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8138B -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8138B
CN109508138B CN201811512838.3A CN201811512838A CN109508138B CN 109508138 B CN109508138 B CN 109508138B CN 201811512838 A CN201811512838 A CN 201811512838A CN 109508138 B CN109508138 B CN 1095081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ignal variation
maximum
correlation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128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8138A (zh
Inventor
田华
范京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128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81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8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8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81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81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查找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判断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最大值单元周围位于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计算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根据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通过设置镜像单元,对于显示区角落的触控区域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 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互电容多点触控系统中,当手指触摸到触控屏角落部分时,手指会 有部分按压在屏体外,造成数据不全,因此在触控I C固件在利用重心算法 计算边缘部分坐标时,会造成坐标点向中心部分偏移,造成失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手指触摸到角落时坐标点向 中心部分偏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 及移动终端,能够有效改善该问题,提高坐标识别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包括:
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所述最 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镜像单 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进一步地,查找第一触控区域,包括:
采集实时信号数据;
将所述实时信号数据和预先存储的未发生触控时的基础信号数据进行 比较计算,获得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信号变化量,递归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触摸阈值、第一触摸阈值和第二触摸阈值,其中第一触摸阈值为 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倍。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上角的边缘通道, 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31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一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度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270°方向的第二 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一相关单元和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所述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 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上的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1=TL+(TL-MQ);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2=TL+(TL-MQ);
其中,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所述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1=(VQ1+VQ2)/2;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1为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下角的边缘通道, 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22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二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180°方向的第 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三相关单元和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 量计算所述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 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3=TL+(TL-MQ);
其中,VQ3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4=TL+(TL-MQ);
其中,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所述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2=(VQ3+VQ4)/2;
其中,VQ3为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2为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右上角的边缘通道, 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4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三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90°方向的第六相 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五相关单元和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 算所述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 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5=TL+(TL-MQ);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6=TL+(TL-MQ);
其中,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所述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3=(VQ5+VQ6)/2;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3为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右下角的边缘通道, 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13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四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180°方向的第八 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七相关单元和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所述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 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7=TL+(TL-MQ);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 时,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 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 且小于75%,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8=TL+(TL-MQ);
其中,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 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 相等;
所述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4=(VQ7+VQ8)/2;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4为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 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通道,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和存储器,所 述触控IC与所述多个通道连接,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触控 IC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所述最 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镜像单 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通过设置镜像单元,对于显示区角落的触控区域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 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一种实施例的 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中感应通道和 感应镜像通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中驱动通道和 驱动镜像通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中最大值单元 位于显示区左上角的边缘通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识别方法中最大值单元位于 显示区左下角的边缘通道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识别方法中最大值单元位于 显示区右上角的边缘通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识别方法中最大值单元位于 显示区右下角的边缘通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一种实施例的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 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步骤S102,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步骤S103,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步骤S104,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 查找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步骤S105,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步骤S106,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 所述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 域;
步骤S107,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具体地,执行步骤S101,参考图2和图3,显示区内设有多条通道, 以显示区面向用户为例,多条通道包括Y个纵向排列的感应通道和X个横 向排列的驱动通道,其中Y个感应通道的编号分别为0、1、2……Y-1,编 号为0的感应通道为显示区左侧的边缘通道,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为显 示区右侧的边缘通道,在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左侧设置编号为-1的感应镜 像通道,在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的右侧设置编号为Y的感应镜像通道。X 个驱动通道的编号分别为0、1、2、……X-1,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为显示 区上侧的边缘通道,编号为X-1的驱动通道为显示区下侧的边缘通道,在 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上侧设置编号为-1的驱动镜像通道,在编号为X-1的 驱动通道下侧设置编号为X的驱动镜像通道,镜像通道为虚拟通道。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2,发生触控时,查找第一触控区域,具体包 括:
采集实时信号数据;
将所述实时信号数据和预先存储的未发生触控时的基础信号数据进行 比较计算,获得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信号变化量,递归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3,根据上一步计算获得的信号变化量,查找 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4,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 落,显示区的角落包括: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的交 点(左上角)、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X-1的驱动通道的交点(左下 角)、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的交点(右上角)。、编 号为Y-1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X-1的驱动通道的交点(右下角)。
如果最大值单元没有位于边缘通道,则不需要进行镜像算法,根据所 述第一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如果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则查找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位于 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5和步骤S106,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 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并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所述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 控区域,详见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
进一步地,执行步骤S107,获得第二触控区域之后,根据所述第二触 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计算获得的坐标位置不会再向中心偏移。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识别方法,通过设置镜像通道, 对于位于显示区角落的触控区域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 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左上角的边缘通道的情况进行说 明。
首先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 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 最大值单元,判断得知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左上角的边缘通道。
设定触摸阈值TL、第一触摸阈值FTL和第二触摸阈值STL,其中第一 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 倍。
触摸阈值TL根据触控屏的调参确定,优选范围为180-220。
进一步地,参考图4,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上角的 边缘通道,结合图2和图3,最大值单元M位于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和编号 为0的驱动通道的交点,确定最大值单元M的31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一镜 像单元T1。
进一步地,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0度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V1、 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V2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一相关单元V1和第二 相关单元V2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一镜像单元T1的信号变化量。
其中,第一相关单元V1为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和编号为-1的镜像驱动 通道的交点,第二相关单元V2为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与编号为-1的镜像感 应通道的交点。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V1的信号变 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180°方向上的第一单元U1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一单元 U1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 所述第一相关单元V1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一单元U1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即VQ1=UQ1,第一单元U1位于实体的通道上,因此信号变化量直接获得;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 第一单元U1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 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一相关单元V1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计算:
VQ1=TL+(TL-MQ);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 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一相关单元V1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 阈值相等,即VQ1=TL;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V2的 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90°方向的第二单元U2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二 单元U2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 75%时,第二相关单元V2的信号变化量与第二单元U2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即VQ2=UQ2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二单元U2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 第二相关单元V2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2=TL+(TL-MQ);
其中,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第一 触摸阈值,则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触摸阈值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镜像单元T1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1=(VQ1+VQ2)/2;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1为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获得第一镜像单元T1的信号变化量之后,即可获得以最大值单元 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根据该第二触控区域的信号变化量计算位置坐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对于在显示区左 上角的触控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 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对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左下角的边缘通道的情况进行说 明。
首先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 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 最大值单元,判断得知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左下角的边缘通道。
设定触摸阈值TL、第一触摸阈值FTL和第二触摸阈值STL,其中第一 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 倍。
触摸阈值TL根据触控屏的调参确定,优选范围为180-220。
进一步地,参考图5,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下角的 边缘通道,结合图2和图3,最大值单元M位于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和编号 为X-1的驱动通道的交点,确定最大值单元M的22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二 镜像单元T2。
进一步地,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 V3、180°方向的第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三相关单元V3和 第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变化量计算第二镜像单元T2的信号变化量。
其中,第三相关单元V3位于编号为-1的镜像感应通道与编号为X-1的 驱动通道的交点,第四相关单元V4位于编号为0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X的 镜像驱动通道的交点。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V3的信号 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三单元U3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三单元U3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三相关 单元V3的信号变化量与第三单元U3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三单元U3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 第三相关单元V3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3=TL+(TL-MQ);
其中,VQ3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 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第三相关单元V3的信号变化量和触摸阈值相等;
进一步地,计算最大值单元M的180°方向的第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 变化量,包括:
获取最大值单元M的0°方向的第四单元U4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四单元 U4的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 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变化量与第四单元U4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四单元U4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 第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4=TL+(TL-MQ);
其中,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 第一触摸阈值,则第四相关单元V4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第二镜像单元T2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2=(VQ3+VQ4)/2;
其中,VQ3为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2为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获得第二镜像单元T2的信号变化量之后,即可获得以最大值单元 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根据该第二触控区域的信号变化量计算位置坐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对于在显示区左 下角的触控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 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对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右上角的边缘通道的情况进行说 明。
首先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 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 最大值单元,判断得知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右上角的边缘通道。
设定触摸阈值TL、第一触摸阈值FTL和第二触摸阈值STL,其中第一 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 倍。
触摸阈值TL根据触控屏的调参确定,优选范围为180-220。
进一步地,参考图6,最大值单元M位于显示区的右上角的边缘通道, 结合图2和图3,最大值单元M位于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0的驱 动通道的交点,确定最大值单元M的4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三镜像单元T3。
进一步地,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M的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V5、 90°方向的第六相关单元V6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五相关单元V5和第六 相关单元V6的信号变化量计算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其中,第五相关单元V5为编号为-1的镜像驱动通道和编号为Y-1的感 应通道的交点,第六相关单元V6为编号为0的驱动通道与编号为Y的镜像 感应通道的交点。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V5的信号变 化量,包括:
获取最大值单元M的180°方向的第五单元U5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第五单元 U5的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 五相关单元V5的信号变化量与第五单元U5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第五单元 U5的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第五相关单元V5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5=TL+(TL-MQ);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第一 触摸阈值,则第五相关单元V5的信号变化量和触摸阈值相等;
进一步地,计算最大值单元M的90°方向的第六相关单元V6的信号变 化量,包括:
获取最大值单元M的270°方向的第六单元U6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六单元U6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六相关 单元V6的信号变化量与第六单元U6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六单元U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 第六相关单元V6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6=TL+(TL-MQ);
其中,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 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第六相关单元V6的信号变化量和触摸阈值相等;
第三镜像单元T3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3=(VQ5+VQ6)/2;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3为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获得第三镜像单元T3的信号变化量之后,即可获得以最大值单元 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根据该第二触控区域的信号变化量计算位置坐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对于在显示区右 上角的触控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 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对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右下角的边缘通道的情况进行说 明。
首先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 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 最大值单元,判断得知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显示区右下角的边缘通道。
设定触摸阈值TL、第一触摸阈值FTL和第二触摸阈值STL,其中第一 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 倍。
触摸阈值TL根据触控屏的调参确定,优选范围为180-220。
进一步地,参考图7,如果最大值单元M位于显示区的右下角的边缘通 道,结合图2和图3,最大值单元M位于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与编号为 X-1的驱动通道的交点,确定最大值单元M的13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四镜 像单元T4。
进一步地,分别计算最大值单元M的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V7、 180°方向的第八相关单元V8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七相关单元V7和第八 相关单元V8的信号变化量计算第四镜像单元T4的信号变化量。
其中,第七相关单元V7为编号为X-1的驱动通道与编号为Y的镜像感 应通道的交点,第八相关单元V8为编号为Y-1的感应通道和编号为X的镜 像驱动通道的交点。
进一步地,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V7的信号变 化量,包括:
获取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七单元U7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七单 元U7的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 七相关单元V7的信号变化量与第七单元U7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七单元 U7的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 75%,第七相关单元V7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7=TL+(TL-MQ);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 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第七相关单元V7的信号变化量和触摸阈值相等。
进一步地,计算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八相关单元V8的信号变化 量,包括:
获取最大值单元M的0°方向的第八单元U8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八单元U8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第八相关 单元V8的信号变化量与第八单元U8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大于第一触摸阈值,且第八单元U8的 信号变化量与最大值单元M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 第八相关单元V8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8=TL+(TL-MQ);
其中,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 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 述第一触摸阈值,则第八相关单元V8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第四镜像单元T4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4=(VQ7+VQ8)/2;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 变化量,TQ4为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计算获得第四镜像单元T4的信号变化量之后,即可获得以最大值单元 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根据该第二触控区域的信号变化量计算位置坐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对于在显示区右 下角的触控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 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六
参考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包括 显示区601和非显示区602,显示区601内设置有多个通道,非显示区602 内设置有触控IC603和存储器604,触控IC603与多个通道连接,存储器 604内存储有多条指令,触控IC603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所述最 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镜像单 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具体地,显示区601内的多个通道包括Y个纵向排列的感应通道605 和X个横向排列的驱动通道606,镜像通道的设置具体请参考实施例一,在 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触控IC603还用于当最大值单元分别位于显示区左上角、 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时计算相应的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具体请参 考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通过设置镜像单 元,对于显示区角落的触控区域进行镜像算法,重新确定触控区域,避免 坐标计算时向显示区中心偏移,提高坐标计算的准确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实施例六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 角落触控识别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 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 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其中所述查找第一触控区域,包括:采集实时信号数据;将所述实时信号数据和预先存储的未发生触控时的基础信号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获得信号变化量;根据所述信号变化量,递归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设定触摸阈值、第一触摸阈值和第二触摸阈值,其中第一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倍;
其中,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上角的边缘通道,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31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一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度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一相关单元和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上的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一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1=TL+(TL-MQ);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二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2=TL+(TL-MQ);
其中,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所述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1=(VQ1+VQ2)/2;
其中,VQ1为第一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2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Q1为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下角的边缘通道,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22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二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180°方向的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三相关单元和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三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3=TL+(TL-MQ);
其中,VQ3为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四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4=TL+(TL-MQ);
其中,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所述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2=(VQ3+VQ4)/2;
其中,VQ3为第三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4为第四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Q2为第二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右上角的边缘通道,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4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三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90°方向的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五相关单元和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五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5=TL+(TL-MQ);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六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6=TL+(TL-MQ);
其中,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所述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3=(VQ5+VQ6)/2;
其中,VQ5为第五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6为第六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Q3为第三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右下角的边缘通道,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13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四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180°方向的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七相关单元和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90°方向的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270°方向的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七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7=TL+(TL-MQ);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180°方向的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包括:
获取所述最大值单元0°方向的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75%时,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相等;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且所述第八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与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之比大于或等于40%且小于75%,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VQ8=TL+(TL-MQ);
其中,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L为触摸阈值,MQ为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触摸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一触摸阈值,则所述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和所述触摸阈值相等;
所述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TQ4=(VQ7+VQ8)/2;
其中,VQ7为第七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VQ8为第八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TQ4为第四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9.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内设置有多个通道,所述非显示区内设置有触控IC和存储器,所述触控IC与所述多个通道连接,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触控IC用于读取所述指令并执行:
在显示区的边缘通道外侧设置镜像通道;
检测是否发生触控,如果是,则查找第一触控区域;其中所述查找第一触控区域,包括:采集实时信号数据;将所述实时信号数据和预先存储的未发生触控时的基础信号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获得信号变化量;根据所述信号变化量,递归查找第一触控区域;
查找所述第一触控区域中信号变化量最大的最大值单元;
判断所述最大值单元是否位于显示区的角落,如果是,则查找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位于所述镜像通道上的镜像单元;
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根据所述最大值单元及周围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获得以所述最大值单元为中心的第二触控区域;
根据所述第二触控区域计算坐标位置;
设定触摸阈值、第一触摸阈值和第二触摸阈值,其中第一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9倍,第二触摸阈值为所述触摸阈值的0.6倍;
其中,如果所述最大值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左上角的边缘通道,则确定所述最大值单元的315°方向上的单元为第一镜像单元;
分别计算所述最大值单元0度方向的第一相关单元、270°方向的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根据第一相关单元和第二相关单元的信号变化量计算所述第一镜像单元的信号变化量。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装置。
CN201811512838.3A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95081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2838.3A CN109508138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12838.3A CN109508138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8138A CN109508138A (zh) 2019-03-22
CN109508138B true CN109508138B (zh) 2020-08-28

Family

ID=65752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12838.3A Active CN109508138B (zh) 2018-12-11 2018-12-11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81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3798B (zh) * 2019-07-12 2022-05-1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外接显示共用触控的操作方法
CN110908538B (zh) * 2019-11-15 2022-09-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单指划线变双指并拢划线触摸区域的计算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65736B (zh) * 2019-11-15 2022-09-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补值的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74159B (zh) * 2019-11-15 2022-09-2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兼顾纵轴数据补值的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2205B2 (en) * 1992-06-08 2009-05-12 Synaptics, Inc. Object position detector with edge motion featur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CN102902400A (zh) * 2011-06-13 2013-01-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及触控传感器
CN203241971U (zh) * 2013-04-03 2013-10-16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层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自电容触摸屏
CN104123047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式触摸屏的重压处理方法、系统
CN108874234A (zh) * 2018-08-02 2018-11-23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7948B (zh) * 2014-01-13 2018-04-1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改善投射式电容触控面板边缘坐标精确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57826B (zh) * 2018-01-04 2020-10-30 河北华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触屏多触摸点区域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CN108920081A (zh) * 2018-06-28 2018-11-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互调控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2205B2 (en) * 1992-06-08 2009-05-12 Synaptics, Inc. Object position detector with edge motion featur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CN102902400A (zh) * 2011-06-13 2013-01-30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及触控传感器
CN203241971U (zh) * 2013-04-03 2013-10-16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层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自电容触摸屏
CN104123047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电容式触摸屏的重压处理方法、系统
CN108874234A (zh) * 2018-08-02 2018-11-23 深圳市德名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b-regional wavefront hybrid algorithm for limited actuators deformable mirror;Yan, M et al.;《OPTICS COMMUNICATIONS》;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1000 AE AMSTERDAM, NETHERLANDS;20181101;第426卷;435-442 *
基于 Mirror Driver 的屏幕图像捕捉技术;周恕义 等;《计算机工程》;20130630;第39卷(第6期);295-298、30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8138A (zh)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8138B (zh)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角落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0207190A1 (zh) 一种三维信息确定方法、三维信息确定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656408B (zh) 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坐标计算方法、触控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9634460B (zh) 一种基于区域镜像的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240036658A1 (en) Pointer positio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strument
CN104094082A (zh) 虚拟尺
US10852879B2 (en) Support of narrow tip styluses on touch screen devices
US10466745B2 (en) Operational control method for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10116104A1 (en) Locating Method of Optical Touch Device and Optical Touch Device
CN109493334B (zh) 测量脊柱弯曲的方法及装置
US10564760B2 (en) Touch system, touch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10157074A1 (en) Touch det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21017000A1 (zh) 获取仪表读数的方法、装置、存储器、处理器和终端
CN102981671A (zh) 多类物体触控点检测方法
CN113741446B (zh) 一种机器人自主探索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41892B (zh) 一种仪表盘读取方法、仪表盘读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647648A (zh) 纸质书本的页码识别方法、装置、家教机及存储介质
CN110050254A (zh) 用于柔性显示设备的控件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5744184A (zh) 坏像素校正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12215112A (zh) 一种可用于手部动作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CN110869891B (zh) 触摸操作判定装置及触摸操作的有效性判定方法
CN108764344A (zh) 一种基于边缘识别卡片的方法、装置及存储设备
CN110865736B (zh) 一种基于双通道数据补值的触控识别方法、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633143A (zh) 图像处理系统、方法、头戴设备、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21648B (zh) 一种搜题的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701, 7th floor, Smart Valley Innovation Park, 1010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701, building 7, wisdom Valley Innovation Park, people's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EMINGLI ELECTRONIC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rner touch recognition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based on region imag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440020022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01, 2401, block a, building 1, Shenzhen new generation industrial park, 136 Zhongkang Road, Meidu community, Meilin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701, 7 / F, wisdom Valley Innovation Park, 1010 Bulong Road,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1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44002002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rner touch recognition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based on area mirror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2016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8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20160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rner touch recognition metho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based on region mirroring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8

Pledgee: Shenzhe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Shenzhen deminli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