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4297B -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4297B
CN109474297B CN201811625785.6A CN201811625785A CN109474297B CN 109474297 B CN109474297 B CN 109474297B CN 201811625785 A CN201811625785 A CN 201811625785A CN 109474297 B CN109474297 B CN 1094742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antenna
energy
mod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257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4297A (zh
Inventor
赵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6257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4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4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4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4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2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frequency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本发明优点:可实现传输性能的明显提升,同时可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的节点或中继没有固定或稳定的能量来源时,节点还可通过采集信源发送的无线射频信号来获取能量,即无线能量采集技术,此技术提高了网络传输能效,并延长了无线网络的寿命,目前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节点可对传送能量与信息的信号进行相应的无线能量采集和信息解码操作,可实现信息和能量的同时传输,简称信能同传(SWIPT)。
在传统的SWIPT系统中,接收机仅针对单天线的接收信号进行信息处理与能量采集操作。为了收集到更多能量以保证可靠通信,学者们通常会利用多根天线来接收信号,然后统一送入时间分割或功率分割单元进行信息处理与能量采集,然而该方案却缺乏灵活性,未能有效挖掘多天线分集增益。
此外,现有的全双工MIMO系统收发天线的配置根据天线与发送和接收处理链路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共享天线和独立天线。在共享天线模式中,单根天线可同时发送和接收,由内置双工器区分收发信号。在独立天线模式中,单根天线只能发送或者接收,无法同时收发。独立天线又可分为固定独立天线和切换独立天线两种模式,其中,固定独立天线的发送或接收的功能固定,而切换独立天线则可自由切换。然而,共享天线和固定独立天线却无法充分利用多天线的独立空间衰落特性,影响了传输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通过该收发机可解决传统的固定天线模式的全双工传输方案存在的影响性能提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技术问题之一的: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所述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以及闲置模块;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所述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进一步地,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进一步地,在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中,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1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3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4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5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6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7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38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41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42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43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44
即可。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通过该方法可解决传统的固定天线模式的全双工传输方案存在的影响性能提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技术问题之二的: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进一步地,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进一步地,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51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5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53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54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1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3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4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5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6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7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68
即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的全双工天线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在三种工作模式下进行自适应切换,即:发送模式、接收模式和闲置模式;并与基于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或基于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相结合,可很好的实现能量的自补给,无需外界供能,而且每根天线的功率分割因子或时间分割因子都是可以优化调节的,可进一步提升性能;
2、设计了天线自适应切换准则,通过优化每根天线工作模式的配置和能量采集因子,可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功率分割)。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的结构示意图(基于时间分割)。
图3是本发明中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点对点全双工通信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与传统固定天线工作模式的传输方案进行对比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在无线通信领域,所谓的CSI,就是通信链路的信道属性。它描述了信号在每条传输路径上的衰弱因子,即信道增益矩阵H中每个元素的值,如信号散射(Scattering),环境衰弱(fading,multipath fading orshadowing fading),距离衰减(power decay ofdistance)等信息。CSI可以使通信系统适应当前的信道条件,在多天线系统中为高可靠性高速率的通信提供了保障。
请重点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以及闲置模块;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所述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也就是说,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收发机上的每根天线都可以根据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的CSI,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工作模式中进行自适应切换,具体的切换动作可以由天线模式切换开关来执行。例如,假设收发机共有5根天线,分别标记为:Ant_1,Ant_2,Ant_3,Ant_4,Ant_5;其中,Ant_1和Ant_3工作在发送模式,Ant_2和Ant_5工作在接收模式,Ant_4处于闲置模式。
本发明的收发机可适用于任意类型的多天线全双工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信息的发送端或接收端、AF/DF中继、目的节点或友好加扰节点等。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天线选择增益和多天线的空间自由度,并结合能量采集技术,相比传统的固定天线模式的全双工传输方案,可实现传输性能的明显提升。同时,本发明中的收发机工作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模式,即在发送信号的同时,也在接收信号,从而可显著提升信息传输速率。
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在具体实施时,请重点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示,所述接收模块具体包括信息接收处理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和信号分割单元;当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首先会进入信号分割单元,且如果信号分割单元采用的是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假设第i根天线的接收总功率为P,则将αiP送入信息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剩下的(1-αi)P送入能量采集单元,再进一步送入蓄电池,用于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供能。且如果信号分割单元采用的是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假设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为T,则将信息传输时隙βiT用于第i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息处理,剩下的能量采集时隙(1-βi)T用于能量采集,再进一步送入蓄电池,用于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供能。其中,信息接收处理单元还包括执行通信系统中常见的接收处理操作,比如:模数转换、信道校正、解调、解交织、解码等,根据所采用的具体传输技术对单元进行增删等。
所述发送模块包含信息发送处理单元,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待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再发送至各个发送天线上。信息发送处理单元还包括执行通信系统中常见发送处理操作,比如:编码、交织、调制、插入导频、数模转换等,根据所采用的具体传输技术对单元进行增删等。
在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中,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如图3所示),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09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由于收发机D可采用基于信号处理的自干扰抑制技术将自干扰抑制到噪声水平,所以自干扰对能量采集的贡献微弱,可忽略不计;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1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2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3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4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5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为了使得接收机S的接收信噪比最大化,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06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11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12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13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14
即可。
图4是将本发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与传统固定天线工作模式的传输方案进行对比的仿真图。假设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天线总数为6根,不考虑收发天线间的自干扰,各节点接收噪声方差σ2=1,能量转化效率η=0.3;收发机S配置两根天线。仿真图中的发送信噪比对应于PS;收发机D的天线的工作模式事先已固定好,不能随信道而变化,在此处设定为3根发送天线和3根接收天线,而且时间分割因子也固定为0.5。由图4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的系统和速率性能明显优于固定天线工作模式的传输方案。
请重点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的较佳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包括:
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通过收发机中的接收模块实现接收信号的处理;
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通过收发机中的发送模块实现发送信号的处理;
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通过收发机中的闲置模块来实现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也就是说,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收发机上的每根天线都可以根据发送信道和接收信道的CSI,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工作模式中进行自适应切换,具体的切换动作可以由天线模式切换开关来执行。例如,假设收发机共有5根天线,分别标记为:Ant_1,Ant_2,Ant_3,Ant_4,Ant_5;其中,Ant_1和Ant_3工作在发送模式,Ant_2和Ant_5工作在接收模式,Ant_4处于闲置模式。
本发明的收发机可适用于任意类型的多天线全双工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信息的发送端或接收端、AF/DF中继、目的节点或友好加扰节点等。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充分利用天线选择增益和多天线的空间自由度,并结合能量采集技术,相比传统的固定天线模式的全双工传输方案,可实现传输性能的明显提升。同时,本发明中的收发机工作在同时同频全双工模式,即在发送信号的同时,也在接收信号,从而可显著提升信息传输速率。
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在具体实施时,请重点参照图1和图2所示所示,所述接收模块具体包括信息接收处理单元、能量采集单元和信号分割单元;当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首先会进入信号分割单元,且如果信号分割单元采用的是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假设第i根天线的接收总功率为P,则将αiP送入信息接收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信息处理,剩下的(1-αi)P送入能量采集单元,再进一步送入蓄电池,用于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供能。且如果信号分割单元采用的是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假设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为T,则将信息传输时隙βiT用于第i根天线接收信号的信息处理,剩下的能量采集时隙(1-βi)T用于能量采集,再进一步送入蓄电池,用于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供能。其中,信息接收处理单元还包括执行通信系统中常见的接收处理操作,比如:模数转换、信道校正、解调、解交织、解码等,根据所采用的具体传输技术对单元进行增删等。
所述发送模块包含信息发送处理单元,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待发送的信息发送给信息发送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再发送至各个发送天线上。信息发送处理单元还包括执行通信系统中常见发送处理操作,比如:编码、交织、调制、插入导频、数模转换等,根据所采用的具体传输技术对单元进行增删等。
在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中,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如图3所示),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31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3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由于收发机D可采用基于信号处理的自干扰抑制技术将自干扰抑制到噪声水平,所以自干扰对能量采集的贡献微弱,可忽略不计;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1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2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3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4
其中,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5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为了使得接收机S的接收信噪比最大化,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46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51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52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53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BDA0001927962620000154
即可。
图4是将本发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与传统固定天线工作模式的传输方案进行对比的仿真图。假设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天线总数为6根,不考虑收发天线间的自干扰,各节点接收噪声方差σ2=1,能量转化效率η=0.3;收发机S配置两根天线。仿真图中的发送信噪比对应于PS;收发机D的天线的工作模式事先已固定好,不能随信道而变化,在此处设定为3根发送天线和3根接收天线,而且时间分割因子也固定为0.5。由图4可知,本发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的系统和速率性能明显优于固定天线工作模式的传输方案。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全双工天线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在三种工作模式下进行自适应切换,即:发送模式、接收模式和闲置模式;并与基于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或基于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相结合,可很好的实现能量的自补给,无需外界供能,而且每根天线的功率分割因子或时间分割因子都是可以优化调节的,可进一步提升性能;
2、设计了天线自适应切换准则,通过优化每根天线工作模式的配置和能量采集因子,可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以及闲置模块;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所述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在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中,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11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1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1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2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3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5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26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31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32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33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34
即可。
2.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机包括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发送模块以及闲置模块;
所述模式切换模块,用于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所述闲置模块,用于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在所述接收模块中,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在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中,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1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3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4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5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6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47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51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52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53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54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55
即可。
3.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时间分割模式分割成βiT和(1-βi)T两个部分,并将βiT用于信息处理,将(1-βi)T用于能量采集;其中,T表示第i根天线的一个信息码元的传输时隙,β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βi≤1;
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61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6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63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64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65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1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2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3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4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5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6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77
即可。
4.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依据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来切换收发机上各天线的工作模式;
当天线处于接收工作模式时,在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
当天线处于发送工作模式时,将处理后的待发送信号发送至各发送天线上进行发送;
当天线处于闲置工作模式时,既不接收信号,也不发送信号;
所述将接收的信号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信息处理,将另一部分用于能量采集具体为:
将接收的信号通过功率分割模式分割成αiP和(1-αi)P两个部分,并将αiP用于信息处理,将(1-αi)P用于能量采集;其中,P表示第i根天线接收到的总功率,αi表示功率分割因子,且0≤αi≤1;
所述和速率最大准则的自适应切换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假定收发机D与收发机S进行全双工通信,所述收发机S共有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为发送天线,一根为接收天线;所述收发机D共有N根天线,其中,Nt根为发送天线,Nr根为接收天线,Nt的变化范围为:1≤Nt≤N-1,Nr的变化范围为:1≤Nr≤N-1,需满足条件:2≤Nt+Nr≤N;收发机S的发送功率为Ps,则收发机D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81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82
g表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信道参数向量,x1为收发机S的发送信号,PD为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F为收发机D的发送天线对接收天线的Nr×Nt维自干扰信道矩阵,x2为收发机D的发送信号,w为收发机D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nD为收发机D的加性白高斯噪声向量;
步骤A2、设定收发机D采用时间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收发机D在能量采集时隙(1-βi)T中采集的能量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83
其中,η表示无线能量采集中的能量转化效率因子;
根据式(2)可知,收发机D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84
于是可得出收发机S至收发机D的传输效率为:
RSD=log2(1+γD); (4)
步骤A3、由于收发机D的发送信息的能量来源于所采集的能量,则收发机D的发送功率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1
于是,收发机S接收到收发机D发送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2
其中,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3
h表示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信道参数向量;采用最大比发送准则来设计w,即w=hH;nS为S的加性白高斯噪声;
基于式(6)可得出,收发机S的接收信噪比为: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4
于是,收发机D至收发机S的传输速率为:
RDS=log2(1+γS); (8)
步骤A4、系统和速率为:
Rsum=RSD+RDS; (9)
步骤A5、采用和速率最大准则来设计天线模式的自适应切换,具体设计如下: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5
其中,Ant_i∈{发送,接收,闲置},Ant_i表示第i根天线可在发送、接收以及闲置三种模式中任意选择一种,i∈{1,…,N};{Mode_1*,Mode_2*,…,Mode_N*}表示和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天线的工作模式组合,Mode_i*表示天线i的最优工作模式;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6
表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同理,如果收发机D采用功率分割的能量采集技术,则只需将时间分割因子βi替换为功率分割因子αi,将每根天线上最优的时间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7
替换为每根天线上最优的功率分割因子
Figure FDA0002448416470000098
即可。
CN201811625785.6A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Active CN109474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785.6A CN10947429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625785.6A CN10947429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297A CN109474297A (zh) 2019-03-15
CN109474297B true CN109474297B (zh) 2020-07-14

Family

ID=6567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25785.6A Active CN109474297B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42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8433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无线能量与数据一体化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78020A (zh) * 2019-05-30 2019-09-24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无线能量与数据一体化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87482A (zh) * 2016-11-01 2017-03-08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全双工中继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步传输的功率分流方法
CN106656296A (zh) * 2016-08-04 2017-05-10 华侨大学 全双工能量采集中继自适应天线选择传输方法
CN108848558A (zh) * 2018-05-04 2018-11-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非线性能量收集的swipt系统自适应时隙信号接收方法
CN109067438A (zh) * 2018-09-12 2018-12-21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高传输效率的无线携能协作gsm-mbm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4867B (zh) * 2009-11-18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发射方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US8958897B2 (en) * 2012-07-03 2015-02-17 Revo Labs, Inc. Synchronizing audio signal sampling in a wireless, digital audio conferencing system
CN105119644B (zh) * 2015-09-14 2018-03-30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swipt的单用户mimo系统空分模式切换方法
US10218487B2 (en) * 2015-12-21 2019-02-26 Intel Corporation Radio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CN106972880B (zh) * 2017-03-31 2020-08-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swipt技术的发送端及中继的低复杂度联合预编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6296A (zh) * 2016-08-04 2017-05-10 华侨大学 全双工能量采集中继自适应天线选择传输方法
CN106487482A (zh) * 2016-11-01 2017-03-08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全双工中继无线信息与能量同步传输的功率分流方法
CN108848558A (zh) * 2018-05-04 2018-11-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非线性能量收集的swipt系统自适应时隙信号接收方法
CN109067438A (zh) * 2018-09-12 2018-12-21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高传输效率的无线携能协作gsm-mbm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4297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izdar et al. 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 A new frontier for the PHY layer of 6G
US7778147B2 (e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adaptive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technique
US7986972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643661A2 (en) MIMO system with adaptive switching of transmission scheme
CN101378280B (zh) 基于天线选择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US20140179235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KR101580155B1 (ko) 다중 셀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간섭을 고려한 빔포밍 방법 및 장치
JP200453194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9474297B (zh) 一种全双工信能同传天线模式切换收发机及收发方法
JP530542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9067438B (zh) 一种无线携能协作gsm-mbm传输方法
CN108964728B (zh) 基于联合最优功率分配的多权重机会波束成形系统及方法
EP3518429B1 (en) Radio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013960A (zh) 一种基于天线选择的多天线网络编码中继传输方法
CN111371476A (zh) 一种基于多址接入无线能量采集协作系统
CN111132263A (zh) 全双工目的端加扰的非可信能量采集中继传输方法和系统
EP3515026B1 (en) Remote radio head comprising hard-decision decoder
CN113660019B (zh) 双边大规模分布式mimo的实现方法、基站及终端系统
CN111106856B (zh) 一种协作中继网络及其传输方法
CN112039553B (zh) 基于环境反向散射的两节点机会互协作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1404585B (zh) 一种基于瞬时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能量缓存传输方法
JP443580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
CN110830407B (zh) 基于ofdm解码转发协作中继系统的无线携能通信方法
CN108809376B (zh) 一种用于增强型空间调制系统的发射天线选择方法
CN108718228B (zh) 网络辅助的灵活双工无线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