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9477B -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9477B
CN109469477B CN201811217260.9A CN201811217260A CN109469477B CN 109469477 B CN109469477 B CN 109469477B CN 201811217260 A CN201811217260 A CN 201811217260A CN 109469477 B CN109469477 B CN 109469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le stress
stress point
point connecting
maximum tensi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72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69477A (zh
Inventor
魏肃东
刘子雄
王杏尊
李敬松
黄子俊
杜沛阳
汪超
杨慰兴
高杰
谢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filed Critical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172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69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69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9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69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9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5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 E21B43/26Methods for stimulating production by forming crevices or fra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包括: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进行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井位部署和提高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提供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油气田开发领域,尤指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山西某油气区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中低孔、低渗或特低渗的特点,需要采用储层改造措施才能获得工业油气流,而水力压裂措施是目前主要的储层压裂改造方法之一。研究区储层沉积环境为河流相、三角洲沉积环境及海陆过渡相,主要沉积砂体为河道砂、辫状河道砂及潮道砂,砂体呈南北向长条状分布,因此在该地区直井或定向井压裂增产时要尽量保证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河道走向一致,以利于人工裂缝的延展并增大储层改造体积。而在水平井压裂时,需要优化裂缝方向与井筒方向垂直或近于垂直,以保证储层充分改造,同时降低人工裂缝之间的相互干扰,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但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挠褶带,特殊的构造位置致使研究区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差较小,微地震压裂监测表明各井段压裂裂缝方向各异,压裂施工前难以确定人工裂缝的原始延伸方向,致使压裂改造具有较高的气井地产风险。因此,在压裂施工前准确预测压裂裂缝的原始延伸方向,能够为压裂工艺的调整及优化提供依据,对提高致密砂岩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压裂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主要为测井方法和应力场模拟法。其中,测井方法利用阵列声波测井或成像测井手段获得井筒附近的地应力方向,但该方法需要钻井、测井大量的资金投入,且井筒通常为应力集中点,通常只能监测井筒附近的应力场,井筒附近的应力场往往与离井筒较远的区域或局部构造应力场不一致,导致裂缝在延伸过程中会发生方向偏转,致使预测结果与实际裂缝方向的不一致。其中,应力场模拟法能够预测均匀的较大范围的应力场分布,但受层面解释精度的限制,难以预测局部小范围应力场的变化。通过实际裂缝监测对比表明,测井法和应力场模拟法预测结果与实际的人工裂缝方向具有一定差异,难以指导致密砂岩储层压裂方法优化及参数优化,以达到高效开发的效果,更难以在钻前优化致密砂岩储层的开采开发部署,指导勘探开发区制定大规模的开发优化方案,从而增大了致密砂岩储层开发的难度和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能够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压裂工艺的调整及优化和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包括:
从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中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
或者,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预先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或者,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或者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
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所述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同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或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三预设范围外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主裂缝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个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主裂缝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不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第三区域的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以下任一种:未钻井地区、已钻井待压裂改造地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且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且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井筒与所述最大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且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不存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人工裂缝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或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方法,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所述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选择模块,用于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进行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井位部署和提高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提供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局部微构造与应力的分布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地层弯曲时应力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层面网格节点值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曲率属性预测构造起伏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研究区(即局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的某一层段最大张应力分布特征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L5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L5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L6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L6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L9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L9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L3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L3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L1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L1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L8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L8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预测结果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参见图1,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00、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任一种方法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第一种方法、从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中获取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其中,第一区域包括第二区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包括第一区域中的以下任一种:未钻井地区、已钻井待压裂改造地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钻井、测井、录井、地震、分析化验等静态地质资料分析和生产动态的资料分析优选压裂层段;通过测井、地震资料制作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目标井的待压裂层段在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的空间位置作为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
当然,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也可以根据经验获得,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的具体获取方式不作限定。
获得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后,从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中获取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即为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包括:最大张应力点的空间位置、延伸长度、延伸方向、不同最大张应力点的组合关系等。
第二种方法、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上述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方法中,该方法之前还包括:
预先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或者,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具体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或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其中,吻合率可以预先设置,不同区域的吻合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吻合率可以是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人工裂缝的分布特征相吻合的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与总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的比值。
其中,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对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其中,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初始值可以根据专家经验设定,也可以随意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延伸方向、形态和空间位置。
其中,形态是指获得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后,从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获取第二区域的空间位置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即为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其中,可以通过井下放炮或射孔等方法产生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
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其中,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在第一已压裂井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监测环境和仪器满足要求、监测井数量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井中微地震等压裂监测方法获取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益处理和构造平滑处理可以采用算法实现,也可以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
当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时,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包括平滑窗口,平滑窗口越大,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会更加平滑,但会损失很多的细节,适合研究大型断裂;平滑窗口越小,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越不平滑,更多的细节也会被保留。因此,在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结合微地震监测获得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选定好合适的平滑窗口,尽量保留能够影响裂缝延伸的张应力点的信息,同时去除规模小的对人工裂缝方向影响很小的微张应力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或者,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构造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构造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曲率属性体获得第一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其中,最大曲率属性体包括最大曲率点的曲率值和空间位置。
构造曲率属性体包括每一个点的曲率值和空间位置。
上述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的方法可以采用算法实现,也可以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
当采用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时,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包括垂向半径和平面半径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决定了刻画的尺度和精度,其值越大,越能刻画规模较大的构造起伏;其值越小,越能刻画小规模的构造起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结合微地震监测获得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选择能够影响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最小构造起伏以确定最大曲率点的最小计算半径,从而获得合适的计算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蚂蚁追踪算法能够清晰的显示最大曲率点(最大张应力点)的轮廓,并利用智能搜索功能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客观、准确地刻画最大曲率点(最大张应力点)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蚂蚁追踪参数包括:
蚂蚁边界、蚂蚁追踪偏差、蚂蚁步长、允许的非法步数量、必须的合法步数、终止条件。
由于蚂蚁追踪参数很多,其参数设定直接决定了蚂蚁追踪结果,因此在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利用微地震监测的人工裂缝与预测结果比对,通过不断修改蚂蚁追踪参数,最终使追踪结果与人工裂缝的发育特征吻合。
其中,初始边界是确定蚂蚁分布的参数,决了每只蚂蚁的搜索半径。此参数决定着蚂蚁体提取的计算时间,其值决定了地震数据体中的蚂蚁分布量。初始半径其值以像素来定义,如果蚂蚁在搜索半径内搜索不到局部最大或者在搜索半径内做出沿着某一方向搜索,则蚂蚁会被消灭。其值较大时适合刻画规模较尺度,其值较小时适合刻画规模较小的尺度。
其中,蚂蚁追踪偏差控制着蚂蚁在追踪过程中偏离局部最大的程度,从而可以使得蚂蚁沿着构造的方向追踪更长距离,其参数会允许蚂蚁偏离局部最大,其偏差最大为偏离其初始方向15度。蚂蚁追踪偏差其参数控制着蚂蚁在有效步长范围内能够找到局部最大值搜索偏离可能的像素数,如果局部最大偏离蚂蚁搜索的平面较大,则蚂蚁不能够追踪到他们。该参数较大,则蚂蚁能允许的偏差较大,蚂蚁能追踪较远的距离;若参数值较小,则蚂蚁能允许的偏差较小,蚂蚁追踪的距离较近。
其中,蚂蚁步长定义了蚂蚁在每次搜索的时候每次步长搜索的像素数。这个参数越大,则蚂蚁搜索的距离越远,但是这会导致结果的精度下降。这个参数决定了蚂蚁在一步搜索时能够在多远范围内搜索局部最大。
其中,允许的无效步长定义了蚂蚁在找不到边界值(断层)时其能够继续追踪距离(以数来丈量)。允许的无效步长决定了蚂蚁如果没有知道局部最大时可以继续搜索距离(以步长数计)。
其中,需要的有效步长数控制了如何将搜索到连续断层与无方向噪声所区分开,此参数一般允许的无效步长数一起使用。此参数可以表达为包含有效边界值的步长个数。有效的步长数这个参数定义了蚂蚁可以继续搜索追踪的含有有效断层边界的步长的个数。
其中,停止标准是指在蚂蚁的整个搜索生命(搜索空间)中无效步长所占百分比。蚂蚁的搜索停止标准可以使蚂蚁在其无效步长在总路径中的个数超出预定的百分比时搜索停止,如果在此平面范围内断层有效的像素数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停止标准,则蚂蚁沿着那个方向的搜索会停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如100米)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同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若最大张应力点为多条,则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降低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保留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重新分布;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如100~200米)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和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和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如250米)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得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得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重新分析,在保留主裂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得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重新分析;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或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三预设范围外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若最大张应力点为多条,则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其中,主裂缝为人工裂缝中长度和宽度最大的以井筒为中心对称或近似对称分布的人工缝。
分支裂缝为人工裂缝中长度和宽度小于主裂缝的,以井筒为中心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的人工缝;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降低蚂蚁追踪精度和连续性,保留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重新分布;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如100~200米)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如250米)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的分支裂缝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不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多于等于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大平滑和曲率属性的尺度,调整蚂蚁追踪参数,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主要信息,忽略部分细节信息;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具体的,调小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提高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反映更多的细节信息后重新分析,且确定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后,适当调大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调整蚂蚁追踪参数,以适当降低蚂蚁追踪的精度和连续性,在保留主裂缝和分支缝延伸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清晰和连续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密度,使结果更突出;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步骤101、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且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且所述多分支裂缝的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井筒与最大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且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预设距离(如30~50米);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不存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当第二区域内的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最大张应力点难以影响人工裂缝方向,人工裂缝通常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或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的,根据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的过程中结合了储层地质的研究成果,通过优化压裂工艺和压裂方式,保证了人工裂缝在有效储层内延伸,提高了储层改造效果,避免了低产风险。对于低渗致密油气藏,在易形成复杂裂缝的地区钻井并压裂能够形成多分支复杂缝,显著提高了储层改造体积和增产效果,极大的提高了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降低了风险。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进行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井位部署和提高储层压裂改造效果提供依据。
参见图2,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200、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对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其中,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初始值可以根据专家经验设定,也可以随意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彼此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延伸方向、形态和空间位置。
其中,形态是指主人工裂缝的在空间三维形状,包括裂缝的缝长、缝宽、缝高等,分支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在三维空间的形状(包括裂缝的缝长、缝宽、缝高等)及其与主人工裂缝的组合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其中,可以通过井下放炮或射孔等方法产生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
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其中,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监测环境和仪器满足要求、监测井数量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井中微地震等压裂监测方法获取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增益处理和构造平滑处理可以采用算法实现,也可以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
当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时,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包括平滑窗口,平滑窗口越大,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会更加平滑,但会损失很多的细节,适合研究大型断裂;平滑窗口越小,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越不平滑,更多的细节也会被保留。因此,在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结合微地震监测获得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选定好合适的平滑窗口,尽量保留能够影响裂缝延伸的张应力点的信息,同时去除规模小的对人工裂缝方向影响很小的微张应力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直接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或者,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一区域的构造曲率属性;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曲率属性获得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获得第一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其中,最大曲率属性体包括最大曲率点的曲率值和空间位置。
构造曲率属性体包括每一个点的曲率值和空间位置。
上述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方法可以采用算法实现,也可以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
当采用采用Schlumberger公司的Petrel软件实现时,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包括垂向半径和平面半径两个参数,这两个参数决定了刻画的尺度和精度,其值越大,越能刻画规模较大的构造起伏;其值越小,越能刻画小规模的构造起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结合微地震监测获得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选择能够影响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最小构造起伏以确定最大曲率点的最小计算半径,从而获得合适的计算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蚂蚁追踪算法能够清晰的显示最大曲率点(最大张应力点)的轮廓,并利用智能搜索功能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客观、准确地刻画最大曲率点(最大张应力点)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蚂蚁追踪参数包括:
蚂蚁边界、蚂蚁追踪偏差、蚂蚁步长、允许的非法步数量、必须的合法步数、终止条件。
由于蚂蚁追踪参数很多,其参数设定直接决定了蚂蚁追踪结果,因此在发明实施例中,需要利用微地震监测的人工裂缝与预测结果比对,通过不断修改蚂蚁追踪参数,最终使追踪结果与人工裂缝的发育特征吻合。
其中,初始边界是确定蚂蚁分布的参数,决了每只蚂蚁的搜索半径。此参数决定着蚂蚁体提取的计算时间,其值决定了地震数据体中的蚂蚁分布量。初始半径其值以像素来定义,如果蚂蚁在搜索半径内搜索不到局部最大或者在搜索半径内做出沿着某一方向搜索,则蚂蚁会被消灭。其值较大时适合刻画规模较尺度,其值较小时适合刻画规模较小的尺度。
其中,蚂蚁追踪偏差控制着蚂蚁在追踪过程中偏离局部最大的程度,从而可以使得蚂蚁沿着构造的方向追踪更长距离,其参数会允许蚂蚁偏离局部最大,其偏差最大为偏离其初始方向15度。蚂蚁追踪偏差其参数控制着蚂蚁在有效步长范围内能够找到局部最大值搜索偏离可能的像素数,如果局部最大偏离蚂蚁搜索的平面较大,则蚂蚁不能够追踪到他们。该参数较大,则蚂蚁能允许的偏差较大,蚂蚁能追踪较远的距离;若参数值较小,则蚂蚁能允许的偏差较小,蚂蚁追踪的距离较近。
其中,蚂蚁步长定义了蚂蚁在每次搜索的时候每次步长搜索的像素数。这个参数越大,则蚂蚁搜索的距离越远,但是这会导致结果的精度下降。这个参数决定了蚂蚁在一步搜索时能够在多远范围内搜索局部最大。
其中,允许的无效步长定义了蚂蚁在找不到边界值(断层)时其能够继续追踪距离(以数来丈量)。允许的无效步长决定了蚂蚁如果没有知道局部最大时可以继续搜索距离(以步长数计)。
其中,需要的有效步长数控制了如何将搜索到连续断层与无方向噪声所区分开,此参数一般允许的无效步长数一起使用。此参数可以表达为包含有效边界值的步长个数。有效的步长数这个参数定义了蚂蚁可以继续搜索追踪的含有有效断层边界的步长的个数。
其中,停止标准是指在蚂蚁的整个搜索生命(搜索空间)中无效步长所占百分比。蚂蚁的搜索停止标准可以使蚂蚁在其无效步长在总路径中的个数超出预定的百分比时搜索停止,如果在此平面范围内断层有效的像素数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停止标准,则蚂蚁沿着那个方向的搜索会停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实现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1、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步骤202、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203、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其中,吻合率可以预先设置,不同区域的吻合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吻合率可以是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人工裂缝的分布特征相吻合的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与总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的比值。
步骤204、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下面以陆地某致密气田的6个压裂层段的人工裂缝方向和复杂性的预测成果与实际压后裂缝监测人工裂缝结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判断及验证。
水平地应力差较小的地区,地应力主要受局部地应力场控制,不同井点没有统一的地应力方向,且测井方法探测距离较近,地应力预测准确度很低,地应力场模拟精度低,难以预测微构造的地应力特征,因而现有地应力方向预测方法在压裂前难以准确预测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而局部地应力场受微构造的影响显著,因此通过分析局部微构造就可以预测地应力场,进而预测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局部微构造与应力的分布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地层弯曲时应力示意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地层弯曲时在背斜(隆起)顶部和向斜(凹陷)底部拉伸增强,容易形成张应力集中区,容易形成天然裂缝、断层和人工裂缝,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11
式中σ表示应力,h表示地层厚度,E表示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R表示曲率半径,在3D情形下,k表示曲率。上式说明,对具有相同杨氏弹性模量的岩石,地层内应力大小取决于曲率的大小和它与中立面的距离。而在隆起和凹陷的其他部位张应力较小,不容易形成天然裂缝、断层和人工裂缝。由于曲率和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通过预测构造起伏,就能够预测地下的应力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曲率属性预测构造起伏的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曲率是描述曲线(或曲面)上任意一点的弯曲程度,曲率越大则越弯曲。曲线y=f(x)上某一点的曲率定义为曲线方向的改变速度,或者说曲率即为曲线的二阶导数,其数学表达式为: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12
其中,K为曲率,(x,y)为曲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
将其推广到三维空间(x,y,z)。先对地震数据体做3×3网格化,再对网格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拟合公式为:
z(x,y)=ax2+by2+cxy+dx+ey+f (3)
其中,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1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2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3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4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5
Figure GDA0003598450990000926
其中,z1~z9为3(c)所示的层面网格节点值,△x为网格节点间的距离。
为了计算某一位置的曲率需要已知该点和周围8个点的值。
地层的起伏可以通过曲率属性解释出来,通过在三维地震数据中提取最大正曲率、最大负曲率(或最大曲率)属性,就可以获得背斜(隆起)顶部和向斜(凹陷)中地层变形最大的位置,进一步的获得张应力集中位置的分布,即最大张应力点的分布。
其中,背斜曲率为证,向斜曲率为负。
根据式(3)所示的方程系数,得到最大正曲率Kpos的计算公式:
Kpos=(a+b)+[(a-b)2+c2]1/2 (4)
或者,最大负曲率Kneg的计算公式:
Kneg=(a+b)-[(a-b)2+c2]1/2 (5)
则最大曲率计算公式为:
K=|(a+b)±[(a-b)2+c2]1/2| (6)
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在精细刻画地震曲率属性中最大曲率的分布特性,但构造平滑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巨大,刻画过于细致会导致数据失真和细节过多,易干扰判断,严重时会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刻画较粗则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信息,难以实现实用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真实的人工裂缝来约束预测的尺度和结果,既保证在提供足够的张应力点信息满足人工裂缝方向预测的需要,也要保证张应力点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研究区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的某一层段最大张应力分布特征图。如图5所示,横坐标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联络测线(Xline),纵坐标为三维地震数据体的主测线(Inline),通过实际人工裂缝拟合、矫正、验证的预测结果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获得的预测结果能够预测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获得的数据处理参数可以应用于同区和邻区(需验证)的三维地震数据体。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L5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L5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6(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两个空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00m(米)和250m,L5井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临近或经过井筒,且没有其它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即半径为100m的圆)内,因此,在L5井压裂时人工裂缝最易沿着临近或经过井筒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方向扩张,形成NNE方向的裂缝,如图6(b)所示。实际压裂监测表明L5井的人工裂缝为NNE方向的单一裂缝。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L6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L6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7(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两个空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00m和250m,L6井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经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一般认为<100m)内,因此在L6井压裂时人工裂缝在井筒附近起裂后受临近张应力场的影响,仍易沿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方向扩张形成NNE方向的人工裂缝,如图7(b)所示。实际压裂监测表明L6井的人工裂缝为NNE方向的单一裂缝。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L9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L9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8(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两个空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00m和250m,L9井没有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而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一般认为100m~200m)内,根据研究区压裂时人工裂缝普遍的半缝长为200~250m左右,因此最大张应力点仍能影响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人工裂缝向应力薄弱的方向延伸,即向近似于井筒与最大应力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线的方向延伸,如图8(b)所示。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L3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L3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9(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两个空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00m和250m,L3井没有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而有多条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一般认为100m~200m)内,根据研究区压裂时人工裂缝普遍的半缝长为200~250m左右,因此最大张应力点仍能影响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人工裂缝向应力薄弱的方向延伸,即向近似于井筒的一条或几条最大应力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线的方向延伸,如图9(b)所示。实际压裂监测表明L3井的人工裂缝方向近似于井筒与两条最大应力点的连线的最短距离线的方向延伸。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L1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L1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10(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图中的空心圆的半径为250m,L1井的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在井筒的第三预设范围外(一般认为>250m),根据研究区压裂时人工裂缝普遍的半缝长为200~250m左右,因此最大张应力点难以影响人工裂缝延伸,因此形成的人工裂缝通常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或裂缝集中于井筒附近,如图10(b)所示。实际压裂监测表明L1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近井筒,没有明显的延伸方向。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L8井压裂层段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示意图;
图11(b)为本发明实施例L8井压裂时微地震监测解释获得的实际人工裂缝走向和形态图。如图11(a)所示,实心圆形为井筒,图中的空心圆的半径分别为100m和250m,L8井有多条不同方向的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经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一般认为<100m),且最大应力点连线在经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存在交叉,说明近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地应力场比较复杂,多条最大应力点连线共同影响人工裂缝的延伸,因此L8井压裂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缝,一部分分支缝的方向与经过井筒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一致,一部分分支缝的方向为井筒和与井筒较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线的方向,如图11(b)所示。实际压裂监测表明L8井形成的人工裂缝具有多条分支缝,主裂缝与经过井筒的最大张应力点的连线的方向一致,分支缝与井筒和近井筒最大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线的方向一致,表明经过井筒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起到了主导作用。
通过本发明实例在水平地应力差较小的地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高的可靠性,有效的帮助了地质人员和压裂工艺人员优化地质设计、评价压裂风险、优化压裂施工的工艺参数,提高了非常规油气田的压裂增产效果和总体的勘探开发效果。
参见图12,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201,用于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预测模块1202,用于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
从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中获取所述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
或者,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一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还用于:
预先确定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或者,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或者预先确定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其中,吻合率可以预先设置,不同区域的吻合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吻合率可以是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人工裂缝的分布特征相吻合的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与总第一已压裂井的数量的比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其中,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初始值可以根据专家经验设定,也可以随意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还用于:
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模块12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第一已压裂井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以下任一种:未钻井地区、已钻井待压裂改造地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测模块1202采用以下至少之一方式实现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且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且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井筒与所述最大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且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不存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人工裂缝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或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
上述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13,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301,用于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选择模块1302,用于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计算模块13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01具体用于: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所述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其中,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初始值可以根据专家经验设定,也可以随意设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01还用于:
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01具体用于采用以下方式实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上述确定装置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前述实施例的确定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虽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任何本发明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以下任一种:未钻井地区、已钻井待压裂改造地区;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和
对所述第二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预先确定的第一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二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以及
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其中,所述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所述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步骤;
其中,所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其中,所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同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单一缝,且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或第二预设范围内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已压裂井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位于井筒的第三预设范围外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数值,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数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与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主裂缝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一致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不一致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度,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所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各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分支裂缝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个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主裂缝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不存在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仅存在一条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与任一分支裂缝夹角小于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任一分支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预设范围内存在与分支裂缝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和井筒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最短距离的连线方向夹角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仅存在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存在至少一条没有与任一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分支裂缝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仅存在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任一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五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一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第三区域的调整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且存在至少两条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主裂缝或分支裂缝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二预设范围内不存在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和分支裂缝之间的夹角均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存在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不同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之间的距离之差大于预设距离,且距离井筒垂直距离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与井筒最短距离的方向与主裂缝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为多分支裂缝,且主裂缝与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第四预定角度阈值,且主裂缝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预定角度阈值,且第一已压裂井的井筒的第一、第二预设范围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特征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只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且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且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与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一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一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井筒与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范围;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且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且不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所述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与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之差的绝对值小于预设距离;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不存在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单一方向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最短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其中,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或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二区域内有至少两条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且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且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中存在至少一条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时,易形成多方向的分支裂缝,所述分支裂缝的延伸方向和距离井筒最近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或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与井筒的垂直距离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角度阈值;
当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没有最大张应力点连线通过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人工裂缝与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或集中于井筒的第一预设范围内。
5.一种确定方法,是用于确定用于第一区域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分布特征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确定方法,具体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包括:
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对所述第三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增益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根据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根据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当确定不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输出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
重复上述过程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所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所述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需要调整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继续执行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对所述增益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从所述构造平滑处理后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中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得到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
根据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属性体和调整后的第三区域的蚂蚁追踪参数采用蚂蚁追踪算法刻画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曲率点连线作为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并提取所述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获取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包括:
利用声波时差曲线建立初始速度模型,根据一个已知震源位置的微地震事件矫正初始速度模型;
获取所述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预设时间段内井下微地震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及强度;
从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中识别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其中,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包括所述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中过压裂目的层平行于水平方向的切片数据或处于同一高度或深度或Z值的数据;
将不同时间段微地震四维影像体水平切片识别到的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投影到同一平面上得到所述人工裂缝和所述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已压裂井对应的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包括:
通过地面微地震检波器在压裂施工过程中记录产生的微地震事件的数据;其中,所述地面微地震检波器预先埋置在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井场预设范围内;
将地面微地震检波器记录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和校正后的速度模型采用地震发射层析成像技术获得微地震四维影像数据体。
10.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预测第二区域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或分析第二区域形成复杂人工裂缝的可能性;
其中,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所述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以下任一种:未钻井地区、已钻井待压裂改造地区。
11.一种确定装置,是用于确定用于第一区域最大张应力点连线分布特征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确定装置,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预先获取第一区域中,每一个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和所述第一已压裂井所在的第三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相吻合时,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
选择模块,用于从所有所述第三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的取值范围中,选择重叠率最高的M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区域的叠前或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和选择的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计算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
计算每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所述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与所述第一已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和派生裂缝的分布特征的吻合率;
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对应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大张应力点连线的分布特征,将吻合率最高的一套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构造平滑处理的输入参数、提取最大曲率属性的输入参数和蚂蚁追踪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是指一套连续采集和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或采用完全相同的采集和处理方式的空间位置上相邻或相近的至少一个三维地震数据体所覆盖的平面范围。
12.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13.一种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的步骤。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17260.9A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9469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7260.9A CN109469477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7260.9A CN109469477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9477A CN109469477A (zh) 2019-03-15
CN109469477B true CN109469477B (zh) 2022-08-02

Family

ID=65664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7260.9A Active CN109469477B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69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5082A (zh) * 2020-01-06 2020-04-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微地震事件点构建水力压裂裂缝空间缝网的方法
CN115343763B (zh) * 2021-05-14 2023-08-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地震同相轴零相位判别的蚂蚁体属性倾角校正方法
CN113700475B (zh) * 2021-07-28 2024-06-07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微幅构造录井随钻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9603A (zh) * 2015-11-06 2016-02-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网状裂缝的预测方法
CN106405644A (zh) * 2016-08-30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确定方法和装置
KR101814644B1 (ko) * 2016-09-26 2018-01-04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안류 계측 및 예측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25280A1 (en) * 2007-11-13 2009-05-14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Methods for geomechanical fracture modeling
US8494827B2 (en) * 2009-09-25 2013-07-23 Exxonmobil Upstream Research Company Method of predicting natural fractures and damage in a subsurface region
CA2735038C (en) * 2010-03-25 2014-08-19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Stress and fracture modeling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US10073185B2 (en) * 2010-12-27 2018-09-11 Baker Hughes, A Ge Company, Llc Predicting hydraulic fracture propagation
CN102788994B (zh) * 2012-07-12 2015-01-21 恒泰艾普石油天然气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层裂缝的确定方法
CA2937225C (en) * 2013-12-18 2024-02-13 Conocophillips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ydraulic fracture orientation and dimension
US10920538B2 (en) * 2015-08-07 2021-02-16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integrating fracture and reservoir operations into geomechanical operations of a wellsite
CN107609265B (zh) * 2017-09-11 2020-11-17 武汉拓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蚂蚁追踪的地层应力场有限元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8468538B (zh) * 2018-03-23 2020-04-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页岩水压裂缝扩展预测方法
CN108442922A (zh) * 2018-03-26 2018-08-24 刘敬寿 一种水平井最优钻井轨迹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19603A (zh) * 2015-11-06 2016-02-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网状裂缝的预测方法
CN106405644A (zh) * 2016-08-30 2017-0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裂缝确定方法和装置
KR101814644B1 (ko) * 2016-09-26 2018-01-04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이안류 계측 및 예측 시스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9477A (zh) 2019-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86793C (en) Determining a confidence value for a fracture plane
US9001619B2 (en) Method for imaging microseismic events using an azimuthally-dependent focal mechanism
US9557433B2 (en) Fracture imaging methods employing skeletonization of seismic emission tomography data
US9354336B2 (en) Micro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array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9469477B (zh) 一种人工裂缝延伸方向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884710B (zh) 针对激发井深设计的微测井层析成像方法
US20190094397A1 (en) Surfac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of microseismic events and earthquakes without the use of a velocity model
CN111722284B (zh) 一种基于道集数据建立速度深度模型的方法
CN111123359B (zh) 随钻测井与地层格架约束的井周地震成像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5403917A (zh) 一种裂缝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98448B (zh) 一种致密气压裂工程甜点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1257932B (zh)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CN111257946A (zh) 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及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CN112377104B (zh) 动态调整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实钻轨迹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90433B (zh) 一种隆起区微小侵蚀沟槽的识别方法
CN112433248B (zh) 一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隐蔽储层的探测方法
CN113376692B (zh) 致密砂岩气水平井压裂改造方案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9991663A (zh) 工区地震速度体校正方法和装置
CA2897052C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racture plane orientation using passive seismic signals
RU2093860C1 (ru) Способ сейсмического контроля изменения емкостных свойств и положения контура продуктивности нефтегазового пласта в процессе его разработки
CN113550734B (zh) 页岩气水平井地震随钻跟踪方法及装置
CN108037530B (zh) 构建速度陷阱曲线模式的方法及监控构造畸变现象的方法
Yin et al. Downhole Microseismic Source Location Based on a Multi‐Dimensional DIRECT Algorithm for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 Exploration
CN117233830A (zh) 一种基于模型正演的剔除膏盐层的方法
CN117572502A (zh) 一种基于速度迭代的动态矫正地震剖面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