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42787A -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42787A
CN109442787A CN201811541433.2A CN201811541433A CN109442787A CN 109442787 A CN109442787 A CN 109442787A CN 201811541433 A CN201811541433 A CN 201811541433A CN 109442787 A CN109442787 A CN 109442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ve
turbine
compressor
super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14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商萍君
单正娅
周洁
陈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15414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427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4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42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turbines, e.g. gas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包括主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风冷冷凝器、液体过滤器、壳管式蒸发器、闪蒸式经济器、油泵、油冷却器和中间压缩机,本发明通过设置中间级压缩机,增加了涡轮离心增压装置或混流离心增压装置,实现了在极低环境温度下主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增压,实现了压缩机中间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缩内容积比可以随时调节和随时改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风冷螺杆热泵机组的制冷系统采用经济器补气回路实现“准二级”压缩,风冷涡旋热泵机组的制冷系统采用喷气增焓回路实现“准二级”压缩,可以有效地提高在低环境温度制热的高压头运行工况下的机组制冷量(制冷工况运行)、制热量(制热工况运行)和机组运行效率。
压缩机的经济器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力取决于其物理位置的压缩内容积比的设计,在制冷系统的各种变工况运行时,压缩机经济器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力与吸气压力之间呈基本固定的比值,在制冷系统设计时,采用闪蒸式经济器或者过冷型经济器,通过电子膨胀阀的控制需要保持经济器中间压力应大于压缩机经济器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力,足够的压差保证流动速度能,并需要克服气体管路上的阀门压降损失和管路沿程阻力损失。
虽然上述经济器补气或喷气增焓的“准二级”压缩过程具有以上优势,但是其制冷系统的中间压力完全取决于压缩机的经济器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缩内容积比设计,在给定压缩机机械结构设计和制冷系统的运行工况下,其制冷系统的中间压力是固定的,是不可以按需求调节的。
在风冷热泵机组中,夏天制冷和冬季制热的系统运行的排气压力(高压)和吸气压力(低压)的运行工况范围非常宽广,低压可低至-20℃吸气饱和温度,高压可高达65℃排气饱和温度,要求压缩机中间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缩内容积比设计是可以调节和随时改变的,压缩内容积比不可以按需求调节的压缩机已经难以满足风冷热泵机组夏天制冷和冬季制热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中间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缩内容积比不可以随时调节和随时改变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包括主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风冷冷凝器、液体过滤器、壳管式蒸发器、闪蒸式经济器、油泵、油冷却器和中间压缩机,所述主压缩机排气口通过第一单向排气阀与第一排气球阀与油分离器吸气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吸气管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连接管口与风冷冷凝器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连接管口与壳管式蒸发器相连通,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分流头、第一制冷单向排气阀与液体过滤器相连通,所述液体过滤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闪蒸式经济器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或旁通电磁阀、第二制冷单向阀与壳管式蒸发器的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与中间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与主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接,所述壳管式蒸发器通过第一制热单向阀与液体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二制热单向阀与分流头相连通,所述油泵通过油泵旁通回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出油口通过压缩机供油过滤器和压缩机供油电磁阀与主压缩机进油口相连通。
本申请中的中间压缩机并联在主压缩机排气口与闪蒸式经济器之间,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对中间压缩机进行控制,避免了主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反串到中间级压缩机的排气管上,可以实现当主压缩机运行时,中间级压缩机可以按照需求随时开启、关闭和进行能量调节,而完全不受主压缩机的影响。
在中间压缩机排气口与主压缩机排气口之间设置有中间级气路单向阀,当主压缩机的压力高于制冷系统中间压力时,中间级气路单向阀的设置防止了主压缩机内的中压气体倒流和主压缩机内的润滑油倒流进入中间压缩机中。
通过油泵和油冷却器对主压缩机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并联设置。
优选的,所述风冷冷凝器包括第一风冷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冷凝器,所述分流头包括第一分流头和第二分流头,所述第一分流头设置在第一风冷冷凝器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分流头设置在第二风冷冷凝器的管路上。
优选的,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过冷型经济器,所述过冷型经济器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与管壳式蒸发器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与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出口通过补气回路单向阀与主压缩机补气口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或旁通电磁阀、第二制冷单向阀与壳管式蒸发器的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还可以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涡轮离心增压装置,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包括涡轮透平侧叶轮和离心增压侧叶轮,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和离心增压侧叶轮通过叶轮转动轴进行连接,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上设置有涡轮透平进气口和涡轮透平排气口,所述离心增压侧叶轮上设置有离心增压进气口和离心增压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混流离心增压装置,所述混流离心增压装置包括混流离心进气口和混流离心排气口,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混流离心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混流离心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的第二出口与中间压缩机吸气管口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的第二出口与涡轮透平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与中间压缩机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离心增压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设置在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与涡轮透平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与主压缩机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离心增压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三出口通过排液控制电磁阀和排液回路单向阀与分流头相连接,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可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排气口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通过设置中间级压缩机,增加了涡轮离心增压装置或混流离心增压装置,实现了在极低环境温度下主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增压,实现了压缩机中间补气口或喷气增焓口的压缩内容积比可以随时调节和随时改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增加过冷型经济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增加涡轮离心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增加涡轮离心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增加混流离心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增加混流离心增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涡轮离心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混流离心增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压缩机,11、主压缩机排气口,12、第一单向排气阀,13、第一排气球阀,14、主压缩机吸气口,15、主压缩机进油口,16、主压缩机补气口,17、第一单向吸气阀,2、油分离器,21、油分离器吸气口,22、油分离器排气口,3、四通换向阀,31、第一四通换向阀,32、第二四通换向阀,33、四通换向阀吸气管口,34、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5、第一连接管口,36、第二连接管口,4、风冷冷凝器,41、第一风冷冷凝器,42、第二风冷冷凝器,43、分流头,431、第一分流头,432、第二分流头,44、第一制冷单向排气阀,5、液体过滤器,51、第一电子膨胀阀,6、壳管式蒸发器,61、第一制热单向阀,7、闪蒸式经济器,71、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72、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73、闪蒸式经济器第三出口,74、第二电子膨胀阀,75、旁通电磁阀,76、第二制冷单向阀,77、第二制热单向阀,78、排液控制电磁阀,79、排液回路单向阀,8、中间压缩机,81、中间压缩机吸气口,82、中间压缩机排气口,83、中间级气路单向阀,9、油泵,91、油泵旁通回路单向阀,10、油冷却器,101、油冷却器进油口,102、油冷却器出油口,103、压缩机供油过滤器,104、压缩机供油电磁阀,105、油冷却器排气口,106、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20、过冷型经济器,201、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入口,202、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出口,203、补气回路单向阀,204、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205、第三电子膨胀阀,30、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1、涡轮透平侧叶轮,302、涡轮透平进气口,303、涡轮透平排气口,304、叶轮转动轴,305、离心增压侧叶轮,306、离心增压进气口,307、离心增压排气口,40、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1、混流离心进气口,402、混流离心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包括主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换向阀3、风冷冷凝器4、液体过滤器5、壳管式蒸发器6、闪蒸式经济器7、中间压缩机8、油泵9和油冷却器10,主压缩机排气口11通过第一单向排气阀12与第一排气球阀13与油分离器吸气口21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排气口22与四通换向阀吸气管口33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17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接管口35与风冷冷凝器4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连接管口36与壳管式蒸发器6相连通,所述风冷冷凝器4通过分流头43、第一制冷单向排气阀44与液体过滤器5相连通,所述液体过滤器5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51与闪蒸式经济器7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71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74或旁通电磁阀75、第二制冷单向阀76与壳管式蒸发器6的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72与中间压缩机吸气口81相连通,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82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83与主压缩机排气口11相连接,所述壳管式蒸发器6通过第一制热单向阀61与液体过滤器5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74通过第二制热单向阀77与分流头43相连通,所述油泵9通过油泵旁通回路单向阀91与油冷却器进油口101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出油口102通过压缩机供油过滤器103和压缩机供油电磁阀104与主压缩机进油口15相连通。
所述四通换向阀3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31和第二四通换向阀32,所述第一四通换31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32并联设置;所述风冷冷凝器4包括第一风冷冷凝器41和第二风冷冷凝器42,所述分流头43包括第一分流头431和第二分流头432,所述第一分流头431设置在第一风冷冷凝器41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分流头432设置在第二风冷冷凝器42的管路上。
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三出口73通过排液控制电磁阀78和排液回路单向阀79与分流头43相连接,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71可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106与油冷却器10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排气口105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17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
在主压缩机1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主压缩机1的排气流经第一排气单向阀12和第一排气球阀13,排气进入到油分离器2中,润滑油和制冷剂气体在油分离器2中得以分离,绝大部分润滑油保留在油分离器2底部,带有极少量的润滑油的制冷剂气体经油分离器2排出并流经并联的四通换向阀3中,四通换向阀3在风冷热泵系统中实现吸排气的切换,从而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的转换。
制冷循环时,四通换向阀3的排气流经四通换向阀3的第一连接管口35进入到风冷冷凝器4中,在风冷冷凝器4高速风机扰动气流将制冷剂的热量带走散发到环境中,风冷冷凝器4管内流动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散热并凝结为高温高压过冷的制冷剂液体,液体流经分流头43和第一制冷单向排气阀44进入液体过滤器5中,滤出杂质和制冷系统中的水份。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电子膨胀阀51节流降压为中间压力的制冷剂气体和液体的两相混合物,并排入到闪蒸式经济器7中,在闪蒸式经济器7中两相制冷剂液体和气体实现分离,饱和的制冷剂液体从闪蒸式经济器7的底部流入到第二电子膨胀阀74或旁通电磁阀75、再汇入至第二制冷单向阀76中,通过第二膨胀阀74的进一步节流降压,中间压力制冷剂液体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进入到壳管式蒸发器6中,在壳管式换热器6中冷冻水吸收制冷剂的热量后水温降低,制冷系统提供设定的冷冻出水温度用于冷量供应,在壳管式换热器6内制冷剂液体变成制冷剂气体的气化过程需要从冷冻水系统中吸收大量的潜热热量,这部分吸热量就是制冷量,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经四通换向阀的第二连接管口36吸入、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排出后被主压缩机吸气口14吸入。
制热循环时,主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流经四通换向阀3的第二连接管口36流入壳管式换热器6中,通过管壳式换热器6的传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凝结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并经过第一制热单向阀61中,制冷剂的液化过程需要散发出大量的潜热热量,此热量即制热量,供热热水吸收此制热量后,温度升高以提供高温热水需求;从闪蒸式经济器7底部流出的中间压力的饱和制冷剂液体流经第二电子膨胀阀74和旁通电磁阀75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剂,经制第二热单向阀77返回到风冷冷凝器4,在风冷冷凝器4中吸收环境空气中的热量,实现制冷剂的气化,最终经吸气管路返回到主压缩机1吸气口。
本申请中的中间压缩机8并联在主压缩机排气口11与闪蒸式经济器7之间,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83对中间压缩机8进行控制,避免了主压缩机1的排气压力反串到中间级压缩机排气口82上,实现了当主压缩机1运行时,中间级压缩机8可以按照需求随时开启、关闭和进行能量调节,而完全不受主压缩机1的影响。
通过油泵9和油冷却器10对主压缩机1提供动力。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过冷型经济器20,所述过冷型经济器20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7与管壳式蒸发器6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71与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入口201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出口202通过补气回路单向阀203与主压缩机补气口16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204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205、第二电子膨胀阀74或旁通电磁阀75、第二制冷单向阀76与壳管式蒸发器6的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204还可以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106与油冷却器10相连通。
通过过冷型经济器20的设置,第三电子膨胀阀205节流降压到比未设置过冷型经济器7时具有更低的中间压力,气体流经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出口71和补气回路单向阀203进入主压缩机吸气口14。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包括涡轮透平侧叶轮301和离心增压侧叶轮305,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301和离心增压侧叶轮305通过叶轮转动轴304进行连接,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301上设置有涡轮透平进气口302和涡轮透平排气口303,所述离心增压侧叶轮305上设置有离心增压进气口306和离心增压排气口307;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72与中间压缩机吸气口81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72与涡轮透平进气口302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303与中间压缩机吸气口81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与离心增压进气口306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307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涡轮透平侧叶轮301将消耗中间压缩机8排气的高压压力能并转换成涡轮透平侧叶轮301的转动动能,涡轮透平侧叶轮301输出给叶轮转动轴304足够功率的扭矩,此扭矩会推动离心增压侧叶轮305转动,离心增压侧叶轮305将消耗叶轮转动轴304的扭矩机械功率,将叶轮转动轴304的机械能转换成主压缩机1吸气的压力能,最终吸入主压缩机吸气口14,主压缩机吸气口14管路内的制冷剂气体压力相比吸气管路的气体压力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
例如,对于R134a的风冷热泵机组,运行工况如下:吸气饱和温度为-15℃,排气饱和温度为55℃,液相温度50℃的运行工况,优化的中间压力Pm对应的饱和温度为15.5℃,此时,主压缩机1的吸气密度为8.3kg/m3,中间级压缩机8的吸气口的吸气密度为24kg/m3,此时中间级压缩机8的吸气质量流量为主压缩机1的吸气质量流量的37%,考虑到主压缩机1的吸气密度仅为中间级压缩机8的吸气密度的1/3,那么中间级压缩机8的理论排量仅需要设计为主压缩机1的12.5%左右。从中间级压缩机排气口82通过流经涡轮透平进气口302和涡轮透平排气口303,压力降低为100kPa,中间压缩机8的吸气饱和温度降低到8.5℃,吸气密度降低到19.2kg/m3,如果假设涡轮侧气动效率和增压侧气动效率相当,那么此时离心增压侧叶轮305的压力可以提升到30kPa,那么主压缩机1的吸气饱和温度将可以从-15℃提高到-10.8℃,主压缩机1的吸气密度提高了11.8%,制热量提高了和系统热力循环效率均可提高约10%。相应的中间级压缩机8的理论排量需要提高约25%,可以设计采用较大的中间压缩机8(中间级压缩机8的理论排量设计为主压缩机1的16%左右),当采用吸气增压装置的循环时,利用增大的中间级压缩机8排量来达到提升主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进一步提升风冷热泵系统的低环温制热运行范围,按照上例中,冬季制热的环境温度可再降低3-4℃来运行风冷热泵机组。
由于中间级压缩机102的理论设计排量仅为16%左右,且涡轮离心增压器装置102仅实现约30-100kPa的吸气压力增压,因此增压器的吸气口的尺寸约和吸气管路的尺寸相同,此装置在制冷装置中的尺寸是很紧凑的。吸气增压装置可以进一步实现风冷热泵机组运行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将实施例3中的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改变位置,将涡轮离心增压装置30设置在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之间,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82与涡轮透平进气口302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303与主压缩机排气口11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与离心增压进气口306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307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涡轮透平侧叶轮301将消耗中间级压缩机8排气的高压压力能并转换成涡轮透平侧叶轮301的转动动能,涡轮透平侧叶轮301的进气压力来自中间级压缩机吸气口81,或者涡轮透平侧叶轮301的进气压力来自中间级压缩机排气口82,排气压力高导致的气体密度高、温度高,压力能降低对中间级压缩机8的运行影响较小。
实施例5: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设置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所述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包括混流离心进气口401和混流离心排气口402,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与混流离心进气口401相连通,所述混流离心排气口402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通过电驱动,无需利用中间级压缩机8的排气压力能或吸气压力能就转化成扭矩机械能的机械设计,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仅能提供较小的吸气压力增压提升。
例如,在中间压缩机8中实现30kPa-100kpa的吸气压提升,就可以提高约3℃-10℃吸气饱和温度的提高,那么主压缩机1的运行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风冷热泵机组可以运行在冬季制冷运行工况下,环境温度允许再低3℃-10℃,可以做超低环境温度热泵运行。不同于采用普通的离心压缩机做低压级的来实现两级压缩,由于离心压缩机的尺寸更大,压头更高,而我们的设计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头,只需要小幅度的吸气压力增压。故采用更小尺寸来实现小幅度的吸气增压,因此采用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可以保证大流量小压头运行,混合流叶轮压缩机的排气方向与径向成一个角度,离心压缩机为轴向进气径向排气,轴流压缩机为轴向进气轴向排气。离心压缩机提供的压头更高,可达最高45℃(排气饱和温度-吸气饱和温度),但流量较小。轴流压缩机提供的压头很小,但是可以实现大流量。对于制冷系统的吸气增压30kPa-100kPa的应用来看,混合流叶轮的离心增压压缩机是很好的选择,其进气口的尺寸和吸气管径相同,尺寸更加紧凑,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可以进一步实现风冷热泵机组运行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
实施例6: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设置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所述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包括混流离心进气口401和混流离心排气口402,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34与混流离心进气口401相连通,所述混流离心排气口402与主压缩机吸气口14相连通。
在本方案中,保留了主压缩机1的经济器补气或喷气增焓回路,同时采用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提高主压缩机1的吸气压力。
实施例7: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去掉中间压缩机8,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72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83与主压缩机补气口16相连通。
此结构无需利用中间级压缩机8的排气压力能或吸气压力能来将压力能转化成扭矩机械能。此混流离心增压装置40采用的是电驱动,仅提供较小的吸气压力增压提升,此电驱动的混流离心吸气增压装置40可以进一步实现风冷热泵机组运行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压缩机、油分离器、四通换向阀、风冷冷凝器、液体过滤器、壳管式蒸发器、闪蒸式经济器、油泵、油冷却器和中间压缩机,所述主压缩机排气口通过第一单向排气阀与第一排气球阀与油分离器吸气口相连通,所述油分离器排气口与四通换向阀吸气管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连接管口与风冷冷凝器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二连接管口与壳管式蒸发器相连通,所述风冷冷凝器通过分流头、第一制冷单向排气阀与液体过滤器相连通,所述液体过滤器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与闪蒸式经济器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通过第二电子膨胀阀或旁通电磁阀、第二制冷单向阀与壳管式蒸发器的相连通,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与中间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通过中间级气路单向阀与主压缩机排气口相连接,所述壳管式蒸发器通过第一制热单向阀与液体过滤器相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通过第二制热单向阀与分流头相连通,所述油泵通过油泵旁通回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进油口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出油口通过压缩机供油过滤器和压缩机供油电磁阀与主压缩机进油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换向阀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和第二四通换向阀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冷凝器包括第一风冷冷凝器和第二风冷冷凝器,所述分流头包括第一分流头和第二分流头,所述第一分流头设置在第一风冷冷凝器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分流头设置在第二风冷冷凝器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过冷型经济器,所述过冷型经济器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与管壳式蒸发器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与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入口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一出口通过补气回路单向阀与主压缩机补气口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通过第三电子膨胀阀、第二电子膨胀阀或旁通电磁阀、第二制冷单向阀与壳管式蒸发器的相连通,所述过冷型经济器第二出口还可以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涡轮离心增压装置,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包括涡轮透平侧叶轮和离心增压侧叶轮,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和离心增压侧叶轮通过叶轮转动轴进行连接,所述涡轮透平侧叶轮上设置有涡轮透平进气口和涡轮透平排气口,所述离心增压侧叶轮上设置有离心增压进气口和离心增压排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还包括混流离心增压装置,所述混流离心增压装置包括混流离心进气口和混流离心排气口,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混流离心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混流离心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设置在闪蒸式经济器的第二出口与中间压缩机吸气管口之间,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二出口与涡轮透平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与中间压缩机进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离心增压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离心增压装置设置在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之间,所述中间压缩机排气口与涡轮透平进气口相连通,所述涡轮透平排气口与主压缩机排气口相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排气管口与离心增压进气口相连通,所述离心增压排气口与主压缩机吸气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三出口通过排液控制电磁阀和排液回路单向阀与分流头相连接,所述闪蒸式经济器第一出口可通过油冷制冷剂液路单向阀与油冷却器相连通,所述油冷却器排气口通过第一单向吸气阀与主压缩机吸气管口相连通。
CN201811541433.2A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Pending CN1094427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1433.2A CN109442787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1433.2A CN109442787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42787A true CN109442787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9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1433.2A Pending CN109442787A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427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682A (zh) * 2020-07-10 2020-11-0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
CN117663510A (zh) * 2024-01-29 2024-03-08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闪发器和油冷的制冷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05A (en) * 1994-03-10 1996-10-08 Weir Pumps Limited Multistage axial flow pumps and compressors
US20090205360A1 (en) * 2008-02-20 2009-08-20 Haley Paul H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425825A (zh) * 2011-11-28 2012-04-25 林贤华 二管制超高、低温热泵、热水三用中央空调系统
CN107514832A (zh) * 2017-09-21 2017-12-2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温风冷螺杆热泵系统
CN107702369A (zh) * 2017-10-19 2018-02-1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直连双级和双机并联可切换的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207422715U (zh) * 2017-10-16 2018-05-29 清华大学 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07674756U (zh) * 2017-10-19 2018-07-3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直连双级和双机并联可切换的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209246450U (zh) * 2018-12-17 2019-08-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05A (en) * 1994-03-10 1996-10-08 Weir Pumps Limited Multistage axial flow pumps and compressors
US20090205360A1 (en) * 2008-02-20 2009-08-20 Haley Paul H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2425825A (zh) * 2011-11-28 2012-04-25 林贤华 二管制超高、低温热泵、热水三用中央空调系统
CN107514832A (zh) * 2017-09-21 2017-12-2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温风冷螺杆热泵系统
CN207422715U (zh) * 2017-10-16 2018-05-29 清华大学 一种空气循环压缩式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7702369A (zh) * 2017-10-19 2018-02-1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直连双级和双机并联可切换的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207674756U (zh) * 2017-10-19 2018-07-31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直连双级和双机并联可切换的低温风冷热泵系统
CN209246450U (zh) * 2018-12-17 2019-08-1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95682A (zh) * 2020-07-10 2020-11-0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采用单机双级混合式螺杆压缩机的风冷热泵系统
CN117663510A (zh) * 2024-01-29 2024-03-08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闪发器和油冷的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99635U (zh)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100434832C (zh) 一种带喷射器的自行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
CN105737427B (zh) 一种采用双级气液分离器的一级自复叠低温制冷循环系统
JP2686060B2 (ja) 単流体圧縮/膨張冷凍装置
CN204373252U (zh) 转换式co2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
CN101825372A (zh)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209246450U (zh)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CN113266956B (zh) 超重力离心机的制冷系统与冷却方法
CN109737639A (zh) 太阳能辅助的喷射-蒸气压缩混合制冷系统及其工作过程
CN107514832A (zh) 一种低温风冷螺杆热泵系统
CN107356007A (zh) 一种自复叠三温变容量输出制冷系统
CN109442787A (zh) 一种低压热泵用吸气增压装置
CN206160579U (zh) 具有液体分离器应用的热回收系统
CN208751086U (zh) 冷媒净化系统以及包含该冷媒净化系统的换热系统
CN205807894U (zh) 一种自复叠三温变容量输出制冷系统
CN105605819B (zh) 一种超低温自复叠式制冷装置及制冷方法
CN209944799U (zh) 一种喷气增焓系统以及空气源热泵
CN202885326U (zh) 双机双级压缩冷冻机组
CN106765742A (zh) 具有满液式壳管换热器的空调机组
CN109737622A (zh) 双级喷射器增效的两级自复叠低温制冷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100552324C (zh) 利用柴油机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0585868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205641654U (zh) 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6403412A (zh)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9708337A (zh) 多级串联压缩式热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