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1570A -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1570A
CN109471570A CN201811211793.6A CN201811211793A CN109471570A CN 109471570 A CN109471570 A CN 109471570A CN 201811211793 A CN201811211793 A CN 201811211793A CN 109471570 A CN109471570 A CN 109471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code scanning
mobile
display
icon
pay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17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新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2117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715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71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15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4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using social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2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wireless devices
    • G06Q20/327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 G06Q20/3276Short range or proximity payments by means of M-devices using a pictured code, e.g. barcode or QR-code, being read by the M-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专门用来在其中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以及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并在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包括“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1行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操作;在扫码按钮栏的下方,还可以显示多行多个功能图标和小程序图标,用来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和小程序操作。

Description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手机支付金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进行手机支付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目前,在“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手机应用中,虽然都提供了手机支付功能,但都是非常原始的。例如: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并没有直接显示“乘车码”,也不能直接显示“扫码框”或“二维码”。例如:在微信应用中,并没有提供了专用的“支付”子窗口,也没有将“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扫码功能按钮整合在一起,也不能直接“扫码框”或“二维码”。这样的手机支付用户界面和操作模式,显然是不合理,不完善的。
目前,在“支付宝、微信、云闪付”等手机应用中,虽然都通过多个功能图标用来进行手机支付金融功能,但还是很不完善的。例如: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只显示了3行左右的固定默认功能图标,但没有显示多个“最近使用”应用图标。
目前,基于“支付宝、微信”等手机应用,都提供了相应的小程序体系,但还是很不完善的。例如:在支付宝应用中,小程序功能图标默认显示在“朋友”子窗口,而不是首页子窗口。例如:在支付宝应用中,并没有直接显示多行多个小程序图标,也就没有直接显示“更多小程序”和“搜索小程序”图标。
如果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直接显示一个扫码功能区和一个扫码按钮栏,并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直接显示包括多个最近使用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以及包括多个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就可以明显提升手机支付金融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更加易用高效、自然合理的进行手机支付金融操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进行手机支付金融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在本发明中,“手机支付子窗口”特指用来显示“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等内容或功能模块的手机应用子窗口。
在支付应用、社交通讯应用、购物应用等手机应用窗口的工具栏中,设置一个“支付”工具按钮,用来通过手指点击动作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支付”工具按钮的名称,可以是“支付”,也可以是“首页”、“钱包”、“收付款”、“支付金融”、“Pay”“Payment”等其他的相应名称;
在手机应用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就会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面积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专门用来在其中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以及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或者在其中显示“支付反馈信息”等其他内容;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是否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面积;在扫码功能区中可以显示哪些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在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包括“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1行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操作;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扫码按钮栏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哪些“扫码功能按钮”;“扫码功能按钮”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行数、显示个数、显示顺序;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宽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宽度,高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最下端工具栏高度和扫码按钮栏高度;也可以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和最下端工具栏高度等其他相应高度;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后,是通过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还是通过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如何切换显示其他的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在手机主屏幕中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在手机主屏幕上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或者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是否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位置,默认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在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手机支付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功能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功能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功能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在“扫码按钮栏”或“功能图标区”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区域,默认显示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在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小程序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和两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小程序图标区”中,可以显示“更多小程序”、“搜索小程序”、“我的小程序”等专用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小程序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一种通过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进行手机支付的系统,至少包括:
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处理手机触摸屏与用户的交互;人机交互模块捕获并记录手机支付子窗口的输入操作信息,记录的输入操作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一种:用户手指和触摸屏触点按下、抬起、移动的事件;坐标信息;将其传递给分析处理模块;
显示模块: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扫码功能区用来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或条形码,扫码按钮栏用来显示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在扫码按钮栏的下方,可以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和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左右的功能图标,一般都会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左右的小程序图标,一般都会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分析处理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显示模块相连接;分析处理模块接收人机交互模块所传递的信息和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包括了一个扫码框的“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包括了5个扫码功能按钮的“扫码按钮栏”、包括了3行4列12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
图2: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包括了一个扫码框的“扫码功能区”、一个包括了5个扫码功能按钮的“扫码按钮栏”、一个包括了2行4列8个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一个包括了1行4个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
图3: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收款码”按钮后,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收款二维码”和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
图4: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按钮后,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付款二维码”和一个“付款条形码”,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下端,显示一个“支付方式”功能选项按钮。
图5: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按钮后,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乘车二维码”,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下端,显示一个“切换或添加乘车码”功能选项按钮。
图6: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通过“扫一扫”、“收钱”、“付钱”等扫码支付方式进行了扫码支付操作后,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作为“扫码反馈信息”的支付成功页。
图7,: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收款码”按钮后,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收款二维码”和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
图8: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按钮后,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付款二维码”和一个“付款条形码”,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下端,显示一个“支付方式”功能选项按钮。
图9: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按钮后,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乘车二维码”,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下端,显示一个“切换或添加乘车码”功能选项按钮。
图10: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通过“扫一扫”、“收钱”、“付钱”等扫码支付方式进行了扫码支付操作后,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作为“扫码反馈信息”的支付成功页。
图11: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扫一扫”按钮后,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一个“扫码框”和2行8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图12: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显示一个“扫码框”和2行6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图13:在通讯社交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区”、“生活服务区”、“每日必抢区”等内容或功能模块。
图14: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区”、“惠支付”等内容或功能模块。
图15: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一个包括了2行4列8个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并在小程序图标区的相邻下方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因为屏幕面积所限,只显示了4行4列16个功能图标中的第1行。
图16: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一个包括了4行4列16个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上方2行是8个第三方服务功能图标;下方2行是8个手机支付应用提供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
图17: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一个包括了3行4列15个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所有的功能图标都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
图18:在手机支付应用“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一个包括了4行4列15个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上方2行是8个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下方2行是8个是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在支付应用、社交通讯应用、购物应用等手机应用窗口的工具栏中,设置一个“支付”工具按钮,用来通过手指点击动作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支付”工具按钮的名称,可以是“支付”,也可以是“首页”、“钱包”、“收付款”、“支付金融”、“Pay”“Payment”等其他的相应名称。
例如:附图1所示,微信应用窗口最下端的工具栏中间位置新增一个“支付”工具按钮,专门用来切换显示微信支付子窗口,这样,微信应用窗口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就会从4个增加到5个。如附图3所示,也可以将原来的“通讯录”工具按钮更改为“支付”工具按钮,用来切换显示微信支付子窗口,这样,微信应用窗口工具栏中的工具按钮数量就会保持不变,仍然是4个,而“通讯录”工具按钮的重新调整,将会在本发明人稍后提交的一个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进行详细说明。
例如:附图2,所示,支付宝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首页”工具按钮,实质上就是一个“支付”工具按钮。将来,支付宝应用窗口工具栏中的“首页”工具按钮,也可能修改为“支付”工具按钮。
例如:云闪付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收付款”工具按钮,实质上就是一个“支付”工具按钮。
例如:京东金融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支付”工具按钮,就是一个典型的“支付”工具按钮。
例如:在Whatsapp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新增的“Pay”工具按钮,就是一个“支付”工具按钮。
在手机应用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就会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例如:附图1所示,点击微信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支付”工具按钮,就会切换显示微信应用的手机支付子窗口。
例如:附图2所示,点击支付宝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首页”工具按钮,就会切换显示支付宝应用的手机支付子窗口。
例如:点击云闪付应用窗口最下端工具栏中的“收付款”工具按钮,就会切换显示云闪付应用的手机支付子窗口。
例如:点击Whatsapp应用窗口工具栏中的“Pay”工具按钮,就会切换显示Whatsapp应用的手机支付子窗口。
目前,在微信应用中并没有提供一个整合了多种手机支付功能的“支付”子窗口,显然是不完善的。如附图3,所示,在微信应用窗口最下端的工具栏中间区域,新增一个“支付”按钮,用来对应切换显示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也可以入服务4所示,也可以将原来的“通讯录”工具按钮,更改为“支付”工具按钮,用来对应切换显示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就会从根本上改变微信用户的支付体验,增加微信应用的商业价值。
在微信应用窗口最下端的工具栏中,新增一个“支付”按钮,这将是微信应用用户界面和功能扩展的一次重要改进,也是微信支付能够和支付宝进行全面竞争的必备技术基础,还可能是腾讯市值超万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支付宝”、“手机百度”、“手机淘宝”、“美团”、“京东”、“微博”等众多应用窗口的工具栏中都显示了5个工具按钮,因此,“微信”应用窗口工具栏的工具按钮数量从4个增加到5个,不存在任何问题。对于用户来说,除了新增一个“支付”工具按钮优化手机支付操作之外,不会对传统的习惯产生任何影响,可以保留全部的传统支付操作方式。
目前,微信应用虽然提供了支付功能,但用户界面和功能模块都非常零散的。通过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就可以将微信支付现有的全部功能模块整合在一起,并添加“理财、消费、金融、小程序、信息流”等众多功能,为腾讯公司的支付金融等业务提供了无限可能。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提供的所有功能,类似于支付宝应用的所有功能。
目前,微信支付虽然非常重要,但从人机交互,用户界面来看,仅仅是社交通讯应用的一个附加功能,而不是核心功能。如果微信应用窗口工具栏中同时显示“微信”和“支付”工具按钮,就为微信应用提供了两个核心功能,即基于“微信”工具按钮的社交通讯功能和基于“支付”工具按钮的支付金融功能。将“支付”和“微信”同时显示在微信应用窗口工具栏中,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支付”以及相关“理财、消费、生活、金融”等服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通讯社交”和“支付金融”对于用户是同样重要的,对于腾讯也是如此。
目前,微信已经进行了多次版本升级,但始终定位于是一个通讯社交应用。基于本发明,在微信应用的工具栏中增加一个“支付”工具按钮,将是微信应用最重要的一次版本升级,微信应用将会从一个“社交通讯”应用进化成为一个“社交通讯和支付金融”应用,也将是微信成为一个“狭义手机操作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
二,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面积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专门用来在其中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以及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或者在其中显示“支付反馈信息”等其他内容。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功能区”的显示面积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也就是1080*960个像素,“扫码功能区”的中间位置显示一个“扫码框”,可以直接进行“二维码”的扫码识别;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下端,默认显示“二维码、封面、街景、翻译”等4个功能选项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视觉识别操作。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功能区”的显示面积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也就是1080*1080个像素,“扫码功能区”的中间位置显示一个扫码框,可以直接进行“二维码”的扫码识别;并在“扫码功能区”的最右端下方,显示一个“翻译、AR、拍立淘”等3个功能选项按钮,用来切换进行相应的视觉识别。
例如:附图3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的中间位置显示一个“付款二维码”,可以直接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并在“付款二维码”的下方,显示“设置金额、收款小账本、保存二维码”等多个功能选项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例如:附图4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的中间位置显示一个“付款二维码”,并在相邻上方显示一个“付款条形码”,可以直接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并在“付款二维码”的下方,显示“当前银行卡”功能选项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例如:附图5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的中间位置显示一个“地铁乘车二维码”,可以直接用来进行相应的乘车扫码支付,并在“地铁乘车二维码”的下方,显示一个“切换或添加乘车码”的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用来切换显示其他的“乘车二维码”,或者用来添加其他的“乘车二维码”。
例如:附图6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通过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进行了扫码支付操作后,就会在“扫码功能区”中显示相应的“支付成功页”。
通过“扫码框”或“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进行扫码支付操作后,一般都会返回相应的支付反馈信息,本发明将“支付反馈信息”默认显示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而不是整个手机支付应用窗口。
例如: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通过“扫码框”、“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支付操作后,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相应的“支付成功页”,而不是将支付宝应用窗口的全部区域都用来显示相应的“支付成功页”,这样,无需点击“支付成功页”中的“确定”或“完成”按钮,就可以直接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或者直接点击扫码按钮栏下方的任意一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或小程序图标,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明显优化了支付宝的手机支付体验。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是否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面积;在扫码功能区中可以显示哪些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附图2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最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不会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例如:附图2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除了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还会显示“翻译、AR、拍立淘”等3个功能按钮;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中除了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还会显示“扫一扫、封面、街景、翻译”等多个功能按钮。
例如: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个像素的手机屏幕上,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默认位于最上端,宽度等于手机屏幕宽度、高度等于手机屏幕高度的二分之一,只有960个像素;在显示分辨率为2160*1080的手机屏幕上,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默认位于最上端,宽度和高度都等于手机屏幕宽度、是一个正方形,都是1080个像素。
例如: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个像素的手机屏幕上,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功能区”,宽度等于1080个像素,高度等于960个像素,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两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扫码功能区的宽度保持不变,高度等于900个像素或840个像素,这样,就可以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方显示三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扫码功能区的宽度保持不变,高度等于1440个像素,这样,在扫码功能区相邻下方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一行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微信应用工具栏,适用于频繁使用微信扫码支付,而很少使用微信支付其他功能的用户。
目前,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只会默认显示多个“扫码功能按钮”,而不会默认通过一个扫码功能区用来显示一个扫码框或多种二维码,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完善的。如果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默认通过扫码功能区整合统一显示扫码框、各种二维码、条形码和多种功能选项按钮,就会明显提升用户的扫码支付体验。
目前,用来进行扫码支付的“扫码框”,或者“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或者“支付反馈信息”,或者“翻译”、“拍立淘”等视觉识别按钮,都是在不同的窗口中进行显示的,这显然是不完善,不合理的。本发明通过“扫码功能区”,就将扫码支付界面和视觉识别界面等多种功能界面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明显提升了手机扫码支付和手机视觉识别的用户体验。
三,在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包括“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1行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操作。_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扫一扫、收钱、付钱、乘车码、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收款码、付款码、扫一扫、乘车码、更多”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扫码按钮栏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哪些“扫码功能按钮”;“扫码功能按钮”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行数、显示个数、显示顺序;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基于蚂蚁金服的默认设置,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从左到右依次显示“扫一扫、收钱、付钱、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扫码按钮栏”中,从左到右依次显示“收钱、付钱、扫一扫、乘车码、更多”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
扫码按钮栏默认显示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方,也就是默认显示在手机屏幕的中间位置,这样,更便于用户单手点击,可以明显提升用户的扫码操作体验。
目前,扫码按钮栏和扫码功能区并没有整合在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中,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完善的。例如:在微信应用窗口、并没有将“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多个扫码功能按钮整合在一起。例如:在支付宝应用中,只将“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整合在一起,但没有包括“乘车码”,也没有将扫码按钮栏和扫码功能区整合在一起。本发明将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整合在一起,并通过扫码按钮栏将多个不同的扫码功能按钮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了手机支付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
目前,大多数中国手机用户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目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为了扫码支付,因此,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直接显示“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就是一种合理完善,符合用户知行模式的用户界面设计,可以明显提升手机扫码支付的用户体验。
例如:目前支付宝已经在中国实现了普及应用,手机用户打开支付宝应用的目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为了进行扫码支付,因此,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上端,通过手机屏幕二分之一左右的显示面积,默认直接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就可以明显提升支付宝的用户体验。
例如:将来,手机用户切换显示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目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都是为了进行扫码支付,因此,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通过手机屏幕二分之一左右的显示面积,默认直接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就可以明显提升微信支付的用户体验。
四,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行“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并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如附图3所示,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收款码”,就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款码”对应的“收款二维码”;如附图4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就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付款码”对应的“付款二维码和条形码”;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就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乘车码”默认对应的“地铁乘车付款二维码”;如附图1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扫一扫”,就又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行“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扫一扫、收钱、付钱、乘车码、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并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收钱”,就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钱”对应的“收款二维码”;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钱”,就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付钱”对应的“付款二维码和条形码”;如附图5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就会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乘车码”默认对应的“地铁乘车二维码”;如附图2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扫一扫”,就又会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如附图6所示,在通过扫码框或二维码进行了手机支付操作后,就会在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作为支付反馈信息的支付成功页。
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宽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宽度,高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最下端工具栏高度和扫码按钮栏高度;也可以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和最下端工具栏高度等其他相应高度。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行“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并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如附图7所示,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收款码”,就会在全屏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款码”对应的“收款二维码”;如附图8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付款码”对应的“付款二维码和条形码”;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乘车码”默认对应的“地铁乘车付款二维码”;如附图11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扫一扫”,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相邻下端,显示一行“扫码按钮栏”,其中显示“扫一扫、收钱、付钱、乘车码、卡包”等5个扫码功能按钮,并在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收钱”,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钱”对应的“收款二维码”;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钱”,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付钱”对应的“付款二维码和条形码”;如附图9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就会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乘车码”默认对应的“地铁乘车二维码”;如附图8所示,再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扫一扫”,就会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如附图10所示,在通过扫码框或二维码进行了手机支付操作后,就会在在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作为支付反馈信息的支付成功页。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后,是通过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还是通过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如附图4所示,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就会默认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款码对应的收款二维码;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收款码对应的收款二维码。
例如: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基于蚂蚁金服的默认设置,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乘车码”扫码功能按钮,如附图7所示,就会默认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乘车码对应的乘车二维码;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的半屏模式“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一扫”对应的“扫码框”,点击一次“扫码按钮栏”中的“付款码”扫码功能按钮,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就会默认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付款码对应的付款二维码。
例如:基于蚂蚁金服的默认设置,如附图7所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高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最下端工具栏高度和扫码按钮栏高度”;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高度也可以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高度还可以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和最下端工具栏高度”。很显然,在扫码功能区中不显示应用窗口工具栏和扫码按钮栏显然是不合理、不完善,不统一的。
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组成了统一完善的扫码支付用户界面。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提供了更加专业完善的扫码支付和视觉识别功能,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同时兼顾了常用手机支付金融功能操作和小程序操作,可以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五,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例如: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显示了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就是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功能图标区”;任意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后,如附图12所示,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就是除了手机屏幕手机最上端通讯栏、最下端工具栏和扫码按钮栏之外,全部用来显示“扫码功能区”。这样,在扫码功能区中除了显示一个面积较大的扫码框之外,在扫码框下方显示的功能选项按钮就会从1行增加为2行,从原来的3个增加为6个,在功能选项按钮显示行中向左划行一次手指后,还会显示另外的2行6个功能选项按钮,进行“名片、试题、汽车、花草、标牌、菜单、试题、海报”等更多类型的视觉识别操作。
例如:如附图4所示,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了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如附图8所示,再任意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这样,在扫码功能区中就可以通过较大的面积来显示一个收款条形码和收款二维码,在收款二维码下方除了显示显示“当前银行卡”功能选项按钮之外,还会显示“赞赏码、面对面红包、转账到银行卡”等更多类型的手机支付功能选项按钮。
例如:如附图1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任意向上或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如附图2所示,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就是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功能图标区”。
例如:如附图8所示,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了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再任意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如附图4所示,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就是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
在手机屏幕上,通过二分之一左右的显示面积用来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虽然可行,但因为显示面积较小,很多内容是不能直接显示的,因此,在少数情况下,通过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可以显示较大面积的“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更好满足用户的扫码支付需求和视觉识别需求。然后继续点击扫码按钮栏中的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都会在面积较大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扫码框或二维码,直到再向上或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任意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如附图14所示,就会隐藏“扫码功能区”,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也就是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栏”、“每日推荐”等手机支付首页内容;,再继续向上划行一次或多次手指,就会显示手机支付首页中的更多其他内容。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任意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如附图13所示,就会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中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横幅广告”、“推荐商品”等微信支付首页中的其他内容。
例如:附图14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任意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如附图2所示,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例如:附图13所示,在微信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任意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如附图1所示,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如何切换显示其他的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基于应用提供商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后,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后,就会直接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就会隐藏“扫码功能区”,切换显示传统的手机支付首页,这样,就可以完美兼容传统的手机支付用户界面设计。对于一个很少使用“扫码支付”的用户,只需在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到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进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功能操作,或者“滴滴打车、每日必抢”等小程序操作,或者进行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其他操作。之后,每次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都不会显示扫码功能区,而显示传统的手机支付首页,除非再进行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手指重新显示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默认通过手机屏幕二分之一左右的面积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这样,就可以同时兼顾扫码支付功能和传统支付功能;如果向下划行一次手指,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扫码支付体验;如果向上划行一次手指,就会隐藏扫码功能区,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指支付首页,完美兼容传统的手机支付体验。
六,在手机主屏幕中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例如:附图2所示,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一次“支付宝”应用图标,就会打开“支付宝”应用窗口,如果同时切换到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首页”子窗口,就会在“首页”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域,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AR”、“拍立淘”、“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操作。
例如:附图1所示,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一次“微信”应用图标,就会打开“微信”应用窗口,如果同时切换到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域,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相册、封面”、“街景”、“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操作。
例如:在通过支付宝应用的“口碑”子窗口进行相应的“点餐”操作时,如果点击“Home”按键,就会返回手机主屏幕;之后,如果再点击手机主屏幕中的“支付宝”应用图标,就会打开“支付宝”应用窗口,切换显示“口碑”子窗口,而不是“支付”子窗口,也就不能直接通过“扫码框”进行扫码操作。
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一次“手机支付”应用图标,如果切换手机支付子窗口显示“扫码框”直接进行扫码操作;显示在手机主屏幕上的“手机支付应用图标”就等同于一个“扫一扫功能按钮”,点击一次“手机支付”应用图标,就等同于点击一次“扫一扫”功能按钮,这就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主动扫码支付”操作步骤,从根本上提升了“主动扫码支付”的用户体验。
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手机支付应用图标”后直接通过“扫码框”进行扫码支付操作,明显优于现有的主动扫码支付方式、更加易用高效、自然统一。例如:只需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一次“支付宝”应用图标,就可以直接通过“扫码框”进行扫码支付;而通过微信,需要手指点击三次才可以进行扫码支付,第一次是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微信”应用图标,第二次点击“发现”工具按钮,第三次点击“扫一扫”功能按钮。
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例如:在“支付宝”应用窗口中显示“口碑”子窗口时,点击一次工具栏中的“首页”工具按钮,如果切换到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首页”子窗口,就会在“手机”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域,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AR”、“拍立淘”、“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操作。
例如:在“微信”应用窗口中显示“微信”子窗口时,点击一次工具栏中的“支付”工具按钮,如果切换到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相册”、“封面”、“街景”、“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操作。
在手机主屏幕上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或者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是否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基于蚂蚁金服的默认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支付宝”应用图标后,如果切换显示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首页”子窗口,就会在“首页”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AR”、“拍立淘”、“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微信”应用图标后,如果切换显示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支付”子窗口,就会仅仅切换到“支付”子窗口,在“支付”子窗口中可以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可以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也可以显示传统首页界面,就是不显示扫码功能区,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等内容;还可以显示服务提醒区、横幅广告区、生活服务区,每日必抢区等其他内容。
例如: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微信”应用图标后,如果切换显示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支付”子窗口,就会仅仅用来切换显示“支付”子窗口,而不会强制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微信”应用图标后,如果切换显示作为手机支付子窗口的“支付”子窗口,就会切换显示“支付”子窗口,并在“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其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框”,并在扫码框的下端显示“相册”、“封面”、“街景”、“翻译”等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扫码操作。
“二维码扫描识别”仅仅是“视觉识别”的一个功能子集而已。例如:支付宝应用的扫码框界面还提供了“AR”功能选项,微信应用的扫码框界面还提供了“封面,街景、翻译、相册”等功能选项,这些都属于视觉识别功能范畴。将来,在“扫码功能区”中还可以提供“试题、花草、汽车、服装、门牌、名片、人脸、菜单、海报、商品”等众多类别的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这样,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扫码功能区”将会成为最重要的一种“手机视觉识别界面”和“手机视觉搜索界面”。
“扫码功能区”实质上是一个“视觉识别功能区”,手机支付子窗口,将成为一个最重要的手机视觉识别入口和手机视觉搜索入口。例如:手机百度窗口工具栏中间位置的“语音”工具按钮,是中国用户一个最重要的手机语音识别入口和手机语音搜索入口,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和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中的“扫码功能区”,都将是中国用户最重要的手机视觉识别入口和手机视觉搜索入口。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国手机用户,扫码支付和视觉识别是高频应用,而“转账、信用卡还款”等其他功能图标应用和小程序图标应用相对是低频应用,因此,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默认显示包括“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在内的扫码支付和视觉识别界面,在手机支付子窗口小端默认显示包括3行左右功能图标或小程序图标的图标应用界面,就可以同时兼顾高频的扫码支付和视觉识别、以及低频的功能图标和小程序图标等其他应用,是一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最优用户界面设计。
在本发明人稍后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将会对“手机视觉识别”和“手机视觉搜索”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说明。
七,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位置,默认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在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例如:附图18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从上到下依次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其中包括“转账、信用卡还款、充值中心、余额宝、芝麻信用、花呗、借呗、更多、我的快递、发票管家、蚂蚁森林、彩票”等4行4列15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上方的“转账、余额宝、芝麻信用、更多”等2行7个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下方的“我的快递、蚂蚁森林”等2行4列8个是动态智能更新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可以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例如:附图1所示,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从上到下依次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功能图标区”中包括“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理财通、生活缴费、Q币充值、城市服务、腾讯公益、更多、股票、基金、保险、贷款”等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的上方2行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下方的2行是动态智能更新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可以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例如:附图13所示,在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区”、“生活服务区”等内容;在“功能图标区”中显示包括“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理财通、生活缴费、Q币充值、城市服务、腾讯公益、更多、股票、基金、保险、贷款”等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的上方2行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下方的2行是动态智能更新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可以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例如:附图14所示,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中,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区”、“惠支付”等内容;在“功能图标区”中显示包括“转账、信用卡还款、充值中心、余额宝、芝麻信用、花呗、借呗、更多、我的快递、发票管家、蚂蚁森林、彩票”等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上方的“转账、余额宝、芝麻信用、更多”等2行8个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下方的“我的快递、蚂蚁森林”等2行4列8个是动态智能更新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可以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手机支付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功能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功能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功能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附图17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的功能图标区默认显示3行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包括3行11个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如附图1所示,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中的功能图标区默认显示4行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包括2行8个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8个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中的功能图标区显示了3行4列12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但都是默认固定功能图标,不会进行自动智能更新,只能通过繁琐步骤进行手动自定义调整。
例如:附图18所示,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位于“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其中默认显示4行4列15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上方2行7个是固定默认功能图标,下方2行8个是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如附图15所示,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位于“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其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上方2行8个是最近使用功能图标,下方2行8个是固定默认功能图标;如附图16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位于“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其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上方2行8个是第三方服务的固定默认功能图标,下方2行8个是支付宝自身服务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
例如:附图15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位于“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其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如附图2所示,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位于“小程序图标区”的相邻下端,在显示了2行4列8个支付宝小程序图标的相邻下端;才会显示4行4列15个手机支付功能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一般默认只显示4行4列16个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而其他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只有通过点击“更多”功能图标后才会显示,甚至需要再向上划行一次或多次手指才会显示,过程繁琐,效率低下,是不合理,不完善的。如果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直接显示两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就会省略很多繁琐不合理的操作步骤,直接点击所需的功能图标,明显提升手机支付的用户体验。
例如: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点击“更多”功能图标,并向上划行两次手指,然后再点击一次“发票管家”功能图标,就会进行相应功能操作,显示相应的“发票管家”页面。之后如果要再次打开“发票管家”页面,只需在手机主屏幕上点击一次“支付宝”应用图标,就会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功能图标区中的第3行最左端直接显示“发票管家”功能图标,而无需再点击“更多”功能图标并向上划行两次手指。
目前,在很多手机应用中,都提供了“最近使用”功能模块,已经证实了“最近使用”设计的优点和合理性。本发明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两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可以明显提升手机支付的用户体验。
例如:目前,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中点击功能图标区中的“更多”功能按钮后,就会在手机屏幕上端显示2个4列8个最近使用功能图标,这也证明了“最近使用”设计的优点。基于本发明,可以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直接显示2行4列8个最近功能图标,省略了点击“更多”功能按钮的步骤,更加直观高效、自然合理,可以明显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对手机支付子窗口功能图标区中的两行左右“默认固定”功能图标进行自定义设置,这样,就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完善、更加个性化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
例如: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点击“更多”功能图标,再点击“设置”选项按钮,就可以对图标功能区中显示的两行“默认固定”功能图标进行“添加”、“删除”、“位置互换”、“增加行数”等各种自定义设置,更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功能图标区中,通过显示两行左右可以手动自定义调整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两行左右自动智能调整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更加高效合理地显示和点击手机支付功能图标,明显提升手机支付体验。
八,在“扫码按钮栏”或“功能图标区”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区域,默认显示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在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小程序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和两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小程序图标区”中,可以显示“更多小程序”、“搜索小程序”、“我的小程序”等专用小程序图标。
例如:附图2所示,在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域”、“扫码按钮栏”和“小程序图标区”,在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12306出行、飞猪订机票、疫苗快查、申通快递、每日必抢、雨诺云健康、搜索小程序、更多小程序”等2行4列8个“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支付宝小程序操作,其中的“更多小程序、搜索小程序”是2个专用小程序图标;并在“小程序图标区”的相邻下方显示“功能图标区”,其中显示4行左右的“功能图标”。
例如:在微信应用的“支付”子窗口,从上到下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域”、“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服务通知区”和“小程序图标区”,在服务通知区相邻下端的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轻芒杂志、知乎热榜、跳一跳、京东购物、搜索小程序、更多小程序”等4行4列16个“微信小程序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上方的2行4列8个是“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相当于微信应用中现有的“我的小程序”;下方的2行4列8个是“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可以分别用来通过手指点击进行相应的微信小程序操作;小程序图标区中的“更多小程序、搜索小程序”是2个专用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小程序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例如:附图2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的“扫码按钮栏”相邻下方,默认优先显示2行4列8个支付宝小程序图标;基于腾讯公司的默认设置,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扫码按钮栏相邻下端的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并在功能图标区相邻下端的小程序图标区中显示4行小程序图标。
例如:附图2所示,基于蚂蚁金服公司的默认设置,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扫码按钮栏相邻下方的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2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并在小程序图标区相邻下方的功能图标区中显示4行功能图标;基于用户的自定义设置,可以互换小程序图标区和功能图标区的显示位置,也就是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扫码按钮栏相邻下方的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功能图标,并在功能图标区相邻下方的小程序图标区中显示2行小程序图标。
目前,在支付宝应用首页子窗口中,默认显示了一个“小程序收藏”功能图标,可以用来进行支付宝小程序的快捷操作;目前,在微信应用微信子窗口中,下划一次手指,就会显示一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可以用来进行微信小程序的快捷操作;这些设计都是为了简化小程序操作过程,提升小程序操作体验。将来基于本发明,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小程序图标区中,直接显示4行左右的小程序图标,就会明显提升小程序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如果对“小程序图标”默认进行优先显示,那么,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从上到下就会依次显示“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因为手机屏幕一次显示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就只能在小程序图标区中显示2行小程序图标并在功能图标区中显示1行或2行手机支付功能图标,这是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优先显示小程序图标的最佳用户界面设计方案。在手机支付子窗口默认显示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就会实现手机支付小程序图标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手机用户无需手动调整,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直接看到最近使用的两行小程序图标,直接点击即可。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的小程序图标,可以看做是特殊类型的功能图标。例如:支付宝应用支付子窗口功能图标区中的“滴滴出行”,和小程序图标区中的“滴滴出行”,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微信应用支付子窗口功能图标区中的“美团外卖”,和小程序图标区中的“美团外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同时显示多行功能图标和多行小程序图标,就是自然而然的技术演进过程。
目前,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三大公司都推出了“小程序”体系,竞争激烈,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默认直接显示4行左右和支付金融相关的小程序图标,就会明显提升小程序的视觉体验和操作体验,将会对小程序的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支付宝小程序有七大入口,将来,支付宝小程序入口几乎都显示在支付宝子窗口中。支付宝应用的首页子窗口,在本质上也就是“小程序”首页子窗口,包括并优化了支付宝小程序现有的大多数入口。例如:更多小程序图标,取代了朋友tab主入口。例如:搜索小程序图标,取代和优化了搜索入口。例如:两行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取代和优化了小程序收藏入口。例如:显示在扫码功能区的扫码框,优化了小程序扫一扫入口。
在本发明人稍后提交的多个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将会对小程序的技术改进优化进行更多,更详细的说明。

Claims (10)

1.本发明是一种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
在支付应用、社交通讯应用、购物应用等手机应用窗口的工具栏中,设置一个“支付”工具按钮,用来通过手指点击动作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面积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专门用来在其中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以及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或者在其中显示“支付反馈信息”等其他内容;
在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包括“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1行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操作;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主屏幕中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或者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位置,默认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在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在“扫码按钮栏”或“功能图标区”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区域,默认显示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在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小程序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和两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支付应用、社交通讯应用、购物应用等手机应用窗口的工具栏中,设置一个“支付”工具按钮,用来通过手指点击动作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支付”工具按钮的名称,可以是“支付”,也可以是“首页”、“钱包”、“收付款”、“支付金融”、“Pay”“Payment”等其他的相应名称;
在手机应用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就会切换显示“手机支付子窗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其面积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专门用来在其中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以及相应的多个“功能选项按钮”,或者在其中显示“支付反馈信息”等其他内容;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是否默认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面积;在扫码功能区中可以显示哪些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扫码功能区的相邻下端,默认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其中包括“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1行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用来进行相应的扫码支付操作;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扫码按钮栏”;扫码按钮栏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哪些“扫码功能按钮”;“扫码功能按钮”在扫码按钮栏中显示行数、显示个数、显示顺序;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宽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宽度,高度默认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最下端工具栏高度和扫码按钮栏高度;也可以等于手机屏幕高度减去最上端通知栏高度和最下端工具栏高度等其他相应高度;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后,是通过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还是通过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全屏模式扫码功能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显示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或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如何切换显示其他的内容,都将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手机主屏幕中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就会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
在手机主屏幕上捕捉到对“手机支付应用图标”的点击后,或者在手机应用窗口工具栏中捕捉到对“支付工具按钮”的点击后,如果切换到“手机支付子窗口”,是否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上端默认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并在“扫码功能区”中默认显示“扫码框”和相应的多个视觉识别功能选项按钮,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扫码按钮栏”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位置,默认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在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手机支付功能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手机支付功能图标的功能图标区;功能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功能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功能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最近使用功能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付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扫码按钮栏”或“功能图标区”的相邻下端,或者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其他相应区域,默认显示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在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左右的小程序图标,其中默认包括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和两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的“小程序图标区”中,可以显示“更多小程序”、“搜索小程序”、“我的小程序”等专用小程序图标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是否显示一个包括4行左右小程序图标的小程序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的显示位置、显示高度、显示宽度;小程序图标区中是否分别显示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中分别显示哪些默认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默认固定小程序图标和最近使用小程序图标的显示位置、显示行数、显示个数;都取决于应用提供商的默认设置和用户的自定义设置。
10.一种通过扫码功能区、扫码按钮栏、功能图标区、小程序图标区进行手机支付的系统,至少包括:
人机交互模块:用于处理手机触摸屏与用户的交互;人机交互模块捕获并记录手机支付子窗口的输入操作信息,记录的输入操作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一种:用户手指和触摸屏触点按下、抬起、移动的事件;坐标信息;将其传递给分析处理模块;
显示模块: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默认显示一个扫码功能区和扫码按钮栏,扫码功能区用来显示扫码框或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等二维码或条形码,扫码按钮栏用来显示扫一扫、收款码、付款码、乘车码、更多等5个左右的扫码功能按钮;在扫码按钮栏的下方,可以显示一个功能图标区和一个小程序图标区,功能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左右的功能图标,一般都会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小程序图标区中默认显示4行4列16个左右的小程序图标,一般都会包括2行左右的默认固定功能图标和2行左右的最近使用功能图标;
捕捉到对“扫码按钮栏”中任意一个“扫码功能按钮”的点击,就会执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在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也可以在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中显示“这个扫码功能按钮对应的扫码框或二维码”;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上端显示一个“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一个“全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或向下划行,都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时,捕捉到一次向上划行,就会切换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在手机支付子窗口中显示“传统模式的手机支付首页”时,捕捉到一次或多次向下划行,就会切换显示“半屏模式的扫码功能区”;
分析处理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显示模块相连接;分析处理模块接收人机交互模块所传递的信息和事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CN201811211793.6A 2018-10-01 2018-10-01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94715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1793.6A CN109471570A (zh) 2018-10-01 2018-10-01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1793.6A CN109471570A (zh) 2018-10-01 2018-10-01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1570A true CN109471570A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64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1793.6A Pending CN109471570A (zh) 2018-10-01 2018-10-01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7157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234A (zh) * 2020-09-03 2020-10-13 江西鹭鹭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1801648A (zh) * 2019-06-06 2020-10-20 深圳海付移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界面的控制方法、电子交易设备、存储介质
CN112148198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付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41326A (zh) * 2021-07-12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芯片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020235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1648A (zh) * 2019-06-06 2020-10-20 深圳海付移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易界面的控制方法、电子交易设备、存储介质
CN111770234A (zh) * 2020-09-03 2020-10-13 江西鹭鹭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维码切换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2148198A (zh) * 2020-09-29 2020-12-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付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68723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付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48198B (zh) * 2020-09-29 2022-04-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付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41326A (zh) * 2021-07-12 2021-11-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介质、程序产品、芯片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020235A1 (zh) * 2021-08-19 2023-02-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1570A (zh) 在手机支付子窗口直接进行二维码扫码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CN107633397B (zh) 用于支付的用户接口
CN101606124B (zh) 多窗口管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
EP3182684A1 (en) Intelligent service interaction platform apparatus, system and realizing method thereof
CN106022758A (zh) 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10298653A (zh) 用于支付的用户界面
CN105094572B (zh) 菜单自调整滚屏显示控制方法、服务器及便携式终端
KR101217142B1 (ko) 유·무선 연동 수익환원식 광고방법이 포함된 양방향 모바일 광고플랫폼과 그 광고방법
CN107111841A (zh) 金融商品交易系统、金融商品交易方法、通信终端装置、服务器装置、计算机程序以及服务器计算机程序
CN108650387A (zh) 通过智能通讯栏进行分组通讯社交的方法和系统
CN105096477A (zh) 一种实现智能柜台的界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11863A (zh) 账单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59204A (zh) 基于短信的信息交互方法和装置
JP7124194B1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決済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KR100475654B1 (ko) 휴대단말기를 이용한 금융결제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방법
CN1159116A (zh) 用于电子货币卡交易的电话及其操作方法
Deshwal A study of mobile banking in India
CN109889649A (zh) 通过左右划行切换手机通讯社交应用子窗口的方法和系统
CN1874387A (zh) 移动终端用于金融交易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93354A (zh) 快捷菜单自适应显示控制方法、服务器及便携式终端
CN106355792A (zh) 点验刷扫智能支付一体机
KR20150006404A (ko) 아이디로 작성되는 온라인 다이어리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영방법
CN205486539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pos机
CN109727011A (zh) 保费缴纳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04043B1 (ko) 전화번호에 의한 음식점 결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