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0961A -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0961A
CN109490961A CN201910019841.XA CN201910019841A CN109490961A CN 109490961 A CN109490961 A CN 109490961A CN 201910019841 A CN201910019841 A CN 201910019841A CN 109490961 A CN109490961 A CN 1094909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ommon offset
point
inflection point
geophon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198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90961B (zh
Inventor
张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9100198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0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0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0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90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09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2Velocity, density or impedance
    • G01V2210/6222Velocity; travel tim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6Subsurface model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7Wave propagation modeling
    • G01V2210/671Raytra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属于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对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拾取初至走时数据;计算炮点和检波点位于起伏地表的射线参数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抽取共偏移距域初至走时数据;对共偏移距域进行编号;设置当前共偏移距域;计算当前共偏移距域内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垂向速度梯度和回折点的深度;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偏移距域数据,如果有,则把下一个共偏移距域设置为当前共偏移距域,并进行新的计算,如果没有,则计算模型空间中各个点处的速度;输出速度模型。其解决了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在近地表条件复杂地区反演速度模型不准的问题。

Description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属于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是利用地震波初至旅行时对地下介质进行速度建模的重要方法。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按照速度建模过程中是否需要进行射线追踪可以分为基于射线追踪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和无射线追踪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基于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方法需要将地下介质速度场参数化为离散网格。然后,通过最小化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得到的初至走时和观测的初至走时之间的差,在初始速度模型的基础上反复迭代修正每一个离散网格的速度值,直到正演模拟得到的初至走时和观测的初至走时之间的差小于事先给定的阈值。该方法由于需要修改每一个离散网格的速度值,存在严重的多解性。此外,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时,由于炮点和检波点非常多,每次迭代的射线追踪正演模拟花费时间较多,导致该方法反演地下介质的速度场的效率很低。
无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回折波或折射波的射线方程直接计算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走时,无需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也无需进行反复迭代修正速度模型,可以直接求取回折点的速度和深度或者折射层的速度和厚度。因此,无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比基于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具有更高的速度建模效率。
然而,目前已有的无射线追踪的初至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都是基于水平地形的一维速度模型的走时和射线方程,仅适用于地表起伏小且地下介质速度横向变化也较小的情况。在近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由于地表高程差异极大,该方法通常难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原始共炮域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剔除坏道、去噪、道均衡;
步骤二:从预处理后的共炮域地震记录中拾取初至走时数据;
步骤三:利用拾取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起伏地表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射线参数,射线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为射线参数,θ为检波点处的地表倾角,v0为通过直达波估计的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l为走时梯度;
走时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Δt为相邻道初至走时之差,Δx为相邻道偏移距之差;
步骤四: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回折波回折点处的速度,回折点处的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p为射线参数;
步骤五:从共炮域初至走时数据中抽取共偏移距域初至走时数据,并从小偏移距到大偏移距对共偏移距域进行编号,把第一个共偏移距域设置为当前共偏移距域;
步骤六: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该域内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垂向速度梯度,垂向速度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垂向速度梯度,a1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2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3为与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4和a5均为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各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vs为炮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vr为检波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X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tsr为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Δz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
步骤七: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回折点的深度,回折点的深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的速度,vs为炮点处的速度,λ为垂向速度梯度,zs为炮点深度;
步骤八: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偏移距域数据:如果有,则把下一个共偏移距域作为当前共偏移距域,返回步骤六;如果没有,则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九:利用上述计算的回折点处的速度,通过反距离加权算法计算出模型空间中各个点处的速度值,输出速度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考虑到了地表倾角对射线参数计算的影响,还考虑到了地表炮点和检波点高程差异大导致回折点深度计算不准的问题,解决了基于水平地表假设的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无法用于地表剧烈起伏地区速度建模的问题;本发明计算简单、易于实现、耗时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反演结果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图;
图3为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图;
图4为预处理后第52炮地震记录图;
图5为利用本发明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的第52炮地震记录图;
图6为利用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的第52炮地震记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流程图,本发明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原始共炮域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剔除坏道、去噪、道均衡;
步骤二:从预处理后的共炮域地震记录中拾取初至走时数据;
步骤三:利用拾取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起伏地表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射线参数,射线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为射线参数,θ为检波点处的地表倾角,v0为通过直达波估计的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l为走时梯度;
走时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Δt为相邻道初至走时之差,Δx为相邻道偏移距之差;
步骤四: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回折波回折点处的速度,回折点处的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p为射线参数;
步骤五:从共炮域初至走时数据中抽取共偏移距域初至走时数据,并从小偏移距到大偏移距对共偏移距域进行编号,把第一个共偏移距域设置为当前共偏移距域;
步骤六: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该域内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垂向速度梯度,垂向速度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垂向速度梯度,a1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2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3为与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4和a5均为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各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vs为炮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vr为检波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X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tsr为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Δz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
步骤七: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回折点的深度,回折点的深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的速度,vs为炮点处的速度,λ为垂向速度梯度,zs为炮点深度;
步骤八: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偏移距域数据:如果有,则把下一个共偏移距域作为当前共偏移距域,返回步骤六;如果没有,则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九:利用上述计算的回折点处的速度,通过反距离加权算法计算出模型空间中各个点处的速度值,输出速度模型。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进行解释和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法的实现思路及实现过程并证明方法的有效性,用四川山区2D实测地震资料进行测试,并与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如图2和图3所示。
S1:选择的2D实测地震资料共有202炮,每炮240道。炮间距100m,道间距40m。对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剔除坏道、去除噪声、道均衡。预处理后第52炮地震记录详见图4。
S2:从预处理后的地震记录中拾取初至走时数据,初至走时数据包括炮点的空间坐标、检波点的空间坐标、炮点与检波点之间的距离、初至旅行时。
S3:通过直达波估计地表的速度。
S4: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所有地震道对应的射线参数。
S5:利用公式3计算所有地震道对应回折波回折点处的速度。
S6:从共炮域初至走时数据中抽取共偏移距域初至走时数据,并从小偏移距到大偏移距对共偏移距域进行编号,把第一个共偏移距域设置为当前共偏移距域。
S7: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利用公式4~9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垂向速度梯度。
S8: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利用公式10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回折波回折点的深度。
S9: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偏移距域数据,如果有,则把下一个共偏移距域作为当前共偏移距域,返回步骤七;如果没有,则执行下一步骤;
S10:利用上述计算的回折点处的速度,通过反距离加权算法计算出模型空间中各个点处的速度值,然后,输出速度模型。
通过对比图2和图3,可以看出考虑地形起伏对射线参数和回折点深度计算的影响,建立的速度模型在横向上变化更加平缓,在纵向上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地增加,符合实际地质情况。然而,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在横向上变化剧烈,存在明显地条带状,不符合地质情况。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基于图2和图3所示的速度模型,对第52炮预处理后的地震记录进行静校正,静校正后地震记录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对比图5和图6,可以明显地看出采用本发明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反射同相轴更加连续、平滑,更接近双曲线形态,而采用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静校正后,反射同相轴存在明显地扭曲,剖面质量差。这表明本发明在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大、地表起伏剧烈的地区,可以取得比基于水平地表假设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更好的应用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考虑到了地表倾角对射线参数计算的影响,还考虑到了地表炮点和检波点高程差异大导致回折点深度计算不准的问题,解决了基于水平地表假设的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无法用于地表剧烈起伏地区速度建模的问题;本发明计算简单、易于实现、耗时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反演结果可靠性高。
本发明可广泛运用于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原始共炮域地震记录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剔除坏道、去噪、道均衡;
步骤二:从预处理后的共炮域地震记录中拾取初至走时数据;
步骤三:利用拾取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起伏地表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射线参数;
步骤四:计算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回折波回折点处的速度,回折点处的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p为射线参数;
步骤五:从共炮域初至走时数据中抽取共偏移距域初至走时数据,并从小偏移距到大偏移距对共偏移距域进行编号,把第一个共偏移距域设置为当前共偏移距域;
步骤六: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该域内每一道地震记录对应的垂向速度梯度;
步骤七:利用当前共偏移距域内的初至走时数据计算回折点的深度;
步骤八:判断是否还有未处理的共偏移距域数据:如果有,则把下一个共偏移距域作为当前共偏移距域,返回步骤六;如果没有,则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九:利用上述计算的回折点处的速度,通过反距离加权算法计算出模型空间中各个点处的速度值,输出速度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射线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为射线参数,θ为检波点处的地表倾角,v0为通过直达波估计的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l为走时梯度;
走时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Δt为相邻道初至走时之差,Δx为相邻道偏移距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垂向速度梯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λ为垂向速度梯度,a1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2为与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3为与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a4和a5均为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炮点处的地表速度、检波点处的地表速度和回折点处的速度有关的系数,各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处的速度,vs为炮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vr为检波点所在位置的地表速度,X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距离,tsr为回折波从炮点到检波点的走时,Δzsr为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高程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回折点的深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vm为回折点的速度,vs为炮点处的速度,λ为垂向速度梯度,zs为炮点深度。
CN201910019841.XA 2019-01-09 2019-01-09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90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9841.XA CN109490961B (zh) 2019-01-09 2019-01-09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19841.XA CN109490961B (zh) 2019-01-09 2019-01-09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0961A true CN109490961A (zh) 2019-03-19
CN109490961B CN109490961B (zh) 2020-07-17

Family

ID=65714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198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490961B (zh) 2019-01-09 2019-01-09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09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082A (zh) * 2019-06-17 2020-12-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的地震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
CN114488288A (zh) * 2022-01-25 2022-05-13 中国海洋大学 共偏移距域起伏地表回折波走时速度建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4659A1 (fr) * 1994-03-11 1995-09-14 Elf Aquitaine Production Procede de modelisation de donnees sismiques cinematiques ayant subi un traitement par au moins un operateur de deplacement
GB2443436A (en) * 2006-11-04 2008-05-07 Westerngeco Seismic Holdings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operties of the earth using turning wave data
CN102841376A (zh) * 2012-09-06 2012-12-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2841375A (zh) * 2012-09-06 2012-12-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复杂条件下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4181593A (zh) * 2014-08-28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4181592A (zh) * 2014-08-28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无射线追踪的回折波低阶多项式层析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7505651A (zh) * 2017-06-26 2017-12-22 中国海洋大学 地震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斜率层析成像方法
CN107870361A (zh) * 2017-10-12 2018-04-03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地震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4659A1 (fr) * 1994-03-11 1995-09-14 Elf Aquitaine Production Procede de modelisation de donnees sismiques cinematiques ayant subi un traitement par au moins un operateur de deplacement
GB2443436A (en) * 2006-11-04 2008-05-07 Westerngeco Seismic Holdings Method of determining properties of the earth using turning wave data
CN102841376A (zh) * 2012-09-06 2012-12-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2841375A (zh) * 2012-09-06 2012-12-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复杂条件下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4181593A (zh) * 2014-08-28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三维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4181592A (zh) * 2014-08-28 2014-12-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无射线追踪的回折波低阶多项式层析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7505651A (zh) * 2017-06-26 2017-12-22 中国海洋大学 地震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斜率层析成像方法
CN107870361A (zh) * 2017-10-12 2018-04-03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地震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IKUN SHI 等: "A Layer-Stripping Method for 3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Using Seismic First-Arrival Tim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
胡自多 等: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层析静校正技术研究及应用", 《岩性油气藏》 *
陈世军 等: "初至波射线层析成像在复杂区静校正中的应用", 《石油物探》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082A (zh) * 2019-06-17 2020-12-18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的地震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
CN112099082B (zh) * 2019-06-17 2021-08-20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的地震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
CN114488288A (zh) * 2022-01-25 2022-05-13 中国海洋大学 共偏移距域起伏地表回折波走时速度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0961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5651B (zh) 地震初至波和反射波联合斜率层析成像方法
CN104297789B (zh) 一种三维倾角域稳相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系统
CN104133245B (zh) 一种地震资料的静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3713323B (zh) 一种全方位各向异性保幅成像与抽道集方法
CN102866421B (zh) 识别小断距断点的散射波叠前成像方法
CN108196305B (zh) 一种山地静校正方法
CN106597533A (zh) 一种用于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的深度域速度建模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2914796B (zh) 一种基于高斯束的获取纵横波偏移速度的控制方法
CN105093319B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5093301B (zh) 共成像点反射角角道集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7219554A (zh) 陆地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的自动获取方法
CN105629300B (zh) 提高复杂构造偏移数据信噪比的方法
CN109490961A (zh) 起伏地表无射线追踪回折波层析成像方法
CN105607119B (zh) 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与静校正量求取方法
CN112099082B (zh) 一种共面元共方位角道集的地震回折波走时反演方法
CN104808242B (zh) 一种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方法
CN104749623B (zh) 一种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方法
CN110389377A (zh) 基于波形互相关系数相乘的微震偏移成像定位方法
CN103076628A (zh) 一种孔径优化的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方法
CN105093318A (zh) 一种自适应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方法
CN107765306B (zh) 一种vsp初始速度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399037B (zh) 高速顶界面提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93324B (zh) 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