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50086B -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50086B
CN109450086B CN201811252970.5A CN201811252970A CN109450086B CN 109450086 B CN109450086 B CN 109450086B CN 201811252970 A CN201811252970 A CN 201811252970A CN 109450086 B CN109450086 B CN 109450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information
disconnecting
logic detection
disconnecting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529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50086A (zh
Inventor
万华舰
谌志强
章裕文
唐显龙
陈鲲
张东方
甘浩
王欣源
林超
朱严明
黄云杰
向凌晨
王力勃
余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wer Supply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5297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50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50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0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50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50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16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所述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根据所述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采用本方法能够避免人工进行逻辑检测容易出错的问题。

Description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防误闭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变电站的主接线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设备个数也增多。因此,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维护变得更加复杂,且容易出错,一旦在对变电站的逻辑检测错误,再基于错误的结果对变电站进行操作时,五防闭锁将失去对恶性误操作的闭锁,可能造成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检测五防闭锁逻辑的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所述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根据所述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开关信息时,对所述开关信息对应的开关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开关进行开关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将所述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
根据所述主接线图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开关进行操作: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气岛号或中压侧电气岛号与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所述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开位,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在合位,至少一个所述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所述主变压器及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所述主变压器间隔的旁路刀闸和旁路开关及旁路两侧刀闸在合位;
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的电气岛号不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合位;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和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均在分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地刀信息时,对所述地刀信息对应的地刀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地刀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不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将刀闸和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接地体的电气岛号、刀闸的电气岛号和手车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刀闸和所述手车均在分位,接地体为地线,将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所述网门里侧的电气岛号和所述地线的电气岛号相同的所述网门在开位;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不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将刀闸和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接地体的电气岛号、刀闸的电气岛号和手车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刀闸和所述手车均在分位接地体为地刀;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一刀闸信息时,所述第一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一刀闸闭锁打开;
所述第一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电压互感器PT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二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二刀闸与至少一个开关直接相连,所述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所述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三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三刀闸任意一端物理节点号与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所述第三刀闸另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主变压器的物理节点号、进线的物理节点号或另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四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四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两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所述母线不为旁路母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所述第二刀闸与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所述第五刀闸在合位,且通过遍历由母联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构造邻接矩阵中两个刀闸所连两条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该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所述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五刀闸为除第二刀闸以外的任意一个刀闸;
所述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所述第二刀闸与所述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物理节点,且所述第五刀闸和所述开关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所述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所述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不存在另一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以及所述开关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遍历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开关,将所述开关及所述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与旁路母线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开关即为旁路开关,所述旁路开关在分位,且其余非旁路开关间隔的旁路刀闸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所述母线中至少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分位时,对与所述第四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所述母线中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合位,通过遍历由旁路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旁联开关构造邻接矩阵中所述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所述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所述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步骤之后,包括: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刀闸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将所述刀闸、所述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刀闸的电气岛号与所述地刀的电气岛号相同,且所述地刀均在分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所述电力元件信息为网门信息时,对所述网门信息对应的网门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网门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将所述主接线图中的刀闸、手车和线路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的电气岛号相同的地刀在合位;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将所述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内侧电气岛号相同的地线在分位。
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操作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所述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的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
上述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从而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这样能够避免人工进行逻辑检测容易出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开关闭锁逻辑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地刀闭锁逻辑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电力元件信息选择刀闸闭锁逻辑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刀闸对应的操作指令为打开和关闭时进行的刀闸闭锁逻辑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网门闭锁逻辑检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楼岗站的主接线图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当对电力元件操作未满足逻辑条件的逻辑表;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操作开关需满足的逻辑条件的逻辑表;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五防指的是防止误分、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分、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防止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终端102通过网络获取服务器104传来的主接线图,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该主接线图上的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等;终端102根据该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从而判断能否进行对应的操作。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其中,主接线图可以是通过Visual Graph绘制的图,该主接线图上包括模拟电力元件和连接线等;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手车、进线、双绕组变压器和三绕组变压器等。
步骤204,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对不同电力元件进行操作的操作条件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电力元件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上述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中,能够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从而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这样能够避免人工进行逻辑检测工作量大、耗时长且容易出错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302,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开关信息时,对开关信息对应的开关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其中,电力元件信息是根据获取的操作指令生成的。可以理解的是,该开关为主变压器间隔的开关;主变压器间隔就是主变压器的高、低压侧与母线连接的间隔是实现高电压和低电压的转换的间隔。
步骤304,将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
步骤306,根据主接线图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
其中,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步骤包括:对主接线图中所有电力元件的全部端口按顺序编号;对连接线两端的端口号进行节点融合得到物理节点号;对电气元件的物理节点号进行节点融合得到电气岛号。
节点融合的步骤包括:步骤(a),设两个节点号分别为N1,N2。若N1=N2,则不作处理;步骤(b),若N1与N2不相等,则消去较大的节点号。例如,N1>N2,则令N1=N2。步骤(c),遍历所有元件的全部端口,若某一端口的节点号P1大于“步骤(b)”中的较大节点号N1,则将其减1。例如,P1>N1,则令P1=P1-1。
步骤308,若至少一个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气岛号或中压侧电气岛号与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执行步骤310;若否,执行步骤318。
可以理解的是,若任意两个元件的电气岛号相同,则这两个元件是连通的。
步骤310,若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不在合位,执行步骤312;若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合位,执行步骤318。
步骤312,若主变压器两侧刀闸不在分位,执行步骤314;若主变压器两侧刀闸在分位,执行步骤318。
步骤314,若至少一个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主变压器及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执行步骤316。
可以理解的是,物理节点号相同则表示两个端口所对应的电力元件连于同一连接线上。
步骤316,若主变压器间隔的旁路刀闸、旁路开关及旁路两侧刀闸在合位,执行步骤318。
步骤318,允许操作。
其中,允许操作包括允许开关打开或者关闭。
本实施例中,能够在需要对变压器的开关进行操作时,通过对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判断分析后的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气岛号或低压侧电气岛号与该开关的电气岛号的关系,以及判断主变电站中性地刀和主变压器两侧刀闸的状态等来判断当前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是否是允许的,这样在得到允许操作的结果之后再去对该开关进行操作,能够避免人工逻辑检测出错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402,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地刀信息时,对地刀信息对应的地刀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步骤404,当获取到的操作指令为关闭时,执行步骤406;当操作指令为打开时,执行步骤418。
步骤406,当该地刀不连于主变压器中性点时,执行步骤408;当该地刀连于主变压器中性点时,执行步骤418。
步骤408,将刀闸、小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
步骤410,当与接地体电气岛号相同的刀闸和小车均在分位时;执行步骤412。
步骤412,当接地体的类型是地线时,执行步骤414;当接地体的类型为地刀时,执行步骤418。
步骤414,将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
步骤416,当内侧电气岛号与地线电气岛号相同的网门打开。
步骤418,允许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变压器中,所有地刀可以无条件的打开;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的地刀可以无条件的分合。而其它地刀在需要关闭时,与地刀直接相连或经开关、主变压器、接地变压器、站用变压器、电缆等连接的刀闸必须在拉开位置、小车必须在试验位置(手车的触头与母线及线路的触头分开,但没有完全拉出);若网门关闭则无法装设网门内的地线;接地线的分合规则与相应位置处的接地刀闸分合的闭锁逻辑相同。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变压器中的地刀进行操作时,通过判断对该地刀的操作指令以及该地刀是否与主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等来判断当前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是否是允许的,这样在得到允许操作的结果之后再去对该地刀进行操作,能够避免人工去逻辑检测出错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502,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一刀闸信息时,第一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一刀闸闭锁打开。
其中,第一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电压互感器PT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步骤504,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二刀闸信息时,对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其中,第二刀闸与至少一个开关直接相连,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步骤506,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三刀闸信息时,对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其中,第三刀闸任意一端物理节点号与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第三刀闸另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主变压器主变电站的物理节点号、进线的物理节点号或另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步骤508,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四刀闸信息时,对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其中,第四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两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母线不为旁路母线。
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电力元件信息来区分该操作指令对应的不同的刀闸,从而根据不同刀闸的类型进行逻辑检测,避免用同一种逻辑检测不同类型的刀闸导致的出错,能够提高对不同类型刀闸逻辑检测的效率,也能够避免人工逻辑检测出错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第二刀闸与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且第五刀闸在合位,且通过遍历由母联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构造邻接矩阵中两个刀闸所连两条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该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第五刀闸为除第二刀闸以外的任意一个刀闸。
对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第二刀闸与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物理节点,且第五刀闸和开关在分位时,对与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地刀逻辑检测,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不存在另一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以及开关在分位时,对与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地刀逻辑检测。
对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遍历与刀闸相连的开关,将开关及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对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开关的电气岛号与旁路母线的电气岛号相同时,开关即为旁路开关,旁路开关在分位,且其余非旁路开关间隔的旁路刀闸在分位时,对与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地刀逻辑检测。
对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母线中至少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分位时,对与第四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地刀逻辑检测。
对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母线中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合位,通过遍历由旁路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旁联开关构造邻接矩阵中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本实施例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刀闸进行不同的闭锁逻辑检测,当检测出当前刀闸对应的操作是允许的时,才对该刀闸进行操作,能够避免人工在对不同刀闸进行逻辑检测产生混淆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对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的步骤之后,包括:
步骤602,允许地刀进行操作。
步骤604,当操作指令为打开时,执行步骤610;当操作指令为关闭时,执行步骤606。
步骤606,将刀闸和小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
步骤608,当电气岛号与刀闸相同的地刀均在分位时,执行步骤610。
步骤610,允许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关闭刀闸时,刀闸两侧地刀应分开,及接地线应拆除(包括经开关、主变压器、接地变变压器、站用变压器、电缆等连接的地刀)。
本实施例中,当刀闸的操作指令为打开时,在对地刀进行了地刀闭锁逻辑检测的结果为允许操作后,不需要再对刀闸进行逻辑检测即可允许操作;当刀闸的操作指令为关闭时,在地刀进行了地刀闭锁逻辑检测的结果为允许操作后,需要再对刀闸进行逻辑检测,当检测为允许操作的结果再去对该刀闸进行操作,能够避免人工逻辑检测出错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的损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的步骤,包括:
步骤702,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网门信息时,对网门信息对应的网门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步骤704,当操作指令为打开时,执行步骤706;当操作指令为关闭时,执行步骤710。
步骤706,将刀闸、小车和线路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
步骤708,当与网门电气岛号相同的地刀在合位时,执行步骤714。
步骤710,将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
具体地,对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
步骤712,当与网门内侧电气岛号相同的地线在分位时,执行步骤714。
步骤714,允许操作。
本实施例中,能够在需要对变压器的网门进行操作时,通过判断操作指令为关闭或者打开,将刀闸、手车和线路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判断与网门电气岛号相同的地刀是否在合位等来判断当前操作指令对应的操作是否是允许的,这样在得到允许操作的结果之后再去对该网门进行操作,能够避免人工逻辑出错进行的操作导致的人身和设备损害。
以110kV楼岗站为例,利用所开发的图库绘制楼岗站的主接线图,其中#1主变间隔如图8所示。可以通过点击对电力元件触发操作,若五防闭锁,即当前操作不被允许时,弹出该电力元件的逻辑表,并显示当前操作未满足的逻辑条件,如图9所示;当对图9中#1主变变高1101开关触发操作,可查看#1主变变高1101开关的分合闸条件,如图10所示。其中,图9和图10中的分闸操作对应打开操作,合闸操作对应关闭操作。这样,能够直观的看到对电力元件进行操作时未满足的条件和所需满足的条件,方便进行操作管理。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900,包括:操作指令获取模块902,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
操作指令获取模块902,用于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用于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包括:开关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开关进行开关闭锁逻辑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包括:地刀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刀闸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电力元件信息对应的刀闸信息为第一刀闸信息、第二刀闸信息、第三刀闸信息或第四刀闸信息。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一刀闸信息时,第一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一刀闸闭锁打开。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二刀闸信息时,对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三刀闸信息时,对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四刀闸信息时,对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包括:第二刀闸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第三刀闸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第四刀闸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闭锁逻辑检测模块904还用于当操作指令为打开时允许该刀闸进行操作;或者,当操作指令为关闭,将刀闸、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刀闸的电气岛号与地刀的电气岛号相同,且地刀均在分位时,允许该刀闸进行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网门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对网门进行网门闭锁逻辑检测。
上述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2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所述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根据所述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其中包括:当所述电力元件信息为网门信息时,对所述网门信息对应的网门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网门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将所述主接线图中的刀闸、手车和线路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的电气岛号相同的地刀在合位;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将所述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内侧电气岛号相同的地线在分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开关信息时,对所述开关信息对应的开关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开关进行开关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将所述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
根据所述主接线图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开关进行操作: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气岛号或中压侧电气岛号与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所述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开位,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在合位,至少一个所述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所述主变压器及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所述主变压器间隔的旁路刀闸和旁路开关及旁路两侧刀闸在合位;
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的电气岛号不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合位;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和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均在分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地刀信息时,对所述地刀信息对应的地刀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地刀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不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将刀闸和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接地体的电气岛号、刀闸的电气岛号和手车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刀闸和所述手车均在分位,接地体为地线,将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所述网门里侧的电气岛号和所述地线的电气岛号相同的所述网门在开位;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所述地刀不与主变压器中性点相连,将刀闸和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接地体的电气岛号、刀闸的电气岛号和手车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刀闸和所述手车均在分位接地体为地刀;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一刀闸信息时,所述第一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一刀闸闭锁打开;
所述第一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电压互感器PT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二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二刀闸与至少一个开关直接相连,所述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所述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三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三刀闸任意一端物理节点号与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所述第三刀闸另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主变压器的物理节点号、进线的物理节点号或另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
当电力元件信息为第四刀闸信息时,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四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两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所述母线不为旁路母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所述第二刀闸与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所述第五刀闸在合位,且通过遍历由母联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构造邻接矩阵中两个刀闸所连两条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该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所述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第五刀闸为除第二刀闸以外的任意一个刀闸;
所述对所述第二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二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所述第二刀闸与所述第五刀闸连接于相同的物理节点,且所述第五刀闸和所述开关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所述第二刀闸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与所述开关任意一端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不存在另一刀闸连接于相同的节点,以及所述开关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三刀闸信息对应的第三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遍历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开关,将所述开关及所述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与旁路母线的电气岛号相同,所述开关即为旁路开关,所述旁路开关在分位,且其余非旁路开关间隔的旁路刀闸在分位时,对与所述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所述母线中至少一条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分位时,对与所述第四刀闸相连的地刀进行所述地刀逻辑检测;
所述对所述第四刀闸信息对应的第四刀闸进行闭锁逻辑检测包括:
当与所述母线中的物理节点号相同的刀闸均在合位,通过遍历由旁路开关及其两侧刀闸、旁联开关构造邻接矩阵中所述母线之间的所有路径,得到至少一条路径且所述路径上的所有开关和刀闸在合位时,对所述路径上的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地刀进行地刀闭锁逻辑检测步骤之后,包括: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刀闸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将所述刀闸、所述手车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刀闸的电气岛号与所述地刀的电气岛号相同,且所述地刀均在分位。
7.一种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操作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对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的操作指令,所述操作指令携带电力元件信息,其中,所述主接线图上模拟电力元件包括:开关、地刀、母线、刀闸、线路和手车;
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力元件信息进行对应的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闭锁逻辑检测模块包括网门闭锁逻辑检测模块,所述网门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电力元件信息为网门信息时,对所述网门信息对应的网门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网门进行操作:
所述操作指令为打开,将所述主接线图中的刀闸、手车和线路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的电气岛号相同的地刀在合位;
所述操作指令为关闭,将所述网门视为开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通路,对所述主接线图进行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与所述网门内侧电气岛号相同的地线在分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当电力元件信息为开关信息时,对所述开关信息对应的开关进行闭锁逻辑检测;
所述闭锁逻辑检测模块包括开关闭锁逻辑检测模块,所述开关闭锁逻辑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述开关两侧的刀闸视为通路,其余电力元件视为开路;
根据所述主接线图基于节点融合的拓扑分析,得到各连接线端口的物理节点号和各电力元件端口的电气岛号;
当满足以下任意条件时,则允许所述开关进行操作: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的高压侧电气岛号或中压侧电气岛号与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所述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开位,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在合位,至少一个所述刀闸两端的物理节点号分别与所述主变压器及旁路母线的物理节点号相同,且所述主变压器间隔的旁路刀闸和旁路开关及旁路两侧刀闸在合位;
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的电气岛号不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任意一个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在合位;
至少一个主变压器高压侧的电气岛号或主变压器中压侧电气岛号与任意一个所述开关的电气岛号相同,且主变压器中性点地刀和主变压器两侧的刀闸均在分位。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1811252970.5A 2018-10-25 2018-10-25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450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970.5A CN109450086B (zh) 2018-10-25 2018-10-25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52970.5A CN109450086B (zh) 2018-10-25 2018-10-25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0086A CN109450086A (zh) 2019-03-08
CN109450086B true CN109450086B (zh) 2020-09-25

Family

ID=65548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52970.5A Active CN109450086B (zh) 2018-10-25 2018-10-25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50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2390A (zh) * 2020-06-02 2020-10-23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近电告警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CN113295992B (zh) * 2021-05-13 2023-12-1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隔离开关闭锁逻辑关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7494A (zh) * 2003-06-21 2005-01-19 周慧琳 电气操作五防闭锁的拓扑分析算法
US20060086688A1 (en) * 2004-10-21 2006-04-27 Nikolaus Tang-Lee Material-saving container cap and associated container neck
CN105978146B (zh) * 2016-05-31 2019-05-1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D5000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与变电站五防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CN106600457B (zh) * 2016-12-06 2020-08-14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微机五防主接线图分析系统
CN106919741B (zh) * 2017-02-06 2021-03-0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防误闭锁逻辑规则生成与校核系统
CN108233536A (zh) * 2018-01-09 2018-06-2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智能程序化遥控操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50086A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dakanian et al. Even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in distribution grids with 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Zhang et al. Method of power grid fault diagnosis using intuitionistic fuzzy Petri nets
Lei et al.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 considering cyber-malfunctions in substations
CN102508059B (zh) 基于智能识别设备状态的拓扑防误校核方法
Fernández‐Porras et al. Intentional controlled islanding: when to island for power system blackout prevention
CN109450086B (zh) 变电站五防闭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Bessani et al. Impact of operators’ performance in the reliability of cyber‐physical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s
Alam et al. Optimum recloser–fuse coordination for 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s
Liu et al.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cascading failure of electric cyber‐physical system considering multiple information factors
Ye et al. A new method for standing phase angle reduction in system restoration by incorporating load pickup as a control means
Košt’álová et al. Towards self-heal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s operation: Bipartite graph modelling for automated switching
Jain et al. Augmentation of situational awareness by fault passage indicator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incorporating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Kempner et al. Optimal monitoring of voltage sags through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short‐circuits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Farrokhabadi et al. An efficient automated topology processor for state estim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networks
Klosinski et al. Modular protection system for fault detection and selective fault clearing in DC microgrids
Hu et al. Measurement‐based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for load areas addressing n− 1 contingencies
CN106532692A (zh) 一种地区电网计及备自投的静态安全分析方法及装置
US20170160331A1 (en) Cable testing device and method
Corea‐Araujo et al. Optimum design of hybrid HVDC circuit breakers using a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and a MATLAB‐EMTP environment
CN112421607A (zh) 一种基于拓扑分析的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及方法
Wijeweera et al. Derivation of an equivalent circuit for real‐time security assessment
Bainy et al. Dynamic zone selection for busbar protection Using graph theory and path analysis
CN110009240B (zh) 一种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Bernardes et al. Topological processing of mutually coupled circuits for directional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hauhan et al. Smart protection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and localisation of faults in multi‐terminal DC microgr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