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4790B -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4790B
CN109524790B CN201811313901.0A CN201811313901A CN109524790B CN 109524790 B CN109524790 B CN 109524790B CN 201811313901 A CN201811313901 A CN 201811313901A CN 109524790 B CN109524790 B CN 109524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sp
power flow
electron beam
cavity
inte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139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4790A (zh
Inventor
杜朝海
朱娟峰
包路遥
刘濮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3139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4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4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4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4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4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8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having materials with a synthesize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e.g. metamaterials or left-hande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0006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 H01Q15/0013Devices acting selectively as reflecting surface, as diffracting or as refracting device, e.g. frequency filtering or angular spatial filtering devices said selective devices working as frequency-selective reflecting surfaces, e.g. FSS, dichroic plates, surfaces being partly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 H01Q15/0046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of such selec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 Common Detailed Techniques For Electron Tubes Or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金属光栅和法布里‑珀罗F‑P腔,电子束在二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通过SSP与自由电子束注‑波互作用实现SSP的放大,功率流到达F‑P腔的一个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继续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通过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在本发明中,F‑P腔有效地延长了互作用距离,能够在较短的互作用电路上获得较高的互作用效率,特别是电子束电流较弱的片上太赫兹源系统;本发明简单有效,不仅仅能够用于太赫兹器件中,也能够用于其他的基于自由电子束的真空电子器件中。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电子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自由电子束与周期结构表面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Spoof surface plasmon,SSP)产生太赫兹辐射源是最近几年来一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这种机制的互作用效率较低,如何提供互作用效率也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前,提高自由电子束与SSP互作用效率的方法大致方法分为以下几类:一、群聚电子束,相比连续电子束而言,群聚电子束与SSP更易获得高效的互作用,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超辐射。二、增加电子束通道的电场强度。互作用效率与互作用区的电场强度成正比。因此通过改变结构,如双栅等结构可以将增加电子束通道区域的电场而提高注-波互作用效率;三、增加电子束的电流密度,互作用效率与电子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提高电流密度可以获得高效的互作用;四、延长互作用电路长度,电子束与SSP的互作用距离越长,能量交换就越多,互作用效率就越高。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办法,如多注电子束互作用等结构也可以增加互作用效率。但这些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一、由于质量良好的群聚电子束在实际过程中很难获得,超辐射难以实现。二、现阶段许多增加互作用场强的结构比较复杂,受实际加工工艺与装配技术的影响,在实验中实现比较困难。三、受阴极工艺的限制,大电流密度的电子枪难以获得。四、延长互作用电路长度意味着需要电子束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聚焦特性,这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通过SSP与自由电子束注-波互作用实现SSP的放大,F-P腔将电子束与SSP的互作用距离有效延长,极大的提高了互作用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包括:金属光栅和法布里-珀罗F-P腔;其中,在金属光栅之上设置法布里-珀罗F-P腔;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为g,小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大于等于电子束的宽度;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为p,金属宽度为a,槽深为h;法布里-珀罗F-P腔包括第一和第二反射镜,长度为Lc;电子束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为U,电流为I;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失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通过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调节电子束的色散线的斜率,从而调整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调整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或者返向波区,如果互作用点在前向波区,SSP处于前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如果互作用点在返向波区,SSP处于返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第一反射镜端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反以第二方向传播,SSP处于返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一反射镜时,受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之后继续以第一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的方向反向,SSP处于前向波模式,由于在前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同以第一方向传播,SSP为前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反射回F-P腔的功率流继续以第二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的方向反向,SSP处于返向波模式,由于在返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被反射以第一方向传播,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脉冲序列的周期由工作电压与F-P腔的长度调节;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从第一反射镜至第二反射镜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从第二反射镜至第一反射镜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时,激发的SSP为返向波模式,返向波模式是SSP的传播方向与功率流的传播方向相反;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时,激发的SSP为前向波模式,前向波模式是SSP的传播方向与功率流的传播方向相同。
金属光栅的色散线方程为:
Figure BDA000185575031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1855750310000032
为SSP的n次谐波沿传播方向的波矢,β0为SSP的0次谐波的传播波矢,k=2πf/c为自由空间波矢,c是光速,f为频率,通过解上述色散线方程,得到色散线。
电子束的色散线由以下公式获得:
ω=2πf=veβ
Figure BDA0001855750310000033
其中,ve为电子束的速度;β为电子束的传播波矢,f为频率。
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δ由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1855750310000034
其中,
Figure BDA0001855750310000035
n是指SSP的谐波次数,在金属光栅表面有无穷个谐波,但是0次谐波所占能量比重最大,一般只考虑0次谐波。
脉冲序列的周期tp为一个功率流在F-P腔中完成一次来回所需要的时间,由下式计算的得到:
tp=2Lc/vg
其中,vg是功率流的传播速度,即互作用点的群速度,由色散线上该点的斜率得到。
F-P腔的第一和第二反射镜采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
金属光栅的材料采用金属。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结构参数,包括金属光栅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g,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p、宽度a,槽深h,法布里-珀罗F-P腔的第一与第二反射镜之间的长度Lc
2)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失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
3)通过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调节电子束的色散线的斜率,从而调整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调整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或者返向波区;如果互作用点在前向波区,SSP处于前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如果互作用点在返向波区,SSP处于返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第一反射镜端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
a)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反以第二方向传播,SSP处于返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一反射镜时,受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之后继续以第一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反向,SSP处于前向波模式,由于在前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
b)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同以第一方向传播,SSP处于前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反射回F-P腔的功率流继续以第二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反向,SSP处于返向波模式,由于在返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被反射以第一方向传播,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
4)通过调节工作电压和F-P腔的长度,调节脉冲序列中的周期,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在步骤1)中,金属光栅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g小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大于等于电子束的宽度。
在传统的真空电子器件中,由于并没有腔体或者类似结构的能够提供反射,注-波互作用只在电子束飞过互作用电路的过程中进行,电子束与电磁波只能进行单程的互作用,互作用效率较低。F-P腔为互作用提供的反射使得电磁波在腔中能够且重复多次参与注-波互作用,有效互作用距离被延长,因此注-波互作用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种方式简单有效,不仅仅能够用于本文所阐述的太赫兹器件中,也能够用于其他的基于自由电子束的真空电子器件中。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金属光栅和法布里-珀罗F-P腔,电子束在二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通过SSP与自由电子束注-波互作用实现SSP的放大,功率流到达F-P腔的一个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通过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在本发明中,F-P腔有效地延长了互作用距离,能够在较短的互作用电路上获得较高的互作用效率,特别是电子束电流较弱的片上太赫兹源系统;本发明简单有效,不仅仅能够用于本文所阐述的太赫兹器件中,也能够用于其他的基于自由电子束的真空电子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色散线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SSP的再生放大机制的原理图,其中,(a)为返向波模式的功率流图,(b)为前向波模式的功率流图;
图4为本发明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一个实施例的返向波模式的功率流的时间-空间分布图,其中,(a)为时间-空间分布图,(b)为脉冲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包括:金属光栅和法布里-珀罗F-P腔;其中,在金属光栅之上设置法布里-珀罗F-P腔;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为g,小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大于等于电子束的宽度;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为p,金属宽度为a,槽深为h;法布里-珀罗F-P腔包括第一和第二反射镜,长度为Lc;电子束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为U,电流为I。
在本实施例中,p=20μm,a=10μm,h=69μm,F-P腔与光栅的间隙g=5μm,F-P腔的腔长Lc=9mm。在本实施例中,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电子束的工作电压U=6kV,电流I=0.4A。金属光栅为铜,F-P腔为两个平面反射镜。
本实施例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结构参数,金属光栅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g=5μm,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p=20μm、宽度a=10μm,槽深h=69μm,法布里-珀罗F-P腔的第一与第二反射镜之间的长度Lc=9mm;
2)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失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如图2所示;
3)通过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U=6kV,大于4.6kV,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
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左向右),从第一反射镜端(左边)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反以第二方向传播(从右向左),为返向波模式,如图3(a)所示,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一反射镜时,受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之后继续以第一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处于前向波模式,由于在前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如图4(b)所示,返向波模式的功率流的时间-空间分布如图4(a)所示;
4)通过调节工作电压和F-P腔的长度,调节脉冲序列中的周期,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结构如实施例一,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电子束的工作电压U=3kV,电流为I=20mA。
本实施例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结构参数;
2)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失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如图2所示;
3)电子束的工作电压U=3kV,小于4.6kV,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
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左向右),从第一反射镜端(左边)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同以第一方向传播,为前向波模式,如图3(b)所示,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反射回F-P腔的功率流继续以第二方向传播(从右向左),此时功率流处于返向波模式,由于在返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被反射以第一方向传播,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
4)通过调节工作电压和F-P腔的长度,调节脉冲序列中的周期,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包括:金属光栅和法布里-珀罗F-P腔;其中,在金属光栅之上设置法布里-珀罗F-P腔;所述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为g,小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大于等于电子束的宽度;所述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为p,金属宽度为a,槽深为h;法布里-珀罗F-P腔包括第一和第二反射镜,长度为Lc;电子束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为U,电流为I;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矢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通过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调节电子束的色散线的斜率,从而调整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调整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或者返向波区,如果互作用点在前向波区,SSP处于前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如果互作用点在返向波区,SSP处于返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第一反射镜端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反以第二方向传播,SSP处于返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一反射镜时,受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之后继续以第一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的方向反向,SSP处于前向波模式,由于在前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同以第一方向传播,SSP为前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反射回F-P腔的功率流继续以第二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的方向反向,SSP处于返向波模式,由于在返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被反射以第一方向传播,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脉冲序列的周期由工作电压与F-P腔的长度调节;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1272562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2412725620000022
为SSP的n次谐波沿传播方向的波矢,β0为SSP的0次谐波的传播波矢,k=2πf/c为自由空间波矢,c是光速,f为频率,通过解上述色散线方程,得到色散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束的色散线由以下公式获得:
ω=2πf=veβ
Figure FDA0002412725620000023
其中,ve为电子束的速度;β为电子束的传播波矢,f为频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δ由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241272562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2412725620000025
n是指SSP的谐波次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脉冲序列的周期tp为一个功率流在F-P腔中完成一次来回所需要的时间,由下式计算的得到:
tp=2Lc/vg
其中,vg是功率流的传播速度,即互作用点的群速度,由色散线上该点的斜率得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F-P腔的第一和第二反射镜采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光栅的材料采用金属。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结构参数,包括法布里-珀罗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g,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p、宽度a,槽深h,法布里-珀罗F-P腔的第一与第二反射镜之间的长度Lc
2)根据金属光栅的单位周期长度、金属宽度和槽深,得到金属光栅的色散线,并得到色散线的中点对应的波矢和频率,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前的区域为前向波区,位于色散线的中点以后的区域为返向波区;根据电子束的工作电压得到电子束的色散线;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为互作用点,互作用点所对应的频率即为SSP的频率;
3)通过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调节电子束的色散线的斜率,从而调整电子束的色散线与金属光栅的色散线的交点,调整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或者返向波区;如果互作用点在前向波区,SSP处于前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如果互作用点在返向波区,SSP处于返向波模式时,电子束与SSP满足互作用条件;电子束以第一方向,从第一反射镜端在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中穿过,在金属光栅的表面激发出SSP:
a)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返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反以第二方向传播,SSP处于返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一反射镜时,受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之后继续以第一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反向,SSP处于前向波模式,由于在前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二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
b)当调节电子束的工作电压使得互作用点位于前向波区时,此时SSP的功率流与SSP的传播方向相同以第一方向传播,SSP处于前向波模式,SSP与电子束进行注-波互作用,在功率流传播的过程中功率流不断的增加,当功率流传播到第二反射镜时,部分功率流会被反射回到F-P腔中,重新参与下一轮的注-波互作用,剩余部分功率流从F-P腔与金属光栅的空隙输出,在第二反射镜产生一个太赫兹脉冲包络,反射回F-P腔的功率流继续以第二方向传播,此时功率流反向,SSP处于返向波模式,由于在返向波模式中电子束与SSP不满足互作用条件,因此功率流的幅值相对稳定,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被反射以第一方向传播,这样一次来往的反射过程为一个回合,功率流在F-P腔中经历相同的多次来回反射过程,每当功率流到达第一反射镜时,都会产生一个脉冲,这些输出的脉冲形成一个脉冲序列;
4)通过调节工作电压和F-P腔的长度,调节脉冲序列中的周期,从而通过SSP与电子束注-波互作用获得SSP的放大的再生放大机制,实现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法布里-珀罗F-P腔与金属光栅之间的空隙g小于SSP垂直于金属光栅方向的衰减距离,大于等于电子束的宽度。
CN201811313901.0A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524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3901.0A CN1095247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13901.0A CN1095247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4790A CN109524790A (zh) 2019-03-26
CN109524790B true CN109524790B (zh) 2020-05-05

Family

ID=65774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13901.0A Active CN109524790B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47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7338B (zh) * 2020-06-16 2021-04-30 北京大学 一种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轨道角动量波束扫描天线及其方法
CN112117549B (zh) * 2020-09-11 2021-06-1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非均匀法布里谐振腔阵列的高效逆反射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36175A2 (en) * 2003-09-03 2005-04-21 Receptors Llc Sensors employing combinatorial artificial receptors
CN105204190A (zh) * 2014-06-10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基于低维电子等离子体波的太赫兹调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4220A (zh) * 2016-01-25 2016-03-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温度传感器
CN105938972A (zh) * 2016-07-01 2016-09-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双电子注双光栅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源
CN106054291A (zh) * 2016-06-16 2016-10-26 北京大学 混合型的金属‑介质ssp周期光栅系统及其用途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8323B2 (en) * 2015-12-15 2019-05-14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olar receiver with metamaterials-enhanced solar light absorbing structure
CN107069153A (zh) * 2017-04-12 2017-08-18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弯波导模式转换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8445570B (zh) * 2018-03-20 2019-08-20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与光学腔强耦合的波长选择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36175A2 (en) * 2003-09-03 2005-04-21 Receptors Llc Sensors employing combinatorial artificial receptors
CN105204190A (zh) * 2014-06-10 2015-12-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基于低维电子等离子体波的太赫兹调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4220A (zh) * 2016-01-25 2016-03-2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温度传感器
CN106054291A (zh) * 2016-06-16 2016-10-26 北京大学 混合型的金属‑介质ssp周期光栅系统及其用途和方法
CN105938972A (zh) * 2016-07-01 2016-09-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双电子注双光栅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源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High Harmonic Terahertz Frequency Multiplier Based on Plasmonic Grating";Juan-Feng Zhu et al;《2018 4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rared, Millimeter, and Terahertz Waves (IRMMW-THz)》;20180914;全文 *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plasmonic Fabry-Perot cavity mode and magnetic plasmon";Zheng Xi et al;《Optics Letters》;20130530;第38卷(第10期);第1591-1593页 *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laser based on a metallic trench Fabry-Perot resonator";Wenqi Zhu et al;《Science Advances》;20171004;第3卷(第10期);全文 *
"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腔时延和色散特性的研究";屈丽等;《光学学报》;20130810(第8期);第37-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4790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Yoshii et al. Radiation from Cerenkov wakes in a magnetized plasma
Sprangle et al. 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ion and relativistic optical guiding
Li et al. Laser channeling in millimeter-scale underdense plasmas of fast-ignition targets
Marquès et al. Joule-level high-efficiency energy transfer to subpicosecond laser pulses by a plasma-based amplifier
CN109524790B (zh) 一种基于f-p腔加载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辐射器及控制方法
CN109374595A (zh) 一种超快脉冲辐解的探测系统
Edwards et al. Multipass relativistic high-order-harmonic generation for intense attosecond pulses
JPS61279100A (ja) 光学的にパルス出力された電子の加速器
CN111371409B (zh) 一种光控可调频全固态多周期微波产生器
US5319322A (en) Electron beam antenna microwave generation device
Katsouleas et al. A plasma klystron for generating ultra-short electron bunches
US4511850A (en) Short pulse free electron laser amplifier
Loza et al. Increase in the average radiation power of a plasma relativistic microwave generator
RU2241313C1 (ru)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лочной передач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энерг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11509559B (zh) 展宽高功率强激光频谱的方法
Pert et al. Effects of density structures and pulse temporal shaping
van Werkhoven et al. Slippage and scattering of light pulses in hole-coupled free-electron lasers
Lewellen IV et al. Preliminary calculations of ballistic bunch compression with thermionic cathode rf guns
US4059813A (en) Coherent counter-streaming electrostatic wave raman interaction system utilizing opposing electron beam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herent microwaves in plasmas
SU103252A1 (ru) Сверхвысокочастотный электроннолучевой .прибор
CN110993468B (zh) 一种双模折叠波导振荡器及其设计方法
Zhu et al. A Regenerate Feedback Terahertz Electronic Source Using Rainbow-Trapping Grating
Sakharov et al.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 of multipactor discharge on a dielectric in a parallel-plate waveguide
Shiozawa et al. Efficiency enhancement in a Smith–Purcell free‐electron laser
RU2611574C2 (ru) Способ генерации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ого излучения свч диапазон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