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0999A -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0999A
CN109480999A CN201811551865.1A CN201811551865A CN109480999A CN 109480999 A CN109480999 A CN 109480999A CN 201811551865 A CN201811551865 A CN 201811551865A CN 109480999 A CN109480999 A CN 109480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l
pipe
input pipe
freez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1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80999B (zh
Inventor
赵奎文
李攀
刁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rizon Scientif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rizon Scientif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rizon Scientific Corp filed Critical Horizon Scientif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5518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09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0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0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80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0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using an instrument inserted into a body lumen, e.g. cath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cooling, e.g. cryogenic techniques
    • A61B2018/0231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 A61B2018/0262Characteristics of handpieces or probes using a circulating cryogenic fluid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和消融导管;冷冻设备包括气源单元、换热装置、制冷剂容纳罐、制冷剂和连接单元,消融导管包括输送单元和冷冻单元,换热装置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连接单元包括一级进气接头、二级进气接头和回气接头,输送单元包括一级输入管、一级输出管和二级套管,气源单元与冷冻通路、复温通路、一级进气管、一级进气接头、一级输入管、一级输出管、回气接头和回气管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气源单元与冷却通路、二级进气管、二级进气接头、二级套管、回气接头组成二级冷却系统,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二级冷却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消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冷冻手术治疗是利用超低温度和所设计的复杂系统使病灶组织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或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病变组织消融技术。冷冻消融时,将冷冻单元置于组织表面,通过冷源传递导致组织温度快速下降,使得细胞内外形成冰晶,破坏细胞结构,致使损伤或坏死;在复温过程中,被破坏组织的蛋白质具有新的抗原特性,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冷冻消融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液态制冷剂直接汽化的制冷系统,通过低温液态制冷剂汽化,吸收大量热量,在冷冻区域周围形成超低温;另一种是高压气态制冷剂节流制冷系统,应用焦耳-汤姆逊原理,如氩氦刀,通过氩气的节流效应产生低温,利用氦气的节流效应产生加热效果来实现气体升温,由于氩氦刀所需的氩气使用压力较高,而氦气升温后气体温度较低,复温效果不明显,且氦气还属于稀有气体,价格昂贵,同时该系统较复杂及体积庞大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氩氦刀不利于市场的推广及普及;液态制冷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良及较佳的性价比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但也因自身的缺陷遭受了一些质疑,由于液态制冷剂的特性,在流经输送管时必须先降温管体,待管体冷却降温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使输送管内的液态制冷剂顺利输入至冷冻单元,并使得液态制冷剂汽化吸热产生低温,进而完成冷冻消融。通常在冷冻消融时降温输送管所消耗的时间较长,也间接性降低了冷冻降温速率及增加了消融时间,而在一些特殊的消融区域,手术耗时、冷冻降温速率及消融时间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或失败,是导致手术后遗症或并发症等关键的因素,因此,优化现有冷冻消融产品,提高冷冻降温速率及缩短消融时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该系统通过冷冻设备与消融导管的配合,在进行冷冻功能之前预先使消融导管内的输送管路冷却降温,待冷冻消融时输入到冷冻单元的介质时刻保持低温液态,避免介质发生沿程汽化从而提高冷冻降温速率,减少冷冻所需的时间,并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手术后遗症或并发症等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和消融导管;所述冷冻设备包括气源单元、与所述气源单元密封连通的换热装置、制冷剂容纳罐、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中的制冷剂和连接单元,所述消融导管包括输送单元和冷冻单元,所述气源单元通过所述换热装置和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冷冻单元连通,以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冷冻消融,所述换热装置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所述一级系统包括冷冻通路、复温通路、一级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二级系统包括冷却通路、二级进气管和回气管,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级进气接头、二级进气接头和回气接头,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一级输入管、一级输出管和二级套管,所述气源单元与所述冷冻通路、所述复温通路、所述一级进气管、所述一级进气接头、所述一级输入管、所述一级输出管、所述回气接头和所述回气管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所述气源单元与所述冷却通路、所述二级进气管、所述二级进气接头、所述二级套管、所述回气接头组成二级冷却系统,所述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所述二级冷却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所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通路包括冷冻管路、第一控制阀和冷冻装置,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气源单元连通,第一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冷冻管路与所述冷冻装置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冻装置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冻管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连通;所述复温通路包括复温管路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气源单元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复温管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连通;所述冷却通路包括冷却管路、第三控制阀和冷却装置,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气源单元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却管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为螺旋管式结构、池式结构、翅片管式结构或盘管式结构,或者为上述结构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级套管由鞘管和设置在所述鞘管内的二级输入管组成,所述二级套管与所述一级输出管并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被套接在所述一级输入管外,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远端与鞘管连通,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密封连接,所述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鞘管、所述二级输入管和所述一级输入管同轴设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级套管由鞘管和设置在所述鞘管内的二级输入管组成,所述二级套管与所述一级输出管并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与所述一级输入管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内,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远端与鞘管连通,所述鞘管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密封连接,所述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级套管由鞘管和设置在所述鞘管内的二级输入管组成,所述二级输入管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和所述一级输出管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内,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的远端与鞘管连通,所述鞘管的远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和所述一级输出管密封连接,所述鞘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级套管为“U”形管结构,所述一级输入管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一条直管内,所述一级输出管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另一条直管内,所述“U”形结构的圆弧段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和所述一级输出管密封连接,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入管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出管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复温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输出侧,所述第一加热器被包裹或被环绕或被转接在所述复温管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二级系统还包括升温通路,所述升温通路与所述复温通路并联设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温通路包括升温管路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气源单元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的出口端通过升温管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连通,在所述升温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二加热器被设置在所述第四控制阀的输出侧,所述第二加热器被包裹或被环绕或被转接在所述升温管路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进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输入管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回气管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出管和所述二级套管中的所述鞘管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接,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密封连接,所述回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容纳罐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剂容纳罐为密封装置。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设计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上设置有二级系统,通过二级系统可预先降温输送管,使其在冷冻消融时经过输送单元的制冷介质能够形成过冷低温液态并持续输入至冷冻单元;由于消融导管为常温器械,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在制冷介质输入输送管时,不会即刻转换为低温液态,需要先吸热并使管体降温,待输送管达到一定的低温时经过管内的制冷介质才能避免输送管内沿程汽化,进而输出液态制冷介质,因此冷冻消融所需的时间较长,而本发明通过预先降温输送管可使冷冻消融时被输入至冷冻单元的制冷介质保持低温液态,并通过二级系统进一步降温提高液态制冷介质过冷度,避免沿程汽化造成沿程能量损失,减少流动阻力,从而提高冷冻单元的降温速率,降低冷冻单元温度,从而减少冷冻消融所需的时间,可有效降低手术后遗症或并发症等风险。
2、本发明设计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所设置的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为并联结构,而每支通路上均设置有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可实现通路的自由切换,且同级的两支通路可单独作用或耦合作用,并且可在使用过程中实时控制,从而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也使得系统更智能、更合理化。
3、本发明设计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回气管一端分别连通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的输出管,回气管的另一端可连通大气,或连通制冷剂容纳罐,使得从冷冻单元输出的介质可排放于空气中或输入到制冷剂容纳罐内,通过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回气端的合并设置可使冷冻设备及消融导管结构更简洁、更美观,操作更方便。
4、本发明设计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在升温通路上还设置有第二加热器,在复温过程中可同时开启复温通路和升温通路,使第一加热器和第二加热器同时加热所经过的气体并输出,实现两级系统的双重复温,升温通路中被加热的气体经二级输入管输入鞘管内加热一级输入管和一级输出管,使一级输入管和一级输出管的管体保持额定温度,从而确保一级输入管和一级输出管内所经过的被加热气体温度不被损耗,使复温气体的温度为额定值并输入冷冻单元;通过设置第二加热器可更快速,更有效的实施复温功能,同时缩短复温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d为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冷冻装置和冷却装置不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a-3d为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二级套管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在复温通路上设置第一加热器的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冷冻降温曲线示意图。
图6为具有升温通路的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手柄上设置回气连接件的本发明双级冷冻消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1和消融导管2;所述冷冻设备1包括气源单元11、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通的换热装置12、制冷剂容纳罐13、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中的制冷剂14和连接单元15,所述消融导管2包括输送单元21和冷冻单元23,所述气源单元11通过所述换热装置12和所述连接单元15与所述冷冻单元23连通,以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冷冻消融,其中:
所述换热装置12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所述一级系统包括冷冻通路121、复温通路122、一级进气管1251和回气管126,所述二级系统包括冷却通路123、二级进气管1252和回气管126。
所述冷冻通路121包括冷冻管路1211、第一控制阀1212和冷冻装置1213,所述冷冻装置1213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内并浸入所述制冷剂14中,所述第一控制阀121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第一控制阀1212的出口端通过冷冻管路1211与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冻管路1211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连通。
所述复温通路122包括复温管路1221和第二控制阀1222,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出口端通过复温管路1221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连通。
所述冷却通路123包括冷却管路1231、第三控制阀1232和冷却装置1233,所述冷却装置1233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内并浸入所述制冷剂14中,所述第三控制阀123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1232的出口端通过冷却管路1231与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却管路1231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气体输送管111可分别与冷冻管路1211的输入端、复温管路1221的输入端和冷却管路123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冷冻管路1211输出端的出口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复温管路1221的输出端和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进气端密封连通。
所述连接单元15包括一级进气接头151、二级进气接头152和回气接头153。所述输送单元21包括柔性连接管211、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所述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均被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管211内。所述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一端与所述回气管126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和所述二级套管214中的所述鞘管2142密封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输入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和所述复温管路122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却管路1231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回气管126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回气管126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
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冻通路121、所述复温通路122、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所述一级输入管212、所述一级输出管213、所述回气接头153和所述回气管126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却通路123、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所述二级套管214、所述回气接头153组成二级冷却系统,所述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所述二级冷却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所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所述消融导管2的一级系统通过输入及输出与所述冷冻单元23建立循环回路,所述消融导管2的二级系统通过输入及输出与所述输送单元21的一级系统建立循环回路,实现所需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输送管111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通,所述气体输送管111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所述复温管路1221和所述冷却管路1231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构成多分支的并联双级系统,即一级冷冻系统、一级复温系统和二级冷却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可实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冻装置1213和所述冷却装置1233为螺旋管式结构(如图2a所示)、池式结构(如图2b所示)、翅片管式结构(如图2c所示)或盘管式结构(如图2d所示),或者为上述结构的组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套管214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并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被套接在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外,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鞘管2142、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和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同轴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套管214与所述一级输出管并213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d所示,所述的二级套管214为“U”形管结构,所述一级输入管212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一条直管内,所述一级输出管213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另一条直管内,所述“U”形结构的圆弧段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接,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冷冻消融之前,首先使冷却通路123导通,开启第三控制阀1232,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222和第一控制阀121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却管路1231及第三控制阀1232到达冷却装置1233,由于冷却装置1233被设置在制冷剂22中,且在制冷剂22的作用下,常温气体经过冷却装置1233后便会被制冷剂22液化,形成低温液态,液态制冷介质通过冷却管路1231输出,经二级进气管1252及二级进气接头152输入与连接单元15连通的消融导管2,液态制冷介质通过输送单元21输入二级套管214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二级输入管2141内的液态制冷介质可使一级输入管212或一级输出管213冷却降温;冷冻消融时,开启冷冻功能,使冷冻通路121导通,开启第一控制阀1212,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和第三控制阀123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冻管路1211及第一控制阀1212到达冷冻装置1213,由于制冷剂14的作用,经过冷冻装置1213的气体被转换为低温液态并经冷冻管路1211输出,液态制冷介质通过一级进气管1251及一级进气接头151和连接单元15输入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入管212到达冷冻单元23,完成冷冻消融后,制冷介质经输出管输出,即通过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出管213、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完成冷冻消融。如图4所示,虚线表示冷冻单元23正常的降温速率,在未预先冷却的情况下,冷冻消融时,开启冷冻通路121,制冷介质经消融导管2输入冷冻单元23,由于需要先降温输送管使得冷冻单元23降温缓慢;而实线表示有预先冷却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降温速率,先开启冷却通路123进行预冷,在冷冻消融时,同步开启冷冻通路121,由于二级套管214的冷却降温使得被输入一级输入管212内的制冷介质进一步冷却,进一步提高过冷度,避免在管内沿程汽化,从而提高了冷冻单元23的降温速率,缩短了冷冻消融时间,还可有效降低术后的后遗症或并发症等风险。复温解冻时,开启复温功能,使复温通路122导通,开启第二控制阀1222,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和第三控制阀123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复温管路1221及第二控制阀1222到达一级进气管1251,通过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经输送单元21输入冷冻单元23,再由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输出经一级输出管213及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完成复温功能。
在冷冻消融过程中,为了防止冷冻单元23的冷量流失或提升冷冻性能,还可同时开启冷冻通路121和冷却通路123,使冷却通路123一直作用于输送单元21,而通过冷冻通路121和冷却通路123的相互作用可更有效保证冷冻性能及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复温通路122还包括第一加热器1223,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被设置在所述复温管路1221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输出侧,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温管路1221固定连接或密封连通。复温解冻时,开启复温功能,使复温通路122导通,开启第二控制阀1222和第一加热器1223,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和第三控制阀123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复温管路1221及第二控制阀1222到达第一加热器1223,第一加热器1223会瞬时加热气体至额定温度值,并通过一级进气管1251和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经输送单元21输入冷冻单元23,再由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输出经一级输出管213及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或输入制冷剂容纳罐13内,完成复温功能。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1和消融导管2;所述冷冻设备1包括气源单元11、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通的换热装置12、制冷剂容纳罐13、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中的制冷剂14和连接单元15,所述消融导管2包括输送单元21、控制手柄22和冷冻单元23,所述气源单元11通过所述换热装置12和所述连接单元15与所述冷冻单元23连通,以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冷冻消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中设置有控制手柄22和升温通路124,具体的结构如下:
所述换热装置12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所述一级系统包括冷冻通路121、复温通路122、一级进气管1251和回气管126,所述二级系统包括冷却通路123、升温通路124、二级进气管1252和回气管126。
所述冷冻通路121包括冷冻管路1211、第一控制阀1212和冷冻装置1213,所述冷冻装置1213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内并浸入所述制冷剂14中,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密封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1212被设置在所述冷冻管路1211的输入端上,所述第一控制阀1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密封连通,所述冷冻管路1211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冻管路1211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连通。
所述复温通路122包括复温管路1221、第二控制阀1222和第一加热器1223,所述复温管路122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输入端的入口、冷却管路1231输入端的入口、所述升温管路1241的输入端和所述气体输送管111密封连通,所述复温管路1221输出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输出端的出口和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进气端密封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被设置在所述复温管路1221上,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温管路1221密封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输出侧,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复温管路1221固定连接或密封连通。
所述冷却通路123包括冷却管路1231、第三控制阀1232和冷却装置1233,所述冷却管路1231输入端的入口、所述冷冻管路1211的输入端、所述复温管路1221的输入端和所述升温管路124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体输送管111密封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231输入端的出口与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输入端密封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231输出端的入口与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输出端密封连通,所述冷却管路1231输出端的出口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升温管路1241的输出端和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密封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1232被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1231的输入端上,所述第三控制阀1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1231密封连通;所述冷却装置1233被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内并浸入所述制冷剂14中,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1231密封连通。
所述升温通路124包括升温管路1241和第四控制阀1242,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11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出口端通过升温管路1241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连通,在所述升温管路1241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243,所述第二加热器1243被设置在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输出侧,所述第二加热器12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温管路1241固定或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加热器1243被包裹或被环绕或被转接在所述升温管路1241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升温管路1241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输入端的入口、复温管路1221的输入端、冷却管路1231输入端的入口和所述气体输送管111密封连接,所述升温管路1241输出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1231输出端的出口和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密封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被设置在升温管路1241上,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升温管路1241密封连通。
所述连接单元15包括一级进气接头151、二级进气接头152和回气接头153。所述输送单元21包括柔性连接管211、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所述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均被设置在所述柔性连接管211内。所述柔性连接管211的远端与所述控制手柄22的近端密封连接,所述柔性连接管211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密封连接。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远端与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进气管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远端与所述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一端与所述回气管126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和所述二级套管214中的所述鞘管2142密封连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输入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和所述复温管路122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的输入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冷却管路1231和所述升温管路1241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回气管126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回气管126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内或与空气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远端与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进气管密封连接,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接;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远端与所述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密封连接,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如图3c所示,所述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一级输入管212和一级输出管213均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与所述鞘管2142流体相通,冷却剂从二级输入管2141输出后,冷却降温一级输入管212和一级输出管213,然后通过鞘管2142和回气接头153排到大气或通过回气管126流入到制冷剂容纳罐13内。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进气管和回气管通过所述控制手柄22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通,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22远端密封连通;所述气体由气源单元11输出,经换热装置12输入连接单元15,再由连接单元15输出,经输送单元21及控制手柄22输入冷冻单元23,完成所需的功能。
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冻通路121、所述复温通路122、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所述一级输入管212、所述一级输出管213、所述回气接头153和所述回气管126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却通路123、所述升温通路124、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所述二级套管214、所述回气接头153组成二级冷却升温系统,所述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所述二级冷却升温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所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所述消融导管2的一级系统通过输入及输出与所述冷冻单元23建立循环回路,所述消融导管2的二级系统通过输入及输出与所述输送单元21建立循环回路,实现所需的功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气体输送管111的入口端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接,所述气体输送管111的出口端分别与所述冷冻管路1211、所述复温管路1221、所述冷却管路1231和所述升温管路1241的输入端密封连接,构成多分支的并联双级系统,分别为一级冷冻系统、一级复温系统、二级冷却系统和二级升温系统,并可通过控制阀的开启或关闭实现两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冷冻消融之前,首先使冷却通路123导通,开启第三控制阀1232,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却管路1231,通过第三控制阀1232到达冷却装置1233,因为冷却装置1233被设置在制冷剂22中,且在制冷剂22的作用下,常温气体经过冷却装置1233后便会被制冷剂22液化,形成低温液态,液态制冷介质通过冷却管路1231输出,经二级进气管1252及二级进气接头152输入与连接单元15连通的消融导管2,液态制冷介质通过输送单元21输入二级套管214,使一级输入管212和/或一级输出管213冷却降温;冷冻消融时,开启冷冻功能,使冷冻通路121导通,开启第一控制阀1212,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冻管路1211,通过第一控制阀1212到达冷冻装置1213,由于制冷剂14的作用,经过冷冻装置1213的气体被转换为低温液态并经冷冻管路1211输出,液态制冷介质经一级进气管1251及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输入到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入管212,经一级输入管212输送到达冷冻单元23,完成冷冻消融。然后制冷介质通过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出管213经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完成冷冻消融。复温解冻时,开启复温功能,使复温通路122与升温通路124导通,并开启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和第三控制阀123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通过气体输送管111分别输入复温通路122及升温通路124,复温通路122的气体从气体输送管111输出,经复温管路1221及第二控制阀1222到达第一加热器1223,气体被瞬时加热至额定温度值,并通过一级进气管1251及连接单元15的一级进气接头151,然后经输送单元21输入冷冻单元23,然后制冷介质通过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出管213经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完成复温;而升温通路124的气体从气体输送管111输出,经升温管路1241及第四控制阀1242到达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被瞬时加热至额定温度值,并通过二级进气管1252及连接单元15的二级进气接头152输入到输送单元21内的二级套管214,加热气体在二级套管214内循环后通过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排放于空气中。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复温方式是利用常温气体或加热气体经输送管输入到冷冻单元23实现复温功能,而气体在输送过程中与管壁的热交换会消耗一定的热量,尤其是冷冻消融后,输送管还处于低温状态,会间接的延迟复温时间且复温气体的温度也无法保证,因此在临床中存在一定的弊端,而本发明通过在消融导管2设置二级套管214,利用双级复温概念,在复温过程中复温通路122和升温通路124同时作用,升温通路124输入的气体用于加热一级系统,使输送单元21内的一级输入管212及一级输出管213内流经的复温气体能保持额定温度值并输入冷冻单元23,从而可更有效加速复温,缩短复温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7所示,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1和消融导管2;且所述冷冻设备1包括气源单元11、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通的换热装置12、制冷剂容纳罐13、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中的制冷剂14和连接单元15,所述消融导管2包括输送单元21、控制手柄22和冷冻单元23,所述气源单元11通过所述换热装置12经所述连接单元15与所述冷冻单元23连通,以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冷冻消融,所述换热装置12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所述一级系统包括冷冻通路121、复温通路122、一级进气管1251和回气管126,所述二级系统包括冷却通路123、升温通路124、二级进气管1252和回气管126,所述连接单元15包括一级进气接头151、二级进气接头152和回气接头153,所述输送单元21包括柔性连接管211以及设置在柔性连接管211内的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冻通路121、所述复温通路122、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所述一级输入管212、所述一级输出管213、所述回气接头153和所述回气管126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却通路123、所述升温通路124、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所述二级套管214、所述回气接头153和所述回气管126组成二级冷却及升温系统,所述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所述二级冷却及升温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所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回气管126的一端与回气接头153连通,所述回气管26的另一端伸入到制冷剂容纳罐13内。
如图8a-8c所示,所述控制手柄22上设置有回气连接件221,所述回气连接件221的远端与所述控制手柄22密封连接,所述回气连接件221的远端与二级套管214密封连接并内部连通,所述回气连接件211的近端连通大气;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进气管和回气管通过所述控制手柄22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通,所述冷冻单元23的近端与所述控制手柄22的远端密封连接。如图8a和8b所示,所述二级套管214包括二级输入管2141和鞘管2142,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和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均被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位于输送单元21的近端部分;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接。如图8c所示,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均被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位于输送单元21的近端部分;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分别密封连接。
冷冻消融之前,首先使冷却通路123导通,开启第三控制阀1232,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却管路1231及第三控制阀1232到达冷却装置1233,常温气体经过冷却装置1233后,形成低温液态制冷介质,液态制冷介质通过冷却管路1231输出,经二级进气管1252及二级进气接头152输入与连接单元15连通的消融导管2,如图8a所示,鞘管2142与二级输入管2141同轴设置,二级输入管2141与一级输入管212同轴设置,二级套管214与一级输出管213并列设置,鞘管2142与一级输入管212远端交界处密封连接,鞘管2142远端与回气连接件221密封连通,鞘管2142的近端与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接并内部连通,一级输入管212近端与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接,一级输出管213近端与回气接头153密封连接,二级输入管2141近端与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接;液态制冷介质通过二级输入管2141输入鞘管2142内,使一级输入管212冷却降温后通过回气连接件221的近端口输出,排放于空气中,通过制冷介质的持续输入可使一级输入管212管体降温并保持额定温度;如图8b所示,一级输入管212与二级输入管2141在鞘管2142内并列设置,二级套管214与一级输出管213并列设置,鞘管2142与一级输入管212远端交界处密封连接,鞘管2142远端与回气连接件221密封连通,鞘管2142的近端与一级输入管212和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接,二级输入管2141与鞘管2142流体连通,一级输入管212近端与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接,一级输出管213近端与回气接头153密封连接,二级输入管2141近端与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接;如图8c所示,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输入管2141在所述鞘管2142内并列设置,鞘管2142分别与一级输入管212和一级输出管213远端交界处密封连接,鞘管2142的远端与回气连接件221密封连通,鞘管2142的近端与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接,一级输入管212近端与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接,一级输出管213近端与回气接头153密封连接,二级输入管2141近端与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接;液态制冷介质由二级输入管2141输入鞘管2142使其内部的一级输入管212和一级输出管213冷却降温后,液态制冷介质通过与鞘管2142连通的回气连接件221近端口输出,排放于空气中,通过制冷介质的持续输入可使一级输入管212和一级输出管213管体迅速降温并保持额定温度。
冷冻消融时,开启冷冻功能,使冷冻通路121导通并保持冷却通路123导通,开启第一控制阀1212,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经气体输送管111输入冷冻管路1211及第一控制阀1212到达冷冻装置1213,经过冷冻装置1213的气体被转换为低温液态并经冷冻管路1211输出,液态制冷介质通过一级进气管1251及一级进气接头151输入到输送单元21的一级输入管212,到达冷冻单元23,然后再通过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输入一级输出管213,经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输入制冷剂容纳罐13内,完成冷冻消融。通过冷冻通路121与冷却通路123的双级冷冻可有效提高冷冻降温速率,缩短冷冻消融时间,同时更能保证冷冻性能的良好。
复温解冻时,开启复温功能,使复温通路122与升温通路124导通,并开启第二控制阀1222、第一加热器1223、第四控制阀1242和第二加热器1243,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1212和第三控制阀1232;气体从气源单元11输出,通过气体输送管111分别输入复温通路122及升温通路124,复温通路122的气体从气体输送管111输出经复温管路1221及第二控制阀1222到达第一加热器1223,气体被瞬时加热至额定温度值,并通过一级进气管1251及一级进气接头151经输送单元21输入冷冻单元23,然后通过冷冻单元23的回气管输出,经输送单元21及连接单元15的回气接头153和回气管126输入到制冷剂容纳罐13内;而升温通路124的气体从气体输送管111输出,经升温管路1241及第四控制阀1242到达第二加热器1243,气体被瞬时加热至额定温度值,再通过二级进气管1252及二级进气接头152输入到输送单元21内的二级套管214,然后升温的气体经与二级套管214连通的回气连接件221的近端口排放于空气中。通过在消融导管2增设二级套管,利用双级复温概念,在复温过程中复温通路122和升温通路124同时作用,升温通路124输入的气体用于加热一级输送管,使经过复温通路122内的复温气体能保持额定温度值并输入冷冻单元23,从而可更有效加速复温,缩短复温所需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输入二级套管214的气体通过回气连接件221直接排放可优化导管的结构及尺寸,并精简制作工艺,也使得冷却或升温的直观效果更明显,更有利于性能的准确判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包括冷冻设备(1)和消融导管(2);所述冷冻设备(1)包括气源单元(11)、与所述气源单元(11)密封连通的换热装置(12)、制冷剂容纳罐(13)、放置在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中的制冷剂(14)和连接单元(15),所述消融导管(2)包括输送单元(21)和冷冻单元(23),所述气源单元(11)通过所述换热装置(12)和所述连接单元(15)与所述冷冻单元(23)连通,以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冷冻消融,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12)包括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所述一级系统包括冷冻通路(121)、复温通路(122)、一级进气管(1251)和回气管(126),所述二级系统包括冷却通路(123)、二级进气管(1252)和回气管(126),所述连接单元(15)包括一级进气接头(151)、二级进气接头(152)和回气接头(153),所述输送单元(21)包括一级输入管(212)、一级输出管(213)和二级套管(214),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冻通路(121)、所述复温通路(122)、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所述一级输入管(212)、所述一级输出管(213)、所述回气接头(153)和所述回气管(126)组成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所述气源单元(11)与所述冷却通路(123)、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所述二级套管(214)、所述回气接头(153)组成二级冷却系统,所述一级冷冻及复温系统和所述二级冷却系统组成并联的双级系统,通过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实现所述双级系统的自由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通路包括冷冻管路(1211)、第一控制阀(1212)和冷冻装置(1213),所述第一控制阀(121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第一控制阀(1212)的出口端通过冷冻管路(1211)与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冻装置(121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冻管路(1211)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连通;所述复温通路(122)包括复温管路(1221)和第二控制阀(1222),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出口端通过复温管路(1221)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连通;所述冷却通路(123)包括冷却管路(1231)、第三控制阀(1232)和冷却装置(1233),所述第三控制阀(123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1232)的出口端通过冷却管路(1231)与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入口密封连通,所述冷却装置(1233)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却管路(1231)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装置(1213)和所述冷却装置(1233)为螺旋管式结构、池式结构、翅片管式结构或盘管式结构,或者为上述结构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套管(214)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并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被套接在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外,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2142)、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和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套管(214)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并列设置,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套管(214)由鞘管(2142)和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的二级输入管(2141)组成,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被并列设置在所述鞘管(2142)内,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近端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的远端与鞘管(2142)连通,所述鞘管(2142)的远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接,所述鞘管(2142)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套管(214)为“U”形管结构,所述一级输入管(212)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一条直管内,所述一级输出管(213)被设置在所述“U”形管结构的另一条直管内,所述“U”形结构的圆弧段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和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密封连接,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密封连通,内设有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U”形管结构的近端口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入管(212)的近端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输出管(213)的近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温管路(1221)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器(1223),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被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阀(1222)的输出侧,所述第一加热器(1223)被包裹或被环绕或被转接在所述复温管路(12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系统还包括升温通路(124),所述升温通路(124)与所述复温通路(122)并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通路(124)包括升温管路(1241)和第四控制阀(1242),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入口端通过气体输送管(111)与气源单元(11)连通,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出口端通过升温管路(1241)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连通,在所述升温管路(1241)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243),所述第二加热器(1243)被设置在所述第四控制阀(1242)的输出侧,所述第二加热器(1243)被包裹或被环绕或被转接在所述升温管路(124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一端与所述一级进气管(1251)密封连通,所述一级进气接头(151)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级输入管(21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一端与所述二级进气管(1252)密封连通,所述二级进气接头(15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级输入管(2141)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一端与所述回气管(126)密封连通,所述回气接头(15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一级输出管(213)和所述二级套管(214)中的所述鞘管(2142)密封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126)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接,所述回气管(126)的另一端与空气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126)的一端与所述回气接头(153)密封连接,所述回气管(126)的另一端与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容纳罐(13)为密封装置。
CN201811551865.1A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Active CN109480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1865.1A CN109480999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1865.1A CN109480999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0999A true CN109480999A (zh) 2019-03-19
CN109480999B CN109480999B (zh) 2024-01-05

Family

ID=65710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1865.1A Active CN109480999B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099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512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电阻断系统
CN114526444A (zh) * 2021-06-30 2022-05-24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冷冻消融系统的复温控制方法
CN114668481A (zh) * 2022-05-26 2022-06-28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温制冷机预冷的双系统低温治疗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7355B1 (en) * 1999-06-25 2001-05-29 Cryogen, Inc. Precooled cryogenic ablation system
US20030130650A1 (en) * 2001-12-19 2003-07-10 Ran Yaron Miniature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cryothermal ablation catheter
US20070088344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Galil Medical Ltd. Endometrial ab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090281533A1 (en) * 2008-05-12 2009-11-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illing cryo-ablation coolant and resulting cryo-ablation system
CN105744906A (zh) * 2013-11-06 2016-07-06 低温疗法有限公司 用于斑块稳定的导管
CN209499884U (zh) * 2018-12-19 2019-10-18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7355B1 (en) * 1999-06-25 2001-05-29 Cryogen, Inc. Precooled cryogenic ablation system
US20030130650A1 (en) * 2001-12-19 2003-07-10 Ran Yaron Miniature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cryothermal ablation catheter
US20070088344A1 (en) * 2005-10-17 2007-04-19 Galil Medical Ltd. Endometrial ab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090281533A1 (en) * 2008-05-12 2009-11-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illing cryo-ablation coolant and resulting cryo-ablation system
CN105744906A (zh) * 2013-11-06 2016-07-06 低温疗法有限公司 用于斑块稳定的导管
CN209499884U (zh) * 2018-12-19 2019-10-18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1512A (zh) * 2020-06-18 2020-09-18 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电阻断系统
CN111671512B (zh) * 2020-06-18 2024-02-09 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冻电阻断系统
CN114526444A (zh) * 2021-06-30 2022-05-24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冷冻消融系统的复温控制方法
CN114526444B (zh) * 2021-06-30 2024-01-09 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冷冻消融系统的复温控制方法
CN114668481A (zh) * 2022-05-26 2022-06-28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温制冷机预冷的双系统低温治疗系统
CN114668481B (zh) * 2022-05-26 2023-01-24 上海导向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温制冷机预冷的双系统低温治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0999B (zh)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6119B (zh) 使用超临界气体的低温治疗装置
CN109480999A (zh)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CN111839713B (zh) 多模态肿瘤消融探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32090B (zh) 具有预冷装置的冷冻消融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009406B (zh) 一种冷冻消融装置及冷冻消融方法
WO2020020035A1 (zh) 一种制冷设备
CN109223167A (zh) 一体化冷冻消融设备
CN109431594A (zh) 一种pid控制的自增压冷冻消融系统
CN207979766U (zh) 一种冷冻消融系统
CN209059412U (zh) 一种具有加热装置的冷冻消融设备
CN108458511A (zh) 一种带热气融霜的直接接触冷凝制冷系统
CN209499884U (zh) 一种双级冷冻消融系统
CN201519191U (zh) 具有独立预冷装置的冷冻消融装置
CN105783159B (zh) 太阳能空调器
CN1058650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02310A (zh) 一种调节气压实现冷冻和复温的冷冻外科装置
CN101554338A (zh) 带蓄冷蓄热装置的冷热消融设备
CN201631375U (zh) 一种超低温冷冻治疗系统用预冷装置
CN107367125A (zh) 冰箱及冰箱控制方法
CN105708541A (zh) 一种节流冷冻型冷冻外科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855385A (zh) 一种太阳能多温区冷热寄存柜
CN209301296U (zh) 一种冷冻消融装置
CN214746788U (zh) 一种冻干机节能循环系统
CN105852960B (zh) 一种气体节流型冷冻外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0138184U (zh) 一种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5, Lane 3399,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21

Applicant after: Kangfeng Bio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 Lane 3399,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21

Applicant before: CRYOFOCUS MEDTECH (SHANGHAI)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