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20649B -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20649B
CN109520649B CN201811222805.5A CN201811222805A CN109520649B CN 109520649 B CN109520649 B CN 109520649B CN 201811222805 A CN201811222805 A CN 201811222805A CN 109520649 B CN109520649 B CN 1095206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il gauge
outer ring
load cell
mounting hole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228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20649A (zh
Inventor
刘延斌
文杰
付玲
王霄腾
郭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228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206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20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0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206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206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2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 G01L1/22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variations in ohmic resistance of solid materials or of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luids; by making use of electrokinetic cells, i.e. liquid-containing cells wherein an electrical potential is produced or varied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stress using resistance strain gauges
    • G01L1/225Measuring circuits therefor
    • G01L1/2262Measuring circuits therefor involving simple electrical brid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1/00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 G01L1/04Measuring force or stress, in general by measuring elastic deformation of gauges, e.g. of sp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所述测力传感器包括自外而内设置的外环支撑部、外环力传导部、承载部(14)、内环力传导部和中心支撑部(12),所述外环支撑部(16)和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底部平面分别形成为支撑面(A),所述外环力传导部和所述内环力传导部分别设有应变片(8),且该应变片(8)设置为:在所述支撑面(A)被支撑的状态下,所述承载部(14)能够承载并通过使得所述应变片(8)产生切应变而测量所承载的载荷大小。本发明的测力传感器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载荷,便于减小传感器高度和体积,具有适用范围广、方便提升测量精度等优点。

Description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传感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测力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测力传感器的测力传感器组件和吊钩以及具有该吊钩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也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挂载载荷是实现起重机智能化的关键监测数据之一,对于现场作业指导、安全监控、部件寿命预测以及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技术中,起重机的载荷监测形式主要包括两种:钢丝绳张力传感器直接测算和力矩限制器反算。前者受钢丝绳材质、绕组形式以及钢丝绳的倾角和预紧力等因素影响较大,测量准确性随工况变化存在较大波动,难以满足智能化发展需求;后者通过在起重机上布置的多组传感器组成力矩限制器,经反算得到载荷大小,精度也较差。
在相关技术领域中,还可以通过挂载通用的吊钩秤进行载荷测量,但吊钩秤一般使用轮辐式传感器、S形测力块、板环式测力块或薄壁盲孔测力块作为核心测力元件,由于其安全系数较低、体积和长度较大,不适用于在具有大载荷、高使用频率的起重机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较低或适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提供一种测力传感器,该测力传感器便于应用于如起重机等负载较高的起重设备中,并能够以相对较高的测量精度进行载荷监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测力传感器,该测力传感器包括自外而内设置的外环支撑部、外环力传导部、承载部、内环力传导部和中心支撑部,所述外环支撑部和所述中心支撑部的底部平面分别形成为支撑面,所述外环力传导部和所述内环力传导部分别设有应变片,且该应变片设置为:在所述支撑面被支撑的状态下,所述承载部能够承载并通过使得所述应变片产生切应变而测量所承载的载荷大小。
优选地,所述测力传感器形成为双轮辐测力传感器并包括作为所述外环力传导部的外环轮辐部和作为所述内环力传导部的内环轮辐部,所述外环轮辐部和所述内环轮辐部分别具有上下贯穿延伸的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所述应变片设于该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的端部孔壁上,所述外环支撑部和所述中心支撑部的底部平面相平齐以分别作为所述支撑面,所述外环轮辐部、承载部、内环轮辐部的底部悬空以在所述承载部承载时使得所述应变片产生切应变。
优选地,该测力传感器具有回转形外轮廓,且所述外环支撑部、外环轮辐部、承载部、内环轮辐部和中心支撑部彼此同轴,所述外环轮辐部和所述内环轮辐部分别具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数量相等并以相同相位均布。
优选地,所述外环轮辐部和所述内环轮辐部分别具有四个或八个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内的所述应变片为电阻应变片并分别相互连接形成为惠斯通电桥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分别为沿周向延伸并对应于共同的圆心角的腰型孔,所述应变片设于该腰型孔的延伸中心线上并位于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应变片的贴片方向与该双轮辐测力传感器的回转轴线方向之间具有45°夹角。
优选地,所述外环轮辐部、承载部、内环轮辐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面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2mm。
优选地,所述承载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布线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测力传感器以及具有精加工顶面的支撑块,所述外环支撑部和所述中心支撑部的所述支撑面支撑于所述精加工顶面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块具有贴合所述外环支撑部的外周设置的限位凸起。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吊钩,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连接于该侧板之间的吊钩横梁、吊钩头、吊钩螺母、推力轴承及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测力传感器或测力传感器组件,该测力传感器具有中心通孔,所述吊钩头的尾端依次穿过所述吊钩横梁、所述双轮辐测力传感器和所述推力轴承并螺接至所述吊钩螺母,所述推力轴承支撑在所述承载部的承载面上。
优选地,所述承载面高于所述外环支撑部、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的顶面并低于所述中心支撑部的顶面,且所述推力轴承的内周面贴合所述中心支撑部的外周面。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起重机,该起重机包括上述吊钩,所述侧板之间还枢转连接有滑轮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载部承受的载荷能够通过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部向外环支撑部和中心支撑部传递,利用安装于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部的应变片测得载荷作用下的切应变并基于此测算载荷大小,相比传统单轮辐测力传感器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载荷,便于减小传感器高度和体积,具有适用范围广、方便提升测量精度等优点。另外,由于该测力传感器基于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部的切应变测量承载载荷,应变片发生的切应变能够准确地表示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部的实际应变,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测量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吊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吊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图1所示吊钩中的双轮辐式测力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双轮辐式测力传感器的仰视图;
图5是图3的C-C截面图;
图6是图3的D-D截面图;
图7是外环力传导部或内环力传导部的实体部分在中性环截面上的截面视图;
图8是表示应变片在外环力传导部或内环力传导部的实体部分上的贴合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应用于图3的双轮辐式测力传感器中的惠斯通电桥电路;
图10是对图3的双轮辐式测力传感器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图11是应用于图2所示吊钩中的无线应变采集仪的模块图;
图12是应用于本发明的吊钩中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双轮辐测力传感器 11 中心通孔
12 中心支撑部 13 内环轮辐部
14 承载部 15 外环轮辐部
16 外环支撑部 20 无线应变采集仪
2 侧板 3 吊钩横梁
4 吊钩头 5 吊钩螺母
6 推力轴承 7 滑轮组
8 应变片 9 支撑块
A 支撑面 B 承载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形下,使用的方位术语如“顶部”、“底部”等一般是指参照图1所示的顶部、底部方位,即测力传感器在用于测力的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相对方位;“内”、“外”是指相对部件本身的轮廓内、外。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本发明主要以起重机的挂载载荷为测量对象对本发明提供的测力传感器和吊钩进行说明,但其并不限于应用于起重机中。通过由随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提供的测力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如应用于大量程衡器中进行称重。以下说明将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应用于起重机的吊钩展开,进而对其核心部件测力传感器的优选结构、安装方式、测力原理等进行示例性说明,由此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到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多种其他变型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吊钩,能够用于称重、起重等相关设备中。该吊钩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2、连接于该对侧板2之间的吊钩横梁3、吊钩头4、吊钩螺母5、推力轴承6以及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等。在应用于起重机中时,吊钩上还通常设有滑轮组7,通过在钢丝绳上滑动实现重物的起吊或下降等作业。其中,如图3所示,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可以具有中心通孔11,吊钩头4依次穿过吊钩横梁3、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中心通孔11和推力轴承6并螺接至吊钩螺母5。当吊钩头4上挂载时,载物的重力传递至吊钩螺母5上,并通过推力轴承6形成为施加于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上的压力,使得该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发生弹性形变以便测算载荷大小。由于设置有推力轴承6,吊钩头4及载物具有转动自由度。为了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吊钩头4在穿入至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中心通孔11的部分具有相对较小的径向尺寸,与该中心通孔11的孔壁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其与吊钩头4相互摩擦影响力的传递。
参照图3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测力传感器形成为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包括自外而内设置的外环支撑部16、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和中心支撑部12。前述中心通孔11可以形成在中心支撑部12内,以便吊钩头4的尾端穿过该中心通孔11后均匀地传递载荷。在其他应用场合中,中心通孔11可以省去,而被承载物设置在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上侧并直接作用于承载部14。
该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分别具有上下贯穿延伸的第一应变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安装孔13a,由此在外环支撑部16与承载部14之间、承载部14与中心支撑部12之间具有辐条状的实体部分。其中,外环支撑部16和中心支撑部12的底部平面相平齐以分别具有支撑面A,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的底部悬空,由此可以将承载部14的上侧面作为承载面B,支撑例如上述推力轴承6以接收全部载荷,由于外环支撑部16和中心支撑部12的支撑面A被支撑,承载部14相对于外环支撑部16和中心支撑部12具有微小的向下位移,由此在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的辐条状的实体部分产生弹性形变。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为了通过该弹性形变测得载荷大小,可以在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端部孔壁上设有应变片8,该应变片8随着辐条状的实体部分的弹性形变产生切应变,以便计算载荷大小。由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端部孔壁是指该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周向端壁。例如,在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形成为图示腰型孔的情形下,其端部孔壁即该腰型孔的两端弧形部分。
通过上述设置,本发明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具有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由此在承载部14承载时载荷可以通过向内侧和外侧传递,相比于常见的单轮辐测力传感器能够显著提升承载能力,在同等应力水平下具有更大的量程。在此情形下,为了达到相同的额定载荷,本发明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可以具有相对较小的厚度(高度)尺寸和周向尺寸,以减小传感器所占的空间。因此,本发明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特别适用于诸如起重机等负载较高的设备和装置中,相比利用钢丝绳张力传感器等传统载荷监测技术,其对于工况变化的敏感度较低,便于以相对较高的测量精度进行载荷监控。根据以下结合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进一步说明可知,通过适当设置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具体结构、应变片8的方位等,本发明还可以降低偏载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保证载荷监测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被称为双轮辐测力传感器,其并不尽然地仅能够形成为图示回转体,还可以形成为具有方形外轮廓、椭圆形等。因此,本发明所述的外环支撑部16、中心支撑部12等并不仅可以形成为图示的圆环状,其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环形结构。当应用于吊钩中时,为便于测算并提高测量精度,本发明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优选为具有回转形外轮廓,即其外周面呈圆柱面。由此,外环支撑部16、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和中心支撑部12可以形成为彼此同轴的圆环状,而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则可以分别在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沿周向均布。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在承载时使得各个测量位置产生的应变保持基本均匀,能够较好地反应出承载载荷导致的弹性变形,保证较好的测量精度。
在此基础上,以下结合图示优选实施方式对测力计算过程进行说明。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双轮辐测力传感器设有八对以相同相位均布的第一应变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安装孔13a,通过线路将其中的应变片8连接形成如图9所示的惠斯通电桥电路,在该电路中,电阻Ri1-Ri8分布对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的八个应变片8,即应变片8为电阻应变片。
在承载状态下,载荷大小F与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的中性环截面(图4中双点划线所在的环形截面)上的剪切力之和平衡,其中剪切力分别记为Q1和Q2,受力示意图如图6中所示,由此可得:
F=Q1+Q2 (式1)
上述剪切力主要通过应变片安装孔之间的实体轮辐部分传递,根据材料力学基本知识可得该轮辐部分中性环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与其截面尺寸和所受剪切力之间的关系:
其中,τ为分布点处的切应力,Q为测力点所在轮辐部分的剪切力,Sy为中性环截面在应力计算高度以上的截面部分(即图7中Y轴以上的部分)对中性轴静矩,ly为前述截面部分对中性轴惯性矩,b为前述截面的宽度。将轮辐实体部分编号为j=1,2,3…,7,8,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分别编号为i=1,2,第i个轮辐部中第j个轮辐实体部分的剪切力为Qij(如外环轮辐部15的第3个轮辐实体部分的剪切力即为Q13),则可由(式2)得到该轮辐部分中性环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为:
其中,τij(z)为分布点处的切应力,N为该轮辐部中的应变片安装孔的数量,h为该轮辐部的高度,z为分布点处纵坐标值(参照图7),di为第i个轮辐部的直径,为应变片安装孔的周向长度对应的圆心角。
在图3至图8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分别为沿周向延伸并对应于共同的圆心角的腰型孔,应变片8设于该腰型孔的延伸中心线上并位于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此情形下,应变片8实际测量的是前述截面部分的两端与中性轴交点区域(即z=0,中性环截面上Y轴与应变片8的交点处)的应变,考虑边缘效应,图7所示测量位置下测得的应力τij为:
其中,ζ为边缘应力系数,与应变片安装孔的形状和大小有关。G为剪切模量,γij为切应变,可根据图9所示的惠斯通电桥电路得到各个应变片的切应变γij。结合该(式4)和上述(式1)可得载荷大小F与切应变γij之间的关系式:
其中,k为系数,其可由下式计算:
当无偏载时,同一轮辐部中的各个轮辐部分的剪切力和切应变相等,即γij=γi
由此,上述(式5)可变形为:
F=kN(γ1d12d2) (式7)
如图10所示,对图3至图8所示结构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分析模型得到的分析结果与理论相对误差能够满足起重机吊钩的测力需求。此外,图10所示分析结果可知,在相对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回转轴线方向倾斜45°夹角的方位,应力相对集中且均匀。为此,如图8所示,可以将应变片8的贴片方向设置为与所述回转轴线具有45°夹角,以提升测量准确性。
根据上述对优选实施方式的测力原理的说明可知,通过特别设置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数量、形状以及应变片8的方位等,能够降低测算难度,保证载荷监测的可靠性。但本发明的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并不限于上述优选结构,例如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数量可以不等,形状可以为圆孔等。为了连接形成惠斯通电桥电路,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对于这些简单变型,可以相应地确定其计算方法,在此不再详述。如图9所示,外环力传导部上的八个应变片构成一个惠斯通电桥电路,内环力传导部上的八个应变片构成另外一个惠斯通电桥电路。
参照图5所示,在承载情形下,承载部14相对外环支撑部16和中心支撑部12向下微小位移,在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产生弹性变形。若该变形量过大,则可能导致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的结构损坏和失效。为此,可以合理设置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的底部悬空,如2mm,以在严重过载时能够通过对承载部14支撑而防止进一步变形导致的破坏,相比于吊钩秤的S形测力块、板环式测力块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由于应变片8之间需要通过电线相互连接形成测量电路,因此可以在承载部14的底面上形成有布线槽14a。将该布线槽14a设置于承载部14的底面上可以降低加工成本,并避免因电线外露导致的寿命较短等问题。
参照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双轮辐测力传感器1与具有精加工顶面的支撑块9组成为测力传感器组件,其中,外环支撑部16和中心支撑部12的支撑面A支撑于所述精加工顶面上。此处所述精加工顶面是指支撑块9的用于接触支撑面A的顶面,其相比于前述吊钩横梁3具有较高的加工精度。一般地,本发明所述的精加工顶面是指经切削加工形成的表面,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优于铸件表面。由此,通过设置该支撑块9,可以有效降低因承托该测力传感器组件的部件(如吊钩横梁3)的表面质量较低造成的测量误差,显著改善测力准确性。
进一步地,该支撑块9还可以具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贴合外环支撑部16的外周设置,以约束支撑面A相对于支撑块9的位置。在图示应用于吊钩中的情形下,支撑块9可以固定于吊钩横梁3,由此能够使得载荷均匀地施加于承载部14上,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在限位凸起与外环支撑部16之间的配合面上可以涂覆润滑脂,可有效减小摩擦带来的回滞误差。
此外,承载面B可以高于外环支撑部16、外环轮辐部15和内环轮辐部13的顶面并低于中心支撑部12的顶面,如图5所示。在此情形下,可以使得推力轴承6的内周面贴合中心支撑部12的外周面,并在承载时以竖直向下的方向均匀作用于承载部14上,避免因径向相对位移而影响测量准确性。
应变片8产生的切应变通过惠斯通电桥电路转换为电信号后,需要经过放大和AD变化,以将电信号进一步转换为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无线发射器通过Zigbee等协议以无线电信号方式发送给指定接收终端,进而可以在处理后将应变信号显示于屏幕上或通过预定通讯协议接口传输至专用控制器。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吊钩可以设置电池组件和无线应变采集仪20。其中,电池组件可全部或部分地集成在该无线应变采集仪20中。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电池组件包括蓄电池和太阳能板31,蓄电池集成在无线应变采集仪20中以安装至其中一块侧板2上,太阳能板31安装至另一侧板2上。该太阳能板31可以为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蓄电池可为聚合物锂电池。当太能能电池工作时,能够通过电源管理电路为蓄电池充电;当太阳能发电功率不足时,由蓄电池独立供电,由此可以保证长时间连续工作,能够在夜间和阴雨天保持提供电力,降低运维成本并改善使用便利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测力传感器包括自外而内设置的外环支撑部(16)、外环力传导部、承载部(14)、内环力传导部和中心支撑部(12),所述外环支撑部(16)和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底部平面分别形成为支撑面(A),所述外环力传导部和所述内环力传导部分别设有应变片(8),且该应变片(8)设置为:在所述支撑面(A)被支撑的状态下,所述承载部(14)能够承载并通过使得所述应变片(8)产生切应变而测量所承载的载荷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测力传感器形成为双轮辐测力传感器并包括作为所述外环力传导部的外环轮辐部(15)和作为所述内环力传导部的内环轮辐部(13),所述外环轮辐部(15)和所述内环轮辐部(13)分别具有上下贯穿延伸的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所述应变片(8)设于该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的端部孔壁上,所述外环支撑部(16)和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底部平面相平齐以分别作为所述支撑面(A),所述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的底部悬空以在所述承载部(14)承载时使得所述应变片(8)产生切应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测力传感器具有回转形外轮廓,且所述外环支撑部(16)、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和中心支撑部(12)彼此同轴,所述外环轮辐部(15)和所述内环轮辐部(13)分别具有沿周向均布的多个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数量相等并以相同相位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轮辐部(15)和所述内环轮辐部(13)分别具有四个或八个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内的所述应变片(8)为电阻应变片并分别相互连接形成为惠斯通电桥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片安装孔(15a)和第二应变片安装孔(13a)分别为沿周向延伸并对应于共同的圆心角的腰型孔,所述应变片(8)设于该腰型孔的延伸中心线上并位于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8)的贴片方向与该双轮辐测力传感器的回转轴线方向之间具有45°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轮辐部(15)、承载部(14)、内环轮辐部(13)的底部与所述支撑面(A)之间的高度差不大于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4)的底面上形成有布线槽(14a)。
11.一种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力传感器以及具有精加工顶面的支撑块(9),所述外环支撑部(16)和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所述支撑面(A)支撑于所述精加工顶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力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9)具有贴合所述外环支撑部(16)的外周设置的限位凸起。
13.一种吊钩,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侧板(2)、连接于该侧板(2)之间的吊钩横梁(3)、吊钩头(4)、吊钩螺母(5)、推力轴承(6)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测力传感器或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测力传感器组件,所述测力传感器具有中心通孔(11),所述吊钩头(4)的尾端依次穿过所述吊钩横梁(3)、所述测力传感器和所述推力轴承(6)并螺接至所述吊钩螺母(5),所述推力轴承(6)支撑在所述承载部(14)的承载面(B)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B)高于所述外环支撑部(16)、外环力传导部和内环力传导部的顶面并低于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顶面,且所述推力轴承(6)的内周面贴合所述中心支撑部(12)的外周面。
15.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该起重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吊钩,所述侧板(2)之间还枢转连接有滑轮组(7)。
CN201811222805.5A 2018-10-19 2018-10-19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Active CN1095206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2805.5A CN109520649B (zh) 2018-10-19 2018-10-19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22805.5A CN109520649B (zh) 2018-10-19 2018-10-19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0649A CN109520649A (zh) 2019-03-26
CN109520649B true CN109520649B (zh) 2019-11-01

Family

ID=6577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22805.5A Active CN109520649B (zh) 2018-10-19 2018-10-19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206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6274A (zh) * 2021-10-28 2021-12-21 蚌埠高灵传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轮福式荷重传感器检测的塔式起重机超载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58660U (zh) * 2013-12-16 2014-08-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轮辐式光纤Bragg光栅锚头测力传感器
JP6354948B2 (ja) * 2014-09-16 2018-07-11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ロードセル及びロードセルの製造方法
CN207335929U (zh) * 2017-11-08 2018-05-08 深圳市鑫精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形超薄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20649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4213B (zh) 移动式起重机及其力矩限制系统、力矩限制方法
CN106556488B (zh) 一种应变式六维力传感器
CN109520649B (zh) 测力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组件、吊钩及起重机
US7966865B2 (en) Method for balancing radical projections detached from a rotating assembly
CN106197816A (zh) 一种测量悬臂支撑件受力的座式传感器
CN206161218U (zh) 一种可测受力角度的动辊张力传感器
CN100485341C (zh) 一种小型低速风洞实验模型支架
CN108910674B (zh) 一种核电站cr10与钢筋组合模块整体吊装系统
CN104016232B (zh) 用于起吊装置的动态称重机构
CN211178454U (zh) 一种高支模智能安全监控装置
CN202853716U (zh) 一种抗偏载称重传感器
FI129432B (fi) Ripustettava vaaka taakan punnitsemiseksi ja järjestelmä taakan nostamiseksi
CN209945590U (zh) 一种一体化钢管撑受力测试装置
US3144088A (en) Combined lifting and weighing device
CN2296528Y (zh) 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
CN211553037U (zh) 一种可自由转动的电子吊秤
CN101244790B (zh) 门座式起重机动态抓斗电子秤的机械称重机构
JP2014073909A (ja) クレーン用荷重検出装置
CN210594955U (zh) 一种三桁同步起升控制系统
CN103434026B (zh) 用于搅拌站的粉料称量装置和搅拌站
CN215516331U (zh) 一种三吊点自平衡及载荷自分配专用吊具
CN206847669U (zh) 一种无线智能梁式吊具的振动监测装置
CN213416044U (zh) 一种高温防磁定滑轮组称重装置
CN204355975U (zh) 一种行车电子秤
RU63525U1 (ru) Тензоме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я составляющих сил и моментов сил в динамике твердого тел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