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6656B -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6656B
CN109446656B CN201811276933.8A CN201811276933A CN109446656B CN 109446656 B CN109446656 B CN 109446656B CN 201811276933 A CN201811276933 A CN 201811276933A CN 109446656 B CN109446656 B CN 109446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le
particles
model
hyperellipsoid
combi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769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46656A (zh
Inventor
赵永志
刘子寒
尤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81127693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66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7255 priority patent/WO20200878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6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6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46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6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的形状、尺寸和个数;(2)通过超椭球模型构建子超椭球,再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赋予子超椭球颗粒模型不同的坐标位置,组合子超椭球,构成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3)将步骤(2)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工业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解决了因为颗粒模型的构建与真实颗粒不符的问题,而导致的仿真结果的不准确;提升了对颗粒系统的仿真结果的真实性,满足了实际仿真的需要;将仿真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业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颗粒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颗粒材料,获取颗粒运动的规律,对于改善许多工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离散单元法是研究颗粒系统的较为主要的仿真手段,其中,颗粒模型的精确程度对于仿真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球形颗粒间建模较为简单,而对于一些非球形颗粒,目前主要采用的颗粒模型主要有超椭球模型、组合球模型、多面体模型等。
而对于以上颗粒模型,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组合球模型是通过组合球形颗粒来实现复杂颗粒的构建,多面体模型则是通过不同面的拼接来实现复杂颗粒的构建。从理论上来说,组合球模型和多面体模型可以构建出任何形状的颗粒,但组合球模型和多面体模型的颗粒精度不高,得到的颗粒模型与真实颗粒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影响仿真结果的真实性。超椭球模型可以精确的构建一些非球形颗粒,例如柱状颗粒、盘状颗粒、椭球颗粒等。但对于一些形状较为复杂的非球形颗粒,通过超椭球模型是无法得到的。
工业产品和工业过程中经常涉及到颗粒系统,如粉体制备装置、散体处理装置、土方机械、颗粒与流体、颗粒与结构等产品或领域。具体地,如旋转滚筒、药物包衣和颗粒填充等工业生产过程。
旋转滚筒广泛应用于许多加工行业,例如食品,制药,化学和陶瓷加工业等,涉及到的工业过程包括混合、加热、冷却和干燥等,在这些工业工程中都存在颗粒系统的运动。
对药品进行包衣的工厂车间,要对所选择的工艺参数进行监测控制以获得所期望的最终产品的质量。这些工艺参数通常是全局性的,并且可能包括如包衣容器的压力、供应包衣容器的气体和包衣液的流速和温度等。然而,这种全局性工艺参数的对包衣过程的影响,以及最终对最终产品的包衣性能的影响,只能在特定车间中从经验中知道。这样,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车间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开发加工方案。例如,在扩大工艺规模过程中当包衣容器的尺寸或形状变化时,颗粒的局部环境可能被改变。为了重新得到最终产品的相同包衣性能这就要求耗时的测量和调整。
而很多药品具有不规则形状,为复杂的非球形颗粒,而现有技术构建的药物颗粒模型往往不能完全符合药物颗粒的实际形状,进而造成药物包衣过程的仿真结果与真实性相差甚远,将仿真结果应用于药物包衣生产过程控制,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解决了因为颗粒模型的构建与真实颗粒不符的问题,而导致的仿真结果的不准确;提升了对颗粒系统的仿真结果的真实性,满足了实际仿真的需要;将仿真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业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的形状、尺寸和个数;
(2)通过超椭球模型构建子超椭球,再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赋予子超椭球颗粒模型不同的坐标位置,组合子超椭球,构成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
(3)将步骤(2)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工业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
根据步骤(3)得到的仿真结果可以对对应的真实工业过程进行控制。
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胶囊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两个球体和一个圆柱。
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两面凸出的圆柱状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两个椭球和一个圆柱。
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两面凸出的类椭圆柱状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四个球体、两个圆柱体以及一个类椭圆柱体。
在步骤(2)中,所述的超椭球模型(又称超二次曲面)基本方程的一种形式为:
Figure GDA0002478557540000041
其中a、b、c分别为颗粒的三个半长轴的长度,s1、s2为形状指数,决定颗粒边缘的曲率。
在步骤(4)中,颗粒系统中的颗粒选自胶囊颗粒、两面凸出的圆柱状颗粒或两面凸出的类椭圆柱状颗粒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中的颗粒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形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可以构建任何形状的非球形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组合超椭球模型中,某一子超椭球不会完全包覆另一个子超椭球。
在步骤(3)中,所述的离散单元仿真过程中会出现颗粒之间相互接触的情况,离散单元法中判断组合超椭球颗粒之间的接触是通过检测每一个子球颗粒与其他颗粒是否接触来判断的。
离散元素法以每一个颗粒为计算对象,颗粒系统的模拟需要对颗粒位移增量与接触力增量进行循环计算。通过求解某一颗粒与其他颗粒或边界的接触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该颗粒的运动速度和位移,而在计算该颗粒与其他颗粒的接触作用力前,首先应确定与该颗粒接触的颗粒或边界。这个过程称为接触判断。
在步骤(3)中,所述的离散单元仿真中,不考虑组合超椭球颗粒中的子超椭球间的相互作用,组合超椭球颗粒不会产生变形。
在步骤(3)中,所述的工业过程为药物包衣过程,仿真结果为一定时间内不同包衣质量的颗粒个数。
在步骤(3)中,所述的工业过程为颗粒填充,仿真结果为一定时间内颗粒在容器内的填充高度。
在步骤(3)中,所述的工业过程为旋转滚筒,仿真结果为颗粒的表面床层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不局限于上述工业过程。
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通过组合超椭球模型构建了药物颗粒模型,更接近真实的药物颗粒,再将构建的药物颗粒模型应用于药物包衣过程中的仿真,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真实的包衣效果,根据包衣效果对包衣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在实际包衣过程中得到更佳的包衣效果。如,药物包衣过程中涉及的包衣锅的角度和转速:在仿真中改变包衣锅的角度和转速,可以获得包衣锅转速及角度对药物的包衣效果的影响,则可以将包衣效果最好所对应的包衣锅转速及角度应用于实际药物包衣过程中,实现对药物包衣过程的控制。
本发明所述的离散单元仿真又称为离散元素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通过给予不同的子超椭球不同的坐标位置和大小,将多个子超椭球进行组合,构成形状较为复杂,颗粒模型精度较高的非球形颗粒,从而实现了对形状较为复杂的颗粒的精确建模,解决了组合球模型、多面体模型在构建一些非球形颗粒时精度不够的问题;再将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用于离散单元仿真中,提高了对颗粒系统的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对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不同参数下的子超椭球模型;
图3为实施例1中组合超椭球模型的子超椭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组合超椭球模型的子超椭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组合超椭球模型的子超椭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组合超椭球模型的子超椭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药物包衣过程的设备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药物包衣过程的仿真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药物包衣过程的仿真结果;
图10为实施例5中颗粒填充过程中的仿真结果;
图11为实施例6中旋转滚筒中的仿真过程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6中旋转滚筒中的仿真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的形状、尺寸和个数。
(2)通过超椭球模型构建子超椭球,再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赋予子超椭球颗粒模型不同的坐标位置,组合子超椭球,构成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
超椭球模型(又称超二次曲面)基本方程的一种形式为:
Figure GDA0002478557540000071
其中a、b、c分别为颗粒的三个半长轴的长度,s1、s2为形状指数,决定颗粒边缘的曲率。随着形状指数s1、s2的增大,颗粒边缘的锐利程度也不断增大。如图2所示,通过改变参数,可以得到多种精度较高的非球形颗粒,例如球形颗粒、柱状颗粒、椭球颗粒等。
(3)将步骤(2)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工业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
实施例1
颗粒系统中的颗粒为药物颗粒,形状为胶囊颗粒。
(1)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的形状、尺寸和个数。
对于真实的胶囊状颗粒,如图3所示,通过测量真实颗粒的大小,可以得到颗粒的尺寸数据,总长12mm,两侧球体直径为4mm;根据测得的数据,构建所需的所有子超椭球颗粒模型,胶囊颗粒所需的是两个球体以及一个圆柱颗粒,球体直径为4mm,圆柱颗粒直径为4mm,高度为8mm。
(2)通过超椭球模型构建子超椭球,再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赋予子超椭球颗粒模型不同的坐标位置,组合子超椭球,构成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
构建过程如图3所示,根据超椭球模型颗粒公式,对于球形颗粒,a=b=c=2,s1=s2=2,对于圆柱颗粒,a=b=2,c=4,s1=20,s2=2,构建得到子超椭球颗粒模型。
圆柱颗粒的中心坐标为(0,0,0),两个球体颗粒的坐标分别为(0,0,4)和(0,0,-4),经过三个子超椭球颗粒模型的组合,构成真实的胶囊状颗粒。
(3)将步骤(2)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工业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
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比利用组合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更为接近。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药物颗粒,本实施例中的药物颗粒为两面凸出的圆柱状颗粒。
如图4所示,通过测量真实颗粒的大小,可以得到颗粒的尺寸数据,直径为8mm,高为4mm,其中圆柱段高度为2mm;根据测得的数据,构建所需的所有子超椭球颗粒模型,该颗粒所需的是两个椭球颗粒和一个圆柱颗粒,根据超椭球模型颗粒公式,对于椭球颗粒,a=b=4,c=1,s1=s2=2,对于圆柱颗粒,a=b=4,c=1,s1=20,s2=2;将得到的所有子超椭球颗粒进行组合,圆柱颗粒的中心坐标为(0,0,0),两个椭球体颗粒的坐标分别为(0,0,1)和(0,0,-1),经过三个子超椭球颗粒模型的组合,可以得到真实的两面凸出的圆柱状颗粒。
将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药物包衣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
具体地,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对图4所示的药片颗粒的包衣过程的仿真。图7为药物包衣过程的实验设备;图8为相同情况下进行的相应的仿真过程,具体为在包衣过程中,某一时刻下药物颗粒的包衣质量的分布情况;图9为不同包衣质量所对应的颗粒数量的曲线。从图9可以看出,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比利用组合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更为接近。
实施例3
如实施例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药物颗粒为两面凸出的椭圆柱状颗粒:如图5所示,利用两个椭球体加上一个椭圆柱体可以组合成一种两面凸出的椭圆柱状颗粒。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比利用组合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更为接近。
实施例4
如实施例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药物颗粒为两面凸出的类椭圆柱状颗粒,如图6所示,利用四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加上一个类椭圆柱体可以组合成一种两面凸出的类椭圆柱状颗粒。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比利用组合球模型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更为接近。
实施例1-4为用本发明提供的仿真分析方法对药物包衣过程中的颗粒系统进行模拟仿真。药物包衣过程,药物包衣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改善药物的外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仿真,可以得到在一定时间内,不同包衣质量的颗粒个数,进而得到确定包衣效果的好坏,同时若改变包衣锅的角度和转速,也可以获得包衣锅转速及角度对包衣效果的影响,对于改善真实的药物包衣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实施例5
将仿真结果应用于颗粒填充过程。
在绝大多数的颗粒系统中,在进行具体的操作前,都需要将颗粒进行填充。分别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和组合球模型,对图4所示颗粒的填充过程进行研究,并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图10所示为不同的填充情况,从左到右,分别是实验结果,组合超椭球仿真结果,以及两种不同精度的组合球仿真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大小的容器内填充相同数量的颗粒,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得到的颗粒填充高度更接近于真实的颗粒填充高度。
实施例6
旋转滚筒广泛应用于许多加工行业,例如食品,制药,化学和陶瓷加工业等,涉及到的工业过程包括混合,加热,冷却,干燥等。
图11为关于图4颗粒在旋转滚筒中的床层表面形状。从图12可以看出,通过对比观察颗粒的床层表面形状,在两种转速下,利用组合超椭球模型的床层表面形状,要比组合球模型的,更接近实际情况,其中,a图的转速为15rpm,图b的转速为60rpm。

Claims (9)

1.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和形状,确定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的形状、尺寸和个数;
(2)通过超椭球模型构建子超椭球,再根据真实颗粒的尺寸赋予子超椭球颗粒模型不同的坐标位置,组合子超椭球,构成颗粒的组合超椭球模型;
(3)将步骤(2)得到的组合超椭球模型应用于离散单元仿真,模拟工业过程中的颗粒系统,得到仿真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胶囊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两个球体和一个圆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两面凸出的圆柱状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两个椭球和一个圆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的颗粒为两面凸出的类椭圆柱状颗粒,构成颗粒的子超椭球为四个球体、两个圆柱体以及一个类椭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的超椭球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Figure FDA0002478557530000021
其中a、b、c分别为颗粒的三个半长轴的长度,s1、s2为形状指数,决定颗粒边缘的曲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的离散单元仿真中判断组合超椭球颗粒之间的接触是通过检测每一个子超椭球与另一个颗粒是否接触来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过程为药物包衣过程,仿真结果为一定时间内不同包衣质量的颗粒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过程为颗粒填充,仿真结果为一定时间内颗粒在容器内的填充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过程为旋转滚筒,仿真结果为颗粒的表面床层形状。
CN201811276933.8A 2018-10-30 2018-10-30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Active CN109446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6933.8A CN109446656B (zh) 2018-10-30 2018-10-30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PCT/CN2019/077255 WO2020087826A1 (zh) 2018-10-30 2019-03-07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76933.8A CN109446656B (zh) 2018-10-30 2018-10-30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6656A CN109446656A (zh) 2019-03-08
CN109446656B true CN109446656B (zh) 2020-11-24

Family

ID=6554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76933.8A Active CN109446656B (zh) 2018-10-30 2018-10-30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6656B (zh)
WO (1) WO2020087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9927B (zh) * 2019-11-24 2021-09-17 浙江大学 基于体素矩阵的三维不规则形状颗粒投放的数值建模方法
CN112597712A (zh) * 2020-12-22 2021-04-02 赣江新区澳博颗粒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fd-dem模型分析非球形颗粒喷动床内传输过程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5854A (zh) * 2013-04-24 2013-08-07 武汉大学 一种离散元仿真中球形颗粒与三角网格间的接触判断方法
JP2014067329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ko Inc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930568A (zh) * 2016-04-15 2016-09-07 河海大学 任意形状凸多面体骨料的颗粒簇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07169236A (zh) * 2017-06-15 2017-09-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虚拟三轴试验仿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53486A2 (en) * 2005-10-28 2007-05-10 Blacklight Power,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puting and rendering the nature of polyatomic molecules and polyatomic molecular ions
CN103218480B (zh) * 2013-03-20 2017-02-08 东南大学 一种随机构建沥青混合料多层次结构仿真模型的方法
JP2015219559A (ja) * 2014-05-14 2015-12-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CN106290082B (zh) * 2016-08-17 2019-01-15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离散元组合颗粒及其离散元堆积试验模拟方法
CN106991722A (zh) * 2017-03-01 2017-07-28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斜椭球域影响凸包的几何网格模型变形方法
CN108710769A (zh) * 2018-05-31 2018-10-26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离散元仿真中不规则砂土颗粒模型的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67329A (ja) * 2012-09-27 2014-04-17 Toko Inc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3235854A (zh) * 2013-04-24 2013-08-07 武汉大学 一种离散元仿真中球形颗粒与三角网格间的接触判断方法
CN105930568A (zh) * 2016-04-15 2016-09-07 河海大学 任意形状凸多面体骨料的颗粒簇离散元模型构建方法
CN107169236A (zh) * 2017-06-15 2017-09-1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有限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虚拟三轴试验仿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EM simulation of continuous tablet coating: Effects of tablet shape and fill level on inter-tablet coating variability;Daniele Suzzi;《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20213;第69卷(第1期);第107-121页摘要、正文第1-6节 *
Discrete elementmodelling of ellipsoidal particles using super-ellipsoids and multi-spheres: A comparative study;Ying You;《Powder Technology》;20180515;第331卷;第179-191页第2、3节 *
组合玉米和组合超球颗粒模型的三维离散元法算法研究;郭敬山;《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00915;第2010年卷(第09期);I138-681页第1、3、4章 *
郭敬山.组合玉米和组合超球颗粒模型的三维离散元法算法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0,第2010年卷(第09期),I138-68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6656A (zh) 2019-03-08
WO2020087826A1 (zh)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sha et al. Effect of particle shape on flow in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of a rotary batch seed coater
Govender et al. Hopper flow of irregularly shaped particles (non-convex polyhedra): GPU-based DE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Deng et al. Dynamic simulation of particle packing influenced by size, aspect ratio and surface energy
CN109446656B (zh) 基于组合超椭球模型的颗粒系统的仿真分析方法
Liu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of tablets using multi-spheres, multi-super-ellipsoids, and polyhedrons
Xie et al.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on-spherical particles using polyhedrons and super-ellipsoids
Wang et al. Random generation of convex granule packing based on weighted Voronoi tessellation and cubic-polynomial-curve fitting
Shi et al. Discrete element cluster modeling of complex mesoscopic particles for use with the particle flow code method
Qiao et al. DEM study of segregation degree and velocity of binary granular mixtures subject to vibration
Gillman et al. Microstructure-statistics-property relations of anisotropic polydisperse particulate composites using tomography
Xie et al. Numerical realiza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on random close packings of cuboid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He et al. Flow regimes of cohesionless ellipsoidal particles in a rotating drum
Wang et al. Transition of granular flow patterns in a conical hopper based on superquadric DEM simulations
Toson et al. Impulse-based dynamics for studying quasi-static granular flows: application to hopper emptying of non-spherical particles
Govender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GPU based BLAZE-DEM framework for hopper discharge
Zhang et al.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s of settling behaviors of irregularly shaped particles
Gui et al. A generalized particle-to-wall collision model for non-spherical rigid particles
Feng et 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of granular flow characteristics transition in mixed flow
Tian et al. Study on free fall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hopper flows
Xu et al. Discrete elem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soybean seed using multi-spheres and super-ellipsoids
Lu et al. The parameters governing the 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 of cubes in rotating cylinders
Fraige et al. Vibration induced flow in hoppers: DEM 2D polygon model
Thomas et al. An enhanced centrifuge-based approach to powder characterization: Particle size and Hamaker constant determination
Wang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spherical harmonic particles using the level set method
Boton et al. Particle alignment and clustering in sheared granular materials composed of platy p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