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8844U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08844U CN205208844U CN201521034613.3U CN201521034613U CN205208844U CN 205208844 U CN205208844 U CN 205208844U CN 201521034613 U CN201521034613 U CN 201521034613U CN 205208844 U CN205208844 U CN 205208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apacity
- pin
- resistance
- module
- ipm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包括操作面板、主板和电机,所述操作面板和电机均与主板连接,所述主板包括CPU控制单元、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继电器组、水位检测电路、第二通讯模块、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和电源处理模块,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继电器组、水位检测电路、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和第二通讯模块均与CP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比SPWM更为先进的SVPWM的控制算法,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和噪音,提高电机效率,提高电源利用率,并且能够实现复杂多样化的菜单化操作和参数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控制系统通常分为单速机型和调速机型,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调速的优点在于,一是满足实际需求,持续高速运行可能导致温度过低,让人难以承受。二是风机低速运行时,更加节能节电。三是噪音要求,当用户睡眠,或者需要静音时,需要降低风机速度来实现。
蒸发式降温换气机上普遍使用三相异步电机,要对这种电机实现速度调节,当前业界唯一成熟可行的办法,是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对电机端电压频率,来成比例低改变电机转速。实际上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对电压的幅值也同时改变,称为V/F调节,通称变频调速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机调速领域,其中,涉及到变频控制的算法核心-调制三相输出电压,是通过PWM波形调制来实现的,许多普通的变频装置,通过简单的SPWM算法来实现,其使用SPWM模拟市电的三相输出,是基于电源的角度。其使用缺点是: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大,提高了脉动转矩和噪音,电机效率低,并且其电源利用率低。
变频调速功能是蒸发式降温换气机主控板中最核心的功能,但作为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本身,除了调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功能一并需要实现。市场上使用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控制系统中,使用的面板均使用一块LCD,多为段码式显示屏,虽然美观大方,但由于这种显示屏的图案是开模制作出来的,无法实现复杂多样化的菜单化操作和参数设置,从而影响了其功能的实现和扩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通过比SPWM更为先进的SVPWM的控制算法,能够降低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和噪音,提高电机效率,提高电源利用率,并且设计出采用两块显示屏的操作面板,能够实现复杂多样化的菜单化操作和参数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包括操作面板、主板和电机,所述操作面板和电机均与主板连接,所述操作面板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一通讯模块、段码式LCD显示屏、点阵式LCD显示屏、红外遥控接收头、温湿度传感器和按键输入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段码式LCD显示屏、点阵式LCD显示屏、红外遥控接收头、温湿度传感器和按键输入组均与第一单片机连接,所述主板包括CPU控制单元、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继电器组、水位检测电路、第二通讯模块、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和电源处理模块,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继电器组、水位检测电路、电机电流检测电路和第二通讯模块均与CP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机和电机电流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通过通讯线与第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中的继电器分别与水泵、进水阀、风摆驱动器和排水阀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源处理模块模块包括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所述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分别与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和电路中各控制模块相连。
作为优选,还包括RTC实时时钟,所述RTC实时时钟与第一单片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点阵式LCD显示屏为集成点阵式12864LCD显示屏。
作为优选,还包括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第一单片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按键输入组包括开/关按键、清洗按键、减速按键、模式按键、加速按键、风摆按键、前移按键、后移按键、退出按键和进入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二极管D1、D2、D3、D4、D5、D6和IPM模块,所述电阻R1和电容C1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19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的引脚26和电机3的W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15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的引脚25和电机3的V端连接,所述电阻R7和电容C9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11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和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的引脚24和电机3的U端连接,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1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17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2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13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9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4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8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5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4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的引脚6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3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和引脚1之间并联有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电容C20的正极分别与IPM模块的引脚1和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接地,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回路与CPU控制单元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IPM模块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的引脚7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的引脚6和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7连接,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2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1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的引脚10、14和18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的引脚27连接300V的正极电源。
作为优选,还包括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与第一单片机连接,所述LED指示灯包括缺水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主板通过SVPWM的技术应用,能明显减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分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和噪音,提高电机效率,并且其电源利用率,比SPWM提高约15%。在操作面板的设计上,将段码式LCD显示屏和点阵式LCD显示屏同时采用,并且恰当地设计出两者的面积比例大小和功能区分,很好地兼顾到了美观大方,价格成本,能够实现复杂多样化的菜单化操作和参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是操作面板的框图;
图3是操作面板的外观图;
图4是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5是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图;
图6是电压空间矢量图;
图7为在每一次的响应处理子程序中,将执行的程序流程图;
图8是点阵式LCD显示屏菜单进入超级定时功能设置的界面图;
图9是点阵式LCD显示屏菜单进入调速子菜单的界面图;
图10是点阵式LCD显示屏菜单进入湿度控制子菜单的界面图;
图11是点阵式LCD显示屏显示的故障信息示例图。
图中:1-操作面板、2-主板、3-电机、11-第一单片机、12-第一通讯模块、13-段码式LCD显示屏、14-点阵式LCD显示屏、15-RTC实时时钟、16-红外遥控接收头、17-温湿度传感器、18-按键输入组、19-蜂鸣器、110-LED指示灯、21-CPU控制单元、22-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3-继电器组、24-水位检测电路、25-第二通讯模块、26-进水阀、27-风摆驱动器、28-排水阀、29-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10-水泵、211-电源处理模块、222-IPM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包括操作面板1、主板2和电机3,所述操作面板1和电机3均与主板2连接,所述操作面板1包括第一单片机11、第一通讯模块12、段码式LCD显示屏13、点阵式LCD显示屏14、红外遥控接收头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按键输入组18,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2、段码式LCD显示屏13、点阵式LCD显示屏14、红外遥控接收头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按键输入组18均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主板2包括CPU控制单元21、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继电器组23、水位检测电路24、第二通讯模块25、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和电源处理模块211,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继电器组23、水位检测电路24、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和第二通讯模块25均与CPU控制单元21连接,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分别与电机3和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2通过通讯线与第二通讯模块25连接,所述继电器组23中的继电器分别与水泵210、进水阀26、风摆驱动器27和排水阀28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源处理模块211模块包括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所述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分别与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和电路中各控制模块相连,还包括RTC实时时钟15,所述RTC实时时钟15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点阵式LCD显示屏14为集成点阵式12864LCD显示屏,还包括蜂鸣器19,所述蜂鸣器19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按键输入组8包括开/关按键、清洗按键、减速按键、模式按键、加速按键、风摆按键、前移按键、后移按键、退出按键和进入按键,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二极管D1、D2、D3、D4、D5、D6和IPM模块222,所述电阻R1和电容C1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9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6和电机3的W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5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5和电机3的V端连接,所述电阻R7和电容C9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1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和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4和电机3的U端连接,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1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7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2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3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9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4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8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5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4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6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3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和引脚1之间并联有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电容C20的正极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和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接地,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回路与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7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6和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7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2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1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10、14和18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7连接300V的正极电源,还包括LED指示灯110,所述LED指示灯110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LED指示灯110包括缺水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
控制算法部分:
三相异步电动机转速公式为:n=60f(1-s)/p从该式可见,改变供电频率f、电动机的极对数p及转差率s均可达到改变转速的目的。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调节频率f,但如果仅改变频率而不改变电压,频率降低时会使电机出于过电压(过励磁),导致电机可能被烧坏,因此变频器在改变频率的同时必须要同时改变电压,称为v/f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电动机参数和应用场合需要,预先确定一条v/f对应的曲线,而在需要调速时,根据速度指令要求,得出控制对应频率f,然后根据v/f曲线,得出需要输出的电压幅值v,而这个电压v,则是由下面的SVPWM算法来调制实现。
SVPWM的技术原理是:首先,IPM模块222内部,其结构是包含有6个IGBT器件,及相关的驱动回路,在CPU控制单元21输出的6路信号的驱动下,这6个器件将出现8种开关状态组合,输出不同的电压,加到电机内的三个静止的线圈上,产生随电压而变化的合成空间磁场,为了让电机持续稳定的圆形旋转,这个合成磁场也是旋转变化的,为了研究磁场的空间变化,把前面8中不同的开关状态组合,可以看成是6种非零电压矢量和2种零矢量。以平均值等效原理,在一个SVPWM周期内通过对6种基本电压矢量中选择其中2种,及零向量,以线性组合方式,使其等效平均值与某时刻期望调制的电压矢量值Uref相等。CPU控制单元21将在每个SVPWM控制周期内,根据电机旋转角度的累积变化量,重新计算出两种非零矢量各自对应的作用时间,及零矢量的作用时间,将调制时间参数送入SVPWM波发生器,输出波形信号给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进一步的大致原理补充如下:
1、逆变器的开关状态
电机驱动控制用的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内部,是由6个IGBT功率器件组成的,如图5,其中上面三个,通称为上臂,下面三个为下臂,任意时刻,同列的上臂和下臂不可能同时导通,否则短路烧毁模块,只能是仅有一个导通,或两者均不导通。特定义开关函数Sx(x=a、b、c)为:
(Sa、Sb、Sc)的全部可能的开关组合共有八个,包括6个非零矢量Ul(001)、U2(010)、U3(011)、U4(100)、U5(101)、U6(110)、和两个零矢量U0(000)、U7(111),其中2个零矢量,例如U0,表示3个上臂开关均为关断,三个下臂均为导通,在这样的情形下,如图5可以看出,电机的三个线圈端子均与电源负极相连,电路没有形成回路,不产生实际做功作用,但在后续实际波形调制的最后阶段,会有关键不可缺少的作用。
2、开关矢量的空间状态
将上述6种非零有效开关矢量,以图6表示,每种矢量的模长相等,相邻两个矢量夹角60度,形成一个正六边形。其中,6个相邻的区间,又称为不同的扇区,每个扇区角度60度。
3、矢量的线性组合
假设在作用时间为T的控制周期内,Uref为期望电压矢量,Tx、Ty、T0分别为对应两个非零电压矢量Ux、Uy和零电压矢量U0,三者各自在一个采样周期的作用时间;则他们之间有如下对应关系:
Uref*T=Ux*Tx+Uy*Ty+U0*T0
4、求出矢量线性组合中,分矢量的作用时间
在不同的时刻,所对应的角度θ下,Uref矢量处在上述2点中所述的不同的“扇区”中,最终可以根据三角正余弦关系,推算出分矢量的作用时间Tx、Ty、T0。由于不同的扇区中对应的角度正余弦值不同,因此,将对应出现不同的Tx、Ty、T0计算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角度θ的计算方法是,在每一个SVPWM中断周期内,根据当前的运行频率f,计算角速度,得出角度增量,来累积计算和判别,并事先在CPU中预制不同θ对应的正弦和余弦值表,以简化相关运算。电压矢量旋转角速度为ω=2πf,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T=1/f;若SVPWM波形的频率是fs,则频率比为R=T/Ts=fs/f。这样将电压旋转平面等切割成R个小增量,亦即设定电压矢量每次增量的角度是:
γ=2π/R=2πf/fs=2πTs/T
5程序流程说明
在实际控制程序中,CPU控制单元21内部的通用SVPWM波形发生器,将以每秒1万次的频率,自动产生一个中断处理响应,在每一次的响应处理子程序中,将执行如下的程序流程如图7。
主板驱动部分:
CPU控制单元21为高性能处理器DSP,产生6路独立,且上下互补并具有死区补偿的SVPWM信号,得益于IPM模块222中内部控制电路的先进性,并且冷气机电机功率通常只有1.5KW以下,因此在CPU控制单元21与IPM模块222之间省去了6个隔离光耦,两者直接相连,简化了驱动电路,同时也大幅简化了对电机电流检测的电路结构,从而简化了成本。
如图4所示,采用3个低阻值采样电阻,R9,R13,R15,采样电机三相电流,得出一个小幅值的电压信号Isen后,一路通过R12和C14进入IPM模块222第8引脚,IPM模块222内部集成有精密的监测回路,当Isen超过一定的幅值后,将以第6脚输出一个标准电平信号,代表电机过流信号给CPU控制单元21专用的Fault检测口,CPU控制单元21将立即终止SVPWM发生器的波形输出,从而以最快速度及时保护IPM模块222,起到过流保护的作用。
除了过流保护机制外,另外,Isen信号还通过电流放大回路,进入CPU控制单元21的AD采样端口,以实时检测电机电流值,这个电流值还将通过第二通讯模块25传输给操作面板1,而操作面板1除了能实时显示电流值外,还能对保护值参数进行设置,当电机电流持续超过某个值时,将采取降低转速或停止电机等措施,从而起到保护电机,防止过载的作用。
操作面板功能:
作为冷气机控制系统,除了实现对电机进行变频调速控制之外,还具备强大的功能控制,主要由操作面板来实现。
操作面板由第一单片机11,段码式LCD显示屏13,一块集成点阵式12864LCD显示屏,RTC实时时钟15,红外遥控接收头16,蜂鸣器19,温湿度传感器17,按键输入组18等组成。其中,段码式LCD显示屏13主要显示基本工作状态,美观,直观,而点阵式12864LCD则实现菜单化操作,用以实现复杂,多样的功能参数设置,或记录查询。
两个显示屏也是该控制系统的特点之一,段码式LCD显示屏13和点阵式LCD显示屏14各有长短,两者一大一小搭配,是为了很好的形成互补。
主要功能模块有:
基本功能部分:直接通过加速键和减速键,实现对风机风速的控制和显示。此外,还可显示来自主板检测到的水位状态和电流数值。还有冷气机模式及水泵进水阀等实时状态,还有故障代码。
菜单化操作的功能:
通过对点阵式LCD12864进行菜单化的编程和按键操作,可实现冷气机控制的许多参数设置,和记录查看,功能追加。其中,起码可以涵盖以下功能。
1、操作面板上由于装有实时时钟RTC模块,那么可以通过菜单化操作,实现每天定时开关机,甚至设置模式,风速等,实现精细化的控制,同时,也可方便地校准设置时间。
如图8所示,是点阵式LCD显示屏14菜单进入自动温控调速子菜单时的界面,其中。1/8代表,系统中预置了最多8条定时规则,每条规则可以单独进行设置,包括是否启用,和具体时间设置,还包括执行的动作为开机还是关机,运行模式,及风速的设置。通过多组定时规则的设置,可以让冷气机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无人化操作的标准。
2、装有温湿度模块,可设置温度与风速的运行曲线,实现自动调速功能,当白天中午温度高时,风机自动运行在较高档位,到了晚上或者气温低时,自动把风速降低。而自动调速的参数,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现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可设置操作。为了简化操作,通常只需要设置最低风速档位,和最高风速档位,所对应的温度值,那么,处在两个温度值之间的温度,所对应的风速,就可以让程序自动计算而出。
如图9所示,是点阵式LCD显示屏14菜单进入调速子菜单时的界面,其中“ON””25””38”三个位置可阴影显示,可实现修改设置的参数。除了自动调速之外,也可将此功能设为OFF,那么系统将回到手动调速的状态。
系统除了检测温度,也实时检测湿度,当湿度高于某值时,系统将停止水泵运行,当湿度回落到某值时又将重启水泵,这样做是为了适当地把湿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既避免湿度长期过高,也在湿度已经变低时,能够及时重启水泵,实现制冷效果。
如图10所示,是点阵式LCD显示屏14菜单进入湿度控制子菜单的界面。
3、设置有关电机的控制参数
对于不同的机型,应用场合,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的控制参数,如电机过载保护值,电机最高运行频率等相关设置,均可通过菜单操作完成。
4、详细的记录查看功能
为了方便在机器出现故障,或者机器时间长久之后需要维护时,提供重要的记录信息作为依据,面板MCU通过内置的EEPROM存储区,将故障信息,包括故障代码,还连同RTC实现的日期和时间,同时以条目形式记录。
如图11所示,即为点阵式LCD显示屏14显示的故障信息示例。此外,还可记录系统的运行时间,运行次数,和版本等诸多信息。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面板(1)、主板(2)和电机(3),所述操作面板(1)和电机(3)均与主板(2)连接,所述操作面板(1)包括第一单片机(11)、第一通讯模块(12)、段码式LCD显示屏(13)、点阵式LCD显示屏(14)、红外遥控接收头(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按键输入组(18),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2)、段码式LCD显示屏(13)、点阵式LCD显示屏(14)、红外遥控接收头(16)、温湿度传感器(17)和按键输入组(18)均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主板(2)包括CPU控制单元(21)、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继电器组(23)、水位检测电路(24)、第二通讯模块(25)、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和电源处理模块(211),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继电器组(23)、水位检测电路(24)、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和第二通讯模块(25)均与CPU控制单元(21)连接,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分别与电机(3)和电机电流检测电路(29)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2)通过通讯线与第二通讯模块(25)连接,所述继电器组(23)中的继电器分别与水泵(210)、进水阀(26)、风摆驱动器(27)和排水阀(28)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电源处理模块(211)模块包括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所述高压整流部分和低压稳压部分分别与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和电路中各控制模块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TC实时时钟(15),所述RTC实时时钟(15)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式LCD显示屏(14)为集成点阵式12864LCD显示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鸣器(19),所述蜂鸣器(19)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输入组(8)包括开/关按键、清洗按键、减速按键、模式按键、加速按键、风摆按键、前移按键、后移按键、退出按键和进入按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集成控制模块(22)包括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R18)、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C14、C15、C16、C17、C18、C19、C20)、二极管(D1、D2、D3、D4、D5、D6)和IPM模块(222),所述电阻(R1)和电容(C1)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9连接,所述电容(C2)的负极和电容(C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0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6和电机(3)的W端连接,所述电阻(R4)和电容(C5)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6)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5连接,所述电容(C6)的负极和电容(C7)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6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5和电机(3)的V端连接,所述电阻(R7)和电容(C9)的一端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0)的正极、电容(C11)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1连接,所述电容(C10)的负极和电容(C11)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24和电机(3)的U端连接,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1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7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2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13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3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2)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9连接,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4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8)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5连接,所述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5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7)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4连接,所述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6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6)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3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和引脚1之间并联有电容(C19)和电容(C20),所述电容(C20)的正极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1和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接地,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回路与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2)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和IPM模块(222)的引脚8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所述电容(C13)的另一端与IPM模块(222)的引脚7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IPM模块(222)的引脚6和CPU控制单元(21)的引脚7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2分别与电阻(R1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1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流放大回路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10、14和18均与正极电源E1连接,所述IPM模块(222)的引脚27连接300V的正极电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ED指示灯(110),所述LED指示灯(110)与第一单片机(11)连接,所述LED指示灯(110)包括缺水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4613.3U CN205208844U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34613.3U CN205208844U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08844U true CN205208844U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5846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3461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08844U (zh) | 2015-12-11 | 2015-12-11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0884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2856A (zh) * | 2015-12-11 | 2016-03-16 | 章新江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CN107612295A (zh) * | 2017-10-16 | 2018-01-19 | 淮北市平祥感应炉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功率控制器 |
CN108253575A (zh) * | 2018-01-18 | 2018-07-06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空调箱电机烧毁故障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
-
2015
- 2015-12-11 CN CN201521034613.3U patent/CN2052088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2856A (zh) * | 2015-12-11 | 2016-03-16 | 章新江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CN105402856B (zh) * | 2015-12-11 | 2017-07-25 | 章新江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CN107612295A (zh) * | 2017-10-16 | 2018-01-19 | 淮北市平祥感应炉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功率控制器 |
CN107612295B (zh) * | 2017-10-16 | 2019-04-19 | 淮北市平祥感应炉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式功率控制器 |
CN108253575A (zh) * | 2018-01-18 | 2018-07-06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空调箱电机烧毁故障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
CN108253575B (zh) * | 2018-01-18 | 2020-03-31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空调箱电机烧毁故障的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30200U (zh) | 基于单片机的感应电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 | |
CN205208844U (zh)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
CN103345230B (zh) | 基于需求响应具备可插拔控制模块的响应设备及响应方法 | |
CN203278723U (zh) |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 | |
CN205959084U (zh) | 一种太阳能混合能源水泵控制器 | |
CN105667429B (zh) | 车载发电机自动稳压控制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371429B (zh) | 机房空调及其风机转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调速器 | |
WO2011147065A1 (zh) | 带有智能控制器的多绕组电动机 | |
CN201222718Y (zh) | 智能双控斩波式中压电动机调速装置 | |
WO2018006579A1 (zh) | 一种变功率电动机及其智能控制器 | |
CN105402856B (zh) | 一种蒸发式降温换气机智能变频控制系统 | |
CN105137890B (zh) | 一种建筑用风机水泵控制器 | |
CN102032610B (zh) | 一种直流变频无级调速吸油烟机 | |
CN205636092U (zh) | 一种缝纫设备过压过流保护系统 | |
CN208330813U (zh) | 一种集成化的防排烟风机电机控制器 | |
CN105674517A (zh) | 一种用于机房的精密空调节能装置及节能控制方法 | |
CN206831761U (zh) | 一种实验室送排风控制系统 | |
CN205453575U (zh) | 交流异步伺服驱动器 | |
CN201608690U (zh) | 蒸发式冷气机的变频调速装置 | |
CN103683998A (zh) | 一种降低光伏逆变器夜间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 |
CN2805217Y (zh) | 基于cpld和80c196单片机的同步电动机微机励磁调节器 | |
CN203588912U (zh) | 基于角位移控制的高压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控制装置 | |
CN114590156A (zh) | 基于交互式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一体化物联和共享系统 | |
CN203188293U (zh) | 恒压供水系统 | |
CN207195258U (zh) | 一种无叶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