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9799A - 光伏显示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伏显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9799A
CN109509799A CN201811426994.8A CN201811426994A CN109509799A CN 109509799 A CN109509799 A CN 109509799A CN 201811426994 A CN201811426994 A CN 201811426994A CN 109509799 A CN109509799 A CN 109509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hotovoltaic
insulating layer
display circuit
photovoltaic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269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润青
王运方
曹志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269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97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9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97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4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including bypass di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显示结构,包括绝缘层、光伏电池集成层、显示电路层以及发光单元。光伏电池集成层贴设于绝缘层一侧。光伏电池集成层远离绝缘层的表面为受光面。显示电路层贴设于绝缘层另一侧,且与光伏电池集成层电连接。发光单元设置于显示电路层远离绝缘层的一侧,且与显示电路层电连接。光伏显示结构通过绝缘层一侧的光伏电池集成层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给绝缘层另一侧的显示电路层和发光单元供电。通过将光伏电池集成层与显示电路层背对背固定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光伏显示结构可以应用于展厅屋顶、车顶等位置,一面受光发电,另一面显示文字或图画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极大地提供安装便利。

Description

光伏显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应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显示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光伏技术不断发展,效率不断提高。光伏在发电领域崭露头角,并且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光伏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将光伏产品应用于显示领域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但传统的光伏显示结构臃肿,安装不便。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结构简单的光伏显示结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光伏显示结构臃肿,安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显示结构。
一种光伏显示结构,包括:
绝缘层;
光伏电池集成层,贴设于所述绝缘层一侧,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远离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为受光面;
显示电路层,贴设于所述绝缘层另一侧,且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电连接;及
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显示电路层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电路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粘接层,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相对的表面,分别用于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和所述显示电路层粘合于所述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包括:
多个光伏芯片,阵列排布;
多个旁路二极管,所述旁路二极管与所述光伏芯片一一对应,并且并联连接,用于消除热斑效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还包括第一透明组件,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远离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且包围所述旁路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组件包括:
第一填充层,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表面,且所述旁路二极管容纳于所述第一填充层;
第一透明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填充层远离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包括:
电路承载层,固定于所述绝缘层;
底层导线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的表面,且夹设于所述电路承载层与所述绝缘层之间,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电连接;及
顶层导线层,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的远离所述底层导线层的表面,且分别与所述底层导线层和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多个LED芯片,所述LED芯片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且与所述底层导线层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芯片包括:
固定面,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表面;
两个电极面,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分别引出电极与所述底层导线层电连接;
发光面,与所述固定面相对设置;及
两个遮光面,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与所述两个电极面形成所述LED芯片的侧面,所述遮光面表面设置遮光材料,以阻挡光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包括第二透明组件,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远离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且包围所述发光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组件包括:
第二填充层,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表面,且所述发光单元容纳于所述第二填充层;
第二透明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显示电路层的表面。
上述光伏显示结构,包括绝缘层、光伏电池集成层、显示电路层以及发光单元。通过所述绝缘层一侧的光伏电池集成层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给所述绝缘层另一侧的所述显示电路层和所述发光单元供电。通过将所述光伏显示结构与所述显示电路层背对背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所述光伏显示结构可以应用于展厅屋顶、车顶等位置,一面受光发电,另一面显示文字或图画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极大地提供安装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显示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的受光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LED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光伏显示结构
100 绝缘层
200 光伏电池集成层
210 光伏芯片
220 旁路二极管
300 显示电路层
310 电路承载层
320 底层导线层
330 顶层导线层
340 导电过孔
400 发光单元
410 LED芯片
411 固定面
412 电极面
413 发光面
414 遮光面
420 焊点
500 第一粘接层
600 第一透明组件
610 第一填充层
620 第一透明封装层
700 第二透明组件
710 第二填充层
720 第二透明封装层
800 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显示结构10,包括绝缘层100、光伏电池集成层200、显示电路层300以及发光单元400。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贴设于所述绝缘层100一侧。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表面为受光面。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贴设于所述绝缘层100另一侧,且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400设置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电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通过所述受光面接收光源的照射从而进行光电转换。所述绝缘层100用于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结合起来。同时所述绝缘层100还可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的衬底和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绝缘,以避免互相影响。所述绝缘层100可以为任意绝缘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100可以为PET、塑料、陶瓷或玻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可以为显示电路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并具有可挠性。可以理解,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用于控制所述发光单元400。可以理解,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可以将产生的电能输送给所述显示电路层300。所述发光单元400由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进行供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可以通过充电控制器或其它稳压器件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连接以供电,所述充电控制器或其它稳压器件可以设置于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外部,以减小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的厚度以及结构复杂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可以对外提供阵列数据接口,或将显示控制芯片集成在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并对外提供串行或并行显示数据接口,所述数据接口可以用于传输数据以实现对所述发光单元400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通过所述绝缘层100一侧的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给所述绝缘层100另一侧的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和所述发光单元400供电。通过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背对背固定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单。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可以应用于展厅屋顶、车顶等位置,一面受光发电,另一面显示文字或图画的特点,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并极大地提供安装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还包括两个第一粘接层500。所述两个第一粘接层500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100相对的表面,分别用于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粘合于所述绝缘层100的两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500可以为任意粘性物质,只要可以起到粘合作用且保持粘合状态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接层500可以为丁基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通过粘合的方式将所述绝缘层100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固定,以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有机结合。同时所述第一粘结层还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减小从所述绝缘层100的一侧导致另一侧物理损坏的概率。
请一并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包括多个光伏芯片210和多个旁路二极管220。所述多个光伏芯片210阵列排布。所述旁路二极管220与所述光伏芯片210一一对应,并且并联连接,即多个光伏芯片210串联连接,每一个光伏芯片210上并联连接一个旁路二极管220,用于消除所述光伏芯片210的热斑效应。所述热斑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串联支路中被遮蔽的光伏芯片210,将被当作负载消耗其他有光照的光伏芯片210所产生的能量。被遮蔽的光伏芯片210此时会发热,这就是热斑效应。这种效应能严重的破坏太阳能电池。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伏芯片210之间完成上述串并联的连接后集成在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并对外提供正极和负极接口,以进行供电连接,结构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伏芯片210阵列可以更大化的利用空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电能。每个光伏芯片上并联的旁路二极管220可有效防止该光伏芯片产生热斑效应,增大光电转换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还包括第一透明组件600。所述第一透明组件600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表面,且包围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组件600用于保护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同时其本身透明特点也不会对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接受阳光产生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组件600包括第一填充层610和第一透明封装层620。所述第一填充层610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表面,且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容纳于所述第一填充层610。所述第一透明封装层620覆盖于所述第一填充层610远离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的一侧。所述第一填充层610可以为任意透明粘性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层610可以为高透光结构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封装层620可以为玻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封装层620可以为钢化玻璃,更为坚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层610将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包围容纳进去,可以将所述旁路二极管220这种突出于表面的元件重新填充成一个平面,使所述旁路二极管220承受的压强减小。所述旁路二极管220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所述第一透明封装层620自身重量和在运输或放置过程表面堆积物可能产生的压力。所述第一透明封装层620可以起到阻水和保护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包括电路承载层310、底层导线层320以及顶层导线层330。所述电路承载层310固定于所述绝缘层100。所述底层导线层320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的表面,且夹设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与所述绝缘层100之间,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电连接。所述顶层导线层330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远离所述底层导线层320的表面,且分别与所述底层导线层320和所述发光单元400电连接。
可以理解,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可以为双面薄膜电路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层导线层320和所述顶层导线层330分别包括印制导线。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承载层310可以为以PET薄膜为基材制成的柔性线路板,并具有可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承载层310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500粘贴于所述绝缘层10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顶层导线层330可以通过导电过孔340与所述底层导线层320电性连接。所述导电过孔340贯穿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且所述导电过孔340内壁设置有导电物质以实现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可以通过充电控制器或其它稳压器件与所述底层导线层320连接以供电。所述充电控制器或其它稳压器件可以设置于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外部,并通过导线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底层导线层320电连接,以减小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的厚度以及结构复杂度。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双层导线层并印制在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上,可以使电路导线排布空间更大,得以控制更多的LED,并实现更复杂的显示效果。
请一并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400包括多个LED芯片410。所述LED芯片410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且与所述顶层导线层330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LED芯片410阵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层导线层330通过控制所述多个LED芯片410可以实现丰富的文字、图画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单元400还包括多个焊点420,用于固定所述LED芯片4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点420可以使用锡焊将所述LED芯片410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包括点阵显示电路。在点阵显示电路中,每条纵向LED芯片410的左侧电极连接在一起并引出一根导线,每条横向LED芯片410的右侧电极连接在一起并引出一根导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阵式LED显示电路。所述两根导线分别作为所述LED芯片410的正负极。假设A0-A9为所述LED芯片410的正极,B0-B9为所述LED芯片410的负极。那么A0-A9可以作为数据端(高电平有效),B0-B9作为扫描端(低电平有效)。A0-A9每提供一个10位的字段,B0-B9相应只有一位有效的低电平,B0至B9依次循环。也就是说每个时间点只有一行LED芯片410按照A0-A9端提供的高低电平点亮。根据视觉暂留效应,LED点阵会呈现文字或图片。
请一并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LED芯片410包括固定面411、两个电极面412、发光面413以及两个遮光面414。所述固定面411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表面。所述两个电极面412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410。所述两个电极面412分别引出电极与所述顶层导线层330电连接。所述发光面413与所述固定面411相对设置。所述两个遮光面414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410,与所述两个电极面412形成所述LED芯片410的侧面。所述两个遮光面414表面设置遮光材料,以阻挡光传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材料可以为不透光的环氧树脂或不透光的胶类。
相邻的所述LED芯片410容易相互影响,比如当发光的LED会导光至周围不发光的LED,使文字或图像模糊不清。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LED芯片410通过所述固定面411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所述两个电极面412因需要引出电极,所以不导光。剩余两个立面即所述两个遮光面414表面设置遮光材料,可以隔断LED芯片410间的光传递。使LED芯片410的光只从所述发光面413射出,从而保证了光源的集中,使最终形成的文字、图像等更加清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包括第二透明组件700。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一侧,且包围所述发光单元4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用于保护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和所述发光单元400,同时其本身透明特点也不会对所述发光单元400的显示效果产生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可以包括多个独立的第二透明壳体,并分别覆盖于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400表面。避免当某个发光单元400损坏需要更换时,需要将整层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拆卸,只需拆卸对应的第二透明壳体即可,从而方便更换单独的或某区域的所述发光单元4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包括第二填充层和第二透明封装层720。所述第二填充层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表面,且所述发光单元400容纳于所述第二填充层。所述第二透明封装层720覆盖于所述第二填充层远离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的表面。所述第三粘接层710可以为任意透明粘性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粘接层710可以为高透光结构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封装层720可以为玻璃。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透明封装层720可以为钢化玻璃,更为坚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粘接层710将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包围容纳进去,可以将所述LED芯片410这种突出于表面的元件重新填充成一个平面,使所述LED芯片410承受的压强减小。所述LED芯片410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所述第二透明封装层720自身重量和在运输或放置过程表面堆积物可能产生的压力。所述第二透明封装层720可以起到阻水和保护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包括密封胶800。所述密封胶800设置于所述光伏显示结构10的周缘。所述密封胶800用于将所述第一透明组件600、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所述第一粘接层500、所述绝缘层100、所述显示电路层300以及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的边缘连接并密封起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层(100);
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贴设于所述绝缘层(100)一侧,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表面为受光面;
显示电路层(300),贴设于所述绝缘层(100)另一侧,且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电连接;及
发光单元(400),设置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一侧,且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粘接层(500),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层(100)相对的表面,分别用于将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和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粘合于所述绝缘层(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包括:
多个光伏芯片(210),阵列排布;
多个旁路二极管(220),所述旁路二极管(220)与所述光伏芯片(210)一一对应,并且并联连接,用于消除热斑效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透明组件(600),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表面,且包围所述旁路二极管(2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组件(600)包括:
第一填充层(610),覆盖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表面,且所述旁路二极管(220)容纳于所述第一填充层(610);
第一透明封装层(620),覆盖于所述第一填充层(610)远离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包括:
电路承载层(310),固定于所述绝缘层(100);
底层导线层(320),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的表面,且夹设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与所述绝缘层(100)之间,与所述光伏电池集成层(200)电连接;及
顶层导线层(330),设置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的远离所述底层导线层(320)的表面,且分别与所述底层导线层(320)和所述发光单元(400)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400)包括多个LED芯片(410),所述LED芯片(410)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且与所述顶层导线层(330)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芯片(410)包括:
固定面(411),固定于所述电路承载层(310)表面;
两个电极面(412),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410),分别引出电极与所述顶层导线层(330)电连接;
发光面(413),与所述固定面(411)相对设置;及
两个遮光面(414),相对设置于所述LED芯片(410),与所述两个电极面(412)形成所述LED芯片(410)的侧面,所述遮光面(414)表面设置遮光材料,以阻挡光在所述遮光面(414)的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透明组件(700),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远离所述绝缘层(100)的一侧,且包围所述发光单元(4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组件(700)包括:
第二填充层(710),覆盖于所述显示电路层(300)表面,且所述发光单元(400)容纳于所述第二填充层(710);
第二透明封装层(720),覆盖于所述第二填充层(710)远离所述显示电路层(300)的表面。
CN201811426994.8A 2018-11-27 2018-11-27 光伏显示结构 Pending CN1095097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6994.8A CN109509799A (zh) 2018-11-27 2018-11-27 光伏显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26994.8A CN109509799A (zh) 2018-11-27 2018-11-27 光伏显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9799A true CN109509799A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50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26994.8A Pending CN109509799A (zh) 2018-11-27 2018-11-27 光伏显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97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4189A (zh) * 2020-05-15 2020-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4189A (zh) * 2020-05-15 2020-08-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0277C (zh) 发光或感光半导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208908B2 (en) Light sour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ustomizabl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365080A (zh) MicroLED或mini LED封装结构
CN103574478A (zh) 太阳能照明系统
JP2014086490A (ja) 発光発電モジュール、発光発電装置
CN109509799A (zh) 光伏显示结构
CN109887910A (zh) 一种光伏显示屏
CN101727786B (zh) 太阳能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209344092U (zh) 光伏显示结构
KR101337451B1 (ko) 전계발광시트 일체형 태양전지모듈
CN201462635U (zh) 照明装置
CN205264699U (zh) 高效节能led灯丝
CN209029393U (zh) 一种可印刷柔性太阳能电池
KR101994077B1 (ko) 플렉시블 태양전지를 이용한 정보 표시 장치
CN205985030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02608172U (zh) 应用于背场钝化型太阳能电池的背板
KR101249899B1 (ko) 태양광 모듈
CN205351155U (zh) 一种多层膜的太阳能光感光电玻璃
CN211629123U (zh) 一种pv-led结构
JP2007059923A (ja) 発光又は受光用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CN103426379A (zh) 一种高像素密度led显示屏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4375750U (zh) 一种基于opv驱动oled发光的器件
CN207264710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8014743U (zh) MicroLED或mini LED封装结构
CN206271334U (zh) 一种led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76 6015, 6th floor, building 8, 9 Yingshun Road, Yinghai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01, room 6, building No. 7, Rongchang East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Daxing District 100176, Chin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APOLLO DING RONG SOLAR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Hongy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76 6015, 6th floor, building 8, 9 Yingshun Road, Yinghai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Dingrong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