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8972B -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8972B
CN109478972B CN201780043556.0A CN201780043556A CN109478972B CN 109478972 B CN109478972 B CN 109478972B CN 201780043556 A CN201780043556 A CN 201780043556A CN 109478972 B CN109478972 B CN 1094789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tate
csi
indication information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5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8972A (zh
Inventor
孙彦良
徐凯
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78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8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8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89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9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网路设备和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用于,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该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CSI信息;该网络设备根据该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能够快速在开环传输和闭环传输之间进行切换,有效减少网络时延。

Description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使信号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通信质量。MIMO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空间分集技术是指利用多根发送天线将具有相同信息的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发送出去,接收机获得同一个数据符号的多个独立衰落的信号,从而提高的接收可靠性。空间复用技术是将要传送的数据可以分成几个数据流,然后在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接收机能够区分出在不同发射天线上传送的信号,而不需要付出额外的频率或者时间资源,进而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
空间复用技术包括开环空间复用和闭环空间复用。其中,闭环空间复用和开环空间复用的主要区别是:闭环空间复用需要终端设备反馈预编码矩阵序号(PrecodingMatrix Index,PMI)信息,PMI信息的内容是终端从给定的预编码矩阵集中选择的一个合适的W矩阵。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PMI信息选择合适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与终端反馈的不同),这样可以提高预编码的准确程度,带来一定的增益。但是在终端移动速度较快时,反馈的延时可能造成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反而会影响网络的性能。
因此,针对于数据传输的场景发生变化时,终端需要进行开环/闭环切换。
现有的LTE系统中,针对于基于参考信号的开环空分复用,首先定义了一个开环空分复用的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进行配置。具体地,终端在配置了这一传输模式后,即处于开环空分复用状态,据此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CSI,确定实际传输的参数信息。
但是,在上述传输模式中,当终端需要进行开环/闭环切换时,基站必须进行RRC信令重配置,尤其当终端速度变化较为频繁时,造成较大的时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能够有效减少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由于波束赋型的开环预编码可能带来的小区间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能够快速切换开环/闭环状态,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开环空分复用传输,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减少网络时延。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能够避免因频繁进行RRC重配置带来的高层信令开销,进而减少网络时延。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PM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和/或,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QI信息和所述第二CQ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路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传输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后续高阶开环预编码的定义预留信令空间,达成前向兼容。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能够避免因频繁进行RRC重配置带来的高层信令开销,进而减少网络时延。
此外,波束赋型的开环预编码可能带来的小区间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能够快速切换开环/闭环状态,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开环空分复用传输,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终端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接收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传输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后续高阶开环预编码的定义预留信令空间,达成前向兼容。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收发单元,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三方面的网络设备能够实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切换状态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
第四方面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第二方面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切换状态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收发器,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第五方面的网络设备能够实现第一方面的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执行的切换状态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
第六方面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第二方面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切换状态的方法。
结合上述各个方面,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PMI信息包括宽带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或者,所述PMI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和所述宽带中的子带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序号。
结合上述各个方面,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传输参数包括:扰码序号、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中的至少一项。
结合上述各个方面,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以下任一种状态:
基于空频块编码SFBC的秩1开环传输状态;
基于相位编码的秩2开环传输状态;
秩1到秩N的闭环传输状态,其中,N为最大传输层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开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周期CSI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基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的设备,又例如,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等。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AN1#86bis次会议中,各大公司讨论并确定了,基于波束赋型的开环传输模式中,参考信号到数据信道之间所进行的开环预编码的具体形式。
其中,波束赋形主要依靠信道间的强相关性以及电磁波的干涉原理,通过控制发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实现具有特定辐射方向的发射波形,这样有助于提高覆盖范围和特定用户的信噪比,同时也可以减小对其他用户的干扰。
图1是现有技术中开环传输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LTE系统中,针对于基于小区级参考信号的开环空分复用传输方法,首先定义了一个指示开环空分复用的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通过RRC配置。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在配置了这一传输模式后,即处于开环空分复用状态,据此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进行信道估计,确定出CSI信息并反馈给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上报的CSI信息,确定调度信令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终端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接收下行数据。
如果终端设备需要从开环空分复用模式中切出,则需要网络设备进行RRC重配置。从物理层看来,开环空分复用状态和闭环空分复用状态彼此隔离。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流程中的参考信号是一个经过了波束赋型的参考信号。在闭环传输模式中,参考信号的波束赋型矢量与数据信道的波束赋型矢量完全一致。然而,在开环传输中,参考信号的波束赋型矢量与数据信道的波束赋型矢量并不一致。
即,基于参考信号的开环波束赋型与闭环波束赋型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在参考信号和数据信道之间进行开环预编码。
也就是说,终端需要进行开环/闭环切换时,只需要设计一套信令,用以指示终端设备处于开环传输状态还是闭环传输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切换的方法,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能够快速切换终端设备的传输状态,有效减少信令开销和时延。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100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100包括:
110、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用于,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该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换句话说,当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终端设备既需要向网络设备反馈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也需要向网络设备反馈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下的终端设备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CSI信息和第二CSI信息。该第一状态可以是介于开环状态和闭环状态的混合状态,也可以是开环状态,也可以是闭环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状态的表现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120、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CSI信息。
具体而言,当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CSI信息。
可选地,若该终端设备未处于该第一状态,在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该RRC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该第一状态。
例如,若终端设备处于闭环状态或者开环状态,在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RRC消息,使得终端设备先进入第一状态。
可选地,该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若该终端设备未处于该第一状态,在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该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例如,若终端设备处于闭环状态,在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网络设备向该终端设备发送MAC控制信元,使得该终端设备先进入开环状态。
这样,在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或者第一状态后,即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CSI信息和第二CSI信息。
130、根据该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根据该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应理解,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扰码序号、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中的至少一项。
还应理解,CSI信息可以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信息、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等。
其中,RI信息和PMI信息分别指示使用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在一些实施例中,预编码矩阵的集合可以称为码本,每个预编码矩阵也可以称为码字。
可选地,网络设备根据CSI信息中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ex,PMI)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根据CSI信息中的PMI信息的变化趋势,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当PMI信息的变化趋势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确定下行数据采用开环传输方法,即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方法为开环传输方法。
可选地,网络设备根据该CSI信息中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 Indicator,CQI)信息和该CSI信息中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根据该第一CQI信息和该第二CQI信息之间的差值,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当该第一CQI信息和该第二CQI信息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时,确定下行数据采用开环传输方法。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CSI信息包括该PMI信息和该第一CQI信息,第二CSI信息包括该第二CQI信息。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根据CSI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根据其它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网络涉笔根据当前下行数据传输的应答/非应答(ACK/NACK)反馈情况,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140、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该第一DCI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
换句话说,网络设备在第一DCI信息中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
例如,在下行调度信息DCI 2C/2D中,如下表1所示,假定RRC消息中,用“Openloop”参数指示处于第一状态。
表1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21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31
在表1中,nSCID用于表示下行数据所使用的码字,空频块编码(Space FrequencyBlock Code,SFBC)传输和相位循环传输,都是基于波束赋型的开环传输模式。
由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第八版本(R8)中定义的最大天线端口数为4,意味着层数的最大值不超过4,因此,2个码字可以影射到1、2、3和4个层上进行传送。R9规范中定义最大天线端口数为8,则层数的最大值不超过8,因此,2个码字可以影射到1-8个层上进行传送。同时,DMRS对应的虚拟端口为端口7至端口1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1层开环传输还可以是基于其它编码形式的开环传输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空时编码(STC)、循环延时分集(CDD)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单码字进行发送时,即采用发射分集模式,秩固定为1,层数与天线端口数相等。采用双码字进行发送时,即空间复用模式,信道的秩与层数相等,层数不能超过收发侧最大天线端口数。其资源映射的具体形式分别如下所示:
秩1传输:在DMRS对应的虚拟端口上的开环预编码,在第2i和第2i+1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上的映射为: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41
其中,y(7)(2i)、y(8)(2i)分别表示在第7,8两个天线端口上的预编码后的第2i个符号,Re(x(0)(i))、Re(x(1)(i))表示来自第0、第1这两个传输层的第i个传输符号的实部,Im(x(0)(i))、Im(x(1)(i))表示来自第0、第1这两个传输层的第i个传输符号的虚部,j表示虚数符号。
秩2传输:在DMRS对应的虚拟端口上的开环预编码,在第i个资源元素上的映射为: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42
其中,y(7)(i)、y(8)(i)表示在第7、8两个天线端口上的预编码后的第2i个符号,x(0)(i)、x(1)(i)表示来自第0、第1这两个传输层的第i个传输符号,该θn和fi分别根据公式(3)和公式(4)进行确定。
θn=ejπmod(n,2)/2 (3)
fi=ejπmod(i,2) (4)
其中,j表示虚数符号,mod(i,2)表示取2的模。
可选地,网络设备根据表1的定义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处于以下任一种状态:
基于SFBC的秩1开环传输状态。
基于相位编码的秩2开环传输状态。
秩1到秩N的闭环传输状态,其中,N为最大传输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能够避免因频繁进行RRC重配置带来的高层信令开销,进而减少网络时延。
此外,波束赋型的开环预编码可能带来的小区间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能够快速切换开环/闭环状态,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开环空分复用传输,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
最后,网路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传输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后续高阶开环预编码的定义预留信令空间,达成前向兼容。
应理解,在表1中,将关于天线端口,扰码,层数指示等等信息的3bit基准表中SCID=1的所有传输参数集指示,被替换成与第一指示信息相关的传输参数集指示。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关于天线端口,扰码,层数指示等等信息的4bit可选表里的OCC-4的所有传输参数集指示,替换成与第一指示信息相关的传输参数集指示。假设在RRC消息中,用“Openloop”参数指示处于第一状态。
具体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51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61
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DCI中,含有4bit的上述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本次数据发送时,使用的是开环传输还是闭环传输,开环传输或闭环传输的具体传输层数,端口序号等等。
由于表2对于配置了候选表格的终端设备同样可见,因此,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表2和CSI信息生成的第一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指示信息后能够直接确定出本次下行传输的具体传输参数,避免了表2的发送,进一步减少信令开销。
此外,表2的设计,还适用于R13和R14中终端设备的开环空分复用,对标准影响也较小。
最后,由于OCC-4和开环传输不大可能在同一场景里出现,因此,表2的重定义避免了信令冲突,能够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应理解,表1和表2指示示例性的说明了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对DCI中与第一指示信息相关传输参数的重新定义,该表中的传输参数同时用于指示下行数据包是闭环数据包还是开环数据包。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
例如,当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时,即终端设备已经处于开环状态或者通过接收MAC控制信元已经进入开环状态时,该DCI可以是对长期演进系统第13版本(R13)中,TM9/10所使用DCI 2C/2D中的3bit基准表进行重新定义。具体地,将该3bit基准表,按照下表3进行定义。
表3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62
Figure GPA000026203193000017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能够避免因频繁进行RRC重配置带来的高层信令开销,进而减少网络时延。
此外,波束赋型的开环预编码可能带来的小区间干扰,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能够快速切换开环/闭环状态,进而减少不必要的开环空分复用传输,有效降低小区间干扰。
最后,网路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用于指示下行数据传输参数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为后续高阶开环预编码的定义预留信令空间,达成前向兼容。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下面结合图3对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即终端设备既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CSI信息,也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CSI信息时,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200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该方法200包括:
210、发送参考信号。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参考信号,以便于终端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220、根据该参考信号,确定CSI信息,该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根据该参考信号确定出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其中,该第一CSI信息指假设终端设备处于闭环状态时根据该参考信号确定出的CSI信息,该第二CSI信息指假设终端设备处于开环状态时根据该参考信号确定出的CSI信息。
230、发送该CSI信息。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CSI信息。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CSI信息和第二CSI信息。该第一CSI信息和第二CSI信息可以是周期性反馈,也可以是非周期反馈,可以同时反馈,也可以不同时反馈,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可以周期性反馈。
可选地,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可以使用相同的反馈周期和/或相同的起始子帧。
可选地,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可以使用不同的反馈周期和起始子帧。
图4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CSI信息和第二CSI信息的反馈周期。
如图4所示,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使用不同的反馈周期和起始子帧。
又例如,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可以非周期性反馈。
又例如,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可以同时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一个反馈进程,用于反馈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也可以配置两个反馈进程,分别用于反馈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若终端设备不同时反馈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时,网络设备接收到CSI信息时,需要确定出该CSI信息是第一CSI信息还是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接收CSI信息之前,可以通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第一CSI信息或者第二CSI信息,也可以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第一CSI信息或者第二CSI信息。
例如,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CSI信息之前,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消息,该第二DCI消息包括该第二指示信息。
又例如,在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CSI信息之前,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向网络设备发送该CSI信息之前,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或者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使得网络设备在接收到CSI信息后,能够知道该CSI信息是第一CSI信息还是第二CSI信息。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时刻可以是当前子帧或时隙,也可以是下次传输数据时使用的子帧或时隙。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CSI信息包括PMI信息,该PMI信息包括宽带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或者,该PMI信息包括该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和该宽带中的子带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序号。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宽带PMI上报模式或者宽带+子带PMI上报模式。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当终端设备的上报模式被配置为宽带PMI上报模式时,仅仅上报R13版本中定义的W1预编码矩阵的序号,即仅上报一个表征波束赋型矢量集合的矩阵。
又例如,当终端设备的上报模式被配置为宽带+子带PMI上报模式时,需要在宽带上报R13版本中定义的W1,即一个表征波束赋型矢量集合的矩阵,此外,还需要在子带上报预编码矩阵序号,即表征不含极化方向信息的波束赋型矢量。在子带上报中,可选地,预编码矩阵是R13版本中定义的W2集合经过采样得到的,以便去掉原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交叉极化相位信息。
240、根据该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CSI信息,确定本次下行数据传输使用闭环传输还是开环传输,以及本次下行数据传输所使用的扰码序号,端口序号,层数等信息。
应理解,网络设备根据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在方法100中已经做了详细说明,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250、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本次传输的传输参数,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260、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传输参数接收下行数据。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方法的再一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4所示,针对于基于小区级参考信号的开环/闭环状态的切换方法,首先定义了一个开环/闭环混合状态,即第一状态,可选地,该传输模式通过RRC配置。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状态后,据此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确定出开环状态下的CS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CSI信息,并都反馈给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上报的CSI信息,确定调度信令并发送给终端设备,以便于终端设备根据该调度信令确定下行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并接收该下行数据包。
例如,当网络设备根据CSI信息确定使用开环传输时,生成调度信令,并对下行数据包进行开环预编码,将该调度信令和经过开环预编码的开环数据包发送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接收该调度信令,并通过该调度信令对该开环数据包进行开环解码。
如果终端设备需要从开环空分复用模式中切出,则只需要发送调度信令即可指示终端设备下行数据的传输状态,避免通过高层信令进行重配置,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时延。
下面结合图6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进行说明。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框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310,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用于,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该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收发单元320,在该终端设备处于该第一状态时,用于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CSI信息;
该处理单元310,还用于根据该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该收发单元320,还用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若该终端设备未处于该第一状态,在该收发单元320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320还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该RRC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该第一状态。
可选地,该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若该终端设备未处于该第一状态,在该收发单元320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320还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该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可选地,该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该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其中,该处理单元310具体用于:
根据该PMI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和/或,
根据该第一CQI信息和该第二CQI信息,确定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20具体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第一DCI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320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CSI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320还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在该网络设备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该CSI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320还用于:
接收该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20具体用于:
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消息,该第二DCI消息包括该第二指示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3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并且网络设备300中的各个模块和其它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和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10可由处理器实现,收发单元32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如图7所示,网络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器410、收发器420和存储器430。其中,存储器43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41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
网络设备4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400或图6所示的网络设备300能够实现前述图2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所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切换状态的终端设备5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500包括:
收发单元510,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
处理单元520,用于根据该第一指示信息,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下行数据。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5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510还用于: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该RRC消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状态;
其中,该第一状态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向该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该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5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510还用于: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该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510具体用于: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该第一DCI包括该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510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510还用于:
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
其中,该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该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510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510还用于: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在该收发单元510向该网络设备发送该第一CSI信息和该第二CSI信息之前,该收发单元510还用于:
向该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该第一CSI信息或者该第二CSI信息。
可选地,该收发单元510具体用于:
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消息,该第二DCI消息包括该第二指示信息。
应理解,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500可对应于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终端设备500中的各个模块和其它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方法100和方法200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单元510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处理单元52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如图9所示,终端设备600可以包括处理器610、收发器620和存储器630。其中,存储器630可以用于存储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610执行的代码、指令等。
终端设备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相连,其中,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具体地,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又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又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消息、请求和终端,但这些消息、请求和终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消息、请求和终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终端,类似地,第二终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终端。
又例如,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或“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开环/闭环混合状态、所述闭环状态和所述开环状态中的一个;
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为开环传输或者为闭环传输;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其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PM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和/或,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CQI信息和所述第二CQ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MI信息包括宽带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或者,所述PMI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预编码矩阵序号和所述宽带中的子带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扰码序号、天线端口和传输层数中的至少一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以下任一种状态:
基于空频块编码SFBC的秩1开环传输状态;
基于相位编码的秩2开环传输状态;
秩1到秩N的闭环传输状态,其中,N为最大传输层数。
11.一种切换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开环/闭环混合状态、所述闭环状态和所述开环状态中的一个;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为开环传输或者为闭环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1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开环/闭环混合状态、所述闭环状态和所述开环状态中的一个;
收发单元,在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为开环传输或者为闭环传输;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所述第一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为开环状态,若所述终端设备未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PM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CQI信息和所述第二CQI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单元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CSI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2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向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指示CSI信息,所述CSI信息包括闭环状态下的第一CSI信息和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SI信息,所述第一状态包括开环/闭环混合状态、所述闭环状态和所述开环状态中的一个;
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下行数据的传输参数以及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为开环传输或者为闭环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是根据所述CSI信息确定的;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管理RRC消息,所述RRC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第一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单元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媒体介入控制层MAC控制信元,所述MAC控制信元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进入开环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CSI信息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和闭环状态下的第一信道质量指示CQI信息,所述第二CSI信息包括开环状态下的第二CQI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刻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CSI信息和所述第二CSI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网络设备第一时刻发送的CSI信息为所述第一CSI信息或者所述第二CSI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DCI消息,所述第二DCI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指示信息。
CN201780043556.0A 2016-11-03 2017-01-06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109478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590569 2016-11-03
CN201610959056 2016-11-03
PCT/CN2017/070387 WO2018082209A1 (zh) 2016-11-03 2017-01-06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8972A CN109478972A (zh) 2019-03-15
CN109478972B true CN109478972B (zh) 2021-10-15

Family

ID=62075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556.0A Active CN109478972B (zh) 2016-11-03 2017-01-06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53876A1 (zh)
EP (1) EP3525380B1 (zh)
CN (1) CN109478972B (zh)
WO (1) WO20180822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32734A1 (en) * 2017-06-23 2018-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OF TRANSMISSION STRATEGY
US10778316B2 (en) * 2018-04-05 2020-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closed-loop and open-loop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cheme in new radio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9706A2 (en) * 2009-10-02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and link adaptation
CN10203558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模式中退秩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4012024A (zh) * 2011-10-14 2014-08-27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29584A2 (ko) * 2010-04-12 2011-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지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23290A1 (en) * 2011-08-12 2013-02-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and transmission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5493433B (zh) * 2013-08-29 2019-01-0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机器型通信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9935702B2 (en) * 2015-03-04 2018-04-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3D MIMO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58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复用模式中退秩的方法、基站及通信系统
WO2011039706A2 (en) * 2009-10-02 2011-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dependent scheduling and link adaptation
CN104012024A (zh) * 2011-10-14 2014-08-27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2209A1 (zh) 2018-05-11
EP3525380A4 (en) 2019-11-06
CN109478972A (zh) 2019-03-15
EP3525380B1 (en) 2020-08-26
US20190253876A1 (en) 2019-08-15
EP3525380A1 (en) 2019-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18401C1 (ru)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е отчетов с csi при многолучевой передаче
KR101959322B1 (ko) 프리코딩 행렬 인디케이터 피드백 방법, 수신단 및 송신단
CN104396153B (zh) 用于蜂窝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码字构造的方法和装置
US10419090B2 (en) Method for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feedback and apparatus
CN109302220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95149B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EP3748865B1 (en) Method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device
CN115499922A (zh) 用于高级csi反馈开销减少的可配置码本
WO202022158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788767B (zh) 动态调整波束集合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7167156A1 (zh) Dm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05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599819B (zh) 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反馈方法、接收端和发射端
US9197305B2 (en)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12398520B (zh) 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9478972B (zh) 切换状态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12398515B (zh) 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US115754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51855A1 (en) Csi accuracy indicator reporting for mu-mimo broadcast channel
EP2439867B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feedback for MIMO oper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CN107615803B (zh)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CN117997399A (zh) 一种信道参数上报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955616A (zh) 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5180025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vertical domai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2024002888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변화량의 추정에 기반한 dmrs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