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33149A -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33149A
CN109533149A CN201811581298.4A CN201811581298A CN109533149A CN 109533149 A CN109533149 A CN 109533149A CN 201811581298 A CN201811581298 A CN 201811581298A CN 109533149 A CN109533149 A CN 109533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bicycle
detection device
intelligent electric
senso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12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喜冠南
彭超华
倪培永
田为广
朱振义
范陆健
汤钰
秦瑜莲
曹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TIANYUAN AUTOMATIC VEHICLE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TIANYUAN AUTOMATIC VEHICLE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TIANYUAN AUTOMATIC VEHICLE CO Ltd, Nan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TONG TIANYUAN AUTOMAT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812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331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33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33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5/00Electrical equipmen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as accessories on 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45/40Sensor arrangement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安装于车把架上,包括近程探测模块和远程探测模块,所述远程测模块设于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的下方,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用于探测车把架前方0‑4米是否有障碍物,所述远程探测模块用于探车把架测前方测控距离为3‑7米是否有障碍物。该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利用红外传感器搭配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可有效探测车体行驶时前方7米内的障碍物的位置以及密集程度,有效的保证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另外,两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交错式分布,也可有效的解决传感器存在的检测死区问题,提高检测精度以及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电动自行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一般都是由电动或人力驱动的,但是自行车在使用中,由于路况的问题,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下坡时自行车速度会加快,造成自行车上使用者的重心发生变化,使用者容易由于速度过快前倾,下坡时的安全性低;由于使用者坐着,在观察前进道路的前方时,视野会有一些局限,有在避让障碍物时候,由于使用者的反应疏忽而造成刹车不及时,另外忽然刹车也容易使得使用者受伤。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对于前方远近路况进行全面的探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安装于车把架上,包括近程探测模块和远程探测模块,所述远程测模块设于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的下方,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用于探测车把架前方0-4米是否有障碍物,所述远程探测模块用于探车把架测前方测控距离为3-7米是否有障碍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近程探测模块包括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并列设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上端面设置的高度不高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上端面,且不低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下端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远程探测模块包括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可沿水平方向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探测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车把架,所述固定件内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超声波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
第二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超声波支架左右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
第二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
红外支架,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超声波支架,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超声波支架,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红外支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为盒体状,所述固定件背部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件与车把架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支架通过3D打印制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舵机底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红外支架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过盈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该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利用红外传感器搭配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可有效探测车体行驶时前方7米内的障碍物的位置以及密集程度,有效的保证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另外,两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交错式分布,也可有效的解决传感器存在的检测死区问题,提高检测精度以及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近程探测模块的探测范围;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远程探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近程探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智能电动自行车刹车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
智能电动自行车,包括车把架10和车架20,车把架10与车架20可转动连接,车架20底部设有一驱动轮21,驱动轮21上设有碟刹盘22,车把架10上设有至少一个刹车把11,刹车把11与碟刹盘22通过第一刹车线12连接,车架20上设有驱动链轮23和从动链轮24,驱动链轮23和从动链轮24通过链条25连接,驱动链轮23通过扭矩电机26驱动,从动链轮24固定于驱动轮21并带动驱动轮21转动,包括:
探测装置30,固定于车把架10,包括近程探测模块和远程探测模块,用于探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
第二刹车线40,端部与第一刹车线12连接;
刹车装置50,固定于车架20,包括第一舵机51,第一舵机51的输出端与第二刹车线40远离第一刹车线12的一端连接,第一舵机51用于收卷第二刹车线40;
控制装置60,固定于车架20或车把架10,控制装置60通过接收探测装置30反馈的信号来控制第一舵机51;
电源模块70,固定于车架20,电源模块70分别对探测装置30、刹车装置50、控制装置60以及扭矩电机26供电;
控制开关,设于机架20,控制电源模块70是否为扭矩电机26供电。
其中,扭矩电机26驱动驱动链轮23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链轮24以及驱动轮21转动,以驱动电动自行车向前行驶。刹车把11通过第一刹车线12手动控制碟刹盘22,以控制电动自行车的刹车减速。
而第二刹车线40由第一舵机51控制,控制装置60接收探测装置30反馈的信号,控制装置60通过算法判断是否控制第一舵机51转动,控制装置60可通过控制第一舵机51转动1-2s,收卷第二刹车线40,时间亦为1-2s,以达到辅助刹车的效果,刹车时间优选为1.5s。同时,可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切断电源模块70为扭矩电机26供电,将电动自行车的模式改为人力自行车的模式。
具体的,近程探测模块包括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并列设置,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上端面设置的高度不高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的上端面,且不低于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的下端面。
远程探测模块包括红外激光传感器33,红外激光传感器33设于近程探测模块下方,红外激光传感器33可沿水平方向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50°。
近程探测模块由超声波传感器进行实现,测控距离为0-4米;远程探测模块由红外传感器进行实现,测控距离为3-7米。
其中,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Tfmini红外激光传感器,主要负责远距离7米左右范围内障碍物识别。
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对称式分布于激光传感器上方,主要应对于短距离内的检测。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型号为US-100,其自带温度补偿电路,可在一定范围内解决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的安装位置可以从水平并列到上下错置,不同的安装位置则导致不同的增益效果,从水平放置可增强近距离探测装置的灵敏度,但在上下位置的探测距离会适当减小;当传感器上下错置的时候,增加了上下的探测距离,但减小了近距离的探测灵敏度。同时考虑到双传感器的组合工作,对探测装置的抗干扰性提出了要求,因此本装置的安装位置可从水平位置直到上下相切。
经过测试,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与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上下错置0.5CM探测效果最好。
红外传感器通过转到,可做-75°到75°度范围的横扫,实现一个二维坐标系的检测范围。
而单个超声波传感器辐射范围为15°角,两者搭配形成的检测范围如图3。在红外传感器工作同时,在车体前方三米内通过超声波进一步判断危险等级,一方面弥补激光传感器的死角范围,另一方面,根据超声波传感器能量耗散的特性,一定距离只有障碍物达到一定面积才有效,因此,也对障碍物的密集程度进行了检测,适用于人数多的场合。
整个探测装置的探测范围如下所示4,利用红外传感器搭配两个超声波传感器,可有效探测车体行驶时前方7米内的障碍物的位置以及密集程度,有效的保证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另外,两个超声波传感器的交错式分布,也可有效的解决传感器存在的检测死区问题,提高检测精度以及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5所示,探测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34,固定于车把架10,固定件34内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凹槽341和第二凹槽342;
第一超声波支架311,固定于第一凹槽341的顶部;
第二超声波支架321,与第一超声波支架311左右设置,且固定于第一凹槽31的底部;
第二舵机35,固定于第二凹槽342的底部;
红外支架36,与第二舵机3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超声波传感器31安装于第一超声波支架311,第二超声波传感器32安装于第二超声波支架321,红外传感器33安装于红外支架36。
具体的,
固定件34为盒体状,盒体内上下设有第一凹槽341和第二凹槽342,固定件34背部设有螺栓孔,便于将固定件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把架10上。第一凹槽341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超声波支架311和第二超声波支架321,第二凹槽342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舵机35。
红外传感器33安置于红外支架36内,红外支架36通过3D打印获得,其和第二舵机35之间由平键与槽进行过盈配合,红外传感器33由第二舵机35机带动进行频扫,以此实现150°范围内的距离探测,可满足正常骑行情况的检测需求。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0为单片机。控制装置优选为STM32单片机,由内置电池负责供电。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0与探测装置30通过蓝牙通信连接,控制装置60与刹车装置50通过蓝牙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换向滑轮80,其中,第二刹车线40一端与第一舵机51的输出端连接,中间部分绕过换向滑轮80,另一端与第一刹车线12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固定于车架20或车把架10,报警模块与控制装置60通过无线通信或者电连接。
其中,报警模块为蜂鸣器。在第二刹车线40进行辅助刹车时,蜂鸣器报警以提醒使用者前方有障碍物,使得使用者能提前进行判断,是否需要通过第一刹车线12进行刹车。
进一步的,还包括:
霍尔传感器90,设于车架20,用于检测智能电动自行车的行驶状态;
陀螺仪,设于车架20,用于检测智能电动自行车的行驶状态。
其中,霍尔传感器90用于检测智能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陀螺仪用于检测智能电动自行车行驶的加速度,以及行驶道路的坡度。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近程探测模块检测到障碍物时,控制装置判断检测到的障碍物的数量,如果障碍物的数量多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舵机转动,以收卷第二刹车线,并保持1-2s,之后控制装置控制控制开关切断电源模块对扭矩电机的供电;
当远程探测模块检测到障碍物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舵机转动,以收卷第二刹车线,并保持1-2s。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近程探测模块检测到障碍物时,控制装置判断检测到的障碍物的数量,如果障碍物的数量多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舵机转动,以收卷第二刹车线,并保持1-2s,同时控制报警模块报警;之后控制装置控制控制开关切断电源模块对扭矩电机的供电;
当远程探测模块检测到障碍物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舵机转动,以收卷第二刹车线,并保持1-2s,同时控制报警模块报警。
具体的,远程探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如图6,红外传感器在舵机的带动下不重复地频扫,当红外传感器未探测到障碍物时,红外传感器在舵机的带动下继续扫描;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通过蓝牙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蓝牙调用刹车装置的刹车模块,此时第一舵机转动,收卷第二刹车线并开启蜂鸣器报警,1.5s后,第一舵机复位,刹车模块的具体工作原理如图8。
近程探测模块的工作原理如图7,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组成热补偿和抗干扰装置,其开机进行扫描,当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未探测到障碍物时,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继续扫描;当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时,通过蓝牙反馈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算法判断,障碍物的数量是否多于预设的阈值,如果障碍物的数量是否少于预设的阈值,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继续扫描;障碍物的数量多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控制装置通过蓝牙调用刹车装置的刹车模块,此时第一舵机转动,收卷第二刹车线并开启蜂鸣器报警,1.5s后,第一舵机复位;之后,通过控制开关切断电源模块70为扭矩电机26供电,将电动自行车的模式改为人力自行车的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案中的智能电动自行车,可在使用者骑行遇到障碍物时,及时主动介入刹车,提高电动自行车使用时的安全性。且智能电动自行车通过采用红外传感器搭配超声波传感器搭建的“1+2”障碍物识别系统,具体有效识别距离可达7米。
以上表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安装于车把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近程探测模块和远程探测模块,所述远程测模块设于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的下方,所述近程探测模块用于探测车把架前方0-4米是否有障碍物,所述远程探测模块用于探车把架测前方测控距离为3-7米是否有障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程探测模块包括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并列设置,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上端面设置的高度不高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上端面,且不低于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探测模块包括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红外激光传感器可沿水平方向转动,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车把架,所述固定件内设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超声波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
第二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超声波支架左右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
第二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
红外支架,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超声波支架,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超声波支架,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红外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盒体状,所述固定件背部设有螺栓孔,所述固定件与车把架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波支架与所述第一凹槽通过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支架通过3D打印制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舵机底部与所述第二凹槽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红外支架底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舵机的输出轴过盈固定连接。
CN201811581298.4A 2018-12-24 2018-12-24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Pending CN1095331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1298.4A CN109533149A (zh) 2018-12-24 2018-12-24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1298.4A CN109533149A (zh) 2018-12-24 2018-12-24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33149A true CN109533149A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5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1298.4A Pending CN109533149A (zh) 2018-12-24 2018-12-24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331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2807A (zh) * 2020-10-23 2021-01-05 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避障系统的避障判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13858U (zh) * 2014-02-25 2014-07-16 李成新 全方位避碰拖车自动刹车系统
CN104149883A (zh) * 2014-07-15 2014-11-19 张家港市腾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报警器的自行车
CN204567875U (zh) * 2015-02-04 2015-08-19 天津新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电动自行车车把
CN204642027U (zh) * 2015-03-12 2015-09-16 天津伟民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把
CN107458361A (zh) * 2017-08-10 2017-12-12 南京超靖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8904A (zh) * 2018-07-05 2018-09-07 山西拓普牛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运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上的传感器装置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13858U (zh) * 2014-02-25 2014-07-16 李成新 全方位避碰拖车自动刹车系统
CN104149883A (zh) * 2014-07-15 2014-11-19 张家港市腾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报警器的自行车
CN204567875U (zh) * 2015-02-04 2015-08-19 天津新日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探测功能的电动自行车车把
CN204642027U (zh) * 2015-03-12 2015-09-16 天津伟民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把
CN107458361A (zh) * 2017-08-10 2017-12-12 南京超靖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安全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08904A (zh) * 2018-07-05 2018-09-07 山西拓普牛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运用于智能扫地机器人上的传感器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72807A (zh) * 2020-10-23 2021-01-05 上海伯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避障系统的避障判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06527A (zh) 智能电动自行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68941B (zh) 一种汽车驾驶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1984157U (zh) 智能探测小车
CN103921889B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辅助驾行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974062B (zh) 一种安全保护小车
CN108407715A (zh) 一种汽车安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6864367A (zh) 基于雷达检测及图像显示的汽车防碰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7176567B (zh) 一种叉车门架防撞方法及装置
CN202947759U (zh) 无线环境监测车
CN204488790U (zh) 智能辅助控制安全行车系统
CN106347210A (zh) 汽车开门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05930728U (zh) 用于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箱型轨道梁的巡检小车
CN202782529U (zh) 汽车安全行车信息采集测报警示装置
CN109533149A (zh) 智能电动自行车的探测装置
CN104029679B (zh) 一种汽车侧向主动防御方法
CN110217164A (zh) 一种停车开门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001345A (zh)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倒车预警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568974U (zh) 基于障碍物距离和方位的显示装置
CN206833248U (zh) 一种车辆自动寻迹装置
CN103323852A (zh) 一种大型车超声波障碍物侦测系统
CN108082155A (zh) 一种电动车自动减速装置
CN108803624A (zh) 基于Arduino的智能小车测距安全行驶系统及方法
CN208460034U (zh) 一种全方位行人检测系统
CN207396734U (zh) 驾驶辅助装置
CN207037083U (zh) 一种智能防撞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