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1865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1865A
CN106411865A CN201610828089.XA CN201610828089A CN106411865A CN 106411865 A CN106411865 A CN 106411865A CN 201610828089 A CN201610828089 A CN 201610828089A CN 106411865 A CN106411865 A CN 106411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key
target data
encry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80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宏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280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118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11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18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2487 priority patent/WO201804989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经常将多个终端进行连接,互传信息实现数据的传输,并管理这些数据。例如:当智能手机A与智能手机B建立连接后,用户就可以将智能手机A上的数据上传到智能手机B中。
然而实践中发现,用户将两个终端进行连接后就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这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举例来说:用户B在用户A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户B将用户A的智能手机A的数据传输至用户B的智能手机B中,这会造成智能手机A的数据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分别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在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步骤。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所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加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拆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加密单元,具体用于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具体为:
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方式具体为:
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分别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方式具体为:
获取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所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将所述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存储器分别连接通信总线,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时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进一步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最后,第一终端再将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响应数据传输指令。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目标数据之前,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确定目标数据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可以避免重要数据的泄露,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以及多个第二终端,其中,
第一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各类用户终端。其中,该用户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各类用户终端。其中,该用户终端的操作系统可包括但不限于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Black Berry(黑莓)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8操作系统等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图1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系统中,第一终端在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进一步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最后,第一终端再将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响应数据传输指令。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目标数据之前,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确定目标数据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可以避免重要数据的泄露,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的第二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图1中只示出了4个第二终端,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的第二终端。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上存储有多种类型的数据,比如:图片数据、文字数据、视频数据、语音数据以及应用程序数据等。有些数据是第一终端所属用户的私人数据,比如私人照片、私人备份记录等,这些私人数据通常对用户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有些数据对用户来说不是那么的重要,比如第一终端存储的应用程序数据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先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信连接,比如蓝牙连接、有线连接、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连接,在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通信连接建立成功的基础上,第一终端可以通过通信连接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01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11)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12)第一终端将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第三穿戴设备对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13)在接收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202。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先获取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进一步地,第一终端将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第三穿戴设备接收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之后,第三穿戴设备可以验证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与预设标识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其中,第三穿戴设备可以是用户随身携带的设备,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用户预先将第一终端与第三穿戴设备进行关联,即使用户没有携带第一终端,用户也可以通过第三穿戴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信息的方式来指示第一终端是否需要执行相应的步骤,从而可以间接地控制第一终端,同时,也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的安全性。
202、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方式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1)第一终端获取在预设时间内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22)第一终端将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获取第一终端在预设时间(比如当前时间之前的一周内、一个月内)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比如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进一步地,第一终端将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其中,各历史使用参数的加权参数的和为1,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分配各历史使用参数的加权参数,比如:用户可以给使用时间分配加权参数为40%,给使用次数分配加权参数为20%,给使用频率分配加权参数为40%。
203、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先判断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则表明目标数据对用户来说比较重要,若否,则表明目标数据对用户来说不是那么的重要。
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目标数据的泄露,第一终端可以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不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不用对目标数据进行任何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1)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
32)在确定目标数据所占存储空间大于剩余存储空间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对目标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以使得压缩后的目标数据所占存储空间小于剩余存储空间。
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在该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在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先获取第二终端的剩余存储空间,判断目标数据所占存储空间是否大于剩余存储空间,若是,第一终端可以对目标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以使得压缩后的目标数据所占存储空间小于剩余存储空间,这样处理后可以避免数据传输失败,之后,第一终端就可以使用密钥对压缩后的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若目标数据所占存储空间不大于剩余存储空间,则第一终端可以直接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204、第一终端将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响应数据传输指令。
在图2所描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接收到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可以进一步使用密钥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最后,第一终端再将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以响应数据传输指令。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目标数据之前,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确定目标数据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可以避免重要数据的泄露,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302、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303、在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304、在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将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确定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先判断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是否大于预设空间阈值,若是,表明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太大,通常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越大,该数据传输时对传输带宽的要求就越高,传输的时间就越长。为了降低终端间数据传输时的传输带宽以及减少传输的时间,第一终端可以将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一终端可以目标数据按照存储空间均等划分为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或者,第一终端可以将目标数据任意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305、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具体的,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方式可以为:
第一终端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第一终端使用第二密钥对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使用同一个密钥(即第一密钥)分别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者,第一终端可以使用不同的密钥,即使用第二密钥对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使用第三密钥对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终端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接收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密钥和第三密钥;或,
第一终端分别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接收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二密钥,以及接收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三密钥。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获取第二密钥和第三密钥的方式可以有两种,第一种:第一终端向同一个穿戴设备(即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以获取第二密钥和第三密钥;第二种,第一终端向不同的穿戴设备(即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以获取第二密钥和第三密钥。
306、第一终端分两次将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在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之后,第一终端可以分两次将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第一终端可以先发送第一加密数据然后再发送第二加密数据,或者,第一终端可以先发送第二加密数据然后再发送第一加密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图3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中,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第一终端将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第一终端分两次将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可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降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传输带宽,以及减少传输的时间。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图3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请参照图2~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如图4所示,该数据传输装置400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第一确定单元402,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加密单元403,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发送单元404,用于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数据传输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图3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请参照图2~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是在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得到的,与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相比,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除了包括图4所示的用数据传输装置的所有单元外,还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405,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拆分单元406,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加密单元403,具体用于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404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具体为:
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的,所述加密单元403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方式具体为:
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可选的,所述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所述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分别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可选的,图5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可以包括:
获取单元407,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401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02,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401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图4~图5所描述的数据传输装置400中,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目标数据之前,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确定目标数据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可以避免重要数据的泄露,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图2~图3所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具体请参照图2~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图6所示的终端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收发信机603和天线604,其中,收发信机603中可以包括接收器6031和发送器6032,分别用于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存储器602存储的指令,并控制发送器6032发送信号。其中,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信机603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芯片实现。例如,处理器601、存储器602和收发信机603可以完全集成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中,或者处理器601和收发信机603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存储器602集成在另一个芯片中,具体形式此处不做限定。其中,
存储器602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终端6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它既可以是总线形结构,也可以是星型结构,还可以包括比图6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还可以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显示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及电源等。
其中,处理器601为终端6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处理器6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6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接收器6031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通过发送器6032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601还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处理器601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包括:
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处理器601通过发送器6032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所述处理器601通过发送器6032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601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处理器601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所述处理器601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601还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处理器601通过发送器6032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以及通过接收器6031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所述处理器601通过发送器6032分别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通过接收器6031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通过接收器6031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601通过接收器6031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所述处理器601还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2内存储的程序代码,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所述处理器601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处理器601通过发送器6032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在接收器6031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601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包括:
所述处理器601获取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所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所述处理器601将所述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图6所描述的终端600中,第一终端在向第二终端发送目标数据之前,第一终端可以先确定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在确定目标数据比较重要的情况下,对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发送给第二终端,从而可以避免重要数据的泄露,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以及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所述第一终端分别向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在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所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7.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加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使用密钥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获得加密数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响应所述数据传输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
拆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大于预设空间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拆分成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
所述加密单元,具体用于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将所述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的方式具体为:
分两次将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和所述第二加密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单元使用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的方式具体为:
使用第一密钥分别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和第二加密数据;或,
使用第二密钥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一加密数据,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使用第三密钥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加密,获得第二加密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和所述第三密钥;或,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分别向与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一穿戴设备、第二穿戴设备发送密钥获取指令,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密钥,以及接收所述第二穿戴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三密钥。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用于指示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的数据传输指令之后,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终端的设备标识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终端关联的第三穿戴设备,以触发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对所述第二终端进行验证;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三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的身份合法的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12.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的方式具体为:
获取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目标数据的历史使用参数,所述历史使用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使用时间、使用次数以及使用频率;
将所述历史使用参数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所述目标数据的重要程度值。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接收器、发送器以及存储器分别连接通信总线,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且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610828089.XA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Pending CN1064118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8089.XA CN106411865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7/092487 WO2018049892A1 (zh) 2016-09-14 2017-07-11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8089.XA CN106411865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1865A true CN106411865A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9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8089.XA Pending CN106411865A (zh) 2016-09-14 2016-09-14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11865A (zh)
WO (1) WO201804989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9892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040078A (zh) * 2018-08-09 2018-12-18 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备ip地址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5265A (zh) * 2018-12-06 2019-03-19 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6074845A (zh) * 2023-04-06 2023-05-05 中诚华隆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35041A (zh) * 2018-12-04 2019-04-16 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qoop工具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268378A (zh) * 2021-05-18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容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389138B (zh) * 2023-04-07 2023-11-24 深圳市众志天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传输时的信息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7354068B (zh) * 2023-12-06 2024-03-0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 提高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通信安全性方法与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967A (zh) * 2011-09-29 2012-04-1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US20140328188A1 (en) * 2013-05-02 2014-11-06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High Signal Quality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Signal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s
CN104244237A (zh) * 2014-09-12 2014-12-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接收、发送终端和数据收发装置
EP2843886A1 (en) * 2013-08-30 2015-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balancing among alternative paths
CN104700270A (zh) * 2015-03-20 2015-06-10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支付请求处理方法、支付请求处理装置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300B (zh) * 2011-07-25 2016-10-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加密装置以及加密方法
JP6059039B2 (ja) * 2013-02-26 2017-01-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CN106411865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2967A (zh) * 2011-09-29 2012-04-11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US20140328188A1 (en) * 2013-05-02 2014-11-06 United States Cellular Corporation Maintaining High Signal Quality In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Signal Relative Importance Values
EP2843886A1 (en) * 2013-08-30 2015-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ad balancing among alternative paths
CN104244237A (zh) * 2014-09-12 2014-12-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接收、发送终端和数据收发装置
CN104700270A (zh) * 2015-03-20 2015-06-10 酷派软件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支付请求处理方法、支付请求处理装置和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9892A1 (zh) * 2016-09-14 2018-03-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040078A (zh) * 2018-08-09 2018-12-18 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备ip地址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40078B (zh) * 2018-08-09 2021-01-05 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备ip地址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5265A (zh) * 2018-12-06 2019-03-19 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09495265B (zh) * 2018-12-06 2021-07-23 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传输方法、通信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74845A (zh) * 2023-04-06 2023-05-05 中诚华隆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6074845B (zh) * 2023-04-06 2023-06-13 中诚华隆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安全传输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9892A1 (zh) 2018-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186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647587B (zh) 为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穿戴电子设备
US20100211685A1 (en) Pairing exchange
CN104090710A (zh) 一种智能终端解锁方法及智能终端
KR20100075896A (ko) Nfc 시스템 내에서 애플리케이션 데이터를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70154327A1 (en) Mobile Pay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2106118B (zh) 智能锁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230054157A1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8031182A1 (en) Intelligent remote touch for touch screen devices
CN114462560A (zh) 一种模拟卡的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223630A (zh) 一种遥控系统及方法
CN105325021B (zh) 用于远程便携式无线设备认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65044A (zh) 以改进的设备标识和信令链路安全性进行的无线电力传输
US9584958B2 (en) Mobile device,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 transaction, computer program, article of manufacture
CN101950369A (zh)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蓝牙识别装置
CN101009555A (zh) 一种智能密钥装置及其与主机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0595563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设置应用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87739A (zh) 一种无线传输电磁式触控装置
CN105160237A (zh) 一种支持安全认证的可穿戴装置及认证方法
CN104933379A (zh) 身份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256155A (zh) 用于使用可佩带设备的手中电话检测的适应性发送功率调节
CN204291001U (zh) 具有加密保护的近场通信标签及适用的近场通信控制系统
CN104717599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nfc事件上报方法及设备
CN207869159U (zh) 移动装置以及用户识别模块卡
CN10778675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解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