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8508A -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8508A
CN109488508A CN201811291103.2A CN201811291103A CN109488508A CN 109488508 A CN109488508 A CN 109488508A CN 201811291103 A CN201811291103 A CN 201811291103A CN 109488508 A CN109488508 A CN 109488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diode
triode
connec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1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88508B (zh
Inventor
沈小川
田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cin Motor Co Ltd
Loncin General Dynam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cin General Dynam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cin General Dynam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cin General Dynam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11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85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8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8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88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8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03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itiating engine start or stop
    • F02N11/0807Remote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62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ical power supply means, e.g. batt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gnition Installation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包括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其输入端与蓝牙接收模块和启动按键连接,用于接收蓝牙启停信号或者按键启停信号并输入到控制器U1;温度采集电路,其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转速采集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电源线,用于采集发动机的转速并输出至控制器U1;控制器U1,用于接收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输出的启停信号,并接收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控制启停执行电路;启停执行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启停动作;能够采用按键或者蓝牙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机,从而方便进行控制,而且,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发动机启动过程以及停机过程稳定。

Description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发电机中,现有的发电机往往采用单纯的手拉启动的方式,这种方式操作复杂,不方便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采用了一键启动的方式来启动发电机的燃油发动机工作,但是,现有的一键启动方式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传统的一键启动结构只能在某一恒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够成功启动,当发电机所处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则发电机难以成功启动;2.传统的一键启动结构功能单一,与手动启动不能兼顾,如果在蓄电池无电、蓄电池未安装或是蓄电池损坏时,无法启动发电机,而且,传统的启动结构只能在发电机的控制面板启动,不能实现远距离启动。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继续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能够采用按键或者蓝牙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机,从而方便进行控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能够成功且稳定的启动发电机,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发电机的适应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发动机启动过程以及停机过程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包括手拉电源电路、蓄电池电源电路、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控制器U1、温度采集电路、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
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其输入端与蓝牙接收模块和启动按键连接,用于接收蓝牙启停信号或者按键启停信号并输入到控制器U1;
温度采集电路,其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
转速采集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电源线,用于采集发动机的转速并输出至控制器U1;
控制器U1,用于接收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输出的启停信号,并接收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控制启停执行电路;
启停执行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启停动作;
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向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提供12V直流电;
稳压控制电路,其电源输入端与手拉电源电路以及蓄电池连接,用于将12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并向控制器U1以及温度采集电路供电,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采用按键或者蓝牙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机,从而方便进行控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能够成功且稳定的启动发电机,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发电机的适应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发动机启动过程以及停机过程稳定。
进一步,所述启停执行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门步进电机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以及熄火控制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发电机的启动继电器工作;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进而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风门的开度;
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的燃油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熄火控制电路,其控制端与控制器U1连接,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熄火控制命令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熄火,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稳定的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以及可靠停机,确保整个系统以及发电机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三极管Q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光耦G1、MOS管Q3以及三极管Q2;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12V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3的漏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JL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还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CON DIANJI1与控制器U1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二控制端CON DIANJI2连接于控制器U1的9引脚,电阻R6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的公共连接点与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MOS管Q3的基极还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源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于继电器的线圈JL与MOS管Q3的源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
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1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MOS管Q3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MOS管Q3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其中,继电器用于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的启动电机,通过启动电机的工作,从而带动发电机的发动机工作;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稳定地控制继电器工作,当三极管Q2导通时,三极管Q1导通,此时,还需要参考电阻R6电阻R7的采样电压,使光耦导通,进而使得MOS管Q3导通,向继电器输出控制电信号,在这种结构下,能够保证继电器的工作稳定性,而且,通过二极管D3和电阻R3的作用,能够对MOS管形成良好的保护。
进一步,所述熄火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9、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23、电容C24以及三极管Q9;
所述二极管D19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熄火控制端CON XH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47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9的负极通过电容C23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49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容C24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作为熄火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熄火线能够稳定可靠地接地,从而确保发电机的发动机可靠停机。
进一步,所述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25、二极管D24、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0、电容C25、电容C26、三极管Q16、三极管Q17以及光耦G4;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燃油电磁阀控制端XQ1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6的发射极作为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燃油电磁阀的线圈DL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于线圈DL与光耦G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24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三极管Q16的基极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通过电阻R59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输入端CON DCF连接于控制器U1;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26接地,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电容C25的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5,电容C25的另一端作为端子XQ2,端子XQ2和二极管D24的正极与线圈D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均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燃油电磁阀的稳定工作,从而确保发电机的发动机的启动、运行以及熄火的稳定。
进一步,所述转速采集电路包括二极管D16、二极管D26、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光耦G3以及三极管Q8;
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相线,二极管D16的负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二极管D2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6的负极接地,电阻R37的一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与二极管D16所连接的相线不同的相线,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16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8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39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容C17接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0接5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8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容C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准确地采集到发动机的转速信号,从而利于对发动机的启动、停机以及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T1、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二极管D15、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可控精密稳压源U3、MOS管Q6、控制芯片U2以及光耦G2;
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TL1的一端连接,初级线圈TL1的另一端与MOS管Q6的漏极连接,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9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连接,MOS管Q6的漏极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MOS管Q11的负极通过电阻R25和电容C6并联后连接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1和电阻R20串联后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电阻R20和电阻R2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连接,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24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23与MOS管Q6的源极连接,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2与源极连接;
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包括输出线圈TL2以及反馈线圈TL3;输出线圈TL2的一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的负极作为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12V直流电,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26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通过电容C8接地,输出线圈TL2的另一端接地;
反馈线圈TL3的一端与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阻R27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接地,电容C9和电阻R2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反馈电压输出端输出VCC1并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反馈线圈TL3的另一端接地;
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9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8和电阻R31串联后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正极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参考极连接于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30和电容C10串联后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28和电阻R3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1引脚;
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容C14和电阻R34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35和电容C15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通过电容C12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地,控制芯片U2的4引脚连接于电阻R33和电容C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控制芯片U2的2引脚和5引脚接地,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整个控制系统得到稳定的直流电,进而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手拉电源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容C5、三极管Q7以及MOS管Q5;
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5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漏极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18与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通过电阻R16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阻R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电压正常时,此时三极管Q7截止,MOS管的栅极从电阻R16、二极管D10、电阻R18得电,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MOS管导通,从而保证从整流电路到后端的电路为一个工作回路,手拉电源电路正常工作,当电阻R14和电阻R15采集的电压大于安全值,则稳压管DW3导通,此时三极管导通,三极管导通后,MOS管的源极电压升高且大于MOS管Q5的栅极电压,MOS管截止,从而使得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断开,后续电路无电,从而起到良好的过压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5、三极管Q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DW2;
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和电容C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4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蓝牙接收电路的输出端BLUETOOTH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一键启动信号输出端LSTART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CON POW端子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有一键启动信号或者蓝牙信号输入式,则三极管Q4导通,整个稳压控制电路工作,输出稳定的5V直流电,并且控制器U1通过二极管D8提供稳定的高电平保持信号,使得三极管Q4持续导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能够采用按键或者蓝牙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机,从而方便进行控制,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能够成功且稳定的启动发电机,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发电机的适应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发动机启动过程以及停机过程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稳压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手拉电源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速采集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温度采集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蓝牙信号接收电路和一键启动电路原理图。
图8为熄火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9为本发明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包括手拉电源电路、蓄电池电源电路、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控制器U1、温度采集电路、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
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其输入端与蓝牙接收模块和启动按键连接,用于接收蓝牙启停信号或者按键启停信号并输入到控制器U1;
温度采集电路,其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
转速采集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电源线,用于采集发动机的转速并输出至控制器U1;
控制器U1,用于接收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输出的启停信号,并接收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控制启停执行电路;
启停执行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启停动作;
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连接用于向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提供12V直流电;
稳压控制电路,其电源输入端与手拉电源电路以及蓄电池连接,用于将12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并向控制器U1以及温度采集电路供电,通过上述结构,能够采用按键或者蓝牙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或者停机,从而方便进行控制,而且,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好,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发动机启动过程以及停机过程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启停执行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门步进电机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以及熄火控制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发电机的启动继电器工作;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进而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风门的开度;
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的燃油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熄火控制电路,其控制端与控制器U1连接,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熄火控制命令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熄火,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稳定的对发电机的发动机进行启动以及可靠停机,确保整个系统以及发电机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三极管Q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光耦G1、MOS管Q3以及三极管Q2;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12V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3的漏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JL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还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CON DIANJI1与控制器U1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二控制端CON DIANJI2连接于控制器U1的9引脚,电阻R6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的公共连接点与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MOS管Q3的基极还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源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于继电器的线圈JL与MOS管Q3的源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
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1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MOS管Q3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MOS管Q3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其中,继电器用于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的启动电机,通过启动电机的工作,从而带动发电机的发动机工作;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稳定地控制继电器工作,当三极管Q2导通时,三极管Q1导通,此时,还需要参考电阻R6电阻R7的采样电压,使光耦导通,进而使得MOS管Q3导通,向继电器输出控制电信号,在这种结构下,能够保证继电器的工作稳定性,而且,通过二极管D3和电阻R3的作用,能够对MOS管形成良好的保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熄火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9、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23、电容C24以及三极管Q9;
所述二极管D19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熄火控制端CON XH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47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9的负极通过电容C23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49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容C24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作为熄火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熄火线能够稳定可靠地接地,从而确保发电机的发动机可靠停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25、二极管D24、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0、电容C25、电容C26、三极管Q16、三极管Q17以及光耦G4;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燃油电磁阀控制端XQ1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6的发射极作为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燃油电磁阀的线圈DL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于线圈DL与光耦G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24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三极管Q16的基极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通过电阻R59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输入端CON DCF连接于控制器U1;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26接地,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电容C25的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5,电容C25的另一端作为端子XQ2,端子XQ2和二极管D24的正极与线圈D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均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燃油电磁阀的稳定工作,从而确保发电机的发动机的启动、运行以及熄火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速采集电路包括二极管D16、二极管D26、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光耦G3以及三极管Q8;
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相线,二极管D16的负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二极管D2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6的负极接地,电阻R37的一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与二极管D16所连接的相线不同的相线,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16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8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39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容C17接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0接5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8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容C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准确地采集到发动机的转速信号,从而利于对发动机的启动、停机以及工作过程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T1、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二极管D15、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可控精密稳压源U3、MOS管Q6、控制芯片U2以及光耦G2;
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TL1的一端连接,初级线圈TL1的另一端与MOS管Q6的漏极连接,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9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连接,MOS管Q6的漏极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MOS管Q11的负极通过电阻R25和电容C6并联后连接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1和电阻R20串联后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电阻R20和电阻R2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连接,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24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23与MOS管Q6的源极连接,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2与源极连接;
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包括输出线圈TL2以及反馈线圈TL3;输出线圈TL2的一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的负极作为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12V直流电,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26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通过电容C8接地,输出线圈TL2的另一端接地;
反馈线圈TL3的一端与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阻R27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接地,电容C9和电阻R2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反馈电压输出端输出VCC1并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反馈线圈TL3的另一端接地;
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9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8和电阻R31串联后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正极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参考极连接于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30和电容C10串联后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28和电阻R3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1引脚;
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容C14和电阻R34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35和电容C15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通过电容C12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地,控制芯片U2的4引脚连接于电阻R33和电容C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控制芯片U2的2引脚和5引脚接地,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整个控制系统得到稳定的直流电,进而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控制芯片U2为开关电源芯片,通过光耦G2对输出的12V直流电进行采样,并输入到控制芯片U2中,从而根据采样反馈控制MOS管Q6的占空比,进而保证手拉电源能够稳定地输出12V直流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拉电源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容C5、三极管Q7以及MOS管Q5;
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5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漏极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18与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通过电阻R16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阻R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当电压正常时,此时三极管Q7截止,MOS管的栅极从电阻R16、二极管D10、电阻R18得电,栅极电压高于源极电压,MOS管导通,从而保证从整流电路到后端的电路为一个工作回路,手拉电源电路正常工作,当电阻R14和电阻R15采集的电压大于安全值,则稳压管DW3导通,此时三极管导通,三极管导通后,MOS管的源极电压升高且大于MOS管Q5的栅极电压,MOS管截止,从而使得整流电路的输出回路断开,后续电路无电,从而起到良好的过压保护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5、三极管Q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DW2;
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和电容C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4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蓝牙接收电路的输出端BLUETOOTH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一键启动信号输出端LSTART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CON POW端子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当有一键启动信号或者蓝牙信号输入式,则三极管Q4导通,整个稳压控制电路工作,输出稳定的5V直流电,并且控制器U1通过二极管D8提供稳定的高电平保持信号,使得三极管Q4持续导通。
以下进一步对控制原理进行说明:
当由蓄电池向控制系统供电时:
当收到一键启动信号或者蓝牙启动信号时,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温度并通过温度采集电路传输至控制器U1,同时,控制器U1通过转速采集电路判断当前发动机转速是否达到400rpm,如达到,控制器U1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工作,打开继电器,并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控制步进电机工作使发动机的风门具有不同的开度;
转速采集电路采集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800rpm时,控制器U1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关闭继电器;且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整个一键启动电路不工作;
当需要停机时,通过一键启动按钮或者蓝牙采集电路输入停机信号,控制器U1收到该信号后,控制器U1接收当前转速采集电路所采集的发动机转速,确认发动机当前处于运行状态,此时,控制器U1输出控制命令到熄火控制电路以及电磁阀驱动电路,关闭化油器的电磁阀。
当采用手拉方式启动发电机时:
由手拉方式启动发动机,此时,由手拉电源供电,控制器U1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发动机的温度,并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控制步进电机工作使发动机的风门具有不同的开度;
转速采集电路采集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800rpm时,一键启动模块停止工作;且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整个一键启动电路不工作;
当需要停机时,通过一键启动按钮或者蓝牙采集电路输入停机信号,控制器U1收到该信号后,控制器U1接收当前转速采集电路所采集的发动机转速,确认发动机当前处于运行状态,此时,控制器U1输出控制命令到熄火控制电路以及电磁阀驱动电路,关闭化油器的电磁阀。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拉电源电路、蓄电池电源电路、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控制器U1、温度采集电路、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
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其输入端与蓝牙接收模块和启动按键连接,用于接收蓝牙启停信号或者按键启停信号并输入到控制器U1;
温度采集电路,其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发电机的发动机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U1;
转速采集电路,其输入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电源线,用于采集发动机的转速并输出至控制器U1;
控制器U1,用于接收一键式信号输入电路输出的启停信号,并接收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并根据温度信号和转速信号控制启停执行电路;
启停执行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执行启停动作;
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向转速采集电路以及启停执行电路提供12V直流电;
稳压控制电路,其电源输入端与手拉电源电路以及蓄电池连接,用于将12V直流电转化为5V直流电并向控制器U1以及温度采集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停执行电路包括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控制风门步进电机的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以及熄火控制电路;
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发电机的启动继电器工作;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步进电机动作,进而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风门的开度;
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的燃油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熄火控制电路,其控制端与控制器U1连接,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器U1输出的熄火控制命令控制发电机的发动机熄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1、三极管Q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容C1、光耦G1、MOS管Q3以及三极管Q2;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于12V电源,二极管D1的负极与MOS管Q3的漏极连接,MOS管Q3的源极通过继电器的线圈JL接地,二极管D1的负极还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CON DIANJI1与控制器U1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接地,电阻R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1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一端作为继电器驱动电路的第二控制端CON DIANJI2连接于控制器U1的9引脚,电阻R6通过电阻R7接地,电阻R6和电阻R7的公共连接点与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耦G1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MOS管Q3的基极还与稳压管DW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MOS管Q3的源极,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8与源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于继电器的线圈JL与MOS管Q3的源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4的正极接地;
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电容C1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MOS管Q3的源极还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熄火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19、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电容C23、电容C24以及三极管Q9;
所述二极管D19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熄火控制端CON XH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电阻R47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二极管D19的负极通过电容C23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49接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容C24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电阻R48的一端连接,电阻R48的另一端作为熄火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熄火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包括二极管D25、二极管D24、电阻R58、电阻R59、电阻R60、电容C25、电容C26、三极管Q16、三极管Q17以及光耦G4;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燃油电磁阀控制端XQ1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25的负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16的发射极作为燃油电磁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燃油电磁阀的线圈DL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于线圈DL与光耦G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二极管D24的负极连接于三极管Q16的发射极,三极管Q16的基极与三极管Q1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7的基极通过电阻R59与光耦G4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60的一端连接,电阻R60的另一端作为控制输入端CON DCF连接于控制器U1;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26接地,光耦G4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电容C25的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5,电容C25的另一端作为端子XQ2,端子XQ2和二极管D24的正极与线圈DL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均连接于发电机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速采集电路包括二极管D16、二极管D26、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光耦G3以及三极管Q8;
二极管D16的正极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相线,二极管D16的负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二极管D2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6的负极接地,电阻R37的一端连接于发电机的三相线中的任一与二极管D16所连接的相线不同的相线,电阻R37的另一端连接于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光耦G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电容C16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12V电源,光耦G3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8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39接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容C17接地,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0接5V电源,三极管Q8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18接地,三极管Q8的集电极和电容C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电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变压器T1、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二极管D15、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13、二极管D14、可控精密稳压源U3、MOS管Q6、控制芯片U2以及光耦G2;
所述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TL1的一端连接,初级线圈TL1的另一端与MOS管Q6的漏极连接,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9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连接,MOS管Q6的漏极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MOS管Q11的负极通过电阻R25和电容C6并联后连接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与初级线圈TL1的公共连接点,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1和电阻R20串联后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电阻R20和电阻R2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5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2的6引脚连接,MOS管Q6的源极通过电阻R24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23与MOS管Q6的源极连接,MOS管Q6的栅极通过电阻R22与源极连接;
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包括输出线圈TL2以及反馈线圈TL3;输出线圈TL2的一端与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与二极管D1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4的负极作为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输出12V直流电,二极管D12的正极通过电阻R26和电容C7串联后与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2的负极通过电容C8接地,输出线圈TL2的另一端接地;
反馈线圈TL3的一端与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3的负极与电阻R27连接,电阻R27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9接地,电容C9和电阻R2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反馈电压输出端输出VCC1并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7引脚,反馈线圈TL3的另一端接地;
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9和电阻R32串联后接地,二极管D14的正极通过电阻R28和电阻R31串联后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连接,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正极接地,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参考极连接于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29和电阻R3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30和电容C10串联后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28和电阻R3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光耦G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可控精密稳压源U3的负极,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G2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控制芯片U2的1引脚;
控制芯片U2的1引脚通过电容C14和电阻R34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3引脚通过电阻R35和电容C15并联后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通过电容C12接地,控制芯片U2的8引脚与电阻R33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地,控制芯片U2的4引脚连接于电阻R33和电容C1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控制芯片U2的2引脚和5引脚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电源电路还包括过压保护电路;
所述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稳压管DW3、稳压管DW4、电容C5、三极管Q7以及MOS管Q5;
所述电阻R14的一端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5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漏极接地,电阻R14和电阻R15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稳压管DW4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4的正极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7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与MOS管Q5的源极连接,MOS管Q5的栅极通过电阻R18与二极管D10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0的正极通过电阻R16与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于二极管D10的负极与电阻R18之间的公共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5、三极管Q4、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二极管D9以及稳压管DW2;
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手拉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通过电容C3接地,稳压管DW2的负极和电容C3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稳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3和电容C4并联后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6、二极管D7、二极管D8和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蓝牙接收电路的输出端BLUETOOTH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与一键启动信号输出端LSTART连接,二极管D8的正极与控制器U1的CON POW端子连接,二极管D9的正极与转速采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CN201811291103.2A 2018-10-31 2018-10-31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Active CN1094885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103.2A CN109488508B (zh) 2018-10-31 2018-10-31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1103.2A CN109488508B (zh) 2018-10-31 2018-10-31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8508A true CN109488508A (zh) 2019-03-19
CN109488508B CN109488508B (zh) 2021-03-23

Family

ID=65691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1103.2A Active CN109488508B (zh) 2018-10-31 2018-10-31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85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972A (zh) * 2019-12-31 2020-04-21 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及发电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7731Y (zh) * 2002-03-12 2002-12-25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启动汽油发电机组电路
US20050200030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atic choke
JP2007064071A (ja) * 2005-08-30 2007-03-15 Fuji Robin Ind Ltd エンジン作業機
CN201471061U (zh) * 2009-07-20 2010-05-19 重庆运达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联合逆变系统的启动系统
CN104093952A (zh) * 2012-01-24 2014-10-08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具有电启动器和反冲启动器的手持发动机动力工具
CN205911981U (zh) * 2016-07-12 2017-01-25 重庆明川电子有限公司 发电机一键启动控制电路
CN206054099U (zh) * 2016-08-31 2017-03-29 华和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一键启动控制面板的发电机
CN106640362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江苏凯普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启动遥控柴油发电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27731Y (zh) * 2002-03-12 2002-12-25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启动汽油发电机组电路
US20050200030A1 (en) * 2004-03-12 2005-09-15 Honda Motor Co., Ltd. Automatic choke
JP2007064071A (ja) * 2005-08-30 2007-03-15 Fuji Robin Ind Ltd エンジン作業機
CN201471061U (zh) * 2009-07-20 2010-05-19 重庆运达科技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联合逆变系统的启动系统
CN104093952A (zh) * 2012-01-24 2014-10-08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具有电启动器和反冲启动器的手持发动机动力工具
CN205911981U (zh) * 2016-07-12 2017-01-25 重庆明川电子有限公司 发电机一键启动控制电路
CN206054099U (zh) * 2016-08-31 2017-03-29 华和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一键启动控制面板的发电机
CN106640362A (zh) * 2016-12-08 2017-05-10 江苏凯普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启动遥控柴油发电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2972A (zh) * 2019-12-31 2020-04-21 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机启动控制电路及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8508B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89795U (zh) 发电机与市电供电转换控制系统
EP1741997A2 (en) Co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9488508A (zh) 发电机一键启停控制系统
CN111628197B (zh) 基于can总线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平台上位机监控方法
CN218446452U (zh) 一种电气节能开关控制器
CN105743213A (zh) 发电机与市电自动切换系统
CN101387242B (zh) 燃油发电机节能装置
CN205208844U (zh)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CN200956561Y (zh) 变频发电机控制器
CN203912290U (zh) 双用照明灯智能控制电路
CN111987767B (zh) 一种智能断电控制系统
CN211880150U (zh) 一种通讯基站用混合直流供电电源及其控制系统
CN211349074U (zh) 学生实验机房终端计算机的统一开关机终端控制装置
CN210217913U (zh) 具有双保护系统的多燃料发电机组
CN109274300B (zh)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起动及励磁系统、方法
CN205315131U (zh) 智能控制发电机组
CN110460267A (zh) 一种三相无刷直流风机控制器
CN2481047Y (zh) 电子联动控制器
CN105471290A (zh) 柴油机调压整流器
CN201323546Y (zh) 电磁抱闸整流控制器
CN201102121Y (zh) 直流弧焊机的电流调整装置
CN205689317U (zh) 一种自动控制阻风门装置
CN220913529U (zh) Ats外挂式7kw发电机远程控制电路
CN215672520U (zh) 一种零电流待机的数码发电机反托启动控制器
CN203717162U (zh) 通用型发电机组无人值守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