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5366B -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5366B
CN109525366B CN201811337273.XA CN201811337273A CN109525366B CN 109525366 B CN109525366 B CN 109525366B CN 201811337273 A CN201811337273 A CN 201811337273A CN 109525366 B CN109525366 B CN 109525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esponse
data
preset
limi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72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5366A (zh
Inventor
黄平平
谭维贤
乞耀龙
王永开
陈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Mypatter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Mypatter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Mypatter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Mypatter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372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53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5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5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5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5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H04B17/3913Predictive models, e.g.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mod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8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申请提供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利用AR预测模型预测下一时刻的网络传送延时,并且依据网络情况实时调整数据包大小、发送间隔,从而达到控制发送速率的目的,以适应剩余网络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涉及传送数据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远程终端控制系统(Remote Terminal Unit,简称RTU),主要是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显示、控制、报警及数据传输等综合功能。
目前,RTU设备通常由信号输入/出模块、微处理器、有线/无线通讯设备、电源及外壳等组成;由微处理器控制,并支持网络系统;向下可以通过RS485、RS232、串口、Wifi、蓝牙等近距离数据传输方式连接任何一些传感器实现现场数据的采集,向上可以通过有线、GPRS、CDMA、卫星通信等网络与监测中心进行远程数据交互,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实现无人值守的功能并在恶劣环境下可以稳定可靠的工作。
传统的RTU设备其智能化水平较低,无法根据实际网络情况智能调整数据包尺寸、发送间隔和重发次数来控制发送的速率,继而无法保障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以解决数据传送过程中无法根据实际网络情况调整数据包尺寸、发送间隔和重发次数以控制发送速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
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响应信息和第一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二响应信息和第二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继续上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直到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时间,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并将预设间隔时间设置为第一间隔时间,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二数据相关联的第三响应信息和第三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三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优选的,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具体是指AR模型:
x(t)=a1x(t-1)+a2x(t-2)+......+apx(t-p)+ε(t);
其中,ai为模型参数,i=1,2,…p,p为自回归阶次,x(t)为信号的时间序列,ε(t)为白噪声序列。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包括:
获取历史时间段网络延迟的n期数据样本且获取AR模型的阶次p,其中,所述AR模型的阶次p的初始值为假定值;
根据所述n期数据样本和AR模型的阶次p建立n-p个等式并组成矩阵:
X=BA(p)+Δ,
其中,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21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1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求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2
其中,最佳的估计值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3
根据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获得预测模型: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4
其中,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5
表示对t时刻的预测值;
验证AR模型的阶次p是否符合预设AR模型条件;
若是,则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6
的计算结果为第一时限值;
若否,则调整AR模型的阶次p继续上述计算。
优选的,所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包括:
Twait=Twait+2αTou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37
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具体为:在α=ek,t≥Tout,k=K时的所述第一间隔时间Twai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α=ek,t≥Tout,k=K;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平均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一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三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三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后,还包括:
若否,则通过第二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的有益效果:
申请提供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
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响应信息和第一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二响应信息和第二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继续上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直到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时间,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并将预设间隔时间设置为第一间隔时间,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二数据相关联的第三响应信息和第三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三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本申请提出一种高效稳定的数据传送控制方法,利用AR预测模型预测下一时刻的网络传送延时,并且依据网络情况实时调整数据包大小、发送间隔,从而达到控制发送速率的目的,以适应剩余网络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送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提供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对本申请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即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传送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中,将所传送的数据按照预设数据量的大小分割成多个数据块,一次发送一个数据块,所述预设数据量的大小由用户根据实际传感器采集数据量的大小而设定。如果采集的数据量达到用户预设数据量,对所述数据进行封装后。执行下述传送数据的步骤:
步骤S101,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
所述第一时限值,用于对接收数据方对传送方响应时间的限制,以免接收数据方的响应时间过长,造成死机的假象,影响通讯效率。
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具体是指AR模型:
x(t)=a1x(t-1)+a2x(t-2)+......+apx(t-p)+ε(t);
其中,ai为模型参数,i=1,2,…p,p为自回归阶次,x(t)为信号的时间序列,ε(t)为白噪声序列。
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包括:
步骤S101-1,获取历史时间段网络延迟的n期数据样本且获取AR模型的阶次p,其中,所述AR模型的阶次p的初始值为假定值。
步骤S101-2,根据所述n期数据样本和AR模型的阶次p建立n-p个等式并组成矩阵:
X=BA(p)+Δ,
其中,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1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2
步骤S101-3,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求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3
其中,最佳的估计值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4
步骤S101-4,根据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获得预测模型: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5
其中,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6
表示对t时刻的预测值。
步骤S101-5,验证AR模型的阶次p是否符合预设AR模型条件。
步骤S101-6,若步骤S101-5的验证结果为“是”,则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77
的计算结果为第一时限值。
步骤S101-7,若步骤S101-5的验证结果为“否”,则调整AR模型的阶次p继续上述计算。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1-5,所述验证AR模型的阶次p是否符合预设AR模型条件,采用如下验证步骤:
步骤S101-5-1,获取预测残差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81
以及残差的平方和ESS(p),如下: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82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83
步骤S101-5-2,拟合阶次为p+1的AR模型。
步骤S101-5-3,通过步骤S101-5-1中的公式获得ESS(p+1),并构造统计量: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84
其中,F服从F(1,n-p)分布。
步骤S101-5-4,判断F是否小于等于Fα
其中,Fα为显著性水平α的统计量,α为常数,统计学中一般取为0.05,0.025,0.01,Fα根据自由度1和n-p从F分布查表可得;因此,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作如下假设:
H0:p阶AR模型成立,即AR模型的阶次等于p;
H1:p阶AR模型不成立,即AR模型的阶次大于p。
步骤S101-5-5,如果步骤S101-5-4的输出结果为“是”,则验证结果为“是”。也就是H0假设成立,p阶AR模型成立。
步骤S101-5-6,如果步骤S101-5-4的输出结果为“否”,则验证结果为“否”。也就是H0假设不成立,表明p阶AR模型与p+1阶AR模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阶AR模型不成立。
步骤S102,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数据,就是指按照用户预设数据量的大小封装的数据。
所述第一传送方式,可以是多种通讯方式。例如,RTU系统的远程数据上传方式主要是通过运营商网络实现无线长距离数据传输,与远程公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按照用户的需求其远距离传输模式可以选择远程无线模块、RJ45网口模块;远程无线模块通过GPRS、CMDA远程传输到无线移动网络,由此转发到云服务器中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处理;RJ45网口模块是一种有线传输的方式,数据通过Internet服务商网络上传到云服务器中。
步骤S103,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响应信息和第一响应时间。
所述响应信息,就是接收端返回的验证信息。也就是接收端接收到传送数据后,对所述传送数据进行验证,如果对所述传送数据验证成功,则返回成功信息,例如,返回响应信息为NAK信息;如果对所述传送数据验证失败,则返回失败信息,例如,返回响应信息为NOT信息。
所述响应时间,也就是传送端从传送所述传送数据开始到接收到接收端返回的响应信息为止的时间。
步骤S104,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一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其中,所述预设信息为NAK信息。
步骤S105,如果步骤S1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步骤S106,如果步骤S104的判断结果为“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所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包括:
Twait=Twait+2αTou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
Figure GDA0002871619840000091
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步骤S107,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二响应信息和第二响应时间。
步骤S108,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所述第二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其中,所述预设信息为NAK信息。
步骤S109,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步骤S110,若否,则继续上述步骤S106;直到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时间,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并将预设间隔时间设置为第一间隔时间,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具体为:在α=ek,t≥Tout,k=K时的所述第一间隔时间Twai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α=ek,t≥Tout,k=K;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包括:将所述第一数据平均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
步骤S111,接收与传送所述第二数据相关联的第三响应信息和第三响应时间。
步骤S112,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例如,判断所述第三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三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其中,所述预设信息为NAK信息。
步骤S113,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三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步骤S114,若否,则通过第二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区别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例如,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为有线通讯方式,当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无法实现数据传输时,则采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比如,卫星通讯方式。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高效稳定的数据传送控制方法,利用AR预测模型预测下一时刻的网络传送延时,并且依据网络情况实时调整数据包大小、发送间隔,从而达到控制发送速率的目的,以适应剩余网络带宽。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
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所述传送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响应信息和第一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
接收与所述传送第一数据相关联的第二响应信息和第二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间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若否,则继续上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并在间隔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后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一数据;直到所述第一间隔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时间,则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并将预设间隔时间设置为第一间隔时间,通过第一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接收与所述传送第二数据相关联的第三响应信息和第三响应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三响应时间调整所述第一预设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具体是指AR模型:
x(t)=a1x(t-1)+a2x(t-2)+......+apx(t-p)+ε(t);
其中,ai为模型参数,i=1,2,…p,p为自回归阶次,x(t)为信号的时间序列,ε(t)为白噪声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预设规则获取第一时限值,包括:
获取历史时间段网络延迟的n期数据样本且获取AR模型的阶次p,其中,所述AR模型的阶次p的初始值为假定值;
根据所述n期数据样本和AR模型的阶次p建立n-p个等式并组成矩阵:
X=BA(p)+Δ,
其中,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1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2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求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为: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3
其中,最佳的估计值为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4
根据AR模型参数ai最佳估计获得预测模型: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5
其中,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6
表示对t时刻的预测值;
验证AR模型的阶次p是否符合预设AR模型条件;
若是,则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27
的计算结果为第一时限值;
若否,则调整AR模型的阶次p继续上述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第二预设规则获得第一间隔时间,包括:
Twait=Twait+2αTou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
Figure FDA0002871619830000031
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隔时间,具体为:在α=ek,t≥Tout,k=K时的所述第一间隔时间Twait
其中,Twait为第一间隔时间,Tout为第一时限值,α为调节系数,α的取值为:α=ek,t≥Tout,k=K;其中,k为应答超时次数,K为预设应答超时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按照第三预设规则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数据平均分割成多个第二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息、第一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一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响应信息、第二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二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三响应信息是否符合预设信息且所述第三响应时间小于第一时限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三响应信息、第三响应时间和第一时限值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后,还包括:
若否,则通过第二传送方式传送第二数据。
CN201811337273.XA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Active CN109525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273.XA CN10952536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7273.XA CN10952536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5366A CN109525366A (zh) 2019-03-26
CN109525366B true CN109525366B (zh) 2021-02-26

Family

ID=6577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7273.XA Active CN109525366B (zh) 2018-11-12 2018-11-12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5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9357B (zh) * 2019-05-29 2021-10-15 安徽讯飞皆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52694B (zh) * 2019-06-27 2022-08-02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改正数传输方法及其系统
CN111225243B (zh) * 2020-01-20 2021-02-02 中南大学 一种视频块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11343098B (zh) * 2020-02-13 2022-04-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255A (zh) * 2010-12-02 2011-04-27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信道中基于预测的分组发送方法
CN104717106A (zh) * 2015-03-04 2015-06-17 贵州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多变量序贯分析的分布式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CN104901425A (zh) * 2015-06-26 2015-09-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广域测量系统自适应时延补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43015B2 (en) * 2015-10-21 2022-09-13 Adobe Inc. Generating prediction models in accordance with any specific data se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255A (zh) * 2010-12-02 2011-04-27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信道中基于预测的分组发送方法
CN104717106A (zh) * 2015-03-04 2015-06-17 贵州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一种基于多变量序贯分析的分布式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CN104901425A (zh) * 2015-06-26 2015-09-0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广域测量系统自适应时延补偿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eal-time streaming media playout algorithm based on RBF delay prediction;Lin Dai, Tiantong You;《2010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oadban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BNMT)》;20101028;757-761页 *
基于RBF网络和AR模型的网络时延预测;王宏伟,杨先一;《微计算机信息》;20071025;第23卷(第10-3期);142-1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5366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5366B (zh) 一种传送数据的方法
US2012030316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mart irrigation
CN110572481A (zh) 基于LoRa通信的智能化机电设备数据交互方法与系统
CN102170554B (zh) 基于电力网的网络摄像装置及网络摄像方法
RU2007109605A (ru)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членством в группе при групповом обмене
CN107181650B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CN106375790A (zh) 一种QoE驱动的多频道HAS码率自适应调度方法
CN104113731A (zh) 基于物联网云服务的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CN106657364B (zh) 物联网装置及网关装置
CN10613111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联动方法
CN109005228B (zh) 一种停车场设备与云端多路通讯的方法与系统
EP1555765A3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KR20060107728A (ko) 홈네트워크 제어 시스템 및 상기 홈네트워크 제어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흐름 제어 방법
CN111083045A (zh)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边缘计算网关及其通信处理方法
CN108711251A (zh) 基于NB-IoT的智能烟雾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1817932A (zh) 基于蓝牙通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110445824B (zh) NB-IoT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98809A (zh) 多台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
RU2005141554A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коростью широковещательной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7181649A (zh) 多用户远程控制的智能家居系统和通信方法
EP1411683A3 (en) Data transmission rate regulating system, monitor and control apparatus of data transmission rate regulating and method corresponding
US10623447B1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IM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CN110139285A (zh) 一种电力无线专网站址选择方法
CN108800447A (zh) 一种温湿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3028081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通信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