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3092A -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523092A CN109523092A CN201811526236.3A CN201811526236A CN109523092A CN 109523092 A CN109523092 A CN 109523092A CN 201811526236 A CN201811526236 A CN 201811526236A CN 109523092 A CN109523092 A CN 1095230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load
- power
- electric load
- compl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8 Biom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IPLONMMJNGTUAI-UHFFFAOYSA-M lithium;bromid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Li+].O.[Br-] IPLONMMJNGTUAI-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83—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50/00—Market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related to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 Y04S50/14—Marketing, i.e. market research and analysis, surveying, promotions, advertising, buyer profiling, customer management or reward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以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和能源利用率最高为导向,在系统设计可靠性和用户舒适度的约束下,考虑天然气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系统供能源和负荷侧的热电耦合及热负荷的滞后性,引入可调度电、热负荷,以可再生能源收益、系统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系统综合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可控负荷置于同一调度框架下,提出“源荷储”协调调度的方法,提高了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能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传统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仍高达60%以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仅为10%左右,实际发电量占比更是不足4%,究其主因是风光等新能源固有的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新能源困境)对电网安全和电能质量的影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依旧难以撼动,“并网难”、“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新能源发电被贬称为“垃圾电”,其应有功效远未被发挥。在此背景下,考虑不同能源之间的时空特性,以风光互补、太阳能互补为代表的多能互补利用模式应运而生,成为解决“新能源困境”、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可靠性的绝好途径,广受国际社会关注。
作为分布式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CCHP系统通过回收和利用动力设备产生的余热,同时完成发电、供暖和制冷三大过程。相较传统集中供能超过60%的能量损失,CCHP系统可将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至80%以上,并有效减少了CO2、SO2和NOx等污染气体排放,从而被喻为科学用能的典范。
结合多能互补和冷热电联供系统优势提出的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低、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专利CN201610226351.3设计一种以太阳能和生物质驱动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但是由于系统没有采用优化调度方法,系统总能效率仅为47.5%,远低于现在冷热电联供系统70%~80%的总能效率。
专利CN201610244775.2发明了一种冷热电联供型微型能源网经济优化调度方法,通过优化调度智能电网园区内各供能设备的运行方式和出力,从而实现冷热电联供微型能源网的经济优化运行,但其也未将可再生能源最大效益作为优化目标。
在用户侧需求响应上,专利CN107767074A一种计及综合需求响应资源的能源枢纽规划方法,根据各类负荷的可控性对需求响应技术进行具体分类并建立模型,再根据能源枢纽内各能源的耦合转化关系,对能源枢纽建模,采用cp l ex求解,但是其负荷调度是根据峰谷电价等需求资源价格激励进行的,并未进行“源荷储”协同调度优化,也未将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作为优化目标。
在“源储荷”协同调度方面,专利CN201610119089.2发明一种可再生能源冷热电联供能量优化调度系统,该系统的整体调度是以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基础上的多阶段调度方法,采用多目标优化思想,进行源储荷一体化调度,但是其未考虑热负荷的热惯性,也未将可再生能源最大效益作为目标。
通过以上现有专利分析,仅考虑单一的源侧调度或负荷侧调度无法很好地实现冷热电系统最优运行,确保源荷平衡,对系统稳定性和提高能源节约率具有很大意义,仅考虑可调度电负荷进行需求侧管理,也无法很好的实现优化目标。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本公开能够解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源、储能设备和负荷;
所述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和光伏,所述常规能源包括天然气,负荷包括电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
所述天然气为内燃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源,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为电负荷供电,另一部分利用余热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回收后的能源一部分用于制冷,进而为冷负荷供能,另一部分用于热负荷供能,所述冷负荷和热负荷的前端均设置有储能设备以进行冷热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所述风力和光伏共同为电负荷提供能源。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制冷的环节采用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混合制冷。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储能设备被配置为抑制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并实现能量的生产和消耗在时间上的解耦。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风力和光伏与电网并网,在电能不足时通过向电网购电进行电力补充,产生多余电时向电网售电。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负荷为用户侧实际的用能需求,按用能特性可分为可调度负荷和不可调度负荷,可调度负荷分为可调度冷、热和电负荷,不可调度负荷分为不可调度冷、热和电负荷。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热负荷包括采暖负荷和热水负荷,采暖负荷包括来自内燃发电机组余热和热泵供热。
基于上述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可再生能源收益、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综合调度目标,在所述系统满足电平衡、热平衡和冷平衡等式约束下,将源、储能设备和负荷纳入协同优化调度模型;结合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和综合调度目标,构建日前优化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取可调度电负荷启动时间、可调度热负荷中的可变温度、发电机组容量、最低负载率和储能容量为优化变量,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供能和用能的最优解。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对可调度的电负荷进行负荷侧需求管理,在智能用电设备满足功率约束和启停约束下,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和市场电价,通过控制智能用电设备的开启时刻,实现电负荷需求侧管理。
作为进一步的限定,对热负荷进行控制时,在系统舒适度约束范围内,通过控制热泵出力,实现供电曲线的优化。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将电负荷划分峰谷平,供暖温度为可控变量满足舒适度约束范围,在电负荷高峰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增加供暖量,提高室内温度至设定温度,降低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供热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从而实现减少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耗电量,降低电负荷峰值。
或,在电负荷低谷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减少供暖量,降低室内温度,在舒适度范围内,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供暖量,从而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耗电量,提高供能侧电负荷谷值。
作为更进一步的限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用于满足系统电负荷,当发电量有剩余时,通过热泵转化为冷/热负荷进行存储,储能设备当前的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状态和当前的存储或释放功率有关并且需满足其容量约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为:
本公开考虑热电耦合,根据热负荷热惯性及舒适度约束,建立了可调度热负荷模型;以系统能量流平衡为约束,将源、荷、储纳入统一协同调度框架下,得到协同调度模型;以可再生能源收益、系统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系统综合目标;以可调度电负荷启动时间、可调度热负荷中的可变温度、发电机组容量、最低负载率、储能容量为优化变量,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整个分布式系统的供能和用能计划,能够在确保系统能量流平衡、舒适度约束和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的基础之上,实现系统最优化运行;
本公开以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和能源利用率最高为导向,在系统设计可靠性和用户舒适度的约束下,考虑常规供能源(天然气)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系统供能源和负荷侧的热电耦合及热负荷的滞后性,引入可调度电、热负荷,以可再生能源收益、系统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系统综合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可控负荷置于同一调度框架下,提出“源荷储”协调调度的方法,提高了可再生能源消纳和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公开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源储荷”协同调度原理图;
图3是本公开的遗传算法求解协同调度模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依据建筑物的供能特点,发电机采用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因为它具有投资成本低、启动迅速、负荷跟随特性好以及高可靠性等优点。能源侧同时接入太阳能光伏电池、风力发电装置、电网和天然气。采用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混合制冷模式,提高制冷效率。其中,制冷机选择单效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引入储能设备,储能能够有效地抑制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并实现能量的生产和消耗在时间上的解耦,从而有效解决能量供需不匹配的矛盾。储能设备位于负荷前端,这样提高了冷热负荷的响应速度。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按系统功能分为源、储能、负荷三部分。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内燃发电机组、热泵(热泵既能供冷也能供热)和吸收式制冷机作为常规电、热、冷供能源,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经济性,将系统与电网进行并网,系统电能不足时通过向电网购电进行电力补充,系统产生多余电时可以向电网售电以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储能设备用于系统冷热能量的存储和释放,负荷为用户侧实际的用能需求,按用能特性可分为可调度负荷、不可调度负荷,即可调度负荷分为可调度冷、热、电负荷,不可调度负荷分为不可调度冷、热、电负荷。
对可调度电负荷(本文指可调度智能用电设备)进行负荷侧需求管理,在智能用电设备满足功率约束和启停约束下,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和市场电价,通过控制智能用电设备的开启时刻,实现电负荷需求侧管理。
对于热负荷,主要包括采暖负荷和热水负荷,两者均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本文选择滞后性较大的采暖负荷作为可调度热负荷进行调度,采暖负荷主要来自内燃发电机组余热和热泵供热,热泵供热部分反映系统热电耦合,在系统舒适度约束范围内,通过控制热泵出力,实现供电曲线的优化,具体实现过程为,将电负荷划分峰谷平,供暖温度为可控变量满足舒适度约束范围,在电负荷高峰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增加供暖量ΔQ1,提高室内温度至T1(T1在舒适度约束范围内),由于采暖负荷热惯性,降低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供热量ΔQ2,使室内温度控制在T2(T2在舒适度约束范围内),从而实现减少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耗电量,降低电负荷峰值;同理,在电负荷低谷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减少供暖量ΔQ3,降低室内温度T3(T3在舒适度约束范围内),在舒适度范围内,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供暖量ΔQ3,从而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耗电量,提高供能侧电负荷谷值。
由于电储能设备比冷/热储能设备寿命短、单位成本单价高,因此仅选取冷/热储能设备,不采用电储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用于满足系统电负荷,当发电量有剩余时,通过热泵转化为冷/热负荷进行存储,储能设备当前的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状态和当前的存储或释放功率有关并且需满足其容量约束。
在系统满足电平衡、热平衡和冷平衡等式约束下,综合考虑可调度电、热负荷、储能,将源、储、荷纳入协同优化调度模型。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可再生能源收益、系统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系统综合目标。
将系统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和系统综合目标相结合,构建日前优化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取可调度电负荷启动时间、可调度热负荷中的可变温度、发电机组容量、最低负载率、储能容量为优化变量;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如图3所示。
即,首先输入遗传算法的初始参数,以及决策变量上下限初始化决策变量,并进行编码,初始化种群,基于系统参数、可调度负荷和市场价格信息,计算当前种群每个个体适应度值,判断是否满足遗传算法的终止条件,如果是,则进行解码,输出结果,否则,不断进行选择个体复制、交叉、变异,以构建新的种群,直到满足遗传算法的终止条件。
最终即可得到系统供能与用能日前计划。
综上,本公开通过建立了可调度电负荷模型;考虑热电耦合,根据热负荷热惯性及舒适度约束,建立了可调度热负荷模型;以系统能量流平衡为约束,将源、荷、储纳入统一协同调度框架下,得到协同调度模型;以可再生能源收益、系统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系统综合目标;以可调度电负荷启动时间、可调度热负荷中的可变温度、发电机组容量、最低负载率、储能容量为优化变量,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得出整个分布式系统的供能和用能计划。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源、储能设备和负荷;
所述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和光伏,所述常规能源包括天然气,负荷包括电负荷、热负荷和冷负荷;
所述天然气为内燃发电机组提供动力源,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为电负荷供电,另一部分利用余热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回收后的能源一部分用于制冷,进而为冷负荷供能,另一部分用于热负荷供能,所述冷负荷和热负荷的前端均设置有储能设备以进行冷热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所述风力和光伏共同为电负荷提供能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制冷的环节采用热泵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混合制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能设备被配置为抑制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并实现能量的生产和消耗在时间上的解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风力和光伏与电网并网,在电能不足时通过向电网购电进行电力补充,产生多余电时向电网售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负荷为用户侧实际的用能需求,按用能特性可分为可调度负荷和不可调度负荷,可调度负荷分为可调度冷、热和电负荷,不可调度负荷分为不可调度冷、热和电负荷;
或,所述热负荷包括采暖负荷和热水负荷,采暖负荷包括来自内燃发电机组余热和热泵供热。
6.基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可再生能源收益、经济性、环保性作为综合调度目标,在所述系统满足电平衡、热平衡和冷平衡等式约束下,将源、储能设备和负荷纳入协同优化调度模型;结合协同优化调度模型和综合调度目标,构建日前优化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选取可调度电负荷启动时间、可调度热负荷中的可变温度、发电机组容量、最低负载率和储能容量为优化变量,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供能和用能的最优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对可调度的电负荷进行负荷侧需求管理,在智能用电设备满足功率约束和启停约束下,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最大利用和市场电价,通过控制智能用电设备的开启时刻,实现电负荷需求侧管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对热负荷进行控制时,在系统舒适度约束范围内,通过控制热泵出力,实现供电曲线的优化。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将电负荷划分峰谷平,供暖温度为可控变量满足舒适度约束范围,在电负荷高峰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增加供暖量,提高室内温度至设定温度,降低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供热量,使室内温度控制在预定温度,从而实现减少电负荷高峰时段热泵耗电量,降低电负荷峰值。
或,在电负荷低谷来临前的平时段,通过减少供暖量,降低室内温度,在舒适度范围内,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供暖量,从而增加电负荷低谷时段热泵耗电量,提高供能侧电负荷谷值。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同调度方法,其特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用于满足系统电负荷,当发电量有剩余时,通过热泵转化为冷/热负荷进行存储,储能设备当前的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状态和当前的存储或释放功率有关并且需满足其容量约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6236.3A CN109523092B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26236.3A CN109523092B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3092A true CN109523092A (zh) | 2019-03-26 |
CN109523092B CN109523092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579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26236.3A Active CN109523092B (zh) | 2018-12-13 | 2018-12-13 |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523092B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4566A (zh) * | 2019-06-24 | 2019-09-17 | 燕山大学 | 计及柔性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
CN110826817A (zh) * | 2019-11-18 | 2020-02-21 |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楼宇分布式能源多能协同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0866641A (zh) * | 2019-11-14 | 2020-03-06 | 山东大学 | 计及源储荷协同的多能互补系统两级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11461429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 |
CN111460361A (zh) * | 2020-03-12 | 2020-07-28 | 山东大学 | 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2001523A (zh) * | 2020-07-09 | 2020-11-27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考虑多种储能的综合能源多尺度优化调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613697A (zh) * | 2020-12-01 | 2021-04-06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供暖场景下考虑燃气三联供的多能协同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22221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6 | 哈尔滨天乙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能互补和多产业结合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644684A (zh) * | 2021-07-23 | 2021-11-12 | 山东大学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环控制系统与方法 |
CN115879749A (zh) * | 2023-03-01 | 2023-03-31 | 中铁建设集团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能源系统的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16972550A (zh) * | 2023-07-31 | 2023-10-31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地源热泵系统灵活调控方法 |
CN116995659A (zh) * | 2023-07-25 | 2023-11-03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热泵系统柔性运行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72854A1 (en) * | 2013-08-13 | 2016-06-16 |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 System for integrated multi-energy scheduling control in a micro-grid |
CN108631343A (zh) * | 2018-06-12 | 2018-10-09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方法 |
-
2018
- 2018-12-13 CN CN201811526236.3A patent/CN1095230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60172854A1 (en) * | 2013-08-13 | 2016-06-16 | Accenture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 System for integrated multi-energy scheduling control in a micro-grid |
CN108631343A (zh) * | 2018-06-12 | 2018-10-09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优化调度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甘霖 等: "含可再生能源的微网冷-热-电多能流", 《电力自动化设备》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44566A (zh) * | 2019-06-24 | 2019-09-17 | 燕山大学 | 计及柔性负荷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
CN110866641A (zh) * | 2019-11-14 | 2020-03-06 | 山东大学 | 计及源储荷协同的多能互补系统两级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10866641B (zh) * | 2019-11-14 | 2021-07-16 | 山东大学 | 计及源储荷协同的多能互补系统两级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10826817B (zh) * | 2019-11-18 | 2024-02-20 |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楼宇分布式能源多能协同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0826817A (zh) * | 2019-11-18 | 2020-02-21 |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楼宇分布式能源多能协同运行策略生成方法及系统 |
CN111460361A (zh) * | 2020-03-12 | 2020-07-28 | 山东大学 | 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1460361B (zh) * | 2020-03-12 | 2022-04-12 | 山东大学 | 用于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系统及设备 |
CN111461429A (zh) * | 2020-03-31 | 2020-07-28 | 上海燃气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 |
CN111461429B (zh) * | 2020-03-31 | 2024-03-15 | 上海能源建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气电协调的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方法 |
CN112001523A (zh) * | 2020-07-09 | 2020-11-27 |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 考虑多种储能的综合能源多尺度优化调度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613697A (zh) * | 2020-12-01 | 2021-04-06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供暖场景下考虑燃气三联供的多能协同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613697B (zh) * | 2020-12-01 | 2022-06-14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供暖场景下考虑燃气三联供的多能协同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222215A (zh) * | 2021-04-13 | 2021-08-06 | 哈尔滨天乙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能互补和多产业结合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222215B (zh) * | 2021-04-13 | 2024-03-29 | 哈尔滨天乙智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能互补和多产业结合的综合能源供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13644684A (zh) * | 2021-07-23 | 2021-11-12 | 山东大学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环控制系统与方法 |
CN113644684B (zh) * | 2021-07-23 | 2024-03-19 | 山东大学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多环控制系统与方法 |
CN115879749A (zh) * | 2023-03-01 | 2023-03-31 | 中铁建设集团机电安装有限公司 | 一种能源系统的能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16995659A (zh) * | 2023-07-25 | 2023-11-03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热泵系统柔性运行方法 |
CN116972550A (zh) * | 2023-07-31 | 2023-10-31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地源热泵系统灵活调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3092B (zh) | 2021-0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23092A (zh) | 多能互补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协同调度方法 | |
Luo et al. | Multi-objective capacity optimization of a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energy | |
CN111445090B (zh) | 一种离网型综合能源系统双层规划方法 | |
CN108154309B (zh) | 计及冷热电多负荷动态响应的能源互联网经济调度方法 | |
Wang et al. | Multi-objective capacity programming and operation optimization of a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considering hydrogen energy storage for collective energy communities | |
CN109784569A (zh) | 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 |
CN105869075A (zh) | 一种冷热电联供型微型能源网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 |
CN108734350A (zh) | 一种含微电网的配电网独立与联合调度的求解方法 | |
CN112464477A (zh) | 计及需求响应的多能耦合综合能源运行仿真方法 | |
CN106022503A (zh) | 面向具有耦合型电冷热需求的微电网容量规划方法 | |
CN111244939B (zh) | 一种计及需求侧响应的多能互补系统两级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8009693A (zh) | 基于两级需求响应的并网微电网双层优化方法 | |
CN109523065A (zh) | 一种基于改进量子粒子群算法的微能源网优化调度方法 | |
CN105955931B (zh) | 面向高密度分布式光伏消纳的区域能源网络优化调度方法 | |
CN104135025A (zh) | 基于模糊粒子群算法和储能系统的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 | |
CN114050571B (zh) | 一种考虑碳流的综合能源系统能量枢纽管控方法 | |
CN105305472B (zh) | 一种基于多能源协同供能的变电站容量优化方法 | |
CN104950720B (zh) | 基于气象预报将需求响应和舒适度反馈结合的供能系统 | |
CN110391655B (zh) | 一种含多能源耦合的微能源网经济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6779471A (zh) | 一种多能互联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优化配置方法 | |
CN110197300A (zh) | 基于年综合费用最小的经开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 |
CN110361969A (zh) | 一种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法 | |
CN112508391A (zh) | 一种产业园区群与地区电网相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方法 | |
CN115170343A (zh) | 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资源和储能协同规划方法 | |
CN115173470A (zh) | 一种基于电网调峰的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