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5265A -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5265A
CN109495265A CN201811488554.5A CN201811488554A CN109495265A CN 109495265 A CN109495265 A CN 109495265A CN 201811488554 A CN201811488554 A CN 201811488554A CN 109495265 A CN109495265 A CN 109495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key
code key
encryp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85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5265B (zh
Inventor
何中
施东海
姚童
陈明敏
何登
王斌
徐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HONGWEI TECHNOLOGY SOFTWAR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HONGWEI TECHNOLOGY SOFTWAR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HONGWEI TECHNOLOGY SOFTWAR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HONGWEI TECHNOLOGY SOFTWAR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85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5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5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5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14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a plurality of keys or algorith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该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第二秘钥是经第一加密后发送的;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加密数据能够被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向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和表示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使得接收终端根据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加密数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密领域,特别是涉及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同时意味着不法分子窃取到数据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成为广大用户所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的网络数据传输中有的仅采用一种加密方式,安全性较低,或者采用多个加密方式传输各种数据,解密十分繁琐,造成了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第一加密后发送的;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加密数据和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所述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秘钥,包括:所述发送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公钥;生成第二秘钥,并利用所述公钥对所述第二秘钥进行第一加密;将第一加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能够被所述接收终端利用所述私钥进行第一解密。
其中,所述生成第二秘钥,包括:生成一随机数,并将所述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二秘钥。
其中,所述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所述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包括: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采用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和/或,所述发送终端在与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为所述加密数据添加签名,使得所述接收终端在接收到所述加密数据后能够根据所述签名验证其合法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所述发送终端第一加密后发送的;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经第二加密的加密数据和表示所述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二秘钥,包括: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并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向所述发送终端发送所述公钥;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利用所述公钥进行第二加密的第二秘钥;通过所述私钥对所述第二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进行第一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
其中,所述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所述加密数据是利用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加密得到的。
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之前,还包括:读取所述加密数据中添加的签名,基于所述签名验证所述加密数据的合法性;在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电路;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数据传输分配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中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并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数据,将加密数据和表示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发送给接收终端,使得接收终端根据重要性标识选项第一秘钥或者解密后的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当选择采用第二秘钥进行加密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二秘钥经过第一加密,并不能直接用于解密加密数据,需要经过接收终端解密后才能使用,因此可以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中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秘钥的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中接收终端接收由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二秘钥的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终端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101: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第一加密后发送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向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之前,先向接收终端发送用于解密该加密数据的秘钥。在本实施场景中,该秘钥包括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第一秘钥可以是对称加密秘钥或者非对称加密秘钥,第二秘钥是经过第一加密后的对称加密秘钥或非对称加密秘钥,第一加密可以是对称加密或者非对称加密。由于第二秘钥经过第一加密,因此若要使用第二秘钥解密加密数据还需要对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因此,采用第二秘钥进行解密的数据网络传输时的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施场景中,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内容不同,在其他实施场景中,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可以内容相同。
当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秘钥时,需要将第二秘钥经第一加密后发送,以提升第二秘钥和用第二秘钥加密的加密数据的安全性。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中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秘钥的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201:所述发送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两个秘钥是公开密钥(public key,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在本实施场景中,采用非对称加密对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属于少量数据,因此不会严重影响加密或解密的效率。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使得接收终端在接收到该公钥获取请求后,生成秘钥对,该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公开的,用于发送给发送终端,私钥是保存的,用于解密加密数据。
S202: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公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接收由接收终端发送的秘钥对中的公钥。该公钥用于加密第二秘钥。
S203:生成第二秘钥,并利用所述公钥对所述第二秘钥进行第一加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接收到接收终端发送的公钥后,生成第二秘钥。在本实施场景中,该第二秘钥为一随机数,即,发送终端在接收到公钥后,生成一随机数,将该随机数作为第二秘钥。在其他实施场景中,也可以根据其他算法,生成对应的第二秘钥。
生成第二秘钥后,利用接收到的接收终端发送的公钥对第二秘钥进行第一加密,在本实施场景中,即为对第二秘钥进行非对称加密。在非对称加密中使用的主要算法有:RSA算法、Elgamal算法、背包算法、Rabin算法、D-H(Diffie-Hellman)算法、ECC(Elliptic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可以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算法对第二秘钥进行非对称加密。
S204:将第一加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能够被所述接收终端利用所述私钥进行第一解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对第二秘钥进行第一加密后,将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在本实施场景中,即为将经过非对称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在接收到经过非对称加密的第二秘钥后,可以使用保存的私钥对该经过非对称加密的数据进行非对称解密,从而获得该第二秘钥。
S102: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类型判断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例如,待传输的数据为报价、预算等数据内容,则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待传输的数据为广告、文案等文字内容,则该带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低。或者可以在带传输数据中添加标识,以指示该带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低,发送终端可以根据该标识获取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低。在其他实施场景中,还可以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其他特征来判断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
发送终端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对应的加密数据。若发送终端判定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或者高于预设阈值,则采用经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若发送终端判定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低或者低于预设阈值,则采用第一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以使得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加密数据后,可以采用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解密。在本实施场景中,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采用单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同一个密钥可以同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即为,若该待传输数据采用第一秘钥加密,则接收终端采用第一秘钥解密,若该待传输数据采用第二秘钥加密,则接收终端采用第二秘钥解密。
S103: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所述加密数据和表示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以及标识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该重要性标识可以是起初添加在待传输数据中,使得发送终端可以根据该重要性标识判断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发送终端在根据判定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后,将待传输数据中的重要性标与加密数据一起发送给接收终端。在其他实施场景中,可以是发送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内容、类型或者其他特征数据判定了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后,生成一重要性标识,该重要性标识用于指示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将该重要性标识与加密数据一起发送给接收终端。
这样,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加密数据和标识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后,可以根据该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加密该加密数据。若该重要性标识指示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或者高于预设阈值,则接收终端采用解密后的第二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若该重要性标识指示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低或者低于预设阈值,则接收终端采用接收的第一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在本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向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之前,为加密数据添加签名,接收终端在接收到该加密数据后,能够根据其中添加的数据签名验证其合法性。若接收终端判定该加密数据合法,则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若接收终端判定该加密数据不合法,则不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针对不同重要程度的待传输数据采用不同的秘钥进行加密,在解密时采用不同的秘钥进行解密,当传输重要程度高的待传输数据时,对其采用第二秘钥加密,并将经过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需要对第二秘钥进行解密才可利用解密后的第二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可以进一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301: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所述发送终端第一加密后发送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接收终端在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加密数据之前,先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用于解密加密数据的秘钥。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第一秘钥可以是对称加密秘钥或者非对称加密秘钥,在本实施场景中,第一秘钥为对称秘钥。第二秘钥是经过第一加密后的对称加密秘钥或非对称加密秘钥,第一加密可以是对称加密或者非对称加密,在本实施场景中,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第二秘钥为对称秘钥。由于第二秘钥经过第一加密,因此若要使用第二秘钥解密加密数据还需要对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因此,需要采用第二秘钥进行解密的数据的安全性更高。
接收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秘钥和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后,需要对对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进行解密以获取第二秘钥。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中接收终端接收由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二秘钥的步骤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401: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并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来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两个秘钥是公开密钥(public key,简称公钥)和私有密钥(private key,简称私钥)。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该公钥获取请求后,生成秘钥对,该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公钥是公开的,用于发送给发送终端,私钥是保存的,用于解密加密数据。
S402:所述发送终端发送所述公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接收终端在生成秘钥对后,将其中的公钥发送给发送终端,使得发送终端接收到该公钥后,使用该公钥对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将其中的私钥保存。
S403: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利用所述公钥进行第二加密的第二秘钥,通过所述私钥对所述第二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进行第一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利用接收到的由接收终端发送的公钥对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后,将经过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在接收到该经过加密的第二秘钥后,利用保存的私钥对该第二秘钥进行解密。在本实施场景中,即为对第二秘钥进行非对称解密。在非对称加密中使用的主要算法有:RSA算法、Elgamal算法、背包算法、Rabin算法、D-H(Diffie-Hellman)算法、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可以使用上述一种或多种算法对第二秘钥进行非对称加密。在经过非对称解密后,获得了第二秘钥。
S302: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经第二加密的加密数据和表示所述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加密的加密数据和表示该加密的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该加密数据是发送终端采用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后发送的,因此,该加密数据可以被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重要性标识为发送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的重要程度生成的,发送终端在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后得到加密数据,因此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一致。发送终端根据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生成用于指示该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并将该重要性标识与加密数据一起发送给接收终端。
S303: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即为,若该待传输数据采用第一秘钥加密,则接收终端采用第一秘钥解密,若该待传输数据采用第二秘钥加密,则接收终端采用第二秘钥解密。发送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对称加密,得到加密数据。接收终端在接收到重要性标识后可根据该重要性标识获取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从而推断出发送终端在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时,选择的是第一秘钥还是第二秘钥。
在本实施场景中,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加密数据和标识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后,可以根据该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加密该加密数据。若该重要性标识指示该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高或者高于预设阈值,则接收终端采用解密后的第二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若该重要性标识指示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低或者低于预设阈值,则接收终端采用接收的第一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在其他实施场景中,发送终端在向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之前,为加密数据添加签名,接收终端在接收到该加密数据后,能够根据其中添加的数据签名验证其合法性。若接收终端判定该加密数据合法,则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若接收终端判定该加密数据不合法,则不对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在接收终端先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在接收到发送终端发送的加密数据和表示该加密数据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后,根据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其中,第二秘钥经过第一加密后发送,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通信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户设备10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11、存储器12和通信电路13,存储器12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11结合通信电路13用于运行存储器12中的程序指令以进行通信并执行如下方法:
作为发送终端的通信终端10的通信电路13向作为接收终端的其他通信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第二秘钥是经第一加密后发送的。通信终端10的处理器11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该加密数据能够被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通信电路13向作为接收终端的其他通信终端发送加密数据和表示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使得作为接收终端的其他通信终端根据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加密数据。
或者,处理器11结合通信电路13用于运行存储器12中的程序指令以进行通信并执行如下方法:
作为接收终端的通信终端10的通信电路13接收作为发送终端的其他通信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第二秘钥是经发送终端第一加密后发送的。通信电路13接收作为发送终端的其他通信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加密的加密数据和标识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其中,加密数据能够被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解密。通信终端10的处理器11根据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加密数据。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终端可以实现对重要程度不同的待传输数据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加密,第二秘钥经第一加密后发送,需要解密后才可以用于解密加密数据,因此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20中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指令21,程序指令21用于执行如图1-图4所示的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中的存储芯片、硬盘或者是移动硬盘或者优盘、光盘等其他可读写存储的工具,还可以是服务器等等。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实施例中存储的程序可以在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数据时,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第二秘钥进行加密,将第一秘钥和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加密数据和表示加密数据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后,根据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者解密后的第二秘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第二秘钥经过加密后发送,必须经过解密才可以解密加密数据,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发送终端根据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选择第一秘钥或者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以得到加密数据,将第一秘钥和经过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发送给接收终端,接收终端在接收到加密数据和表示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后,选择第一秘钥或经过解密的第二秘钥进行解密,由于发送的经第一加密的第二秘钥无法直接用于解密加密数据,需要经过接收终端的解密才可使用,因此,采用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第一加密后发送的;
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被所述第一秘钥或所述第二秘钥进行解密;
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和标识所述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所述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所述向接收终端发送第二秘钥,包括:
所述发送终端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公钥获取请求,以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
接收所述接收终端发送的所述公钥;
生成第二秘钥,并利用所述公钥对所述第二秘钥进行第一加密;
将第一加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发送给所述接收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能够被所述接收终端利用所述私钥进行所述第一解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二秘钥,包括:
生成一随机数,并将所述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二秘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所述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包括:
基于待传输数据的重要程度,采用所述第一秘钥或所述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进行第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和/或
所述发送终端在向所述接收终端发送加密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为所述加密数据添加签名,使得所述接收终端接收到所述加密数据后能够根据所述签名验证其合法性。
5.一种网络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一秘钥和第二秘钥,其中,所述第二秘钥是经所述发送终端第一加密后发送的;
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经第二加密的加密数据和标识所述加密数据的重要程度的重要性标识;其中,所述加密数据能够被所述第一秘钥或所述第二秘钥进行解密;
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来第二解密所述加密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密为非对称加密;所述接收发送终端发送的第二秘钥,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公钥获取请求,并根据所述公钥获取请求生成秘钥对,所述秘钥对包括公钥和私钥;
向所述发送终端发送公钥;
接收所述发送终端发送的利用所述公钥进行第二加密的第二秘钥;
通过所述私钥对所述第二加密后的第二秘钥进行第一解密,获得解密后的所述第二秘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密为对称加密,所述加密数据是利用所述第一秘钥或所述第二秘钥对待传输数据加密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之前,还包括:
读取所述加密数据中添加的签名,基于所述签名验证所述加密数据的合法性;
在验证通过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重要性标识选择第一秘钥或经第一解密后的第二秘钥来解密所述加密数据的步骤。
9.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电路,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电路;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电路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10.一种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能够被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数据传输分配方法。
CN201811488554.5A 2018-12-06 2018-12-06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95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8554.5A CN109495265B (zh) 2018-12-06 2018-12-06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8554.5A CN109495265B (zh) 2018-12-06 2018-12-06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265A true CN109495265A (zh) 2019-03-19
CN109495265B CN109495265B (zh) 2021-07-23

Family

ID=6570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8554.5A Active CN109495265B (zh) 2018-12-06 2018-12-06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526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738A (zh) * 2019-12-24 2020-04-21 杭州安司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加密的电子邮件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CN112769868A (zh) * 2021-02-07 2021-05-07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2666A (zh) * 2019-12-30 2021-07-16 Tcl新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音视频传输系统
CN114172664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数据解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115A (zh) * 2021-12-10 2022-04-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7198A1 (en) * 2008-02-13 2012-02-02 Dr. ZHIJIANG 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yptographic communications using permutation
CN10357776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针对流式文档的加密和解密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11865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951791A (zh) * 2017-04-19 2017-07-14 杭州弗兰科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密文的机密文档访问控制系统
CN108173644A (zh) * 2017-12-04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加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7198A1 (en) * 2008-02-13 2012-02-02 Dr. ZHIJIANG 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yptographic communications using permutation
CN103577765A (zh) * 2012-08-08 2014-02-12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针对流式文档的加密和解密方法及其装置
CN106411865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6951791A (zh) * 2017-04-19 2017-07-14 杭州弗兰科信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密文的机密文档访问控制系统
CN108173644A (zh) * 2017-12-04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加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设备及服务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738A (zh) * 2019-12-24 2020-04-21 杭州安司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加密的电子邮件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CN113132666A (zh) * 2019-12-30 2021-07-16 Tcl新技术(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音视频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音视频传输系统
CN112769868A (zh) * 2021-02-07 2021-05-07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2664A (zh) * 2021-12-07 2022-03-11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数据解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72664B (zh) * 2021-12-07 2024-02-09 天融信雄安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加密、数据解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115A (zh) * 2021-12-10 2022-04-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22115B (zh) * 2021-12-10 2024-04-1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数据加密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5265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95265A (zh)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US11876897B2 (en) Right holder terminal, permiss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permiss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US1078501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959567B (zh) 数据存储方法、数据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1083076A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429408B2 (en) Masking the output of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in key generation protocols
CN109818749B (zh) 基于对称密钥池的抗量子计算点对点消息传输方法和系统
US8812845B2 (en)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834741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4967693B (zh) 面向云存储的基于全同态密码技术的文档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10505050A (zh) 一种基于国密算法的安卓信息加密系统及方法
CN110198295A (zh) 安全认证方法和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8880806A (zh) 加密、解密方法、芯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82329A (zh) 一种双向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US20230188325A1 (en) Computer-implemen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ly secure, high speed encry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CN108347404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3152322A (zh) 数据加密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099812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0519226B (zh) 基于非对称密钥池和隐式证书的量子通信服务端保密通信方法和系统
KR101308023B1 (ko) 수신자 프라이버시를 보호하는 브로드캐스트 암호화 방법
US20080279385A1 (en) Method and host device for using content using mobile card, and mobile card
CN112839328B (zh) 一种密接数据验证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000985B (zh) 具有指定条件关键字搜索功能的代理重加密方法和系统
CN108259505A (zh) 一种用于终端小型设备的ecc轻量级加密方法
CA2742530C (en) Masking the output of 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in key generation protoc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