有的传输协议,停止多媒体数据的传输,这必然影响了多媒体数据的正常传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上述设备主体,还可包括:第四可控开关29和第二电阻30;所述第四可控开关29和第二电阻30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如图2所示的HDMI▁5V)与所述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之间;所述第四可控开关29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6连接。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一旦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之后,第二控制单元26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例如:图2中的SW20)从第三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20的“1”)切换至第四状态(即对应于图SW20中的“2”)的同时,控制第四可控开关29从断开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30的“1”)切换至闭合状态(即对应于图中SW30的“2”)。这样,信号处理单元23的第一连接点230(例如:图2示出的display IC的HDMI▁5V)就与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连接。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用来接收源设备提供的供电电流的,故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会一直处于高电平状态。那么,信号处理单元能够通过其第一连接点能够检测到高电平信号(即辅助信号),这样一来,即可确保源设备能继续传输多媒体数据。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线1中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和第二接口12的电源连接点121之间的第一电源线19;上述设备主体2中还包括:连接在第三接口22的电源连接点221和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之间的第二电源线28;当第二接口12与第三接口22连接时,第二接口12的电源连接点121和第三接口22的电源连接点221连接,可实现第一电源线19和第二电源线28的连接(串联)。
当外部源设备通过连接线1与设备主体2连接时,第一信号线13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线24的第一端连接;若第一信号线13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上,且第三信号线13的第二端连接在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上,则串联的第一信号线13和第三信号13即与串联的第一电源线19和第二电源线28呈并联设置,连接线上的电阻变小,可降低连接线上的压降和电损耗。
近几年,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头戴显示设备被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头戴显示设备需要通过连接线与电脑连接,由电脑供电,并由电脑提供用于播放的多媒体数据。头戴显示设备需通过电脑的USB接口供电(例如:USB3.0,5V/900mA),且目前头戴显示设备的功耗已接近电脑USB接口的供电极限。为了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用于连接电脑与头戴显示设备的连接线(Cable线)长度又需设置在4m以上。而这样一来,连接线上的电损耗就会很大,易导致头戴显示设备难以达到其运行所需的功耗,影响头戴显示设备的正常工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和头戴显示设备,可有效降低连接线上的压降和电损耗。
在具体实施时,当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后,可将串联的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线和待供电设备中的热插拔检测线以及串联的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辅助线和待供电设备中的热插拔检测辅助线都复用成电源线,以对待供电设备中电源进行充电。越多数量的电源线并联,连接线上的压降就越小,连接线上的电损耗就越少。
需要补充的是,为了适应现有电脑上的接口配置,如图1所示,第一接口11可设置成两个子接口:USB接口100和多媒体接口101。USB接口100可以为USB2.0接口或USB3.0接口;多媒体接口101可以为HDMI接口或DP接口。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位于多媒体接口101中,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位于USB接口中。
还需补充的是,可将用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信号、用于控制第二可控开关从断开状态切换至闭合状态的信号以及控制第三可控开关从第三状态切换至第四状态的信号均设置为高电平信号,这样,一旦源设备与待供电设备断开连接后,高电平信号将不存在,第一可控开关、第二可控开关以及第三可控开关就会恢复至默认状态:即第一可控开关恢复至第一状态、第二可控开关恢复至断开状态、第三可控开关恢复至第三状态。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线的内部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第一信号线13、第一可控开关14以及用于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的第一控制单元15;第一信号线13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12的第一连接点120上,其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14上;第一可控开关14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信号线1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连接;第一可控开关14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信号线13的第二端与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连接。
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5可控制第一可控开关14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以及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第一接口11用于连接外部源设备,第二接口12用于连接待供电设备。第一可控开关14的默认状态为第一状态。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与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120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连接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上。与该连接线适配的待供电设备中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可控开关上。该连接线与适配的待供电设备配合使用时,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以使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这样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相连(串联):第一可控开关为第一状态且第三可控开关为第三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即是常规的信号传输;当将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且将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就会被切换成供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线中信号线不仅可传输信号,还可用来供电,可提高连接线中信号线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时,为了不影响现有的连接线中那些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信号线的工作,上述第一信号线可具体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为了适应现有的传输协议,上述连接线还可包括:第一电阻20和第二可控开关16,第一电阻20和第二可控开关16串联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和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之间;第二可控开关16与第一控制单元15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连接线,还可包括: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第二连接点112和第二接口12的第二连接点122之间的第二信号线17以及串联在第二信号线17中的集线器18;第一控制单元15与集线器18上的扩展接口(如图1中所示的D1+和D1-)连接。
当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待供电设备连接后,因第一集线器18的设置,不仅不影响连接线中第二信号线原有的信号传输功能外,还能实现第一控制单元15与待供电设备的连接,具体地,可实现第一控制单元15与待供电设备内部的第二控制单元的连接。这样,待供电设备中的第二控制单元能够通知第一控制单元15进行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
其中,第二信号线17可以为连接线中的USB数据传输线:D+和D-线,即第二信号线17包括两根芯线:D+和D-线,相应的,第一接口11的第二连接点112包括两个引脚D+和D-(如图1所示)。待供电设备中的第二控制单元可通过USB数据传输线传输USB2.0信号来通知第一控制单元15做出相应响应。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上述连接线1中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和第二接口12的电源连接点121之间的第一电源线1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适应现有电脑上的接口配置,如图1所示,第一接口11可设置成两个子接口:USB接口100和多媒体接口101。USB接口100可以为USB2.0接口或USB3.0接口;多媒体接口101可以为HDMI接口或DP接口。第一接口11的第一连接点110位于多媒体接口101中,第一接口11的电源连接点111位于USB接口中。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各组成单元的具体实现,在本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待供电设备。如图2所示,该待供电设备包括:电源21、第三接口22、信号处理单元23、第三信号线24、第三可控开关25及用于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的第二控制单元26;第三信号线24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接口22的第一连接点220上,其第二端连接在第三可控开关25上;第三可控开关25处于第三状态(即图2中SW10的“1”)时,第三信号线24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单元23的第一连接点230连接;第三可控开关25处于第四状态(即图2中SW10的“2”)时,第三信号线24的第二端与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连接。
其中,第二控制单元26可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从第三状态切换至第四状态,以及从第四状态切换至第三状态。第三接口22用于连接连接线的第二接口12。第三可控开关25的默认状态为第三状态。第三接口22的第一连接点220与信号处理单元23的第一连接点230相对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待供电设备中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可控开关上,与该待供电设备适配的连接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可控开关上。适配的连接线与待供电设备配合使用时,连接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以使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这样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相连(串联):第一可控开关为第一状态且第三可控开关为第三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即是常规的信号传输;当将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且将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为第四状态时,相连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的作用就会被切换成供电。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线中信号线不仅可传输信号,还可用来供电,可提高连接线中信号线的利用率。
通常,待供电设备内部也会包括热插拔检测线和热插拔检测辅助线,当源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待供电设备连接后,待供电设备内部的热插拔检测线与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线连接(串联),以实现源设备对HPD信号的检测;待供电设备内部的热插拔检测辅助线与连接线中的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连接(串联),以实现待供电设备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3对辅助信号的检测。
在多媒体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待供电设备中的热插拔检测线以及热插拔检测辅助线并不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故可在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完成后,将待供电设备中的热插拔检测线和/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用来供电。
因此,具体实施时,为了不影响待供电设备中那些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的信号线的工作,上述第三信号线24可具体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可包括:第二集线器27;第二控制单元26通过第二集线器27与第三接口22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连接线的第二接口与待供电设备的第三接口连接时,第二接口12的第二连接点122与第三接口22的第二连接点222连接,这样,待供电设备内的第二控制单元26即可与连接线中的第一控制单元15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包括:连接在第三接口22的电源连接点221和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之间的第二电源线28。连接线的第二接口12和待供电设备的第三接口22连接时,第二接口12的电源连接点121会与第三接口22的电源连接点221连接,这样可使待供电设备内的第二电源线28与连接线中的第一电源线19连接(即串联)。
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单元23与第二可控单元26连接,用于在检测到多媒体传输通道的建立事件时,通知第二控制单元26,以使第二控制单元26控制第三可控开关25由第三状态切换成第四状态并通知连接线中的第一控制单元15,以由第一控制单元15将第一可控开关14从第一状态切换成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上述待供电设备,还可包括:第四可控开关29和第二电阻30;所述第三信号线24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第四可控开关29和所述第二电阻30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3的第一连接点230(如图2中所示的信号处理单元23的HDMI▁5V)与所述电源21的电源连接点211之间;所述第四可控开关29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26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待供电设备也即是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设备主体,待供电设备中各组成单元的具体实现,在本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有关设备主体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供电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及的待供电设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检测特定事件。
402、检测到特定事件时,将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并通过第一电源供电线路接受外部源设备提供的充电电流。
其中,指定信号线路是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特定事件可以为指定信号线路的信号传输完成事件。指定信号线路的信号传输完成事件,可表明指定信号线路已完成本次连接过程中传输任务,接下来该指定信号线路将会处于空闲状态。因此,可将该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案中,指定信号线路为热插拔检测线路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时,特定事件为多媒体传输通道的建立事件,多媒体传输通道为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建立的。多媒体传输通道建立完成后,热插拔检测线路和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并不用于传输多媒体数据,因此,可将热插拔检测线路和/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
进一步的,第一电源供电线路与第二电源供电线路并联设置;第二电源供电线路是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建立的。其中,第二电源供电线路是显示设备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直接建立的。
当通过连接线与外部源设备建立的多媒体传输通道传输来的多媒体数据无法播放时,将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切换回所述指定信号线路。
当传输来的多媒体数据无法播放时,很有可能是因为静电等外界干扰导致,因此,需要将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切换回指定信号线路。这样,连接线可根据自身的容错机制进行容错处理。一旦连接线通过自身的容错机制解除异常,待供电设备能够正常播放时,可再次将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
可见,特定事件还可以是播放异常解除事件。
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待供电设备以及连接线的内部电路结构可参见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指定信号线路为上述各实施例中串联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上述第二电源供电线路为上述各实施例中串联的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
当上述待供电设备为头戴显示设备300时,图4示出了头戴显示设备300的内部配置结构示意图。
显示单元30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设置在头戴显示设备300上面向用户面部的侧表面,可以为一整块面板、或者为分别对应用户左眼和右眼的左面板和右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为电致发光(EL)元件、液晶显示器或具有类似结构的微型显示器、或者视网膜可直接显示或类似的激光扫描式显示器。
虚拟图像光学单元302允许用户按放大的虚拟图像观察显示单元301所显示的图像。作为输出到显示单元301上的显示图像,可以是从内容再现设备(蓝光光碟或DVD播放器)或流媒体服务器提供的虚拟场景的图像、或者使用外部相机310拍摄的现实场景的图像。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图像光学单元302可以包括透镜单元,例如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菲涅尔透镜等。
输入操作单元303包括至少一个用来执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件,例如按键、按钮、开关或者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通过操作部件接收用户指令,并且向控制单元307输出指令。
状态信息获取单元304用于获取穿戴头戴显示设备300的用户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获取单元304可以包括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用于自身检测状态信息,并可以通过通信单元305从外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腕表和用户穿戴的其它多功能终端)获取状态信息。状态信息获取单元304可以获取用户的头部的位置信息和/或姿态信息。状态信息获取单元304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多普勒效应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射频场强度传感器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此外,状态信息获取单元304获取头戴显示设备300的用户的状态信息,例如获取例如用户的操作状态(用户是否穿戴头戴显示设备300)、用户的动作状态(诸如静止、行走、跑动和诸如此类的移动状态,手或指尖的姿势、眼睛的开或闭状态、视线方向、瞳孔尺寸)、精神状态(用户是否沉浸在观察所显示的图像以及诸如此类的),甚至生理状态。
通信单元1305执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处理、调制和解调处理、以及通信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处理。另外,控制单元307可以从通信单元305向外部装置发送传输数据。通信方式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形式,例如移动高清链接(MHL)或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无线保真(Wi-Fi)、蓝牙通信或低功耗蓝牙通信,以及IEEE802.11s标准的网状网络等。另外,通信单元105可以是根据宽带码分多址(W-CDMA)、长期演进(LTE)和类似标准操作的蜂窝无线收发器。
一些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306是配置为具有固态驱动器(SSD)等的大容量存储设备。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单元306可以存储应用程序或各种类型的数据。例如,用户使用头戴显示设备300观看的内容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306中。
一些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即上述图2中的第二控制单元26),控制单元307可以包括计算机处理单元(CPU)或者其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07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单元306存储的应用程序,或者控制单元307还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方法、功能和操作的电路。
图像处理单元308用于执行信号处理,比如与从控制单元107输出的图像信号相关的图像质量校正,以及将其分辨率转换为根据显示单元101的屏幕的分辨率。然后,显示驱动单元309依次选择显示单元301的每行像素,并逐行依次扫描显示单元301的每行像素,因而提供基于经信号处理的图像信号的像素信号。
一些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外部相机。外部相机310可以设置在头戴显示设备300主体前表面,外部相机11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外部相机310可以获取三维信息,并且也可以用作距离传感器。另外,探测来自物体的反射信号的位置灵敏探测器(PSD)或者其他类型的距离传感器可以与外部相机310一起使用。外部相机310和距离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头戴显示设备300的用户的身体位置、姿态和形状。另外,一定条件下用户可以通过外部相机310直接观看或者预览现实场景。
一些实施例中,头戴显示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声音处理单元,声音处理单元311可以执行从控制单元307输出的声音信号的声音质量校正或声音放大,以及输入声音信号的信号处理等。然后,声音输入/输出单元312在声音处理后向外部输出声音以及输入来自麦克风的声音。
图2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6可包括上述图形处理单元308和/或声音处理单元311。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虚线框示出的结构或部件可以独立于头戴显示设备300之外,例如可以设置在外部处理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中与头戴显示设备300配合使用;或者,虚线框示出的结构或部件可以设置在头戴显示设备300内部或者表面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A1、一种连接线,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A2、根据权利要求A1所述的连接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A3、根据权利要求A1所述的连接线,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A4、根据权利要求A1至A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集线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上的扩展接口连接。
A5、根据权利要求A1至A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的第一电源线。
B6、一种待供电设备,包括:电源、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B7、根据权利要求B6所述的待供电设备,所述第三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B8、根据权利要求B6所述的待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二集线器;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集线器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B9、根据权利要求B6至B8中任一项所述的待供电设备,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电源连接点和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的第二电源线。
B10、根据权利要求B6至B8中任一项所述的待供电设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二可控单元连接。
B11、根据权利要求B6至B8中任一项所述的待供电设备,还包括:第四可控开关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三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四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C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连接线和设备主体;
所述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源设备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电源、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C13、根据权利要求C1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特定事件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并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
C14、根据权利要求C1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连接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第一集线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上的扩展接口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第二集线器;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集线器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二连接点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连接。
C15、根据权利要求C12至C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线时,所述连接线还包括:第一电阻和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二可控开关;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C16、根据权利要求C12至C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三信号线均为热插拔检测辅助线时,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第二电阻和由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的第四可控开关;
所述第四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D17、一种供电方法,包括:
检测特定事件;
检测到所述特定事件时,将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接受外部源设备提供的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指定信号线路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D18、根据权利要求D1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与第二电源供电线路并联设置;
所述第二电源供电线路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D19、根据权利要求D17或D18所述的方法,所述指定信号线路为热插拔检测线路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路时,所述特定事件为多媒体传输通道的建立事件,所述多媒体传输通道为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D20、根据权利要求D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通过所述多媒体传输通道传输来的多媒体数据无法播放时,将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切换回所述指定信号线路。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可控开关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时,所述第二可控开关和所述第一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
所述第二可控开关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第二信号线以及串联在所述第二信号线中的集线器;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集线器上的扩展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口的电源连接点之间的第一电源线。
6.一种待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待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号线为热插拔检测线或热插拔检测辅助线。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和设备主体;
所述连接线,包括:用于连接外部源设备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信号线、第一可控开关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可控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电源、用于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的第三接口、信号处理单元、第三信号线、第三可控开关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上,其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可控开关上;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的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三可控开关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三信号线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的电源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三接口的第一连接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时,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特定事件时,通知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使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三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并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以由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可控开关的状态切换。
10.一种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特定事件;
检测到所述特定事件时,将指定信号线路切换成第一电源供电线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源供电线路接受外部源设备提供的充电电流;
其中,所述指定信号线路是通过连接线与所述外部源设备建立的。
CN201811565122.XA 2018-12-20 2018-12-20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Pending CN1095465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22.XA CN109546504A (zh) 2018-12-20 2018-12-20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65122.XA CN109546504A (zh) 2018-12-20 2018-12-20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46504A true CN109546504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5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65122.XA Pending CN109546504A (zh) 2018-12-20 2018-12-20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46504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7289A (zh) * 2013-10-18 2014-02-12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dmi热插拔检测电路和多媒体数据传输系统
CN108233130A (zh) * 2017-08-01 2018-06-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7289A (zh) * 2013-10-18 2014-02-12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hdmi热插拔检测电路和多媒体数据传输系统
CN108233130A (zh) * 2017-08-01 2018-06-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95483A1 (en) Image fusion method, model train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5808588A (en) Shutter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for stereoscopic systems
US9411162B2 (en) Mixed reality presenting system, virtual reality presenting system, display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9911214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CN205485929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分布式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及系统
US10656675B2 (en) Virtual reality helmet and virtual reality system
CN109426327A (zh) 用于控制电子装置之间的电力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4270623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521013B2 (en) High-speed staggered binocular eye tracking systems
CN10645449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US10853275B2 (en) Data transfer between host and peripheral devices
CN111479148B (zh) 可穿戴设备、眼镜终端、处理终端、数据交互方法与介质
EP2583131B1 (en) Personal viewing devices
TWI646433B (zh) 頭戴式顯示系統
CN209344483U (zh)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及电子设备
WO2017022769A1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054387A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及其画中画显示方法和系统
CN109546504A (zh) 连接线、待供电设备、电子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7861244A (zh) 具热显像功能的穿戴式装置
WO2015125364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の提供方法
US1177051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205485058U (zh) 项链穿戴式智能眼镜
CN104516407B (zh) 一种穿戴式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US10083675B2 (en)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CN205899142U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及其画中画显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30

Address after: 261061 north of Yuqing East Street, east of Dongmi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 office building)

Applicant after: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5 Shandong province Weifang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Yuqing East Street to South High Tech two Road East Weifang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aide light industrial product processing base 1, 3, 5 workshop

Applicant befor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5

Address after: 266104 Room 308, North Investment Stree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61 east of Dongming Road, north of Yuqing East Street, Weifang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Room 502, Geer electronics office building)

Applicant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