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0884A -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 Google Patents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0884A
CN109480884A CN201811485088.5A CN201811485088A CN109480884A CN 109480884 A CN109480884 A CN 109480884A CN 201811485088 A CN201811485088 A CN 201811485088A CN 109480884 A CN109480884 A CN 109480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ody side
bed body
equipment
side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850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恩杰
胡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Langsh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aotong Pipe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aotong Pipe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aotong Pipe Val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850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08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0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08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滤过器、探测器、扫描架、扫描床、射线发射器、前置放大器和接口电路,滤过器用于吸收对CT成像没有作用的软射线,滤过器与准直器连接,用于将滤过的信号发送给准直器,扫描架围绕扫描床设置,为一圆环结构,前置放大器与接口电路连接;轮廓解析设备,用于对误差处理图像中的人体轮廓进行解析,以获得人体轮廓在竖直方向占据的最多像素点的数量并作为轮廓厚度参考值输出;硬度选择设备,用于基于轮廓厚度参考值确定对应的X线硬度。通过本发明,提升了CT扫描设备的自适应控制能力。

Description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CT扫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背景技术
CT扫描设备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当前CT扫描设备自适应控制能力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基于患者轮廓厚度参考值调整X射线的发射硬度以调整X射线的穿透力,使得X射线的发射与不同轮廓厚度的患者相适应,保证了扫描成像图像的清晰度;在具体的图像处理中,引入误差处理设备以确定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到当前图像的形状误差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范围确定对所述当前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以保证几何失真纠正的处理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滤过器、探测器、扫描架、扫描床、射线发射器、前置放大器和接口电路;其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用于吸收对CT成像没有作用的软射线。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与准直器连接,用于将滤过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准直器。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扫描架围绕所述扫描床设置,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前置放大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连接。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轮廓解析设备,与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误差处理图像,对所述误差处理图像中的人体轮廓进行解析,以获得所述人体轮廓在竖直方向占据的最多像素点的数量并作为轮廓厚度参考值输出;硬度选择设备,分别与所述射线发射器和所述轮廓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并基于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确定对应的X线硬度;点阵摄像机,设置在扫描床的侧面,用于对所述扫描床所在位置进行摄像操作,以获得相应的床体侧面图像;数值提取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还对所述基准参考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还用于预先存储基准参考图像,所述基准参考图像内的各个区域的几何误差都低于限量;误差处理设备,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和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到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范围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0.25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多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25-1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单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以及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大于等于1时,不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几何失真纠正处理;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在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后,采用相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相应的失真纠正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误差处理图像;其中,所述硬度选择设备将所述X线硬度发送给所述射线发射器以便于所述射线发射器实时调整其发射的X线的硬度;其中,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还包括失真纠正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所述失真纠正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和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共用同一时钟发生器。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电力线收发设备,与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误差处理图像,并通过电力线通信链路发送所述误差处理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双层处理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确定床体侧面图像中的每一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基于床体侧面图像中各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确定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大于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还用于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小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其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还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双层处理图像替换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发送给所述数值提取设备。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的工作模式基于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而确定。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更具体地,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CT扫描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
2、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
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多达4800个。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计算机容量大、运算快,可达到立即重建图像。由于扫描时间短,可避免运动产生的伪影,例如,呼吸运动的干扰,可提高图像质量;层面是连续的,所以不致于漏掉病变,而且可行三维重建,注射造影剂作血管造影可得CT血管造影。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搭建了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能够有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示出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包括: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滤过器、探测器、扫描架、扫描床、射线发射器、前置放大器和接口电路;
其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用于吸收对CT成像没有作用的软射线。
接着,继续对本发明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与准直器连接,用于将滤过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准直器。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扫描架围绕所述扫描床设置,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前置放大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连接。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轮廓解析设备,与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误差处理图像,对所述误差处理图像中的人体轮廓进行解析,以获得所述人体轮廓在竖直方向占据的最多像素点的数量并作为轮廓厚度参考值输出;
硬度选择设备,分别与所述射线发射器和所述轮廓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并基于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确定对应的X线硬度;
点阵摄像机,设置在扫描床的侧面,用于对所述扫描床所在位置进行摄像操作,以获得相应的床体侧面图像;
数值提取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还对所述基准参考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还用于预先存储基准参考图像,所述基准参考图像内的各个区域的几何误差都低于限量;
误差处理设备,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和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到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范围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
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0.25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多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25-1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单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以及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大于等于1时,不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几何失真纠正处理;
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在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后,采用相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相应的失真纠正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误差处理图像;
其中,所述硬度选择设备将所述X线硬度发送给所述射线发射器以便于所述射线发射器实时调整其发射的X线的硬度;
其中,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还包括失真纠正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所述失真纠正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和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共用同一时钟发生器。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电力线收发设备,与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误差处理图像,并通过电力线通信链路发送所述误差处理图像。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还包括:
双层处理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确定床体侧面图像中的每一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基于床体侧面图像中各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确定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大于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还用于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小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其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还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双层处理图像替换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发送给所述数值提取设备。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的工作模式基于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而确定。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在所述轮廓厚度分析机构中: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另外,在所述电力线收发设备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利用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语音或数据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电力线在电力载波领域一般分为高中低3类,通常高压电力线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压电力线指10kV电压等级、低压配电线指380/220V用户线。
电力线载波(PLC,即Power Line Carrier)是电力系统特有的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通讯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
采用本发明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CT扫描设备自适应控制能力低下的技术问题,通过基于患者轮廓厚度参考值调整X射线的发射硬度以调整X射线的穿透力,使得X射线的发射与不同轮廓厚度的患者相适应,保证了扫描成像图像的清晰度;在具体的图像处理中,引入误差处理设备以确定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到当前图像的形状误差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范围确定对所述当前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以保证几何失真纠正的处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对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滤过器、探测器、扫描架、扫描床、射线发射器、前置放大器和接口电路;
其中,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用于吸收对CT成像没有作用的软射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滤过器与准直器连接,用于将滤过的信号发送给所述准直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数据采集设备中,所述扫描架围绕所述扫描床设置,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前置放大器与所述接口电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
轮廓解析设备,与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误差处理图像,对所述误差处理图像中的人体轮廓进行解析,以获得所述人体轮廓在竖直方向占据的最多像素点的数量并作为轮廓厚度参考值输出;
硬度选择设备,分别与所述射线发射器和所述轮廓解析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并基于所述轮廓厚度参考值确定对应的X线硬度;
点阵摄像机,设置在扫描床的侧面,用于对所述扫描床所在位置进行摄像操作,以获得相应的床体侧面图像;
数值提取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还对所述基准参考图像执行图像边缘分析,以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还用于预先存储基准参考图像,所述基准参考图像内的各个区域的几何误差都低于限量;
误差处理设备,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和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确定所述基准参考图像的形状误差到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形状误差的比例,并基于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范围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
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0.25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多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分布在0.25-1之间时,确定的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为单次几何失真纠正模式,以及当所述比例的数值大于等于1时,不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几何失真纠正处理;
在所述误差处理设备中,在确定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的对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后,采用相应的失真纠正策略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相应的失真纠正处理,以获得并输出相应的误差处理图像;
其中,所述硬度选择设备将所述X线硬度发送给所述射线发射器以便于所述射线发射器实时调整其发射的X线的硬度;
其中,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还包括失真纠正单元、信号接收单元和信号发送单元,所述失真纠正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和所述信号发送单元共用同一时钟发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
电力线收发设备,与所述误差处理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误差处理图像,并通过电力线通信链路发送所述误差处理图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
双层处理设备,与所述点阵摄像机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床体侧面图像,确定床体侧面图像中的每一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基于床体侧面图像中各个对象区域的信噪比确定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大于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还用于在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小于预设比例阈值时,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其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还与所述数值提取设备连接,以将所述双层处理图像替换所述床体侧面图像发送给所述数值提取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处理设备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的工作模式基于整个床体侧面图像的当前信噪比而确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同态滤波图像,还基于接收到的当前信噪比对所述同态滤波图像执行对应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廓厚度分析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中,所述双层处理设备用于对所述床体侧面图像依次执行第一预设强度的同态滤波处理和第二预设强度的递归滤波处理以获得并输出对应的双层处理图像。
CN201811485088.5A 2018-12-06 2018-12-06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Withdrawn CN1094808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5088.5A CN109480884A (zh) 2018-12-06 2018-12-06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85088.5A CN109480884A (zh) 2018-12-06 2018-12-06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0884A true CN109480884A (zh) 2019-03-19

Family

ID=65698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85088.5A Withdrawn CN109480884A (zh) 2018-12-06 2018-12-06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088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505A (zh) * 2008-09-25 2009-03-11 中北大学 一种x射线成像装置和方法
CN102542534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北京海思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轮廓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3462628A (zh) * 2012-09-20 2013-12-25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辐射成像设备及方法
CN103876774A (zh) * 2013-11-21 2014-06-25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床以及补偿其床板下垂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9448A (zh) * 2014-06-30 2017-05-10 爱克发医疗保健公司 用于配置x射线成像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13352A (zh) * 2015-12-25 2017-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成像系统及补偿扫描床下垂或未对准的方法
CN108074228A (zh) * 2017-11-12 2018-05-25 高秀丽 耳膜状态实时分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2505A (zh) * 2008-09-25 2009-03-11 中北大学 一种x射线成像装置和方法
CN102542534A (zh) * 2010-12-31 2012-07-04 北京海思威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图像轮廓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和装置
CN103462628A (zh) * 2012-09-20 2013-12-25 北京朗视仪器有限公司 辐射成像设备及方法
CN103876774A (zh) * 2013-11-21 2014-06-25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扫描床以及补偿其床板下垂的方法和装置
CN106659448A (zh) * 2014-06-30 2017-05-10 爱克发医疗保健公司 用于配置x射线成像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13352A (zh) * 2015-12-25 2017-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成像系统及补偿扫描床下垂或未对准的方法
CN108074228A (zh) * 2017-11-12 2018-05-25 高秀丽 耳膜状态实时分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9970B1 (en)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pparatus
Speidel et al. Scanning‐beam digital x‐ray (SBDX) technology for interventional and diagnostic cardiac angiography
CN106562797B (zh) 单次曝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系统
CN107157507A (zh) 一种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系统与方法
CN104103055B (zh) 自动获取最优输出数据
CN106963410A (zh) Pet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01596110A (zh) 心脏mri中视场的自动确定
CN106982550A (zh) 利用多重能量x线摄像和光学影像的立体影像生成方法以及系统
CN111184523B (zh) 基于dr设备的三维图像重建方法及系统
CN102646264B (zh) 补偿机械运动误差的图像配准方法
KR101027099B1 (ko) 컴퓨터 단층촬영장치의 위치보정데이터 측정방법 및 위치보정방법
JP2023501672A (ja) 放射線医学的撮像方法
JPS62246352A (ja) デイジタル的医学的診断画像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化方法
CN110613471A (zh) 一种ct系统及ct图像重建方法
CN109480884A (zh) 轮廓厚度分析机构
CN101721222B (zh) 一种修正床板和摆位辅助装置对图像质量影响的方法
US20220202386A1 (en) Combined x-ray system and pilot tone system
US20220071578A1 (en) Improved method of acquiring a radiographic scan of a region-of-interest in a metal containing object
CN106901768A (zh) 减少锥形束ct照射剂量的自适应调制方法
KR101152537B1 (ko) 치과용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KR101384511B1 (ko) 보정용 팬텀을 이용한 ct 영상 획득장치 및 획득방법
CN110084753B (zh)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动态dr图像拼接方法及终端
US71550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the contrast density of a radiography image
EP0747728B1 (en) Improved gamma camera imaging system
CN108846876A (zh) 一种用于pet衰减校正的ct图像的定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9

Address after: 315400 room 718, block a, sunshine international building,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UYAO LANGSHUO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412 Yaodong village, Sanqi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YAOTONG PIPE VALVE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