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7704A -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7704A
CN109477704A CN201780035594.1A CN201780035594A CN109477704A CN 109477704 A CN109477704 A CN 109477704A CN 201780035594 A CN201780035594 A CN 201780035594A CN 109477704 A CN109477704 A CN 109477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affle
fin
hole
surrou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55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萨萨内利
M·利昂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ephane AG
Original Assignee
Stephan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ephane AG filed Critical Stephane AG
Publication of CN109477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7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06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ffecting the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exchange med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50/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flow guiding means; Particular flow patterns
    • F28F2250/02Streamline-shaped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10)的翅片(1),包括板(2),在所述板中形成多个通孔(3)用于对管(4)进行定位,所述管用于输送第一热交换流体,所述板(2)具有边缘(5)以及两个主表面(6),每个主表面用于由第二热交换流体从板(2)的边缘(5)的入口部分(5a)到出口部分(5b)沿横越方向(A‑A)掠过。

Description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减缓气的翅片组包的翅片、翅片组包以及包括该翅片组包的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许多应用场合中使用热交换器,通过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成热交换连通而加热或冷却第一流体。通常通过将第一流体输送到与第二流体的通过区相交的管内来实现这点。
已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热交换器,包括所谓的"翅片组包(finned pack)"热交换器,其包括多个组包的翅片。这种翅片包括板状元件,板状元件具有多个孔,管插入于该多个孔中用于输送第一流体,而第二流体在翅片之间传送以与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
翅片可具有基本上平滑或波纹几何形状,即,特别地如果希望增加热交换的表面积或效率。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的交换器中的热交换效率常常是有限的,并且因此需要该进在热交换器中可获得的性能。
US2004/194936A1、WO2014/104576A1、WO2011/082922A1、EP2072939A1和CN102135388A1教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新颖翅片以及从这样的一个翅片出发可获得的新翅片组包和新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更大的热交换效率的翅片组包的新颖翅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较佳的和有利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从在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的翅片、翅片组包和热交换器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会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的平面图;
-图2是在管插入的情况下的图1所示的翅片的放大比例的细节的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细节的视图,带有关于若干角度和记录的指示;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组包的细节的剖视图;
-图5是类似于图2的、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的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6是略俯视的立体图,示出具有根据图5的翅片的翅片组包的若干组件;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并且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的翅片组包的视图;以及
-图8至图10是热交换器的视图,根据本发明翅片组包可安装于其中。
在这组附图中,等同的部分或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翅片1示出为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该翅片包括板2,在所述板中有多个通孔3,用于对管4进行定位,所述管4用于输送第一换热流体,例如,液体。
板2具有边缘5以及两个主表面6,旨在由诸如空气之类的第二换热流体沿横越方向A-A、从板2的边缘5的入口部分5a到出口部分5b地对每个主表面掠过(lick)或加热。为此目的,相邻并且相继的两个翅片1的相面对的主表面6一起界定第二流体通过或横越的相应的区域,该第二流体对插入在这些翅片中的管4的相应的部段进行加热。
边缘5实际上由两个主表面6之间的外部连接的表面构成,并且同样的边缘可以设置在两个主侧部5a、5b之间,该两个主侧部例如是平行的,借助次要或更小的侧部5c、5d桥接,所述次要或更小的侧部如果期望则是平行的并且正交于所述主侧部。主侧部5a、5b实际上相应地构成入口部分5a和出口部分5b。
孔3由板2的相应的内部界定壁7进行界定,该内部界定壁7包括面向入口部分5a的第一部分7a和面向出口部分5b的第二部分7b(等于或大于部分7a)。孔3的界定壁7可以是基本上圆柱形的。
然后,翅片1包括用于第二流体的流动的一个或多个限制单元,每个限制单元围绕多个孔中的孔3的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的相应部段放置,从而获得或限定部分被围绕的孔或者更好的是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较佳地,对于翅片1的每个孔3设置限制单元8、9,或在任何情况下对翅片本身的大部分孔3设置。
更具体地,至少一个限制单元包括两个第一挡板8、9或用于容纳相对于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放置在互相相对的侧部上的第二挡板的两个贯通凹陷部,并且每个限制单元封围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的相应部分,并将它们间隔开,从而在使用期间、在板2上限制在每个挡板8、9或凹陷部与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的相应的部段之间的、第二流体的第一流动区FZ1。
如果认为,一旦翅片组包组装好,这些部件(第一或第二挡板)就用于执行相同的任务并且基本上以相同的方式,则将参照第一挡板进行描述的构造也基本上适用于第二挡板,并且反之亦然。
第一流动区FZ1包括用于引入第二流体的口部以及用于递送第二流体的口部,用于引入第二流体的口部界定在板2、第一挡板8、9和界定壁7的一部分之间,用于递送第二流体的口部通入相应的孔3下游的区域中,即,沿横越方向A-A的意义上在孔3之后的区域中。第一流动区FZ1或更佳地是其壁是流体密封的,从而避免泄漏或在引入口部与递送口部之间有液体流出。
关于引入口部,其较佳地界定在板2、第一挡板8、9或凹陷部的第一端部8a、9a以及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的一部分之间。
此外,每个挡板8、9或凹陷部相对于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距离,参照运动离开入口部分5a和接近出口部分5b的意义上,具有以下几何形状或延伸(部)中的一个:
其对于挡板或凹陷部8、9的整个延伸部是恒定的,
其是恒定的并且然后增大,
其对于挡板或凹陷部8、9的整个延伸部减小,
其减小并且然后增大,
其是恒定的并且然后减小,或者
其是恒定的,然后减小,并且最后增大。
这样的距离是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轴线x-x的平面上并且沿着一轴线进行计算得到,该轴线将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与挡板8、9或更好地与挡板8、9的或凹陷部的内弧、即挡板8、9的或凹陷部的指向或面向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连接起来。
更具体地,第一流动区FZ1具有一个部段,该部段参照正交于板2或在任何情况下正交于其主延伸平面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平面进行评估,该部段是:
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恒定的,
是恒定的并且随后会聚,
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是会聚的,
会聚并且随后发散,
是恒定的并且随后会聚,或者
是恒定的,随后会聚并且最终发散。
实际上,第一流动区FZ1没有滞止区域,即,其不具有带有部段的第一区域,该第一区域参照正交于板2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平面进行评估,参照从第一区域的入口部分5a到出口部分5b的意义,大于上游和下游的面积。如果例如第一流动区FZ1的部段先增大并且然后在此减小,则会在部段的增大处存在第二流体的滞止区,该滞止区会涉及第二流体的层流的改变。
关于第一挡板8、9的第一端部8a、9a,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相对于所包含的附图进入纸面中的轴线)的平面中识别的初始轴线S0与第一轴线S1之间的初始角度α0,该初始角度在45°与135°之间,较佳地在80°与100°之间,所述初始轴线S0平行于横越方向A-A并且穿过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所述第一轴线S1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入口部分8a。
如果期望,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相对于所包含的附图进入纸面中的轴线)的平面中识别第一轴线S1与第二轴线S2之间的第一角度α1,所述第一角度在45°与135°之间、较佳地在初始角度α0的值与100°之间,所述第一轴线S1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第一端部8a、9a,所述第二轴线S2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恒定的部段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
此外,如果第一流动区FZ1的部段是恒定的并且然后会聚或恒定,然后会聚并且最终发散,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三轴线S3之间的第二角度α2,所述第二角度在45°与180°之间,较佳地在第二角度α2的值与150°之间,所述第二轴线S2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恒定的部段的终止部或端点的点,所述第三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
替代地,如果第一流动区FZ1的部段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是会聚的,或者是会聚然后发散的(这样的变化未在图中示出),则在该正交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三轴线S3之间的第二角度α2,所述第二角度在45°与180°之间,较佳地在45°与150°之间,所述第二轴线S2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挡板或凹陷部8、9的第一端部8a、9a的点,所述第三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
如果该部段是恒定的并且然后发散,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四轴线S4之间的第三角度α3,所述第三角度α3在45°与180°之间,较佳地在第一角度α1的值与165°之间,所述第二轴线S2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恒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点的点,所述第四轴线S4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发散部段的终止部的点。
如果相反该部段是会聚的并且然后发散或恒定、然后会聚并且最终发散的,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三轴线S3与第四轴线S4之间的第三角度α3,所述第三角度α3在45°与180°之间,较佳地在第二角度α2的值与165°之间,所述第三轴线S3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的点,所述第四轴线S4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发散部段的终止部的点。
有利地,第一挡板8、9或凹陷部也可延伸超过相应的孔,即,它们具有相对于相对应的孔更靠近出口部分5b的终止部段,并且因此限定第二流动区FZ2,所述第二流动区实际上构成第一流动区FZ1的延续,并且这样的第二流动区FZ2界定在第一挡板8、9或凹陷部的终止部段之间。第二流动区FZ2不围绕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延伸。
以此方式,获得了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第二流体下游的限制,用表述限制“下游”表明对在翅片1的这样的区域或区中的第二流体的限制,这样的流体在已撞击孔3之后或更佳地在已撞击插入在孔3中的管4之后穿过该区域或区。
第二流动区FZ2具有对应于第一流动区FZ1的递送口部的送给口部以及关于横越方向A-A朝向翅片相继的孔或部分来排放第二流体的口部。第二流动区域FZ2或更佳地是其壁是流体密封的,从而避免泄漏或在递送口部与排放口部之间的液体流出。
第二流动区FZ2具有参照正交于板并且穿过由相应的挡板8、9或凹槽部分地围绕的孔3的中心的平面被评估为发散的部段。
替代地,关于挡板8、9或凹陷部的外弧8d、9d,即,挡板或凹陷部指向背离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其是基本上直线的或略微弯曲的,并且不具有第二流体的滞止区。外弧8d、9d的凹形/凸形取决于由于其它管的存在而建立的速度场。
更具体地,外弧8d、9d相对于横越方向A-A以一角度基本上倾斜,该角度在-45°至45°,较佳地在0°至+20°或在-15°至45°,所述外弧具有在入口部分5a近侧并且在出口部分5b远侧的初始端部8a、9a和在入口部分5a远侧并且在出口部分5b近侧的最终端部8b、9b,部分被环绕的孔3的挡板或凹陷部8、9的外弧8d、9d的初始端部8a、9a相互距一定距离,该距离大于这些挡板或凹陷部8、9的外弧8d、9d的最终端部8b、9b之间的距离。
较佳地,挡板8、9或凹陷部参照第二流体的行进的意义或横越方向A-A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第一部段8e具有较佳地恒定的宽度,第二部段8f具有较佳地增大的宽度,并且第三部段8g具有较佳地减小的宽度。第二部段8f具有等于第一部段8e的初始宽度,并且等于第一部段的2-5倍、较佳地是第一部段8e的3-4倍的最终宽度。
有利地,孔3各自围绕相应的对称轴线x-x延伸,其中各孔3的对称轴线x-x基本上相互平行,而第一挡板8、9或用于限制单元8、9的第二挡板的容纳凹陷部关于一平面基本上相互对称,该平面穿过从边缘5的入口部分5a到出口部分5b的横越方向A-A,并且(经过)通过至少部分被围绕的相应的孔3的对称轴线x-x。
此外,界定壁7可具有相对于主表面6向上突出的颈部部段(collar section)7c,同时带有颈部部段7c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第一挡板8、9围绕颈部部段7c的在入口部分5a远侧并且面向出口部分5b的至少一个部分延伸,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具有等于或大于颈部部段7c的高度或厚度。除了在翅片与管之之间进行热传递的功能以外,界定壁7的颈部部段7c也执行还有翅片组包的相邻且相继的两个翅片1之间的间隔件的功能。
有利地,一个或多个限制单元8、9的第一挡板8、9或凹陷部具有在入口部分5a近侧的第一端部8a、9a以及在板2的入口部分5a远侧的第二端部8b、9b。第一挡板8、9或容纳凹陷部的第一近侧8a、9a相互距离第一距离D1,而第一挡板8、9或限制单元的凹陷部的远端8b、9b相互距离第二距离D2,所述第二距离D2有利地小于第一距离D1,使得第一挡板或凹陷部一起界定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随着远离入口部分5a而基本上渐缩。此外,在这样的情况下,较佳地不存在具有大于第一端部8a、9a之间的第一距离D1的相互距离的第一挡板8、9的中间部段。
如果期望,则第一挡板8之间的距离可随着远离入口部分5a而初始地减小,并且在第一挡板的中间部分处达到最小值,在该处挡板8、9或凹陷部之间的距离D3是最小的,并且再次增大直至第二端部8b、9b;根据这样的变型,在相应的第二端部8b、9b处的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D2也可大于距离D1。在这样的情况下,近端与第一挡板的或容纳凹陷部的中间部分的区域是在随着远离入口部分5a意义上基本上渐缩的,而在中间部分与第一挡板的或容纳凹陷部的第二端部之间设置第二区域,其具有带有减小的横截面的初始部段,然后是具有随着远离入口部分5a而增大的横截面的终止部段。
更具体地,挡板8、9或凹陷部之间的距离在随着远离入口部分5a的意义上可初始地逐渐减小,并且然后一旦在挡板或凹陷部的中间部分处已达到最小值,则再次逐渐增大直至第二端部8b、9b。
此外,(第一和/或第二)挡板可具有管状体或实心块体,所述管状体或实心块体在内弧8h、9h,即,挡板8、9或凹陷部的指向或面向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处是基本上平的或带调整的略微弯曲,较佳地相对于板2正交或向上突出。此外,(第一和/或第二)挡板较佳的是流体密封的(如果期望则它们是未穿孔的),从而避免第二流体通过其中。此外,每个挡板较佳地以单件形成。
实际上,挡板8、9或第二挡板的内弧8h、9h是基本上连续的,从而确保以逐渐并且逐步的方式从第一流动区FZ1的一个部段到另一部段(从恒定到会聚、从会聚到发散或从恒定到发散)的通道,即,不存在从这样的第一流动区的一个部段到另一部段的、或沿着同一区的每个部段的陡然的通道或台阶。
更具体地,沿着第一流动区FZ1的内弧8h、9h包括一个弯曲的或基本上弯曲的表面,更佳地是略微弯曲的表面,具有在带有恒定部段和/或其会聚部段的区域处的指向第一流动区FZ1自身的凹形,并且包括一个弯曲的或基本上弯曲的表面,更佳地是略微弯曲的表面,具有在带有其发散部段的区域处背离该流动区本身的凹形。
如果还设有第二流动区FZ2,则挡板8、9或第二挡板的内弧8h、9h以这样的方式形成:使得从第一流动区FZ1的终止部段到第二流动区FZ2的通道以逐渐并且逐步的方式发生,即在这些区之间的不存在陡然的通道或台阶。更具体的,在从第一流动区FZ1到第二流动区FZ2的通道处的内弧8h、9h包括弯曲表面或更佳地是略微弯曲的表面,具有指向外弧8d、9d的凹形。
内弧8h、9h因此不是平的或直线的
如果期望,则第一挡板包括板2的拉伸或切割且弯曲的部分,即,挡板8、9借助对板2自身进行拉伸而获得的。如果设有颈部部段7c,则第一挡板8、9和颈部部段7c是借助对相应的板2进行拉伸而获得的。
板2的至少一个拉伸部分2a可以是随着远离板2的主延伸平面而渐缩的,使得该拉伸部分具有末端或自由端部2a1,该端部相对于用于约束到板的基部或端部2a2具有较小的宽度。
每个拉伸部分2a较佳地具有分离和拉伸的两个部段2a3、2a4,这两个部段限定了在它们之间的通路或开口11,例如基本上渐缩的,其端部一起限定拉伸部分2a的末端2a1和基部2a2。如将会理解的,为了获得这样的拉伸部分2a,将在借助切除或切割移除基本上平行于板2的端部之后执行对板2的一部分的拉伸,从而获得两个分离的部段2a3、2a4。分离的部段2a3、2a4较佳地具有小于板2的剩余部分的厚度,因为拉伸确定了或可以确定边缘的“拉伸”,从而增大其露出的表面积并且减小它们的厚度。
在这样的情况中,板2可具有第二拉伸部分,每个拉伸部分设定为限定颈部部段7c,其在该情况中可以像是第一拉伸部分那样渐缩的。这样的第二拉伸部分确保了翅片与管之间良好的热传递。
或者,(第一和/或第二)挡板8、9可包括管状体或实心块体,其借助调整基本上正交于板2,并且这样的管状体或实心块体可相对于板2形成为间隔开或单独的,如果期望则经由焊接或装配而与板2连接。此外,第二挡板可形成为间隔开的并且各自插入在用于容纳限制单元8、9的相应的凹陷部中,并且这些挡板可具有一定构造和在使用期间基本上对应于挡板8、9的布置。
为此目的,第二挡板可以是经由挤压成型、模制成型或成形获得的金属部段,并且机械地插入在翅片组包的翅片中或更佳地插入在其板中,例如借助强制插入或经由过盈配合或借助焊接材料或合金的使用,这有助于粘合以及热量的传递。清楚地,第二挡板完全填充相应的凹陷部,使得在第二挡板插入之后,凹陷部没有仍然常开或未被填充的剩余部分。
(第一和/或第二)挡板8、9的高度或厚度或甚至是翅片的节距在相继的两个翅片之间的距离可从约0.1mm变化至约36mm。
此外,为了限定挡板的位置,一个或多个孔3将被认为具有基本上圆形或甚至非圆形的横截面,例如,卵形、椭圆形等等,并且第一部分7a和第二部分7b具有是基本上半圆形、半卵形、半椭圆形等的横截面。
此外,每个挡板8、9或凹陷部可以相距界定壁7,并且更确切的是相距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的部段的距离D4在约0.05R和约3R之间,其中,用R标示管3或部分被围绕的孔的半径。
像图1至图4中所示的翅片允许减小管下游(参照第二流体流动的方向A-A)的所谓的“死区”。
如可验证的,挡板8、9或在任何情况下可插入在容纳凹陷部中的挡板实际上确定了在相应的界定壁7的第二部分7b上并且因此朝向相应的管4的输送或限制,其确保了界定壁7的每个部分并且因此是相应的管的每个部分被第二流体撞击。
根据本发明的翅片较佳地包括一排、两排或更多排孔3,其关于横越方向A-A相对于彼此偏移或对齐,使得每排孔3距入口部分5a某一距离,该距离相对于其它排的孔3是不同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挡板8、9可具有限定开口或第一开口11(参见图5和图6)的管状构造,如果期望,则其基本上平行于相应的孔3的对称轴线x-x延伸。
这样的开口11通常用于使第三流体F3通过相应的挡板,即沿基本上平行于轴线x-x的方向通过,从而提升交换器的交换效率。此外,该开口11也可送给第一流体F1或第二流体F2。
然后应注意的是,上文所述的挡板8、9也可具有开口或通路11,从而具有这样的结构,其基本上是管状的,具有基本上平行于相应的孔3的对称轴线x-x延伸的贯通开口。
一个或多个挡板的第一开口11具有带有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的截面。
此外,在每个挡板中,也可设有两个或更多个开口或微通路11。关于这方面,一个或多个挡板也可界定两个或更多个通路或开口,用于输送两种不同的流体或用于在一个通道与下一个之间输送同一种流体。
清楚地,特别是如果挡板包括经由挤压成型、模制或成形获得的金属部段(相对于板2隔开)并且然后机械地插入在板2本身中,或者包括经由对板2a进行拉伸或成形而获得的部分2a,则可存在如上所述的开口11。
此外,第一开口11界定在第二部段8f和第三部段8g处,或在第一部段8e、第二部段8f和第三部段8g处。
如果期望,则挡板8、9包括管状体,该管状体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使得开口11的界定壁具有恒定的厚度。
现在特别地参照根据本发明的翅片中的孔的几何形状和分布,对以下内容进行定义:
-一行或一排孔3或管4是翅片的一组孔或插入在其中的一组管,距离入口部分5a相同距离或;
-A或PT是同一排管的管4的或孔3的节距或距离乘以这排管的个数;以及
-B或PR是行的节距或距离乘以行数。
基于这样的定义,根据本发明的翅片可具有在10mm x 10mm至200mm x 200mm的AxB。
在以下表格中,报告了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翅片以及对于待插入在翅片中的管可能的若干几何形状和尺寸。
此外,也可存在具有等于48x41.75或50x40的AxB的翅片以及直径等于12mm或16mm的管,或AxB等于20x20以及具有5mm直径的管。
替代地关于管或孔的“偏移”的定义,意在的是,相邻且相继的各排之间的孔关于横越方向A-A偏移,而定义“正方(square)”表明相邻且相继的各排的孔或管是对齐的,这仍然是关于横越方向A-A。为此目的,在根据本发明的翅片中,每排孔3包括相对于另一排孔的相对应的孔沿着横越方向A-A对齐的至少一个孔,和/或仍然是参照横越方向A-A相对于另一排孔3的孔偏移的至少一个孔。
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翅片包括两行或更多行或两排或更多排孔3,即,相距入口部分5a基本上处于相同距离的成组的孔,此外,相邻且相继的排的孔可以关于横越方向A-A是偏移的或对齐的。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翅片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用于对加热元件进行定位的孔,即具有等于9.5mm的直径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的厚度可在0.1mm至2mm之间变化。
在挡板或凹陷部的第一端部8a、9a处的挡板8、9或凹陷部的内弧8h、9h相距初始轴线S0(平行于横越方向A-A并且穿过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距离D5可因此如下地表示:
(R1+0.1mm)sin(α0)<D5<PT/2
其中,R1是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半径。
较佳地,D5大于1.2R1且小于2.2R1。
在挡板或凹陷部的第一端部8a、9a处的挡板8、9或凹陷部的外弧8d、9d相距初始轴线S0(平行于横越方向A-A并且穿过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距离D6可因此如下地表示:
(R1+0.1mm)sin(α0)<D6<PT/2
其中,R1是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半径。
较佳地,D6大于D5并且小于D5+2mm。
关于D2,这可因此如下表示:
D3/2<D2/2<PT/2
较佳地,D2/2大于D3/2且小于D6。
挡板或凹陷部的外弧8d、9d的长度D8可因此如下表示:
R1<D8<PR
较佳地,D8大于0.8PR并且小于1.2PR。
此外,如果第一流动区FZ1具有一部段,其是关于正交于板2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平面进行评估,该部段是恒定并且然后会聚或恒定,然后会聚并且最终发散,或始终是恒定的或始终是会聚的,然后,已将D9认定为是部分被围绕的孔3相距在恒定的部段处的终止部并且(如果有)是会聚部段的起始部的距离的值,而D10是部分被围绕的孔相距在会聚部段的终止部处的挡板8、9或凹陷部的距离的值,D9和D10可如下地表示:
0.1mm<D9<PT/2-R1
0.1mm<D10<D9
较佳地,D9大于0.9(D5/sin(α0)-R1)并且小于D5/sin(α0)-R1,而D10大于0.6(D5/sin(α0)-R1)并且小于0.9(D5/sin(α0)-R1)。
关于D3,这可因此如下表示:
(R1+D10+0.1mm)sin(α3)<D3/2<PT/2
较佳地,D3/2大于0.4(D5/sin(α0)-R1)并且小于D5/sin(α0)-R1
翅片之间的节距或距离可在1.2至36mm之间变化。
关于FZ2,该区域是在完全恒定与完全发散之间变化的部段,其具有相互交替并且取决于管4的相互位置和它们的形状的恒定和发散部段。区FZ2的长度从0延伸直至0.2mm的行距,具有通常为0至3/4行距的范围。两排管的两个挡板之间的区域限定另一通路,其具有这样的部段,该部段可以是笔直的、会聚的和发散的部段的组合,从而引导流动(可以存与管一起偏离的行,该管可以在中间)。每个部段将具有包括0至挡板的总体长度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翅片1然后可具有光滑的表面或所谓的“华夫(w_vaffle)”、“金字塔”或“涡轮”表面。这样的翅片也可具有所谓的“帽盖状”或“光滑”的边缘。
翅片1也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钢或不同合金制成的不锈钢,诸如AISI 304、AISI 316等制成。
此外,翅片1可借助表面处理,例如刷漆、电泳或其它处理进行精加工。
现在参照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组包10,该翅片组包用于热交换器,其包括多个根据本发明的翅片1,多个翅片一个接一个相继放置,或一个在另一个旁边并且基本上相互平行。每个翅片1也包括其通孔3,该通孔3与其它翅片1的通孔3对齐。
翅片组包10然后包括用于在多个翅片的翅片对之间引入第二流体的开口10a和用于在翅片对之间的第二流体的出口开口10b。翅片1具有在引入入口10a处的其入口部分5a和在出口部分10b处的其出口部分5b。
在该交换器中也设置插入多个翅片1的对齐的通孔中的管4,所述管4具有指向入口开口10a的第一区段4a以及指向出口开口10b的第二区段4b,所述翅片1具有围绕相应的管4的第二区段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限制单元8、9。
如果翅片组包10设有相邻且相继的、带有拉伸部分2a的两个或更多个翅片,则这些翅片1中的一个翅片的板的拉伸部分2a的末端2a1配装在基部2a2中,或更佳地在由相邻且相继的翅片2的拉伸部分2a的基部2a2所限定的开口中。
如上文已经阐述的,相邻且相继的两个翅片1的相对的主表面6一起界定第二流体通过或穿过的相应的区域,所述第二流体撞击插入在这些翅片中的管4的相应的部段,并且这些管4以及挡板延伸穿过该通过区域,从而由第二流体流撞击。
翅片组包10然后可包括上部小块10c、下部小块10d,并且还有在一侧处用于管4的歧管10f和在另一侧处用于两个管4之间的第一流体的传递的叉部10g。
如果期望,则每个翅片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单元,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单元具有用于对挡板进行定位的两个贯通凹陷部,并且限制单元的每个贯通凹陷部与其它翅片的相应的凹陷部对齐。在这样的情况下,翅片组包10也包括用于每个限制单元的两个挡板,每个挡板插入在翅片1的对齐的贯通开口的相应的序列中,较佳地是翅片组包10的所有翅片的序列中。
根据该变型,挡板或条可以构成翅片组包10的机械载荷承受元件。
此外,如果挡板界定开口11,则翅片组包10或更佳地是相应的热交换器可包括用于将第三流体或第一流体送给到一个或多个挡板8、9的开口11中的装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挡板8、9的端部处可设有出口以及在挡板的端部和与另一挡板的相应的端部之间设有管状连接元件。实际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设置由彼此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挡板构成的回路来送给第三流体。替代地,挡板可以相互串联和/或并联并且与管4串联和/或并联连接,使得挡板和管会被送给有第一流体。
替代地,开口11可简单地设置为与外侧连通,而不需要设置为用于在开口中馈送第一流体或第三流体。
翅片组包10的管4可例如由铜及其合金、不锈钢及其合金、铁及其合金、铝及其合金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
管也可具有内壁,所述内壁是光滑的、带有沟槽的,例如带有倾斜沟槽的、带有螺旋形沟槽的或带有交叉螺旋形的沟槽的。
管可具有在4至90mm之间的直径,有利地在5至22mm之间,较佳地为5mm、6.35mm、7.2mm、7.9mm、9.5mm、12mm、14、16mm或22mm。
管的厚度较佳地在0.15mm至3mm之间变化,并且还更佳地为等于0.25mm、0.28mm、0.35mm、0.4mm或0.5mm。
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组包可插入或安装在:
-冷凝器、流体冷却器(干式冷却器)、气体冷却器13(参见图8-9),即,一种用于在待冷却或冷凝(如果是两相的)的流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器,该机器可采用液态的、空气状的或气态的冷却剂流体;
-蒸发器或空气冷却器,即,一种用于在被蒸发/加热的冷却剂流体与待冷却的第二流体(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机器,其可采用液态、两相或气态冷却剂流体;
如将会理解的,根据本发明的翅片和翅片组包允许围绕孔的整个表面并且因此是围绕翅片的管的整个表面、即在每根管指向出口部分的区中输送第二流体。
实际上,为此目的,已经验证的是,借助根据现有技术的翅片和翅片组包,第二流体准确并且均匀地撞击和影响各管的指向翅片的入口部分的部分,但是在一排的管与相继一排的管之间的区中,第二流体从各管的外表面“脱开”,因此其不影响各管指向翅片的出口部分的部分。自然地,这涉及了热交换效率的显著减少,因为被第一流体穿过的管的外表面的大部分不与第二流体热交换接触。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翅片的限制单元和相应的翅片组包的限制单元,第二流体替代地即便在管下游的区中也被引导并且维持为靠近管,从而影响并将第二流体设置为与管的整个外表面和管3下游的翅片2的部分热交换,显著提高了可实现的热交换效率。
为了展示借助根据本发明的翅片能获得的能力和优点,在下文中将大体上并且然后通过同一翅片分析热传导。
如可理解的,为了促进翅片表面的冷却和加热,提出了挡板,挡板用于被流体流(例如,空气)掠过,挡板以增大热活跃表面并且因此减小翅片的总体热阻的相同目标来设置。
这样的技术方案处理了具有如下两方面的热-流体-动力学问题:
-通过挡板的传导;
-挡板表面与流体或第二流体之间的对流。
首先,关于通过挡板的传导,尤其是当通过对板进行拉伸获得挡板时,挡板的基部在高温Tw下与表面(板2)直接接触,而其侧向裙部由更冷的流体流(第二流体)撞击,该流体流维持挡板的裙部的表面处在一温度Tm(x),该温度低于热本体(板2的主体)的温度,并且根据距离本体本身的距离x是可变的。该温差导致通过挡板的基部传导的热流qx(传导):
其具有以下形式
其中,θ=T(x)-Tα是挡板与流体之间的温差。
以此方式进入挡板内的能量经由通过侧向裙部和其终止表面的对流来移除。对流的热量流可借助以下表达式进行评估:
从对上述表达式的比较中将会理解,对流流动的问题是更感兴趣的,从而期望解决的问题是:寻找使该热交换最优的几何形状。
已经考虑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挡板或翅片的几何形状的复杂性,为了更透彻和完整的描述,识别三个区域,其标示为FZ0、FZ1和FZ2,其中FZ0是在入口部分8a、9a或第一流动区FZ1之前或上游附近的初始流动区。
关于区FZ0,将讨论关于限制层分离的问题的一部分;该问题在由流动撞击的管4或圆柱的最大半径(直径)附近显示。如在流体力学中广泛记载的,当管被流动撞击时,确定了流动死区,其特征在于静止再循环区域,该区域形成在管自身下游,因此允许在受涡流静止再循环影响的几何区域处动态流的完全分离。
关于图2所示的翅片的两根管4,标明为在图右边的是第一“管1”,而在图左边的是“管2”,在已撞击管1之后,在已由于静止再循环而超出范围之后,通过将相继的圆柱体或管的前部部分4a放置在另一行或相继的行中(管2),第二流体的流动再次稳定。因此,管1下游由静止再循环掠过的死区明确地使第二流体与穿过管1的第一流体之间的对流热交换恶化。
关于第二流动区FZ2,热-流体-动力学流动挡板所采取的几何形状角色(被动或主动模式,即,不具有或具有开口11)将替代地描述为用于减小静止再循环(死区)从而增大对流热量的传递的新的技术方案。
最后,参照第一流动区FZ1将描述三个区的集合以及由此带来的热-流体-动力学解决方案。
热量对流的增大本质上关于对固体表面和相对于其运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的研究。
为此目的,将在图2右边的管1认为是与一对流体-动力学挡板8、9相关联的二维的圆柱形几何形状表面,这些挡板的特质和功能确定了翅片的并且因此是相应的交换器的工作模式。
由于挡板的具体的几何形状,掠过管4和挡板8、9的流动的部分将有被迫(必须)被沿着产生或限定在它们之间“轨迹/导管”来引导。
由于第二流体的粘度,引导到该轨迹/导管中的第二流体越接近管4的壁或挡板8、9的壁,流体-壁的相对速度就减小的越多(但总速度不减小,相反是增大的),直到其在壁交界面处几乎被消除,其中,在流体-动力学挡板的系统中的几何形状上产生突然的结构变化,从而确定有用的热交换部段的增加,具有对应的并且作为结果的速度的减小和第二流体压力的增大。
有鉴于后一考虑,清楚的是在由具体几何形状(轨迹、导管)所限定的壁之间存在热传导的清楚的增加,这是由于热交换表面积(挡板)的增大,并且如果期望则也是由于速度的增加,如果该部段是由管/挡板的壁产生的会聚形式(具有随之而来的压降,该压降可因此根据在管/挡板系统的发散部段下游会聚的导管所导致的载荷损失而进行再平衡),其确定了管下游更远处的流体的分离,因此显著地减小了在管本身下游的静止再循环的涡流。
这因此转化为几何形状结构(管/挡板)之间的有用的热交换的进一步增加。挡板的出口部段设计为:确定离开流与相继行的管的再对齐和方向联系,以此方式来开发出在带有可能的发散的部段中所产生的压力的增大。
应强调的是,在等式中出现的温度梯度取决于流体本身的宏观运动,该温度梯度与从流体移除或由流体传递的热流成比例。出于此原因,清楚的是,在该几何形状的情况中,在描述对流的现象中必需将流体动力学等式与能量守恒的原理一起使用。
此外,流体运动的类型对热交换有影响,使得能够实现各种对流类型。具体地,在本说明书中,将会考虑强制对流的存在。
在管4与挡板8、9之间处于被动模式(即,挡板中没有孔或开口11)的对流交换的模态中,通常用于表达热量流动的关系在(1’)中表明,在(1’)中,比热流与流动和壁之间合适的温差ΔT成比例(自然地,在被动情况,挡板系统中没有开口11,而在主动情况下,挡板中存在开口11,温差ΔT不仅根据挡板中开口11的存在/缺失,而且根据其几何形状显著地改变,还考虑到挡板不一定具有内部/外部对称,即,在内部部分或内弧,例如会聚/发散与外部部分或外弧,即,挡板的直线部分之间)。
等式(1')已知为牛顿定律,而比例常数h[W/(m2K)]术语称为对流热交换系数或更简单地称为对流系数。考虑到与导热性不同,h不是流体的热物理学特性,而应认为是“简单”运算定义,在评估以对流的方式交换的热量的量中使用。
在描述处于被动模式中的挡板的特定的几何形状中非常重要的、用于对流热交换的另一无量纲比率是努塞尔数(Nusselt number)Nu,努塞尔数表示对流热量流与流体中的导热流之间的比率。为了确定数学表达式,认为流体层具有厚度L并且相对于固体壁运动。
考虑到用于描述受特定几何形状影响的现象的计算相当复杂,工作将主要以理想且对称的模式并且以被动模式(不存在挡板中的开口)仅在这样的几何形状部分中进行,在该几何形状部分中这样的对称存在于管和挡板之间。考虑到可能不仅产生管导管/挡板的壁之间的不同的温度梯度,而且可能产生在恒定/会聚/发散系统之前和之后不同的密度,挡板中开口11的存在使计算变得相当复杂,结果是,为了对计算正确的发展,必须根据所考虑的系统的几何形状使用平均量。
在该情况下,仅将分析处于被动模式中的系统的几何形状部分,因此是在挡板没有开口11的情况下。
因此,假设放置在相距温度Tp的固体表面(管导管/挡板)距离L处的第二流体处于温度T。如上文中已经看到的,热量流可借助等式表达为:
如果流体层是(宏观上)不动的,也存在可借助傅立叶定律表达的传导和特定的传导热流:
从努塞尔数的定义出发
因此,努塞尔数Nu较大的值表明热交换的对流过程相对于流体仅传导热交换较高的效率。如已经阐述的,流体粘附于壁并且因此在其附近,也存在传导。为此原因,特定的对流热量流也可借助傅立叶定律表达为:
经y=0(5′)
将等式(4’)与(5’)结合,获得了:
经y=0(6′)
从该等式中表明,对流热交换系数h取决于壁流体的温度梯度(在该情况下,热交换系数不仅取决于前述的情况,也取决于用于热交换的装置的结构材料的性质)。
如前所述,在经技术/分析描述的管/挡板系统中使用的强制对流假定了相对于固体表面呈相对运动中的流体的存在。根据固体表面的几何形状,能够在强制对流中进行区分。实际上,可在以下强制对流之间进行区别:
-外部运动的强制对流;
-在管路内的内部运动的强制对流。
在当前情况下,存在两种对流的部分混合,并且从其中产生了进一步计算的困难。
这样的分类是重要的,因为表征系统的不同参数(例如,雷诺数,Re)在两种情况中具有不同的表达。
在外部出流(即,在挡板外侧经过或在挡板的外弧外侧经过的出流)中,例如,流体的运动发生在无限制的区域中(或接近这样区域的区域中),在固体表面周围或附近。通常在该情况中,假设在不受干扰的区域中的流体的速度μ和温度T是已知的。在等式中出现的温差必须在该情况下假定等于:
(1)ΔT-Tp-T
而雷诺数Re定义为:
关于内部出流(例如,在管路内或在包括第一流动区FZ1和第二流动区FZ2的区域内),等式(1’)的温差假定等于:
(3)ΔT=Tp-Tb
其中,Tb是所谓的整体温度或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后者也被称为混合平均温度(混合杯温,mixing cup temperature),因为它是通过将流体整体放置在绝热容器中并且进行混合从而消除任何温度梯度而获得的温度。这在内部出流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存在类似的未受干扰的温度T
管路的给定部段中的整体温度(bulk temperature)定义为如等式5:
如果设定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在空气的情况下,流体是可压缩的,但是考虑到所涉及的工作情况,我们可以使用不可压缩的假设),并且物理特性是已知且恒定的,则等式5变为:
在称为热量生成的恒定热量流的情况下,在第一区之后,壁温度与平均温度之间的差异被维持为恒定的。然而,在恒定壁温的情况下,平均温度渐进地倾向于变为壁的平均温度。
关于雷诺数Re,其定义为:
其中,
um是流体的平均速度,
是流体的运动粘度,以及
Dh是液压直径,定义为:
其中,用A意在表示具有湿周P的管路的截面的面积。将两种类型的强制对流区别开的其它方面是速度和热限制层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将外部出流认为是在平坦表面上的流体。沿正交方向y相距平坦壁的距离δx是限制层的标称厚度(termed thickness),并且该距离定义为某一值,对于该值存在:
(9)uy=0.99u
其中:
uy是在离壁y距离处的流体的速度,其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u∞是未受干扰流体的速度。
量δt是热限制层的标称厚度,并且限定为y的该值,对此具有:
如果壁温度Tp是恒定的并且独立于x,则热限制层的厚度随着x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沿着y的温度梯度逐渐随着离开板或薄板的前缘而减小。因此,对流热交换系数h并且因此热量流随着x增大而减小。在内部出流的情况中,边界表面的存在决定了速度和热限制层的形成和形状,并且在该运动类型中能够识别两个区域:入口的区域,其中运动是未发展的,以及运动在其中完全发展的区域。对此必需更好地详细说明完全发展的运动是指什么。
考虑到入口速度曲线是均匀的,一旦流体进入通路中,由于流体的粘性,最靠近界定该通路的壁的微粒会经历减速,而处于通路中心处的微粒会进行加速从而维持流动速率恒定。以此方式,形成两个限制层,所述两个限制层倾向于沿着运动的方向是增厚的,并且如果限定通路的板之间的距离L相对于通路的长度是不大的,则所述两个限制层在距入口边缘一定距离处xv连结在一起。在这点之后,产生抛物线速度分布,完全发展的库埃特运动(Couette motion)的层流分布,其不再随着在入口边缘上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化。
距离xv是动态发展的标称长度(termed length)或理论初始长度,并且其可用不同的经验式进行评估,诸如以下Langhaar的经验式:
其对于具有直径为D的圆形截面的管路和小于2300的雷诺数是有效的。
关于热场,进入流体处于均匀的温度T,而壁可考虑为处于均匀且恒定的温度Tp并且经受恒定的热量流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流体沿着管路前进,在两个交界面附近形成热限制层,其与隔离分布的热限制层相同。然而,在运动的意义上继续,这两者倾向于增厚,直到它们在距入口边缘距离xt处连结为止,xt是标称热发展长度,并且最终定义为距入口的距离,对于其努塞尔数与对应于发展了的热工作情况的值相差5%。
在层流工作情况中,xt的值取决于在壁处的热情况,并且在分配的壁温度的情况下可以用经验表达式12进行评估,而在施加的热量流的情况下可以用经验表达式13。
普朗特数可具有根据所选择的流体类型而相互差异极大的值。该无量纲组由热量和运动的量的传输的分子性质之间的比率给出,并且可解释为热限制层与热粘性层之间的比率。如果普朗特数与空气一样接近1,则两个发展长度具有相同的量级。然而,如果其比1低得多,则流体动力学发展的长度比热长度大得多。实际上,在该情况下热传递是如此高效的,使得该问题可能有时仅仅处理为传导的问题(液态金属的情况)。
最后,如果普朗特数比1大得多或流体的粘度非常高,则流体动力学限制层比热限制层厚得多。
从上述内容出发,观察到:与速度不同,温度继续随着相距挡板的入口边缘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化。这会导致这样的假设,即,不可能实现完全发展的情况。然而,如果将无量纲比率(可考虑为无量纲温度)考虑为:
则可显示,在合适的情况中,其变得独立于x。可以验证,即便温度T沿着管路变化,其在通路中分布的形状保持恒定。在这些情况下,然后可以说是完全热发展的,并且存在:
因为根据等式15温度差之间的比值是独立于x的,同样的这一定适用于其导数对于y。此外,通过评估在壁附近的上述导数并且回顾Tp和Tb是由定义独立于y的,得到:
经y=0
从傅立叶定律得到:
经y=0
而从牛顿定律得到
将各等式组合,得到:
因此,在内部出流中,在完全热发展的情况中,对于具有恒定物理特性的流体,局部对流系数是恒定且独立的。考虑到努塞尔数Nu严格依赖于对流系数,热发展的长度也可定义为距入口边缘的距离,对于其努塞尔数与对应于发展了的热工作情况的值相差5%。
因此,在被动挡板的情况下,由此是在没有开口11的情况下(参见图2)的技术方案确定了:
-死区(流体在其中不使管变湿的区域)的减小,结果是增大的热交换系数;考虑到相同的管的数量,可能存在高达约50%的交换表面积的理论最大值的增加;
-对交换器内流动的优化以及对流体流改进的利用,因为对第二流体进行引导并且在管的壁上进行输送,使不具有热交换的路径最小化;
-热交换的表面积的增大,如果存在翅片/挡板热接触,结果是交换的增加并且因此是效率的增大;
-效率的增大,因为存在由挡板产生的流动区或管路中的对流交换的增加。
性能的增加是借助产生挡板所必需的开支的边际增长来获得的,而这可以借助对直接从现有翅片的表面拉伸的表面进行配装来获得。
在具有拉伸部分的挡板的情况中,确保了在任何情况下增加的交换表面积,并且管路的几何形状(并且因此是挡板的形状)能以较高的精度再造。
借助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改进的情况下以通过采用相对于挡板主动的策略,即,通过设置挡板具有开口11来进一步优化。
在挡板没有开口的情形中,挡板用作被动元件,因为它们的温度是由在从翅片传递的热量和与流体交换的热量之间产生的平衡的情况所决定的。在这样的情形中,挡板8、9具有增加主管4上的交换以及增加翅片的热交换的总表面积的双重功能。
在被动挡板的情形中计算是可能的,因为对于热传递微分方程的边界条件是简单的(由通过挡板的传导所提供的均匀的温度)。
如果挡板不再仅仅用于使流动偏转和增加交换表面积,而且也用于增加热量的强制交换,则可实现系统的效率的增高。根据图5所示的技术方案,产生另外两个通路或开口11,对于所述另外两个通路或开口11可以有下列可能的使用方案:
a)通路内没有流体,即,第一流体;在这样的情形中,能够在自然对流的情况下利用在通路内产生的堆叠效应,从而具有被动交换,在任何情况下无疑比仅由翅片提供的交换更高效;
b)通路11内的流体等于管4内的流体,具有相等或不同的温度;
c)通道11内的流体不同于管4内的流体,具有这些流体之间相等或不同的温度。
所提出的系统具有各种应用场合。
其中通路11内的流体不同于管4内的流体的c)类型的应用场合是在借助管4内运动的第一流体对第二流体进行冷却的应用场合中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形中,特别是当第二流体的温度降至0℃以下时,管4附近和翅片2上形成有霜或冰。为了除去这样形成的霜或冰从而避免减少热交换,使用了各种系统,包括棒状电气加热元件的出现,该电气加热元件合适地插入在管4之间生成在翅片2中的合适的孔中,或借助渗滤系统,将处于高于0℃的和室温度下的水从交换器的上部部分中渗滤,或借助反演循环,在蒸发器的情况下,通过使热气在管4内冷凝或通过使与化合物合适地混合的水经过,所述化合物适于降低混合物本身在管4内的冰点。在挡板8-9内,在合适的温度下的流体然后可经过,其可以局部化的方式使管4和翅片2的除霜运行,并具有以下优点:
·在专用的回路中运行除霜,而不必修改管4内第一流体的回路;
·增大了除霜的效率,考虑到除霜回路潜在地在所有管4附近局部化;
·具有根据待除霜的区(即,其中存在形成更多的霜或冰)调节除霜功率的可能性。
如果通路11内的流体与管内的流体不同,相对于其中流体相同的情况,从运行或功能的角度来看不能实现结果,除非管4中的温度与通路11中的温度不同。下文中,将会考虑管中的流体与通路中的流体之间的温差,无论使用什么流体所有考虑都保持有效。
在情况a)中,因为边界条件是相同的,计算完全遵循具有被动类型的挡板的系统所追溯的相同的迹线。
在这样的情况中,有在通路11中(以自由对流)进行第二热交换的可能性,由于堆叠效应,这会导致系统的效率增大,这可自然地导致交换器外的另一部分热量。努塞尔数不再是雷诺数的函数,因为通路11内存在的空气具有零速度或在任何情况下可忽略的速度,而漂浮力开始发挥根本作用。
在情况b)和c)中,由边界条件提供了热交换的计算中的复杂化,所述边界调节在该情况中相对于交换器的剩余部部分提供了处于新的恒定温度Td下的挡板的内表面。再次,在管4与挡板8、9之间存在传导交换,并且在管4与第二流体之间存在强制对流交换,但在该情况下,通路11内的温度不再是恒定的,并且各边缘处的温度不再是均匀的。在管+翅片的壁与处于不同温度下的挡板的壁之间的管路中建立了温度梯度。存在温度场的不对称,并且因此存在密度和速度的不对称。根据通路11与管4之间的温差的迹象,两种情况b)和c)提供了不同(并且对称)的解决方案。如果温差较小,则对于被动情况提出的简化可在其中采用。
假定如第一种情况一样,通路11内的流体的温度,并且因此Td低于管的壁的温度Tp。在这样的情况中,传导热量流将导致至从管4朝向挡板的热量的消除
其随着能够建立的温度梯度的增加而增加。系统将用作双流式交换器,其中,两个流体之间(管4中与通路11中)的热量的传递经由纯传导发生。然而,与该传导一起,也具有在由挡板所产生的流动区内的对流部分。计算复杂化是由根据传导等式的边界条件给出的。所建立的热梯度导致具有复杂的温度场,所述复杂的温度场由两个壁的温度、由它们的热连接并且由经过通道内的流体的温度来确定。
为了将交换的问题进行比较,能够执行一些近似(approximation)。可以合理地假设,由于温度梯度,流体与两个表面进行两次独立的的热交换(实际上,还存在与翅片的另一交换,可认为其近似于被动情况下或没有挡板情况下的交换)。实际上,在层流工作情况中,管路可被分成两个子管路,其中,(未受干扰的)温度端点不是在中心线处达到的,而是在相距壁一定距离处达到的,该距离与壁和流体之间的温差成比例。与更热的壁相比,该点将距离更冷的壁更近。在第一近似中,可因此认为两次交换是独立的,用对于被动挡板提出的形式主义来处理它们。热壁从中心线朝向更冷的壁的运动会对于热交换使用更大量的流体,因此增大了机器输出。
于是,该系统可用于任何类型的交换器。具体地,具有现有几何形状的每根管可以用管+挡板组件进行替换。从结构角度来看,该系统可这样来容易地制成,即,对现有的翅片进行切割和拉伸而产生用于该结构的通路的连续并且承受载荷的系统。
因此,在主动挡板的情况下,由此是在有开口11的情况下(参见图5和图6)的技术方案确定了:
-死区的减少,结果是增大的热交换效率,这是独立于其辅助功能、由于挡板8、9的存在而实现的;
-效率的增大,因为存在由挡板8、9产生的管路中的对流交换的增加;
-对交换器内流动的优化以及对流体流改进的利用,因为对流体进行引导并且在管的壁上进行输送,并且使不具有热交换的路径最小化;
-从管4朝向在系统中循环的流体能更有效的热传递(在流动区中和在挡板内),特别是当挡板中的流体的温度低于管中的流体的温度时;
-由于更大的热交换的表面积而增大的输出,如果管4中的温度与挡板8、9中的温度是相同的,例如,如果同一回路对管4和通道11两者进行供应;以及
性能的增加,即便存在构造第二回路的结构需求。
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Claims (24)

1.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10)的翅片,包括板(2),在所述板中有多个通孔(3)用于管(4)的定位,所述管用于输送第一热交换流体,所述板(2)具有边缘(5)以及两个主表面(6),每个所述主表面用于由第二热交换流体沿横越方向(A-A)从所述板(2)的所述边缘(5)的入口部分(5a)到出口部分(5b)掠过,所述孔(3)由所述板(2)的相应的内界定壁(7)界定,所述内界定壁包括面向所述入口部分(5a)的第一部分(7a)和面向所述出口部分(5b)的第二部分(7b),所述翅片包括所述第二流体的至少一个限制单元(8、9),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单元围绕所述多个孔(3)中的孔(3)设置从而获得至少一个部分被围绕的孔(3),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单元包括两个挡板(8、9)或用于容纳相对于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彼此相对地设置的挡板(8、9)的两个贯通凹陷部,以及每个限制单元封围所述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所述界定壁(7)的所述第二部分(7b)的相应的部段,并且与其间隔开,从而在使用期间,在所述板(2)上限定在每个挡板(8、9)或凹陷部与所述界定壁(7)的所述第二部分(7b)的相应的部段之间的所述第二流体的第一流动区(FZ1),其中,所述第一流动区(FZ1)具有一部段,所述部段参照正交于所述板(2)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的平面进行评估,所述部段是
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恒定的,
是恒定的并且随后发散,
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是会聚的,
是会聚并且随后发散,
是恒定的并且随后会聚,或者
是恒定的,随后会聚并且最终发散,
并且其中所述挡板(8、9)或所述凹陷部的内弧(8h、9h)沿着所述第一流动区(FZ1),即所述挡板(8、9)或凹陷部的面朝或面向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包括弯曲的或基本上弯曲的表面,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恒定和/或会聚部段的区域处面向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凹度,并且包括弯曲或基本上弯曲的表面,其具有在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发散部段的可选区域处背向所述第一流动区(FZ1)本身的凹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动区(FZ1)不具有滞止区域,即,其不具有带有部段的第一区域,所述部段参照正交于所述板(2)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的平面进行评估,大于所述第一区域上游和下游的区域。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通过识别,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有初始轴线(S0)与第一轴线(S1)之间的初始角度(α0),所述初始角度(α0)在45°与135°之间,较佳地在80°与100°之间,所述初始轴线平行于所述横越方向(A-A)并且穿过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所述第一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入口部分(8a、9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通过识别,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存在第一轴线(S1)与第二轴线(S2)之间的第一角度(α1),所述第一角度在45°与135°之间,所述第一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或中间点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第一端部(8a、9a),所述第二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这样的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所述部段恒定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α1)具有在初始角度(α0)的值与100°之间的值。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所述部段是恒定的并且然后会聚或恒定,接着会聚并且最终发散,则通过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三轴线(S3)之间的第二角度(α2),所述第二角度(α2)在45°与180°之间,所述第二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恒定的部段的终止部或端点的点,所述第三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然而
如果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部段对于其整个延伸部是会聚的,或者是会聚然后发散的,则通过在正交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三轴线(S3)之间的第二角度(α2),所述第二角度(α2)在45°与180°之间,较佳地在45°与150°之间,所述第二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第一端部的点(8a、9a),所述第三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部的点。
7.如权利要求4和6或5和6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段是恒定的,然后会聚或恒定,接着会聚并且最终发散,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角度(α2)具有包括在所述第一角度(α1)的值与150°之间的值。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部段是恒定的并且然后发散,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二轴线(S2)与第四轴线(S4)之间的第三角度(α3),所述第三角度(α3)在45°与180°之间,所述第二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恒定部段的终止部或端点的点,所述第四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发散部段的终止部的点,然而
如果所述部段是会聚的并且然后发散或恒定,接着会聚并且最终发散,则在正交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对称轴线(x-x)的平面中识别第三轴线(S3)与第四轴线(S4)之间的第三角度(α3),所述第三角度(α3)在45°与180°之间,所述第三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会聚部段的终止部的点,所述第四轴线从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延伸到该挡板或凹陷部(8、9)的限定发散部段的终止部的点。
9.如权利要求4和8或5和8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段是恒定的并且然后发散,其中,所述第三角度(α3)具有包括在所述第一角度(α1)的值与165°之间的值,或
如权利要求6和8或7和8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部段是会聚的并且然后发散或恒定,接着会聚并且最终发散,并且其中所述第三角度(α3)具有包括在所述第二角度(α2)的值与165°之间的值。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或所述容纳凹陷部延伸超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即,所述挡板(8、9)或所述容纳凹陷部具有相对于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更靠近所述出口部分(5b)的终止部段,并且其限定第二流动区(FZ2),所述第二流动区构成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延续,所述第二流动区(FZ2)不围绕所述部分被围绕的孔(3)延伸,所述第二流动区(FZ2)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流动区(FZ1)的分配口部的供应口部以及排放口部,所述排放口部用于所述第二流体朝向所述翅片的沿所述横越方向(A-A)的后续方向的部分,所述第二流动区(FZ1)具有关于正交于所述板并且穿过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中心的平面评估是会聚的部段。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挡板(8、9)或相应的限制单元的容纳凹陷部具有在所述入口部分(5a)近侧的第一端部(8a、9a)、在所述板(2)的所述入口部分(5a)远侧的第二端部(8b、9b),并且其中所述挡板(8、9)或所述凹陷部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入口部分(5a)的方向初始地逐渐减小,并且然后一旦在所述挡板或凹陷部(8、9)的中间部分处已达到最小值就再次逐渐增大直至第二端部(8b、9b)。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或所述凹陷部的外弧(8d、9d),即,所述挡板或所述凹陷部的背向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是基本上直线的或略微弯曲的,并且不具有所述第二流体的抑制或滞止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弧相对于所述横越方向(A-A)以在-45°至45°之间的角度基本上倾斜,所述外弧具有在所述入口部分(5a)近侧并且在所述出口部分(5b)远侧的初始端部(8a、9a)和在所述入口部分(5a)远侧并且在所述出口部分(5b)近侧的最终端部(8b、9b),部分被围绕的孔的凹陷部或挡板的外弧(8d、9d)的初始端部(8a、9a)相距一定距离,所述距离大于这些隔板或凹陷部的外弧(8d、9d)的最终端部(8b、9b)之间的距离。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单元的每个挡板(8、9)或凹陷部具有内弧(8h、9h),所述内弧不平行于相应的外弧(8d、9d),即,挡板(8、9)或凹陷部的背向相应的部分被围绕的孔(3)的部段。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或凹陷部具有这样的构造:参照所述第二流体在所述板(2)上的行进方向,其中第一部段(8e)具有恒定的宽度,第二部段(8f)具有增大的宽度而第三部段(8g)具有减小的宽度。
1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具有基本上管状的机构,从而界定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或通路(11)。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或通路(11)基本上平行于相应的孔(3)的对称轴线(x-x)延伸,并且设定为允许第三流体或所述第一流体的穿过相应的挡板并且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对称轴线(x-x)的方向的通过,或设定成与外侧连通。
18.如权利要求15和16或15和17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1)界定在所述第二部段(8f)和所述第三部段(8g)处,或界定在所述第一部段(8e)、所述第二部段(8f)和所述第三部段(8g)处。
19.如权利要求16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包括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厚度的管状体。
2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9)包括板(2)的至少一个拉伸部分(2a),即,所述挡板(8、9)是借助所述板(2)的拉伸来获得的。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板(2)的所述至少一个拉伸部分(2a)随着远离所述板(2)的主延伸平面而渐缩,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拉伸部分(2a)具有自由端部或末端(2a1),所述自由端部或末端具有比其用于约束到板(2)的基部或端部(2a2)更小的宽度。
22.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包括:
-多个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1),所述多个翅片一个接一个并且基本上相互平行地设置,每个翅片(1)具有与其它翅片(1)的通孔(3)对齐的孔(3);
-引入开口(10a),所述引入开口用于将第二流体引入到所述多个翅片(1)的翅片(1)对之间,所述翅片(1)具有在所述引入开口(10a)处的它们的入口部分(5a);
-出口开口(10b),所述出口开口用于所述翅片(1)对之间的第二流体,所述翅片(1)具有在所述出口开口(10b)处的它们的开口部分(5b);
-多个管(4),所述多个管配装在所述多个翅片(1)的对齐的通孔(3)中,所述管(4)具有面向所述入口开口(10a)的第一区段(4a)以及面向所述出口开口(10b)的第二区段(4b);以及
所述翅片(1)具有围绕在所述管(4)中的至少一个中的第二区段(4b)的一部分周围的限制单元(8、9)。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翅片组包,当设有相邻且相继的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翅片时,其特征在于,板(2)的拉伸部分(2a)的所述末端(2a1)配装在基部(2a2)中或更佳地在由相邻且相继的翅片(2)的拉伸部分(2a)的基部(2a2)所限定的开口中。
24.一种具有翅片组包的热交换器,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翅片组包。
CN201780035594.1A 2016-05-13 2017-05-12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Pending CN1094777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6000049606 2016-05-13
ITUA2016A003433A ITUA20163433A1 (it) 2016-05-13 2016-05-13 Aletta per un pacco alettato per scambiatori di calore, nonché scambiatore di calore
PCT/IB2017/052794 WO2017195157A1 (en) 2016-05-13 2017-05-12 Fin for a finned pack for heat exchangers as well as a heat exchang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7704A true CN109477704A (zh) 2019-03-15

Family

ID=56894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5594.1A Pending CN109477704A (zh) 2016-05-13 2017-05-12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145716A1 (zh)
EP (1) EP3455575B1 (zh)
CN (1) CN109477704A (zh)
IT (1) ITUA20163433A1 (zh)
WO (1) WO2017195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23508B2 (en) * 2016-04-14 2020-11-03 Linde Aktiengesellschaft Helically coiled heat exchanger
JP6897372B2 (ja) * 2017-07-03 2021-06-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2455A (en) * 1928-10-26 1930-07-24 Hugo Junker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eat-exchanging apparatus
CN1186932A (zh) * 1996-12-30 1998-07-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翅片
JP2000009391A (ja) * 1998-06-19 2000-01-14 Kimura Kohki Co Ltd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コイル
US20040194936A1 (en) * 2001-08-10 2004-10-07 Kahoru Torii Heat transfer device
CN102135388A (zh) * 2011-03-25 2011-07-27 兰州交通大学 三角形曲面涡产生器式圆管管翅换热器
CN102297624A (zh) * 2011-07-14 2011-12-28 许昌怡家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换热翅片
CN203432432U (zh) * 2013-08-01 2014-02-12 宁波大学 一种翅片
CN204495146U (zh) * 2014-12-19 2015-07-22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冷散热器翅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2228Y2 (zh) * 1975-04-28 1980-12-04
DE102010038945A1 (de) * 2010-08-05 2012-02-09 Behr Gmbh & Co. Kg Plattenförmiger Wärmeübertrager für eine, mindestens ein Wärmeübertragerpaket aufweisende Kühl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32455A (en) * 1928-10-26 1930-07-24 Hugo Junkers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eat-exchanging apparatus
CN1186932A (zh) * 1996-12-30 1998-07-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翅片
JP2000009391A (ja) * 1998-06-19 2000-01-14 Kimura Kohki Co Ltd 空気調和機用熱交換コイル
US20040194936A1 (en) * 2001-08-10 2004-10-07 Kahoru Torii Heat transfer device
CN102135388A (zh) * 2011-03-25 2011-07-27 兰州交通大学 三角形曲面涡产生器式圆管管翅换热器
CN102297624A (zh) * 2011-07-14 2011-12-28 许昌怡家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换热翅片
CN203432432U (zh) * 2013-08-01 2014-02-12 宁波大学 一种翅片
CN204495146U (zh) * 2014-12-19 2015-07-22 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冷散热器翅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55575B1 (en) 2021-03-10
EP3455575A1 (en) 2019-03-20
WO2017195157A1 (en) 2017-11-16
US20190145716A1 (en) 2019-05-16
ITUA20163433A1 (it) 2017-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60943C (en) Heat exchanger
US9243851B2 (en) Heat exchange tub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207622589U (zh) 热交换器
US7997868B1 (en) Film cooling hole for turbine airfoil
KR930018243A (ko) 기화기
ES2657624T3 (es) Evaporador de flujo paralelo con profundidad de inserción de canal variable
CN103477177B (zh) 热交换器
CN105473972B (zh)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EP2713118A2 (en) Vortex tube
US20130199288A1 (en) Fluid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CN109477704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翅片组包的翅片以及热交换器
CN102213554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18822A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US20150292812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12034437A1 (zh) 制冷剂导管和具有该制冷剂导管的换热器
CN208254300U (zh) 带有错位翅片的换热器盘管
KR960029756A (ko) 핀 튜브형 열교환기의 플레이트핀
US2016008457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icrotruss heat exchanger
CN108592654A (zh) 换热器及换热设备
US8833438B2 (en) Multi-orientation single or two phase coldplate with positive flow characteristics
CN107709915A (zh) 微型管热交换器
CN104949566B (zh) 一种螺旋折流板及其管壳式换热器
CN207540401U (zh) 一种异向翅片管折流管壳式换热器
US11022020B2 (en) Cylinder head with improved valve bridge cooling
JP3957021B2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