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8254B -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8254B
CN109538254B CN201811644910.8A CN201811644910A CN109538254B CN 109538254 B CN109538254 B CN 109538254B CN 201811644910 A CN201811644910 A CN 201811644910A CN 109538254 B CN109538254 B CN 109538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s
tunnel
inverted arch
surrounding rock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449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38254A (zh
Inventor
王焕
李占先
周庆合
赵海涛
陈爽
高始军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ez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 Ltd,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6449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82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8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38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8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14Lining predominantly with metal
    • E21D11/18Arch members ; Network made of arch members ; Ring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Polygon elements inside arch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获取待修建的隧道的隧道参数;根据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获取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分别将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围岩分级和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从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设计仰拱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仰拱设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在修建公路铁路等基础工程的时候,经常需要挖掘隧道。
仰拱是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一方面要将隧道上部的地层压力通过隧道边墙结构或将路面上的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地下,而且还有效的抵抗隧道下部地层传来的反力。仰拱与二次衬砌构成隧道整体,增加结构稳定性
由于仰拱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隧道结构的基础。它一方面要将隧道上部的地层压力通过隧道边墙结构或将路面上的荷载有效的传递到地下,而且还有效的抵抗隧道下部地层传来的反力。实际上它是能承受地层永久荷载和路面临时荷载(动荷载)的一种地基梁(板)。为此仰拱的受力状态比较复杂。
从国内外的交通隧道工程病害的实例来看,由于隧道仰拱结构的设计、施工原因,而出现隧道结构失稳,路面沉降开裂,翻浆冒泥病害的实例不在少数。为此在施做仰拱结构时必须精细,其结构物一定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目前在设计仰拱的时候一般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设计,即使是这样也有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失误,从而给隧道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设计仰拱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目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以解决针对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设计仰拱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包括: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获取待修建的所述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所述隧道参数包括:所述隧道的长度、所述隧道的宽度、所述隧道的高度、和所述隧道的形态;根据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获取所述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分别将所述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验证结果从所述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所述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判断选择出的所述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所述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所述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所述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进一步地,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包括:验证所述模型的力学特征;验证所述模型的耐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支护结构,其中,选择所述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选择步骤:选择计算模型,其中,所述计算模型包括: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或者岩体力学计算模型,所述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是:支护结构为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来源的计算模型;所述岩体力学计算模型是: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作为一个承载体系,其中围岩作为直接承载体,支护结构作为间接承载体的计算模型;第一获取步骤: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第二获取步骤:根据所述围岩分级获取该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多种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对应多种支护结构,所述围岩分级所用的支护结构为预先配置的;组合步骤:将所述多种支护结构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多组支护结构组合;计算步骤:将每一组支护结构组合和所述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参数输入到所述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每一组支护结构组合的计算结果;第二选择步骤:从所述计算结果中选择出一组或多组支护结构组合,根据选择出的支护结构组合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该组支护结构组合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验证步骤: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组合。
进一步地,选择所述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所述第一获取步骤、所述第二获取步骤,所述组合步骤、所述计算步骤、以及所述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选择所述岩体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所述第一获取步骤、所述第二获取步骤,所述组合步骤、所述计算步骤、以及所述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分别在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以及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上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从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以及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组合。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的所述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所述隧道参数包括:所述隧道的长度、所述隧道的宽度、所述隧道的高度、和所述隧道的形态;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获取所述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第一验证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果从所述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搭建模块,用于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第二验证模块,用于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所述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存模块,用于在判断选择出的所述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所述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所述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所述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模型的力学特征,验证所述模型的耐用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所述软件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软件,所述软件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通过本申请,采用以下步骤: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获取待修建的所述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所述隧道参数包括:所述隧道的长度、所述隧道的宽度、所述隧道的高度、和所述隧道的形态;根据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获取所述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分别将所述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根据所述验证结果从所述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所述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设计仰拱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仰拱设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
步骤S102,获取待修建的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隧道参数包括:隧道的长度、隧道的宽度、隧道的高度、和隧道的形态;
步骤S103,根据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获取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例如,可以首先使用多组参数来训练得到一个模型,每一组参数均包括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对应的仰拱结构是什么。经过训练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模型。这些训练用的数据可以来自于这个行业中累积的数据。该模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将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作为输入就可以得到一个理想的输出。
步骤S104,分别将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围岩分级和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计算机模拟的过程可以采用现有的方式来进行模拟。该模拟的结果可以为步骤S105提供一个好的选择。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分数,如果模拟的结果超过该分数则将该结果提供给步骤S105。
步骤S105,根据验证结果从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
步骤S106,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通过上述步骤,使用了两步验证的过程,不仅仅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验证,还要在实体模型上也进行验证。通过该步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设计仰拱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仰拱设计的可靠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包括:验证模型的力学特征;验证模型的耐用性。
可选地,一般在隧道建设中还需要使用支护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支付结构的选择方法,该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选择步骤:选择计算模型,其中,计算模型包括: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或者岩体力学计算模型,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是:支护结构为正在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来源的计算模型;岩体力学计算模型是: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作为一个承载体系,其中围岩作为直接承载体,支护结构作为间接承载体的计算模型;
第一获取步骤: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
第二获取步骤:根据围岩分级获取该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多种支护结构,其中,围岩分级对应多种支护结构,围岩分级所所用的支护结构为预先配置的;
组合步骤:将多种支护结构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多组支护结构组合;
计算步骤:将每一组支护结构组合和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每一组支护结构的计算结果;
第二选择步骤:从计算结果中选择出一组或多组支护结构组合,根据选择出的支护结构组合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该组支护结构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
验证步骤: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组合。
通过上述步骤,不仅仅通过计算机选择了跟围岩等级对应的支护机构,而且还对该支付结构的组合进行了验证,从而可以找到合适的支付组合,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依赖经验搭建支护结构有可能带来存在安全隐患或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支护结构选择的可靠性。
在上述步骤,支护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支护结构,由于支护结构的类型方式比较多,因此,在某个围岩等级对应的支护结构种类可能也有很多个。而且一个围岩登记也可以使用多种支付结构。
支护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例如:包括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的结构;或者,管棚、小导管等超前支护的支护结构等,或者,单纯的网喷混凝土的支护结构;或者,厚度在5到30厘米的支付结构;或者,配置钢格栅甚至型钢钢架的支护结构等等。
围岩分级是指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等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划归为一类,将全部的围岩划分为若干类。在围岩分类的基础上再依照每一类围岩的稳定程度给出最佳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设计。当然,围岩等级还可以采用其他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灵活进行分类,再次不再一一仅仅赘述。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选择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第一获取步骤、第二获取步骤,组合步骤、计算步骤、以及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选择岩体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第一获取步骤、第二获取步骤,组合步骤、计算步骤、以及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分别在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组合以及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组合上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从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组合以及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组合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组合。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据选择出的支护结构组合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包括:将选择出的支护结构组合对应的参数和围岩参数发送至3D打印系统,其中,3D打印系统用于根据支护结构对应的参数和实施围岩参数打印生成实体模型。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在选择出合适的支护组合之后,将围岩等级以及所选择出的支付组合的对应关系保存在数据库中,其中,被保存的对应关系作为下一次选择支护组合的依据之一。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根据对应关系的保存时间;将保存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对应关系的优先级设置为最高,其中,优先级高的对应关系作为下一次选择支护组合的优先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的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隧道参数包括:隧道的长度、隧道的宽度、隧道的高度、和隧道的形态;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获取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围岩分级和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第一验证模块,用于分别将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围岩分级和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选择模块,用于根据验证结果从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搭建模块,用于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第二验证模块,用于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保存模块,用于在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模型的力学特征,验证模型的耐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软件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软件,软件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
获取待修建的所述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所述隧道参数包括:所述隧道的长度、所述隧道的宽度、所述隧道的高度、和所述隧道的形态;
根据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获取所述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
分别将所述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验证结果从所述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
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
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所述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选择出的所述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所述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所述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所述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包括:
验证所述模型的力学特征;
验证所述模型的耐用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支护结构,其中,选择所述支护结构包括:
第一选择步骤:选择计算模型,其中,所述计算模型包括: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或者岩体力学计算模型,所述结构力学计算模型是:支护结构为承载主体,围岩作为荷载来源的计算模型;所述岩体力学计算模型是:将支护结构和围岩共同作为一个承载体系,其中围岩作为直接承载体,支护结构作为间接承载体的计算模型;
第一获取步骤: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
第二获取步骤:根据所述围岩分级获取该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多种支护结构,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对应多种支护结构,所述围岩分级所用的支护结构为预先配置的;
组合步骤:将所述多种支护结构进行排列组合得到多组支护结构组合;
计算步骤:将每一组支护结构组合和所述围岩分级所对应的参数输入到所述计算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每一组支护结构组合的计算结果;
第二选择步骤:从所述计算结果中选择出一组或多组支护结构组合,根据选择出的支护结构组合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该组支护结构组合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
验证步骤: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选择所述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所述第一获取步骤、所述第二获取步骤,所述组合步骤、所述计算步骤、以及所述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
选择所述岩体力学计算模型后,执行所述第一获取步骤、所述第二获取步骤,所述组合步骤、所述计算步骤、以及所述第二选择步骤得到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
分别在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以及根据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上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从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一支护结构组合以及所述一组或多组第二支护结构组合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支护结构组合。
6.一种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隧道地区的围岩的围岩分级,其中,所述围岩分级是至少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将围岩划分的级别,所述围岩分级用于指示该围岩的稳定程度;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修建的所述隧道的隧道参数,其中,所述隧道参数包括:所述隧道的长度、所述隧道的宽度、所述隧道的高度、和所述隧道的形态;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获取所述隧道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多组参数,其中,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参数所对应的仰拱结构的参数为预先配置的;
第一验证模块,用于分别将所述多组参数中的每一组参数连同所述围岩分级和所述隧道的参数输入到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得到验证结果;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验证结果从所述多组参数中选择一组参数;
搭建模块,用于根据选择出的一组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其中,所述实体模型按照围岩的参数和隧道的参数以及仰拱的参数按照比例缩小搭建;
第二验证模块,用于在搭建的实体模型上进行力学实验验证,判断选择出的一组参数是否符合预先配置的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重新从所述多组参数中再选择其他组参数进行实体模型搭建,并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存模块,用于在判断选择出的所述一组参数不符合预先配置的所述条件的情况下,保存该仰拱结构和该仰拱结构与所述围岩分级、隧道参数不匹配,该不匹配作为下次不选择该仰拱结构的依据,其中,所述仰拱结构的参数包括:该仰拱结构的厚度、该仰拱结构的长度、该仰拱结构的弧度、该仰拱结构的材料、以及该仰拱结构的分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验证模块用于:验证所述模型的力学特征,验证所述模型的耐用性。
9.一种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所述软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软件,所述软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644910.8A 2018-12-30 2018-12-30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Active CN109538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4910.8A CN109538254B (zh) 2018-12-30 2018-12-30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44910.8A CN109538254B (zh) 2018-12-30 2018-12-30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8254A CN109538254A (zh) 2019-03-29
CN109538254B true CN109538254B (zh) 2020-10-30

Family

ID=65831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44910.8A Active CN109538254B (zh) 2018-12-30 2018-12-30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825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441A (zh) * 2012-09-18 2013-01-30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
CN103205957A (zh) * 2013-03-19 2013-07-17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坑开挖下卧隧道及基底回弹估算法
CN104021254A (zh) * 2014-06-20 2014-09-03 暨南大学 盾构隧道开挖后应力分布获取方法
CN104727828A (zh) * 2015-01-30 2015-06-24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超前支护管理方法
CN105787206A (zh) * 2016-03-23 2016-07-20 同济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KR20170110790A (ko) * 2016-03-24 2017-10-12 김정현 비정형부에 시공되는 구조물의 재료량 최적화 방법
CN107526873A (zh) * 2017-07-27 2017-12-2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坍塌模式识别及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CN107621231A (zh) * 2017-06-20 2018-0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厚度检测方法
CN108108566A (zh) * 2018-01-02 2018-06-01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CN108614307A (zh) * 2018-05-14 2018-10-0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综合物探技术的仰拱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057839A (zh) * 2018-09-06 2018-12-2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围岩结构性的隧道锚固体系设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441A (zh) * 2012-09-18 2013-01-30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基于围岩完全变形控制的中国隧道修建方法
CN103205957A (zh) * 2013-03-19 2013-07-17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基坑开挖下卧隧道及基底回弹估算法
CN104021254A (zh) * 2014-06-20 2014-09-03 暨南大学 盾构隧道开挖后应力分布获取方法
CN104727828A (zh) * 2015-01-30 2015-06-24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超前支护管理方法
CN105787206A (zh) * 2016-03-23 2016-07-20 同济大学 一种公路隧道锚杆支护设计方法
KR20170110790A (ko) * 2016-03-24 2017-10-12 김정현 비정형부에 시공되는 구조물의 재료량 최적화 방법
CN107621231A (zh) * 2017-06-20 2018-01-2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厚度检测方法
CN107526873A (zh) * 2017-07-27 2017-12-29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浅埋隧道围岩坍塌模式识别及支护结构计算方法
CN108108566A (zh) * 2018-01-02 2018-06-01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im的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CN108614307A (zh) * 2018-05-14 2018-10-02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综合物探技术的仰拱质量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9057839A (zh) * 2018-09-06 2018-12-2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围岩结构性的隧道锚固体系设计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8254A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3158B (zh) 利用dynamo实现高铁桥梁快速建模动态修改的方法
Dezhkam et al. Simulating the urban growth dimensions and scenario prediction through sleuth model: a case study of Rasht County, Guilan, Iran
Marchionni et al. Estimating water supply infrastructure cost using regression techniques
CN104657510A (zh) 一种利用bim实现钢桁拱桥快速建模的方法及装置
Kwon et al. Calibration of live-load factor in LRFD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 based on state-specific traffic environments
CN112052506A (zh) 一种基于bim的项目施工进度与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Leshchinsky Limit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design factors for mechanically stabilized earth wall-supported footings
CN107704531B (zh) 一种osm地图数据中路网交叉口节点自动合并方法
CN114997032B (zh) 一种无砟轨道结构配筋智能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Stückelberger et al. Modeling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life-cycle costs of low-volume forest roads
KR20160113510A (ko) 교량에 대한 3차원 정보모델을 위한 계층적 스키마 표현 방법
CN108090283B (zh) 一种列车动载下隧道—车辆耦合振动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Zhang et al. Application study o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BIM)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engineering breakdown structure (EBS) coding in life cycle management processes
Park et al. Life-cycle assessment-based environmental impact estimation model for earthwork-type road projects in the design phase
CN109538254B (zh) 隧道的仰拱结构验证方法、装置、存储器及处理器
Mair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a Web-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urban water cycle modelling
KR102004651B1 (ko) 배수시설물의 환경부하 평가 시스템
Zakeri et al. Bridge design framework for target seismic loss
CN109783913B (zh) 隧道的支护结构选择方法及装置
Terz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backfill conditions on the performance of high‐density polyethelene pipes
Tiwari et al. Simulation of rainfall runoff of Shipra River basin
Stückelberger A weighted-graph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automatic location of forest road networks
Fragkakis et al. A computer-aided conceptual cost estimating system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road bridges
CN105704119A (zh) 一种确定网络安全态势分布的方法及装置
Goodall et al. Using a service-oriented approach to simulate integrated urban infrastructure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08

Address after: Lixia District,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250000 Olympic road No. 2666, building A, railway construction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SHISIJU Group Corp.

Applicant after: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Lixia District, Shandong city of Ji'nan province 250000 Olympic road No. 2666, building A, railway constructio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AILWAY SHISIJU Group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1

Address after: Block a, Tiejian building, 2666 Aoti West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SHISIJU Group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TIEZHENG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Block a, Tiejian building, 2666 Aoti West Road, Lixia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SHISIJU Group Corp.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SHIELD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