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4403A -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4403A
CN109474403A CN201710807163.4A CN201710807163A CN109474403A CN 109474403 A CN109474403 A CN 109474403A CN 201710807163 A CN201710807163 A CN 201710807163A CN 109474403 A CN109474403 A CN 109474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i
downlink
ack
nack
downlink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71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4403B (zh
Inventor
高雪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7108071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440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691 priority patent/WO2019047590A1/zh
Priority to US16/645,510 priority patent/US11489629B2/en
Priority to EP18853027.3A priority patent/EP3681078B1/en
Publication of CN109474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4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提供了一种可以在终端在同一服务小区同时接收两个PDSCH的情况下,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输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在一个子帧中在一个服务小区中只能接收一个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FDD)系统,反馈时序为n-4,即子帧n-4中接收到的PDSCH在子帧n中进行肯定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否定确认(Non-ACKnowledgement,NACK)反馈。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反馈时序对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不同,例如表1所示,即在子帧n-k中接收到的PDSCH在子帧n中进行ACK/NACK反馈,其中k集合可能包含超过一个元素,此时意味着多个下行子帧中的PDSCH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n中进行ACK/NACK反馈,终端按照调度的下行子帧的先后顺序对ACK/NACK进行排序,得到一个包含多比特的ACK/NACK反馈信息序列。这种排序在终端和基站侧是采用相同规则的,因此,基站在获得ACK/NACK反馈信息序列时,可以正确确定哪个ACK/NACK反馈比特与哪个调度子帧中的PDSCH相对应,从而做出正确的重传操作。
表1:TDD系统中,上行子帧对应的下行子帧索引集合K:{k0,k1,…kM-1}
以上是以一个无线帧为例给出了每个上行子帧所对应的k的情况,其中n-k<0表示前一无线帧中的下行子帧。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和第三代产业合作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等组织都开始研究新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5Generation New RAT,5G NR)。在5G NR系统中,终端在一个服务小区中可以同时接收两个PDSCH。这两个PDSCH可以承载不同的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信息,可以来自不同的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来自不同TRP的PDSCH使用不同的波束(Beam)传输。这两个PDSCH都需要对应ACK/NACK反馈信息,且这两个PDSCH的ACK/NACK反馈信息需要在同一时刻通过同一个上行信道传输。此种情况在LTE系统中并未有相关定义。急需一种在同一服务小区上同时接收至少两个PDSCH的情况下,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输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在终端在同一服务小区同时接收两个PDSCH的情况下,进行ACK/NACK反馈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传输;
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下行传输包括:
获取beam组信息;
根据beam组信息,接收下行传输。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进一步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下行传输包括:
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根据beam组信息,发送下行传输。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进一步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传输;
排序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beam组信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接收下行传输。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进一步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进一步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通过收发机发送给终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传输。
进一步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进一步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终端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使得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反馈的ACK/NACK序列,也能根据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该ACK/NACK序列进行解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在终端在同一服务小区同时接收两个PDSCH的情况下,进行ACK/NACK反馈的传输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传输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中DAI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
S101:接收下行传输。
S102: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具体包括:
下行控制信道所调度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反馈信息,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是现有技术,不再进行赘述。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传输,确定下行传输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并根据下行传输中的DAI的指示数量,确定下行传输所对应的ACK/NACK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给基站。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使得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反馈的ACK/NACK序列,也能根据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该ACK/NACK序列进行解析。
终端接收到的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指示到当前下行时刻为止,累计的下行传输的总数。
具体的,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BWP)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即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先按照先在同一下行时刻中的TRP进行累计计数,再按照不同下行时刻中的TRP进行累计计数。时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不同的下行时刻。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也就是说该预设位置可以是最开始的位置,也可以是最后的位置。
当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个数N大于1时,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具体的可以是时域上只有一个下行时刻在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则时域上无累计计数,只存在TRP和频域上进行累计计数。具体的可以是先在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该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所对应的多个TRP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然后再在下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继续进行累计,以此类推。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即在一个下行时刻中,在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该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所对应的多个TRP的顺序进行累计计数,然后再在该下行时刻中的下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继续进行累计计数,直到累计完成所有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然后在下一个下行时刻继续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累计,直到最后一个下行时刻。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具体在进行计数时,可以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也就是在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如果仅存在一个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TRP顺序进行累计计数,即在该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所对应的多个TRP中按照TRP顺序进行累计计数;在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如果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然后在下一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独立计数。也就是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都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进行独立计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在A比特信息状态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时,满足Xmod2A=B的X值对应同一个A比特信息状态,该A比特信息状态的二进制数值+1=B,其中X为指示数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A的比特位数可以为1、2、3等,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计数的数量进行设定。
当A=1比特时,DAI的同一状态和指示数量如表2所示:
表2
根据表2所示,DAI状态为0或1,当DAI的状态为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1、3、5等,即指示满足Xmod2A=1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2、4、6等,即指示满足Xmod2A=0的X值。
当A=2比特时,DAI的同一状态和指示数量如表3所示:
表3
根据表3所示,DAI状态包括00、01、10和11,当DAI的状态为0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1、5、9等,即指示满足Xmod2A=1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0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2、6、10等,即指示满足Xmod2A=2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3、7、11等,即指示满足Xmod2A=3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4、8、12等,即指示满足Xmod2A=0的X值。
当A=3比特时,DAI的同一状态和指示数量如表4所示:
表4
根据表4所示,DAI状态包括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当DAI的状态为00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1、9等,即指示满足Xmod2A=1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00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2、10等,即指示满足Xmod2A=2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01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3、11等,即指示满足Xmod2A=3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01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4、12等,即指示满足Xmod2A=4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0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5、13等,即指示满足Xmod2A=5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0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6、14等,即指示满足Xmod2A=6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10时,指示数量分别为7、15等,即指示满足Xmod2A=7的X值;当DAI的状态为111时,指示数量分别为8、16等,即指示满足Xmod2A=0的X值。基站根据实际调度情况确定DAI的指示数量,然后确定与该指示数量对应的DAI状态,所述DAI状态即A比特DAI的二进制表现形式,将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置为对应的DAI状态,终端侧在接收到下行控制信道中,读取其中的DAI域,根据DAI域中的DAI状态,确定对应的指示数量,当存在一个DAI状态对应多个指示数量时,终端可以根据实际接收情况判断该DAI状态所对应的指示数量,例如终端获取的DAI状态为“01”,则如果截止到该DAI对应的下行传输(包括该DAI对应的下行传输),终端收到了不超过2个下行传输,则终端可以判断该DAI状态对应的指示数量为2,如果截止到该DAI对应的下行传输(包括该DAI对应的下行传输),终端收到了超过2且不超过6个下行传输,则终端可以判断该DAI状态对应的指示数量为6,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具体的,在根据C*DAI(k)-C到C*DAI(k)-1,确定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时,其中,当C为1时,C*DAI(k)-C和C*DAI(k)-1索引位置重叠,即为一个位置,可以写为映射到C*DAI(k)-1索引位置。在根据确定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时,当CDAI(k)为1时,索引位置重叠,即为一个位置,可以写为映射到索引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C与传输TB数,是否使用CBG传输以及划分的CBG个数,是否使用空间合并等因素有关。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TRP可以表现为beam组,不同的TRP对应不同的beam组,不同的beam组中包含不同的beam;即终端可以根据一个下行传输所使用的beam来自哪个beam组,来隐式区分该下行传输所对应的TRP,该过程中可以将TRP直接替换为beam组,则对于支持在同一时刻接收来不同TRP的下行传输的终端,等价于对终端配置多个beam组,终端可以同时使用属于不同beam组的beam接收下行传输。
为了保证终端对下行传输的准确获取,接收下行传输包括:
获取beam组信息;
根据beam组信息,接收下行传输。
终端接收基站通知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获取beam组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eam Pair Linkage,BPL)。
下面分不同的情况,对beam组的具体表现进行说明。
Beam可以表现为QCL关系,此时beam组的配置表现为QCL的分组的配置,beam组的个数表现为QCL分组的个数,即将QCL关系分为多组,得到的组的个数。说明:即下行传输的DMRS的天线端口与通知的一个beam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端口是QCL的,或下行传输的DMRS的天线端口,与通知的一个beam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一个端口是QCL的。
例如,预先配置多个参数信号的资源或者资源+端口,在不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端口情况下,通过测量/训练得到不同的发送接收组合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对应的资源或对应的资源+端口上的beam,当通知终端一个QCL关系时,相当于通知了一个信道传输的DMRS与通知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端口具有QCL关系,即需要使用该资源或资源+端口所对应的beam进行传输,即使用记录下来的相对应的接收或者发送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传输。
或者,beam也可以表现为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此时beam组的配置可以表现为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的分组配置,beam组个数可以表现为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分组的个数,即将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分为多组,得到的组的个数。说明:此时,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所有端口对应一个beam,或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一个端口对应一个beam,不同端口可能对应不同的beam。
例如,预先配置多个参数信号的资源或者资源+端口,在不同的资源或者不同的资源+端口情况下,通过测量/训练得到不同的发送接收组合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对应的资源或对应的资源+端口上的beam,当通知终端一个参考信号的资源或资源+端口时,相当于通知了一个信道传输的DMRS与通知的参考信号的资源上的端口具有QCL关系,即需要使用该资源或资源+端口所对应的beam进行传输,即使用记录下来的相对应的接收或者发送的预编码矩阵进行传输。
或者,beam可以表现为波束索引(beam index),此时beam组的配置表现为对beamindex的分组配置,beam组个数表现为beam index组的个数,即将beam index分为多组,得到的组的个数。说明:意味着标准中直接定义了beam,通过beam index可以确定该beam所对应的QCL关系。例如,在配置的多个考信号的资源上或资源以及相应端口上经过测量/训练得到不同的发送接收组合,例如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组合的结果,被记录下来,可以发送接收组合直接定义为不同的beam,或者将发送接收组合中的接收定义为不同的beam,用beamindex表示。
再或者,beam还可以表现为BPL;此时beam组的配置可以表现为对BPL的分组配置,beam组个数可以表现为BPL组的个数,即将BPL分为多组,得到的组的个数。说明:发送端发送一个下行传输所使用的beam与接收端接收该下行传输所使用的beam的配对关系;通过BPL,可以确定终端接收下行传输使用的beam;说明:当一个TRP使用一个发送beam发送一个下行传输时,如PDCCH或PDSCH或下行参考信息(如CSI-RS等),终端使用不同的接收beam接收该下行传输,即存在一个发送beam和一个接收beam之间的配对关系,称为BPL。BPL可以通过波束训练得到。例如,在配置的多个考信号的资源上或资源以及相应端口上经过测量/训练得到不同的发送接收组合,即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组合的结果,被记录下来,定义为不同的BPL。
在进行beam和beam组的配置和指示时,一般基站会预先配置给终端一个或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对应的beam,用于终端检测PDCCH。beam可以通过通知终端下行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DMRS)端口与不同的CSI-RS配置存在准共址(Quasi-Co-Location,QCL)关系来体现,其中CSI-RS配置例如可以为端口、资源等。这种QCL关系就意味着下行传输的DMRS端口所使用的beam与对应的参考信号配置所对应的beam是一致的,所谓beam相同或者一致,也就是使用的预编码方式是相同的。因此如果预先定义了多种QCL关系,则可以直接通知其中一种或几种QCL关系给终端,通过QCL关系终端可以确定接收下行传输对应的候选beam集合;当然还可以直接通过通知某个CSI-RS配置来达到通知终端所使用的beam的目的,例如可以是通知某个资源,或者通知某个资源上的某个端口。
beam还可以通过BPL来体现,此时终端可能被预先配置了多个BPL,当通知终端其中一个BPL的index时,终端可以根据通知的BPL index确定对应的BPL,根据BPL中定义的发送和接收波束对,来确定所使用的beam。
对于上述两种体现方式,相当于不需要定义beam,而通过其他定义方式隐含体现beam的意思。
当然,beam还可以直接通过beam index来体现,此时终端预先被配置或定义了多个beam,终端可以根据通知的beam index来确定所使用的beam。当存在多个beam时,不同的beam可能对应不同的TRP,将beam分为不同的组,Beam组可以通过上述beam的表现形式来配置。通过不同的beam组可以隐式表达不同的TRP,即使用某一beam组中的beam进行传输,意味着是与某个TRP之间进行传输。
实施例2:
对于基站侧,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的过程与上述终端侧实施例1的计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的过程,也与终端侧实施例1的对应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beam的具体表现也参照上述实施例1对应描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包括任何接收节点,例如TRP、传统基站、relay节点等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3:
首先,假设终端仅被配置了一个服务小区或载波或带宽部分,以一个服务小区为例:假设该服务小区上存在2个TRP,通过beam组来体现TRP,假设beam通过CSI-RS资源(或资源+端口)来体现,则:假设配置了6个CSI-RS资源,当然也可以是6个CSI-RS资源+端口。
假设配置了6个CSI-RS资源,则假设每个CSI-RS资源上如果存在多端口,则每个端口之间是QCL的,即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矩阵,即使用相同的beam。假设配置了6个CSI-RS资源+端口,例如每个CSI-RS上有2个端口,则配置3个CSI-RS资源即可得到6个CSI资源+端口的组合,如CSI-RS资源1的端口1,CSI-RS资源1的端口2,CSI-RS资源2的端口1,CSI-RS资源2的端口2,CSI-RS资源3的端口1,CSI-RS资源3的端口2。
每个CSI-RS资源经过beam训练后对应了一个或一组beam,即预编码矩阵,例如:CSI-RS资源1对应beam1,CSI-RS资源2对应beam2,CSI-RS资源3对应beam3,CSI-RS资源4对应beam4,CSI-RS资源5对应beam5,CSI-RS资源6对应beam6。通过通知终端一个CSI-RS资源编号,可以隐含通知终端其下行传输的DMRS与一个CSI-RS资源之间的QCL关系,从而使终端获得下行传输对应的beam。例如:通知终端CSI-RS资源1,即等同于通知下行传输的DMRS与CSI-RS资源1之间存在QCL关系,则意味着通知终端该下行传输使用beam1。
将6个CSI-RS资源分为2个beam组,例如beam组1为{CSI-RS资源1,CSI-RS资源2,CSI-RS资源3},beam组2为{CSI-RS资源4,CSI-RS资源5,CSI-RS资源6},则beam组1对应了beam1、beam2、beam3,相应的对应TRP1,beam组2对应了beam4、beam5、beam6,相应的对应TRP2,beam组1和beam组2与TRP的对应关系对于终端来说是不可见的,即这部分信息在协议中可以不做定义,由基站自行实现;当终端被配置了多个beam组时,意味着终端可以在同一个下行时刻同时接收到使用不同beam组中的beam传输,即来自不同TRP的PDSCH传输。
终端假设在一个下行时刻,只能在一个组内的多个beam上各接收到一个下行传输,但可以在同一个下行时刻,在不同组内的beam上各接收到一个下行传输。如果在一个上行时刻仅对应一个下行时刻的ACK/NACK反馈信息。
具体的该传输过程包括:
基站侧:
在下行时刻1,使用beam组1中的beam1发送一个PDCCH1,该PDCCH1调度一个使用组1中的一个beam的PDSCH1,其中调度的PDSCH1可以同样使用beam1,当然也可以使用beam组1中的其他beam,例如beam2,下述实施例中,PDCCH调度PDSCH使用的beam,可以与PDCCH使用的beam相同,也可以是与PDCCH使用的beam在同一个beam组中的其它beam,不再进行赘述。另外,beam1可以代表的是发送和接收beam组合,也可以是终端接收beam,无论是组合还是接收beam,对终端而言只需要确定接收beam即可。以下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PDCCH1中包含1比特DAI,被置为“0”,根据表1,其指示数量为“1”,表示这是第1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同时,使用beam组2中的beam4发送了一个PDCCH2,该PDCCH2调度一个使用beam组2中的一个beam的PDSCH2,PDCCH2中包含1比特DAI,被置为“1”,根据表1,其指示数量为“2”,表示这是第2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2个下行传输。上述调度过程具体参见图2和图3所示。
终端在下行时刻1检测PDCCH,具体的检测PDCCH使用的beam集合可以是预先配置的上述beam组中的beam的子集,例如{beam1,beam4},基站可以通过通知相应的CSI-RS资源来实现对beam的通知,如果基站没有通知beam的子集,则为上述beam组的全集,即{beam1~beam 6},以下实施例中的检测过程相同,不再赘述。
终端侧:
当终端检测到使用beam1的PDCCH1以及使用beam4的PDCCH2时,进一步根据PDCCH中的调度信息,接收对应的PDSCH1和PDSCH2,并对PDSCH1和PDSCH2产生ACK/NACK反馈信息,根据PDCCH1和PDCCH2中的DAI进行ACK/NACK排序。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1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的位置。如图2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此时ACK/NACK序列固定为2比特,PDSCH1对应ACK,PDSCH2对应N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NACK}。
终端在下行时刻1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上述2比特信息。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2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和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和1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三和第四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2和3的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此时假设固定为4比特,假设PDSCH1对应ACK,ACK,PDSCH2对应NACK,N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
终端在下行时刻1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上述4比特信息。
基站在下行时刻1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接收上述2或4比特信息,并按照上述终端侧同样的排序过程解析,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重传,例如2比特的情况,第1个反馈信息比特ACK对应PDSCH1,则PDSCH1不需要重传,第2个反馈信息比特NACK对应PDSCH2,则PDSCH2需要重传。
如果基站接收到4比特信息,第1、2个反馈信息比特ACK、ACK对应PDSCH1,则PDSCH1不需要重传。例如对应PDSCH1的两个TB,或如果PDSCH1为一个TB但分为2个CBG,则分别对应每个CBG。第3、4个反馈信息比特NACK、NACK对应PDSCH2,则PDSCH2需要重传。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果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以一个上行时刻对应3个下行时刻的ACK/NACK反馈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侧:
基站在下行时刻1,使用beam组1中的beam1发送一个PDCCH1,该PDCCH1调度一个使用beam组1中的一个beam的PDSCH1,PDCCH1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1”,表示这是第1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同时,使用beam组2中的beam4发送了一个PDCCH2,该PDCCH2调度一个使用beam组2中的一个beam的PDSCH2,PDCCH2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1”,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2”,表示这是第2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2个下行传输。
在下行时刻2中无调度。
在下行时刻3,使用beam组1中的beam1发送一个PDCCH3,该PDCCH3调度一个使用beam组1中的一个beam的PDSCH3,PDCCH3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1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3”,表示这是第3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同时,使用beam组2中的beam4发送了一个PDCCH4,该PDCCH4调度一个使用beam组2中的一个beam的PDSCH4,PDCCH3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11”,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4”。表示这是第4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4个下行传输。上述调度过程具体参见图2和图3所示。
终端侧:
终端在下行时刻1,检测PDCCH,当终端检测到使用beam1的PDCCH1以及使用beam4的PDCCH2时,进一步根据PDCCH中的调度信息,接收对应的PDSCH1和PDSCH2,并对PDSCH1和PDSCH2产生ACK/NACK反馈信息。
在下行时刻2中,并未检测到PDCCH。
在下行时刻3,检测PDCCH,当终端检测到使用beam1的PDCCH3以及使用beam4的PDCCH4时,进一步根据PDCCH中的调度信息,接收对应的PDSCH3和PDSCH4,并对PDSCH3和PDSCH4产生ACK/NACK反馈信息。
根据PDCCH1~4中的DAI进行ACK/NACK排序。具体过程参见图4和图5。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1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的位置;将PDSCH3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3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2的位置;将PDSCH4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4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3的位置。
如图4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情况通知为4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对应的3下行时刻数,确定为固定6比特。如果实际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传输得到的反馈信息不足6比特,则在序列尾部补充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PDSCH2对应NACK,PDSCH3对应ACK,PDSCH4对应NACK,则如果为4比特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则为{ACK,NACK,ACK,NACK},如果为6比特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则为{ACK,NACK,ACK,NACK,NACK,NACK}。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2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和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和1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三和四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2和3的位置;将PDSCH3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5和6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4和5的位置;将PDSCH4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7和8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6和7的位置。
如图5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情况通知为8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对应的3下行时刻数,确定为固定12比特。如果实际根据接收到的下行传输得到的反馈信息不足12比特,则在序列尾部补充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ACK,PDSCH2对应NACK,NACK,PDSCH3对应ACK,ACK,PDSCH4对应NACK,N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8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12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
终端在下行时刻1~下行时刻3共同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上述比特信息。
基站在下行时刻1~下行时刻3共同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接收上述比特信息,并按照上述终端侧同样的排序过程解析。以8比特情况为例,第1、2个反馈信息比特ACK、ACK对应PDSCH1。例如:对应PDSCH1的两个TB,或如果PDSCH1为1个TB但分为2个CBG,则分别对应每个CBG,则PDSCH1不需要重传。确定下述PDSCH对应ACK/ACK的方式下同,不再进行赘述。第3、4个反馈信息比特NACK、NACK对应PDSCH2,则PDSCH2需要重传;第5、6个反馈信息比特NACK、NACK对应PDSCH3,则PDSCH3需要重传;第7、8个反馈信息比特ACK、NACK对应PDSCH4,则PDSCH4的第二个TB或第二个CBG需要重传。
如果终端被配置或激活了多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则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都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3和4中的过程产生对应的ACK/NACK序列,然后将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按照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编号顺序级联在一起,在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基站侧按照上述相同的级联顺序解析接收到的ACK/NACK序列,从而得到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PUSCH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
实施例5:
假设终端被配置或激活了多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以3个服务小区为例,假设该服务小区上存在2个TRP,通过beam组来体现TRP,beam则通过CSI-RS资源(或资源+端口)来体现;对于每个服务小区通过实施例3的6个CSI-RS资源以及分组,不同小区上的CSI-RS资源、beam组以及beam编号,可以都使用同一个编号集合,例如服务小区1上存在beam组1,包含beam1、beam2、beam3,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1上的TRP1,服务小区1上存在beam组2,包含beam3、beam4、beam5,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1上的TRP2;服务小区2上存在beam组1,包含beam1、beam2、beam3,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2上的TRP1,服务小区2上存在beam组2,包含beam3、beam4、beam5,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2上的TRP2;服务小区3上存在beam组1,包含beam1、beam2、beam3,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3上的TRP1,服务小区3上存在beam组2,包含beam3、beam4、beam5,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3上的TRP2。
不同服务小区具有相同编号的beam、beam组、TRP表示的可能是不同的beam、beam组和TRP,因为这些参数都是服务小区专属的。
当然,也可以不同服务小区上的beam、beam组、TRP按顺序统一编号,例如服务小区1上存在beam组1,包含beam1、beam2、beam3,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1上的TRP1,服务小区2上存在beam组2,包含beam4、beam5、beam6,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1上的TRP2,服务小区2上存在beam组3,包含beam7、beam8、beam9,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2上的TRP3,服务小区2上存在beam组4,包含beam10、beam11、beam12,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2上的TRP4,服务小区3上存在beam组5,包含beam13、beam14、beam15,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3上的TRP5,服务小区3上存在beam组6,包含beam16、beam17、beam18,相应的对应服务小区3上的TRP6。
如果在一个上行时刻仅对应一个下行时刻的ACK/NACK反馈信息。
具体的传输过程包括:
基站侧:
基站在下行时刻1,在服务小区1上,使用服务小区1上的beam组1(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1)中beam发送一个PDCCH1,该PDCCH1调度一个PDSCH1,PDCCH1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1”,表示这是第1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同时,使用服务小区1上的beam组2(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2)中的beam发送了一个PDCCH2,该PDCCH2调度一个PDSCH2,PDCCH2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1”,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2”,表示这是第2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2个下行传输。
在下行时刻1,在服务小区2上,使用服务小区2上的beam组1(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3)中beam发送一个PDCCH3,该PDCCH3调度一个PDSCH3,PDCCH3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1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3”,表示这是第3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3个下行传输;同时,使用服务小区2上的beam组2(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4)中的beam发送了一个PDCCH4,该PDCCH4调度一个PDSCH4,PDCCH4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11”,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4”,表示这是第4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4个下行传输。
在下行时刻1,在服务小区3上,使用服务小区3上的beam组2(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6)中beam发送一个PDCCH5,该PDCCH5调度一个PDSCH5,PDCCH5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5”,表示这是第5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5个下行传输;基站没有使用服务小区3上的beam组1(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5)中的beam进行相应的调度。其中,当DAI指示数量为“1”和指示数量为“5”时,对应同一DAI状态。
终端侧:
终端在下行时刻1,在服务小区1、2、3上,按照不同的beam组检测PDCCH,根据检测到的PDCCH中的DAI进行ACK/NACK排序。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1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的位置,以此类推,将PDSCH5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5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4的位置。
如图6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通知为5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服务小区数、每个小区上TRP数量,及每个TRP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数量的积,确定为6比特。如果实际接收到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比特数不足6比特,则在末尾补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PDSCH2对应NACK,PDSCH3对应ACK,PDSCH4对应NACK,PDSCH5对应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5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NACK,ACK,NACK,ACK},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6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NACK,ACK,NACK,ACK,NACK}。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2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PDSCH1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和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和1的位置,将PDSCH2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三和第四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2和3的位置,以此类推,将PDSCH5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九和第十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8和9的位置。
如图7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通知为10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服务小区数、每个小区上TRP数量及每个TRP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数量的积,确定为12比特,如果实际接收到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比特数不足12比特,则在末尾补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ACK,PDSCH2对应NACK,NACK,PDSCH3对应ACK,ACK,PDSCH4对应NACK,NACK,PDSCH5对应ACK,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10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ACK,ACK},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12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
终端在下行时刻1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上述比特信息。
基站在下行时刻1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接收上述比特信息,并按照上述终端侧同样的排序过程解析,从而判断是否需要重传。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5的基础上,如果一个上行时刻对应多个下行时刻的ACK/NACK反馈信息,以一个上行时刻对应2个下行时刻的ACK/NACK反馈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基站侧:
基站在下行时刻1上在服务小区1~3上的发送情况同实施例5。
基站在下行时刻2,在服务小区1上,使用服务小区1上的beam组1(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1)中beam发送一个PDCCH6,该PDCCH6调度一个PDSCH6,PDCCH6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01”,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6”,表示这是第6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6个下行传输;同时,使用服务小区1上的beam组2(或统一编号的beam组2)中的beam发送了一个PDCCH7,该PDCCH7调度一个PDSCH7,PDCCH7中包含2比特DAI,被置为“10”,根据表2,其指示数量为“7”,表示这是第7个被调度的下行传输,或到目前位置已经累计调度了7个下行传输;在下行时刻2,在服务小区2和3上无调度。
终端侧:
终端在下行时刻1和下行时刻2,按照不同服务小区对应的beam组在不同服务小区上检测PDCCH;根据检测到的PDCCH中的DAI进行ACK/NACK排序。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1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下行时刻1中的PDSCH1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的位置,将下行时刻1中的PDSCH2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的位置,以此类推;将下行时刻2中的PDSCH6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6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5的位置,将下行时刻2中的PDSCH7对应的1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7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6的位置。
如图8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通知为7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服务小区数量、下行时刻数量、每个小区上包含的TRP数量、及每个TRP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数量的积,确定为12比特,此时如果实际接收到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比特数不足12比特,则在末尾补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PDSCH2对应NACK,PDSCH3对应ACK,PDSCH4对应NACK,PDSCH5对应ACK,PDSCH6对应ACK,PDSCH7对应N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7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NACK,ACK,NACK,ACK,ACK,NACK},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12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NACK,ACK,NACK,ACK,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
如果1个PDSCH都对应2个ACK/NACK反馈信息,将下行时刻1中的PDSCH1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一和二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0和1的位置,将下行时刻1中的PDSCH2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三和四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2和3的位置,以此类推,将下行时刻2中的PDSCH6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11和12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0和11的位置,将下行时刻2中的PDSCH7对应的2比特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的第13和14个位置,即位置索引从0开始为12和13的位置。
如图9所示,其中ANi序列为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的比特数大小可以是DCI中的指示域动态通知的,例如根据实际调度通知为14比特,也可以是半静态固定的,例如:根据服务小区数、每个小区上TRP数量及每个TRP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的数量的积,确定为24比特。另外,如果实际接收到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比特数不足24比特,则在末尾补NACK。例如假设PDSCH1对应ACK,ACK,PDSCH2对应NACK,NACK,PDSCH3对应ACK,ACK,PDSCH4对应NACK,NACK,PDSCH5对应ACK,ACK,PDSCH6对应ACK,ACK,PDSCH7对应NACK,NACK,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14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ACK,ACK,ACK,ACK,NACK,NACK},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24比特时,则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为{ACK,ACK,NACK,NACK,ACK,ACK,NACK,NACK,ACK,ACK,ACK,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NACK}。
终端在下行时刻1和下行时刻2共同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传输上述比特信息。
基站在下行时刻1和下行时刻2共同对应的反馈ACK/NACK的反馈时刻,在PUCCH和/或PUSCH上接收上述比特信息,并按照上述终端侧同样的排序过程解析。
上述图3~图9中的DAI所赋的值为DAI所对应的指示数量的值,并非DAI的二进制状态,当然如果替换为DAI的二进制状态同样适用。
实施例7: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下行传输;
排序发送模块102,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排序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排序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所述排序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排序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其中,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所述接收模块101,具体用于获取beam组信息;根据beam组信息,接收下行传输。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实施例8: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111,用于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所述发送模块111,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接收模块112,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其中,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所述发送模块111,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所述接收模块112,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其中,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所述发送模块111,具体用于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根据beam组信息,发送下行传输。
其中,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实施例9: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由于上述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传输方法相似,因此上述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终端,用户接口12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处理器12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3可以存储处理器12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中:
处理器121,用于读取存储器12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122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21,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2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21,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21,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beam组信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122接收下行传输。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优选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实施例10: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由于上述基站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传输方法相似,因此上述基站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图13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3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3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3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13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33可以存储处理器13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中:
处理器131,用于读取存储器133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132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31,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3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31,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131,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通过收发机132发送给终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132发送下行传输。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优选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实施例11: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接收下行传输;
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优选地,所述接收下行传输包括:
获取beam组信息;
根据beam组信息,接收下行传输。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优选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实施例12: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优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优选地,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优选地,所述发送下行传输包括:
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根据beam组信息,发送下行传输。
优选地,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优选地,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优选地,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对于系统/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8)

1.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下行传输;
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下行传输包括:
获取beam组信息;
根据beam组信息,接收下行传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12.一种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至少按照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包括: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
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包括: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
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18.如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下行传输包括:
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
根据beam组信息,发送下行传输。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21.如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22.如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包括:
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
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23.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行传输;
排序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24.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2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接收下行传输;根据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对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进行排序,得到待反馈的ACK/NACK序列并发送,其中,所述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将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30.如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31.如权利要求25~29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获取beam组信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接收下行传输。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34.如权利要求25~30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35.如权利要求25~32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3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机;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传输,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下行分配索引DAI至少按照发送接收节点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接收ACK/NACK序列,其中,所述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信息按照所述DAI在所述ACK/NACK序列中进行排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在同一个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所述至少两个下行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下行时刻中存在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确定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ACK/NACK序列中的预定位置。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前X比特位置或后X比特位置,其中X为所述没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的ACK/NACK比特数。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在不同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独立计数,在每个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上按照所述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对应的TRP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或者,如果配置或激活的服务小区/载波/带宽部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存在至少两个不同下行时刻中的下行传输需要在同一个上行时刻进行ACK/NACK反馈时,所述下行传输对应的DAI按照先TRP、后频域、最后时域的顺序对所述下行传输进行累计计数。
41.如权利要求36~4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C*DAI(k)-C到C*DAI(k)-1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为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或者,假设一个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值为DAI(k),则确定所述一个下行传输的ACK/NACK映射到所述ACK/NACK序列中的索引位置,其中,假设所述索引位置从0开始,Ci为一个对应DAI值为i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CDAI(k)为一个对应DAI值为DAI(k)的下行传输的ACK/NACK反馈比特数。
42.如权利要求36~4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TRP表现为波束beam组。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确定beam组,并将指示所述beam组的配置信息通过收发机发送给终端;根据beam组信息,通过收发机发送下行传输。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表现beam组中的beam:准共址QCL关系、波束测量相关的参考信号的资源和/或端口、波束索引以及波束对关系BPL。
45.如权利要求36~4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DAI包含A比特信息,其中所述A比特信息的同一状态指示一个指示数量或指示多个不同的指示数量。
46.如权利要求36~43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传输包括: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和/或,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有对应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下行共享信道时,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当所述下行传输为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下行传输所对应的DAI为所述指示下行SRS资源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中的DAI。
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4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2~22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807163.4A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74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163.4A CN10947440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PCT/CN2018/092691 WO2019047590A1 (zh) 2017-09-08 2018-06-25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US16/645,510 US11489629B2 (en) 2017-09-08 2018-06-25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EP18853027.3A EP3681078B1 (en) 2017-09-08 2018-06-25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163.4A CN10947440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403A true CN109474403A (zh) 2019-03-15
CN109474403B CN109474403B (zh) 2020-12-08

Family

ID=65633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7163.4A Active CN109474403B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9629B2 (zh)
EP (1) EP3681078B1 (zh)
CN (1) CN109474403B (zh)
WO (1) WO201904759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765A (zh) * 2019-03-29 2019-10-08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99853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1757500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224288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点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CN1125845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21142724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359790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 updates for piggyback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CN113906699A (zh) * 2019-03-27 2022-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4796B (zh) * 2018-03-02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A3134506A1 (en) * 2019-03-26 2020-10-0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A3133948A1 (en) * 2019-03-27 2020-10-0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175538B (zh) * 2019-08-14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dai的方法和设备
US11601925B2 (en) * 2020-04-17 2023-03-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si co-location relationship report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775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2158324A (zh) * 2008-11-05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237540A1 (en) * 2010-12-13 2017-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d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6895B (zh) 2008-11-05 2012-1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8923273B2 (en) * 2010-09-28 2014-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CN101951684B (zh) * 2010-09-30 2015-08-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US8830883B2 (en) 2010-11-16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WO2016039183A1 (ja) * 2014-09-10 2016-03-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7113096B (zh) * 2014-12-31 2020-03-31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US11218254B2 (en) * 2015-01-29 2022-0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HARQ-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6160983A (zh) * 2015-01-29 2016-11-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载波聚合系统的harq-ack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888465B2 (en) 2015-04-06 2018-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eword determination for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US11303329B2 (en) * 2016-08-11 202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measurement, report, and change procedure by terminal for changing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and base station procedure for suppor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8324A (zh) * 2008-11-05 2011-08-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半静态调度数据包的应答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58775A (zh) * 2010-09-30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认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170237540A1 (en) * 2010-12-13 2017-08-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dd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Views on HARQ-ACK feedback for CA enhancement", 《3GPP TSG-RAN WG1 #82BIS R1-155306》 *
SAMSUNG: "HARQ-ACK codebook determ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9 R1-1708025》 *
ZTE: "Multi-TRP Transmission and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0 R1-1712289》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6699B (zh) * 2019-03-27 2024-03-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3906699A (zh) * 2019-03-27 2022-01-0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1757500A (zh) *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1757500B (zh) * 2019-03-28 2024-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0311765B (zh) * 2019-03-29 2021-09-28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99853A1 (zh) * 2019-03-29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和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0311765A (zh) * 2019-03-29 2019-10-08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242883A (zh) * 2019-07-19 2021-01-19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点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CN112242883B (zh) * 2019-07-19 2022-04-2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种多点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和设备
CN112584531B (zh) * 2019-09-30 2022-12-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21063259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用户设备
CN112584531A (zh) * 2019-09-30 2021-03-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21142724A1 (zh) * 2020-01-16 2021-07-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359790A1 (en) * 2020-05-15 2021-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 updates for piggyback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US11695512B2 (en) * 2020-05-15 2023-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 (DAI) updates for piggyback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81078B1 (en) 2024-05-01
CN109474403B (zh) 2020-12-08
WO2019047590A1 (zh) 2019-03-14
EP3681078A1 (en) 2020-07-15
EP3681078A4 (en) 2020-11-04
US20200280396A1 (en) 2020-09-03
US11489629B2 (en)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4403A (zh) 一种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09474391B (zh)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03188061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0138514A (zh) 一种进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的方法和终端
CN110505697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536435A (zh)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852285A (zh) 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78062A (zh) 资源指示、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496399A (zh) 用于频分双工传输时间间隔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CN112217620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7113110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1954307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05991251B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30617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20220232603A1 (e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15804187A (zh) 传输信息的确定系统和方法
CN10610216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650066A (zh) 用户装置及基站
CN106413106A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888062A (zh)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8019123A1 (zh) 一种无线传输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558086B2 (en) PUCCH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device
CN110138523A (zh) 一种反馈码本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889229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958779B (z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触发的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