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2437A -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2437A
CN109472437A CN201811063155.4A CN201811063155A CN109472437A CN 109472437 A CN109472437 A CN 109472437A CN 201811063155 A CN201811063155 A CN 201811063155A CN 109472437 A CN109472437 A CN 109472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fficiency
transformer
motor
load
jud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31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2437B (zh
Inventor
肖龙海
方景辉
陆竑
施海峰
郑伟军
钱伟杰
刘维亮
冯振宇
王晓明
袁国珍
高忠旭
刘继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Jia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a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Jia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a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Jiax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Haini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631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2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2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2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2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2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方案为:包括政府信息外网、公众网络、电力信息内部网和能效设备数据源,电力信息内部网包括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和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防火墙与公众网络通信连接,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隔离装置与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过隔离装置与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过防火墙与能效设备数据源连接,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包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事物服务器和本地数据源,本地数据源通过防火墙与云计算节点通信连接,云计算节点与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Description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设备能效综 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需要开发一种能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实现对城市用电数据的 采集、监测、分析、挖掘,使政府能及时了解电能供应、配送及用电情况, 掌握电能消耗情况与用电趋势等,对整个城市能源能够进行合理的管理与 调配,实现合理用电,降低用能成本,同时为能源政策制定、节能减排指 标管理及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延伸到用户内部的广覆盖、 细粒度的数据采集网络,实时掌握用户用能情况,实现电网与用户间耗能数据的在线互动,使电力公司调控城市区域负荷,优化城市负荷曲线,实 现削峰填谷,减少设备维护频率,保障电网稳定经济运行,促进城市经济 发展,实现节能降耗,响应国家能源战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缺少一种综合能效监测平台方法 的问题,提供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 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政府信息外网、公众网络、电力信息内部网和能效 设备数据源,电力信息内部网包括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和电力信息外网应 用区,所述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防火墙与所述公众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政府 信息外网通过隔离装置与所述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内 网应用区通过隔离装置与所述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外 网应用区通过防火墙与能效设备数据源连接,所述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包 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 事物服务器和本地数据源,所述的本地数据源通过防火墙与所述云计算节 点通信连接,云计算节点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政府信息外网也包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 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和事物服务器,云计算节点与所述应用 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 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各个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
步骤二,计算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
步骤三,对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进行分析,发布能效分析结果。
作为优选,在步骤一中,所述运行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电加热设 备和/或空调制冷设备。
作为优选,在目标设备为变压器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变压器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一,计算获得变压器日均负载率β(%);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日变压器投入运行的工作时间T、变压器 的空载损耗Po、变压器的负载损耗PN和额定容量S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ΔAp=(Po2PN)T
计算得出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根据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和变压器日的 输出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变压器实际运行效率ηd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计算压器的最佳负荷率和变压器 的最大效率
在步骤三中,若则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在设定时长内变压器的负载率均低于30%,则判断为需要改用符合的 计算结果的变压器,上式中S为实际使用负荷;
若变压器的运行效率时,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增加无功就地补偿。
作为优选,在目标设备为电动机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动机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测电动机的输入线电流I1、实测 电动机的输入线电压U、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N、电动机的额定电压UN、电 动机的额定效率ηN、电动机的空载有功损耗PO和电动机的额定空载电流IO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负载率β,上式中,IO为电动机输入线电压为非额定 值时的空载电流,IO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二,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效率ηc;
在步骤三中,若β位于60%~80%之间,则判断为维持现状,ηc≥0.6时,则 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β在设定时长内均小于40%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需要更换小容 量的电动机,
对于设定时长内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负载条件下使用的电动机, 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进行无功就地补偿或安装节能控制器;
对于大于设定时长依然存在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变动负载下运 行的电动机,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采用异步电动机轻载调压节能装 置,定子输入端加装△-Y转换串电抗器自动有级调压节电器以降低轻载运 行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减少电机损耗。
作为优选,在目标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加热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际生产耗电量W和产品的实 际质量mi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测试周期内的合格产品的可比用电单耗bk,上式中,M2--测试周期的 总折合质量,i=1,2,3,....,n,为产品或工件品种,K1为产品或工件单件质量 折算系数,K2为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K3为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K4为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用温度测量仪表测量电炉最高工作温度下 的热稳定状态时炉体外表面任意测量点的温度与特定环境温度之差Δθ; 在步骤三中,若bk≤0.600kwh/kg且Δθ符合设定值,则判断为保持现状,否 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缩小和密封电加热设备的开口部分或开口处 安装双层封盖、减少热损失;在加热或热处理的电炉中,改进升温曲线; 电加热设备集中生产,减少空载损失。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价质量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3kg/件时,K1=1.0,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时,K1=1.5,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且≤0.3kg/件时,K1=1.2;
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当产品或工件类别为工模具类时,K2=1.2,否则K2=1.0;
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热处理温度>1000℃时,K3=1.5,
热处理温度≥700℃且≤1000℃时,K3=1.0,
热处理温度≥500℃且<700℃时,K3=0.7,
热处理温度≥350℃且<500℃时,K3=0.5,
热处理温度<350℃时,K3=0.3;
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渗碳渗氮的折算系数K4=2.0,
盐浴工艺的折算系数K4=1.5,
铝合金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钢材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20h时的折算系数K4=1.7,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20h时的折算系数K4=1.3,
正火工艺或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h时折算系数K4=1.0。
作为优选,在目标设备为空调制冷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空调制冷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空调制冷设备运行时间T、 冷水进口温度t1、冷水出口温度t2、冷水质量流量qm、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 容C和制冷消耗电量AP,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Qn=Cqm(t2-t1)T计算得出运行期间的制冷量Qn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运行平均能效比运行平均能效比COP;
在步骤三中,COP≥COPN则判断为保持现状,COPN为设定的能效比,否则判 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定期清洗换热器、提高制冷设备冷水的出口温度, 检查冷凝效果,定期对冷却水进行排放。
作为优选,在步骤一中,还输入企业供配电线路的基本信息,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
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日线路运行时间T、日内平均环境 温度t、线路长度L、20℃时导线的单位电阻值R20和线路每小时的实测负荷 电流Ij,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每相导线的电阻R,
上式中,tx为导线最高允许温度,Ix为环境温度为25℃时,导线的允许载 流,K为温度换算系数,Ii为线路中实测负荷电流的均方根 值,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每条线路的日平均电能损耗ΔAsx
上式中,m为相数系数,单相m=2,三相3线m=3,三相4线m=3.5; 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获取的企业每台变压器损耗:ΔAPi、 企业每条线路损耗:ΔAsxi和企业代表日受入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企业总线损率α,上式中,n1为变压器台数,n2为线路条数;
在步骤三中,对于一次变压,α小于3.5%、对于二次变压,α小于5.5%、 对于三次变压,α小于7%且用电体系中单条线路的损耗电量小于该线路首 端输送的有功电量的5%的企业判断为保持现状,否则判断为需要采取以 下措施:将配电变压器安排在负荷中心、缩短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供电 线路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电流、采用无功就地补偿、减少负 荷波动引起的附加线损或提高输送电压。
本发明的实质性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获取目标数据的能效数据, 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得综合能效提高,能效监管更为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框架结构图。
图中:1、公众网络,2、政府信息外网,3、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4、 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5、能效设备数据源,6、本地数据源,7、云计算节 点,8、防火墙,9、隔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 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参见附图1),包括政府信息外网2、公 众网络1、电力信息内部网和能效设备数据源5,电力信息内部网包括电力 信息内网应用区3和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4,所述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防火 墙与所述公众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隔离装置9与所述电 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过隔离装置与所述电 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过防火墙与能效设备 数据源连接,所述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包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 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7、应用服务器集群、事物服务器和本地数据源6,所 述的本地数据源通过防火墙8与所述云计算节点通信连接,云计算节点与 所述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所述政府信息外网也包括由若 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和事物服 务器,云计算节点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适用于如上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各个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
步骤二,计算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
步骤三,对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进行分析,发布能效分析结果。
在步骤一中,所述运行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电加热设备和/或空调制 冷设备。
在目标设备为变压器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变压器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一,计算获得变压器日均负载率β(%);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日变压器投入运行的工作时间T、变压器 的空载损耗Po、变压器的负载损耗PN和额定容量S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ΔAp=(Po2PN)T
计算得出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根据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和变压器日的 输出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变压器实际运行效率ηd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计算压器的最佳负荷率和变压器 的最大效率
在步骤三中,若则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在设定时长内变压器的负载率均低于30%,则判断为需要改用符合的 计算结果的变压器,上式中S为实际使用负荷;
若变压器的运行效率时,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增加无功就地补偿。
在目标设备为电动机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动机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测电动机的输入线电流I1、实测 电动机的输入线电压U、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N、电动机的额定电压UN、电 动机的额定效率ηN、电动机的空载有功损耗PO和电动机的额定空载电流IO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负载率β,上式中,IO为电动机输入线电压为非额定 值时的空载电流,IO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二,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效率ηc;
在步骤三中,若β位于60%~80%之间,则判断为维持现状,ηc≥0.6时,则 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β在设定时长内均小于40%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需要更换小容 量的电动机,
对于设定时长内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负载条件下使用的电动机, 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进行无功就地补偿或安装节能控制器;
对于大于设定时长依然存在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变动负载下运 行的电动机,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采用异步电动机轻载调压节能装 置,定子输入端加装△-Y转换串电抗器自动有级调压节电器以降低轻载运 行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减少电机损耗。
在目标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加热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际生产耗电量W和产品的实 际质量mi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测试周期内的合格产品的可比用电单耗bk,上式中,M2--测试周期的 总折合质量,i=1,2,3,....,n,为产品或工件品种,K1为产品或工件单件质量 折算系数,K2为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K3为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K4为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用温度测量仪表测量电炉最高工作温度下 的热稳定状态时炉体外表面任意测量点的温度与特定环境温度之差Δθ; 在步骤三中,若bk≤0.600kwh/kg且Δθ符合设定值,则判断为保持现状,否 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缩小和密封电加热设备的开口部分或开口处 安装双层封盖、减少热损失;在加热或热处理的电炉中,改进升温曲线; 电加热设备集中生产,减少空载损失。
所述的单价质量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3kg/件时,K1=1.0,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时,K1=1.5,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且≤0.3kg/件时,K1=1.2;
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当产品或工件类别为工模具类时,K2=1.2,否则K2=1.0;
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热处理温度>1000℃时,K3=1.5,
热处理温度≥700℃且≤1000℃时,K3=1.0,
热处理温度≥500℃且<700℃时,K3=0.7,
热处理温度≥350℃且<500℃时,K3=0.5,
热处理温度<350℃时,K3=0.3;
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渗碳渗氮的折算系数K4=2.0,
盐浴工艺的折算系数K4=1.5,
铝合金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钢材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20h时的折算系数K4=1.7,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20h时的折算系数K4=1.3,
正火工艺或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h时折算系数K4=1.0。
在目标设备为空调制冷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空调制冷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空调制冷设备运行时间T、 冷水进口温度t1、冷水出口温度t2、冷水质量流量qm、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 容C和制冷消耗电量AP,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Qn=Cqm(t2-t1)T计算得出运行期间的制冷量Qn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运行平均能效比运行平均能效比COP;
在步骤三中,COP≥COPN则判断为保持现状,COPN为设定的能效比,否则判 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定期清洗换热器、提高制冷设备冷水的出口温度, 检查冷凝效果,定期对冷却水进行排放。
在步骤一中,还输入企业供配电线路的基本信息,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
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日线路运行时间T、日内平均环境 温度t、线路长度L、20℃时导线的单位电阻值R20和线路每小时的实测负荷 电流Ij,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每相导线的电阻R,
上式中,tx为导线最高允许温度,Ix为环境温度为25℃时,导线的允许载 流,K为温度换算系数,Ii为线路中实测负荷电流的均方根 值,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每条线路的日平均电能损耗ΔAsx
上式中,m为相数系数,单相m=2,三相3线m=3,三相4线m=3.5; 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获取的企业每台变压器损耗:ΔAPi、 企业每条线路损耗:ΔAsxi和企业代表日受入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企业总线损率α,上式中,n1为变压器台数,n2为线路条数;
在步骤三中,对于一次变压,α小于3.5%、对于二次变压,α小于5.5%、 对于三次变压,α小于7%且用电体系中单条线路的损耗电量小于该线路首 端输送的有功电量的5%的企业判断为保持现状,否则判断为需要采取以 下措施:将配电变压器安排在负荷中心、缩短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供电 线路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电流、采用无功就地补偿、减少负 荷波动引起的附加线损或提高输送电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对工业总 产值、环比节电量、同比节电量、环比节电率、同比节电率进行监测,
(1)工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按实 际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量。(产值=产量×单价,万元)
环比节电量ΔAc--统计报告期(例如某月(年)对应上月(年),上月(年) 对应前月(年)的逐期电量之比。计算公式:ΔAc=本期电量-上期电量 同比节电量ΔAh--统计报告期(例如某月对应去年同期某月)电量之比。计 算公式:ΔAh=本期电量-去年同期电量
环比节电率计算公式:
同比节电率计算公式:
注意:节电量计算为负值时表示节电。
(2)电能信息
在分析电能能效时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日负荷率、变压器负载系数、线损 率、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电压不合格累计次数(从 系统记录获知)。
1)日负荷率的测试与计算
日负荷率Kf的定义:用电体系日平均负荷与日最大负荷的数值之比的百分数,%。
在测试期内,测算以下参数:
日平均负荷--用电体系在测试期内实际用电平均有功负荷Pp,kW;其数值 等于实际用电量除以用电小时数;
日最大负荷--用电体系在测试期出现的最大小时平均有功负荷Pmax,kW。 注:测试期为一个代表日,24h,测试数据每小时准点记录一次。
用电体系在测试期的日负荷率Kf按下面公式计算:
日负荷率的评价
根据不同的用电情况,企业日负荷率应不低于以下指标。
表1.企业日负荷率表
建议:在企业处于正常生产实际运行工况时,应该调整企业用电设备的工 作状态,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使企业用电均衡化,提高企业负荷率。
2)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的测试与计算
功率因数的定义:
用电体系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功率因数;以用电体系有功电量与 无功电量为参数计算而得的功率因数,即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又 称企业用电体系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在测试期内,测算以下参数:
供给用电体系的总有功电量Erp,kW·h;
供给用电体系的总无功电量Erq,kvar·h。
测试期的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注:当备有功率因数表时,可直接读取功率因数的值。
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的评价
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如果企业的功率因数小于0.9,应就地实 施无功补偿。
3)三相电压不平衡度ε企业用电体系功率因数的测试与计算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ε即三相电压最大差值与平均电压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电压不平衡限值为:
电网正常运行时,负序电压不平衡度不超过2%,短时不得超多4%。
建议:企业单相用电设备应均匀地接在三相网络上,降低三相电压不平衡 度。
(3)生产信息
在分析生产能效时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万元产值电耗(单位:kWh/万元)、 万元产值电费。
万元产值电耗--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的耗电量(kWh)。计算公式:万元产 值电耗=企业电量消耗总量(kWh)/工业总产值(万元)。
万元产值电费--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支付的电费数。计算公式:万元产 值电费=万元产值电耗*电价。
(4)环境信息
在分析环境能效时监测的项目主要包括损失电量、谐波含量。
损失电量--供给电量与有效电量之差称为损失电量。它是工业企业体系生产 产品过程中克服电、磁、热及机械阻力而消耗的电量。
谐波含量(电压或电流)--从周期性交流量中减去基波分量后所得的量。
建议通过以下方式降低谐波含量:1)在谐波源处安装无源谐波滤除装置;2)在谐波源处安装有源谐波滤除装置;3)在谐波源处进行无功补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 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政府信息外网、公众网络、电力信息内部网和能效设备数据源,电力信息内部网包括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和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所述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防火墙与所述公众网络通信连接,所述政府信息外网通过隔离装置与所述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通过隔离装置与所述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信连接,电力信息外网应用区通过防火墙与能效设备数据源连接,所述电力信息内网应用区包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事物服务器和本地数据源,所述的本地数据源通过防火墙与所述云计算节点通信连接,云计算节点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政府信息外网也包括由若干存贮节点和若干管理节点构成的云计算节点、应用服务器集群和事物服务器,云计算节点与所述应用服务器集群以及事物服务器连接。
3.一种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各个运行设备的运行参数;
步骤二,计算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
步骤三,对目标设备的能效数据进行分析,发布能效分析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运行设备包括变压器、电动机、电加热设备和/或空调制冷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设备为变压器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变压器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一,计算获得变压器日均负载率β(%);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日变压器投入运行的工作时间T、变压器的空载损耗Po、变压器的负载损耗PN和额定容量S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ΔAp=(Po2PN)T
计算得出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根据变压器日均有功电能损耗ΔAp和变压器日的输出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变压器实际运行效率ηd
变压器能效计算子步骤三,计算压器的最佳负荷率和变压器的最大效率
在步骤三中,若则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在设定时长内变压器的负载率均低于30%,则判断为需要改用符合的计算结果的变压器,上式中S为实际使用负荷;
若变压器的运行效率时,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增加无功就地补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设备为电动机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动机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测电动机的输入线电流I1、实测电动机的输入线电压U、电动机的额定电流IN、电动机的额定电压UN、电动机的额定效率ηN、电动机的空载有功损耗PO和电动机的额定空载电流ION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负载率β,上式中,IO为电动机输入线电压为非额定值时的空载电流,IO的计算公式如下:
电动机能效计算子步骤二,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电动机运行效率ηc;
在步骤三中,若β位于60%~80%之间,则判断为维持现状,ηc≥0.6时,则判断为维持现状,
若β在设定时长内均小于40%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需要更换小容量的电动机,
对于设定时长内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负载条件下使用的电动机,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进行无功就地补偿或安装节能控制器;
对于大于设定时长依然存在ηc<0.6的轻载、空载或周期性变动负载下运行的电动机,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采用异步电动机轻载调压节能装置,定子输入端加装△-Y转换串电抗器自动有级调压节电器以降低轻载运行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提高电动机运行效率,减少电机损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设备为电加热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电加热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实际生产耗电量W和产品的实际质量mi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测试周期内的合格产品的可比用电单耗bk,上式中,M2--测试周期的总折合质量,i=1,2,3,....,n,为产品或工件品种,K1为产品或工件单件质量折算系数,K2为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K3为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K4为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
电加热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用温度测量仪表测量电炉最高工作温度下的热稳定状态时炉体外表面任意测量点的温度与特定环境温度之差Δθ;
在步骤三中,若bk≤0.600kwh/kg且Δθ符合设定值,则判断为保持现状,否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缩小和密封电加热设备的开口部分或开口处安装双层封盖、减少热损失;在加热或热处理的电炉中,改进升温曲线;电加热设备集中生产,减少空载损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价质量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3kg/件时,K1=1.0,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时,K1=1.5,
单件产品或工件质量≥0.1kg/件且≤0.3kg/件时,K1=1.2;
产品或工件类别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当产品或工件类别为工模具类时,K2=1.2,否则K2=1.0;
热处理温度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热处理温度>1000℃时,K3=1.5,
热处理温度≥700℃且≤1000℃时,K3=1.0,
热处理温度≥500℃且<700℃时,K3=0.7,
热处理温度≥350℃且<500℃时,K3=0.5,
热处理温度<350℃时,K3=0.3;
热处理工艺折算系数符合以下要求,
渗碳渗氮的折算系数K4=2.0,
盐浴工艺的折算系数K4=1.5,
铝合金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钢材淬火工艺的折算系数K4=1.1,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20h时的折算系数K4=1.7,
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20h时的折算系数K4=1.3,
正火工艺或退火保温工艺的时间<10h时折算系数K4=1.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设备为空调制冷设备时,
在步骤一中,获得目标空调制冷设备的实测运行数据和铭牌数据,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
空调制冷设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获取的空调制冷设备运行时间T、冷水进口温度t1、冷水出口温度t2、冷水质量流量qm、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C和制冷消耗电量AP,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Qn=Cqm(t2-t1)T计算得出运行期间的制冷量Qn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运行平均能效比运行平均能效比COP;
在步骤三中,COP≥COPN则判断为保持现状,COPN为设定的能效比,否则判断为需要执行以下动作:定期清洗换热器、提高制冷设备冷水的出口温度,检查冷凝效果,定期对冷却水进行排放。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能效综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还输入企业供配电线路的基本信息,
在步骤二中,执行以下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
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一,根据日线路运行时间T、日内平均环境温度t、线路长度L、20℃时导线的单位电阻值R20和线路每小时的实测负荷电流Ij,通过以下计算公式:计算每相导线的电阻R,
上式中,tx为导线最高允许温度,Ix为环境温度为25℃时,导线的允许载流,K为温度换算系数,Ii为线路中实测负荷电流的均方根值,
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每条线路的日平均电能损耗ΔAsx
上式中,m为相数系数,单相m=2,三相3线m=3,三相4线m=3.5;企业总线损率能效计算子步骤二,根据获取的企业每台变压器损耗:ΔAPi、企业每条线路损耗:ΔAsxi和企业代表日受入电量:AZ,通过以下计算公式:
计算得出企业总线损率α,上式中,n1为变压器台数,n2为线路条数;
在步骤三中,对于一次变压,α小于3.5%、对于二次变压,α小于5.5%、对于三次变压,α小于7%且用电体系中单条线路的损耗电量小于该线路首端输送的有功电量的5%的企业判断为保持现状,否则判断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将配电变压器安排在负荷中心、缩短低压线路的长度、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输送的无功电流、采用无功就地补偿、减少负荷波动引起的附加线损或提高输送电压。
CN201811063155.4A 2018-09-12 2018-09-12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472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3155.4A CN109472437B (zh) 2018-09-12 2018-09-12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3155.4A CN109472437B (zh) 2018-09-12 2018-09-12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2437A true CN109472437A (zh) 2019-03-15
CN109472437B CN109472437B (zh) 2021-11-16

Family

ID=6566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3155.4A Active CN109472437B (zh) 2018-09-12 2018-09-12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24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4955A (zh) * 2022-06-14 2022-08-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透明代理部署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1309A1 (en) * 2003-09-29 2005-04-28 Peter Bookman Mobility 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US20080046444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Fachan Neal 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onlinear journaling
CN102184465A (zh) * 2011-04-19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能效评估方法
CN103618383A (zh) * 2013-11-28 2014-03-05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监测管理系统
CN104484729A (zh) * 2014-09-19 2015-04-01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用于电网节能项目的节能计算与分析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91309A1 (en) * 2003-09-29 2005-04-28 Peter Bookman Mobility device management server
US20080046444A1 (en) * 2006-08-18 2008-02-21 Fachan Neal 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nonlinear journaling
CN102184465A (zh) * 2011-04-19 2011-09-1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变电站能效评估方法
CN103618383A (zh) * 2013-11-28 2014-03-05 国家电网公司 配电网监测管理系统
CN104484729A (zh) * 2014-09-19 2015-04-01 南瑞(武汉)电气设备与工程能效测评中心 用于电网节能项目的节能计算与分析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景辉: ""智能变电站架构及一体化平台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工程科技II辑》 *
葛磊蛟: ""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用电云平台关键技术及评估方法"",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工程科技II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4955A (zh) * 2022-06-14 2022-08-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透明代理部署系统和方法
CN114884955B (zh) * 2022-06-14 2023-05-3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透明代理部署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2437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085B (zh) 企业用电提高负荷率与降低最大需量的分析智能系统
He et al. A review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power consump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equipment
CN203012939U (zh) 一种能耗监测系统
CN103618383A (zh) 配电网监测管理系统
CN109767029A (zh) 局域能源互联网中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6529737A (zh) 一种配电网供给侧调峰电源规划布局方法
CN115765015A (zh) 面向电网实际应用场景的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方案制定方法
Al Khuffash Smart grids—Overview an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Xu et al. A co-ordinated dispatch model for electricity and heat in a Microgrid vi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N115796611A (zh) 一种建筑配电系统能效评估及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746105A (zh) 电力需求响应的优化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72437A (zh) 设备能效综合控制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19173A (zh) 大数据的设备能效控制方法
CN114069700B (zh) 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区域综合能源调度控制系统
CN109471411B (zh) 综合能效监控方法
CN115021406A (zh) 一种整合经济性模型预测控制的微电网控制器
CN110610328B (zh) 一种直流微电网多维运行评估方法
CN109460888A (zh) 能效监控报警方法
Awad et al. Co-simulation-based evaluation of volt-var control
Huang et al.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 for flexibility adjustment of self-supplied power plants
Zhang et al. Design of Demand Sid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Guangdong Province
Yusoff et al. Monitoring energy audit for energy savings using non cost technique at electronics company
Xin et al. Power System Operation Optimization Process and Network System Design Based on Power Big Data
Chygryn et al. Smart grid in Ukrainian energy system
Chen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Cloud Energy Storage Considering Demand Response in Micro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