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62890A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62890A
CN109462890A CN201811348740.9A CN201811348740A CN109462890A CN 109462890 A CN109462890 A CN 109462890A CN 201811348740 A CN201811348740 A CN 201811348740A CN 109462890 A CN109462890 A CN 109462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dom access
frame
frame number
access resourc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487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62890B (zh
Inventor
颜矛
黄煌
高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487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62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62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62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62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实现了由网络设备指示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再进一步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避免了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盲目尝试随机接入资源的问题。

Description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波束网络中,基站与终端进行通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上行同步和下行同步。在下行同步过程中,基站通过多个发送波束发送下行同步信号,终端利用一个或多个接收波束,对下行同步信号进行接收并检测,确定最佳下行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对、下行时间以及系统信息。而上行同步借助于随机接入过程来完成,终端首先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基站通过检测随机接入信号,获取最佳上行发送波束和接收波束对、上行时间等,并实现基站与终端的上行同步。
目前的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中,还没有合适的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方式,因而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时存在盲目尝试随机接入资源的问题、并且基站在接收随机接入信号时可能出现波束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导致随机接入过程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随机接入过程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预设的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获取预设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或者,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资源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由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即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用于确定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资源。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包括: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随机接人资源的时间范围由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由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所述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按照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
可选地,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频域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上确定时间t;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以及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所述关联关系可以包括下述任一种: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一个下行信号;或者,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多个下行信号;或者,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所有下行信号。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时隙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以使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由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可选地,所述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指示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随机接入周期的所有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频域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上确定时间t;或者,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具体由所述终端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以及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
可选地,所述关联关系包括下述任一种: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一个下行信号;或者,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多个下行信号;或者,
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所有下行信号。
可选地,随机接入时隙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由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的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可选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上确定时间t;或者,
所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五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模块或手段(means)。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五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以执行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十六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十七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十八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三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十九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四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二十方面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五方面的方法的至少一个处理元件(或芯片)。
本申请第二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第二十一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二十三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第二十三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二十五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三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第二十五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二十七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四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二十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第二十七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第二十九方面提供一种程序,该程序用于执行以上第五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十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第二十九方面的程序。
本申请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中,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进而将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按照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实现了由网络设备指示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再进一步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避免了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盲目尝试随机接入资源的问题,网络设备侧也就可以在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接收随机接入前导,避免波束不匹配的问题,提升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时隙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下行信号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系统(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EDGE)、宽带码分多址系统(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码分多址2000系统(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2000)、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Time Division-Synchronization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terminal device)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S,MobileStation)、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 equipment)等,该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01包括网设备101和终端102。当无线通信网络01包括核心网时,该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与核心网相连。网络设备101还可以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IP)网络200进行通信,例如,因特网(internet),私有的IP网,或其它数据网等。网络设备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服务。例如,参见图1所示,网络设备101为网络设备101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提供无线接入。另外,网络设备之间还可以可以互相通信。
网络设备101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进行通信的设备。例如,可以是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eNodeB)或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等。或者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等。在终端对终端(Deviceto Device,D2D)通信系统中,该网络设备还可以是担任基站功能的终端。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等。
本申请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对应于未来的5G提案,例如:The NR PRACH configuration can consider to reduce the candidatesubframe numbers at each RACH resource time density and provide more optionsin time density。再例如The time slot number and OFDM symbol number should bedefined for the PRACH resources,NR should strive to simplify theconfiguration and overhead.For example,by defining a finite number ofcandidate PRACH resource time patterns in a subframe,the time slot number andOFDM symbol number for each pattern are predefined。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网络设备生成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可以预先配置多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确定当前要使用的索引方式后,生成第三指示信息。可选地,第三指示信息中携带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的标识。
S2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
S203、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
S204、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
可以提前为终端配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映射关系,终端获取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后,可以根据配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
可选地,1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可以对应1个或多个时隙。
S205、终端根据上述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上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在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后,可以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S206、终端按照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地,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进而终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即不需要网络设备指示索引方式,直接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后,就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进而按照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即终端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索引方式直接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不限定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可以在随机接入周期或整个时域上确定等。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并根据上述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上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进而按照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实现了由网络设备指示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终端可以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避免了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盲目尝试随机接入资源的问题,网络设备侧也就可以在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接收随机接入前导,避免波束不匹配的问题,提升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效率。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S3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S303、终端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用于终端确定该终端的随机接入资源。这里终端可以先确定比较大范围的随机接入资源,例如随机接入周期中的所有随机接入资源等。
S304、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终端会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多个下行信号,这里根据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可以确定某个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S305、终端按照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进而将第一指示信息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按照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实现了由网络设备指示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再进一步根据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避免了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前导时盲目尝试随机接入资源的问题,网络设备侧也就可以在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接收随机接入前导,避免波束不匹配的问题,提升了随机接入过程的效率。
可选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上述实施例中,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可以包括:随机接入的时间、频率等信息。其中随机接入的时间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微时隙、时隙、子帧、时间长度为H个基本时间单元的时间段,表示可以发送一个预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要的时间,随机接入的频率表示发送一个预定义的随机接入前导所需要的带宽,其中H大于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由随机接入的时间和随机接入的频率两个维度来标识,即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频率定义一个随机接入资源。在另一实现方式中,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频率可以定义多个随机接入资源。不以此为限,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M1个随机接入的时间、M1个随机接入的频率定义M2个随机接入资源,其中M1不等于M2。可选地,网络设备指示每随机接入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个数M2。
一个随机接入资源还可以称为一个随机接入机会(RACH occasion/RACHtransmission occasion/RACH opportunity/RACH chance,RO),或者在一个随机接入时间频率资源上的一个/多个集合的随机接入前导。
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可以是包括下述几种:(1)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2)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3)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再在接下来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依次类推,N为大于0的整数。可选地,所述N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预定义/预存储的值,或者预定义/预存储的方式获取。接下来的N个时隙,与前面N个时隙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中间间隔一个或多个时隙,在此不作限制。
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可以是上述索引方式中的一种,具体由网络设备进行指示。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多个下行信号,终端确定某个下行信号后,按照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内确定这个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假设一个下行信号关联F个随机接入资源,使用固定的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索引为k的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可以表示为:(k-1)F+(0:F-1),其中“0:F-1”表示0到F-1的所有整数。k、F为大于0的整数。
具体举例说明:
(1)上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可以为: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默认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固定关系,假设一个随机接入周期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有多个,一个时隙中有多个随机接入的时间,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在频域上也有多个随机接入资源。
如图4所示,整个随机接入周期时间上有F*K个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有K个下行信号,K为大于0的整数。按照(1)中的索引方式,可以先在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上,依次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在这些时隙上的时间t。具体地,先在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上、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第一个时隙确定随机资源的时间,再在该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上、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第二个时隙确定随机资源的时间,以此类推,将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上所有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完,再在第二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上执行同样的操作,直到随机接入周期内所有的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完毕。
本申请中,随机接入资源是指可以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间、频率。随机接入资源也可以是在随机接入时间、随机接入频率上,由随机接入前导组成的一个或者多个集合。时间可以指子帧、时隙、小时隙(mini-slot)、OFDM符号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时间指时隙、小时隙、OFDM符号时,可以基于所在子帧/时隙/小时隙中的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确定,也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确定。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对应的时隙为1ms;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2ukHz时,对应的时隙为2-ums,其中u为子载波间隔的索引。
本申请中,下行信号可以指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lock)、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中的至少一种。SS block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OFDM符号。SS block中包含以下至少一项: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物理广播信号(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PBCH)、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SS block也可以称为SS/PBCH block。
本申请中,随机接入周期又称随机接入资源的周期,可以指标准定义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段(time interval);或者指随机接入资源出现的时间周期;或者指关联到同一个下行信号的随机接入资源出现的最小周期。
(2)上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可以为: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默认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固定关系,假设一个随机接入周期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有多个,一个时隙中有多个随机接入的时间,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在频域上也有多个随机接入资源。
如图5所示,整个随机接入周期时间上有F*K个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有K个下行信号,K为大于0的整数。按照(2)中的索引方式,可以先在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隙上,第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频率位置,然后在第二个随机接入的时间上,确定随机资源所在的频率位置,直到第一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隙上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完毕,再在第二个有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隙上执行同样的步骤,依次进行,直到随机接入周期内所有的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完毕。
(3)上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可以为:终端根据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这里周期指的是随机接入周期。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资源索引示意图。
默认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固定关系,假设一个随机接入周期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有多个,一个时隙中有多个随机接入的时间,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在频域上也有多个随机接入资源。
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一个随机接入的时间在频域上有F个随机接入资源,所述F为预设值或者网络设备配置值。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所述F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服务小区标识、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信息、载波频率范围、业务类型、最大下行信号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信息、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关联关系、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和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
如图6所示,整个随机接入周期时间上有F*K个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有K个下行信号,K为大于0的整数。按照(3)中的索引方式,在随机接入周期中,先在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然后在接下来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直到随机接入周期中所有时隙上的随机接入资源确定完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指的是这些随机接入资源时间t都相同,同一时间上有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资源(随机接入机会),不过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根据不同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个数。
可选地,本申请中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关系也可以不固定,可以灵活根据关联关系结合当前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其中,关联关系又可以称为对应关系、映射规则、映射方式(mapping rule/mapping method/map or mapping association method/association rule),都表示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对应关系,即根据下行信号的索引值k可以获取表示该下行信号的随机接入资源(或者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可以获取该随机接入资源所对应的下行信号。
具体地,关联关系还可以是下述任一种:
1)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一个下行信号。
即一个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与一个/一类(例如准共址(Quasi-colocation)的多个下行信号)下行信号关联。不同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位于不同时间上。
或者,
2)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多个下行信号。或者,
即一个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与多个下行信号关联。多个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可以位于相同的时间上。
3)同一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对应所有下行信号。
即所有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可以位于相同的时间上,这种关联关系要求在频域上有足够多的资源。
上述三种关联关系,1)~3)对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或硬件能力的要求依次增加,相应地时间资源效率也依次提高。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和/或硬件能力灵活使用关联关系。例如:在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或硬件能力比较弱(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配置1)的关联关系,同时还可以降低实现的复杂度。在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或硬件能力一般(位于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之间)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配置2)的关联关系。在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或硬件能力比较强(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配置3)的关联关系。网络设备配置2)和3)还可以节省时间开销。
另外,在配置关联关系1)时,可以配置终端采用图4所示的第(1)种随机接入资源索引方式。在配置关联关系2)时,可以配置终端采用图5所示的第(2)种随机接入资源索引方式。在配置关联关系3)时,可以配置终端采用图6所示的第(3)种随机接入资源索引方式。
在以上实施例中,随机接入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频率位置是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随机接入所在的频带带宽、一个随机接入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M2、随机接入频率资源与时间的对应关系中的至少一个确定。其中上述参数可以是预定义或者预存储或者网络设备信令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关联关系指示信息,该关联关系指示信息中携带关联关系的标识。例如可以用两个位标识关联关系,“00”标识关联关系1),“01”标识关联关系2),“10”标识关联关系3),但不以此为限。终端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关联关系以及固定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举例说明,假设固定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为先在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下行信号的索引k与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i可以预先配置好映射关系,例如:
k=mod(i,K),其中,i=0,1,...,FK-1;或者,
其中,i=0,1,...,FK-1。不过不以这两种映射关系为限。
其中,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i可以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的时间、随机接入的频率等价表示,采用上述映射关系,下行信号可以直接关联到随机接入资源的具体时间和频率。例如,图3中随机接入资源0可以由该资源所在的时隙、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间0、随机接入频率0表示;图3中随机接入资源F+1可以由该资源所在的时隙、时隙内的随机接入时间1、随机接入频率1表示。
其他索引方式也可以参照上述映射关系,不再赘述。
上述索引方式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的。具体实现时,在终端根据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资源前导之前,终端获取预设的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或者,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进一步地,同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中可以存在多个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还可以进一步分成多个前导集合,随机接入资源上的多个前导集合可以关联到不同的下行信号。相应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可以是:先确定随机接入前导集合的索引,然后在时间、频率维度上采取以上所说的进行进一步索引。可选地,随机接入前导集合的大小(或者集合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数量)由网络设备配置指示;可选地,随机接入前导集合的大小预定义或者预存储。同时,形成前导子集的顺序可以按照: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循环移位形成多个随机接入前导,然后根据根序列顺序依次生成其他随机接入前导,直到所有根序列遍历完毕,或者遍历的根序列数量达到预定义或者预存储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数量,或者总共生成的随机接入前导数量达到预定义或者预存储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数量,或者总共生成的随机接入前导子集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的数量达到预定义或者预存储或者网络设备配置的数量。
可选地,可以由网络设备直接通过指示信息向终端指示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内的时间结构,那么再进一步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就可以确定出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上述终端根据网络设备下发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可以是: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
具体地,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确定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时间范围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根据网络设备指示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以及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
这里时间范围可以指一个时间段,或者多个时间段的集合,或者多个时隙/子帧的集合等,本申请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如果时间范围是多个时隙/子帧的集合,那么不同的时隙结构或不同的子帧结构,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也不同。
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前,终端还可以根据预设的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或者,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相应地,终端根据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
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可以是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具体时间位置,例如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某个OFDM符号等。
可知,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发生变化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映射关系可能不同。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等信息。
系统帧(system frame)又称为帧(frame)、无线帧(radio frame)。系统帧时间长度为10ms,包括10个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长度为1ms。一个子帧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时隙,具体地,一个子帧中时隙的数量与子载波间隔有关,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索引为u=0)时,一个子帧只有一个时隙;再例如子载波间隔为15*2ukHz(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索引为u=1~4),一个子帧有2u个时隙。一个时隙中可以包含14个OFDM符号。系统帧位置可以由系统帧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表示。在本申请中,κ=64,对应的基本时间单元(basic time unit)为1/(480000 4096)。
随机前导的格式可以是现有标准中下述表1格式中的一种或多种:A0、A1、A2、A3、B0、B1、B2、B3、B4、C0、C2;或者表2中的一种或者多种:0、1、2、3。在实际中,格式A0~C2以及格式0~3还可以是其它称呼,这里不作限定。
具体地,表1为序列长度L=127或者139时的前导格式。
表1
表2为序列长度L=839时的前导格式
表2
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确定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即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一个时隙中的时间位置,又称随机接入时间)、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但不以此为限,可以分别获取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
举例说明,表3、表4为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4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3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连续的时隙。
表3
表4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非连续的时隙。
表4
这种情况下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2毫秒(ms),那么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1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2~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2、3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1、4~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在此不具体限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3和表4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以下实施例中也类似,不再赘述。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80ms、和/或、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1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3或表4所示。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例如上述表3、表4中的Mod(SFN,8)=0表示整除8的系统帧号,均可替换为Mod(SFN,8)=1、Mod(SFN,8)=2、Mod(SFN,8)=3、Mod(SFN,8)=4、Mod(SFN,8)=5、Mod(SFN,8)=6、Mod(SFN,8)=7中任一个。又例如上述表3、表4中,Mod(SFN,4)=0均可替换为Mod(SFN,4)=1、Mod(SFN,4)=2、Mod(SFN,4)=3中任一个。再例如上述表3、表4中Mod(SFN,2)=0均可替换为Mod(SFN,2)=1等。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3、表4,例如表4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6”时,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2、6”,但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1号时隙的场景下,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可以取2~9中任意1个或多个时隙,例如除了“2、6”之外还可以取3~9号时隙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值(x1、x2)。
又例如表4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8”时,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2、3、4、5”,实际可以取2~9中任意4个不同的值x1,x2,x3,x4,或者任意取其中两两组合的时隙,例如(x1,x2)和(x3,x4)。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不同,对应的时隙存在不同,例如第一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时隙表示为(x1,x2,x3,x4)、第一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时隙表示为(y1,y2,y3,y4),其中(x1,x2,x3,x4)、(y1,y2,y3,y4)由3~9中的任意4个不相同的数值,且(x1,x2,x3,x4)与(y1,y2,y3,y4)两组数字中,最多有3个数字相同。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x1与x2、x3与x4、和/或者x2与x3之间等间隔分布,例如:x2=x1+a,x4=x3+a,和/或者x3=x2+a,其中a可以取1~4之间任意整数;类似地,y1与y2、y3与y4、和/或者y2与y3之间等间隔分布,例如:y2=y1+b,y4=y3+b,和/或者y3=y2+b。
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如果下行和上行采取不同的频率(或频段),即频分方式进行上行和下行通信,则所述x1~x4、y1~y4可以取0~9之间的任意的值,具体取法与上述方法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举例说明,表5、表6为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8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5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连续的时隙。
表5
表6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非连续的时隙。
表6
这种情况下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4毫秒(ms),那么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3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4~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5和表6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80ms、和/或、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3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3或表4所示。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其具体替换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5、表6,其具体替换也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58~63对应的时隙索引可以为其它值。例如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8)=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8)=0时相同,且为4,5,6,7;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8)=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8)=0时相同,且为6,7,8,9。类似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60和61,62和63也可以有类似的操作。
表格表3、表4、表5、表6中的时隙位置是基于子载波间隔是15kHz的时隙长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因此各自对应的时隙长度会不一样。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这些表格中的时隙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也可以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指示信息Flag,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方式。当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是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且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表3、表4、表5、表6中的时隙位置索引、持续时隙数、以及时隙中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中至少一项可以进一步调整,从而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侧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和上行/下行数据的时间对齐。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30kHz时,表3、表4、表5、表6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2个连续的3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15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30kHz的时隙索引为时隙2k以及2k+1。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基于k和k+1连续2个3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新的两个30kHz的时隙k和k+1,各自对应半个15Hz的时隙(即7个15kHz的OFDM符号,此时,相当于在表16,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中,将下行信号数量小于7个15kHzOFDM符号的构成方式排除后,任意一种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足够的结构即可)。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类似地,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60kHz时有对应的调整,这里不再赘述。
举例说明,表7、表8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4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7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连续的时隙。
表7
表8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非连续的时隙。
表8
这种情况下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4毫秒(ms),那么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另外,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场景,还有考虑到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场景共存,不放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长度为2ms。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1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5~1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2~3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1、6~1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7和表8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80ms、和/或、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1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5或表6所示。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其具体替换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7、表8,其具体替换也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58~63对应的时隙索引可以为其它值。例如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8)=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8)=0时相同,且为8,9,10,11;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8)=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8)=0时相同,且为14,15,16,17。类似地,60和61,62和63也可以有类似的操作。
表格表7、表8、表9和表10中的时隙位置是基于子载波间隔是30kHz的时隙长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因此各自对应的时隙长度会不一样。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也可以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指示信息Flag,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方式。当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是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且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表7、表8、表9、和表10中的时隙位置索引、持续时隙数、以及时隙中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中至少一项可以进一步调整,从而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侧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和上行/下行数据的时间对齐。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60kHz时,表7、表8、表9和表10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2个连续的6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3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60kHz的时隙索引为时隙2k以及2k+1。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30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基于k和k+1连续2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新的两个60kHz的时隙k和k+1,各自对应半个30Hz的时隙(即7个30kHz的OFDM符号,此时,相当于在表16,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中,将下行信号数量小于7个30kHzOFDM符号的构成方式排除后,任意一种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足够的结构即可)。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15kHz时,表7、表8、表9和表10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半个的15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3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半个15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两个30kHz时隙索引k以及k+1,则调整为一个15kHz的时隙。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基于k和k+1连续2个3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半个15kHz的时隙时隙对应一个30Hz的时隙。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实施例4:举例说明,表9、表10为子载波间隔为3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8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9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连续的时隙。
表9
表10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非连续的时隙。
表10
这种情况下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2毫秒(ms),那么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另外,对于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场景,还有考虑到与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场景共存,不放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长度为2ms。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3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8~1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4~7号时隙,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1、2、3、12~1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9和表10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80ms、和/或、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3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9或表10所示。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其具体替换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9、表10,其具体替换也可以参见表3、表4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58~63对应的时隙索引可以为其它值。例如表11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0时不相同,且为24~39;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0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1时不相同,且为24~39。类似的,Mod(SFN,16)=0,Mod(SFN,16)=1,Mod(SFN,16)=2和Mod(SFN,16)=3任意多个可以作类似调整,这里不再赘述。
再例如,表12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0时不相同,且为8~39;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0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1时不相同,且为8~39。类似地,60和61,62和63也可以有类似的操作。
表格表11和表12中的时隙位置是基于子载波间隔是60kHz的时隙长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因此各自对应的时隙长度会不一样。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也可以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指示信息Flag,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方式。当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是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且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表11和表12中的时隙位置索引、持续时隙数、以及时隙中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中至少一项可以进一步调整,从而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侧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和上行/下行数据的时间对齐。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120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2个连续的12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60kHz的时隙索引为时隙2k以及2k+1。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60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和k+1连续2个12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新的两个120kHz的时隙k和k+1,各自对应半个60Hz的时隙(即7个60kHz的OFDM符号,此时,相当于在表16,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中,将下行信号数量小于7个60kHz OFDM符号的构成方式排除后,任意一种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足够的结构即可)。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30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半个的3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半个30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两个60kHz时隙索引2k以及2k+1,则调整为一个30kHz的时隙。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30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基于时隙k和k+1连续2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半个30kHz的时隙时隙对应一个60Hz的时隙。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15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1/4个的15kHz的时隙(例如2~4个15kHz的OFDM符号),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1/4个15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两个60kHz时隙索引k以及k+1,则调整为一个15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四个60kHz时隙索引k~k+3,则调整为一个15kHz的时隙。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k+3连续4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半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k+1连续2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1/4个15kHz的时隙时隙对应一个60Hz的时隙。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第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第二种调整方式;Flag=2时,对应第三种调整方式)。
实施例5:举例说明,表11、表12为子载波间隔为6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64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11中随机接入资源放置在20~29号时隙中一个或多个。
表11
表12中系统帧中所有位置都可以放置随机接入资源。
表12
子载波间隔为6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64时,对应的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5m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19号时隙时,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20~3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20~39号时隙时,则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1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11和表12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与下行采取不同频段。由于上行与下行位于不同的频段,因此系统帧中所有时间位置都可以放置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160ms、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19号时隙时,如果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那么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1所示;如果上行与下行采取不同频段,那么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2所示。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例如上述表11、表12中的Mod(SFN,16)=0均可替换为Mod(SFN,16)=1~15中任一个。又例如上述表11、表12中,Mod(SFN,8)=0均可替换为Mod(SFN,8)=1~7中任一个。其余类似,即前述实施例中,Mod(SFN,Q)=0均可替换为Mod(SFN,Q)=1~(Q-1)中任一个,Q为大于0的整数,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11、表12。例如表11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6”时,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为“20~27(表示20到27之间所有整数)”,但在下行和上行在同频段采用时分方式、且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19号时隙的场景下,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可以取20~39中任意1个或多个时隙,例如可以取20~39号时隙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值(x1、x2)。这里均可参照前述表格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下行和上行在同频段采用时分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下行信号块映射在其它时隙号,则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或者,或者将本系统帧与下一个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之前的时隙一并映射,对应的时隙号做相应的偏移即可。
举例说明,表13为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64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13中随机接入资源放置在40~79号时隙中一个或多个。
表13
子载波间隔为120kHz,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为64时,对应的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5ms。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39号时隙时,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40~7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40~79号时隙时,则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3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13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与下行采取不同频段。由于上行与下行位于不同的频段,因此系统帧中所有时间位置都可以放置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除了与“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块中一项或多项”相关,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160ms、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39号时隙时,如果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那么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3所示。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例如上述表13中的Mod(SFN,16)=0均可替换为Mod(SFN,16)=1~15中任一个。又例如上述表13中,Mod(SFN,8)=0均可替换为Mod(SFN,8)=1~7中任一个。其余类似,即前述实施例中,Mod(SFN,Q)=0均可替换为Mod(SFN,Q)=1~(Q-1)中任一个,Q为大于0的整数,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表13中时隙号位置可以是其它值。例如,表格中相同前导格式以及系统帧位置时的两个配置值,如果时隙号位置分别为40~47和56~63(a~b表示从a到b之间的所有整数,例如20~27表示20,21,22,23,24,25,26,27),可以为其它值,例如40~79中任意16个不相同的值x1~x8和y1~y8;如果时隙号位置为40~55,可以为其它值,例如40~79中任意16个不相同的值x1~x16;如果时隙号位置为40:71,可以为其它值,例如40~79中任意32个不相同的值x1~x32。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x1~x8和y1~y8、x1~x16和y1~y16,x1~x32之间等间隔分布,即:x(i+1)=xi+k1,i=1,2,…,16,y(i+1)=yi+k2,i=1,2,…,8,和/或者yi=xi+k3,其中k1和k2可以取1~16之间任意整数,k3可以取任意整数。在k1=k2=1时,两个时隙相邻,即连续两个相邻的连续分布的时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行和上行在同频段采用时分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下行同步信号信号块如果映射在其它时隙号,则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将系统帧内其它时隙号类似操作,或者将本系统帧与下一个系统帧中下行同步信号块之前的时隙一并来映射,对应的时隙号做相应的偏移即可。例如在另外一个实现方式中,下行同步信号块位于40~79号时隙,则随机接入资源放置在0~39号时隙。调整的方式类似与前面实施例中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行与下行采取不同频段,以上x1~x32和y1~y16可以取0~79之间任意不相同整数。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确定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之间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确定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
同一个系统帧周期内的多个时隙位置,可以分布在更多的系统帧中。例如,配置索引为0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可以为:Mod(SFN,8)=x1中的时隙索引i1~j1,Mod(SFN,8)=x2中的时隙索引i2~j2,…,Mod(SFN,8)=xK中的时隙索引iK~jK,即8个时隙分布在K个系统帧中,每个系统帧中各有若干个时隙;配置索引为1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可以为:Mod(SFN,8)=y1中的时隙索引l1~m1,Mod(SFN,8)=y2中的时隙索引l2~l2,…,Mod(SFN,8)=yK中的时隙索引lK~mK,即8个时隙分布在K个系统帧中,每个系统帧中各有若干个时隙。可选地,x1~xK与y1~yK互不相同,此时对于任意k,ik~jk与lk~mk之间可以有交集,也可以没有交集。可选地,xk=yk,k=1~K,此时对于任意k,ik~jk与lk~mk之间不能完全相同。上面K表示随机接入资源分布在一个系统帧周期内的系统帧的个数。例如表13中对于配置索引为0和1时为1;配置索引为58~63时为2。在另外的实施例中,K可以为其他值,例如K=1~64中的任意值,且K小于该配置索引i下对应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系统帧周期Pi,也即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位置为mod(SFN,Pi)=x时,K Pi。注意本方法对于本文中所有随机接入资源配置的实施例都可以适用,在其它随机接入资源配置的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58~63对应的时隙索引可以为其它值。例如表11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0时不相同,且为24~39;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0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1时不相同,且为24~39。类似的,Mod(SFN,16)=0,Mod(SFN,16)=1,Mod(SFN,16)=2和Mod(SFN,16)=3任意多个可以作类似调整,这里不再赘述。
再例如,表12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8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1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0时不相同,且为8~39;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为59时,系统帧位置Mod(SFN,16)=0时,时隙位置与Mod(SFN,16)=1时不相同,且为8~39。类似地,60和61,62和63也可以有类似的操作。
表格表11和表12中的时隙位置是基于子载波间隔是60kHz的时隙长度。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因此各自对应的时隙长度会不一样。在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可以基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也可以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或者网络设备配置指示信息Flag,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方式。当随机接入资源配置表格中的时隙是基于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对应的时隙、且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不相同时,表11和表12中的时隙位置索引、持续时隙数、以及时隙中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中至少一项可以进一步调整,从而使得网络设备与终端侧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和上行/下行数据的时间对齐。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120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2个连续的12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60kHz的时隙索引为时隙2k以及2k+1。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60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和k+1连续2个12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新的两个120kHz的时隙k和k+1,各自对应半个60Hz的时隙(即7个60kHz的OFDM符号,此时,相当于在表16,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中,将下行信号数量小于7个60kHz OFDM符号的构成方式排除后,任意一种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足够的结构即可)。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30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半个的30kHz的时隙,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半个30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两个60kHz时隙索引2k以及2k+1,则调整为一个30kHz的时隙。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30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基于时隙k和k+1连续2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半个30kHz的时隙时隙对应一个60Hz的时隙。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前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后一种调整方式)。
例如,上行或者下行数据为15kHz时,表11和表12中的任意一个时隙索引可以对应1/4个的15kHz的时隙(例如2~4个15kHz的OFDM符号),对应的时隙索引和/或者持续时隙数进行缩放,即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60kHz时隙索引为k,则调整为1/4个15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两个60kHz时隙索引k以及k+1,则调整为一个15kHz的时隙;或者如果随机接入前导所在有连续四个60kHz时隙索引k~k+3,则调整为一个15kHz的时隙。即保持随机接入资源的绝对时间不变。此时,时隙内的随机接入前导构成可以进一步调整,例如,一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k+3连续4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半个15kHz时隙长度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构成结构可以是k~k+1连续2个60kHz的时隙长度;再例如1/4个15kHz的时隙时隙对应一个60Hz的时隙。以上调整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预先定义/预存储,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例如指示Flag=0时,对应第一种方式;Flag=1时,对应第二种调整方式;Flag=2时,对应第三种调整方式)。
举例说明,表14为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为839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14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和下行在不同频段上分别进行,需要错开其他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信号所在时间,以避免干扰,因而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和5号时隙时,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1~4、6~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14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
可选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160ms、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和5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4所示。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例如上述表14中的Mod(SFN,16)=0均可替换为Mod(SFN,16)=1~15中任一个。又例如上述表14中,Mod(SFN,8)=0均可替换为Mod(SFN,8)=1~7中任一个。其余类似,即前述实施例中,Mod(SFN,Q)=0均可替换为Mod(SFN,Q)=1~(Q-1)中任一个,Q为大于0的整数,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14,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下行和上行在同频段采用时分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下行信号块映射在其它时隙号,则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或者,或者将本系统帧与下一个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之前的时隙一并映射,对应的时隙号做相应的偏移即可。
举例说明,表15为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为127或139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
表15
表15所示的映射关系,适用于不同子载波间隔、以及不同的最大下行信号块个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与下行采取不同频段。由于上行与下行位于不同的频段,因此系统帧中所有时间位置都可以放置随机接入资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例如表15中随机接入配置索引0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1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相同(即每8个系统帧中出现一个时隙),系统帧位置相同,但是在时隙位置不相同。
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行和下行在同频段上采取时分的方式,对应的下行信号块需要占用5ms,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所在的时间不能放置随机接入资源。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0~4号时隙时,那么随机接入资源位于5~9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又例如,下行信号块位于5~9号时隙时,则随机接入资源位于0~4号时隙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还可以与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下行信号的时隙相关。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可以是下述任一种: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在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大时间周期为160ms、下行信号的时隙为0~4号时隙时,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这个组合之间的映射关系如表15所示。
上述表格中的时隙、系统帧均为示例,并不以表中为限。例如上述表15中的Mod(SFN,16)=0均可替换为Mod(SFN,16)=1~15中任一个。又例如上述表15中,Mod(SFN,8)=0均可替换为Mod(SFN,8)=1~7中任一个。其余类似,即前述实施例中,Mod(SFN,Q)=0均可替换为Mod(SFN,Q)=1~(Q-1)中任一个,Q为大于0的整数,不再赘述。
类似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不限于表15,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下行和上行在同频段采用时分方式的情况下,如果下行信号块映射在其它时隙号,则与前述实施例类似,在下行信号的时隙为其他时隙时,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也可以发生变更,与下行信号的时隙不重合即可;或者,或者将本系统帧与下一个系统帧中下行信号块之前的时隙一并映射,对应的时隙号做相应的偏移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的Mod(x,y)表示取模运算,也可以写成x%y,还可以写成x Mod y。
上述表3~表15中,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表示在一个系统帧的时隙号,表中的系统帧位置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随机接入资源的周期。
在表3~表13对应的实施例中,每一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时隙可以关联多种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隙结构。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前导结构示意图。
例如图7-图15所示为9种随机接入前导的时隙结构。
可选地,多种随机接入结构对应的多种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密度,例如图7~图9和图12~图15所示分别为不同时隙或者OFDM符号位置上的随机接入资源,但是一个子帧内的资源数量相同.再例如图9~图11所示分别为每个时隙中有2、4、6个随机接入资源(前导格式为A1或B1)。
可选地,多个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不相同,例如图15中30kHz、60kHz、120kHz子载波间隔,子帧内奇数时隙的资源数量与偶数时隙的资源数量不相同。以上{图7~图11}和{图12~图15}分别针对随机接入前导格式A1和B1、A2和B2,实际中不限于这些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可以任意其它一种或者多种随机接入前导格式。
例如{图7~图11}和{图12~图15}中每一个图,分别表示4种不同的子载波间隔15kHz、30kHz、60kHz、120kHz子载波间隔下的随机接入结构。在实际中,根据网络设备配置或者预设置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确定具体的随机接入结构。即,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下,不同的随机接入结构可以是图中相应子载波间隔下的结构的任意一种,而不局限于图中的组合对应方式。例如15kHz时,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为0时对应图7中的结构,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为1时对应图7~图9中的结构;30kHz时,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为0时对应图7中的结构,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为1时对应图8中的结构。
网络设备通过信令指示当前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和随机接入前导的结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服务小区标识、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信息、载波频率范围、业务类型、最大下行信号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信息、相同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频率个数、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关联关系、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和随机接入结构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获取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起始位置、持续时间、或者结束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信令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SI)、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元素(Medium access control-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指令(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 order)等。
例如,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频率、网络设备指示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当随机接入资源位于6GHz以下频段并且网络设备指示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信息为第一预设值(例如0)时,对应15kHz;当随机接入资源位于6GHz以下频段并且网络设备指示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信息为第二预设值(例如1)时,对应30kHz;当随机接入资源位于6GHz以上频段并且网络设备指示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信息为第一预设值(例如0)时,对应60kHz;当随机接入资源位于6GHz以上频段并且网络设备指示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信息为第二预设值(例如1)时,对应120kHz。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时间密度(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下,最多有两个不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且两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系统帧、时隙、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例如,系统帧的位置相同,但是时隙位置和/或者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时隙位置的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不相同;再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隙中的OFDM符号位置相同,但是系统帧和/或时隙的位置相同。所述时间密度相同,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一样多,例如所述时间间隔是5ms、10ms、20ms、40ms、80ms、160ms、320ms、640ms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接入结构是指一个或者多个随机接入前导或者资源在一个或者多个时隙/子帧中的结构;也可以指一个或者多个随机接入前导或者资源在一个或者多个OFDM中的结构,例如表22~表24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结构中的随机接入资源还可以有其它方式;例如,随机接入结构以一个时隙为基准,多个时隙组成一个新的随机接入结构(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间上可以不连续);随机接入结构以一个时隙为基准,一个或者多个子帧中的时隙组成一个新的随机接入结构(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间上可以不连续);随机接入结构以多个OFDM符号为基准,一个或者多个时隙组成一个新的随机接入结构(例如随机接入资源在时间上不连续)。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随机接入结构示意图。
图16中随机资源所在的时间范围表示为T个时隙,T为大于0的整数。
如图16所示,在T个时隙中,可以有下行数据和/或上行数据,P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下行数据在时间上是分别连续的,P个随机接入前导可以采取不相同的格式。K1表示下行数据占用的OFDM符号数、K2表示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之前第一上行数据占用的OFDM符号数(或者时间长度)、K3表示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之后第二上行数据占用的OFDM符号数、S表示上行或下行切换时间占用的OFDM符号数。
上行或下行切换时间(Switch time),指的是上行传输切换到下行传输的时间,或者下行传输切换到上行传输的时间。
图16中的OFDM符号是以该段上行或者下行数据的子载波间隔为参考。
举例说明,T=1时,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与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则K1、K2、K3可以是0~12个OFDM符号。例如,P=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都相同且为A0,K1=4,K2=0,K3=0,S=2个OFDM符号;再例如P=8且所有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C0,K1=0,K2=0,K3=0,S=2个OFDM符号;再例如P=2且所有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C2,K1=3,K2=0,K3=0,S=2个OFDM符号。在另外的实施例中,K1,K2,K3中至少一个为固定值;例如K1固定为0;再例如K2固定为0;再例如K3固定为0。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K1、K2、K3、P、S、T的具体取值与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配置索引、下行信号数量、时频资源所在载波频率范围、该频带所支持的业务类型、该频带参考时间的波形参数(例如子载波、帧结构)中的至少一个有关。其中总的上行数据、下行数据、P个随机接入前导总时间、下行到上行切换时间S之和不超过T个时隙宽度。例如T、P与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或者相应的子载波间隔索引)有关,在随机接入子载波间隔索引为u,对应子载波间隔为15×2ukHz时,对应的T=2u个时隙,P=P0 2u,其中P0为根据网络设备信令配置的指示的值、或者预定义的与随机接入前导格式有关的值。
但不以此为限。下述表16~表24中,在每一个Switch time i(指下行与上行之间的切换时间)列中,第一子列表示切换时间(记为S,时间单位为κ·2u),第二子列表示T个时隙中的OFDM符号数量(记为M,表示其它上行、下行数据),第三个子列表示T个时隙中的RO(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记为S),其中M=K1+K2+K3。
可选地,每一个switch time i的第一个子列都可以是相同且为i*2192个时间(单位为κ·2u)。如果switch time跨0或0.5ms的时间,则对应地再加上16个时间(单位为κ·2u)。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上行数据的数量K3=0,此时,在T个时隙中的第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时间为(2192 M+S)2u个基本时间单元;第p个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时间为(2192M+S)2u+p N,其中p=0,1,..,P-1,或者(如表1和表2中所述,Nu是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序列时间长度、是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循环前缀时间长度、是随机接入前导格式的保护时间长度)。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上行数据的数量K3=0,此时,在T个时隙中的第一个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时间为(2192(K1+K2)+S)2u个基本时间单元;第p个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时间为(2192 M+S)2u+p N,其中p=0,1,..,P-1。
当所述下行数据、上行数据、切换时间、随机接入前导跨越n个子帧开始或者子帧中间值(例如,Q+0.5ms,Q为整数)时,相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的循环前缀或者保护时间间隔延长16n 2u个基本时间单元,或者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时间提前16 n 2u个基本时间单元。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每个随机接入前导发送的时间相对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间(例如子帧、时隙、OFDM起始符号、OFDM结束符号中的至少一个),提前8m2u个基本时间单元,所述m为预配置或者网络设备信令配置的值,m=0~4095。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P与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最大下行信号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业务类型、载波频率有关。可选地,每T个时隙内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P=2k,其中k=0~8。例如T=1,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4,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0、C0、A1、B1中的一种时,P=4;再例如T=1,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0或者C0中的一种时,P=8;再例如T=1,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2、A3、C2时,P=2;再例如T=1,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B4时,P=1。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T和P与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前导序列长度、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最大下行信号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业务类型、载波频率有关。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4,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0、C0、A1、B1中的一种时,T=1,P=4;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4,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2、A3、C2中的一种时,T=2,P=2;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4,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B4中的一种时,T=4,P=1;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0、C0、A1、B1中的一种时,T=1,P=8;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或者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A2、A3、C2中的一种时,T=4,P=2;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15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B4中的一种时,T=4,P=1;再例如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为30kHz,最大下行信号数量为8,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B4中的一种时,T=8,P=1。
表16中以T=1为例。
表16
表17中以T=2为例。
表17
表18中以T=3为例。
表18
表19中以T=4为例。
表19
表20中以T=5为例。
表20
表21中以T=6为例。
表21
表22中以T=1/2(或者7个OFDM符号)为例。
表22
表23以T=1/4(或者4个OFDM符号)为例。
表23
表24以T=2/14(或者2个OFDM符号)为例。
表24
上述表格中的“格式”指的是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
图1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时隙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时隙结构示意图。
对于上述同一个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的内容,即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隙、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等,但具体的排布还可以不同。可以由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结构指示信息,结构指示信息中携带结构标识位。
例如结构标识位为“1”时,T个时隙中随机接入前导的分布如图17所示。结构标识位为“0”时,T个时隙中随机接入前导的分布如图18所示。
具体地,图17中T=1的结构中包含2个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以表3中索引号26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例。
图18中T=2的结构中包含4个随机接入前导,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以表3中索引号26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格式为例。
进一步地,当网络设备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发生变化时,随机接入周期中随机接入资源也可以随之发生变化。
具体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进行关联,一个下行信号对应有一个或者多个随机接入资源。终端在下行同步时,选择一个下行信号i,并且根据关联关系确定下行信号i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频率位置。在一种随机接入配置中,一个最大下行信号集(或者说下行信号扫描周期)中的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刚好为关联一个随机接入周期时间内的随机接入资源(一个下行信号可以关联一个或者或者多个资源,关联同一个下行信号的多个资源可以是时间上连续的,也可以是时间上非连续的)。最大下行信号集可以指,载波频率或者所在频段对应的最大允许的下行信号块数量(例如,3千兆赫兹(GHz)以下最大下行信号集中有4个下行信号块)。在另外一种随机接入配置中,一个最大下行信号集(或者说下行信号扫描周期)中的下行信号关联的资源,刚好为关联一个随机接入周期时间内的随机接入资源。
例如,下行信号集中有4个下行信号块,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值为26,随机接入资源构成结构如图17所示,频域上仅有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且每个下行信号块关联一个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即:一个下行信号集中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刚好是一个随机接入周期中所指定的资源。
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网络设备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集中的下行信号块会有所调整,例如只发送下行信号集中的一部分下行信号块。这种调整会影响到随机接入资源的对应。如果采取固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必然会导致下行信号集中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频率位置不确定。可选地,根据最大下行信号集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相应地调整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和/或调整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例如一种实现方式是,根据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块(信号索引i),依次对应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资源索引i);随机接入资源周期中其余的随机接入资源则释放为其它上行/下行通信,或者根据预配置或者网络设备指定的规则,调整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构成结构。具体地,最大下行信号集N=4中实际传输了2个下行信号块,则图17所示的结构中可以保留时隙2或时隙3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其余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图17中时隙2和时隙3中各保留格式为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A1对应的两个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调整实际传输的两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为2,下行信号块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方式可以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调整,或者网路审指示关联方式,例如把第一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调整为索引1和2(1或者3),第二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调整为索引3和4(相应地,2或者4)。再例如,最大下行信号集N=4中实际传输了3个下行信号,则图17所示的结构中:只保留时隙2中所有随机接入资源,以及时隙3中格式为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时隙3中格式为A1的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图17保留时隙3中所有随机接入资源,以及时隙2中格式为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时隙2中格式为A1的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或者终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调整随机接入资源的构成结构。或者,调整其中一个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为2,保持其它的下行信号块关联不变,例如把第一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调整为2。或者,把另外一个不发送的下行信号块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调整给第一个下行信号块。
再例如,下行信号集中有N=4个下行信号,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值为26,随机接入资源的构成结构为图18所示,频域上仅有一个随机接入资源,且每个下行信号块关联两个时间上的随机接入资源。即:一个下行信号集中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刚好是一个随机接入周期中所指定的资源。如上所述,在一个实现方式中,最大下行信号集N=4中实际传输了2个下行信号。则图18所示保留时隙2或时隙3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其余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图18中时隙2和时隙3中各保留后面的两个格式为A1和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每个时隙中前面两个A1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调整实际发送的两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4,即不改变随机接入资源的用途,下行信号与随机接入资源的关联方式可以按照预设的规则进行调整,或者网络设备指示关联方式。再例如,最大下行信号集N=4中实际传输了3个下行信号,则图18所示的结构中保留时隙2中所有随机接入资源,以及时隙3中的后面两个格式为A1和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时隙3中前两个格式为A1的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图18所示的结构中保留时隙3中所有随机接入资源,以及时隙2中的后面两个格式为A1和B1的随机接入资源,将时隙2中的前面两个格式为A1的随机接入资源释放为其它用途。或者,由网络设备指示或者根据预定义的规则调整随机接入资源的构成结构。或者,调整其中一个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4,保持其它的下行信号块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不变,例如把第一个下行信号块关联的资源数量调整为4。或者,把另外一个不发送的下行信号块对应的资源调整给第一个下行信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之间的对应是根据最大可能下行信号块数量确定,下行信号块索引i1对应的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j1。在实际中,部分下行信号块并没有被发送(例如信号索引i2),此时对应随机接入资源(例如随机接入资源j2)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随机接入,例如波束恢复、请求系统信息、触发寻呼消息发送、多个消息1发送(指在随机接入响应前发送多个消息1)、2步随机接入(2-step RACHprocedure)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随机接入过程中,随机接入前导发送的主要参数包括如表25所示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表25
需要说明的是,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可以是相对初始接入带宽的偏移值,也可以是相对下行信号频率(例如下行信号的中心频率或者起始频率或者结束频率)的偏移值,单位可以是子载波数或者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或者物理资源块组(physical resource block group)。
其中随机接入前导子载波间隔Msg1SubcarrierSpacing、关联关系Association、下行信号接收功率门限值RSRPThreshold、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SSBTxPower、下行信号发送功率SSBTxPower是在LTE基础上新增加的参数;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SSBTxPower、前导初始接收功率Preambel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和下行信号发送功率SSBTxPower基于多个下行信号配置。一个频段最大可能的下行信号数量为N,例如频段小于3GHz,则N=4;例如频段大于3GHz且不大于6GHz,则N=8;例如频段大于6GHz,则N=64。在实际当中,由于网络设备实现能力以及覆盖范围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小区内实际使用的下行的信号数量小于最大可能的下行信号。因此,需要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即用来实现小区覆盖所使用的下行信号个数以及索引。下行信号可以指下行同步信号块SS/PBCH block(synchronization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和/或者下行信道状态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可以是通过位图(bit map)的方式配置,位图需要的位数与频段有关。例如用1个比特指示一个下行信号或者一个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在频段小于3GHz时需要4个比特;频段大于3GHz且不大于6GHz时需要8个比特;频段大于6GHz时最多需要64个比特。在频段大于6GHz时,位图需要的比特数可以减少。在方式1中,64个下行信号被分为L个组,每个组M个下行信号,其中L可以为2,4,8,16,32,相应地M可以为32,16,8,4,2;此时可以采用L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下行信号组是否用来传输下行信号,例如第l个比特为1表示第l组下行信号中有下行信号发送;M个比特来指示下行信号组中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且每个下行信号组中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都相同,例如第m个比特为1表示下行信号组中第m个下行信号用来传输下行信号。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中下行信号示意图。具体地,如图19,L=8且对应的位图为10101101,M=8且对应的位图为10101010,其中阴影部分表示该下行信号(记为SSB)被传输。
由于在随机接入时,至少需要以下参数:获取一个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该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发送波束成型增益、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该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的前导初始接收功率、网络设备接收波束成型增益,而不同下行信号的以上参数可能不一样。因此,以上几个参数组合一起发送。例如,以上任意数量的参数彼此组合一起,与剩下的其它参数分别配置。
具体地,例如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该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发送波束成型增益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
再例如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
再例如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的前导初始接收功率、网络设备接收波束成型增益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时,例如在频段小于3GHz时,每一个下行信号使用2~4个比特(或者更多),总共8或者12或者16个比特来指示该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以及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以每个下行信号2个比特为例,总共需要8个比特,下行信号m由2m和2m+1比特指示;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00时,表示该下行信号没有被发送;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01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为1份;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10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为2份;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11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为3份;这里的一份随机接入资源表示一个集合的随机接入时频资源/前导,该集合的大小由网络设备配置或者由预定义/预存储。类似地,可以针对频段大于3GHz且不大于6GHz时,需要8 2或8 3或8 4,即分别为16,24,32个比特;在频段大于6GHz时,采取L比特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分组、下行信号分组中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以及每个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以及采用下行信号个数,需要M 2或M 3或M 4,即总共需要L+2M或L+3M或L+4M。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以上指示的可以是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频率位置或者索引,和/或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通知终端当前所使用的方式。例如指示信息携带标识Flag=0时,采取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的方式;指示信息携带标识Flag=1时,采取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时。其中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可以指下行信号组中总共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或者下行信号组中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其中同一个下行信号组中各个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相同。例如,在频段大于6GHz时,分成L个组,每个组M个信号。每一个下行信号组使用2~4个比特(或者更多),总共2L或者3L或者4L个比特来指示各个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以及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即总共需要2L+M或3L+M或4L+M个比特来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分组、下行信号分组中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以及每个下行信号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数量。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以上参数是基于下行信号组的配置。例如,在随机接入时,至少需要以下参数:获取一个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该下行信号组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发送波束成型增益、关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该下行信号组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的前导初始接收功率、网络设备接收波束成型增益,而不同下行信号的以上参数可能不一样。因此,以上几个参数组合一起发送。例如,以上任意数量的参数彼此组合一起,与剩下的其它参数分别配置。基于下行信号组的参数配置,具体可以是:同一个下行信号组中的各个下行信号的功率参数相同;或者同一个下行信号组中的各个下行信号功率参数不相同,但是不同下行信号组中相同索引位置的下行信号的功率参数相同。基于下行信号组的参数配置方法与以上基于下行信号的参数配置方法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获取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发送波束成型增益、该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上的前导初始接收功率、网络设备接收波束成型增益由两个参数分配配置,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功率参数和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是以上四个参数的结合,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功率至少包含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至少包含前导初始接收功率;再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功率包含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和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波束成型增益差,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包含前导初始接收功率;再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功率为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包含前导初始接收功率和网络设备发送/接收波束成型增益差。以上两个参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发送。例如,方式1:每个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的网络设备发送功率参数和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分别配置;方式2:每个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的网络设备发送功率参数基于参考网络设备发送功率参数以及该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对应的发送功率偏移值、每个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的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分别参考网络设备接收功率参数以及该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对应的接收功率偏移值。在方式2中,发送功率偏移值、接收功率偏移值、可以与一个下行信号(或者下行信号组)是否被传输结合一起发送。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一个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接收功率偏移值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时,在频段小于3GHz时,每一个下行信号使用2~4个比特(或者更多),总共8或者12或者16个比特来指示该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以及接收功率偏移值。以每个下行信号2个比特为例,总共需要8个比特,下行信号m由2m和2m+1比特指示;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00时,表示该下行信号没有被发送;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01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对应的接收功率偏移为p1(dBm);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10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对应的接收功率偏移为p2(dBm);当2m和2m+1指示比特为11时,表示该下行信号被发送,且该下行信号对应的接收功率偏移为p3(dBm);这里的p1,p2,p3为预定义/预存储的值。类似地,可以针对频段大于3GHz且不大于6GHz时,需要8 2或8 3或8 4,即分别为16,24,32个比特;在频段大于6GHz时,采取L比特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分组,以及采用下行信号个数,需要M 2或M 3或M 4,即总共需要L+2M或L+3M或L+4M。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和发送功率偏移值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下行信号是否被传输和发送、接收功率偏移值通过同一个参数配置时方法与上面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这里不再赘述。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随机接入配置表格中的值是相对的时隙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隙位置需要根据子载波间隔、所有最大下行信号数量对应的随机接入配置表格中的相对时隙位置,以及下行信号的时间偏移位置决定实际所在的时隙位置。下行信号的时间偏移位置是指下行信号相对于基准下行信号发送时间/时隙的时间偏移。例如基准下行信号发送时间位于一个系统帧中的0~5ms(即时隙0~5 2u-1)中的时间0(即时隙0),其中u为下行信号子载波索引或者该下行信号时间制定的参考子载波间隔索引。在一个实施例中,下行信号发送时间相对基准下行信号发送时间/时隙的时间偏移为T_Offset(ms或者时隙索引),则所有配置表格中指定的相对时隙位置需要基于该T_offset进行调整,以获取实际的时隙位置。即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实际时隙位置与T_offset以及对应随机接入配置索引所指定的时隙位置有关。
在NR中,由于下行同步信号块SS/PBCH block的带宽是288个子载波,在随机接入前导与下行同步信号块的子载波间隔相同的情况下,下行同步信号块的带宽可以支持2个随机接入资源的位置,因此在时域只需要2个位置,就可以提供4个可能的不同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允许相邻4个小区同时在相同频率上进行随机接入,并且不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在不同的时间、频率位置上,因此不会彼此干扰。需要说明的是,LTE的设计准则是3个小区不相互干扰,LTE中最小的系统带宽1.25MHz上只能放置1个随机接入资源,所以需要频域上的3个位置。
图2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为集成于终端、或者集成于终端的芯片/功能模块,如图20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901、确定模块1902和发送模块1903,其中:
接收模块190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确定模块1902,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发送模块1903,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可选地,确定模块1902,具体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确定模块1902,具体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
可选地,确定模块1902,还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之前,根据预设的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或者,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
可选地,确定模块1902,还用于获取预设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或者,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可选地,确定模块1902,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
可选地,接收模块1901,还用于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图2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是集成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功能模块,如图21所示,该装置包括:生成模块210和发送模块220,其中:
生成模块210,用于生成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发送模块220,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资源由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由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包含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包括: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频域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再在频率位置f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或者,根据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和相同时间上随机接入资源的个数,先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周期内的N个时隙或子帧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t、再在时间t上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的频率位置f,N为大于0的整数。
可选地,所述随机接人资源的时间范围由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又一实施方式中,发送模块2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包括: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时隙或者子帧的结构信息,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内确定。
发送模块2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索引方式,在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的时间内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时间范围中随机接入前导的格式、系统帧位置,由随机接入前导的子载波间隔、随机接入前导的序列长度、最大下行信号块数量、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中一项或多项、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
可选地,发送模块22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块。
上述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2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网络设备或终端,如图22所示,该装置包括:存储器10、处理器11、发射器12以及接收器13。
存储器10可以是独立的物理单元,与处理器11、发射器12以及接收器13可以通过总线14连接。存储器10、处理器11、发射器12以及接收器13也可以集成在一起,通过硬件实现等。
发射器12和接收器13还可以与天线连接,接收器13通过天线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相应地,发射器12通过天线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
存储器10用于存储实现以上方法实施例,或者装置实施例各个模块的程序,处理器11调用该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的操作。
可选地,当上述实施例的随机接入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通过软件实现时,随机接入装置也可以只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位于随机接入装置之外,处理器通过电路/电线与存储器连接,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处理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中,发送模块或发射器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或接收器执行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接收的步骤,其它步骤由其他模块或处理器执行。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组成收发模块,接收器和发射器可以组成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29)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信号为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通过将所述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映射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不包括未被映射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未被映射的随机接入资源不用于随机接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范围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获取随机接入资源的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持续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资源,包括:
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范围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获取随机接入资源的以下参数: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和,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持续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4,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资源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4,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为同步信号块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进行调整。
1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随机接入配置索引;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为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将所述实际发送的下行信号映射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不包括未被映射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未被映射的随机接入资源不用于随机接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范围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获取随机接入资源的以下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子帧或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持续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载波频率范围和随机接入配置索引,获取随机接入资源的以下参数:随机接入前导格式、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和,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持续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4,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所述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3~19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资源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2和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2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和6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和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1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0,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1,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2,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0;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8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1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4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7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前导格式为3,随机接入资源位于系统帧的子帧9上,其中所述系统帧的帧号满足系统帧号模4等于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和随机接入资源的映射关系的模块。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与下行信号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下行信号对应的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确定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映射关系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B4,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0,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C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6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1/B1,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7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2/B2,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3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1个;或
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对应的前导格式为A3/B3,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为2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存储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索引,前导格式与随机接入资源所在时隙中的随机接入资源的数量的映射关系的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为同步信号块和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周期中的随机接入资源根据实际传输的下行信号进行调整。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所述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811348740.9A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462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48740.9A CN109462890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7141.3A CN109600859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201811348740.9A CN109462890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7141.3A Division CN109600859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62890A true CN109462890A (zh) 2019-03-12
CN109462890B CN109462890B (zh) 2019-11-05

Family

ID=6507841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7141.3A Active CN109600859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201811347214.0A Active CN109246831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201811348740.9A Active CN109462890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7141.3A Active CN109600859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N201811347214.0A Active CN109246831B (zh) 2017-09-30 2017-09-30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3646B2 (zh)
EP (1) EP3681237B1 (zh)
JP (2) JP7198812B2 (zh)
CN (3) CN109600859B (zh)
BR (1) BR112020006206B1 (zh)
CA (1) CA3076760C (zh)
MX (1) MX2020003392A (zh)
WO (1) WO2019063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1102A (zh) * 2018-04-02 2019-10-1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同步信号块映射周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US11115972B2 (en) * 2018-11-02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updating resource types
CN111294973B (zh) * 2019-01-25 2022-05-27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
CN113596877A (zh) * 2019-02-15 2021-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处理方法、参数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EP3928585A1 (en) * 2019-02-18 2021-12-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bile terminated access load control
US11419147B2 (en) * 2019-06-03 2022-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association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KR20210020828A (ko) * 2019-08-14 2021-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2 스텝 랜덤 액세스를 위한 프리앰블들 및 rach 오케이전들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21029716A1 (en) 2019-08-14 2021-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reambles and rach occasions for 2 step random access
CN113260078A (zh) * 2020-02-07 2021-08-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上报方法、接收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A3177157A1 (en) * 2020-04-27 2021-11-04 Huang Huang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979919B2 (en) * 2021-09-17 2024-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CN101772181A (zh) * 2009-01-06 201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初始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2271418A (zh) * 2011-07-28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295609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under coverage limitations
CN10881116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691B (zh) * 2008-05-27 2011-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WO2010087570A1 (en) * 2009-02-02 2010-08-05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1478824B (zh) * 2009-02-02 2015-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标识下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基站
CN101841922B (zh) 2009-03-16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及终端
EP3014943A4 (en) 2013-06-27 2016-12-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AMBLE DETERMINATION
EP3123805B1 (en) 2014-03-27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WO2016047513A1 (ja) 2014-09-26 2016-03-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端末
EP3473043B1 (en) * 2016-06-21 2021-0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paging in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954815A (zh) * 2016-09-28 2021-06-11 Idac控股公司 波束成形系统中的新型无线电随机接入
WO2018110857A1 (en) * 2016-12-12 2018-06-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andom access
US11116006B2 (en) * 2016-12-16 2021-09-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ssion parameter selection for random access initial message transmission and retransmission
US10404434B2 (en) * 2017-02-21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and random access for shared spectrum
US11109416B2 (en) * 2017-03-27 2021-08-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CN110574483B (zh) * 2017-05-03 2022-12-06 Lg 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246049B2 (en) * 2017-05-05 2022-02-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measurement report on a wireless network
TWI688300B (zh) * 2017-05-12 2020-03-1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實體隨機存取通道重傳之裝置與方法
US10980064B2 (en) * 2017-06-16 2021-04-1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adio communications us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10493870B (zh) * 2017-09-27 2020-08-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2181A (zh) * 2009-01-06 2010-07-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初始随机接入的方法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2010-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CN102271418A (zh) * 2011-07-28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US20160295609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under coverage limitations
CN108811165A (zh) * 2017-05-0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0003392A (es) 2020-08-03
EP3681237A4 (en) 2020-09-16
CA3076760C (en) 2023-10-17
CN109600859A (zh) 2019-04-09
BR112020006206B1 (pt) 2023-09-26
JP7350932B2 (ja) 2023-09-26
CN109600859B (zh) 2022-12-13
WO2019063007A1 (zh) 2019-04-04
CA3076760A1 (en) 2019-04-04
CN109246831A (zh) 2019-01-18
US11503646B2 (en) 2022-11-15
BR112020006206A2 (pt) 2020-10-06
JP2022095933A (ja) 2022-06-28
JP2020536421A (ja) 2020-12-10
CN109462890B (zh) 2019-11-05
CN109246831B (zh) 2019-11-05
JP7198812B2 (ja) 2023-01-04
EP3681237A1 (en) 2020-07-15
US20200229244A1 (en) 2020-07-16
EP3681237B1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6831B (zh)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US11601932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CN104704898B (zh) 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369137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16895B (zh)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KR102322418B1 (ko)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803421A (zh)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8886811A (zh) 发送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101429A (zh) 设备到设备的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JP6824232B2 (ja) データ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9600843A (zh)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3170378A (zh) 同步信号块的时域映射
CN108880606B (zh) 传输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43116A (zh)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1159344A1 (zh) 一种同步信号块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971362B (zh) 一种发现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5039494A (zh) 终端和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