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6188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6188A
CN109476188A CN201780043268.5A CN201780043268A CN109476188A CN 109476188 A CN109476188 A CN 109476188A CN 201780043268 A CN201780043268 A CN 201780043268A CN 109476188 A CN109476188 A CN 109476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ply
tyre bead
carcass reinforcement
tire
bea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32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6188B (zh
Inventor
E·乔琳
W·莱森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09476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6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6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6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27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low ply turn-up, i.e.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and terminating at the bead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18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not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e.g. floating or down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72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ply reverse folding, i.e. carcass layer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in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2009/0269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ating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2009/0269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ating rubber
    • B60C2009/0276Modulus; Hardness; Loss modulus or "tangens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2015/009Height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defined in terms of a numerical value or ratio in proportion to section he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1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adjacent to the carcass turnup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轮胎(1)具有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帘布层(2、6)形成的径向胎体增强件,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通过围绕胎圈芯部(3)向上卷起而锚固在每个胎圈中,在每个胎圈中,穿过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的轴向定向直线(D)具有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的单个交叉点(A),所述单个交叉点(A)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3)的轴向最外点的外侧,在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的卷边的端部(5)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芯部(3)的宽度且小于30mm,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的端部(7)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的内侧。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径向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增强元件帘布层形成。
虽然不限于这种类型的应用,但是该轮胎将被描述为更特别地涉及旨在装配轻型卡车类型车辆(例如卡车或货车)的轮胎。甚至更具体地,本发明将被描述为涉及旨在装配轻型卡车类型车辆、旨在安装在直径大于或等于17英寸的轮辋上并且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6巴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轻型卡车类型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通常锚固在胎圈区域的两侧上并且在径向上由胎冠增强件覆盖。
对于这种类型的轮胎,胎体增强件通常由金属增强元件帘布层组成。
这种轮胎还通常进一步包括在胎圈处的被称为加强件的一个或多个增强元件帘布层。这些帘布层通常由相对于周向方向以小于45°,通常小于25°的角度定向的增强元件组成。这些增强元件帘布层的特定功能是:限制胎圈的构成材料相对于车轮轮辋的纵向移动,以便限制所述胎圈过早磨损。它们还可以限制因弹性体材料的动态流动现象而引起的胎圈在轮辋凸缘上的永久性变形。当胎圈的这种变形过度时,其会妨碍轮胎的翻新。这些帘布层还有助于保护轮胎的下部区域免受在将轮胎安装到轮辋上以及从轮辋移除轮胎时所遭受的侵害。
此外,在将胎体增强件锚固在胎圈芯部周围的情况(这包括通过在胎侧中形成延伸为较大或较小高度的卷边从而使胎体增强件至少部分地围着每个胎圈中的胎圈芯部缠绕)下,增强或加强元件帘布层进一步使得可以防止或延迟胎体增强件在轮辋偶然过度加热情况下的剥离。
这些增强或加强元件帘布层通常沿轴向设置在胎体增强件卷边的外侧,并且在胎侧中在大于所述卷边的高度上延伸,以特别用于覆盖所述卷边的增强元件的自由端。
这些增强或加强元件帘布层的存在使轮胎胎圈的这些区域的设计复杂化。一方面是附加帘布层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其特别相对于胎体增强件卷边和胎圈芯部的布置,导致了设计需要橡胶状混合物以便隔开帘布层的端部并确保不同端部的期望定位。
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帘布层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层重叠并且由丝线或缆线形成,所述丝线或缆线在每个帘布层中平行并且从一个帘布层到下一个帘布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帘布层可以进一步覆盖有至少一个由增强元件制成的被称为保护帘布层的帘布层,所述增强元件有利地为金属。其还可以包括具有低伸展性的金属丝线或缆线的帘布层,所述金属丝线或缆线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和90°之间的角度,该帘布层被称为三角帘布层并且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与第一胎冠帘布层之间,所述第一胎冠帘布层被称为工作帘布层并且由平行的以下丝线或缆线制成,所述丝线或缆线具有绝对值至多等于45°的角度。三角帘布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帘布层形成三角增强件,该三角增强件在其所经受的不同应力下具有少量变形,三角帘布层的基本作用为适应轮胎的胎冠区域中所有增强元件所经受的横向压缩力。
当缆线在等于10%的断裂力的拉伸力下具有至多等于0.2%的相对伸长时,所述缆线被称为是不可伸展的。
当缆线在等于断裂负荷的拉伸力下具有至少等于3%的相对伸长和小于150GPa的最大切线模量时,所述缆线被称为是弹性的。
周向增强元件为与周向方向形成在+2.5°至-2.5°(相对于0°)范围内的角度的增强元件。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为与轮胎的外周相对应并由轮胎旋转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横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径向方向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且与其垂直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为轮胎在正常使用时围绕其转动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为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中平面或赤道平面为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成两半的平面。
发明人为其自身设定的任务是提出用于这类应用的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减小的重量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因此,已知的是制备具有由织物增强元件组成的两个帘布层的胎体增强件。
文献WO 97/27070公开了一种轮胎,其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帘布层组成,每个帘布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芯部向上卷起。为了允许卷边端部的径向偏置,对应于每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半成品具有不同的尺寸。除了需要多层半成品之外,这种轮胎的制造还涉及复杂的装置,所述装置允许安装两个不同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
文献EP 1792752公开了一种轮胎,其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帘布层组成,其中仅一个帘布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芯部向上卷起。第二个帘布层覆盖胎圈区域中的第一个帘布层的每个卷边。采用这种设计,对于卷边端部的靠近没有问题,但是在某些类型的使用中,特别是由于行车载荷,使得轴向最外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耐久性能品质更脆弱。
文献WO 97/27070公开了一种轮胎,其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帘布层组成,所述两个帘布层与将整体夹紧至胎圈芯部的第三个较短帘布层相联,从而该轮胎需要不同尺寸的半成品帘布层和相对复杂的制造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轻型卡车”类型车辆的轮胎,其与用金属胎体增强件制成的轮胎相比轻量化,其设计没有前面提到的解决方案复杂,同时确保了特别是在耐久性方面的令人满意的轮胎性能品质。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车辆的轮胎来实现,所述轮胎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并且包括本身在径向上由胎面覆盖的胎冠增强件,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包括胎圈芯部的两个胎圈,所述胎体增强件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帘布层组成,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通过围绕胎圈芯部向上卷起而锚固在每个胎圈中,从而形成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从一个胎圈芯部延伸至另一个胎圈芯部的主体部分以及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在每个胎圈中的卷边,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每个胎圈中胎圈芯部的径向最外点的外侧,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从一个胎圈延伸至另一个胎圈并且在径向上位于轮胎胎冠区域中的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外侧,并且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
-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具有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单个交叉点,所述单个交叉点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轴向最外点的外侧,
-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芯部的宽度且小于30mm,
-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径向胎体增强件意指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位于均平面中,所述均平面与径向平面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这两个平面沿着与旋转轴线垂直的轴线交叉。
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以及与本发明的定义有关的不同定位是在轮胎的截面上测量或确定的,胎圈的间距与轮胎安装在ETRTO推荐的安装轮辋上时相同,因此轮胎既未被安装也未被充气。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胎圈芯部的宽度定义为等于在胎圈芯部处外切的圆的直径,亦即包括胎圈芯部的几何形状的最小圆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由从一个胎圈芯部延伸至另一个胎圈芯部的主体部分、以及卷边组成,所述卷边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与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之间的交叉点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与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之间的交叉点的外侧。因此,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主体部分和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有利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为沿径向在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端部的外侧存在的且沿轴向在轮胎的外表面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主体部分之间存在的唯一增强元件帘布层。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每个胎圈中,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内侧,而且优选地在径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径向最内点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联接长度相对于胎圈芯部的宽度的比率在2和5之间。
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联接长度沿着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交界面的弯曲横坐标测得,其中所述弯曲横坐标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端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由此限定的轮胎可以装配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提供与具有金属胎体增强件并且包括例如附加加强件类型的增强元件帘布层的常规轮胎相比减轻的重量,并且在耐久性方面,特别是在胎圈区域的耐久性方面具有与更常规的轮胎至少相当的性能品质。
根据本发明用以构成胎体的所制得的织物胎体增强元件的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使用使得可以提出比常规轮胎更轻的轮胎,同时满足这样的轮胎(即因轮胎材料和结构而产生的在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性能的轮胎)的设计标准。
将胎体增强件限定为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帘布层使得可以限制轮胎的重量,特别是与由金属增强元件组成的单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相比而言。
此外,与包括由金属增强元件组成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更常规的轮胎相反,在胎圈区域中不存在加强件类型的附加增强元件帘布层使得可以简化轮胎的胎圈区域,并且使得与更常规的轮胎相比轻量化。
本发明人进一步表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使得在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品质明显优于包括由金属增强元件组成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更常规轮胎。本发明人一方面通过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相对比较靠近胎圈芯部的位置来解释这些结果;实际上,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所述端部因此可以位于轮胎区域外侧的区域中,所述端部在滚动期间抵靠在轮辋凸缘上,因此是特别负荷的。然而,由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芯部的宽度,因此特别是在重负荷下滚动时,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剥离的风险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与包括由金属增强元件组成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更常规轮胎相反,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在胎圈区域中不需要加强件类型的附加增强元件帘布层;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胎圈设计成厚度小于包括由金属增强元件组成的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更常规轮胎的厚度,由此使得在滚动期间发热更少,从而更有利于耐久性能品质。
本发明人进一步能够表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径向内端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内侧的定位允许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在滚动期间被夹在胎圈芯部与胎圈的径向内表面并由此在轮辋表面的径向内表面之间,这似乎可以限制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压缩的发生。实际上,本发明人认为他们已经表明,滚动时在轮胎旋转期间,在轮辋凸缘上施加压力的过程中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所承受的压缩应力的产生致使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压缩的发生极其有限,这些元件在轮胎充气时预先延伸,它们的径向内侧端被夹在胎圈芯部与轮辋底座的表面之间。此外,特别是在高负荷下滚动时,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联接长度进一步有助于降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剥离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具有大于或等于7%的断裂伸长。
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优选为聚酯。
每个聚酯增强元件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一根或多根聚酯复丝股。每根股或纱线包括多根,通常数十至数百根的直径通常小于35μm的聚酯基本单丝。
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可回顾,聚酯单丝为由酯键连接在一起的基团形成的线型大分子的单丝。聚酯通过二羧酸或其一种衍生物与二醇之间的酯化及缩聚制得。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通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缩聚制得。
聚酯有利地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是相同的。
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这种选择将使得可以最好地限制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变体形式,轮胎旨在安装在空心轮辋(15°深槽)上,以便优选充气至大于或等于6巴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空心轮辋(15°深槽)或深槽式轮辋为如在ETRTO中所定义的单件式轮辋,其中旨在容纳轮胎胎圈的底座具有截头圆锥形状,与轴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基本上等于15°。还从这些底座延伸出以下所述轮辋凸缘,所述轮辋凸缘与轮辋底座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状的平底轮辋凸缘相比具有减小的高度。
这种轮辋的使用可以简化轮胎的设计,所述设计用以使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远离轮胎的在滚动期间抵靠在轮辋凸缘上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变体形式,轮胎旨在安装在平坦底座式轮辋上,充气压力优选地大于或等于4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每个胎圈包括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从胎圈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并将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与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主体部分隔开,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的卷边端部的外侧。
根据该实施方案,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因此,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有利地在径向上位于在滚动期间抵靠在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外侧。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有利地小于在赤道平面中测量的轮胎的半径与标称轮辋的最大半径(亦即在轮辋凸缘的径向最外点处测量的轮辋的半径)之间的差值的一半,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标称轮辋上并且充气至推荐压力。
根据该实施方案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有助于限制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压缩的发生风险,沿径向在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端部与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之间,在每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之间沿轴向方向测量的距离优选小于3mm。在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轴向最外点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轴向最内点之间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增强元件的方向测量所述距离。
每个胎圈包括在轴向上位于胎侧的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外侧的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也优选地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的卷边端部的外侧,并且进一步优选地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的内侧。
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沿着轴向方向测量的最大厚度有利地大于4mm,从而可以进一步限制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的压缩的发生风险。沿轴向方向测量的最大厚度进一步有利地为胎圈芯部的宽度的0.4倍和0.8倍之间。
有关第一和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不同距离和不同定位是在轮胎的截面上测量或确定的,胎圈的间距与轮胎安装在ETRTO推荐的安装轮辋上时相同,因此轮胎既未被安装也未被充气。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为了进一步促进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品质,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由在两个压延帘布层之间的增强元件组成,所述两个压延帘布层由橡胶状混合物制成,所述橡胶状混合物具有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分别对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1、对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2,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c1、Mc2在2和15MPa之间。
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压延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c1、Mc2有利地相等。
关于橡胶组合物,模量测量根据1988年9月的标准AFNOR-NFT-46002在牵引力下进行:在第二次伸长中(即在调节循环之后),标称割线模量(或表观应力,以MPa计)在10%伸长下测量(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符合1979年12月的标准AFNOR-NFT-40101)。
橡胶组合物的模量测量在新轮胎上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案,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t在3和15MPa之间。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促进在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品质,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t优选满足以下关系式:
-0.3x Mc1<Mt<3x Mc1
-0.3x Mc2<Mt<3x Mc2
根据本发明,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也有利地具有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j在3和15MPa之间。
根据本发明,为了进一步促进在耐久性方面的性能品质,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j优选满足以下关系式:
-0.3x Mc1<Mj<3x Mc1
-0.3x Mc2<Mj<3x Mc2
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t和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j有利地相等。
本发明的变体实施方案进一步设置:在任意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环绕胎圈芯部和一定体积的直接与胎圈芯部接触的橡胶状混合物的束缚增强件。束缚增强件有利地为基本上沿径向定向的由脂族聚酰胺纤维组成的增强元件帘布层。这种束缚增强件例如在专利EP 2370275中有描述。
这种环绕胎圈芯部和一定体积的直接与胎圈芯部接触的橡胶状混合物的束缚帘布层也促进了轮胎的耐久性能品质,特别是当轮胎暴露于非常高的行驶载荷和/或高充气压力时,通过特别限制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被胎圈芯部压入的现象来促进轮胎的耐久性能品质。
根据本发明,胎圈芯部有利地为圆形截面的编织类型。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示例,将显现出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有利特征,图1至图3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截面图的示意性描绘,
-图2:图1的轮胎胎圈的放大截面图的示意性描绘,
-图3:根据本发明轮胎的实施方案变体形式的胎圈截面图的示意性描绘。
附图未按比例示出以便简化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仅显示了轮胎的半视图,该轮胎相对于轴线XX'以对称方式延伸,轴线XX'表示轮胎的周向中平面或赤道平面。
图1示出了尺寸为215/75R17.5的小型卡车类轮胎1的示意性截面描绘。该图1显示了包括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的胎体增强件,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围绕胎圈芯部3缠绕从而形成具有端部5的卷边4。还显示了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其端部7在径向上位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的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的内侧。
胎圈为直径等于9.2mm的编织胎圈。
胎冠增强件9在径向上存在于胎体增强件的外侧,所述胎冠增强件9则在径向上覆盖有胎面10。
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和6由在两个压延帘布层之间的增强元件组成,所述两个压延帘布层由橡胶状混合物制成,所述橡胶状混合物具有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分别对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1、对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2
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和6的增强元件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缆线,其支数为334/2,捻度为270/270,并且以1.25mm的铺设长度分布。
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与穿过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的轴向定向的直线D之间的交叉点A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轴向最外点的外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线D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的卷边4之间的交叉点的外侧。
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c1和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c2是相同的并且等于3.3MPa。
图1进一步示出了放置轮胎的深槽式轮辋J。该轮辋J包括轮辋凸缘11。该图示出了高度H,所述高度H为轮胎的半径Rs与轮辋凸缘的半径Rj之间的差值,所述半径Rs在赤道平面XX'中在轮胎的径向最外点与轮胎的旋转轴线之间测得,所述半径Rj在轮辋J的所述凸缘11的径向最外点与轮胎的旋转轴线之间沿径向方向测得。
高度H等于150mm。
图2以示意性方式示出了图1中轮胎1的胎圈区域的放大视图。
在该图2中,可以观察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或填充元件T,其从胎圈芯部3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由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t等于7.8MPa的橡胶状混合物组成。
轮胎1的胎圈进一步包括: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或填充元件J,其在轴向上位于胎侧的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6的外侧,并且由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j等于7.8MPa的橡胶状混合物组成。
因此,模量Mt和Mj实际上为模量Mc1和Mc2的0.3倍和3倍之间,即在0.99和9.9之间。
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2的卷边的端部5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之间的距离Lc等于21mm,因此小于30mm。
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T的径向外端12与胎圈芯部3的几何中心8之间的长度Lt等于60mm。
因此,长度Lt大于Lc的两倍且小于H的一半。
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J的最大厚度Ej等于5.5mm并且为胎圈芯部(其直径等于9.2mm)的宽度的0.4倍和0.8倍之间。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轮胎的实施方案变体形式的胎圈区域截面图的示意性描绘。该实施方案变体形式与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每个胎圈中存在环绕胎圈芯部3和一定体积的直接与胎圈芯部接触的橡胶状混合物的束缚增强件13。
用根据本发明制得的轮胎进行测试并且用称为参比轮胎的轮胎进行另外的测试。
测试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符合图1和图2的描绘。
参比轮胎R为相同尺寸的常规轮胎,其包括围绕胎圈芯部向上卷起的单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该单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包括12.18型金属包覆缆线,所述金属包覆缆线以1.25mm的铺设长度分布,在每个胎圈中存在加强件。
通过使一个在另一个上刨平的(raboté)两个轮胎滚动从而以调节的压力为6b,用氮气充气,负荷至2465daN,速度为65km/h进行耐久性测试。
在与施用至参比轮胎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对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进行测试。
对参比轮胎R进行的测试给出了设定为基数100的性能值。在轮胎的下部区域出现劣化时停止测试。
测量结果显示在下表中。它们以相对距离表示,值100归于轮胎R。
轮胎R 轮胎I
100 342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给出了特别是在耐久性方面令人满意的性能值。
与参比轮胎R相比,根据本发明的轮胎I还使得重量减轻10%。
如果仅考虑胎圈和胎体部分,则重量减轻30%。

Claims (17)

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并且包括本身在径向上由胎面覆盖的胎冠增强件,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每个胎圈包括胎圈芯部,所述胎体增强件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帘布层组成,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通过围绕胎圈芯部向上卷起而锚固在每个胎圈中,从而形成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从一个胎圈芯部延伸至另一个胎圈芯部的主体部分以及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在每个胎圈中的卷边,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所述卷边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每个胎圈中胎圈芯部的径向最外点的外侧,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从一个胎圈延伸至另一个胎圈并且在径向上位于轮胎胎冠区域中的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
-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具有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单个交叉点,所述单个交叉点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轴向最外点的外侧,
-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芯部的宽度且小于30mm,
-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端部在轴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与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之间的交叉点在轴向上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与穿过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轴向定向的直线之间的交叉点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所述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端部在径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的内侧,并且优选地在径向上位于胎圈芯部的径向最内点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联接长度相对于胎圈芯部的宽度的比率在2和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具有大于或等于7%的断裂伸长。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两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为聚酯。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旨在安装在空心轮辋(15°深槽)上,以便被充气至大于或等于6巴的压力。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胎圈包括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从胎圈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将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与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主体部分隔开,并且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的卷边端部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胎圈芯部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的两倍,并且优选地小于在赤道平面中测量的轮胎的半径与标称轮辋的最大半径之间的差值的一半,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标称轮辋上且充气至推荐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沿径向在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的端部与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之间,在每个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之间沿轴向方向测量的距离小于3mm。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每个胎圈包括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在轴向上位于胎侧的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外侧,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在径向上位于第一胎体增强件的卷边端部的外侧,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径向外端的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的子午截面中,在每个胎圈中,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沿轴向方向测量的最大厚度有利地大于4mm。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由在橡胶状混合物制成的两个压延帘布层之间的增强元件组成,所述橡胶状混合物具有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分别对于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1、对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表示为Mc2,其特征在于,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c1、Mc2在2和15MPa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每个胎圈包括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从胎圈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且将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卷边与所述第一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主体部分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t满足以下关系式:
-0.3x Mc1<Mt<3x Mc1
-0.3x Mc2<Mt<3x Mc2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轮胎,每个胎圈包括在轴向上位于胎侧的内侧并且在轴向上位于第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外侧的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混合物帘布层的在10%伸长下的拉伸弹性割线模量Mj满足以下关系式:
-0.3x Mc1<Mj<3x Mc1
-0.3x Mc2<Mj<3x Mc2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任意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环绕胎圈芯部和一定体积的直接与胎圈芯部接触的橡胶状混合物的束缚增强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用途。
CN201780043268.5A 2016-07-12 2017-07-11 包括由两个帘布层形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Active CN109476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656655 2016-07-12
FR1656655A FR3053926B1 (fr) 2016-07-12 2016-07-12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constituee de deux couches
PCT/FR2017/051890 WO2018011507A1 (fr) 2016-07-12 2017-07-11 Pneumat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6188A true CN109476188A (zh) 2019-03-15
CN109476188B CN109476188B (zh) 2020-10-27

Family

ID=5685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3268.5A Active CN109476188B (zh) 2016-07-12 2017-07-11 包括由两个帘布层形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484723B1 (zh)
CN (1) CN109476188B (zh)
FR (1) FR3053926B1 (zh)
WO (1) WO201801150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907A (zh) * 2019-06-06 2022-01-0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优化的胎侧以及由两个工作胎冠层和周向增强元件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的轮胎
US20220324258A1 (en) * 2021-04-13 2022-10-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21868B1 (fr) * 2021-04-15 2023-03-10 Michelin & Cie Architecture optimisée d’un pneumatique de type Génie Civil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62087A1 (en) * 2000-06-05 2001-12-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meumatic tyre
JP3884866B2 (ja) * 1998-08-24 2007-02-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09092648A1 (fr) * 2008-01-24 2009-07-30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rmature de carcasse pour pneumatique d'avion
CN102781688A (zh) * 2009-11-13 2012-11-14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轻重量级车辆的轮胎胎圈
JP2014516009A (ja) * 2011-06-07 2014-07-07 コンパニー ゼネラール デ エタブリッスマン ミシュラン 建設プラント型重車両用のタイヤビード
US20160159156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having wear indicator
EP3031630A1 (en) * 2014-12-12 2016-06-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ircraft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7070A1 (en) 1996-01-25 1997-07-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n on/off road radial pneumatic light truck or automobile tire
US20080060738A1 (en) 2004-09-24 2008-03-13 Michio Osaki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Light Truck
FR2938793B1 (fr) 2008-11-27 2011-11-11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un bourrelet perfection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4866B2 (ja) * 1998-08-24 2007-02-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EP1162087A1 (en) * 2000-06-05 2001-12-1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meumatic tyre
WO2009092648A1 (fr) * 2008-01-24 2009-07-30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rmature de carcasse pour pneumatique d'avion
CN102781688A (zh) * 2009-11-13 2012-11-14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轻重量级车辆的轮胎胎圈
JP2014516009A (ja) * 2011-06-07 2014-07-07 コンパニー ゼネラール デ エタブリッスマン ミシュラン 建設プラント型重車両用のタイヤビード
US20160159156A1 (en) * 2014-12-08 2016-06-09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having wear indicator
EP3031630A1 (en) * 2014-12-12 2016-06-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ircraft ti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5907A (zh) * 2019-06-06 2022-01-07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优化的胎侧以及由两个工作胎冠层和周向增强元件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的轮胎
US20220324258A1 (en) * 2021-04-13 2022-10-1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6188B (zh) 2020-10-27
EP3484723A1 (fr) 2019-05-22
WO2018011507A1 (fr) 2018-01-18
EP3484723B1 (fr) 2022-01-19
FR3053926A1 (fr) 2018-01-19
FR3053926B1 (fr) 2018-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2455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6470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589577B2 (en) Heavy-duty pneumatic tire
JP607962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82454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308694A1 (en) Pneumatic tire
US20130056126A1 (en) Aircraft tire
CN106274300B (zh) 重载荷用轮胎
US20130146201A1 (en) Bead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CN109414966A (zh) 具有减轻重量胎圈区域的轮胎
KR20100129697A (ko) 오버레이 보강부를 갖는 공기 타이어
CN109476188A (zh) 轮胎
CN102555689A (zh) 充气轮胎
EP2910392A1 (en) Pneumatic tire
JP607962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177700A (zh) 充气轮胎
JP201116202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7923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5096755A (ja) タイヤビード構造
US20160167452A1 (en) Aircraft tire
US20160288573A1 (en) Continuous crown reinforcement for a pneumatic tire
US8622106B1 (en) Bead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EP3078509A1 (en) Pneumatic tire
US10350947B2 (en) Aircraft tire
US20190061439A1 (en) Bead structure for a pneumatic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