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07762A -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07762A
CN109507762A CN201910032562.7A CN201910032562A CN109507762A CN 109507762 A CN109507762 A CN 109507762A CN 201910032562 A CN201910032562 A CN 201910032562A CN 109507762 A CN109507762 A CN 109507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super surface
far infrared
substrate
surface te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325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07762B (zh
Inventor
田明丽
何金娜
姬鹏飞
万明理
李勇
宋月丽
周丰群
袁书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03256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07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07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7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07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07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02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materials engineered to provide properties not available in nature, e.g. metamaterial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纳光电器件电磁波调控及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远红外域折射率传感器的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该超表面包括基底和位于基底表面的呈二维周期性分布的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述基底和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用基材为全介质材料。该超表面由于结构上的高度对称性,对激发电磁波偏振不敏感;且可以通过几何参数的调制,获得远红外域高调制深度、高Q值的Fano共振线形;同时由于构筑超表面的基材首选全介质Si和SiO2材料,工艺成熟,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光电器件电磁波调控及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远红外域折射率传感器的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波谱中,远红外域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比如天体之间的辐射,生物、医学领域的成像与检测,资源探测、光通讯等领域都离不开对远红外信号的获取与识别。高性能远红外传感器的研发,对天体物理、新材料研究以及医学与生物学应用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利用人工设计的超材料或超表面来裁剪和操控电磁波,以获得高谐振Q因子传感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传统的超材料或超表面结构是通过由周期性排列的金属微纳结构等离激元共振及其单元间的耦合来实现电磁波或光波的操控。而金属材料在可见光和红外域有较大的本征损耗,难以实现高Q值的电磁响应。利用高折射率的全介质替代金属基材来构建超材料或超表面可以克服金属基材的本征损耗影响,实现高灵敏度的折射率传感探测。然而目前多数全介质超材料或超表面是通过非对称结构或开口谐振环以获得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或Fano共振谱线的细锐峰或谷,从而实现高灵敏度探测。这些非对称结构或开口谐振环因为结构的非对称性和开口的方向性,对激发电磁波常常是偏振敏感的,在实际应用中缺乏重复性和灵活性。设计以及实现偏振不敏感的高灵敏度传感超表面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该超表面由于结构上的高度对称性,对激发电磁波偏振不敏感;且可以通过几何参数的调制,获得远红外域高调制深度、高Q值的Fano共振线形;同时由于构筑超表面的基材首选全介质Si和SiO2材料,工艺成熟,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包括基底和位于基底表面的呈二维周期性分布的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述基底和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用基材为全介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等于5。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O2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2且小于等于6。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
进一步地,超表面单元尺寸几何参数如下:
单元周期Px=Py=180~220μm;基底厚度h1=20~60μm;双环厚度h2=20~60μm;从外向内各圆半径r1=60~75μm,r2=45~60μm,r3=30~45μm,r4=15~3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SiO2基底,用磁控溅射设备在基底上溅射Si,再在硅层上溅射一层Si3N4作为硬掩膜;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的Si3N4表面旋涂光刻胶;
步骤3,用电子束曝光设备,将设计好的同心双闭合环图案对步骤2所得的样品的光刻胶面进行曝光,形成带有图案的光刻胶层;
步骤4,对步骤3所得的样品显影3~5分钟,再定影20~40秒,去除被曝光的光刻胶,冲洗烘干处理后,在Si3N4层得到所需阵列图形,形成Si3N4掩膜版;
步骤5,利用Bosch工艺进行深硅刻蚀,交替转换刻蚀气体与钝化气体,进行刻蚀与边壁钝化,使得Si3N4掩膜版的图形转移到硅层上。
进一步地,在步骤5之后,还包括:
步骤6,采用磷酸去除多余的Si3N4层。
进一步地,所述刻蚀气体采用SF6,所述钝化气体采用C4F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共振单元首选全介质基材,基底选用红外低损耗介质材料,在远红外域1300~1500GHz内,首度实现调制深度大于0.8,Q值高于450的Fano共振谷,获得折射率灵敏度高于600GHz/RIU传感探测。
2、由于结构上具有高度对称性,保持超高Q值、超高折射率灵敏度的同时,对激发远红外波偏振不敏感,应用更加灵活。
3、超表面所用基材首选CMOS技术兼容材料Si和SiO2,丰度高,工艺成熟,制作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超表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超表面周期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超表面在不同偏振状态下的Fano透射谱(其中θ为偏振角:为了清晰区分,θ为15°,30°,45°时,谱线依次上移0.1单位);
图6是对不同折射率的气体样品测试所得Fano透射谱;
图7是Fano共振谷光谱位置随待测样品折射率的变化曲线。
图1中序号所代表的含义:1.基底,2.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对激发远红外波偏振不敏感,并具有超高折射率灵敏度。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包括基底1和位于基底1表面的呈二维周期性分布的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2;所述基底1和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2所用基材为全介质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1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等于5。优选地,所述基底1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O2
进一步地,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2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2且小于等于6。优选地,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2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
SiO2和Si材料,丰度高,工艺成熟,制作成本低廉。
超表面单元尺寸几何参数如下:
单元周期Px=Py=180~220μm;基底厚度h1=20~60μm;双环厚度h2=20~60μm;从外向内各圆半径r1=60~75μm,r2=45~60μm,r3=30~45μm,r4=15~30μm。通过几何参数的调制,可以获得远红外域高调制深度,高Q值的Fano共振谷,实现高灵敏度的折射率传感探测。
该超表面由于具有高对称性,对激发电磁波偏振不敏感。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S101,选取SiO2基底,用磁控溅射设备在基底上溅射一定厚度的Si,再在硅层上溅射一层Si3N4作为硬掩膜;
步骤S102,在步骤S101所得的Si3N4表面旋涂一定厚度的光刻胶;
步骤S103,用电子束曝光设备,将设计好的同心双闭合环图案对步骤S102所得的样品的光刻胶面进行曝光,形成带有图案的光刻胶层;
步骤S104,对步骤S103所得的样品显影3~5分钟,再定影20~40秒,去除被曝光的光刻胶,冲洗烘干处理后,在Si3N4层得到所需阵列图形,形成Si3N4掩膜版;
步骤S105,利用Bosch工艺进行深硅刻蚀,交替转换刻蚀气体SF6与钝化气体C4F8,进行刻蚀与边壁钝化,使得Si3N4掩膜版的图形转移到硅层上;
步骤S106,采用磷酸去除多余的Si3N4层,完成超表面阵列结构的制备。
下面举一个具体的实例,以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二
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2所用的基材为Si,折射率n=3.4;所述基底1所用的基材为SiO2,折射率n=1.48;单元周期Px=Py=200μm;基底厚度h1=40μm;双环厚度h2=20μm;从外向内,各圆半径r1=60μm,r2=45μm,r3=30μm,r4=15μm,如图1至图4所示。
远红外电磁波垂直于超表面正入射,有限元法计算在远红外波段(1400~1450GHz)的透射谱,获得Fano共振线形的调制深度大于0.8,中心波长为f0=1420GHz,谐振品质因子Q=f0/Δf=473;改变入射电磁波偏振方向,分别为15°,30°,45°,除Fano共振谷随着角度增加稍稍上移外,线型保持偏振不敏感,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在有限元计算模型中,在超表面上方设置100μm高样品池(或气室),充满不同折射率样品(1.000~1.002),测试所得透射谱线如图6所示,进一步获得Fano共振谷位置随折射率改变的关系图如图7所示,由图7可得传感灵敏度高达600GHz/RIU。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和位于基底表面的呈二维周期性分布的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述基底和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所用基材为全介质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4且小于等于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O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的全介质材料的折射率大于2且小于等于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心双闭合介质谐振环单元的全介质材料选用S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超表面单元尺寸几何参数如下:
单元周期Px=Py=180~220μm;基底厚度h1=20~60μm;双环厚度h2=20~60μm;
从外向内各圆半径r1=60~75μm,r2=45~60μm,r3=30~45μm,r4=15~30μm。
7.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SiO2基底,用磁控溅射设备在基底上溅射Si,再在硅层上溅射一层Si3N4作为硬掩膜;
步骤2,在步骤1所得的Si3N4表面旋涂光刻胶;
步骤3,用电子束曝光设备,将设计好的同心双闭合环图案对步骤2所得的样品的光刻胶面进行曝光,形成带有图案的光刻胶层;
步骤4,对步骤3所得的样品显影3~5分钟,再定影20~40秒,去除被曝光的光刻胶,冲洗烘干处理后,在Si3N4层得到所需阵列图形,形成Si3N4掩膜版;
步骤5,利用Bosch工艺进行深硅刻蚀,交替转换刻蚀气体与钝化气体,进行刻蚀与边壁钝化,使得Si3N4掩膜版的图形转移到硅层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之后,还包括:
步骤6,采用磷酸去除多余的Si3N4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气体采用SF6,所述钝化气体采用C4F8
CN201910032562.7A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Active CN109507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2562.7A CN109507762B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32562.7A CN109507762B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7762A true CN109507762A (zh) 2019-03-22
CN109507762B CN109507762B (zh) 2020-12-18

Family

ID=6575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32562.7A Active CN109507762B (zh) 2019-01-14 2019-01-14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0776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361A (zh) * 2019-06-28 2019-10-2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高品质因数全介质超表面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应用
CN110673242A (zh) * 2019-10-14 2020-01-10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偏振可调谐硅基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3371A (zh) * 2019-10-14 2020-01-17 江西师范大学 半导体超表面电磁波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24188A (zh) * 2021-05-07 2021-08-06 张棕奕 一种超薄环孔阵列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13777675A (zh) * 2021-09-07 2021-12-10 南开大学 一种激光诱导纳米球聚集排布制备超表面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2691A1 (en) * 2013-01-30 2015-03-05 Hrl Labroratories, Llc Tunable optical metamaterial
CN107315206A (zh) * 2017-06-23 2017-11-03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高效红外光学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62691A1 (en) * 2013-01-30 2015-03-05 Hrl Labroratories, Llc Tunable optical metamaterial
CN107315206A (zh) * 2017-06-23 2017-11-03 南京大学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结构的高效红外光学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辉: "超常介质的电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361A (zh) * 2019-06-28 2019-10-2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高品质因数全介质超表面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应用
CN110361361B (zh) * 2019-06-28 2021-05-25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高品质因数全介质超表面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应用
CN110673242A (zh) * 2019-10-14 2020-01-10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偏振可调谐硅基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03371A (zh) * 2019-10-14 2020-01-17 江西师范大学 半导体超表面电磁波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73242B (zh) * 2019-10-14 2022-08-26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偏振可调谐硅基光学吸波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24188A (zh) * 2021-05-07 2021-08-06 张棕奕 一种超薄环孔阵列薄膜太阳能电池
CN113777675A (zh) * 2021-09-07 2021-12-10 南开大学 一种激光诱导纳米球聚集排布制备超表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07762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07762A (zh) 一种远红外域偏振不敏感全介质超表面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10346853B (zh) 一种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可调谐双频完美吸收器
CN102590143B (zh) 一种微结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
CN104374745A (zh) 一种基于介质纳米结构Fano共振特性的传感器
CN110361361B (zh) 一种基于高品质因数全介质超表面的折射率传感器及应用
US20150118124A1 (en) Structural colorimetric sensor
CN106940296B (zh) 一种基于纳米图案的等离基元折射率传感器的传感方法
CN108680531A (zh) 二氧化钛薄膜涂覆倾斜光纤光栅折射率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CN212410440U (zh) 一种超材料太赫兹生物传感器
CN109883567A (zh) 一种基于非对称mzi光波导的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Zalkovskij et al. Optically active Babinet planar metamaterial film for terahertz polarization manipulation
CN111650156B (zh)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的高品质因数折射率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12059A (zh) 一种超材料太赫兹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5946A (zh) 一种全介质bic结构的相位传感及荧光/拉曼增强芯片
CN109557049A (zh) 一种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24758B (zh) 一种制作基于金属覆盖层的负折射人工材料的方法
CN110118604A (zh) 基于混合谐振模式的宽光谱微测辐射热计及其制备方法
Chen et al. Dual-resonance sensing for environmental refractive index based on quasi-BIC states in all-dielectric metasurface
CN110018428A (zh) 一种基于硅基微环谐振器的磁场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19569B (zh) 贵金属结构产生圆二色信号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00332A (zh) 基于非对称开口圆环结构的双透射峰等离子光纤传感器
CN109557050A (zh) 一种互补型结构的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
CN100385264C (zh) 集成窄带滤光片
Peltzer et al. Plasmonic micropolarizers for full Stokes vector imaging
CN209280902U (zh) 微型原子气室以及原子磁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